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送禮場合 » 滿月酒封箱

滿月酒封箱

發布時間: 2023-04-23 04:12:43

1、在青島買什麼特產送給家人最合適?

青島不但有美的風景可以一飽眼福,也能選到男女老少蠢埋皆宜的特產。 1、即墨老酒 即墨老酒是中國北方黃酒的典型,也是中國古典名酒之一,有2000多年的釀造 歷史 。號稱「營養酒王」,口感醇厚,像酒又不像酒,加紅糖、薑片溫開喝下,特別舒服,尤其適合寒涼體質者和老人,有的產婦會喝即墨老酒用來滿月發汗。 2、琅琊台酒 據傳,琅琊台酒的釀造始於春秋戰國時期的越王勾踐。"琅琊台"牌白酒系列不少,最值得感受一下的是70 原酒和71 小琅高,高度酒高成這個度數,喝下之後,那股烈日灼心的感覺真是刺激透了。 3、干海貨 這應該算是最常見也容易攜帶的青島特產了,而且品類繁多、價位可選餘地大,好一些的,有海參;日常禮品有金鉤海米啦、魚片啦、蝦干啦、干海帶啦、海鮮罐頭啦……還有各種海鮮零食,魚干、魷魚絲、醉蟹鉗、海苔……總之,海里能吃的東西基本都能找得到。 4、海產工藝品 海邊總是不乏各色貝殼、海螺做成的風鈴、擺件、螺號、手鏈、項鏈……司空見慣後感覺沒什麼,但回憶起小時候第一次收到哥哥送的貝殼項鏈,簡直打開了一個內陸小孩子對大海的情懷。 5、嶗山可樂 這是一種神奇的可樂。烏棗,丁香,良姜,白芷,砂仁……你能想到這種應算作舶來品的洋飲料里,會含有這些中葯成分嗎?很甜,但是含糖量遠低於國外兩樂。這些也成就了嶗山可樂的獨特口感,以及一代人的幼年回憶。愛的人,有的是喝口感,有的是喝情懷,不愛的,也有對口味的無情吐槽。這個送人分享,可能真的分人了,對味了,也會別有一番情趣。 5、珍珠粉 現磨珍珠粉,是送女士的不錯選擇。 個人感覺,可以帶回去送人的青島特產,首選海鮮干貨。干蝦干貝魚片什麼的老少皆宜。 如果要送長輩,可以買點高壓海參即食海參,送人體面一些。 如果對方是肉食動物,那可以選流亭豬蹄,這個在青島是很有名的老字型大小,肥而不膩,但是一定要買正宗的,否則買錯了很難吃的。 送喜歡喝酒的男性長輩,可以考慮買精裝的即墨老酒。即墨老酒是北方最出名的黃酒,有些陳釀款在外地很難買到,所以也算比較貼心的禮物。 送文藝小清新朋友,可以到青島國際工藝品城買點貝雕送人。就是在貝殼上雕刻各種風景人物,也算別具特色了。 青島的特產比較多,帶回家送人的話,以下幾樣東西可以考慮一下。 1.海鮮。 畢竟是海邊城市,從青島帶回去的特產海鮮當是首選。可以去海鮮批發市場選購一些新鮮的海鮮,如果是坐飛機便可直接帶走,如果做火車,建議順豐到家。這個季節,鮁魚最為新鮮了,來上兩條鮁魚,還有青島特色的蜊蝦,足以。如果覺得新鮮的海鮮不方便攜帶,還可以選擇一些海鮮干貨,而且存放時間相對會久一些,像乾的舌頭魚,偏口魚都是不錯的。 2.脂渣。 青島的脂渣也是相當有名的,老人小孩都可以吃,脂渣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燉豆腐。青島有名的脂渣是鄭庄脂渣,牌子做出來了,價格相對也比較貴一點。其實在一般的農貿市場都可以看到賣脂渣的,味道也都不錯的,不放嘗嘗再賣,好吃還不貴哦。 3.即墨老酒or青島啤酒。 如果家裡人喜歡喝酒,可以買點青島的特色酒,青島啤酒不用說,在已經名聲在外,再就是即墨的老酒,這個季節喝點老酒還是不錯的哦。 4.嶗山綠茶。 青島特產的茶,是嶗山的綠茶,口味清香不澀口,不喜歡口重的家敬鉛人,綠茶都是不錯的選擇哦。而且綠茶還可以脫油哦。 5.王哥庄大饅頭 如果喜歡麵食,王哥庄的大饅頭一定是首先。超大個的饅頭,柴火做出來的,口感相當的棉實又有勁道,開回家吃不完可以放在速凍,吃的時候用蒸鍋一通就好了 青島的特產遠不止這些,像什麼蝦醬、醬豬蹄、嶗山可樂……都是不錯的選擇。 【島島甄選,只為甄選更美好的生活】 沒錢的話,送海鮮;有錢的話,送房亮檔好子。 啤酒,海鮮,豬蹄,脂渣,一魯鮮魚 本地的風土人情和文化是帶不走的,只能親身感受。個人覺得在現在這種大融合的環境下,真沒什麼好買的。海邊的貝殼類裝飾品都不是本地的,海鮮禮包也不好吃。真要想買,便宜的買點帶有本地風景的卡片。稍微貴點的買青啤和泰山煙(有個青島十景不知道能不能買到)。 能代表青島的 美食 ,而且可以帶走發快遞的,無非就幾樣,青島啤酒,即墨老酒,青島干海鮮。還有一樣東西是青島的特產,那就是肉脂渣。別的地方真的沒有或者做法叫法不一樣。青島的脂渣是真的好吃。 說實話,如果到青島遊玩的話,買干海鮮最好到大超市或海濱超市購買,價格雖然能貴一點,但能保證貨真價實。現在物流這么發達,在網上什麼東西都能買到,真沒有必要在青島買了再費力帶回去,也可以買了花點物流費物流回去,自駕游除外。如果要買鮮海鮮的話,可以到青島較大的海貨市場-台東南山市場購買,購買的鮮海鮮可以裝在泡沫箱中,再放上冰塊用封箱膠帶封好,可以保鮮2-3天。 還有 青島肉脂渣(老青島的回憶。做法也跟他很多地區的不太相同),並且保質期相對長,也好攜帶。 青島海鹽(海鹽也是高端調味產品,大海的故鄉,現在全青島也只有一家老國營鹽場),大海的故鄉帶回大海的味道,很不錯 遊客的話買海鮮

2、郭德綱的相聲中於謙都說過哪些搞笑的話

搜 謙哥語錄 就行啦
夢中婚》:誒呀呵!打死你都不多知道嗎!太喇糊了您這個!
《西征夢》:這直升飛機也是柴油的。
《空首我要幸福》:我爸爸缺心眼吧?

我也很欣慰呀....
照您那麼一說是先有的你...後有的你爸爸.
還有就是<黃鶴樓>里那句最經典的:"...我跟他唱戲我餓呀!..."
你也活動活動吧~

《論捧逗》:其實我爸爸也死了,我忘說了!
《文武雙全》:寡聞?刮人您這是!
《白事會》----不夠火燒錢
文武雙全:我這就要看見賣粽子的和尚了
《我這一輩子》攢底,郭德綱臨時加料,說在草坪上練游泳一次都沒溺水過,謙兒哥閃電般回應道:沒把散仿自己活埋了?(可能不完全准確,大概是這個意思),台下的幾位老粘子當時樂噴!

《我要幸福》:郭:這時候我就看見我女朋友跟她男朋友從內邊兒拉著手兒過來了。多可樂啊這個。
於:這太可悲了!

《我這一輩子》:偏見小姐把我從睡夢中推醒......謙哥:推的這是你么?!
台下爆笑,郭惡狠狠地盯著謙哥怒道:"後台對詞兒有這個么?!" 謙哥:"你多咱按詞兒說呀?"台下笑成一團,用拉芳的話說----所有的人都不行了!

郭:於謙爸爸找我來了,說有個謎語想了很久都不知道。遠看侯躍文近看洗臉盆……
於:我爸爸沒聽過相聲

給雲偉量活《找堂會》
雲偉(倒口):一人一壇你們喝的了嗎?
於:怎麼個一壇呀?
雲沖虧纖偉(倒口):拿手指頭沾一下酒,往你們嘴裡就這么一彈
於:喝得了,喝得了!喝不喝得著還另說著呢!
當時台底下就瘋了!

《怪治病》
郭:新娘子摘下假腿砍你!
於:我也拿我的砍他呀!

《西征夢》里有一句,「您這是敬禮哪?你瞧我給你扔塊兒麵包怎麼樣?」

記得一次謙哥給郭爺量活 好相是豆公訓女吧 返場時 郭:這活可真累 要不你站我這邊逗兩段 讓我歇會兒? 謙哥立馬回了一句:別 別 別 這我可來不了 我不會往這邊兒轉身,郭爺也快:立馬往邊上搓了一步 那我在這邊接著你 當時台底下 一成一片了

那天錄實話實說的時候,由於錄影棚太熱,郭先生拿紙巾擦汗
主持人說,這段播出的時候可以掐去
郭先生說可以打上馬賽克嘛
謙兒哥跟了句,打上馬賽克誰知道你擦哪兒呢
後半場我都在捉摸這句,太牛X了

《賣吊票》郭:什麼來著,什麼套?三字兒!……於:這您好好想想吧!!

《托妻獻子》德綱說:「我一天一天的不進去」於謙說:「你還一晚一晚不出來呢」
德綱說:「我的顧全這個」
於謙指著自己的屁股,說:「您那這個還不如我這個呢」

22回反場那次,老拿於謙說事。郭:「大夥不了解阿,於謙小時候。」……於:「你這么介紹大夥了解的不少了。」

《我要幸福》,郭「我跟超人的唯一區別就是他把褲衩兒穿外邊兒」……謙:「那你下回把褲衩兒穿外邊兒試試」

二手科學家,發明聲控燈,於:你可看的見他臉呀!

你對我媳婦滿臉跑眉毛

《我要幸福》:郭德綱在女廁所中對著鏡子鼓勵自己「你一定會成功的」……於謙接了一句「念喜歌呢~~~」

《學西河》:再敲,我把鼓給你徹嘍

我不知道他愛聽這科學家還是愛聽這二手的

關於偏見小姐的:綱子說「她一勺一勺吃光了我跟前這份兒」,謙兒哥說「是呀,她跟前那份她看不見哪。」
綱子說偏見小姐叫醒他,謙兒哥說「她推的是您嗎?」爆笑噴飯!
還有一次說《王二姐思夫》,綱子拿謙兒哥現掛,說「我是一捧哏的」如何如何,結果一不小心說了個「我是一逗哏的」然後立刻改回「我是一捧哏的」,謙兒哥接「剛才不是說逗哏的嘛」,綱子愣了一下才反應過來,回頭要給謙兒哥來一拳。台下都樂了。
感覺謙兒哥給綱子量活簡直是天衣無縫,默契到家了算是。

《我這一輩子》:於說郭:你們倆這才叫行為藝術呢!

《今晚開始》,學者要急著到歌廳接媳婦下班,於謙問郭:您媳婦是干什麼的?

郭:不知道於謙,你就沒吃過豬肉!
於:回民不大了解~

新浪新年相聲專場里說《文武雙全》,郭說自己老爺子是武術大家:「……帶尖的帶刺的帶鉤的帶刃的……什麼叫金鍾罩,什麼叫鐵褲衩,全練過。」……於伸手攔住:「別練了,再練廢了……」

《論夢》:郭:「有把人拍成四方的,上面劃三道兒炸的,太恐怖了!」
於:「這有什麼可怕的,每天早上不都見嗎?」

解放軍歌劇院那場:
二次現掛
綱:剛才...被面鵬...
謙:被面鵬?!
綱:我第一次看見主持人穿的跟紅包似的.
謙:也難怪.被裡兒那小姐穿著呢.

