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月的來歷
1、月的來歷故事是什麼?
月字的來歷故事是:早見於商代甲骨文。
月,象形字。甲骨文像半月之簡局形,因為月亮缺時多圓時少,所以表示「月亮」之意,有時與「夕」混同。甲骨文:「三日乙酉夕,月有食。」是其褲孫本義。
「月」字到了金文階段,月牙的輪廓開始變樣,「月」字裡面多了一點。金文等一脈相承,但是至小篆字形有訛變,篆文文字化。演變為隸書階段,「月」字在形體、筆畫上,沒有半點月牙的影跡。隸變為「楷化」定了型,之後楷書寫作「月」。
組詞:
本月
[běn yuè]
1.現在所在的月份。
望月
[wàng yuè]
陰歷每月十五日夜晚出現的月亮。也稱為「滿月」。
日積月累
[rì jī yuè lěi]
一天一月地積累起來,形容長時間積累。[近]積少成多。
吳牛喘胡咐鏈月
[wú niú chuǎn yuè]
吳地(江淮一帶)天氣炎熱,水牛怕熱,看到月亮誤以為是太陽,就大口喘氣。①比喻因害怕某一事物,以至見到類似的事物就害怕。②形容天氣十分炎熱,或氣喘得厲害。
2、為嬰兒舉辦「滿月酒」的習俗,是怎麼來的?
滿月酒,是指嬰兒出生後一個月而設立的酒宴。為嬰兒舉辦的滿月酒的習俗是從國古人認為嬰兒出生後存活一個月就是度過了一個難關。這個時候,家長為了慶祝孩子渡過難關,祝願新生兒健康成長,通常會舉行滿月禮儀式。
該儀式需要邀請親朋好友參與見證,為孩子祈禱祝福。這就是「滿月酒」的來源。現如今,人們為慶祝寶寶出生一個月而設立酒宴,這個儀式便稱為「滿月酒」。
「請滿月酒」顧名思義,主家需要提前告知親朋,將在何時何地宴請答謝。被邀請的親朋需提前准備禮物,待「滿月酒」當天送出。賀禮通常以奶粉、衣帽、長命鎖、項圈手鐲等物品為主。
「滿月酒」上,親朋好友一同舉杯,慶祝新生兒能健康成長。宴會結束後,有的家長會邀請專業理發師為孩子剃發,也就是俗稱的「滿月頭」。
嬰兒即使滿1歲,抵抗力水平才達到大人的六成。通常,寶寶出生一個月,免疫力較弱。「滿月酒」這種宴席的形式需要寶寶長時間待在吵鬧的環境中。
給孩子洗澡,讓其乾乾凈凈地接受來自親朋的祝福。「滿月酒」當天肯定有不少親戚朋友跟寶寶有肌膚接觸,為了避免寶寶接觸太多污染源,家長可以給寶寶帶上小手套。
這就是滿月酒的由來。因此酒席時需要讓寶寶盡量少接觸賓客,而且還要在喂養前,要清洗好雙手再抱寶寶。
3、晴天徹夜不見的月相為什麼是新月 晴天通宵可見的為什麼是滿月
新月有三個解釋:1.農歷每月初出的彎形的月亮。
2.農歷月逢十五日新滿的月亮。
3.朔日的月相。此時月在地球與太陽之間,其暗面正與地球相對,地球上不見月光,稱為定朔。
您說的可能是第三種情況。在農歷的每月初一,當月亮咐陪運行到太陽與地球之間的時候,月亮以它黑暗的一面對著地球,並且與太陽同升同沒,人們無法看到它。這時的月相叫「新月」。
但我個人認為,盯高新月凱簡尺應該指的是上述第一種情況,即農歷每月初出的彎形月亮,這樣新月的來歷可以望文生義:每月新出的月亮。這樣新月一詞才有意義。而不應是晴天徹夜不見的月亮。
滿月則容易解釋。滿月指地球位於太陽和月亮之間 ,從地球上看去,月亮的整個光亮面對著地球的時候。從地球上看去,月亮在經過半月殘缺後終於圓滿,自然得稱「滿月」。
