土匪開業
1、武漢特色小吃有什麼,沒有經驗,做點什麼好啊?
武漢特色小吃地點全攻略
劉胖子家常菜
民生路靠江邊第一個路口。原本是個大排擋,但物美價廉,味道很好,所以生意奇好,現在胖子發達了,重新裝修,味道不變。
姊妹大排擋
武漢六中附近,移動球場路合作營業廳斜對面。主營火鍋,老闆是一對外地姐妹。特色是煮不老牛肉,孜然味,很香,的確煮不老哦!而且底料味道很好,愛火鍋的朋友別錯過。
浙樂海鮮酒店
大興路鞋城對面大巷口第二家飯館。白馬萬商背後十字路口。主營海鮮和浙江菜 ,物美價廉。四五個人吃飽絕不超過一百五。比如扇貝只3元一個,炒蟶子15元一盤。主食可以點炒粉(兩人的話只需小盤),這是特 色哦,很細的粉絲,海鮮味,干軟香!要是你愛吃辣記得囑咐服務員,浙江廚子不愛放辣椒。
瓦薩奇
市二醫院靠近江邊下一個路口左邊。特色是燒鯰魚,沒有土腥味,不錯.另外:蒸蝦,鹵蝌螞,炒蝦球上菜率也非常高!
阿木牛骨頭
堤角邊 ,反正是好多家全做牛骨頭的,堤角最熱鬧的地方了。這一家是堤角的第一名,看人氣就知道了。特色是牛骨頭啦!麻!辣!香!不過偶 要推薦:鍋仔--裡面的透明寬粉和牛肉園子!
熊胖子酒家
蔡家田小區里有一家熊胖子酒家,原來只是個小門面,但現在裝修後味道還是和以前的一樣好,價格也不貴。推薦:荊沙財魚和尖椒爆鴨 腸。
小康菜館
還是在蔡家田,從交行花橋支行對面的那條路進去,有一家小康菜館,裡面的藕泥以及辣子魚都很不錯。
半條魚
三陽路的麟子路口有家---半條魚(是武漢最正宗的),那點生意超級好。價位也超級底,舉例-半條魚,10元。小份魚嘴巴,12 元。干魷魚燒肉,10元。
小夫子
三陽路立交橋下,就是羅莎蛋羔旁,有家小夫子,裡面的鐵板燒烤很棒哦!羊肉鍋仔,28元,很鮮,裡面沒有其他的鍋底,全是羊肉哦 ,所以超級鮮美,現在去那,憑學生證打八折,很便宜哦!
江胖子火鍋
宗關水廠有個「江胖子豬彎彎」火鍋,是鴛鴦鍋,辣的那一半是牛肉和竹筍,另一半就是豬彎彎隈藕,味道確實不錯,那個湯也非常好喝 ~~!一個小鍋是35塊,大鍋是45還是55忘記了~!
紅玫瑰火鍋
其實正宗的豬彎彎應該是在漢陽郭茨口知音西村,就是 520轉彎進來的這條路上。有家紅玫瑰火鍋,這里的豬彎彎才是最正宗的,在紅玫瑰的斜對面,也有家江胖子。兩家我都吃過,紅玫瑰 的味道不用說了,江胖子就差多了。但兩家的價錢都是一樣的,35一鍋,內容看上去也一樣,一半牛肉加筍子,一半豬彎彎,但味道就 差的太遠了,紅玫瑰每天都是暴滿,並且晚上10點之前是絕對會打烊關門的,但是江胖子就會做的很晚,因為沒有紅玫瑰生意好撒。
巴蜀情
在市育才小學附近 ,武漢晚報路.川菜館,非常正宗.顧客一進門,服務員(全部四川籍)就會放嗓子用正宗的四川話一個個傳話,"有客人羅!!!!! !........."嘻嘻,他們玩上茶的功夫很拽哦~~可以叫他們表演,都是很可愛的服務員.
偶強烈推薦它 !!味道真的好!!!好可不僅僅在於辣!!還有香!!!推薦辣子基圍蝦(應該沒記錯名字,川辣椒爆炒的),缺點就是比較貴,這一 個菜就是80塊, 扁擔排骨也是很不錯的喲。可是一般菜價比別的地方高30%左右吧?!
天府山珍
九萬方,老江大的斜對面吧。過福星惠譽的新建樓盤後十分鍾(如果步行)。特色是各類野山菌,養生的哦!!營養價值很高,可以偶爾 帶家人去食補一下~~
它是以清湯火鍋的形式涮煮著吃滴,湯可自選,比如烏雞鴿子等,剛端上來的湯別忙下菌子,要趕緊喝一點,好鮮的!由48種野山菌和 你點的鍋底熬制.推薦菌種:竹蓀牛肝菌雞心菌等.
愛酒的同志可以選那裡特製的葯酒,有山螞蟻的,各類野山菌泡製的,都有葯用價值的.
價格不算很高,三個人吃近兩百。
避風塘高屋嬌
建設大道,武漢電視台,信合大廈對面。店堂的陳設就比較特別,有幾條船可以坐哦~而且吃完可以繼續喝茶,打烊時間很晚。
台灣風味,菜品味道比較特別,如果你愛南部口味會很愛吃,做得很精緻。木瓜燉雪蛤偶好喜歡,甜甜哦,但不膩,因為是冰糖和木瓜本 身的甜味。
這里比較貴,比如一份木瓜燉雪蛤是50元,一個人一份.
士大力
北湖附近剛開了一家韓國燒烤店——士大力,就在建銀往前走一點,正北湖車站,一個紅色的招牌很醒目。店不大,經營的韓國菜雖不算 特地道,但還是有點小特色的,裡面的韓國燒烤有十來種,可以按串買也可以買套餐,其中葉菜卷和魚籽卷的味道非常之好,還有他的石 鍋拌飯也才¥15,反正我們兩個人吃得很飽也才50多塊,價格也還挺便宜的。韓國菜都主要以燒烤為主,冷碟都會送點的,主食以石鍋拌飯和冷麵為主。主要看你吃什麼了,一般四個人吃大概100塊左右就好了。
年年有魚
長江日報路 ,報社正對面。特色是魚啦!各種魚,比如瓦罐江鯰(很多都可一魚三吃),29元一斤,按魚種類看,價格不一。味道很不錯,鮮嫩, 進味,香但不腥。兩個人的話再點個青菜就夠了。它還有中華鱘喲。
張記牛骨頭
江漢路步行街上中百後門(就是中百的寫字樓出口處)斜對門的張記牛骨頭,裡面的一品鮮和咕嚕烤魚很不錯,捨得花心思!份量很多, 建議如果兩個人去吃,最好是上述的任意一種再加上一盤青菜就足夠了。如果想一次將兩道好菜都品嘗到,那就多帶點人克吃!一品鮮好 象是28塊一份,咕嚕烤魚是32塊一份。
武漢首家泰國餐廳
還有江漢路時尚廣場{新世界}對面剛剛開了武漢首家泰國餐廳,我比較喜歡青咖喱炒蟹,及鳳梨飯味道還不錯。3個人差不多200塊 左右,有點貴,不過很乾凈,味道也還算正宗。
東來順
江漢路上面的東來順,裡面的小牛扒做的也不錯,只要15塊一份,有一杯檸檬茶,兩塊三明治,一塊牛肉,就是沒有紅酒,但比很多地 方28一份,38一份有紅酒的要劃得來多了,並且味道也很棒!
香惠水餃
橋口,軍工醫院對面胡同內,香惠水餃。純粹原湯,而且水餃肉多皮薄,個大,比生煎包子還大!我們一般稱它們包子。。。
後來,為滿足新老客戶第需要,又出來一個簡裝版第水餃,比原來的水餃要小。
價格是: 大包子 3.00/碗 小包子 1.50/碗
我家香湘菜館
雲林街上有家「我家香湘菜館」裡面的湘菜很不錯。
前進二路排檔
六渡橋前進二路,桃園菜場往自治街方向走300米有一些大排擋,晚上有蠻多燒烤的都蠻便宜,有一家胖嫂做湯的,種類繁多,量比較 足,土雞湯8塊一份,肚片湯9塊一份,最貴的不超過10塊,真是物美價廉。旁邊的一家正宗東北人的餃子也很不錯喲!
小貝殼酒樓
靠近江邊,一元路旁邊,蔡鄂路口有個小貝殼酒樓,是大碗家常菜出名的,菜蠻便宜的!一鍋香鯰魚,一砂鍋18-22元(它的一鍋香 鯰魚不比差瓦薩奇的差,口味略有不同!但價格就更便宜。來一桶(就是雞蛋汽水肉,用木桶裝)小桶12元,大桶18元。特別是藕拖 ,炸得酥香脆的!當零食一極棒!
當然,其它較家常的菜,什麼尤魚爆腰花了等等之類,各種檔次都有!不但好吃而且便宜!一般去吃飯的話,七八個人也不過百多元錢!
土匪魚
還有一家是叫么名字不曉得了,特色菜是土匪魚,在武漢美校的旁邊,就是在漢口岳飛街,(金源世界和零點OK中間的一條街)吃過的 老食客都曉得,一條魚半開做一盤,是孜蘭麻辣的味道,香辣誘人,還有香菜,頂美味!
老食客去都是吃的一大盤16元,超極便宜,現在做得小有名氣了,漲價了,是28元一盤!如果你去的話,一定裝作是去過好幾次的, 跟老闆侃侃價。好象是正宗四川老師付操刀的!
武昌
余家頭燒烤大排擋
余家頭往青山方向車站往裡走就是,在右邊有固定門面第二家. 這里有極好吃的烤饅頭,香酥無比,分甜咸兩種口味,真不是一般的饅頭啊,呵呵!
口味堂
武昌卓刀泉有個口味堂~我們去過一次~旁邊的幾家空盪盪的~他家裡居然沒位置坐~可見生意好~味道也不錯~
樂川麻辣燙
在首義路背後,什麼紅遍天火鍋城的對面,有一家很破門面的麻辣燙,叫樂川麻辣燙。味道簡直是好啊,都是兩毛錢一串的, 什麼都有,比前兩年紅遍武漢的什麼重慶串串香要好吃得多,吃完了也是直接數簽子算錢,蠻便宜。
青山
大紅浪火鍋城
在紅鋼城問單橋洞即可. 還想吃香辣蟹嗎?偶的最愛,不過現在已經快絕跡了,幸虧我們紅鋼城還有,嘻嘻。建議中午去,晚上人巨多。味道就不廢話了。
老幺燒烤
在紅鋼城二十街,又名好吃街,過潘婷美發店走一分種有一家電燒烤的門面即是.
在滿街爐燒烤的情況下,偶會又反過頭想吃電烤的,它的特色是炸雞肉串,是一種與眾不同的香,也沒什麼作料,微辣雞肉香,你不 會不喜歡,去嘗嘗,不好吃找偶. 對面是民盟翻譯和一個有友網吧。
有十幾年的歷史了。勒里炸東西的油特別奇怪,有一種滿怪的香味。那裡羊肉串是真正的羊肉,不象其他地方都是豬肉。不過最好吃 的是油炸的東西。比如炸鵪鶉炸雞串之類。
王中王
青山建三路口進來有個王中王,裡面的啤酒鴨真的是好吃`還買一個送一個~價格也不貴。
小樂川
紅鋼城的小樂川也可以,建七路口望江邊走就是。裡面豆皮和桂花糊是我每次回來都要去吃的。鹵藕也可以。
洪山
蜂蜂蝦球
亞貿對面 ,和街道口之間,很好找。特色是烤蝦球,用特製鹵水浸泡後烤制,味道非常好。現在推出的炸豬排,也很不錯。六點以後沒位子了,要 早點去。
美咪酒家
武工大雄楚大道方嚮往校區走十分鍾. 在武工大一帶是非常有名的,偶被一老工大朋友帶去吃過,家常菜。
有兩個菜非常棒:糖醋裡脊--味道太正宗了!脆皮豬手--孜然味,香啊~~~ 皮脆,肉入口即化,一點不膩,口水~~~~
湖濱花園酒店
東湖開發區站對面.你要是愛吃西點可千萬要去嘗嘗,實在好吃,每次我們都像餓女撲食一樣,見笑了!!