郭重復上一段:你三歲那年你爸爸把你叫到跟前...
謙:要這么說這專場可好乾啊

拉登也夠饞的

《跳大神》:我媽腸子細

《抗日專場》之後的小段里:
郭:站這邊這大個兒叫何雲偉,是我們後台的巨人,是我徒弟。這邊這個(指李菁)
於:小眼睛的?!
郭:你不虧心嗎?
於:咱都夠虧心的

你爺爺的事可別說

至今依舊認為郭、於兩位合作最成功的段子是——黃鶴樓。
謙兒哥在班主說到在馬連良先生家學戲,學唱回民賣包子的唱腔時,直接就來了一句「嗯,這倒對,馬連良先生是回民么。」一時間全場絕倒!!

郭:你得這么問,『爸爸你干嗎去呀?』
於:我洗澡去啊...

還有謙哥給雲偉捧過一次《找堂會》也是妙語連珠!
比如:你們那買賣找好地了么?掌櫃的滿月了么? ......大鵬在節目里也曾經播過

好象是羊上樹里的
郭德綱斜著肩膀兒站著
謙兒哥來了一句:這科學家怎麼都這么沒溜兒啊
結合著形體 太逗了

「好嘛」這倆字誰都說,就於先生味道、火候最好

《文章會》
於:您的字一般都在哪個畫廊賣~~~~
郭:發廊??我們不賣……我們買……
於:「我們問的是工作,私生活我們不管」

手榴彈有往上扔的嗎!

德綱在天津省親專場演出「我要上春晚」上說:訥(ne)樣的演員訥(ne)樣都有花籃,我費這么大勁連花圈都沒有,於老師說:你不夠歲數啊!(哄)!班主說:有保安嗎?指著於老師說:這個夠槍斃5分鍾的

竇公訓女里:演出的時候不踩棍兒吧?咱可想好了。
還有口頭語:實不怎麼樣

那個外國娘們兒怎麼說的?

「有這么不講理的媳婦兒嗎?!」
哈哈,大家都知道是哪一段兒了吧。

您這踩臭大姐呢這是。

最經典的其實是:哎呀.....嗬!

郭:……主要是名片管理制度不健全,我要說印個總統,他也給我印,總統兼神父,他也印……
於:您還精神物質兩手抓

郭德綱說看見自己的女朋友跟她男朋友打那邊過來了。郭師傅還跟那個男的握手寒暄。
謙兒哥說:可是真到和諧社會了。

《夢中婚》里——
郭:削麵!拉麵!牛肉麵!一碗寬的一碗細的!
於:就著吃啊?
這小包袱兒是謙兒哥最值得人回味的……

扒馬褂中
李:你穿我的馬褂在意點,你看這上都有尿繭兒了
何:這不是打噴嚏噴的嗎!
於:這位真認哏!(每次聽到這我都爆笑)

論捧逗——於:「這么跟您說吧,為了跟您說這場相聲,我們家上下都死絕了!」

夢中婚——郭:「我舉著4個驢肉火燒在馬路上走,警察都不敢正眼看我。有錢實在太好了。……於:「狗追你沒有啊?」

切大鼓 我爸爸這屁還是為了紀念反法西斯60周年

怯大鼓裡班主說.於謙的父親是雙刀於老大.於老師馬上就說了一句:那是沒剁手的時候~~~~~~~~~
台底下怎麼樂就不說了,反正郭樂得直彎腰~~~~~~~~

這是什麼冬冬?

郭:「後台還有一個人能跟於老師相提並論。」
於:「那不容易呀這人!

這有三樓嗎?

「不帶連我詞都一塊說了的啊」!

《王二姐思夫》郭:你把那褲子拉鎖拉上。於:咳,早知道穿大褂多好。
真是樂瘋了

錄星夜時,於謙主持的那期,潮東說秘書門事件:「老闆讓女秘書送鑰匙女秘書不從……」於謙說:「他這算未遂……」
脫大褂時,潮東說:「謙兒哥您不在乎在這兒換吧?」於謙說:「沒關系,這行兒就是穿了脫脫了穿的……」

徐德亮:我打耳釘兒是因為我前任女朋友要打耳釘讓我陪著。
於謙:那您現任女朋友要隆胸您怎辦吶?

紀念王鳳山先生專場那次也是《今晚開始》那個段子
於:我看出來了你這人一切都落在嘴上,根本實際的一點都不沾邊兒(台下有個小孩說了聲:「對」)
郭(指著小孩):這是你爸爸?
於(也指著小孩):我們倆這歲數誰像爸爸?
郭:我像

《文武訓徒》
郭:你再說我把你拉曲協上老虎凳去!
於:曲協在渣滓洞辦公!
(話兒遞的特緊)

去年年底封箱頒獎會上,燒餅上台領獎時,燒餅抖摟臉——
於謙:行了,別抖摟了,一會兒你成火燒,我成麻團兒了。(台下暴笑)

不記得哪段了, 班主說"我買一斤西瓜!買一塊醬豆腐!"
謙哥說, 抹西瓜吃?!

郭:唱大鼓的小姑娘,一個個都盤著頭,擦胭脂摸粉,倒撤的,漂亮!一場下來好幾個大花籃.
於:您不是?
郭:我們一場下來,甭說花籃,連花圈都沒有
於:(笑著說)許是您的歲數不到
郭:討厭……

還有一句我覺得最經典了
在《醋點燈》里
郭:我這一打孩子,綱太不幹了。
於:這肛泰是誰啊?
郭:郭德綱太太啊。
於:糟踐了一味好葯……

郭德綱最讓我(八寶史 )感動的一次
好象是國慶七天樂相聲大會那一次,王惠剛唱完
郭於上去了,
「剛才唱打鼓的那個演員,唱的多好」
台下笑,於謙也笑:
「您還真捧」
「廢話,我不捧他捧誰啊……那我媳婦」

「我媳婦讓我專心說好相聲就行了,別的事不用我費心,這也叫望子成龍啊」
台下瘋笑
於謙樂壞了:
「您還真豁出去了,對我們都沒這么大方過」
夢中婚》
郭:「我舉著4個驢肉火燒在馬路上走,警察都不敢正眼看我。有錢實在太好了。」
謙:「狗追你沒有啊?」

怯大鼓裡班主說.於謙的父親是雙刀於老大.於老師馬上就說了一句:那是沒剁手的時候~~~~~~~~~
台底下怎麼樂就不說了,反正班主樂得直彎腰~~~~~~~~

和大拿的找堂會裡面
大拿喝水,謙哥和大拿搶,水灑的到處都是,大拿臉趴在桌子上喝。
於老師一邊攔他,一邊說:「這還喝個什麼勁啊?好嘛,一會再舔我臉上來。」(謙哥臉上也灑上了)

相聲《文武雙全》中:
郭德綱扮金庸,用磚頭在地上寫了一首詩,站起來,用腳點著念: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於謙說:好嘛,幸虧是五言的,要是七言的,非把大胯掰了。

《羊上樹》
郭:想什麼呢,咱們就是在舞台上表演一下,比如說將來走在大街上你看見我`問我,爸爸`您干嗎去………
謙:我洗澡去。。

超級訪問裡面,班主說自己愛看書,愛書如命:要說我們家錢丟了我可能不知道,要說哪本書沒了,我能看出來
謙哥馬上說:是,錢都夾書里了

夢中婚里班主說讓劉翔給他拉黃包車,
謙哥說:"掉下來你可追不上!"

您練功的時候,底下也擱一鍋嗎?——我是黑社會

我兄弟裸奔著就回來了?——白事會

那不是來看大鼓的,那是來看大腿的!——我要上春晚

和偏見小姐穿馬路時一個看左邊一個看右邊:」你倆在一塊兒那才叫行為藝術呢!——我這一輩子

長知識得出血呀——托妻獻子

於:上廁所在台後了 這里說相聲的 郭:整理整理武裝帶 於:好么 武裝帶都系裡面
郭:認識我嗎?
謙:不認識。
郭:你看看。
謙:看看不出來。
郭:你仔細看看。
謙:那怎麼能看出來。
郭:你這個腦子算完了。
謙:怎麼了?
郭:我就是剛才那個二手的科學家啊。
謙:嗨!剛才咱不下去好不好啊。——羊上樹。

郭:研究天文的不許研究地理,你本來研究天文星相,你突然間研究地理了,你不好好研究你那個星星月亮,你一天到晚跟地理熬膘,啊?天天早上早起,走清河、沙河、昌平縣,南口、康莊子、懷來縣……
謙哥:這是科學家嗎這個。怎麼還背趟子呢。
郭:人家有研究地理的不幹。
謙哥:那可不是嘛,說相聲的還不幹呢。——羊上樹

郭:上那游泳池,裡面人都穿什麼游泳衣,要臉嗎?
於:廢話!你家穿棉襖游泳啊~--------------我要反三俗
還有這個
http://tieba.baidu.com/f?kz=291239678
謙哥語錄

3、福州都有哪些風俗習慣?

「清明節」與「菠菠稞」
「清明節與「菠菠稞」 清明節,是全國性的一個傳統節日,但福州的清明節卻有其獨特的風俗。每年清明節前後,家家戶戶都要去郊外踏青,為祖先掃墓、壓紙。掃墓,主要為祖先的墳地鋤草、培土,有的人還會在..
「試鼎」和考新娘
新娘入門之後,有個「下灶前」風俗。新娘到廚房,扎掛圍裙,先燒柴火,後煮雞蛋,伴房媽口唱:新人下灶前,家產層層「咸」(高)……這是一種示範性的儀式,新娘僅僅做個動作。到了第二日,也有在三五日後..
拗九節與二月二
正月廿九日,是福州特有的民間傳統節日。「拗九節」又稱「後九節」、「孝九節」和「送窮節」。這天清早,家家戶戶都用糯米、紅糖,再加上花生、紅棗、荸薺、芝麻、桂圓等原料,煮成甜粥,稱為「拗九粥」,..
除夕「避債戲」
福州民間劇團,過去有一個傳統的班規習俗,即每年從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開始按例要「封箱」(即用紅紙條將戲箱封住),表示戲班人員放假回家過年,要到來年正月初一才正式開堂演出。但是,在福州台江塢尾古..
福州民間喪葬習俗
福州早年民間對於喪葬有一套不成文的規例,一直延續下來,到現在有許多已經逐漸革新簡化,但還有殘留痕跡可尋。辦喪事,首先,舊時有句民諺叫做「七七做,八八燒」,就是說人死了要「做七」,每七天叫一七..
福州傳統宴會的禮俗和禁忌
福州傳統宴會中的許多禮俗和禁忌,因都有一定意義,且並不繁雜,稍加講究就能做到,所以現時進行了許多革新,這些禮俗和禁忌仍能保留下來,現舉數例談談。..
「做半段」——隆重的村慶活動
福州郊縣的鄉村早已有約定俗成的村慶活動——做半段。這村慶日多在每年夏收夏種或秋收秋種之後的農閑時間里,且皆定在農歷七月以後。例如,鼓嶺七月初七,義序八月初四,城門八月初八,淮安九月十五……都..
請回門和「撮食」
女子出嫁之後,有的翌日,有的第三天,女家派出新娘的弟侄一輩的人,到男家「請回門」。這時,新娘新郎便在晚輩代表引路下,偕行「回門」。如果雙方家庭相隔較遠,就要坐轎、扛兜、騎車、坐船。現在交通方..
正月鄉村的迎神活動
游神、迎神是福州鄉村正月里舉行的一種習俗活動,具有道教色彩。農歷的正月初三至十五,便是游神的時間,成為鄉村「做年」(春節)的重要活動之一。..
「派吃演出」的風俗
過去福州地區經濟實力較弱的小戲班,多在偏遠的山鄉走村串寨流動演出。由於山高路遠,交通不便,從一地出發到另一預訂演出的地點,往往一天不能及時趕到,這就得派人先到這兩個地點之間的必經村落,貼上一..
送三旦和滿月酒
生男生女,外公外婆家都要「送三旦」。「送三旦」是指分娩三天,定為「三朝洗兒」日,作為娘家人,就要為產婦送來了雞、面、蛋、油糯米、紅糖等禮品,以供哺乳育兒期間的食用。有的娘家殷實,還送來桂圓、..
冬至與搓[米時]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但福州俗定這一天為冬節。舊時,人們在此節日前夕,合家聚在一起,在祖先牌位前搓[米時]。「[米時]」是大米和糯米按一定比例混合,磨成漿,壓成半干後搓成的圓形丸子,煮熟,外粘豆..