4、滿月酒的由來
中國古人認為嬰兒出生後存活一個月就是度過了一個難關。這個時候,家長為了慶祝孩子渡過難關,祝願新生兒健康成長,通常會舉行滿月禮儀式。
該儀式需要邀請親朋好友參與見證,為孩子祈禱祝福。這就是「滿月酒」的來源。現如今,人們為慶祝寶寶出生一個月而設立酒宴,這個儀式便稱為「滿月酒」。
(4)滿月的來歷擴展資料
民俗專家高巍表示,過去辦「滿月酒」是具有積極寓意的,賓客們聚集在一起,目的是為主人慶賀,並為「小主角」送去祝福。而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隨份子的初衷也逐步變了味道。這就要求,無論是賓客還是孩子家長,都應把握好一個度。
「對於賓客來說,不應盲目攀比禮金,表達心意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以前,人們會親手給孩子做雙老虎鞋、做個老虎帽。現在賓客們同樣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送些有新意的禮物,不一定非得用錢來表達心意。」高巍稱,對於孩子的家長來說,也可以對「滿月酒」的形式進行創新,個別人用「滿月酒」掙錢的想法更是應該杜絕。
高巍表示,隨著時代的進步,婚禮等也應多創新,移風易俗。「滿月酒、婚禮舉辦儀式最初的出發點都是好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無論通過哪種形式,只要秉承著吉祥寓意就好。」高巍強調。
5、嬰兒過十二天的來歷
十二晌,中國民間風俗之一。小孩出生12天,北方一般叫做過「十二晌」也有叫「小滿月」的。
用今人的眼光來看,「十二晌」實際上就是歡迎小生命誕生的一場隆重慶典。這一天,男女雙方的眾多親戚,故朋好友,街坊模稿鄰居,帶著禮品、簇擁而來,賀喜聲不絕於耳。大戶人家有的在數百人之上。
男方要在家裡壘煙囪,盤大灶,租桌子,賃板凳。一時間,院里油氣繚繞,大鍋燉肉菜,小鍋炸油條,白案垛饃饃,小灶出酒菜,桌子板凳整齊排列,碗筷酒具擦洗鋥亮,其熱鬧程度僅次於娶媳婦。
(5)滿月的來歷擴展資料:
天文現象中月亮由小逐漸變滿,變圓就是滿月,一般在每月的15日,但猛液是12月12日的月值得觀看,因為是「近地點高潮」;而民間風俗,嬰兒出生一個月置辦滿月酒,新年結婚一個月等都是為了取一個好兆頭。
滿月酒是指嬰兒出生後一個月而設立的酒宴。中國古人認為嬰兒出生後存活一個月就是度過了一個難關。這個時候,家長為了慶祝孩子渡過難關,祝願新生兒健康成長,通常會舉行滿月禮儀式。
該儀式需要邀請親朋好友參與見證,為孩子祈禱祝福。這就是「枝碼物滿月酒」的來源。現如今,人們為慶祝寶寶出生一個月而設立酒宴,這個儀式便稱為「滿月酒」。
6、滿月「酒」的由來
現在許多人已經把孩子滿月視為很平常的事,也沒有特別舉辦滿月酒,但在一些農村和舊觀念比較強的老人還比較重視,往往要請滿月酒。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滿月的習俗有哪些吧!