自助餐,68元一位,很值得。
關山
東鑫酒店
城建學院,關東科技園對面. 裝修不錯,有一定檔次,主要客源來自附近公司.
偶只說我們必點的:辣酒煮肥牛--非常夠味,裡面的粉絲每次都最早被消滅干凈。幻影魷魚絲。印度拋餅--薄脆濃香,味道正宗,是 吃過最棒的拋餅.
無名農家(番茄魚)
真的是無名,不過只要你去關山一路中建三局二公司(曙光軟體園附近,老武黃公路加油站那邊)就能看到,在公司大門口,一家有 遮陽棚的農家飯館。
特色是番茄魚,絕對的農家風味,但可一點不土!草魚切片,番茄打底,面上的油是爆過辣椒和花椒後澆上去的,香得~~~~~~ 一大鍋端上來饞死你!!湯極鮮,酸溜溜的,可不放醋哦,同事愛用湯泡飯,偶愛就這么喝!!!便宜,一鍋魚才40塊,可以吃飽四個 大胃美女,哈哈!
炸荷花
地點在江夏區湯遜湖旁。166、168、901都可到。
湯遜湖有個魚丸一條街。都是以吃魚丸而聞名。過澳門山莊,數胖子家的味最好!其中有個小菜,就是炸荷花。
炸好後,外觀有點象炸茄子,酥潤可口,,可比茄子清甜得多!夏季可以吃到!
武漢特色小吃與傳說
1)熱乾麵的誕生�
熱乾麵的問世純屬一個偶然的機會。約在70年前,漢口長堤街關帝廟一帶有個姓李的熟食小販,因脖子上長了一個肉瘤,別人稱他「李包」。他原來賣的是涼粉和湯面。有年夏天,他 沿街叫賣一天後回到家中,還剩下不少面條。他怕餿了,便把面條煮了一下,撈起來涼在案 板上,誰知不小心碰翻了麻油壺,油全都潑在面上。李包懊喪之餘,靈機一動,便索性將面 條與麻油拌勻,然後扇涼,第二天一早就拿去上市。他將面在水裡燙了幾下,撈起來放在碗 里加上佐料賣給顧客。有人問:「這是么事面?」李包脫口而出:「熱乾麵」,這一天的面 條比哪天都賣得好,一個新的小吃便在偶然的失手中誕生了。�
2)武漢小吃十二絕�
漢皇風光最繁華,廿里囂塵百萬家�
不是文人才筆大,焉能寫盡各生涯�
芝麻饊子叫凄涼,黃口鳴鑼賣小糖�
水餃湯圓豬血擔,夜深還有滿街梆�
小家婦女學豪門,睡到晨時醒夢魂�
且慢梳頭先過早,糍粑油餃一齊吞�
吃新食品較常添,葷素相參價亦廉�
麻雀頭酥鵝頸軟,豆黃餅肥藕魚圓�
3)武漢小吃名店�
老通城的三鮮豆皮、四季美的湯包,小桃園的煨湯,老謙記的豆絲,蔡林記的熱乾麵,談炎記水餃,順香居的燒梅,福慶和的米粉,魯源興的米酒,五芳齋湯圓,田啟恆的糊湯粉,謝榮德的面窩。�
4)湖北名菜——魚圓傳奇�
魚圓是湖北民間的傳統菜品,逢年節喜慶,餐桌上都少不了魚圓。魚圓製作起源於楚文王時代。據說文王熊資一次食魚時被刺卡住了喉,當即怒斬廚師,此後,文王食魚,廚師必先斬魚頭,剝魚皮,剔魚刺,剁細製成魚丸。
5)湖北名菜「龍鳳配」�
「龍鳳配」是古荊州的傳統名菜,有千餘年歷史,後傳入武漢。相傳三國時劉備往東吳招親後,偕孫夫人回荊州,當地人民為慶賀這一段「龍鳳呈祥」的佳話,便用了以鱔魚為龍,以 雞喻鳳的形象手法,烹飪出這道千百年來一直流傳的名菜。在喜宴特別是婚宴上,必不可少 ,以象徵吉祥如意。�
6)湖北名菜——東坡肉的來歷�
東坡肉是古黃州一帶的名菜,已有900餘年歷史,後傳入武漢。北宋元豐二年,蘇東坡被貶黃州。在此期間,他常親自烹制各式菜餚與詩友、棋友對酌。一次他同客人下棋,直至局終 才想起鍋里的肉,急忙跑進廚房,覺香氣撲鼻,揭開鍋一看,但見肉色紅艷,他嘗了一塊, 滿口醇香,糯而不膩,客人們更是交口稱贊。後人為懷念蘇東坡,便把他創造的這道菜取名 為「東坡肉」。�
7)毛腳女婿與吊子煨湯�
武漢人特別講究煨湯,逢年過節家中貴賓來訪,特別是「毛腳女婿」第一次上門,必煨湯相 待。女婿上門時,還要在湯中下細粉絲或魚圓,表示情意綿長和婚姻圓滿。煨湯罐子一般多 用U形陶罐,俗稱吊子。�
8)婚俗趣談說三茶�
一般說來,在武漢,男女締親之前要講究「三茶」禮節。「三茶」指的是:男女訂婚以後, 男方須在春節、端午、中秋三個重要節日向女方家中饋贈禮品。禮品以食物如茶葉、糕點 、魚肉、煙酒為主,俗稱送茶或送節禮,一年三次合稱「三茶」。
武漢名小吃
老通城豆皮
"老通城"是坐落在漢口中山大道大智路口一家大型酒樓的名字,以經營著名小吃三鮮豆皮馳名,有"豆皮大王"之稱。這家酒樓創辦於1931年,某地原在古漢口城堡大智門外,為城鄉通道,故名通城甜食店,抗日勝利後復業,改你老通城甜食店。該店仿照湖北民間的傳統小吃豆皮,銳意改進,配合甜食應市,頗受歡迎「製法是將綠豆、大米混合磨漿,在鍋里攤成薄皮,內包煮熟的糯米、肉丁等餡料,用油煎好。特級廚師高金安精益求精,以鮮肉、鮮蛋、鮮蝦仁為主製作餡料,創制出三鮮豆皮,皮包金黃發亮,入口酥鬆嫩香,更加燴炙人口。毛澤東品嘗四次,次次贊賞。外地人和外賓到武漢來都以能吃到老通城豆皮為快。
四季美湯包
"四季美"是坐落在漢口中山大道江漢路口附近的一家小吃店的店名,意為一年四季都有美食供應,如春炸春卷,夏賣冷食,秋炒毛蟹,冬打酥餅等,1927年開業,生意興隆;後有特級廚師鍾生楚等在該店製作江蘇風味武漢化的小籠湯包應市,受到顧客的好評,被譽為"湯包大王",使該店變為主要供應小籠湯包的湯包館。他們制餡講究,選料嚴格,先將鮮豬腿肉剁成肉泥,然後拌上肉凍和其他佐料,包在薄薄的麵皮里,上籠蒸熟,肉凍成湯,肉泥鮮嫩,七個一籠,佐以姜絲醬醋,異常鮮美。為了滿足不同顧客的需要,除鮮肉湯包外,他們還應時製作蟹黃湯包、蝦仁湯包、香菇湯包、雞茸湯包和什錦湯包等。
小桃園煨湯
"小桃園"是坐落在漢口勝利街蘭陵路口的一家小吃店的店名。該店創始於1946年,有陶、袁兩個小販在這里搭棚設攤,經營油條、豆漿之類的小吃,後來兩家合作,經營煨湯,店名"筱陶袁",解放後諧音化為「小桃園」,是著名的"煨湯專家」。該店經營的主要品種有瓦罐雞湯、排骨湯、蹄膀湯、八封湯、腳魚湯、牛肉湯、鴨湯等。以瓦罐雞湯最馳名,其原料為黃波孝感一帶一斤半重以上的肥嫩母雞,剁成雞塊,先人油鋸爆炒,再倒入內有沸水的瓦罐內,用旺火糧熟,小火煨透,湯鮮肉爛,原計原味,營養豐富,是老人,病人、產婦的滋補上品。八封湯和其他糧湯也都各縣特色,鮮香可口,深受食客喜愛。
談炎記水餃
談炎記水餃館坐落在漢口中山大道384號,距利濟路口不遠。1920年由黃陂人談志祥創辦。專門經營水餃近八十年,有獨到的製作水餃技藝,從選肉、配料、點味、制餡、制度到包制、熬湯、煮熟等各道工序,都有嚴格的標准,如以鮮豬腿、黃牛腿肉制餡,豬蹄熬湯,配上蝦米、香菇、香菜、蔥花等佐料,使水餃的餡嫩、湯鮮、形美、皮薄,吃起來爽口潤腹,余香滿口,吃後留有餘味,使人吃了還想吃。 除了傳統的鮮肉水餃,名師談銀山近幾年還陸續研製出冬菇水餃、廠米水餃、三鮮水餃雞茸水餃、蝦仁水餃等新的品種,適應不同食客的口味.