4、如何去江西看儺舞?

儺【nuó】舞,又叫"大儺"、"跳儺",俗稱"鬼戲"或"跳鬼臉"。它淵源於上古氏族社會中的圖騰信仰,為原始文化信仰的基因,廣泛流傳於各地的一種具有驅鬼逐疫、祭祀功能的民間舞蹈,是儺儀式中的舞蹈部分,一般在大年初一到正月十六期間表演。原是古代祭祀性的原始舞蹈,舞者配戴形象猙獰的面具,裝扮成傳說中的"方相氏",一手持戈、一手持盾,邊舞邊"儺、儺……"地呼喊,奔向各個角落,跳躍舞打,搜尋不祥之物,以驅除疫鬼,祈求一年平安。現存儺舞主要分布在江西、安徽、貴州、廣西、山東、河南、陝西、湖北、福建、雲南、廣東等地,各地分別有"跳儺"、"鬼舞"、"玩喜"等地方性稱謂。
這種歷史悠久的民間舞蹈,一般有兩種表演形式:一種由主角四人表演,表演者頭戴面具如冠,身著獸皮,手執戈盾,口中發出"儺、儺"之聲。另一種由十二人組成,每人朱發畫皮,手執數尺長的麻鞭,甩動作響,並高呼各種專吃惡鬼、猛獸之神名,起舞時各有音樂伴奏。
編輯本段源遠流長
1、 概述
儺舞源流久遠,殷墟甲骨文卜辭中已有儺祭的記載。周代稱儺舞為"國儺""大儺",鄉間也叫"鄉人儺";據《論語·鄉黨》記載,當時孔夫子看見儺舞表演隊伍到來時,曾穿著禮服站在台階上畢恭畢敬地迎接(鄉人儺,朝服而阼立於階)。由此典故引申而來,清代以後的許多文人,多把年節出會中的各種民間歌舞表演,也泛稱為"鄉人儺",並為一些地方和寺廟碑文中引用。
儺祭風習,自秦漢至唐宋一直沿襲下來,並不斷發展,至明、清兩代,儺舞雖古意猶存,但己發展成為娛樂性的風俗活動,並向戲曲發展,成為一些地區的"儺堂戲"、"地戲"。至今,江西、湖南、湖北、廣西等地農村,仍保存著比較古老的儺舞形式,並增添了一些新的內容。例如:江西的婺源、南豐、樂安等縣的"儺舞",有表現盤古開天闢地的"開山神"、傳說中的行睜"和合二仙"、"劉海戲金蟾";戲劇片段的"孟姜女"、"白蛇傳"以及反映勞動生活的"績麻舞"等。儺舞的表演形式與面具的製作,對許多少數民族的舞蹈產生影響,如藏族的"羌姆",壯、瑤、毛南、仫佬等民族的"師公舞",就是吸收了儺舞的許多文化因素和表演手法,而發展成為本民族特有的舞蹈形式。
關於儺舞,學者解說甚多,中國儺戲學研究會會長曲六乙和江西儺戲學家錢先生合著的第一部《中國儺文化通論》中說:"儺是多元宗教文化、民俗文化、藝術文化的融合體,是一個在時空上跨時代、跨社會、跨民族、跨國界的龐雜而卜扒神秘的文化復合體。在漫長的歷史長河裡,它是傳統文化中的一個寵兒。"儺的起源與原始狩獵、圖騰崇拜、巫術意識有關。周代儺納入國家禮制。先秦文獻記載,儺禮是希望調理四時陰陽,以求寒暑相宜,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畜平安,國富民生。漢唐時宮廷大儺儀式隆重,並傳入越南、朝鮮半島和日本。北宋末期宮廷儺禮採用新制,儺向娛樂化方向發展。元蒙因信仰不同,儺禮受到排斥。明代恢復過宮儺,清代宮廷不再舉行。但《論語·鄉黨》中記載的"鄉人儺"一直在民間延續,並與宗教、文藝、民俗等結合,衍變為多種形態的儺舞、儺戲,至今仍在我國廣大農村流行,以江西、湖南、湖北、陝西、四川、貴州、雲南、廣西、安徽、山西、河北等省遺存較多。
2、檔弊歲江西儺舞歷史溯源
江西是中國儺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商周時聚居於贛江和鄱陽湖流域的三苗(或揚越)後裔,創造了燦爛的江西青銅文化。新干縣太洋洲商墓出土的青銅雙角神人面具,透露了贛儺濫觴的信息。記載最早的贛儺是南豐縣《金砂余氏族譜·儺神辨記》,其中說漢初長沙王吳芮奉命征伐閩越,駐兵南豐軍山。為避"刀兵之災",告誡鄉民"傳儺以靖妖氛"。唐代文化鼎盛,《開元禮》對州縣儺禮的統一規定,推動了江西8州37縣"鄉儺"的傳播,如南豐、萍鄉、修水都有唐代建儺廟、供儺神的傳說。梁代宗懍《荊楚歲時記》注引《宣城記》提到三國吳時,廬陵郡歲末有丐儺討錢的習俗。
兩宋江西經濟文化發達,贛儺盛行。南豐《金砂余氏族譜》記載,余氏為避唐末戰亂,由余干遷徙南豐,宋初將祖先在四川為官時崇奉的西川灌口二郎清源真君神像遷至金砂(現紫霄鎮黃沙村),"立廟奉祀,歲時香火,遺其制曰'驅儺'。"萍鄉考證,太平興國年間始建的石源仙帝廟,供奉儺神唐宏、葛雍、周武三將軍。宋室南渡,隆佑孟太後駐蹕南豐覺源寺,大批趙氏宗室成員流寓南豐,家樂伎藝聚集,百年"景象繁華"。南豐隱士劉鏜作《觀儺》古詩:"鼓聲淵淵管聲脆,鬼神變化供劇戲……"。全詩48句,詳細描寫了南宋時南豐儺舞劇的表演情況,為研究中國早期儺戲提供了一個標本。
明清兩代是贛儺繁榮時期,江西30多個縣市有鄉儺記載或遺存:贛東以南豐為最,清末至今有180多個村莊組建過儺班,現仍有"跳儺"、"跳竹馬"、"跳和合"、"跳八仙"等113班。樂安有"滾儺神"、"戲頭鼓"和"玩喜",崇仁有"面仂公"和"跳八仙",宜黃有"跳儺",廣昌有"孟戲"和"跳魁星",黎川有"跳和合"與"跳八架",撫州、南城、金溪也有儺俗記載。贛西數萍鄉最多,儺舞稱"仰儺神"或"耍儺案",儺廟、儺面、儺舞謂之"三寶"。萬載稱"跳魈"或"搬案",分"閉口儺"和"開口儺"兩種流派。宜春亦有"閉口儺"、"開口儺"和"旁白儺"之分。遂川流行"鬥牛舞"。贛北記載甚多,南昌和新建稱"大儺",高安和上高有"逐疫",靖安和奉新名"撣儺",修水叫"行儺",武寧唱"儺歌",德安"行儺禮",瑞昌有"神儺",都昌謂"逐疫",彭澤"趕花貓"是儺俗。贛中是鄉儺活躍區,清代峽江元宵"有儺",清江和豐城的儺戲流傳到雲貴。贛東北以婺源有名,儺舞稱"跳鬼",清代有36儺班、72獅班之說。浮梁有"五舉戲",先跳儺,後舞獅。在贛南,寧都有儺舞遺存,瑞金有儺俗記載。各地鄉儺構成了具有江西特色的贛儺文化群。
編輯本段氣勢磅礴
由於儺舞流傳地區不同,其表演風格也各異,既有場面變化復雜,表演細致嚴謹,生活氣息濃厚,舞姿優美動人的"文儺"流派;又有氣勢威武磅礴,情緒奔放開朗,節奏勢烈明快,動作剛勁有力的"武儺"流派。這種古老傳統儺舞之花,至今仍流行於江西的德安、武寧、婺源、南豐、都昌等縣的舞台、廳堂和村鎮田頭。儺舞表演時一般都佩戴某個角色的面具,其中有神話形象,也有世俗人物和歷史名人,由此構成龐大的儺神譜系,"摘下面具是人,戴上面具是神"。儺舞伴奏樂器簡單,一般為鼓、鑼等打擊樂。表演儺儀儺舞的組織稱為"儺班",成員一般有八至十餘人,常有嚴格的班規。儺舞常在儺儀儀式過程中的高潮部分和節目表演階段出現,各地的儺舞節目豐富,兼具祭祀和娛樂的雙重功效。
編輯本段傳承發展
儺是上古時期原始宗教的產物,"是人類最早發揮本體精神力量,使用巫術手段向極端惡劣的自然環境索取起碼的生活條件,拓展生存空間,進行兩種互為關聯的生產活動——物質的生產和人口的繁殖,從而展示人類早期生命的價值。"(《中國儺文化通論》)儺的生命張揚,主要體現在儺祭儀式中藉助神靈的威力,驅除自然災害(如旱、澇、火、蟲等)和人體災害(如瘟疫疾病等)。
儺神廟是眾神(面具)棲息之地,也是舉行儺儀的主要場所。萍鄉現存17 座,南豐亦存17座,其中北宋金砂村儺神廟記載最早,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遷建的甘坊村儺神殿保存完好,清乾隆辛丑年(1781年)遷建的石郵村儺神廟民俗風味最濃,廟門石柱兩邊鐫刻的對聯:"近戲乎非真戲也,國儺矣乃大儺焉",概括了儺文化的特徵。儺壇供奉的主神各地不一,南豐為清源真君和儺公儺婆,萍鄉是唐、葛、周三將軍,萬載是歐陽金甲大將軍,宜黃和樂安東湖村也是清源真君。為了表示對神的敬意,有的地方要定期舉行"出帥"儀式,仿效權貴出行,備用鑾駕儀仗,旗鑼牌匾,儺轎涼傘,鼓樂吹打,前簇後擁,十分壯觀。
儺儀是儺基本形態。贛儺儀式沿襲古禮,有起儺(開箱、出洞、出案)、演儺(跳儺、跳魈、跳鬼)、驅儺(搜除、掃堂、行靖)、圓儺(封箱、封洞、收案)等基本程序。時間一般從農歷正月初一開始,至元宵後幾天結束(少數儺班在二月間結束)。"驅儺"是整個儀式重點,儺人戴著猙獰面具,拿著武器,在火把照耀下沿門驅疫,將危害人類的邪魅趕走。這種儀式各地表現並不相同:南豐石郵村"搜儺",開山持鐵鏈與鍾馗、小神進入各家廳堂、房間搜索,保留了古儺"索室驅疫"的原生形態特徵。婺源長徑村"追王",村民沿著田野小徑追趕"八十大王",請其用"開山斧"在頭上刮幾下祛邪逐疫,表現了人們對健康長壽的渴求。樂安流坑村驅疫,一邊儺人裝扮神靈入室搜索"行靖",一邊村民打掃巷道,清理污垢,並灑上石灰和硫磺等物"行凈",反映了鄉民文明程度的提高。
祈求人丁繁衍是儺祭儀式的重要目的。唐代李倬《秦中歲時記》:"歲除日進儺,皆作鬼神狀,內二老兒,其名作儺公、儺母。",這兩個儺神是南豐儺的生殖崇拜神,跳儺必跳《儺公儺婆》。有的結婚人家,還要在新房中加跳一次,以求生子。道具儺崽手握紅蛋,下塑陽具,平時作為喜神供在神壇上。作為生殖崇拜神的還有灌口二郎。上甘村"解儺"要跳《二郎發弓》求子儀式舞。類似的節目,宜黃神岡有《高源送子》,樂安流坑有《書生董永與七仙女》。萍鄉留存的婚姻神月老和助產神金花、銀花面具,明顯也與求嗣有關。
