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茅以升學院的認識
1、茅以升簡介?
茅以升
(1896—1989)
茅以升,土木工程學家、橋梁專家、工程教育家。本世紀30年代,他主持設計並組織修建了錢塘江公路鐵路兩用大橋,成為中國鐵路橋梁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在我國橋梁建設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主持我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工作30餘年,為鐵道科學技術進步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是積極倡導土力學學科在工程中應用的開拓者。在工程教育中,始創啟發式教育法,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致力教育改革,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科學技術人才。長期擔任學會領導工作,是我國工程學術團體的創建人之一。
茅以升,字唐臣。1896年1月9日出生於江蘇省丹徒縣(今鎮江市)。先世經商,祖父茅謙為舉人,思想進步,傾向革命,曾創辦《南洋官報》,是鎮江市的名士。茅以升出生不久,全家遷居南京。6歲讀私塾,7歲就讀於1903年在南京創辦的國內第一所新型小學——思益學堂,1905年入江南商業學堂,1911年考入唐山路礦學堂。1912年孫中山先生在唐山路礦學堂講演時,指出開礦山、修鐵路的重要性,堅定了茅以升走「科學救國」、「工程建國」的道路,他從頃判余此更加奮發讀書,把建設祖國視為己任。每次考試,成績都是全班第一,5年各科總平均92.5分,為該學堂歷史上所罕見。1916年茅以升通過了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生入學考試,其成績之優秀,使該校教授們大為驚訝和贊嘆。一年後的畢業典禮上校長當場宣布:今後凡是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原唐山路礦學堂)的研究生一律免試注冊,茅以升為母校在國外爭得極大聲譽。1917年,獲碩士學位。經導師賈柯貝(H·S·Jacoby)介紹,在匹茲堡橋梁公司實習,同時又利用業沖敗余時間到卡利基理工學院夜校攻讀工學博士學位。1919年成為該校首名工學博士。博士論文《橋梁桁架次應力》的創見被稱為「茅式定律」,並榮獲康奈爾大學優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質研究獎章。1979年應邀訪問卡利基—梅隆大學母校時,校長授予他「卓越校友」獎章,以表彰他對世界工程技術方面作出的貢獻。
1920年,茅以升應邀回母校任教授,時年24歲,是國內最年輕的工科教授。從此,開始了前後30餘年的工科教育事業。次年,任交通大學唐山學校副主任(副院長)。1922年7月,他受聘為東南大學教授。1923年,該校成立工科,任第一任工科主任,1924年,東南大學工科與河海工程專門學校合並,成立河海工科大學,茅以升任首屆校長。1926年,任北洋大學教授。1928年,任北平大學第二工學院(即北洋工學院)院長。1930年,任江蘇省水利局長,主持規劃象山新港。1932年,又回北洋大學任教。他在任校長期間,對校務管理、教學體制,課程設施、教學設備等,都作過重大改進,使學校出現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局面,深受師生的擁護與愛戴。
茅以升五次出任唐山交通大學校長,始終關心母校興衰,為母校贏得了榮譽和功績。1991年,西南交通大學(文化大革命以後唐山鐵道學院遷四川省易名西南交通大學)樹茅以升銅像永志紀念。
茅以升開創了「學生考先生」的啟發式教學方法,終身致力於教育改革,發表了《工科教育之研究》等20餘篇論著,倡導「先習後學,邊習邊學」,理論結合實際的教育制度。
茅以升從選擇橋梁專業時起,就把培養橋梁建設人才和在祖國江河上修建橋梁視為自己的終身目標。1933年,他辭去舒適的教授工作,接受浙江省的邀請,擔任錢塘江橋工委員會主任委員、錢塘江橋工程處處長職務。茅以升用不到兩年半的時間,於1937年11月,在極其復雜的水文地質條件下,克服重重困難,建成了錢塘江大橋,打破了外國人壟斷中國近代化大橋設計和建造的局面,這是中國橋梁建設史上的一項重大成就,也是中國橋梁史上一個里程碑。因建橋功績,1941年,中國工程師學會授予茅以升榮譽獎章。
1942年,他赴貴陽任橋梁設計工程處處長,籌備中國橋梁公司。著眼未來,他將錢塘江橋工處的同仁和有志深造的工程技術人員,吸收到橋梁公司,培養他們成為橋梁建設的技術骨幹。