蔡林記熱乾麵
蔡林記熱千面館坐落在漢口中山大道854號,面對水塔。生意興隆,日銷量約15000碗,接待品食者萬人以上。
熱乾麵與山西刀削麵、兩廣伊府麵、四川擔擔面、北方炸醬面並稱為我國五大名面。它既不同於涼面,又不同於湯面,製作的方法是先招面條基本煮熟,然後攜起來排油攤涼,吃時再在開水內滾燙幾下,瀝水,加上芝麻醬、蝦米、蔥花、醬蘿卜丁、小麻油和醋等性料拌勻。上口時香氣撲鼻,耐嚼有味。源於三十年代初期漢口長堤街賣湯面的李包,他怕未賣完的湯面發餿變質,便把它撈起來晾在案上,不小心撞倒油壺,他就把流出來的麻油拌到面條里。第二天,他把這些面條放在沸水裡滾燙幾下,撈起來拌上佐料,熱氣騰騰,香氣撲鼻,使人爭相購食。有人間他這是什麼面,他脫口而出,說是"熱乾麵"。人們說熱乾麵好,他從此就專賣此面。有些飲食攤販看他生意興隆,便向他學藝,也賣起熱干而來。現在武漢的大街小巷到處都有熱乾麵館和攤點,是武漢人早晨愛吃的早點小吃之一。蔡林記
老謙記牛肉豆絲
老謙記是坐落在武昌司門口的一家風味小吃店,主要經營牛肉豆絲,兼管牛肉湯菜,隨意小酌。
豆絲是以綠豆、大米等為原料,磨碎成漿,在鍋里攤成皮,切成絲,武漢人很愛吃,有湯豆絲、干豆絲、炒豆絲等多種吃法。老謙記經營的是炒牛肉豆絲,炒時按顧客要求,可以枯炒,也可軟炒,味道各有千秋,區別只在火候。主要原料都是黃牛眉子百溝、濕豆絲、水發香菇、玉蘭片等,外加調味佐料,用麻油煎爐炒熟。吃起來牛肉酥滑鮮嫩,豆絲綿軟滋潤,牛肉與豆絲的味道交合在一起,別有風味。
面窩和熱乾麵一樣,也是武漢人愛吃的早點之一,製作簡單,遍及武漢三鎮的大街小巷,多為攤點經營,或由飲食店兼管,沒有代表性店鋪。
面窩是武漢特有的,創始於清光緒年間(公元1875——1909年)。當時漢口漢正街集稼咀附近有個賣燒餅的,名叫昌智仁,看到賣燒餅生意不好,就想辦法創制新的早點品種。經過反復琢磨,他請鐵匠打制干把窩形中凸的鐵勺,內澆用大米、黃豆混合磨成的米漿,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鍋里炸,很快就作出一個個邊厚中空、色黃脆香的圓形米餅。人們覺得很別致,吃起來厚處松軟,薄處酥脆,很有味道。昌智仁稱之為面窩,流傳一百多年,成為一種價廉物美的特色早點。
武漢的風味小吃品種很多,不能一一詳細介紹,茲再列舉數種,供有興趣者選擇品嘗:
五芳齋湯圓 "五芳齋"坐落在漢口中山大道1207號,鄰近蘭陵路口,經營以黑芝麻、桂花等作芯的寧波風味湯圓。有"寧波湯圓大王"之美稱。
民生全科小湯圓 由漢口民生路212號的民生甜食店創制,體形小巧,清香純甜。
福慶和米粉 "福慶和"坐落在漢口中山大道855號,在六渡橋一帶,以經營湖南風味的米粉著稱。粉質欽滑,味鮮可口。
雅園湖南米粉 雅園米粉館坐落在武昌解放路383號,創辦於1935年,經營湖南風味的米粉,以牛肉粉著稱。 田恆啟糊湯粉 田恆啟粉館位於漢口花樓街252號,經營的糊湯粉特色在場,是鮮魚加料熬制而成,加上澱粉成為糊狀,米粉燙好故人盛有鮮湯的碗內,再撒蔥花、胡椒,十分可口。備有油條配食。經濟實惠,食客盈門。
楚寶桂花赤豆湯 楚寶熟食店位於漢口中山大道911號,在六渡橋下首。桂花赤豆場用桂花、赤豆、糯米、白糖、澱粉等熬制而成,味道甜美不膩。
寶慶牛肉麵 寶慶面館位於漢口利濟路171號,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以經營湖南寶慶、新化一帶的傳統牛肉麵著稱。該店的牛肉麵與眾不同:.牛肉選用老黃牛的腿肉,並以粗壯梗長的甘草作配料,面條製成韭葉形,入碗裝成元寶狀。味道鮮美。 一品香大包 一品香甜食館位於漢口中山大道1445號,在公安路附近。開業半個多世紀,除經營甜食外,還製作一品大包,人稱一品香大包,皮薄餡美,遠近聞名。
順香居重油燒梅 "順香居"位於漢口花樓街、交通路的交匯處,是一家經營重油燒梅近五十年的老店。該店的燒梅油重而不膩人,形如銀菊,味道鮮美,久負盛名;
老會賓五葉梅 位於漢口六渡橋的老會賓酒樓製作的宴會名點五葉梅頗具匠心:不僅皮薄餡鮮,而且造型美觀,形如五葉梅,五角上分別有紅火腿末、蛋黃末、綠香菜、白蝦仁、黑發菜,五彩繽紛,誘人食慾。
橘頌餅 是東湖風景區聽濤酒家為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而創制的名點,餅形似橘,紅中透白、頗具紅橘傲霜之態。橘紅是油炸的結果,霜為外撒的白糖。以屈原的名詩《橘頌》命名,頗有詩意。
東坡餅 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謫居黃州時愛吃的一種餅,人們以其號命名,叫東坡餅,流傳至今,是黃州城、鄂州市的傳統食品。漢陽歸元寺素餐館仿製供應,頗受歡迎。
油香 油香本是北方的油炸食品,經襄樊市傳人武漢市,為市民喜愛的早點之一,以油香撲鼻得名。武漢街頭到處都有供應。
發米粑 又以成對出賣而稱對耙,小孩則叫粑粑。從江漢平原傳入武漢市,成為市民愛吃的一種早點。製法是把大米磨漿發酵,加上麵粉、白糖、純鹼等調勻炕熟。外殼金黃焦脆,內肉潔白軟潤。價廉物美,到處都有供應。
什錦豆腐腦 武漢街頭早晚均有供應,因在豆腐腦里加上饊子、糯米、蝦米、叉燒肉丁、榨菜丁、醬瓜丁、五香菜、芝麻、胡椒、蔥花等配料、調料,稱為什錦豆腐腦。吃起來腦嫩米滋、饊酥、菜脆,多味備嘗,異常鮮美。
2、尤溪縣的經濟概況
尤溪縣在建縣前被稱為山峒地帶,建縣後逐漸開發;宋代,經濟、文化逐漸發展,被列為上縣;元代被譽為「閩中尼山」;明初,礦冶、地丁賦稅苛重,爆發過蔣福成、鄭永祖領導的農民起義。爾後罷銀冶,劃地立大田縣。明清兩代,手工業、商業和文化教育事業有所發展。但本縣歷代封建王朝的官吏,對於地方經濟資源的開發,未見有顯著事功。民國初期,土匪騷亂,軍閥混戰,社會不寧,百業衰敗。抗日戰爭時期,閩江口被日軍封鎖,本縣木材、土紙等農林產品的輸出和外來的糧食輸入,都遭阻斷,人民生活困苦。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加強反動統治,中國共產黨在本縣的革命活動,遭到破壞和鎮壓。當時,政府橫征暴斂,貨幣貶值,金融紊亂,農林工商均停滯萎縮,民生凋敝。
解放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社會主義建設迅速發展,但也有過失誤和挫折。1950至1952年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經過平息匪患和土地所有制的改革,解放了生產力,工農業總產值(按1980年不變價計算)年均增加389.44萬元;1953至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完成了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年均增加數上升為469.60萬元;1958至1962年第二個五年計劃時期,「大躍進」、「共產風」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年均增加僅為247.02萬元;1963至1965年執行國民經濟的「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年均增加升到823.11萬元;「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第三、四個五年計劃時期)中,前五年年均增加僅160.29萬元,後五年年均增加637.12萬元;1976年「文化大革命」運動結束,1978年中共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撥亂反正,使第五個五年計劃時期的工農業總產值年均增加821.94萬元;1981至1985年第六個五年計劃時期,實行改革、開放方針,年均增加躍為1537.90萬元。1985年,全縣工農業總產值22488.68萬元,比1950年增長8.6倍。國家和個人收入均成倍增長,全縣預算內的財政收入由1953年的70.4萬元增加到1985年的2060.44萬元,年均遞增9%;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958年的85元增加到1985年的439元,增長四倍多;全縣職工人均年工資收入由1957年的529元增加到1985年的1024元,增長近一倍。城鄉人民儲蓄年終余額由1951年的3.2萬元上升到1985年的3714萬元,增長1160倍。城鄉人民消費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一些中、高檔商品相當普及。居住條件大為改善,農村大部分農民都蓋了質量較高的新房。
2012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39.69億元,比2011年增長14.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9.22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60.77億元,增長25.7%;第三產業增加值39.70億元,增長7.9%。從三次產業的貢獻率和拉動力來看,第一產業貢獻率為7.8%,拉動生產總值增長1.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貢獻率為76.7%,拉動生產總值增長11.0個百分點;第三產業貢獻率為15.5%,拉動生產總值增長2.2個百分點。從三次產業比重來看,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全縣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8.1%,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3.5%,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28.4%。
2012年完成可比口徑實際利用外資3916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8.0%;完成驗資口徑實際利用外資1046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0.1%。全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13082萬美元,其中外貿進口2715萬美元,比上年增長8.8%,外貿出口達1036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72.6%。
2012年公共財政總收入90782萬元,比上年增長19.2%。其中上劃中央收入31626萬元,增長10.6%;地方公共財政收入59156萬元,增長24.3%。全縣公共財政支出148485萬元,比上年增長18.7%。其中:教育支出43648萬元,農林水利事務支出25545萬元,一般公共服務支出20578萬元,醫療衛生支出16121萬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1130萬元,比上年分別增長19.0%、17.0%、36.0%、28.5%和34.1%。基金預算支出134327萬元,比上年增長101.3%。全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80.94億元,比上年增長20.5%,其中人民幣個人儲蓄存款余額55.24億元,增長25.5%;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75.64億元,比上年增長15.5%。 尤溪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多,勞力足。這些,都為發展農業生產,開展多種經營,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解放前,本縣由於長期受封建土地所有制束縛,交通不便,耕作技術落後,經營單一,生產發展緩慢。農作物歷來以水稻為主,其次是甘薯及少量麥、麻、茶果;畜禽飼養以豬為首,還有雞、鴨、兔、牛、羊。農業生產力低下,遭到自然災害,農作物便歉收、絕收。民國時期,糧食欠缺,農民生活貧困,流往外地謀生者甚多。
新中國建立後,尤溪縣經過土地改革、互助合作運動,解放了生產力。同時,逐步加強耕作技術指導,農業生產效益得到較快提高。1953年全縣糧食總產比1949年增長43.63%,開始向國家提供商品糧,結束了本縣缺糧的歷史。1956年,全縣糧食總產比1950年增長47.3%,年遞增6.67%,提供商品糧525.5萬公斤;農業總產值(1980年不變價,下同)比1950年增長76.6%,年遞增10%。