保護孩子是儺禮的重點。萬載跳儺時大菩薩"團將",觀者抱兒攜女躲進其涼傘下,以求儺神保護。寧都中村九月儺舞"禳神",村民把重陽節與小孩滿月、老人做壽都放在這一天過,希望孩子壽高重九。南豐跳儺不僅有祝賀生子的"喜事儺"節目,而且有還願、拜契、打關等為小孩避邪免災的儺俗。石郵村儺廟"搜儺"時,男孩子都可登上神壇和儺神太子擠在一起觀看,鄉民說:"太子保護小孩看儺,不怕神神鬼鬼。
祈禱農業豐收是儺祭儀式的另一個重要目的。南豐儺神西川灌口二郎,原由農神兼水神的李冰父子衍化而來;而儺神廟中又都塑有土地神像,特別是上甘村儺廟的土地神比真人還要高大,衣袍腹前畫有"白兔銜桃枝"圖案。兔能多產,桃可避邪,這種象徵符號表達了鄉民對穀物豐收和人丁繁衍的祈禱。儺祈豐年還表現在立春日舉行的迎春禮中。清《建昌府志》記載:迎春行耕籍禮後,"復有竹馬、大儺、和合、獅子之戲,衣綵衣,戴面具而舞。"建昌府所轄的南豐至今留存上述各類儺舞,而且首跳的"竹馬"舞都是一足跳躍,有古代祈雨之舞——商羊舞"屈其一足起舞"的特徵。《獺捉鯉魚精》是根據《禮記·月令》春天物候"獺祭魚"編創的儺舞,藝人將鯉魚精面具畫滿麻點,強調它是雄性,表達了鄉民春天不傷母畜的環保意識。清代萍鄉也有儺舞迎春的記載。
贛儺的驅鬼逐疫、求子祈豐的儀式後來又擴展到祈福、納吉、求財、興旺等多種內容。如神詞贊詩中的"一願家家慶吉,二願夫婦均安,三願田禾大熟,四願豬牛興旺,五願五穀豐登,六願大眾千秋";"求嗣者,早生貴子";"讀書者,聰明智慧,求功名早登金榜;農耕者,一籽落泥,萬籽收成;做技藝者,上家相請,下家相迎;做生意者,一錢為本,萬錢為利",等等。
儺的儀式離不開歌舞形式和面具服飾等相關器物。為增加娛樂性,擴大群眾基礎,儺不斷吸附其它藝術營養,豐富儺藝表現形式,充實了中華民族的民間藝術寶庫。贛儺是這寶庫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儺舞是贛儺的主要表演形式,素有中國舞蹈"活化石"之稱。現有200多個傳統節目,其中南豐90多個。儀式舞是"驅儺"時跳的舞蹈,舞者奔騰跳躍,舞姿激烈詭黠,氣氛神秘而威嚴。娛樂舞節目眾多,內容來自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古典小說和世俗生活。由於流傳年代和師承關系不同,表演風格各異,既有以寫意為主,動作舒展,舞姿優雅,古儺韻味猶存的"文儺"流派,也有以寫實為主,動作強烈,節奏鮮明,融合武術技巧的"武儺"流派。同一個儺班中,又因節目內容不同,表演各有特色。
贛儺各地英雄神將節目甚多,如《頭陣》、《太子》、《三將軍》、《二王對鐧》、《十二對大刀》、《先鋒》、《綠品》、《楊帥》、《上關下關比武》、《關公戰顏良》、《張飛祭槍》、《孫權打子烈》、《天兵地將賭刀》、《打鉞斧》、《矛吒鑽》、《滾團牌》等等。贛儺也有不少儺戲節目,如婺源的舞劇《舞花》,表演秦二世胡亥為爭皇位毒死兄長扶蘇的歷史故事,由《夜叉打旗》、《元帥操兵》、《丞相送酒》、《太子歸天》等幾個節目組成,場面壯觀,氣勢磅礴。萬載的開口儺《花關索與鮑三娘》,表演花鮑對陣相愛的民間故事,二人對唱內容,與明成化本《說唱詞話》中的《花關索傳》大體相同。廣昌的孟戲演唱孟姜女的傳奇故事,具有南戲印跡,原戴面具表演,又有儺戲特徵。
儺面具是儺文化的象徵符號,在儺儀中是神 的載體,在儺舞中是角色的裝扮,有假面、神像、聖相、頭盔、鬼面、臉殼等多種稱呼。贛儺現存面具約400多種3000多個。萍鄉儺面的古樸渾厚,婺源儺面的誇張奇異,南豐儺面的色彩亮麗,可謂贛儺面具三大特色。南豐現存儺面120多種2300多個,神鬼人獸,造型各異。以開山面具最有特色,人獸合一,猙獰兇悍,犄角、獠牙、火眉、金目、黥面、劍鬢和青銅鏡等意象符號造型,反映了傳說中以蚩尤為方相的儺文化演變痕跡。儺面具的材料原有銅制,後多為樟木或楊木雕刻,色彩大俗大雅,表現了新老民間藝人的精湛工藝和民族的審美情趣。有的儺班面具雕刻後,還要舉行開光儀式,使其充滿神靈之氣。
儺樂、儺服、儺具是贛儺文化的重要內容,形制不一,各有特色,而南豐更為豐富多彩:從伴奏音樂說,儺儀音樂保留了"以樂通神"、"擊鼓逐疫"、"以樂送神"的古禮樂制;儺舞音樂則吸收民間音樂和戲曲音樂有很大發展,除了鑼鼓伴奏外,還有鼓吹樂、吹打樂、絲竹樂形式,有幾十個曲牌可供選擇,音樂表現力非常豐富。從儺舞服飾說,一方面傳承了古儺"赤幘"(紅頭巾)、"朱裳"(紅裙子)、"綠韝衣"(綠袖套)舊制,一方面又發展了宋儺"綉畫色衣"的特色,有紅花衣裳制、紅袍馬甲制、花衫紅褲制、戌服披甲制、戲曲服飾制等多種樣式。從儺事器具說,有兵器軍具、法事器具、燈燭炮仗、食物供品、生活用具五大類上百種,既延伸了古儺武裝驅疫道具,又體現了古代文明禮制,更反映了社會生活變化。此外,各地的儺俗和儺的民間傳說、故事、神詞、贊詩、喜歌、吉語、楹聯、題匾、靈符、咒語,同樣是贛儺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
編輯本段文化瑰寶
儺在漫長的傳承和發展過程中,融合了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學、宗教學、民俗學、戲劇學、舞蹈學、美學等多種學科內容,積淀了豐厚的文化底蘊。
儺吸收了儒道釋文化因子。一是吸收了它們的神靈體系,壯大了儺壇威力。贛儺神(面具)有紫微大帝、太白金星、真武大帝、八仙、劉海、張天師、馬(靈官)趙(朗)關(公)溫(瓊)四天將、六丁六甲等道教神仙和護法神將,也有如來佛、彌勒佛、觀音、金剛、閻羅、目連、十八羅漢、四大天王、哼哈二將等佛教菩薩和護法神;還有韓擒、寇準、范仲淹、包拯、秦叔寶、尉遲恭、華佗、孫思邈等儒家人物和英雄神將。二是借用它們的禮儀制度,豐富自己的驅鬼逐疫儀式,如贛儺中的道教齋醮儀式和符 咒語,南豐儺中的儒家行為規范和禮儀樂制。三是表達它們的思想內容,擴展儺舞儺戲的娛樂功能,如贛儺中道教神 驅邪斬妖節目和道家五行觀念,釋家普求眾生的節目和因果報應思想,儒家讀書入仕的節目和"神道設教"思想等。贛儺兼收並蓄,有多元宗教文化特色。
儺融合了上古神話傳說。有的神話直接與儺有關,如顓頊時儺以驅疫鬼之子神話、神荼郁壘縛鬼飼虎神話、黃帝殺蚩尤以其形厭邪魅神話、黃帝以次妃嫫母為方相護喪神話等。有的神話節目反映了上古人類與自然斗爭和社會斗爭,如贛儺中《開天闢地》的盤古神話、《後羿射日》的羿射十日神話、《儺公儺婆》的伏羲女媧創生神話、《二郎發弓》的高 求子神話、《跳白 》的白澤神獸言鬼神之事神話、《跳判》的鍾馗不同來歷神話、灌口二郎神部將《解儺》逐疫的李冰治水神話,以及《猴子懸梁》、《猢猻與蟾》、《捉猿精》、《孫悟空》反映的猿猴圖騰神話等等。贛儺中的神話傳說,折射了中國古代歷史文化影像。
儺蘊含了戲劇發生和發展因素。宋代朱熹說過:"儺雖古禮而近於戲。"在南豐,南宋不僅有《觀儺》詩描寫的早期儺戲演出,還有迄今為止最早移植"永嘉戲曲"的記載;南豐宋代傳入的清源真君儺神,是明代湯顯祖記載的宜黃戲神;南豐廣泛流行的儺舞與新田孟戲,與廣昌明代流傳的孟戲有千絲萬縷的關系;贛地開新戲台儀式,吸收了贛儺祭祀儀式;地方戲演出前的《加官》、《魁星》、《靈官》,分明來自儺舞;贛儺的《目連救母》、《古城會》、《天門陣》、《水漫金山》等節目,又引自戲曲或木偶戲。這些,為儺戲藝術研究提供了鮮活材料。
儺吸附了中國民俗文化。鄉儺與民俗結合形成儺俗。贛儺習俗包括物質儺俗、社會儺俗、精神儺俗等多種文化事象,如儺廟裝飾、宅院驅邪、儺服求子、儺飯禳災、儺名辟疫、儺舞祝壽、儺事禁忌、方相送喪等等。贛儺多在春節期間活動,民俗文化更濃。在南豐,上百個儺班出坊跳儺,送福迎祥,娛神娛人,聯絡族眾,和諧鄰里。元宵前後,鄉民又將儺舞、儺儀與戲曲演出、燈彩游藝、民俗禮儀等結合起來,縱情歡愉,宣洩情感,滿足了廣大群眾對美好未來的企盼。
儺還創造了自己的傳承體系。鄉儺是農耕文化的產物,參與者都是農民,僅南豐就有3000多農民藝人,按各村情況組成族儺班、村社班、私家班。弟子不限,既有5人一班,也有24人一班,大家和睦相處,平等相待。為首者或按資升遷,或眾人推選,或抓鬮確定,有大伯、正印、頭首、坐案、老座、儺長等稱呼。管理方法因地制宜,有族姓世襲、輪流負責、共同參與等多種形式。資金自籌,收入平分。贛儺藝人創造的管理模式和傳承方法,體現了農民的非凡智慧。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儺舞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歷史悠久