茅以升深知科學技術進步對於國家建設的重要性,1950年,他又欣然接受鐵道技術研究所所長(後為院長)的職務。這時他雖已年過半百,仍以過人的精力,不辭辛勞,開始了鐵道科學研究院的創業。經32年的辛勤耕耘,該院已發展成專業齊全,實力雄厚的綜合研究機構,為鐵路科技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他是鐵道科學研究院的奠基人,是鐵道科研事業的開拓者,在科雀滾研領導工作中一貫主張理論結合實際,強調繼續教育,倡導專題經濟核算,支持新生事物。
茅以升一生勤奮學習、不斷研究創新。結合錢塘江橋的設計與施工,他與工程師們共同研究「流沙與沖刷的關系」、「如何將木樁頭深深埋入江底」、「傾斜岩層上的沉箱如何穩定」、「合金、鉻鋼桿件的性質」等,研究力學中的基本概念和古代橋梁等問題。在武漢長江大橋建設中和人民大會堂的結構設計和審定中,他的技術、經驗和智慧都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文化大革命」期間,一切工作均無法正常進行,他以古稀之年仍然孜孜不倦的學習和研究。這期間,他應大橋局總工程師之請,研究橋梁振動問題,解除了人們對武漢長江大橋在大量群眾步行過橋,橋身晃動所產生的困惑。
茅以升是最早從事科普事業的科學家之一。1950年,中華全國科學技術普及協會成立,他當選為副主席。他是最勤奮的科普作家,在他發表的200多篇論著中,有關科普工作的論著和科普文章約佔1/3。他的《沒有不能造的橋》一文,在1981年榮獲全國新長征科普創作一等獎。
為加強國際科技交流,提高中國的國際威望,他曾先後率團訪問捷克、蘇聯、義大利、瑞士、法國、葡萄牙、英國、瑞典、日本、美國,並作學術報告。他在華僑知識分子中從事大統一、大團結工作,號召兩岸科技工作者為祖國統一「大橋」各修一座「引橋」,使海外華人、港台同胞深受鼓舞。
2、茅以升的生平及主要成就等相關資料
茅以升出生不久,全家遷居南京。
6歲讀私塾,7歲就讀於1903年在南京創辦的國內第一所新型小學——思益學堂,1905年進入江南商業學堂。
1916年畢業於交通部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即唐山交通大學,現為西南交通大學)。參加清華留美官費研究生考試,以第一名錄取留洋。
1917年獲美國康乃爾大學碩士學位
1919年獲美國卡耐基理工學院(現為卡內基梅隆大學)博士學位,是該校的第一位工科博士。
1916年畢業後,被清華學堂官費保送赴美留學。1917年獲美國康奈爾大學土木專業碩士學位,並榮獲康奈爾大學優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質研究獎章。
1921年獲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大學工學院工學博士學位。其博士論文《橋梁桁架的次應力》的科學創見,被稱為「茅氏定律」,並榮獲康奈爾大學優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質研究獎章。
1920年回國後至1930年,歷任交通大學唐山學校(今西南交通大學)教授、副主任,國立東南大學教授、工科主任,南京河海工科大學校長,交通部唐山大學(今西南交通大學)校長。
1930年至1931年任江蘇水利局局長,1934年至1937年任浙江省錢塘江橋工程處處長(掛此職到1949年),在自然條件比較復雜的錢塘江上主持設計、組織修建了錢塘江大橋。這是中國人自己設計和困和敏施工的第一座現代鋼鐵大橋,是中國橋梁工程史上一座不朽的豐碑。
1937年12月23日,為了阻止日軍攻打杭州,茅以升親自參與了炸橋。抗日戰爭勝利以後,茅以升又受命組織修復大橋,1948年3月,大橋修復通車。
1937年至1942年任國立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今西南交通大學)代院長、院長。
1942年至1943年任交通部橋梁設計工程處處長。
1943年至1949年任中國橋梁公司總經理。
1943年當選中華民國教育部部聘教授。
1948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至1952年任汪枝由母校唐山工學院(今西南交通大學)和北平鐵道管理學院(今北京交通大學)組建的中國交通大學(1950 年改稱北方交通大學)校長。
1951年至棚轎1981年任鐵道技術研究所所長、鐵道科學研究院院長。
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1959年在北京十大建築的建設中,擔任人民大會堂結構審查組組長,
1955至1957年主持設計了武漢長江大橋,