滿月酒:滿月「酒」的由來
自古以來人們就喜歡飲酒,酒被視為神聖的物質,但凡有庄嚴的儀式比如:祀天地、祭宗廟、奉佳賓都要飲酒。漸漸地也就有了「滿月酒」「百日酒」這樣的風俗,生了孩子,滿月時,擺上幾桌酒席,邀請親朋好友一同祝賀,而親朋好友也會送上祝福、送上紅包或禮物。
滿月酒:一些嬰兒的滿月( 彌月 )習俗
很久以前就有嬰兒滿月,要辦酒慶賀,尤重頭生兒或獨生子的滿月酒。
古代,重男輕女思想比較嚴重,瞎逗生了男孩,除辦滿月酒外,還要辦三朝、周歲等酒筵慶賀,生了女兒則不慶賀或降低檔次。
滿月酒:關於滿月酒的傳說
傳說在山腳下住著一對年輕夫婦,而立之年喜得愛子,非常高興。孩子生下的第二十九天,天上下著鵝毛大雪,北風呼嘯,非常寒冷。孩子突然發起高燒,渾身抽搐,夫妻倆嚇得手足無措。他們家住在深山老林,大雪封山,也無法送孩子去看醫生,不到兩個時辰,孩子就死了。兩口子悲痛過後,將孩子放在山上的樹林里。
第二天,孩子的外婆從這里經過,忽然聽到後山女兒的哭聲,就連忙向女兒家趕去。不料路過樹林時,一隻大老虎緊緊盯著她,老婆子本來心裡急,再加上翻山越嶺,早已精疲力盡,受此驚嚇,頓時眼前一黑,昏了過去。
待外婆醒過來,大老虎不見了,聽到不遠處有個小孩在哭。原來扔掉的孩子並沒有真死,在頌拆風雪中蘇醒過來,不住啼哭,正巧一隻才生了虎仔的母虎路過這里,便用自己的奶喂孩子,暖著孩子,將孩子救了過來。外婆便將孩子抱回女兒家。
女兒女婿猛然看見媽媽抱著自己的孩子,竟然不敢相信。待老人說明情況後,才覺得這是老天相助。從此以後,為了驅邪保平安,使孩子健康成長,通常由舅舅家用黃布製成布老虎,在孩子滿月時給孩子送過去,以圖喜慶吉祥。喝滿月酒保佑嬰兒平安健康成長。
滿月酒:做滿月
「做滿月」一般在嬰兒滿月的那一天,但個別的也有將滿月酒放在小孩出生的「第三天」,稱為「三朝」,這是因為從古以來「三」是尊貴吉祥的象徵。也有「做滿月」放在新生兒出生的第十二野神棗天,稱為「十二朝」,因為十二表示最完美、最齊全。另有未滿月而設宴慶賀的,叫「偷滿月」。其用意是為不驚動天地,避免生辰的兇相,悄悄慶賀一番,可見滿月酒的舉辦,也有一番用心。
嬰兒出生一周年要給孩子做「周歲」(有的人家在孩子出生百日也予以慶賀)。是日,親朋好友紛紛送來賀禮,主人家設宴款待,並向親朋好友和鄰里分送大肉面,稱「周歲面」或「長壽面」。這一天嬰兒穿著一新,特別是「周歲鞋」製作精美,寓意深長,鞋子上綉有「蔥」、「蒜」和「菱」形的圖案。其意是祈願孩子日後聰明,會算(蒜)和玲(菱)瓏乖巧。
此後,每年的生日都要「做生日」,吃「長壽面」。應予指出的是,由於過去受「重男輕女」思想的影響,昔日生男的「做滿月」、「辦滿月酒」,弄得熱熱鬧鬧,而生女的卻是不「做滿月」,不「辦滿月酒」的。
參考文獻:1蛋糕消費者滿意度探討2禮俗有禮!?3產業投資研究中心投資晨訊
7、嬰兒滿月的來歷
分類: 社會/文化 >> 節假日
問題描述:
每個民族好像都為嬰兒過滿月或百歲,我們這還給孩子過十二響(shang3)。我在網上找了很長時間沒有找到這些個民俗的來歷,不知那位兄台能告知俺一聲!在此謝過了!