樂安地處江西東部雩山余脈,境內環山,古代交通閉塞,盛產的糧食難以外銷,農戶便以余糧喂豬,因而生豬皮薄肉嫩,成為歷代皇家貢品。因有餘糧,養雞業也很盛行。為保六畜興旺,清代樂安便有以雞嘴神和豬嘴神驅儺活動,凡有瘟疫地方,就請東湖村去"滾儺神",用雞嘴神、豬嘴神及鵝王一起逐疫。樂安以動物神驅儺的形式,可上溯到漢代宮廷大儺。古代缺乏科學知識,把氣象、草木、蟲豸、六畜的異常現象皆作不祥徵兆。戰國後陰陽學說,更把雞、犬、羊、豕、牛患瘟疫而大批死亡或五畜反常現象附會於人事災禍,稱為"五禍",用"五行"說加以解釋。以雞嘴神與豬嘴神來制服六畜瘟疫,正是漢代神獸驅逐的延續。

流派紛呈

樂安儺舞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大致分為三大流派:增田鎮東湖村"滾儺神",由古代村民祈求神靈保佑平安的一種祭祀儀式逐步演變而來;古村流坑的"戲儺",一般在每年正月集中表演或喜慶日子有選擇性地上戶獻演,主要節目有《鍾馗掃台》、《天官賜福》、《走板》、《和尚裝香》等;鰲溪鎮羅山儺舞,表演時,有八對面戴古代名將或神話人物面具的藝人,伴著鑼鼓的節奏,結合人物的身份,或持刀執劍,翩然起舞,或兵戎相見,激烈對打,賽舞競技,熱鬧非凡。

東湖"滾儺神"每年正月初二"起儺",十六日結束。初三開始在村中活動,初七外出跳儺,一般去7個弟子,只跳《雞嘴》與《豬嘴》。儺班頭人先領眾人向四方朝拜,祈求神靈附體顯威。表演開始,雞嘴神獨舞"挑馬槍"與"托環刀",豬嘴神上演"打關刀"、"射弓箭"和"玩棍杵",二神各自顯示武功神威。然後雞嘴與豬嘴神合演《攀探》,似作相互攀附尋找瘟鬼狀。最精彩的表演是最後《踩爆竹》,在急促喧鬧的鑼鼓聲中,村民把點燃的一串串鞭炮丟在雞嘴與豬嘴神腳下(有時甚至用一籮筐的散爆竹倒在二神腳下,點上引線),一時火光耀眼,響聲震耳,硝煙彌漫。表演者脫掉鞋襪,赤腳踩在不斷炸響的爆竹上,一邊口念禱詞,一邊翻滾手中器械。觀者驚心動魄,舞者泰然自若,瘟疫在二神的驅趕下和鞭炮驚嚇聲中遠走他鄉,村民則得到了心靈慰藉。外村若邀請儺班驅疫,12個弟子全都出動,表演全部節目:《七聖》、《收小鬼》、《牛魔王》、《夜叉》、《訓狀元》、《雞嘴》、《豬嘴》、《踩爆竹》。最後由鵝王守門,雞嘴神和豬嘴神持鉞斧進屋搜索,將鬼疫驅逐出門,猶如古儺方相氏"索室逐疫"。

"滾儺神"所戴的面具與其他儺舞不同,不是整個罩住臉部,而是由上額下嘴兩個斷片組合而成,有豬嘴、雞嘴、鵝王、東岳、判官、白虎精、歪嘴婆婆等18面。伴奏音樂為一鼓一鑼,節奏為反3/4拍,弱拍在前,強拍在後,很有特色。

這種儺舞既有獨舞,也有雙人舞,表演時多持道具,舞蹈動作古樸粗獷,剛中有柔,有"踢腿蹲襠"、"反彈射箭"、"拂臉甩手"、"匯步"等動作技巧。如遇瘟疫災害,則18個儺神全部出動,走村過戶搜索驅邪,整個過程顯得較為原始,很少人為加工的痕跡。

珍貴遺產

"滾儺神"中"豬嘴"、"雞嘴"的造型動作及表演風格在我國儺舞中實屬罕見,是至今惟一倖存的最古老的儺儀和儺舞,需要精心保護和傳承。

三溪鄉石郵村,可能是你說的那個地方。

從杭州坐火車到南昌,然後坐汽車到南豐。或者坐火車到鷹潭,然後坐汽車去南豐。後一種距離更短!

到了縣城就可以找地方住了!那個村子有沒有旅館,我真不知道。我是南城的,南豐隔壁的一個縣!

路線:杭州乘火車到上饒市下,車站打的20元到帶湖路汽車站乘上饒-婺源的巴士,約3個小時到達婺源縣城,秋口鎮離縣鎮很近,就在李坑景區附近。。。
婺源縣是中國最美麗的農村,也是著名的旅遊風景區,全縣處處是風景,在領略婺源儺舞風情的同時,還可以四處轉轉,但彩虹橋、江灣、曉起、李坑、江口、靈岩洞、鴛鴦湖、大鄣山等景點感受下婺源的生態之美。。。

5、畲族有哪些婚禮禮儀和日常生活禁忌?

【婚姻】 畲族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如父母主婚為主,自由婚配的也有。寡婦再婚再嫁則較自由。
舊時,男女一般在十一二歲時就可論婚,由父母包辦婚姻。男家托媒往女家求親,要開生庚「八字」,經算命合婚後,認定上婚或中婚,才決定相親,定新,送吉日,迎娶。
媒人初到女家說親,女家有誠意才進行相親。「查親」,首先女方由姑母或姨母陪同前往男家看「人家」。男家備酒菜招待,雙方互相了解情況,如果男家備上點心、蛋,婦方來人肯接受,即表示同意,可留在男家宿夜。第二天回去前,男家送「收手信」糍粑等。婦方回家後即由男方父母進行定親,講聘禮、定結婚迎親吉日。
畲族男女青年社交比較開放,雙方在勞動中、唱歌中找對象,自許終身。自由戀愛常以歌當話,經過對歌比「肚才」,求相悅、探情意、察忠貞、挑選意中人。當雙方認定是真正的情人,鏈森就暗訂終身。婦方私贈男方銀質手鐲或戒指。男方遞送白色「兜肚」(畲族稱「肚稿袋」)或其他珍貴物品給婦方。而男方就主動托媒向婦方父母求親,取得同意後,備些糕餅、棗、線面、豬蹄和聘金若干呈送女家叫做「小定」。隨後男女雙方經常來往,男方可主動到未婚妻家助工、犁田、插秧、秋收等。
棚基畝定婚畲語叫「得定」,即正式「定婚」。一般選擇農歷五月端午節或八月中秋節前後的吉日.男方備好禮物,一般有長壽面二包、紅棗、禮餅5公斤、豬蹄一個6公斤、豬肉若干公斤、魚鯗一合、衣料一套、制「鳳凰冠」的「髻欄」一合、銀手鐲一副、銀戒指一合(帶響鈴)、聘金(銀元)若干,托媒人送往女家。女方將禮物點收後,則商定婚嫁時間。這時女家用紅紙再次寫女兒的生庚交給媒人,帶回給男家,並給回盤豬肉二刀、黃金或糯米粽40至60粒。女家將定婚的豬肉分別送給六親。六親收到禮物後,便知某人的女兒已許配,並准備衣料禮物。
男方擇好吉日娶親通知女家叫「送日」。連同禮餅、豬肉、線面、冰糖、紅棗和「龍鳳禮貼」,由媒人和鋒擾親家伯等人送往女家。婦方根據吉日單辦喜事,再將男方送的「送日」餅、豬肉由姑娘直接分送給舅母、姨母、姑母等家。母舅等親戚得知後便留她「作客」,即叫「作表姐」。「表姐」進村,男青年一定要與對歌,一般均唱「嫁女歌」來揶揄她。
依照男家吉日單,女家即請本民族裁縫師傅到家為姑娘「開剪」,要特製成套「踏轎衫」、「踏轎裙」、「月白腰帶」、「印花薴布蚊帳」「紅色薴布袋」和其他式樣新衣服。還分別鑄制銀質「鳳凰冠」和錫酒瓶、錫茶壺、錫罐等,並備箱、精杠和棕衣、鋤頭、斗笠作為陪嫁。富裕戶還有用耕牛陪嫁的。近年畲村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陪嫁品檔次隨之提高,有高矮櫥、辦公桌、縫衣機、洗衣機、沙發、自行車、收錄機、電視機等。
 「送酒米」是由男家出錢,女家代釀酒的習俗。男家要送給女家「籮二」酒米(即十二斗糯米),由未婚新郎和媒人作伴挑送女家。由女家代釀紅酒,作為宴請六親九眷、抬轎赤郎的「婚嫁酒」。
挑「祖宗擔」。娶親前一日,男家備好雞蛋十二粒、豆腐十二塊、豬肝十二兩,還有魚、肉、菜、果、酒等禮物,並用紅紙包好十二包小紅包:即卷風冠包、請祖包、梳頭包、捉青蛙包、封箱包、闌期包、伴娘包、上轎攤傘包、托媒人包、轎符包、回頭包、開轎門包等。這叫「源祖禮」,由媒人與「迎親伯」一同挑到女家。至大門時,女家放鞭炮迎接到大廳。大廳點燃紅燭和香線,由媒人先向天地作揖,再向廳堂作揖,然後就座喝茶。這時女家長輩前來與媒人相見。「迎親伯」上前交付禮物和小紅包。如果女家提出要補送豬肉幾斤或另加幾包小紅包時,則由「迎親伯」代補,以求隨喜順意。
迎娶新娘的花轎進女家門後,女家即請「赤郎」、「行郎」行廳就坐、喝茶、吃點心,畲語叫吃「脫草鞋酒」。接著還備辦午宴或晚宴,叫「嫁女酒」,以敬請送親友和抬轎的「赤郎」。席間要進行「猜菜餚、識別名與清龍潭、捉青蛙」的歌酒令。
畲族有「器嫁」婚俗,新娘在出嫁前要「懶床」即「戀床」,以歌哭唱,傾訴婦女無地位和對包辦婚姻的怨恨心情,怨出嫁、恨媒人。同時也表露新娘對父母養育恩情的懷念,對兄弟、姐妹的留戀,哭得情深意切,使親人和客人感動,既為娘家討吉利,又促使親友掏「紅包」贈嫁。
畲族姑娘出嫁做「新婚衣」時,要梳扎「鳳凰頭」,以示青春年華的結束,所以姑娘出嫁梳妝時都要進行一場「反梳妝」的掙辯。掙辯最終由親戚舅母抱著梳妝,才准備上轎。「新婚女」臨出門時,要和胞兄弟行「分酸」禮,表示婚女仍願為自家兄弟分擔辛勞,並撒「五穀米」以祝願娘家吉祥如意。由「大姐」扶向廳堂向祖宗三跪拜後上轎。
新婚女上轎,由「大姐」取一茶盤,盤內放一個「安心鏡」、一把剪刀、一把尺、一合熟雞蛋、十二粒桂圓,移放在新婚女坐位上,以示避邪護身。由舅母撐傘,待新婚女上轎後即封轎門(轎符)以抵諸邪。赤郎即將花轎抬出大門外,並鳴放鞭炮。此時女家即關大門,新娘在轎內停止哭泣,不再轉頭看娘家,以示不拽娘家「風水」。花轎抬至村外百米左右就得停下,讓「新婚女」從轎頂上遞出一紅包(即回頭包)交給胞弟,以示娘家財丁兩旺。如果同日有兩家姑娘出嫁,就得用「牛踏路」。不論婚嫁路程遠近,都要讓長輩姑娘先上轎。後走者又怕「福緣」被先走者帶盡,就在黃牛或水牛和牛角上掛紅布「踏路」領先,表示「金牛」開道。
男家娶親要向女家催送嫁妝,午餐後,迎親隊伍以鑼鼓、嗩吶催妝。這叫「催妝禮」。嫁妝物品送至男家後,須找一位父母健在、兒孫滿堂、有福的女俗稱「大姐」來「安床」。安床時,一邊鋪慶,一邊喝唱吉祥好話。床上安放「斗燈火」,擺茶、酒敬請「床 神婆」。
男家選取兩童男和兩童女,分別手提銅鑼二面,雙喜燈籠一合,選放雙響、連珠炮二人,持火把四人,到村外路口等候,用嗩吶開路,迎接新娘。男家還備好米篩、尺、剪刀、鏡、豬肉一條,懸掛中,以示避邪。用大紅紙書寫「鳳凰到此」貼在中堂。新婚女進入男家大門時,公婆等親屬必須躲避,否則俗認為「犯沖」,日後家庭不睦。
拜堂,首先要用茶、酒、五果擺香案,廳堂上高燃龍鳳喜燭,「大姐」站在大廳上等候,當花轎進入男家大廳即放禮炮迎接。「大姐」與赤郎一一鞠躬,給赤郎雙手拜上開轎門「紅包」後,才進前開轎門。「大姐」伏身轎內,先取出桂圓放在轎前地上用腳踏碎,以破沖喜。而後再拿出「五穀種了」、「定身鏡」,手袖紅蛋安放茶盤內,牽引新娘下轎與新郎跪拜天地、祖宗、拜畢。新娘方入洞房。
婚日傍晚設宴敬請舅父、姑父、姨丈、媒人等六親九眷。酒過「三巡」,菜過「二大」,新娘即出房敬茶。戚友要送給「茶儀」,作為新娘「見面禮」。親屬待酒宴散席,接著舉行「佳期酒」,而後送新郎進洞房。
通常由未婚的男青年八人組成「子弟班」,畲稱「佳期班」,由「佳期頭」兩手提「某府」雙喜燈籠,領隊從門外走進新郎家,邊走邊唱:「閭山竹,必仙栽,鬧房子弟進門來。廳堂喜燭光耀迷,今旦日子吉良時。文武客官齊請坐,新郎新婦茶捧來。」
此時,「新郎官」身穿長衫禮服,頭戴紅頂高帽,插金花,胸掛紅綢布,在廳前恭候,先行「迎客禮」,向子弟拱手鞠躬迎接招坐,新郎遞香煙,新娘捧茶。茶煙用後,即由「佳期頭」先為「新郎官」請位,再為其他子弟逐個請位。後按席位次序排成隊列,環繞酒桌,唱就位歌,隨即開宴。席間有行酒令或猜拳追勝喝酒,盡情盡興,最後才由「佳期頭」宣布「送落房」。
「送落房」即鬧洞房。「佳期頭」手捧喜酒一碗,與新郎攜手唱「送落房」歌(十噴床)。唱畢,新郎與新娘吃「合酒」,連喝三杯,桌上備有熟雞蛋(去殼)一合、雞腿一合、酒杯一合。「佳期頭」斟滿紅酒,唱祝歌,新郎新娘再喝姻緣美酒滿白頭偕老酒。又唱尊老愛幼歌,喝尊敬公婆酒,再唱和睦鄰里歌,新郎新娘再喝和睦鄰里酒。喝完「合酒」,「佳期頭」即夾起雞腿塞進新娘嘴,讓其吃雞腿,意表新娘今後會持家。最後「佳期頭」唱:「鳳凰蛋,車一車,年頭吃喜酒,年尾就做爹。······」
一般新娘婚後三天就要邀新郎一同回娘家做「頭轉客」。選一酒量較好的挑「女婿擔」,兩人步行到岳父家。一路鳴炮,村中人聞訊多來夾道歡迎。女婿見了上輩老人,便拱手鞠躬行禮。進入岳家後,要住宿一二日,輪流到親房內叔翁家計親,最後一晚由岳父設請「女婿酒」。宴席間「提壺」者常要請女婿唱令歌、行酒令。三輪酒後,常由挑擔的「姻家伯」代唱令歌二首,代女婿講感謝話,祝吉利話。酒後,請女婿吃晚飯,此時岳母捧出滿碗飯,給女婿吃,這叫「飯心飯」。按婚俗碗內放著一包「飯心包」,意含岳母愛女婿,暗裡贈「私家」。這時桌旁契母們(內兄嫂)即歡唱「飯心歌」。使女婿懂得丈母娘養女之恩、嫁女愛婿之意。女婿得到「飯心包」,吃完 飯後,得掏回敬的「紅包錢」,安放碗里,以示酬謝岳父母的恩惠。散席後,女婿進行送「分花包」,給一門親屬、男女小孩,以表首次「見面禮」。第二天夫妻返家。當晚即在男家舉行「回門會」。設宴請房下叔父上輩人,祝新婚圓滿。