1977年主持設計了重慶石板坡長江大橋。
1982年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
1989年11月12日病逝於北京,享年93歲。
主要成就:
1.主持修建公路鐵路兼用的現代化大橋———「錢塘江大橋」。他採用「射水法」、「沉箱法」、「浮遠法」等,解決了建橋中的一個個技術難題。
2.茅以升先生把工地辦成學校,吸收大批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參加工程實踐,為國家培養了一批橋梁工程人才。
3.他主持編寫了《中國古橋技術史》及《中國橋梁———古代至今代》(有日、英、法、德、西班牙五種文本)。著有《錢塘江橋》、《武漢長江大橋》、《茅以升科普創作選集》、《茅以升文集》、《中國古橋與新橋》等。
4.1955年至1957年,茅以升又接受修建我國第一個跨越長江的大橋———武漢長江大橋的任務。1955年9月,大橋正式開工,到1957年9月25日建成。
3、茅以升是個怎樣的人
茅以升是我國著名的橋梁專家、教育家攜晌、社會活動家,茅以升從小酷愛讀書並善於讀書。許多人驚羨他神奇的記憶力,殊不知這是靠勤奮的背誦鍛煉出來的。
錢塘江大橋是茅以升老先生的心血。這座大橋不把炸葯放對在事先預留的炸葯位置都炸不掉,這座堅強的大橋,在32年前就應該退休了。可是建造於1937年的錢塘江大橋彷彿也沾染了那個年代的中國人的頑強精神,超期服役32年仍在使用,依舊是中國橋梁的瑰寶肢隱帶。
(3)對茅以升學院的認識擴展資料:
茅以升的工程倫理思想以工程愛國思想為根基,這是為改造腐敗、落後被列強侵略的舊中國所賦予他的強大動力。
「歷蘆以人為本」思想是茅以升工程倫理思想的核心,是他處理工程活動中各種復雜關系的最基本的倫理原則。而以「工程愛國思想」為根基,「以人為本」思想為核心的茅以升工程責任倫理思想有著豐富的內涵,主要包括工程社會責任倫理、工程自然責任倫理和工程職業責任倫理。
4、茅以升的背景資料誰知道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 中國橋梁學家,字唐臣,江蘇鎮江人。1916年畢業於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土木系。次年獲美國康奈爾大學土木專業碩士學位。1921年獲美國加里基理工學院工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曾任交通大學唐山學校(唐山交通大學)教授、東南大學工科主任、河海工科大學校長、北洋工學院院長、杭州錢塘江橋工程處處長、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院長、國民黨政府交通部橋梁設計工程處處長。建國後,歷任北方交通大學校長,鐵道部鐵道研究所所長、鐵道科學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協第二屆副主席、名譽主席,北京市科協主席,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委員,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三屆理事長,九三學社第五至七屆中國際橋梁及結構工程協會高級會員,國際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協會會員。1982年被美國國家科學院授予外籍院士稱號。1933年領導設計、修建杭州錢塘江大橋。1959年參與人民大會堂結構審查工作。
茅以升從小好學上進,善於獨立思考。他10歲那年,過端午節,家鄉舉行龍舟比賽,看比賽的人都站在文德橋上,由於人太多把橋壓塌了,砸死、淹死不少人。這一不幸事件沉重地壓在茅以升心裡。他暗下決心:長大了一定要造出最結實的橋。從此,茅悄族碰以升只要看到橋,不管它是石橋還是木橋,他總是從橋面到橋柱看個夠。茅以升上學讀書後,從書本上看到有關橋的文章、段落,就把它抄在本子上,遇到有關橋的圖畫就剪貼起來,時間長了,足足積攢了厚厚的幾大本子。
茅以升中學畢業後,先考入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土木系。1916年畢業後,由唐山路礦以第一名的成績,被清華學堂官費保送留美,成為研究生,9月起程到美國康奈爾大學報到。誰知該校注冊處主任傲慢地說:「中國唐山這個學校從來沒有聽說過,必須經過考試,合格後才能注冊」。經過考試後,茅以升的成績極佳,便給他注冊為橋梁專業研究生。從此以後,唐山路礦學堂畢業生保送到美國康奈爾大學讀研究生的,特許不再經過考試這一關了。茅以升於1917年獲康奈爾大學研究院專業碩士學位,1919年獲美國加利基理工學院工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題為《橋梁力學第二應力》,這篇論文,在當時具有世界水平,因而榮獲加利基理工學院頒發的金質研究獎章。1919年12月,24歲的茅以升毅然回國,在交通大學唐山學校任教授。茅以升說:「回顧我的讀書生活,這14年的努力,好比造橋,為我一生事業建造了堅實的橋墩。」茅以升學成回國後,先後任唐山工業專門學校教授,南京東南大學工科教授兼主任,河海工科大學校長,天津北洋工學院院長兼教授,江蘇省水利局局長,交通部中國橋梁公司總經理兼總工程師,北方交通大學校長等職。