解析:
寶寶滿月,免不了求神祭祖,然後剃胎發,大人總希望小寶寶快快長大。在做正滿月當天,外公外婆要送小寶寶許多滿月蛋糕,希望外孫(女檔吵)能中狀元,終生圓圓滿滿。
隨著時純蠢悔代的進步,滿月送蛋糕表示「蓬發」的意思,祝福小寶寶將來蓬勃發達。
8、請問:中秋節!的來歷是什麼?為什麼只有十五那天月最圓?拜託各位大神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是十六的月亮最圓 因為月球始終在橢圓形的軌道上繞著地球公轉,同時還在自轉~~由於自轉與公轉同步,每自轉一圈的時間恰好等於公轉一圈的時間~~所以月球總是以同一張「臉」對著地球,只有「這張臉」被照亮時,我們才能看到月亮,照亮多少看見多少。按農歷來說,每個月的月中,月亮、地球、太陽最接近一條直線,月亮沖地球的一面全部被照亮,於是我們看到了最圓的月亮,稱為「滿月」,也叫「望」。 因為月球公轉的速度有時快、有時慢,從一個滿月到下一個滿月的周期並非固定不變,最長與最短的周期要差13個小時,所以,當「滿笑汪月」或「望」出現的具體時間要根據月球運轉的情況而定~~通常都會出現在農歷十六日甚至十七日凌晨,這就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的原因。 中秋節的來歷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流行於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鄰國。因為秋季的七、八、九三個月(指農歷),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稱之為中秋節。又因此夜浩月當空,民間多於此夜合家團聚滲悶,故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起源於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兩漢時已具雛形,唐時,中秋賞月之俗始盛行,並定為中秋節。歐陽詹(公元785~約827年)於《長安玩月詩序》雲:「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於夜,又月雲中。稽於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蟾魂圓,故曰中秋。」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與元宵節和端午節並稱為我國三大傳統佳節。究中秋節之來源,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葯」等神話傳說有著密切的關系。故中秋節的民間習俗多與月亮有關。賞月、拜月、吃團圓月餅等,均源於此。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 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跡。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 每當中秋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游樂活動所替代。 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徵著團圓。月餅的製作從唐代以後越來越考究。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看來當時的月餅和現在已頗為相近了。 通常有許多人講,中秋節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據史書記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碰喊仔之葯服之,遂奔月為月精。」嫦娥此舉所付出的代價是罰作苦役,並終生不能返回人間。李白為此頗為傷感,寫有詩句:「白兔搗葯秋復春,女亘娥孤棲與誰鄰?」嫦娥自已雖覺月宮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圓夜清之時,返回到人間與夫君團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須回到月宮。後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與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許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時,祈求「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年復一年,人們把這一天作為節日來慶祝。 有人則認為,中秋節是由唐明皇賞月開始的。唐代《開元遺事》一書中記載:中秋夜,唐明皇偕楊貴妃在月下遊玩兒,游到興處,二人徑自登入月宮,唐明皇還在月宮學得半部《霓裳羽衣曲》,後來補充完整,成為傳世之作。唐明皇念念不忘這月宮之行,每年到此時刻,必要賞月一番。百姓也來效仿,月圓之時歡聚一堂,享受人間美景。久而久之,成了一種傳統沿襲下來。 而有人提出,中秋節原本是推翻元朝統治的一次起義紀念日。在元朝末年,老百姓不堪忍受官府的統治,在中秋季節,把寫有「殺韃子、滅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齊動手」的字條藏在鉻好的小圓餅內相互傳遞。到了八月十五日晚,家家戶戶齊動手,一舉推翻了元朝統治。後來,每逢中秋節,都吃月餅來紀念這次歷史性的勝利。 另外有人提出,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歷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個月中間的一天。 《周禮》中出現過中秋這個詞,但它指的不是中秋節,而是秋季的第二個月。漢代有「秋節」,時間是在立秋的那一天,也不是八月十五,唐朝的類書里有四時十二節令的記載,也沒有中秋節,但唐詩中已出現了「中秋月」。「八月中秋月正圓,送君吟上木蘭船」(韋庄《送李秀才歸荊溪》)。第一次對中秋節作了明確記載的是南宋人吳自收,他在《夢梁錄》一書中說:「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此日三秋臨半,故謂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於常時,又謂之『月夕』。」書里還描寫了南宋京都臨安(今杭州)賞月逛夜市的盛況
麻煩採納,謝謝!
9、孩子出生後有哪些風俗
孩子出生後有哪些風俗
孩子出生後有哪些風俗?中國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還是全世界少數民族最多的國家,所以我們的民族文化很豐富,那麼孩子出生後有哪些風俗呢?