禁忌習俗【生育禁忌】孕婦卧房忌釘釘子或亂翻動,擔心受驚,動了胎氣。孕婦忌摘水果,據說摘了果樹不結果。產婦忌吃鴨子、鴨蛋,因為有「七月半鴨不知死期」之說。未滿月的嬰兒忌見生人。小孩麻疹後數十天忌吃芥菜。 【交際禁忌】正月初七出門,初八忌歸來。新娘第一次回娘家住宿天數忌單數。 【生產禁忌】潮汐時分忌播稻種。秧田忌在水田出水處先拔。正月初一、初五、初九忌挑糞。正月二十忌作田事。三月初三忌下田。「封龍日」忌執鐵器。四月初八忌水牛下地犁田。「立秋日」忌巡田。 【生活禁忌】正月初五、初九忌在露天曠地上曬衣服。爐灶忌燉狗肉、蛇肉。忌以手帕贈人,忌拾路遺毛巾。贈送禮物忌單數。忌單手棒茶迎賓。忌用筷子打貓。 【祭祀禁忌】忌女性代表家庭在壇前燒香秉燭與朝拜。忌以鴨子為供品,忌在神宮廟觀、石母、樹王面前便溺。

6、福州有哪些 特有 的民俗?

1、游神

或稱來聖駕巡遊、源游老爺,是指人們在新年期間或其它喜慶節日里,又或諸神聖誕的這一天,到神廟里將行身神像請進神轎里,然後抬出廟宇游境,接受民眾的香火膜拜,寓意神明降落民間,巡視鄉里,保佑合境平安。

2、拗九節

福建省福州十邑地區的傳統民俗節日,日期是農歷正月廿九。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煮拗九粥祭祀祖先或者送給親朋好友;已經出嫁的女子也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

3、拗九粥

福建福州特有的名點之一,是在拗九節時煮的甜粥。製作材料以荸薺、花生、紅棗、桂圓為主,可加入蓮子、白果等,與白米摻糯米加紅糖同煮至熟或烯爛成粥即可食用。

4、做年

老福州人「做年」,福州民俗專家邱登輝介紹說,主要有四種說法:其一,初一、初二、初三;其二,農歷十二月初一「筅堂」開始,到「二月二」龍抬頭,這兩個多月都在「年」的概念里,即「年暝兜」;

其三,農歷十二月十六日的「尾牙」開始,一直到正月二十九(拗九節)都算過年,歷時45天;其四,農歷十二月廿四祭灶到正月廿九拗九節。

5、壓浪

漁民出海祈求沒有風浪,也有「壓亂」的意思,故福州人稱它為「太平蛋」。遇喜宴、生日、餞行、過九(虛齡遇九者)等,都要吃太平面。

7、孔雲龍的扒馬褂非常的好聽,是按詞兒說的嗎?

有,但是不是一句不差的,相聲會有個基卜大致的梁子,演員在演的時候往裡面填些詞,不會和排練的完全一樣,但是大致框架不會變。

2020年德雲社跨年演出,孔雲龍和郭德綱於謙同台演出扒馬褂,孔雲龍在台上放飛自我,非常精彩,被網友稱為最好的扒馬褂。

孔雲龍版扒馬褂算是德雲社近些年比較好的一個版本了,尤其是經歷了尚九熙那個完全垮掉版本之後,孔雲龍的出現讓人耳目一新。

在郭德綱諸多弟子中,孔雲龍其實是底子非常好,而且早年間最被郭德綱看好的一個新人。他跟岳雲鵬一起打包加入德雲社,但岳雲鵬一直打雜幾年等著機會,而孔雲龍很快就能上台表演,而且在2006年第一批擺知的徒弟名單中,孔雲龍就名列其中。


只不過孔雲龍屬於起點高,但運氣不太好的主兒,在前期天賦爆發,得到師父師娘認可並一通捧之後,開始了人間災禍之旅。

被車懟被二踢腳炸被拳擊手打從樓梯上滾下等等,孔雲龍把相聲說成了高危行業,而自己因為受傷的原因,不但臉上有了明顯的傷痕,而且口齒還受了影響,反應也沒以前那麼快了,最拿手的貫口也丟了一多半,只能勉強活在這個舞台上而已。

所以2021年跨年孔雲龍的《扒馬褂》,真的就是矮個兒裡面挑將軍,從一堆歪瓜裂棗中襯托出來的。這場跨年基本上從暖場的《拴娃娃》開始,到郭德綱讓人昏昏入睡的《濟公傳》,除了於謙高峰之外,整場節目就沒有能看的。再加上德雲社一直把《扒馬褂》這塊活當招牌去推廣,演了太多版本,最火的也是最爛的幾個版本,比如燒餅張鶴倫岳雲鵬三大最辣眼但最受空子歡迎的垃圾《扒馬褂》,再加上強行捧新人的張九齡王九龍以及尚九熙版沒眼看版本,那麼孔雲龍的這一版就顯出來寶貴了。

雖然也不算多麼好,而且節奏鬆鬆垮垮,包袱也非常偏門,但至少有可取之處,在德雲社這個流量至上,藝術全無的舞台上,這也算是彌足珍貴了。

先說一說這個版本的缺點吧,最大的毛病,是郭德綱於謙跟孔雲龍時常不在一個頻道上,這三位演著演著經常會變成孔雲龍緩槐在一邊晾著,郭德綱於謙自己聊自己的狀態。活著就是孔雲龍扔了一個包袱,郭德綱於謙都聽不懂,於是只能尷尬地劃過去。

當然這個毛病所有德雲社相聲都有,因為郭德綱一直推崇的舞台宗旨就是不對詞兒,拿一個梁子就上台演,各種碎包袱亂塞一氣,把台下的觀眾逗樂了就行。當然德雲社的粉絲本來也聽不懂相聲,所以這招搏哪穗百試百靈。但如果要把一個節目當好與壞來評判的時候,就必須有專門的標准了,像這種時不時料鏈子,大家各玩各的尷尬場面,那就是演砸了。

另外孔雲龍的口齒還是一如既往,有時候吐字不清,再加上他還嘴碎,尤其是在入活之後,跟於謙發生矛盾,需要大段陳述故事經歷,而郭德綱又習慣性插話攪和,這時候如果口齒不夠利索,很容易就讓觀眾出戲。所以這塊活總體偏散,需要集中精力去聽才行,不過這毛病也不怨孔雲龍,都怪夏利二踢腳拳擊手,以及姜昆就行了。


當然優點也有,最突出的一個優點,就是孔雲龍在面對郭德綱攪和式捧哏的時候,找到了比較好的應對方法,那就是不搭理他。

眾所周知,郭德綱捧哏的時候,最大愛好就是在逗哏正在推進劇情的時候,突然插一些莫名其妙的包袱,或者就是愣撅,毫無來由地給你挑毛病,把你腦子攪和糊了為止。早年跟徐德亮也好,跟高峰也好,跟自己所有徒弟也好,郭德綱都是這種跟喝大了一樣的捧哏,想盡一切辦法要把舞台焦點集中在自己這個位置。心理素質弱一點的,比如岳雲鵬那種,演一場垮一場,經常忘詞兒,或者跳出角色來央求郭德綱別攪和,當然這么處理德雲社粉絲也愛看,因為只要___在台上,演成___或者___姆們都愛看~

但孔雲龍一直對郭德綱這套就有應對辦法,那就是不搭理他。就像這次扒馬褂一樣,孔雲龍之所以經常會讓郭德綱於謙自己聊,他在一邊晾著不說話,就是因為郭德綱扔出來的邪門包袱壓根就不能接,你接一個之後,郭德綱就會泄洪一樣不停扔,直到把你攪和糊了為止。乾脆就別理他,讓他自己演,演高興了你再說自己的詞兒,那樣劇情也不會亂,也不會忘詞兒。

但後果就是節奏會很碎,而且感覺三人不在一個頻道上。也就是說,孔雲龍這版的扒馬褂,是優點缺點互相辯證轉換的神奇版本,也是德雲社扒馬褂系列中的教科書級別,為其他徒弟提供了寶貴的參考經驗——如何應對師父的死亡捧哏