1933年至1937年,茅以升任錢塘江大橋工程處處長,主持修建我國第一座公路鐵路兼用的現代化大橋———啟談「錢塘江大橋」。他採用「射水法」、「沉箱法」、「浮遠法」等,解決了建橋中的一個個技術難題。從此,茅以升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他的名字和新建的大橋一起留在祖國各地。經過5年的努力,茅以升終於將現代化的錢塘江大橋建成。
1955年至1957年,茅以升又任武漢長江大橋技術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他又接受修建我國第一個跨越長江的大橋———武漢長江大橋的任務。1955年9月,大橋正式開工,到1957年9月25日建成,比原計劃提前兩年。1957年10月15日,武漢長江大橋舉行落成典禮。茅以升設計這座大橋,是鐵路公路兩用的雙層鋼桁梁橋。上層為公路橋,寬22.5米穗罩,其中車行道寬18米;下層為鐵路橋,寬18米。正橋長1155.5米,連同兩端公路引橋,總長1670.4米。大橋將京漢鐵路和粵漢鐵路銜接起來,成為我國貫穿南北的交通大動脈,並把武漢三鎮聯成一體,確保了我國南北地區鐵路和公路網聯成一體。
1958年在北京修建人民大會堂時,周恩來總理在審查工程設計時指出:「要有茅以升的簽名來保證。」黨和國家領導人對茅以升非常信任,茅以升也對黨的工作極端負責,他對人民大會堂的結構設計作了全面審查核算,最後簽了名。
茅以升一生學橋、造橋、寫橋。他在中外報刊發表文章200餘篇。主持編寫了《中國古橋技術史》及《中國橋梁———古代至今代》(有日、英、法、德、西班牙五種文本)。著有《錢塘江橋》、《武漢長江大橋》、《茅以升科普創作選集》(一、二)、《茅以升文集》等。
他自1954年起當選為一至五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大常委會委員。1987年10月,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他為我國和世界橋梁建築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1989年11月12日病逝。
關於《中國石拱橋》的創作(茅以升)
《中國石拱橋》一文,是1962年我發表在《人民日報》上的一篇散文,後來被選入初中語文課本,至今仍在沿用。
近幾年來,有不少中學教師來信或來訪,向我反映課堂講授中的一些情況。教育家葉蒼岑教授也曾為本課備課的問題和我四次通信征詢意見。我所作的一些解答,有一部分轉載於有關語文教學的刊物中。現行語文課本,採集了各個方面的文章,知識面無比廣闊。從我接觸到的中青年教師中,深深感到他們對講授中的每一篇範文,是那樣字斟句酌地認真研究,一絲不苟。這種精神,使我深受感動。最近,鄭州《教學通訊》編輯部的同志打算出一本《作家談中學語文課文》,要我談談創作經過。作家這個稱號,我不敢當,但由於上述情況,藉此機會,回憶一下撰寫此文時的構思活動,如果對廣大語文教師所要求的教學效果有所幫助,自是有益之舉。
首先,本文寫的是中國的石拱橋。石拱橋是我國傳統的橋梁三大基本型式之一。石拱橋這一體系,又是多種多樣的。本文所寫的這兩座橋,乃是千百萬座石拱橋中傑出的代表之作。幾千年來,石拱橋遍布祖國山河大地,隨著經濟文化的日益發達而長足發展,它們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在世界上曾為祖國贏得榮譽。迄今保存完好的大量古橋,可為歷代橋工巨匠精湛技術的歷史見證,顯示出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一座古橋,能經得起天災戰禍的考驗,歷千百年而不壞,不僅是作為古跡而被保存,而且仍保持其固有的功能不變,可以稱作奇跡。當然,還應歸功於歷代的辛勤修繕,這類修繕活動又往往是出自民間的愛橋護橋,這一社會風尚,在我國橋梁史上,有不少故事,是值得傳頌的。我國素有多橋古國之譽,這種史的觀念和數量上的概念,以及有實物可觀的直覺印象,都是為理解中國石拱橋所須涉及的知識面。如果抽掉這些生動史實,則不僅內涵空虛,一兩座孤立的軀殼,又能說明什麼問題呢?