1958年10月全縣農村人民公社化後,刮「共產風」,挫傷了農民的積極性,加上自然災害,糧食連續3年歉收,農民收入減少,生活困難。1962年,全面貫徹執行《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六十條)》,糾正農村工作中部分「左」的錯誤,調動了農民積極性,同時推廣良種、大養母豬、開展多種經營,生產有所發展。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批判所謂資本主義復辟,限制農民多種經營,農業生產再度受到破壞。1970年以後,搞農田基建,推行水稻「三改三擴大」,糧食雖得到較大幅度增產;但基建投資過大,忽視多種經營,經濟效益低,農民生活改善不多。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開始全面認真地糾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傾錯誤,進行農業經濟體制改革,推行聯產承包責任制;貫徹「絕不放鬆糧食生產,積極開展多種經營」方針;推廣雜交水稻、柑桔上山、豬人工授精等科技成果,並且增加動力機械、化學肥料,農業生產得到較全面發展。1985年,全縣糧食總產17278.6萬公斤,比1978年增加28.45%,比1950年增加3.2倍。全縣賣給國家商品糧3039萬公斤,成為全省商品糧基地縣。水果、茶葉、淡水魚、大豆、生豬等產量也迅速增加。1985年,全縣農業總產值13135.07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58.41%。農業生產結構得到初步改善,在1985年農業總產值中多種經營佔60.7%。這個比重比1976年提高5%,比1950年提高15%。農村各種專業戶、重點戶和經濟聯合體不斷出現,提高了農產品商品率(1985年為44.4%)。農村呈現繁榮景象。
2012年完成農業產值36.63億元。 尤溪縣的工業,在民國以前僅有造紙、造船、煉銀、煉鐵、燒石灰、制陶瓷、鑄鍋、釀酒、制醬油、榨糖、榨油、木器、竹器、鐵器等作坊,以及家庭副業的織紵、織席和彈棉、編棕衣等,都是個體經營,規模很小,手工操作,工具簡易,地點分散。民國時期,才出現了發電、印刷、兵工3家近代工業企業,規模也很小。尤溪和平解放前夕,全縣僅有15種手工業行業、150個作坊和2個工廠。
尤溪和平解放後,中共尤溪縣委和縣人民政府積極扶持工業,地方工業發展較快,不僅改造了私營工業,而且積極創辦地方國營工業和集體所有制工業企業。但在如何發展工業生產方面也有教訓。例如:1958年「大煉鋼鐵」得不償失,手工業「提前過渡」事倍功半,「文化大革命」時期工業受挫折,都應引以為戒。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以地方優勢資源為主的林產化工、竹木加工、造紙、建材、罐頭等工業蓬勃發展。企業的擴、建技術改造及新產品引進開發,不斷增加工業的活力。工業企業的管理,在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企業中,大部分建立健全了以職工代表大會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貫徹執行國家制定的各類工業企業管理的規章制度。同時,擴大了企業自主權,推行經營承包責任制,大辦鄉村工業企業,經濟效益明顯提高。工業產品的品種、產量增加,質量提高。進入國際市場的有:松香、松節油、水輪泵、高低壓電瓷、日用瓷、罐頭、鎢精礦、白石米、厘竹、竹編和首飾盒工藝品。傳統產品在省內稱優的有:「滿山紅」黃酒、「山花」酒、新橋粉干。1985年,全縣有森工、食品、化工、造紙、建材、電力、機械、陶瓷、電子、印刷、工藝美術、礦冶、縫紉等20個門類,企業4456家,職工22622人,工業總產值達9353.61萬元(比1950年增長100.24倍,比1978年增長1.02倍),占當年全縣工農業總產值41.59%。其中,地方國營企業25家,職工3770人,總產值4219.46萬元,占工業總產值的45.11%,全員勞動生產率10812元,比1981年增加540元,比1978年增加1177元;縣辦集體企業31家,職工1577人,總產值937.02萬元,占工業總產值10.02%,全員勞動生產率4457元,比1981年增加338元;鄉(鎮)辦、村辦、聯合體、個體等企業有4400家,職工17275人,總產值4197.13萬元,比1978年增長1.78倍,占工業總產值的44.87%。
2012年全縣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92家,實現工業總產值172.08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50.39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21.1%和22.0%。全縣三大主導產業實現工業產值150.9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87.7%,其中紡織、服裝業產值87.3億元,林產業產值31.6億元,礦產、礦物製品業產值32.0億元。
尤溪經濟開發區於2003年設立,2006年省政府批准並經國家發改委確認升格為省級開發區,總規劃面積72平方公里,形成以主城區為中心,以13500畝的城西園、4800畝的埔頭園、82000畝的城南園、5000畝的林坑園、2700畝的仙山園等為主園的「一區多園」格局。已開發面積近20000畝,已入駐企業150多家,從業人員20000多人,以林產、紡織、食品加工為主導產業的產業集群初具規模。開發區多項經濟指標位於全省山區縣開發區前列,榮獲「福建省級工業園區建設先進單位」、「福建省級勞動關系和諧工業園區」、「海西十佳品牌工業園區」等榮譽稱號,被中國人民銀行確定為全國中小企業發展狀況信息調查樣本採集點。 據民國《尤溪縣志》載,宋代本縣城鎮有商店、農村有圩集;明、清時代商業發展較快。當時,本縣輸出商品主要是茶葉、土紙、木炭、柴片、筍干、香菇、木材、毛竹;輸入商品主要是食鹽、棉布、日用雜貨、果品、海產品、中葯材。商品運輸主要靠船運、筏運和肩挑。處於交通要道的村落,逐步形成集市貿易場所。尤溪兩岸的一些大村落,逐漸形成商品集散轉運的碼頭或小集鎮,各種商店陸續辦起,資本較多的商人在縣城設店建倉,開展批零兼營的購銷活動。一些小商小販也應運而生。縣城逐漸形成商業中心。
民國時期,本縣兵災匪禍不斷,社會極不安定。雖然江西、福州、永春等地一些商人到尤溪縣開業,但由於山區交通閉塞,商品運輸比較困難,生產水平和人民購買力低,因此,市場仍不繁榮。尤其是軍閥盧興邦統治時期,發行地方性貨幣,干擾市場,「廣豫」票停用作廢,「華通」票打折收回,使一些商人、農民蒙受損失。抗日戰爭勝利後,官僚富紳擠入商業,利用權勢壟斷市場,隨意漲跌物價,對小商小販進行排擠傾軋,更使市場日益凋零。至民國35年(1946),全縣僅有大小商店693家,民國37年降為570家,民國38年初又降為280家。
1949年7月5日尤溪和平解放,縣人民政府首先保護原有的商業。同時,在「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方針指引下,逐步建立國營商業和供銷合作商業,對糧、油、木材等實行統購統銷,對農業生產資料實行專賣,這對制止不法商人囤積居奇、穩定市場物價、保證物資供應起了很大作用。1954年8月開始,對私營商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至1956年底基本完成。國營商業和供銷合作商業,逐步壯大成為市場的主體經濟。但是,「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期間,錯誤地把商品生產當做「資本主義尾巴」割除,限制了許多農副產品上市。這兩個時期,市場物資幾乎只有國營商店和供銷合作社經營,物資短缺,給人民的生產、生活造成不便。
1978年以後,商業工作執行「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的方針,恢復國營、集體、個體多種經濟成分並存。實行多種經營方式和經營承包責任制。1985年,全縣零售商業網點2835個,比1956年增加2.4倍,24處圩場全部開放,城鄉市場空前繁榮,內外貿易購銷兩旺。1956年和1985年相比,全縣農副產品收購總額由149萬元增加到4686.86萬元;社會零售商品總額由835.5萬元增加到9285.03萬元。外貿出口總值由1958年的19.6萬元增加到1985年的632.6萬元。國營商業1956年虧損4.14萬元,1985年盈利70.8萬元。供銷合作商業實現的利潤由1953年的5.1萬元增加到1985年的100.02萬元。
2012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03.69億元,比上年增長25.5%。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施工項目441個,比上年增加7個,增長1.6%。全年房地產施工項目18個,比上年增增長12.5%;房地產施工面積96.22萬平方米,增長8.8%。全年新開工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837套,其中:廉租住房90套、公共租賃住房100套、經濟適用住房312套、限價商品住房170套、城市棚戶區150套、國有林區棚戶區15套。
2012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96億元,比上年增長19.7%。全年限額以上貿易單位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8.99億元,占總額的32.1%,增長36.5%;限額以下貿易單位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8.97億元,占總額的13.1%,增長67.9%。全年接待入境遊客40.1萬人次,同比增長31.3%;實現旅遊業收入2.42億元,同比增長30.7%;帶動農民增收8500萬元,同比增長32.6%。
3、合肥那種花籃,就是用於慶祝開業放在門口的那種,多少錢一個?在哪裡能買到,要不要提前預定啊?
鏘鏘四人行
郭:不是外人啊,都認識我們,好容易有這么一個機會,能夠坐著說,我們很高興。我叫郭德綱,這是郭德綱的搭檔,
於:於謙。
郭:別說名字。
於:干嗎不讓說名字啊?
郭:這是郭德綱的師弟,
李:我叫李菁。
郭:閉嘴!郭德綱的徒弟,
何:我叫何雲偉。
郭:坐,坐住了,坐住了。
這滑這個。
郭:是吧?恩,(沖於謙)你往那邊點兒,你往那邊點兒。
於:我,啊。(挪椅子)
郭:對,礙事。你還往後。你坐到花籃兒後頭去。
於:我呀?看不見我了。
郭:都認識了。李菁,
於:介紹過了,
郭:謙兒哥,
於:是。
郭:今兒謙兒哥為了這個節目,把嫂子的衣服都穿出來了。
於:啊?
李:您瞧多鮮活啊!
對,顏色艷一點兒嘛。
郭:這個跟臉色兒差不多。
於:不這色兒,臉不這色兒。
郭:挺好。
何:色氣好。
郭:我們幾個里邊來講吧,可能從智力上來說,(指李菁)他稍微差一點兒。
李:誰呀?
於:這我承認,這我承認。
李:誰差一點兒啊?
郭:我在這兒我爆個料,因為什麼呢,好多女孩兒都喜歡李菁,
於:對。
郭:但是你要知道他的真實情況以後,你絕對你能吐了。
李:不能,您隨便說,您把這真實情況說一說。
於:沒有這么惡心。
郭:成長在一個暴力的家庭。從小他父母就打架。
李:比較厲害。
郭:他母親懷著他的時候跟他爸爸動手兒,倆人撕巴起來了,
於:啊?還懷孕呢?
郭:他媽拍著肚子,「你打死我!兩條人命!」他爸爸就害怕了。到現在他也這毛病,
李:我也這樣?
郭:他小的時候一打架就是,「你打死我!」一拍肚子,「三條人命!」
於:他怎麼會三條人命啊?
郭:口袋裡還倆蛐蛐兒呢!
於:這算人命啊這個?
李:愛護野生動物嘛!
郭:沒聽說過。小時候就這樣兒,後來上學的時候也不是很聰明,您看台上說的這些話都很智慧,都是我徒弟教給他的。
何:一嘴一嘴喂出來的!
郭:他上學的時候有這么一事兒,老師告訴,明兒帶10塊錢來啊,學校裡面買地圖,上地理課,
於:奧,買地圖用錢。
郭:哎,找他爸爸要10塊錢,結果沒買,給花了,他爸爸說讓你買地圖怎麼不買呢?他樂了,「我想了,我這輩子哪兒也不打算去了。」
於:不認識道兒。
郭:考試的成績很慘,拿回家,他爸爸問多少分兒呢,有的時候沒有卷子,「你考試那捲子呢?」「同學借走了。」就這么一個人。所以說並不是像您想像的那樣,風流瀟灑呀,聰明智慧,這詞兒,說我這都是。
李:你虧心不虧心啊?
郭:這都說我這都是。
於:您也悠著點兒。
郭:我怎麼了我?我這不挺好的嗎?
於:悠著點兒,悠著點兒。風流瀟灑談不上。
郭:(沖李菁)啊?你?你不怎麼樣,你怎麼樣,你回去吧,我們仨說,你走吧!
李:不不不不不。
何:家去吧。
李:什麼家去吧?
於:哎,他倒省事兒。
郭:他跟我徒弟在一塊兒我們吃著虧呢,
李:誰吃著虧呢?
郭:我們吃著虧呢,我們孩子聰明。
李:他呀,也不怎樣,(沖雲偉)輪到我說說您了。
何:我呀?
於:哎,你們一場之間互相扒一下兒。
李:對對對。這才好玩兒呢。
郭:(打謙兒哥一拳)沒點兒大人樣兒。
於:您聽聽。
李:他,大傢伙兒也知道,2002年到的我們德雲社,
郭:對。
何:有些日子了。
李:一開始我就瞧見這孩子啊一直在底下頭一排靠右手,天天看我們演出,
郭:對,那會兒你還高三呢。
於:都不大呀?
李:誰說的?原先這孩子長得不是這樣,現在可能也是我看順眼了,瞧著。。。
何:原先我大高個兒!
李:不能!
何:能耐太大了,墜的。
李:什麼墜的?
於:老在劇場門口走,磨下半截兒去!
何:沒有那麼大磨勁。
郭:別著急,一會兒我擠兌他。
於:啊?好嘛!
李:沒說完呢!