8、福州紅白喜事的宴會禮俗

你要問那種的 紅白喜事下面的也全,如果缺的話在問我

福州傳統宴會的禮俗和禁忌
福州傳統宴會中的許多禮俗和禁忌,因都有一定意義,且並不繁雜,稍加講究就能做到,現時進行了許多革新,這些禮俗和禁忌仍能保留下來。

語言上的客套:設宴請客,客人來了,主人多說「勞駕,勞駕」,客人遇壽慶抱拳說「拜壽」,時髦的說「健康長壽」;其他的喜慶均統說「恭喜」,唯喪宴,客人以肅然不語表示哀痛為佳,低頭緊握主人的手,至多說一聲「保重」,千言都在一言中,甚至「無聲勝有聲」。在宴會上,主人勸酒說「請重酌」,「沒好菜,給儂騙啦」(因為收人家紅包,只好謙說「騙」了);客人說「吃好了」,不說「吃完了」(不吉利)或「吃飽了」(粗魯)。

宴中的待吃和不吃:福州的壽宴和其他喜宴必有一碗太平燕。太平燕謂大菜,出大菜要放鞭炮,放過源散鞭炮還要等待主人敬酒,在這之前是不能動筷的。有小孩不懂規矩的,大人就會制止,這是待吃。不吃是最後一道「全頭魚」。全頭魚「有頭有尾」且象徵有餘,豈能吃掉?不吃,最後由主人收起,作喜慶後期的「飯配」(下飯菜)或送鄰里親友共享。

盤碗碟的重與不重:婚喪兩種宴席,吃完一道菜,盤碗碟皆不能重迭,工作人員來收時也不能重,這是怕觸「重喪」和「重婚」的彩頭。除此以外,其他的大多可以重。

菜餚中宜與不宜:婚宴和添丁「彌月」宴等不能上鯧魚,不論桔汁鯧、燉鯧都與「娼」諧音,故不宜,喪宴必須有一碗羊肉,俗稱「羊肉袋」,因羊懂哺乳之恩,有跪著哺乳的舉動,所以食羊肉表孝心。

「依奶」(母親)不能「做八十」:福州有一句罵人的話叫「依奶做八十」,所以為母親做生日不是79歲就是81歲;即使每年都做的,八十歲這一年也不做。因為福州話中八十與「拔直」(死亡)諧音,做了八十便意味著「拔直」。

拗九節與二月二
正月廿九日是福州特有的民間傳統節日。「拗九節」又稱「後九節」、「孝九節」和「送窮節」。這天清早,家家戶戶都用糯米、紅糖,再加上花生、紅棗、荸薺、芝麻、桂圓等原料,煮成甜粥,稱為「拗九粥」,用來祭祖或饋贈親友。已出嫁的女兒,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還要加上太平面、蛋、豬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此外,凡是人的歲數逢九,如九歲、二十九……(稱「明九」),或是九的倍數,如十八歲、二七歲、三十六歲……(稱「暗九」),也要像過生日一樣,吃一碗「太平面」,以求平安、健康。在福州人的傳統觀念中,「九」是不好過的,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認為「九」是厄難的歲月,所以,凡逢「九」歲數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兒,也要給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

「拗九節」過後三天,便是農歷二月初二,這一天也是福州特有的傳說節日,簡稱「二月二」。二月二這天,福州人不吃糖粥,改吃鹹粥。鹹粥是以糯米、芹菜、蔥、蒜、蝦米、海蠣、肉絲等為原料,煮成的鹹味稀飯。二月二之後,又開始了平常百姓粗茶淡飯的日子。由於二月二源於清理、烹調正月富餘下來的食物,所以,有的人家有富餘食物的就煮,沒有富餘食物的就不煮。二月二弘揚了福州人不鋪張浪費、勤儉持家的傳統美德。

除夕「避債戲」
福州民間劇團過去有一個傳統的班規習俗,即每年從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開始按例要「封箱」(即用紅紙條將戲箱封住),表示戲班人員放假回家過年,要到來年正月初一才正式開堂演出。

福州台江塢尾古建築萬壽尚書廟里的戲台每年除夕之夜鑼鼓喧天,熱鬧異常。在古代,台江商貿發達,貧富不均。有錢人家除夕之夜燈紅酒綠,滿桌佳餚。而貧苦人家最怕年關到來,債主臨門逼債。有些慈善家出於同情,便募捐籌款,以高酬金聘請閩劇班社,特定在除夕之夜破例到萬壽尚書廟里演戲,並規定要通宵達旦,好讓窮苦雹氏氏的負債者聚集到廟中看戲。當晚如有債主進廟逼債,核空一來人群擁擠難以找到人,二來會遭到窮人們群起而轟之。所以萬壽尚書廟除夕演戲免費專供窮人看,被俗稱為「避債戲」。到了第二天天亮已是正月初一,便算是過年了,債主又不便開口向窮人討錢,否則自己也會感到不吉利。

福州民間喪葬習俗
福州早年民間對於喪葬有一套不成文的規例,一直延續下來,到現在有許多已經逐漸革新簡化,但還有殘留痕跡。

辦喪事,人死了要「做七」,每七天叫一七,七七四十九天,每一七都要請道士做道場,或是請和尚尼姑念經,要設靈前桌,每日早晚要唱湯、唱飯、點塔香。

其次,男子在父母亡過之後,就要服喪。古時謂父死曰孤子,母死曰哀子,父母俱死曰孤哀子。在服喪中是十分狼狽的,所以福州有句諷人其貌不揚的話叫「真像孤哀子」,就是這個意思。

上壽的人死亡,有發素帖(即訃告)及企「屏風」的規矩,在素帖及屏風上自稱為「不孝男」,戴孝一般都是首七開始,這日叫做「上孝」。在上孝之前,男人要去理發,刮鬍須,否則要等到七七四十九日終七時才能理發,孝男穿麻衣帶麻帽穿草鞋,腰扎草繩,麻帽上掛兩個棉球。出葬時孝男要手執「孝兒杖」,杖長三尺,糊以白紙絮。孝兒杖,父死用木杠,母死用竹竿。這就是所謂「柴娘罷(父親)、竹娘奶(母親)」。

「做半段」
福州郊縣的鄉村早已有約定俗成的村慶活動——做半段。這村慶日多在每年夏收夏種或秋收秋種之後的農閑時間里,且皆定在農歷七月以後。村慶日恰在農歷年過了一半以後,這一年的時間已過「半個階段」了,所以村慶活動就被稱為「做半段」。所有相鄰鄉村的做半段日子都錯開來,每村一年一次,為的是各村可以互相邀請,村慶活動不停,節慶氣氛熱鬧,歷久不歇。

村民十分重視做半段,為了使村慶辦得隆重而體面,他們早在上半年做好宴請的物資籌備工作,養肥了雞鴨豬等禽畜、釀好了米酒;路上相遇,也總在相互提醒或轉告,村裡的孩子們更是巴望著做半段。

屆時,全村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氣氛中,劃拳喝酒聲此落彼起。親戚朋友聚在一塊,暢敘親情友誼。宴席上,或商談買賣生意,或話桑麻,慶祝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的好年景,籌劃明春農事,期盼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酒過數巡,皓月當空,客人酒足菜飽盡了興要告辭了,遠道的客人則留宿。

請回門和「撮食」
女子出嫁之後,有的翌日,有的第三天,女家派出新娘的弟侄一輩的人,到男家「請回門」。這時,新娘新郎便在晚輩代表引路下,偕行「回門」。如果雙方家庭相隔較遠,就要坐轎、扛兜、騎車、坐船。現在交通方便,選坐汽車。

請回門古稱歸寧。只來一天,當晚便回男家的,叫「請趕燭」,定在燭明夜黑時分返回夫家;要是路遠,或女家場面熱鬧,可逗留三五天,既可會見女家的親戚朋友,又可在熱鬧場面,人們對新郎(俗稱姑爺、姐夫)進行有趣的樂和滑稽的調笑。作為新女婿定要禮貌待人,舉止文明,婉轉答對,避免被圈入合謀計算的「圈套」,弄得既要受罰,又要被人取笑。稍有差錯,都要被「處罰(罰錢)。從單項罰錢,買了禮餅等分給在場親戚朋友,叫做小「撮食」;到幾項罰錢集中起來,辦起酒宴請在場親戚朋友,叫做大「撮食」。一般岳父母出面干預過重的「撮食」,只要不屬於新女婿本身智力低下或洋相百出的。

清明節與「菠菠粿」
福州每年清明節前後,家家戶戶都要去郊外踏青,為祖先掃墓、壓紙。掃墓主要為祖先的墳地鋤草、培土,有的人還會在墳邊種一棵長青松柏或其它樹木。掃墓最後一道程序是壓紙,就是在墓頭上壓一些冥錢紙,表示此墓已由後人祭掃過,或向路人表示:在此安息的前輩後繼有人。

掃墓畢,必須折松枝帶回,插在家門口,向人們說明本戶已履行了為祖宗祭墓的責任。掃墓的供品並不復雜,只有光餅、豆腐和面點等,但有一主味是絕對少不了的,即福州特製的「菠菠粿」,也叫「清明粿」。清明節前後,福州家家戶戶都要做菠菠粿,如今,街上「米時」粿店也大量出售菠菠粿。

菠菠粿是用菠菠菜(生長於南方的一種野菜,可食,味甘,性涼,搗爛壓成汁成青綠色)壓榨成汁,滲入米漿內揉成粿皮,以棗泥、豆沙、蘿卜絲等為餡捏制而成的,造型比較簡單,菠菠菜的青綠色賦予菠菠粿以春天的綠意。掃墓後回家的路上,菠菠粿就是很好的點心。

正月鄉村的迎神活動
游神、迎神是福州鄉村正月里舉行的一種習俗活動,具有道教色彩。農歷的正月初三至十五,便是游神的時間,成為鄉村「做年」(春節)的重要活動之一。游神常以村為單位,有時數村聯合,用敞篷大轎抬著當地供奉的神祗塑像,分別由人頂著,在鑼鼓和鞭炮聲中結隊巡遊村境,百姓夾道觀看、迎接,場面熱烈。

十五元宵夜,游神迎神活動達到高潮。主神已安坐神位,幾尊示進廟的小神分別由男青年抱著,從數里外的田頭地邊爭著往廟里跑,最先到者會得到人們最多的祝福。等到所有的神祗都入廟安坐後,廟前焰火四起,鑼鼓震耳,直到深夜。

早年,福州還有許多迎神活動,如迎吳顏爺、迎泰山、迎城隍、迎尚書等。因此種活動封建迷信色彩濃厚,遂逐漸地淡化,唯春節期間被稱為「迎年」的游神還能看到。

送三旦和滿月酒
生男生女,外公外婆家都要「送三旦」。「送三旦」是指分娩三天,定為「三朝洗兒」日,作為娘家人,就要為產婦送來了雞、面、蛋、油糯米、紅糖等禮品,以供哺乳育兒期間的食用。有的娘家殷實,還送來桂圓、羊、鴨以及幼兒的衣服、兜衣、小棉被、毯等,甚至金銀飾品、賀禮。娘家的親戚也有「贈安」的禮品,一般為雞面或太平面,寬綽的還贈送高檔東西。這些都集中娘家,分娩後第三天,挑擔或駕車送來。「送三旦」,多是產婦的弟侄輩挑來,也有地方是外婆領擔送來。福州民間十分重視分娩後的調養,要吃若干只雞,三餐食線面或糯米飯,忌吃海鮮之類東西,保元養身,以期餵乳不乏。到了嬰兒滿一個月,喜家要請喝「滿月酒」。大家合飲一堂,酒畢,來賓都分別看看嬰兒,贈送「彌月之慶」紅包。這是禮尚往來的,收了人家的,到了人家添嬰,也要還應人家。