孩子出生後有哪些風俗11、報喜
舊時通訊不便,交通也不夠發達,當寶寶出生後,婆家人會專門派人向娘家告知,這就是報喜的來歷,去報喜會帶去禮品拜祭娘家先祖,也會帶給媒人一份喜酒,娘家收到報喜及禮品後,會回贈坐月子的補品。
而今等不及寶寶出生,娘家人怕是已經守在產房門口,報喜自然是沒有那麼講究了,產婦及家人也會通過網路向身邊掛念自己的親友報平安。
2、三朝做膽
古代的寶寶出生後不會每天洗澡,出生後會用安全的油脂塗抹寶寶全身,並且裹起來防止皮膚問題,直到三天後,由祖父母為寶寶行沐浴禮
在澡盆中放三塊大小適中的石頭,太小會「膽小如鼠」,太大又怕「膽大包天」,還要放進代表富貴的桂花葉,代表福氣的龍眼葉,代表吉祥的橘子葉,洗澡過程中會輕輕拍寶寶的胸前,表示讓寶寶膽大一些,試圖以此抗衡寶寶的驚跳反射。
而今天天洗澡,最多隔一天洗一次澡,也知道驚跳反射並不是因為孩子膽小,不會油裹全身,更不會把洗澡悶知水調的跟鍋底一樣。這個習俗也幾乎淡化了。
3、剃胎發
滿月時父母幫寶寶剃下胎毛,做成胎毛筆,寓意未來參加科舉高中狀元,也有讓枝人將臍帶和胎毛一起做成印章坦罩敏,取義頭發(「發」),臍帶(「財」)。另有說法是寶寶出生24天理胎發,寓意長大效法二十四孝,成為孝順父母的好孩子。
而今剃胎毛越來越流行,做出胎毛筆或者印章大有人在,不過批量生產真的不太保證拿到手的筆來自自家寶寶的頭發,倒是越來越不提倡給寶寶剃光頭,擔心傷害毛囊。
4、滿月
由於古時候嬰兒夭折情況嚴重,能到滿月就是一個重要的跨越,時至今日,新生兒和嬰兒的分界仍然是滿月。滿月禮既是對寶寶未來的祈福,也是對之前神明的庇佑給予還願。
滿月時根據各地風俗,去拜送子觀音,註生娘娘,三奶夫人,媽祖等傳統神明,並且給親友送一份油飯或豆飯。娘家人會送長命鎖,寓意寶寶長命百歲。
由於當時的條件有限,主家會給親友街坊送紅皮雞蛋作為「誕生」的禮物。
而今的習慣多是擺酒席,大家歡聚一堂,為添丁的喜悅而慶祝。
5、收涎
寶寶4-6個月的口水多,古代會有收涎禮,准備6-8-12個小餅乾和一個壽桃,讓寶寶坐在壽桃上,將小餅干穿成串掛在寶寶脖子上,垂在胸前,每個長輩將寶寶胸前的餅干掰下一小塊,幫助寶寶擦口水,邊擦邊說吉祥話「收涎收乾乾,祝你不再流口水」「收涎收瀝瀝,祝你早些叫媽媽」等等。
而今都知道,流口水是要長牙了,收涎是收不住的.,所以風俗也淡化了,只有少部分媽媽會給寶寶定製帶有寶寶姓名生日的收涎餅干,進行「儀式」。
6、抓周
古代抓周既是吉祥的傳統,也是為寶寶的大運動和精細運動做一個「測評」,如果一歲的寶寶還不能爬到吉祥物旁邊,或者不會抓,那就一定是出現了問題。不過當時也沒什麼解決辦法。
抓周的早晨,長輩會給寶寶手上放蔥(聰明),蒜(精打細算),蘋果(平安),然後擺好尺子,算盤,食物等代表士農工商的職業象徵,看寶寶的第一直覺去摸哪一樣。來預測寶寶的未來發展。
現在的抓周同樣是吉祥物或象徵物,但是不再糾結於寶寶抓了什麼,畢竟行行出狀元,未來孩子開心才是最重要。
你身邊有什麼風俗可以與大家分享嗎?保護中國傳統文化人人有責,希望各位轉發,讓更多人知道。
孩子出生後有哪些風俗21、產兒報喜
2、洗三