郭:沒個大人樣你這個。
李:腦袋剃一板寸原來,
何:對。
李:瞧著跟刺蝟似的。
於:現在也像。
李:現在像耗子了。
何:還不如這刺蝟呢,
李:還是洋耗子,米老鼠嘛。
何:你誇誇我。
李:原先都叫小刺蝟。後來找了個對象,對象長得也挺可樂,這個頭兒跟何雲偉很般配,
何:是。
李:穿著高跟鞋,翹著腳能走到桌子底下去。
於:嘿!
李:一米二幾啊是一米三幾啊,也不知道。
於:反正很般配。
李:這個長長長,,,
郭:什麼話啊?
於:這當大人的得評論一下,
郭:哪有一米二去?
於:沒有一米二啊?
李:不到一米二啊?
郭:有一米二,有一米二。
何:有也不像話啊!
郭:有有。有一米二吧?
於:有。
何:有也不像話,
郭、李:有有有一米二。
何:說這都不可信。
李:我剛才就說有一米二。長得也挺可樂。
何:接著編!
李:什麼叫接著編呢?粘上鬍子跟張飛一樣,這模樣。
何:這都是我師傅用過的包袱,你就不要用了。
李:這不照樣響了嗎?
郭:嘿!這我都說謙兒哥媳婦兒知道嗎?
李:都一樣,都一樣。反正用我們行話來說啊,比較念嘬一點兒。
於:這還調侃兒呢這里頭?
郭:這跟台上不能胡說八道,
李:不不不,這我介紹一下兒,我們行話術語有的時候觀眾不太清楚,我們要完全說這種話,大傢伙兒一句都聽不懂,但是有的時候還是要借這個場合要公開一下兒,因為什麼呢,確實有這么一件實事兒。
郭:哎,你喘口氣兒你喘口氣兒,我這兒快憋死了。
李:因為這點兒沒包袱,我要快著點兒說。這個有一回我跟我的一個朋友,也是我們這行的人。
郭:誰呀?
李:就別說是誰了。多不合適啊。
郭:你怕人告你啊?
李:我不怕不怕不怕。
郭:你就說我說的沒事兒,
李:我主要怕他告你。
郭:你就說我說的沒事兒,我有律師。
於:沒事兒,他膽大。
李:我怕他告人家。我們兩個人上他們家去找他去,結果當天他沒在家,他媳婦在家呢。啪啪啪一叫門,媳婦兒出來一看呢,媳婦兒認識我,我就說了兩句閑話兒,走了,一問沒在家嗎,就沒進去。後來在門口啊,我這個朋友就跟我說,當著他媳婦兒的面兒,一看長得這么寒磣沒好意思說普通的話,就用我們這個術語說了幾句。
何:怎麼說的?
李:這么說的。一指你媳婦兒,這個果食誰啊?
何:果?
李:果食懂嗎?女的叫果食。我就說啊,這是流水萬兒的本果。
郭:(指觀眾)人家聽得懂嗎人家?
李:我解釋,我還沒解釋呢!
於:坐四個土匪在這兒!
郭:他這個普通話得加字幕。我告訴你。
李:不是,姓何啊,叫流水萬,本果呢就是媳婦兒,流水萬本果。哎呀,念嘬啊。
於:不好看。
李:恩,不好看。
郭:念嘬是不好的意思。
李:對對對。我就趕緊說,念團。
於:這是?
李:就是別說了。說了這么幾句話呢我們一扭臉兒就走了,走了可是走了,他媳婦兒察言觀色以看我們這表情不對,把我們這幾句話可就記住了。晚上他回家,他媳婦兒要問一問他。就問小何兒啊,今天來倆朋友,一個是李菁,那個我不認識,到門口比手劃腳說了幾句話,大概是你們的術語,我也不懂,我問問你吧。這個果食誰怎麼講啊?啊,這就是問你是誰。那李菁說了,流水萬本果,他就告訴他啊,這是我媳婦兒,奧,那位又說了,果食念嘬啊,這怎麼回事?何雲偉一聽我怎麼解釋?我要說不好看,打擊我媳婦兒,乾脆編個瞎話兒吧。
何:我怎麼說的?
於:嘿!真瓷實!
李:這個念嘬啊就是誇你長得漂亮。
何:反著說。
李:哎,漂亮叫念嘬。
郭:虧心去吧!
李:結果他媳婦兒信了。
郭:呵,這實在人!
李:我告訴你何雲偉,這還是我沒倒飭,我要是擦上胭脂抹上粉你再一瞧啊,比這還念嘬呢!
郭:我先攔你們一句啊,在舞台上不要沒事兒說行話,念嘬念嘬,你說這個,說良心話不應該講。這是舊社會我們行業內部的一種術語。現在幾乎也用不到了。
於:沒有人說這個。
郭:這後台除了於謙愛說這行話,哎呀念嘬念嘬,別人不愛說這個。
何:他要不解釋我根本就聽不懂。
李:你說的比誰都溜兒!
於:平常我不說這個。
郭:平常也說這個你,
於:平常我怎麼說了?
郭:你怎麼不說啊?我跟他說話,兩句話他准說出來行話。
於:我不說,我不愛說,我知道的少。
郭:你看,一個口字邊兒,一個最好的最,這個字兒我念最,你念什麼?
於:我念嘬啊。
郭:你看看!
於:咳!
郭:說出來了吧?
於:你這可沒有啊。
郭:我念最,你念?
於:我,你念嘬!
郭:很三俗嘛你這個人。
何:就是。
於:你勾搭我!
何:確實是,沒有那麼回事,他說那個都不可信,
郭:因為這個都是原來我們說他媳婦兒的,
何:對。
李:誰說的?
何:他記住了,安我身上了。沒有這事情,您看我這小模樣兒,啊,我這模樣戳個,
於:別站起來,一會兒坐下又該費勁了。
何:(坐下,扶著李菁的腿)
李:別扶著。
郭:孩子這下盤兒輕。
於:這腳夠不著地。
郭:誰說夠不著地?給他放地上。
何:(腳放地上了,身體又夠不著椅子了。)
郭:你看看你看看。
於:你當師傅的夠著都費勁,你還說他呢!
李:對對對對對對。
郭:我這不是踮著腳呢嗎我?
何:我主要啊,說說他們的事情。
郭:對,你說他(指李菁),一會兒我說他(指於謙)。
何:為什麼呢?您說我長得這么漂亮,我能。。。
郭:哎,這句別說了,這不可信這句。
何:就是說呀,
於:你到底想娶誰媳婦兒?
對,誰媳婦像話嗎?
何:我就是說啊,我的意思就是說呀,他媳婦兒啊還不如我媳婦兒呢。
李:哪點兒差了?
何:還哪點兒差了,他媳婦有毛病。
李:什麼毛病?
何:他媳婦兒眼神不好,雀盲眼,雀盲眼,知道雀盲眼嗎?
李:怎麼個意思這個?
何:就是晚上啊,什麼也看不見。
李:對,白天就合能瞧。
何:模糊。
郭:這都當不了賊這個。
李:是。
何:他這眼神也不好,他是青臃,
李:什麼叫青臃啊?
何:青臃就是白天啊,什麼也看不見。
郭:哎,哎,小偉,小偉,我問一下兒,他們兩口子互相知道長什麼樣兒嗎?一個白天看不見,一個黑下看不見的,
李:一天我們兩口子誰也瞧不見誰?
於:這兩人結婚十多年誰也沒見過誰。
郭:老有新鮮感!
於:距離產生美。
郭:對對對。
李:還捧著說呢?
郭:我挺痛快!
何:這也是巧勁兒。
郭:胡說八道這是。我解釋一下,孩子說這是瞎說,不可能,不可能,沒有沒有。
李:還是他了解。
郭:他管他叫叔,(指雲偉與李菁)
於:對,爺倆吝的。
郭:小嬸兒啊不像他說的,眼神這樣如何如何,她如果這樣的話,當初謙兒哥也不能要她,知道嗎?
於、李:你先等會兒吧!
李:怎麼這么亂呢這個?
何:復雜了,關系復雜了!
郭:就是你原來那個女朋友,後來不倒給他了嗎?你還拿人家30塊錢呢你忘了?
何:還有這事兒?
李:這幾個人太沒溜兒了。
於:沒事兒,你別你別那什麼,她沒准記不住我,她那眼神兒。
郭:我給你們介紹一下李菁的媳婦,
李:離不開我媳婦了?
郭:說誰呢?你說誰呢?是吧?
李:說我也不合適啊。
郭:你要說徐德亮媳婦不合適。
李:合適。
郭:不合適,不合適。
於:說說徐德亮,
郭:這么多年風里雨里跟著來,也算不容易吧?
於:那當然,真是不容易。
郭:也沒在錢上爭過,也沒有在名上爭過,雖說有點兒作風不好吧,
於:沒有吧?
郭:啊?
於:沒有吧?
郭:誰說沒有?就說這意思吧,總的來說這個人還行,還行。
於:您認為作風不好的人都還行?
郭:你太行了!太行了!
於:客氣了,客氣了。
何:哈哈哈,還客氣呢!
郭:沒羞沒臊的。後台這些老先生,說句良心話,是今天又這么一個機會念叨念叨,都不容易,
李:可不是嗎。
郭:都不容易。邢先生、李先生、王文林先生、張文順先生,張先生今天沒來,本來今天想請張先生過來的,張先生那個右側的聲帶麻痹,說話啞,也不出音兒。
於:閉合不好。
郭:我說來吧,開場《發四喜兒》,咱們一塊兒唱,(啞嗓)「我這樣我怎麼唱啊我?」我說你跟著一塊兒張嘴吧,他不認頭,他怕別人突然不出音兒,把他晾這兒。
李:老頭兒也雞賊。
於:以為我們德雲社人都這么壞呢。
郭:跟張先生我是最有感情的了,張文順先生是徐德亮、張德武的師傅。
於:對。
郭:是高峰的義父。
於:對,乾爹。
郭:哎,對!
於、李:別答應!
郭:高峰是張文順先生的干兒子。
於:對,我這答應什麼呀?!
郭:你佔便宜了。
於:我還佔便宜呢?
郭:這就沒意思了這就啊。
於:別客氣了。
郭:高峰的師傅是范振鈺先生,乾爹是張文順先生,你看這眼神兒就隨那老哥倆,
李:都戴眼鏡。
郭:對,左眼隨范先生,右眼隨張先生。
李:不容易啊。
何:高峰啊,高峰的眼神兒啊還不如他呢,(指李菁)眼神兒不好高峰。
李:他高度近視。
何:但是在台上他很少戴眼鏡,幾乎就不戴眼鏡。
於:上回撞話筒上了嘛。
何:是吧,舞台美嘛。這不前兩天嗎,高峰出車禍了。
郭:啊?還有這好事兒?
何:讓人給撞了,讓人給撞了。一輛汽車,咔,撞了!
於:別那麼疼呵人。
何:兌了以後呢,警察馬上就來了。詢問一下,「哎,什麼車把你撞了?」(馬三立的聲音)「沒看見,沒看見。」
李:是這聲嗎?
何:車牌號呢?沒看見,
郭:這個眼神兒瞧不見。
何:沒看見。那車什麼色兒的?沒看見,沒看見!
郭:這眼神兒太次了這也。
何:你看見什麼了?我看見那個司機了,是一女的,長的挺漂亮的,穿一弔帶兒,穿一弔帶兒。
郭:壓死都不多!
何:眼神兒不好。
李:還不好吶?看得夠清楚的了!
郭:他也分瞧什麼。
何:四個,他仨沒看見。
郭:行行行行行。。。
於:看見,還沒跟你說全呢,後脊樑還長一痦子呢。
何:您也看見了?