現在,分娩多住醫院婦產科調理,「送三旦」例俗也不大流行,多改為「送滿月」。所有親戚「贈安」的,也在這時,送來的,聚集一堂飲滿月酒,合第慶喜。這樣,已把繁瑣的事,集中一天辦了。

冬至與搓「米時」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但福州俗定這一天為冬節。舊時,人們在此節日前夕,合家聚在一起,在祖先牌位前搓「米時」。「米時」是大米和糯米按一定比例混合,磨成漿,壓成半干後搓成的圓形丸子,煮熟,外粘豆粉、糖即可食用。福州人搓「米時」時,桌上置竹籮,籮中放紅桔數粒、紅筷一雙、紙花一對等。搓「米時」也稱「搓圓」,寓意團圓;「米時」則象徵「時來運轉」。搓「米時」由全家人圍坐在圓桌周圍,邊搓「米時」,邊唱歌,許多歌詞都寓有和睦、添丁、增壽的含義。

9、關於儺舞的一些問題

儺【nuó】舞,又叫"大儺"、"跳儺",俗稱"鬼戲"或"跳鬼臉"。它淵源於上古氏族社會中的圖騰信仰,為原始文化信仰的基因,廣泛流傳於各地的一種具有驅鬼逐疫、祭祀功能的民間舞蹈,是儺儀式中的舞蹈部分,一般在大年初一到正月十六期間表演。原是古代祭祀性的原始舞蹈,舞者配戴形象猙獰的面具,裝扮成傳說中的"方相氏",一手持戈、一手持盾,邊舞邊"儺、儺……"地呼喊,奔向各個角落,跳躍舞打,搜尋不祥之物,以驅除疫鬼,祈求一年平安。現存儺舞主要分布在江西、安徽、貴州、廣西、山東、河南、陝西、湖北、福建、雲南、廣東等地,各地分別有"跳儺"、"鬼舞"、"玩喜"等地方性稱謂。 這種歷史悠久的民間舞蹈,一般有兩種表演形式:一種由主角四人表演,表演者頭戴面具如冠,身著獸皮,手執戈盾,口中發出"儺、儺"之聲。另一種由十二人組成,每人朱發畫皮,手執數尺長的麻鞭,甩動作響,並高呼各種專吃惡鬼、猛獸之神名,起舞時各有音樂伴奏。傳承發展儺是上古時期原始宗教的產物,"是人類最早發揮本體精神力量,使用巫術手段向極端惡劣的自然環境索取起碼的生活條件,拓展生存空間,進行兩種互為關聯的生產活動——物質的生產和人口的繁殖,從而展示人類早期生命的價值。"(《中國儺桐和文化通論》)儺的生命張揚,主要體現在儺祭儀式中藉助神靈的威力,驅除自然災害(如旱、澇、火、蟲等)和人體災害(如瘟疫疾病等)。 儺神廟是眾神(面具)棲息之地,也是舉行儺儀的主要場所。萍鄉現存17 座,南豐亦存17座,其中北宋金砂村儺神廟記載最早,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遷建的甘坊村儺神殿保存完好,清乾隆辛丑年(1781年)遷建的石郵村儺神廟民俗風味最濃,廟門石柱兩邊鐫刻的對聯:"近戲乎非真戲也,國儺矣乃大儺焉",概括了儺文化的特徵。儺壇供奉的主神各地不一,南豐為清源真君和儺公儺婆,萍鄉是唐、葛、周三將軍,萬載是歐陽金甲大將軍,宜黃和樂安東湖村也是清源真君。為了表示對神的敬意,有的地方要定期舉行"出帥"儀式,仿效權貴出行,備用鑾駕儀仗,旗鑼牌匾,儺轎涼傘,鼓樂吹打,前簇後擁,十分壯觀。 儺舞 儺儀是儺基本形態。贛儺儀式沿襲古禮,有起儺(開箱、出洞、出案)、演儺(跳儺、跳魈、跳鬼)、驅儺(搜除、掃堂、行靖)、圓儺(封箱、封洞、收案)等基本程序。時間一般從農歷正月初一開始,至元宵後幾天結束(少數儺班在二月間結束)。"驅儺"是整個儀式重點,儺人戴著猙獰面具,拿著武器,在火把照耀下沿門驅疫,將危害人類的邪魅趕走。這種儀式各地表現並不相同:南豐石郵村"搜儺",開山持鐵鏈與鍾馗、小神進入各家廳堂、房間搜索,保留了古儺"索室驅疫"的原生形態特徵。婺源長徑村"追王",村民沿著田野小徑追趕"八十大王",請其用"開山斧"在頭上刮幾下祛邪逐疫,表現了人們對健康長壽的渴求。樂安流坑村驅疫,一邊儺人裝扮神靈入室搜索"行靖",一邊村民打掃巷道,清理污垢,並灑上石灰和硫磺等物"行凈",反映了鄉民文明程度的提高。 祈求人丁繁衍是儺祭儀式的重要目的。唐薯臘代李倬《秦中歲時記》:"歲除日進儺,皆作鬼神狀,內二老兒,其名作儺公、儺母。",這兩個儺神是南豐儺的生殖崇拜神,跳儺必跳《儺公儺婆》。有的結婚人家,還要在新房中加跳一次,以求生子。道具儺崽手握紅蛋,下塑陽具,平時作為喜神供在神壇上。作為生殖崇拜神的還有灌口二郎。上甘村"解儺"要跳《二郎發弓》求子儀式舞。類似的節目,宜黃神岡有《高源送子》,樂安流坑有《書生董永與七仙女》。萍鄉留存的婚姻神月老和助產神金花、銀花面具,明顯也與求嗣有關。 保護孩子是儺禮的重點。萬載跳儺時大菩薩"團將",觀者抱兒攜女躲進其涼傘下,以求儺神保護。寧都中村九月儺舞"禳神",村民把重陽節與小孩滿月、老人做壽都放在這一天過,希望孩子壽高重九。南豐跳儺不僅有祝賀生子的"喜事儺"節目,而且有還願、拜契、打關等為小孩避邪免災的儺俗。石郵村儺廟"搜儺"時,男孩子都可登上神壇和儺神太子擠在一起觀看,鄉民說:"數輪滑太子保護小孩看儺,不怕神神鬼鬼。 祈禱農業豐收是儺祭儀式的另一個重要目的。南豐儺神西川灌口二郎,原由農神兼水神的李冰父子衍化而來;而儺神廟中又都塑有土地神像,特別是上甘村儺廟的土地神比真人還要高大,衣袍腹前畫有"白兔銜桃枝"圖案。兔能多產,桃可避邪,這種象徵符號表達了鄉民對穀物豐收和人丁繁衍的祈禱。儺祈豐年還表現在立春日舉行的迎春禮中。清《建昌府志》記載:迎春行耕籍禮後,"復有竹馬、大儺、和合、獅子之戲,衣綵衣,戴面具而舞。"建昌府所轄的南豐至今留存上述各類儺舞,而且首跳的"竹馬"舞都是一足跳躍,有古代祈雨之舞——商羊舞"屈其一足起舞"的特徵。《獺捉鯉魚精》是根據《禮記·月令》春天物候"獺祭魚"編創的儺舞,藝人將鯉魚精面具畫滿麻點,強調它是雄性,表達了鄉民春天不傷母畜的環保意識。清代萍鄉也有儺舞迎春的記載。 贛儺的驅鬼逐疫、求子祈豐的儀式後來又擴展到祈福、納吉、求財、興旺等多種內容。如神詞贊詩中的"一願家家慶吉,二願夫婦均安,三願田禾大熟,四願豬牛興旺,五願五穀豐登,六願大眾千秋";"求嗣者,早生貴子";"讀書者,聰明智慧,求功名早登金榜;農耕者,一籽落泥,萬籽收成;做技藝者,上家相請,下家相迎;做生意者,一錢為本,萬錢為利",等等。 儺的儀式離不開歌舞形式和面具服飾等相關器物。為增加娛樂性,擴大群眾基礎,儺不斷吸附其它藝術營養,豐富儺藝表現形式,充實了中華民族的民間藝術寶庫。贛儺是這寶庫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儺舞是贛儺的主要表演形式,素有中國舞蹈"活化石"之稱。現有200多個傳統節目,其中南豐90多個。儀式舞是"驅儺"時跳的舞蹈,舞者奔騰跳躍,舞姿激烈詭黠,氣氛神秘而威嚴。娛樂舞節目眾多,內容來自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古典小說和世俗生活。由於流傳年代和師承關系不同,表演風格各異,既有以寫意為主,動作舒展,舞姿優雅,古儺韻味猶存的"文儺"流派,也有以寫實為主,動作強烈,節奏鮮明,融合武術技巧的"武儺"流派。同一個儺班中,又因節目內容不同,表演各有特色。 贛儺各地英雄神將節目甚多,如《頭陣》、《太子》、《三將軍》、《二王對鐧》、《十二對大刀》、《先鋒》、《綠品》、《楊帥》、《上關下關比武》、《關公戰顏良》、《張飛祭槍》、《孫權打子烈》、《天兵地將賭刀》、《打鉞斧》、《矛吒鑽》、《滾團牌》等等。贛儺也有不少儺戲節目,如婺源的舞劇《舞花》,表演秦二世胡亥為爭皇位毒死兄長扶蘇的歷史故事,由《夜叉打旗》、《元帥操兵》、《丞相送酒》、《太子歸天》等幾個節目組成,場面壯觀,氣勢磅礴。萬載的開口儺《花關索與鮑三娘》,表演花鮑對陣相愛的民間故事,二人對唱內容,與明成化本《說唱詞話》中的《花關索傳》大體相同。廣昌的孟戲演唱孟姜女的傳奇故事,具有南戲印跡,原戴面具表演,又有儺戲特徵。 儺面具是儺文化的象徵符號,在儺儀中是神 的載體,在儺舞中是角色的裝扮,有假面、神像、聖相、頭盔、鬼面、臉殼等多種稱呼。贛儺現存面具約400多種3000多個。萍鄉儺面的古樸渾厚,婺源儺面的誇張奇異,南豐儺面的色彩亮麗,可謂贛儺面具三大特色。南豐現存儺面120多種2300多個,神鬼人獸,造型各異。以開山面具最有特色,人獸合一,猙獰兇悍,犄角、獠牙、火眉、金目、黥面、劍鬢和青銅鏡等意象符號造型,反映了傳說中以蚩尤為方相的儺文化演變痕跡。儺面具的材料原有銅制,後多為樟木或楊木雕刻,色彩大俗大雅,表現了新老民間藝人的精湛工藝和民族的審美情趣。有的儺班面具雕刻後,還要舉行開光儀式,使其充滿神靈之氣。 儺樂、儺服、儺具是贛儺文化的重要內容,形制不一,各有特色,而南豐更為豐富多彩:從伴奏音樂說,儺儀音樂保留了"以樂通神"、"擊鼓逐疫"、"以樂送神"的古禮樂制;儺舞音樂則吸收民間音樂和戲曲音樂有很大發展,除了鑼鼓伴奏外,還有鼓吹樂、吹打樂、絲竹樂形式,有幾十個曲牌可供選擇,音樂表現力非常豐富。從儺舞服飾說,一方面傳承了古儺"赤幘"(紅頭巾)、"朱裳"(紅裙子)、"綠韝衣"(綠袖套)舊制,一方面又發展了宋儺"綉畫色衣"的特色,有紅花衣裳制、紅袍馬甲制、花衫紅褲制、戌服披甲制、戲曲服飾制等多種樣式。從儺事器具說,有兵器軍具、法事器具、燈燭炮仗、食物供品、生活用具五大類上百種,既延伸了古儺武裝驅疫道具,又體現了古代文明禮制,更反映了社會生活變化。此外,各地的儺俗和儺的民間傳說、故事、神詞、贊詩、喜歌、吉語、楹聯、題匾、靈符、咒語,同樣是贛儺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