洗三,漢族生育習俗。在中國古代誕生禮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儀式。嬰兒出生後第三日,要舉行沐浴儀式,會集親友為嬰兒祝吉,這就是「洗三」,也叫做「三朝洗兒」。「洗三」的用意,一是洗滌污穢,消災免難;二是祈祥求福,圖個吉利。
3、送粥米
4、滿月酒
滿月酒,古代漢族人認為嬰兒出生後存活一個月就是度過了一個難關。這個時候,家長為了慶祝孩子度過難關,祝願新生兒健康成長,通常會舉行滿月禮儀式。
該儀式需要邀請親朋好友參與見證,為孩子祈禱祝福。這就是「滿月酒」的來源。現如今,人們為慶祝寶寶出生一個月而設立酒宴,這個儀式便稱為「滿月酒」。
5、接滿月
接滿月,按照民間傳說,嬰兒滿月的時候,是一個坎,會有鬼神來小孩家嚇孩子。為了避免孩子受到侵害,外婆或者姑姑要把孩子接到自己家裡住幾天。
取得時候臉上抹點黑魔,回來的時候搽點白粉,寓意還越來越富態。有的地方外婆要送兩個生雞蛋讓孩子在回家的路上了扔了,順便幫著外婆家把災難帶走。
孩子出生後有哪些風俗3習俗一:滿月「剃毛頭」
寶寶滿月最普遍的習俗之一就是剃胎毛,俗稱「剃毛頭」,這可是寶寶人生第一次正式的理發哦~寶寶由奶奶抱在懷里,剃頭的師傅也要專門請慈眉善目的老師傅,而這第一刀胎毛要與事先准備好的一小撮狗毛、貓毛混一起,用紅線繞成團團,掛在嬰兒床的帳鉤上,俗稱為「可壯娃娃的膽」。
也有的媽媽將寶寶的胎毛揉成團,直接裝入小布包,縫在寶寶的背心裡,寓意辟邪盡孝。
習俗二:滿月「打胎頭」
剃完胎毛之後的`寶寶,還要「打胎頭」,媽媽們可別誤會,打胎頭可不是拍打寶寶的額頭,而是將剝去蛋殼的熟雞蛋,在寶寶頭頂轉一圈,然後將這枚打頭蛋給鄰居家的眾小孩分著吃,習俗認為這樣寶寶就可以跟大家和睦相處啦~
習俗三:帶寶寶過橋
剃發沐浴穿上新衣裳的滿月寶寶,由媽媽或者姑姑抱著走一趟離家最近的橋,並且口中要念一些祝福寶寶吉祥的話語,這樣寶寶長大後就不會膽小啦,但過程中,別忘記打傘,點香哦。
習俗四:滿月酒
當然啦,最重要的習俗還是「滿月酒宴」,這是寶寶出生後第一個大日子。滿月早晨一般人家會吃「圓子」,寓意寶寶將來「中狀元」;也有吃「喜面」的,寓意寶寶「長命百歲」。
這一天,寶寶還會收到各種精美的禮物,小衣裳、小手鐲、玩具以及護理用品等等,親友們會用這些禮物來表達對寶寶的一份關愛。
習俗五:小孩滿月吃紅蛋
小孩滿月請酒,也叫吃滿月蛋,屬民間喜慶宴席之一,家裡要接客,親戚需趕情。這種喜酒與其它宴席不同的是,凡坐席吃酒的賓客東家都發四個煮熟染色的紅雞蛋,人們帶回去做禮品。後來,也有的人家做滿月將雞蛋不煮熟,只將生雞蛋染上紅色就行了。
習俗六:送米酒
女兒生了外孫,母親要釀米酒、備雞蛋,第三天挑著米酒和雞蛋去看女兒和外孫。小孩滿一個月,家裡人要忙著為孩子做滿月,以示慶賀。娘家要給外孫買新衣、鞋帽、座椅、推車、搖籃等小兒用品,在小孩滿月的那天送去,通常叫送祝米。
習俗七:出窩,也叫「挪窩」
小孩坐了滿月,女兒要抱著孩子到娘家過門,外孫出生後第一次隨母親到外婆家過門俗語叫「出窩」。孩子回家時,外婆還要給外孫肩上搭花線,頸上掛銀墜,以示祝願外孫長命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