於:沒看見!
郭:他坐那女的旁邊兒。
何:眼神兒就是不好嘛。
郭:這倒也是。還有王文林先生,王先生來說是後台很有意思的一個老爺子,為人隨和,從來沒說王先生著過急,
於:沒有。
郭:跟誰都樂樂呵呵的,有一口頭語兒您也知道啊,「有點兒意思,有點兒意思。」
於:老說這個。
郭:這是王先生。老頭一天到晚的,很樂呵。他父親是王長友先生,他師傅是劉寶瑞先生,他岳父是王世臣先生,三大劍客培養出這么一個老藝術家來。一輩子努力據說會四段兒了吧現在?
何:得。
啊?這么些年會四段兒啊?
李:真有認可的那兒。
郭:你不能這樣說老先生。
於:(指德綱)他可以這么說。
郭:我能這么說。往溝里帶我你!
於:我不說你也得說。
郭:還有李文山先生,李先生是王世臣先生的弟子,相聲說得挺好,而且來說呢,最值得表揚的就是老先生住的太遠。李文山先生住在羊坊。咱們都知道羊坊涮肉,
於:總店那塊兒是。
郭:哎,他是羊坊涮肉那兒。他們家往前一站地就叫張家口。所以老爺子來趟北京實在是太不容易了,
於:是。
郭:他每次來演出都是打著旅遊的旗號來的。
於:好嘛,還拉一團隊。
郭:北京一日游。後來我們也勸他,城裡買套房吧。對了,買房子出了個事兒,
於:怎麼了?
郭:在中關村那兒有一套房,二手的,一百三十多平米吧,他買下來了,兩千塊錢一平米。
郭:兩千塊錢,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李文山兩千塊錢一平米在中關村買了一套房子,搬進去之後呢,出來進去街坊們都在背後指指點點,(使相兒)
於:這有事兒,這中間有事兒。
郭:「有點兒意思!」
於:王文林在那兒指呢敢情?(四人一起指點)
郭:就不許別人說嗎?都知道李先生這人不好摻和事兒,但是總說他也納悶兒,也是問街坊:「到底怎麼回事兒?」
何:往心裡去了。
郭:「你們老說我干嗎啊?」就有這嘴快的這個,「我跟您說啊,您買這房上當了,這房出事兒,凶宅。據說兩口子原來住,後來那個丈夫犯神經病了,把妻子剁了,拿刀給剁了,剁了之後呢,摻上水泥抹牆。」李先生一聽這個要了親命了,回屋坐那兒看哪面兒牆都害怕。
於:這是糝得慌。
郭:「看著要流血似的,哪面牆都要流血。」人哪,恐懼到了頭就是憤怒。
於:對,急了。
郭:開始害怕,害怕差不多了,「我跟你拼了!」
於:這怎麼拼呢這個?
郭:在牆上這么鑿,拿錘子砸,就找,我到底看一看這里邊有沒有人,咣咣咣咣咣咣,砸著砸著,這牆里邊有一眼睛,
於:真出來東西了?
郭:李文山都傻啦,有一眼睛。突然間這眼變成嘴了,還說話呢,「砸我們家牆干嗎呀?」
李:砸透了合著?
郭:這我是聽他們念叨的,我不知道真假。
於:不知道真假您就這么說啊?
郭:我說完先痛快痛快唄。凈胡說。你讓你謙兒大爺說。
於:我不說,你們說吧。
郭:你看,打剛才,他一句整話沒說啊。
何、李:對對,讓他說。
於:我說不少話。
郭:別別,你說,你說兩句。
何:說兩句兒吧,
李:說兩句。
(台下觀眾鼓掌)
郭:你看,這么些人讓你,你說兩句聽聽。
於:你看在你們嘴裡還有好人沒有了?我不得罪這人。
郭:有我呢。
於:我就給你翻這包袱兒,
郭:別廢話,你凈跟邊上拾樂兒了這不行啊。
於:說得罪人。
郭:有我呢,你挨著我你還怕得罪人嗎?沒事兒,不要緊的,說點兒別人。
於:我講講啊,楊志剛跟汪洋的事兒。
郭:(把謙哥揪下台去)
李:好,觀眾朋友們,本期《鏘鏘四人行》就為大家播送到這里,下周同一時間
何:再播。
李:那就法院上見了!
何:就這個呀?
4、春節傳統習俗
時間轉眼就來到年底,又將迎來新的一年。而過年對於小朋友來說是一段歡樂的時光,對大人來講也是一個可以放鬆和休息的愜意時段。
然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味卻再也沒有以前那般濃烈。想想過去,一年到頭才能吃上一頓豐盛的大餐,而現在人們卻隨時可以叫一份外賣,足不出戶就可以盡享美味。在過去,飯菜不夠吃;在現在,飯菜吃不完。而在豐衣足食的當下,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卻斷不能丟!
春節傳統習俗:
1、祭灶神。
祭灶其實是春節的前期准備工作。要准備烹飪春節大餐,廚房的衛生自然不能馬虎。慢慢地,人們形成了在臘月二十三祭祀灶神的傳統。相傳在這天灶王爺要上天去向玉皇大帝匯報人間的工作,人們為了讓灶王爺多說人間的好話,就「賄賂」灶王爺,買一副灶王爺的畫像掛在廚房,並奉上乾果、灶糖,希望他上天匯報工作時多多為人們美言。
2、掃塵。
打掃灶台只解決了吃的問題,還沒有解決住的問題,於是人們在二十四掃塵,也就是年末的最後一次大掃除。准備好乾凈的居住環境,准備迎接新年的到來。
3、貼春聯。
春聯是一項古老的民俗傳統,它起源於桃符,早在南朝時人們就興起了貼桃符的傳統。不過到近現代,手寫的春聯已經不多了,人們習慣買一幅印刷的春聯,簡單方便。
在嫘祖故里,鹽亭縣肢殘人協會每年都會組織手寫春聯贈市民的活動,把一副副紅艷艷的春聯贈送給市民,為春節增添一份喜慶與感動。
4、貼窗花。
貼窗花也是一項歷史悠久的民俗傳統,鮮紅的窗花襯託了春節的喜慶氛圍,也點綴了人們的居住環境,讓人們身處節日的氛圍之中。
5、到貼福字。
倒貼「福」字,寓意福氣到我家,討得一個好彩頭,來年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6、春節該有的活動如拜年、貼年畫、守歲、燃放鞭炮、看燈會等等。
家家戶戶迎春節、慶團圓!
5、大興區西紅門樂家購物中心什麼時候開業
12月6日試營業了,16日正式開業
6、「沈氏兄弟」覆滅始末:由白到灰,違法犯罪,自詡是昆明的王,結果怎樣?
沈超出生在一個經商家庭,在家排行老二,早年跟隨父親做生意,生意人沒有絕對的「黑與白」,大部分都是「灰客」,這個有野心有慾望,想要「保護家族」的青年更是如此。為了財富的積累,他不在乎採取的手段是否合法。
沈超曾在昆明倒賣煤炭、鉛粉,做的都是合法生意。做了幾年他覺得賣煤炭、鉛粉生意不夠大,他想干大的,2004年在海口觀音寺他開了自己的第一家賭場。
賭場加鉛礦生意使他積累了不少資金,但他並未就此滿足,2007年他准備在昆明繼續做大自己的「生意」拓展市場,於是籠絡張寧、陳榮等社會閑雜人員在盤龍區等地開賭場,同時他還做茶樓,開採煤礦,積累了雄厚的經濟實力。
在有經濟支持的前提下,沈超開始在松華壩招兵買馬,建立「沈氏家族」,於是一個以沈超為首並且包含自己的弟弟沈航、沈陽在內的「鎮雄幫」稱霸了昆明的北市。一段時期他們的任何消費都是簽單,曾自詡是昆明的王!
昆明還有一個實力雄厚的幫派,就是以「土匪」為首的「湖南幫」。眼看著「鎮雄幫」勢力越來越大,不斷地危及到自身利益,「湖南幫」開始和「鎮雄幫」搶生意。沈超也開始與「土匪」頻頻交手。
2008年3月,沈超的一家新賭場開業,「土匪」帶人來「捧場」,但他是來入股分紅的,沈超說:如果你是來娛樂的,沒問題,我當你是客。但你要是來砸場子,我就把你留著!
突然人群里傳來槍聲,沈超的手下姚順果小腿中彈,隨後的激戰中賭場內的10幾個人也被打傷,「鎮雄幫」在此次激戰中並未討好。
經過這次事件,沈超在自己的各個賭場都加派了人手。而嘗到甜頭的「土匪」在2009年8月的一天又帶人來沈超的賭場鬧事,但被早有準備的沈超及其手下打了回去。
面對「土匪」三番兩次的挑釁,沈超等人決定幹掉他。2009年8月7日一場有組織有預謀的槍擊案發生在了金實小區,「湖南幫」老大「土匪」連中四槍倒地。
案發當晚,沈超和兄弟沈陽到「澡堂」放鬆了一下,決定第二天出去避避風頭。兩人一路從昆明先到蒙自最後到四川瀘州投奔了當地頗有影響的礦老闆楊二。
提心吊膽一個月後,2009年9月18日在瀘州市公安局的協助下,盤龍分局刑偵大隊終於在四川省瀘州市一家超市內逮捕了逃亡的沈陽及沈超兄弟。
隨著專項斗爭的開展,「鎮雄幫」被端,沈超得到了法律的制裁,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其無期徒刑,團伙其他成員也都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世界上沒有永遠的對與錯,所以誰也不能以一個想法永遠地走下去,若不想被時代拋棄必須要順勢而為。但「勢」在哪兒,就需要我們有一定獨立思考的能力。
但無論走哪一條路,記住我國是法制社會,法律保護的是最廣大人民的利益,若有人想只謀私利而不顧整體利益,所「偷」來的利益不會長久,必定會得到應有的懲罰!
7、蚌埠卷煙廠的煙廠歷史
蚌埠卷煙廠是安徽最大的卷煙廠。它原名為東海煙廠。 1958年由一家地方國營煙廠和一家公私合營煙廠合並而成。蚌埠卷煙廠的歷史,是一部閃耀著光榮革命傳統的歷史,也是一部蚌埠地區煙草工業從無到有、逐步發展的歷史。鳳陽產煙區和門檯子烤煙廠據史料記載,煙草原產美洲,16世紀明萬曆年間,由南洋傳入我國。早在明末清初,鳳陽開始種植煙草,至晚清煙田已遍全縣。
鳳陽城西留守師和劉府小塔寺的「皮絲煙」,油分足、彈性強,譽馳黃淮一帶。每年秋天,享有盛名的鳳陽煙草,總是引來不少山東、河南和皖北的商人登門求購。自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逐漸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民國初年,鳳陽以產煙歷史悠久、水陸交通便利,而被英美煙草公司看中。
1917年,英美煙草公司派員攜帶烤煙種(佛光種)來到鳳陽,經實地勘查,選劉府官園村先行試種。為使煙農改種烤煙,外國老闆們發放煙種,傳授栽培方法,提供器材,介紹烘烤技術,援建炕房,高價收購煙草。優厚的經濟收入,對生活貧苦的煙農產生了極大的誘惑力,僅二三年光景,烤煙便在鳳陽的劉府、武店和十五營一帶,逐漸取代了曬煙的傳統地位。煙草生產季節性強。每年秋季收購上來的大量初炕原煙,仍含許多水分,易霉變,必須復烤,才能長久貯存,適應卷制工業均衡生產的需要。為此,英美煙草公司又於1919年在門檯子買地100餘畝,投資興建一座工廠,專營煙葉收購和復烤,這就是人們熟知的門檯子烤煙廠。經兩年多的籌建,烤煙廠於1921年正式投產。
建廠初期,廠內僅兩棟倉庫,一間大型烤煙房,內有5台1.2噸的鍋爐,一台7.5馬力蒸汽動力帶動復烤機運轉工作,每日可復烤煙葉200擔。當時,這在國內已是數一數二,在國外同行業中,也稱得上機械化程度較高的大工廠了。這家外資興辦的工廠,長年僱工20人,旺季臨時招雇400人,平均每年開工不足4個月。工廠事務,託付予一個名叫王耀庭的天津人經管。武店地主王仰之,在鳳陽一帶人事熟、家資厚,也被英美煙草公司聘作經紀人。隨著栽培技術的廣泛普及,烤煙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到了30年代,煙田已越出縣界,跨過淮河,延伸到定遠、五河、懷遠、靈璧。
由於煙農的精心培植,加之良好的氣候、土壤條件,煙葉品質也愈顯優良,逐漸形成了獨有的特色。鳳陽烤煙,葉肥梗細,質地細密,烤制後,葉色金黃,香氣馥郁,口味醇和,雖稍有雜氣,但易燃燒,少刺激,屬烤煙類中的濃香型。行家們喻之為「中葯里的甘草」——甘甜、潤喉、提神,是製作中檔煙的上好原料,也是高檔煙配料中不可缺少的一味。豐產優質的鳳陽烤煙,在我國煙草生產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至抗日戰爭前夕,安徽鳳陽及山東濰坊、河南襄城,已發展成為我國最大的三個烤煙產地。
每年初秋,新煙出炕。英美煙草公司趁機壓級壓價,對煙農盤剝勒索。成千上萬擔廉價煙葉,在門檯子復烤後,裝入大木桶(一桶1000磅),隨車源源運抵上海。其中少量的遠涉重洋運往歐美,大量的在上海就地卷製成各種香煙,銷行全國。大來煙廠的興衰蓬勃發展的煙草種植業,為蚌埠地區卷煙工業的興起准備了充裕的原料。進入20年代,津浦鐵路通車已有10多年的歷史。蚌埠,作為一個新興城鎮,已初具規模,運輸業、商業、服務業和糧食加工業等相繼建立。隨著各行各業的發展,社交活動日益頻繁,香煙(當時稱洋煙或紙煙)比起旱煙和水煙,美觀體面,攜帶方便,被越來越多地用於交際場合,從而又為卷煙生產提供了商品市場。
1925年,英美煙草公司的翻譯范玉田,在太平街買下一塊地皮和50多間房屋(今三十二中),另外吸收少量股份,籌措資金,從上海購回兩部「花旗」牌卷煙機和部分設備,請來幾位上海技工,辦起一家卷煙廠,也就是蚌埠歷史上最早的卷煙廠——大來煙廠。大來煙廠於1926年春開工,50多間平房改建成了車間和倉庫。在撕煙、切絲、卷制、包裝幾道工序中,僅卷煙使用機器,其他均手工操作。
全廠130多人,大多是當地無業市民,幾位上海技工負責配料、操作和維修機器。生產原料,煙葉來自鳳陽,盤紙、香精購於上海,煙包上的商標也在上海印製。大來煙廠首批生產「來富」牌香煙,這是蚌埠最早的一個香煙品種。「來富」牌是一種中檔煙,煙包淺黃色,商標上畫著一條狗,其意源於「貓來窮,狗來富」這句中國俗話。煙廠創建人范玉田原籍天津,雖多年受雇於英美煙草公司,但對卷煙生產不甚了了。
工廠開業之後,因經營不善,產品質次價高,在市場上遠遠不是上海同類香煙的對手。第三年,范玉田病故。這時,工廠已經虧空,負債累累,為償還債務,只得將廠房賣給了王仰之。王銳意圖強,決心重整旗鼓,招楊樹誠(即楊三,寶興麵粉廠老闆)等人入股,募集股金,並對工廠的領導層作了大刀闊斧的改組,兩個精通業務的寧波人被推舉出來管理工廠:支起眉任經理,分管財會商務;桂寶鼎任廠長,過問生產技術。
改組之後,生產漸有起色,產品銷路隨即打開。工廠日產香煙近10箱,產銷趨於平衡。「來富」牌香煙在市場立腳之後,大來煙廠又生產一種「蚌精」牌香煙。煙包上畫有一隻河蚌,張開兩翼蚌殼,其間立一古裝美女。這一裝潢設計,不但色調鮮麗,而且與史書所載沿淮盛產河蚌可育珍珠的傳說相照應,想像力豐富,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
20年代末,蚌埠市場出現手工煙。手工煙因不納稅,當時又稱私煙。一些無業市民從煙行買來煙葉,又從商店買回盤紙和香精,自行切絲、配料,用手推子(簡陋的卷煙工具,木製品)卷制煙支,自產自銷。或擺攤出售,或沿街叫賣,或整包銷出或論支計價,銷售方式十分靈活。吸用者大都是搬運工人和進城農民。由於手工煙不納稅,價錢低,薄利多銷,尚能養家糊口,所以至抗日戰爭前夕,手工煙個體戶已發展到240家。廉價的手工煙充塞市場,搶了大煙廠的生意,影響了當地稅收。
當局計劃分四批取締手工煙,兩年結束。但不久,抗日戰爭爆發,這一計劃未能完全實施。1937年春,中日戰端一觸即發,國內彌漫著戰爭氣氛。為避戰亂,大來煙廠決定遷出蚌埠,支起眉出面與劉府煙行老闆李席珍洽商約定,暫租借其煙行維持生產。夏天,大來煙廠的機器設備陸續運至劉府安裝。不久。盧溝橋事變發生,日軍大舉入侵,國民黨軍隊一潰千里。大來煙廠復工不到兩個月,蚌埠淪陷,日軍隨即出兵鳳陽。支起眉、桂寶鼎、李席珍丟下工廠去四川,廠房遂為日軍佔用,作為兵營。至此,開業12年之久的大來煙廠毀於戰亂。
淪陷期間 抗日戰爭初期,日本煙草公司接管了英美煙草公司在淪陷區的全部資產,壟斷了鳳陽、蚌埠乃至整個華東的煙草收購業。當時的蚌埠煙葉收購點就設在寶興麵粉廠南邊的大院內(今第三毛紡廠)。為了一家獨利,淪陷區的私營煙廠也遭禁絕。1942年,抗日戰爭進入第五個年頭,禁令有所鬆弛。蚌埠和皖北市場香煙短缺,精於生財之道的楊三,買通日本軍方,以大來煙廠股東的身份,把支起眉丟下的兩部卷煙機從劉府運回蚌埠,同上海人周子林合作,在寶興麵粉廠院內開了一家卷煙廠,仍以大來煙廠作為廠名。這家工廠由楊三出錢、出人,周子林提供技術和管理經驗。廠房實際上就是一座樓(即寶興北樓),樓上包煙,樓下卷煙。切絲機、卷煙機、烘絲機等設備靠馬達帶動,由寶興麵粉廠發電機輸送電力,生產方式比較先進。全廠約100人,生產「三駝」、「紅槍」、「飛剪」三種香煙。其中「三駝」牌香煙氣濃、勁頭足,頗適北方人口味,曾一度遠銷天津,被天津人譽為「小炮台」。 卷煙業的高額利潤,吸引著來自揚州的兄弟倆——姜寅觀、姜宏觀。當時兄姜寅觀在老大街(今青年街北段)開一「同生布店」,弟姜宏觀協助其父姜松岩在米坊街(今青年街南段)經營「祥生錢庄」。1943年底,兄弟倆湊了3000元,在天橋東端(今和平電影院)創辦了「兄弟煙廠」。起初,全廠150人、42間房屋、3部手搖卷煙機和1台壓梗機,半年後又添置了1台大型卷煙機和1台發電機。兄弟煙廠首批生產「寶錢」、「寶馬」兩種香煙。新牌號上市,顧客不認,產品積壓,眼看生產難以維持、為了打開銷路,姜家兄弟採取了兩條措施:一、扎一輛彩車,敲鑼打鼓開上街去,宣傳產品,招攬顧客;二、在煙包里放入彩票,購者中彩有獎,彩票上繪有《水滸傳》、《三國演義》中的人物畫像,中彩者可持彩票來廠領獎,頭彩獎自行車一輛,二彩獎電唱機一台或毯子一條,三彩獎水瓶、毛巾等生活用品。半年後,煙販紛紛前來訂貨,銷路從此打開。在此基礎上,姜家兄弟又增加生產「聖母」牌、「橄欖」牌香煙,擴大了花色品種;聘請上海技工改進配方,添加香料,著力提高香煙的內在質量,從而使得該廠香煙擁有越來越多的吸用者。尤其是「寶錢」牌,煙支飽滿,香濃味醇,不僅在蚌埠地區暢銷無阻,還被煙販們運至徐州、開封、揚州等地,與滬產煙和當地名牌煙爭奪市場。
至解放前夕,兄弟煙廠已發展到500多人,擁有108間房屋、3部大型卷煙機,日產香煙40餘箱,成為蚌埠乃至全安徽首屈一指的大煙廠。1945年5月,由幾個劉府人辦的江淮煙廠開業。原劉府煙行老闆李席珍任經理,天成布店房東康振林為副經理,李席珍的堂弟李石如為廠長,廠址在舞台街和勝利路的交會處(今一中大門稍東,舊址已不存)。全廠近100人,10餘間房屋,1部手搖卷煙機,日產2箱「精忠」牌香煙。年底,增添1部大型卷煙機,1台發電機,日產量增至7箱,生產穩步發展。空前而暫短的繁榮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國民黨政府把剛從日本人手中接管過來的門檯子烤煙廠,改為第九後方醫院,煙農只得把煙葉運到蚌埠出賣。在當時百業蕭條的境況下,蚌埠煙草收購業卻畸形發展,進入鼎盛時期。據資料統計,日本投降後短短兩年內,蚌埠私營煙行猛增至107家。
三徑街(今太平街南段)是煙行集中的地方,從今天的第一制線廠到南崗一路加油站,有萬和煙行、大成煙行、興隆煙行、信大煙行……幾乎一家挨著一家。新煙上市的時候,這里車水馬龍,每天成交數百擔煙葉。為了維護本行業的經濟利益,協調本行業內部的各方面關系,蚌埠煙行工會於1946年秋成立。本地蔣家崗人蔣卓章,被推為蚌埠煙行工會會長。興旺的煙草收購業,刺激著卷煙工業的發展,為其帶來了空前而暫短的繁榮。
1946年至1947年間,蚌埠煙廠蜂起,出現了一股「煙廠熱」。短短兩年之內,煙廠從3家增至61家,生產上百種香煙。60餘家煙廠散落在從火車站到南崗一路這一狹長地段。或位於鬧市,或處於近郊,或臨街而建,有的為一家獨資經營,大部分則是多家合股興辦。其中除幾家大煙廠,如大來、兄弟、裕民、匯豐、慶華、江淮、中興、福豐,使用大機器生產外,其餘的數十家,生產方式落後,僅屬手工業作坊類型。譬如,當時的褲襠街(今中區菜市口)就有3家煙廠,廠與廠僅數步之隔。各廠均2間平房,10來個人,1部手搖卷煙機,規模甚小。這些小煙廠因無資金周轉,一旦產品滯銷,便即刻倒閉。當時舞台街中段,有一家小煙廠,從開業到倒閉先後僅5天,以致該廠歇業數月之後,許多同行還不知這里曾有過一家煙廠。
在眾多的中小煙廠中也有辦得出色的,如匯中煙廠、淮光煙廠、派克煙廠。匯中煙廠由18家股東合資籌建,於1946年10月投產。18家股東大部分是煙販和手工煙個體戶,投份多則1000元,少則只100元,山東煙販王鳳和任廠長,廠址設在舞台街與六安街(今建國路)的交叉處(今勝利三小)。
全廠3部手搖卷煙機,2台切絲機,工人110人,其中30人撕煙葉,30人包煙,均拿計件工資,其餘40人在廠里干雜活,如搞運輸、搖機器。廠里包伙管吃,每月只給點零用錢。工人中有一部分是附近農村的農民,農閑時來廠做工,農忙時回村種地。卷煙機、切絲機全靠人力搖動,勞動強度較大。工廠生產3種香煙:「真善美」、「福興」、「雙魚」,由於產品價格低廉,質量尚可,銷路一直很好,不僅在煙廠如林的蚌埠有銷路,在附近各縣也有市場。蚌埠卷煙工會於1946年的「煙廠熱」中成立,慶華煙廠老闆、劉府人王子興為工會會長。
1947年下半年,大量的上海煙北來,傾銷蚌埠市場,供漸漸過於求,本地香煙滯銷積壓,一些中小煙廠紛紛倒閉、破產。同時,人民解放軍在各個戰場上節節勝利,一些大煙廠的老闆驚惶失措,忙於轉移機器,攜帶錢財,逃往江南,又造成部分煙廠癱瘓。到了1949年,61家煙廠已銳減至33家。
蚌埠煙草工業的興起和發展,是建立在廣大卷煙工人和煙區農民辛勤勞動的基礎上的。根根煙支中,都凝結著工人、農民辛勤的汗水。至解放前夕,蚌埠卷煙工人已達3500多人,約佔全市產業工人總數的70%。各大煙廠相繼成立了工會。與此同時,中共蚌埠地下組織也深入到卷煙工人之中,宣傳真理,培養骨幹,團結工人同資本家進行各種形式的斗爭。在資本家南逃之後,廣大卷煙工人在人民解放軍勝利捷報的鼓舞下,同心協力保護工廠,堅持生產,翹首迎接解放。東海煙廠的創建和遷徙幾乎在楊三的大來煙廠開業的同時,一家7個半人的小煙廠在蘇北益林鎮誕生了。這就是以後幾經輾轉遷至蚌埠,又為蚌埠卷煙工業作出巨大貢獻的東海煙廠。
40年代初,蘇北鹽城、阜寧一帶駐扎著新四軍主力部隊。阜寧縣的邊緣小鎮——益林,距海100餘里,數百戶人家,一條小河穿街而過,可通射陽河,入大運河,交通方便。當時,這里是新四軍三師(師長黃克誠、副師長張愛萍)後勤機關的集中地。1942年,原陝北紅軍戰士於金彪和高明顯、宋長和、姚士安、賀才生等8人,在一次反「掃盪」戰斗中掛彩,留益林養傷,其中7人輕傷,1個重傷殘廢(有人稱其為「半個人」)。
當時,蘇北缺煙,許多戰士卷豆葉吸,甘澀嗆人,一些惟利是圖的商人便趁機把香煙從外地運來蘇北,高價出售,牟取暴利,又加劇了根據地的財政困難。於是,於金彪等人一合計,便置了3把刨刀、3個手推子,在益林附近的一個小村子裡開起了一個小煙鋪。這便是東海煙廠的早期萌芽。手工卷煙效率低,開初每人一天只能卷20條香煙供應部隊。1943年春,他們冒著生命危險,穿越幾道封鎖線,從淮南軍區的飛馬煙廠(當時在天長縣,由新四軍一師創辦)運回一部手搖卷煙機。隨後,工廠漸增至70人,日產「黑貓」牌香煙500條(合2箱),廠址也從村莊遷入鎮內一家舊商行,有十幾間房屋。因鹽阜地區瀕臨東海,故煙廠取名為東海煙廠。
1943年秋,東海煙廠在蘇北地區已是家喻戶曉了。為了擴大生產,鹽阜區財委會撥30元華中幣給煙廠辦了一家交易所,經營大豆、生豬、油料等,又經過走私商人把這些農副產品運往上海,換回4部手搖卷煙機、1台發電機和盤紙等生產原料。從此,生產迅速發展,工廠越辦越興旺。到了1945年,工廠已初具規模。全廠職工已達300多人,增蓋了20多間房屋,同時還經營一家油行。工廠使用柴油機發電進行生產,專用一艘載重50噸的小火輪為工廠往返采購原料。香煙日產量增至3000條,最高時達5000條。品種也由原來的一種「黑貓」增加了「黃貓」、「金虎」、「飛虎」、「飛馬」4種。這些香煙除供應部隊外,也拿到地方出售,暢銷蘇北,其中數「金虎」牌價廉物美,曾遠銷揚州、寶應等地。東海煙廠的興辦和發展,有力地打擊了奸商的投機活動,為增加財政收入,供應部隊需要,支援戰爭,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1946年6月,蔣介石調集160萬軍隊,向中原、華東、華北、東北解放區大舉進攻,揚言要在三至六個月內摧毀解放區和消滅人民解放軍。7、8月間,蘇北部隊在蘇中地區七戰七捷之後,逐步向外轉移,繼續進行運動作戰。東海煙廠接上級指示,把本廠劃為兩個分廠,一分廠隨部隊北撤山東,二分廠暫留蘇北堅持生產。為了防避空襲,二分廠遷入益林附近的一片小樹林里生產。倆月後,往北遷至楊寨。不久,敵軍攻入鹽阜地區,二分廠又奉命撤離蘇北,開赴魯南。
1946年初冬,東海煙廠二分廠的70多人,帶著卷煙機和少量煙葉,艱難地跋涉在黃淮平原上。沿途,上有敵機轟炸,後有追兵緊逼,土匪和地主武裝還時常騷擾截擊。他們日夜兼程,越新沂河,跨隴海線,一路上風餐露宿,歷盡艱辛。途經竹墩時,土匪偷襲,經理於金彪和警衛員被圍,幸遇部隊援救,才免遭毒手。 年底,二分廠人員進入魯南,抵達莒縣大店,與先前到達的一分廠人員會合。大店,地處沂蒙山南麓,集鎮附近有一座天齊廟,被東海煙廠臨時用作廠房。會合後,全廠尚有100多人。這時,他們在轉移中已同上級失去聯系,給養斷絕,加之大部分人員乍來山東,生活不習慣,又無棉衣禦寒,處境十分困難,但大家互相鼓勵積極生產自救,克服困難,革命熱情非常高漲。
1947年4月,國民黨政府把山東作為進攻的重點,糾集34個旅,25萬多人,直逼山東解放區。敵軍壓境,東海煙廠遂遷入山區,先後在小窯、濤雒、李家桑園落腳。山東是革命老區,群眾覺悟高、基礎好。東海煙廠職工在人民群眾的掩護下,東搬西遷,忽南忽北,巧與敵人周旋。平日,他們保持高度警惕,一邊生產,一邊練武。敵人偷襲,他們且戰且走,及時轉移,有時機器來不及帶走,就埋在地下或丟進塘里,待敵人離去,他們即刻重新安裝機器,爭分奪秒增生產,支援前線、
1947年5月,華東野戰軍勝利進行了著名的孟良崮戰役,一舉全殲蔣介石嫡系「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七十四師,從而扭轉了山東戰場的整個戰局。下半年,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反攻,陳粟大軍經過艱苦作戰,收復並發展了豫皖蘇魯解放區。年底,上級命令東海煙廠分水旱兩路返回蘇北。旱路人員由部隊護送,跨越隴海路,進入豫皖蘇邊區;水路人員租借民船,分兩批先後從莒南縣嵐山頭起程南航。部分人員在連雲港附近遭遇海匪船和國民黨軍艦,被扣押拷打,但因未暴露身份,終於虎口餘生。
1948年,東海煙廠的100多名職工輾轉千里,終於又先後回到了蘇北,上級把他們集中起來,安置在洪澤湖畔的王小集子(屬泗洪縣)。當時,人民解放軍正在准備發動淮海戰役,東海煙廠的職工靠著僅存的3部手搖卷煙機,加緊生產,支援戰爭。1949年1月,淮海戰役勝利結束,蚌埠解放。為了擴大生產,東海煙廠遵照上級命令,於3月離開蘇北,遷至蚌埠。從此東海煙廠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解放以來,蚌埠卷煙廠生產了40多個牌號的香煙,除在本省銷售外,還行銷祖國各地。像「渡江」、「金葉」、「團結」、「百壽」、「黃山」等煙已為名牌,在廣大吸用者中享有很高的信譽。近幾年來,蚌埠卷煙廠每年為國家創造上億元的產值,上交稅金占蚌埠全市銳收總額的一半以上。目前,蚌埠卷煙廠正在新長征中奮進,為祖國作出越來越大的貢獻。
8、開一家小酒吧需要辦理什麼相關手續呢?
開酒吧前需要辦理營業執照。
營業執照是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發給工商企業、個體經營者的准許從事某項生產經營活動的憑證。需要擁有營業執照後才可開業,可以去工商局現場申請。需要申請材料有:代理人身份證及其復印件、住所使用證明、公司法定代表人簽署的《公司設立登記申請書》。
(8)土匪開業擴展資料
營業執照所需材料
工商注冊需准備以下幾個方面的事宜:
1、公司法定代表人簽署的《公司設立登記申請書》。
2、全體股東簽署的公司章程。
3、法人股東資格證明或者自然人股東身份證及其復印件。
4、董事、監事和經理的任職文件及身份證復印件。
5、指定代表或委託代理人證明。
6、代理人身份證及其復印件。
7、住所使用證明。
註:住所使用證明材料的准備,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1、若是自己房產,需要房產證復印件,自己的身份證復印件。
2、若是租房,需要房東簽字的房產證復印件,房東的身份證復印件,雙方簽字蓋章的租賃合同,和租金發票。
3、若是租的某個公司名下的寫字樓,需要該公司加蓋公章的房產證復印件,該公司營業執照復印件,雙方簽字蓋章的租賃合同,還有租金發票。
酒吧,一般僅經營飲料,而且提供可以飽肚子的簡餐,但可供選擇的品種主要是糕點以及西餐品種。一般客人都不會選擇在這里用餐,除非一些「忠實擁護者」。
這種酒吧的裝修一般把吧台造得比較大,占整個酒吧的比例較重。吧台一般做成英式吧台,方形或圓形。凳子都圍繞著吧台,而吧台既是調酒師的表演舞台,又是酒吧的中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營業執照
9、酒吧經營需要辦理什麼證件?
1 娛樂場所經營許可證
2 衛生
3 個體
4 酒類銷售證
5 環保證 (噪音 排水)
6 公安的什麼什麼安全許可證
7 市政的廣告什麼什麼證 (就是你的招牌的許可證)
8 工商 稅務登記證
你開業以後都可以試營業 說白了就是為逃稅
可以少交幾個月稅 一般到三月分來查再去辦不遲
但是要小心市政和環保的來查,那些都是畜生加土匪
稅務的你一定要搞好關系,不然會整死你
貌似現在多了個燈光噪音污染條理
多去看看,小心被罰款
兄弟,好好加油干吧,選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