其次,石拱橋在我國橋梁發展史上,出現較晚,但它一經出現,便得到迅猛發展,即使在1880年近代鐵路公路橋梁工程技術傳入中國以後,它仍然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結合現代的工程理論和新的建築材料,取得了更大的發展。本文所介紹的兩座橋,趙州橋已歷時一千四百年,盧溝橋雄踞在湍流奔突的永定河上,也經歷了近七百年,它們都稱得上雄偉堅固,迄今仍保持著初創風貌,可以通行重車,在中外石橋中是罕見的。趙州橋敞肩式的創造,早於西方七個世紀,它們之所以能夠經久不壞,說明設計與施工是符合科學道理的。再如趙州橋的淺基礎、短橋台,不少現代工程師表示驚嘆,因為經過多次地震洪水而屹立無恙,這決不是偶然的。唐張嘉貞的《石橋銘序》中所雲:「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這一評價,幾乎和20世紀工程界學者異口同聲,技術高超,於此可見。本文在大量史實中,用「用料省,結構巧,強度高」,來概括古代石拱橋技術上的成就,這是古今中外橋梁以及任何建築物所一致追求的目標,在6世紀初,我國的能工巧匠發揮智力,大膽創新所取得的光輝成就,是值得自豪的。
再次,跨水架橋,意境之美,雕琢裝飾,千姿百態,也是體現我國審美觀的一種民族傳統。建築不論大小,工藝必須精益求精,如同一幅畫圖,不許有一處敗筆。自從石窟造像盛行,古代石工,都有一套過硬本領,都具有一定的美工水平,趙州橋的欄板,盧溝橋的石獅,都以藝術珍品而聞名於世,這也是中國石拱橋在藝術方面一個可取的傳統,對於現代石拱橋裝飾也還存在著深刻的影響。
中國的石拱橋,在古代有一定的成就,在今天仍有發展的前景,過去有用的東西,今天仍在起著作用,因此,它是一份珍貴的遺產,顯示著我國勞動人民勤勞勇敢和卓越才能。我們在現代橋梁事業中,必然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就。
(選自《課文分析集》,廣東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5、關於西南交通大學的茅以升學院和詹天佑學院
我先引用他的回答哈。
首先高考分數要過關,一般是你們地方報考這個專業的前幾名;然後錄取通知書上會有讓你提前來考試的信息,說明你就有資格參加考試;考試內容是數學和英語。
以往是每個大學院成立專門的茅以升班,然後土木學院由於人數較多,又成立了一個詹天佑班,性質和茅班一樣。今年學校改了,統一成立茅以升學院,大一學公共基礎課,大二開始分選專業。
進入茅班(詹班)自然學習氛圍好,當然壓力也大,然後在保研考研找工作方面都有好處,不過就現在的茅班而言,獎學金會不如普通的班多,因為普通班的1、2名在茅班一般也就10名左右,而茅班的獎學金是另行評獎的。但我不清楚茅以升學院的情況。
祝你好運哈
6、矛以升簡介?
茅以升是咐凳我國著名的橋梁專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他主持設計的錢塘江大橋,是我國第一座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鐵路公路兩用橋,他還參加了新中國第一座現代化的大橋──武漢長江大橋的建造。
武漢長江大橋是中國鐵路橋梁史上的一塊里程碑,1989年病逝於北京,享年93歲。
茅以升為鐵道科學技術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是積極倡導土力學學科在工程中應用的開拓者。在工程教育中,始創啟發式教育法,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致力教育改革,為我國培衡敏旅養了一大批科學技術人才。
(6)對茅以升學院的認識擴展資料:
茅以升主持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工作30餘年,為鐵道科學技術進步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積極倡導土力學學科在工程中應用的開拓者。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國人自己設計並建造的第一座現代化大型橋梁——錢塘江大橋,成為中國鐵路橋梁史上的一塊里程碑。
新中國成立後,他又參與設計了武漢長江大橋。晚年,他編寫了《中國橋梁史》、《中國的古橋和新橋》等。1989年11月12日病逝於北京,享年93歲。
茅以升的工程倫理思想以工程愛國思想為根基,這是為改造腐敗、落後被列強侵略的舊中國所賦予他的強大動力。「以人為本」思想是茅以升工程倫理思想的核心,是他處理工程活動中各種復雜關系的最基本的倫理原則。
而以「工程愛國思想」為根基,「以人為本」思想為核心的茅以升工程責任倫理思想有著豐富的內拿局涵,主要包括工程社會責任倫理、工程自然責任倫理和工程職業責任倫理
7、關於專家茅以升的生平及主要成就,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概括
今年是九三學社社員、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教授誕辰110周年,在這里我們刊登出茅以升的生平簡介以表達我們對茅老的緬懷之情。
茅以升,字唐臣,江蘇鎮江人,1896年生。茅以升從小好學上進,善於獨立思考。他10歲那年,過端午節,家鄉舉行龍舟比賽,看比賽的人都站在文德橋上,由於人太多把橋壓塌了,砸死、淹死不少人。這一不幸事件沉重地壓在茅以升心裡。他暗下決心:長大了一定要造出最結實的橋。從此,茅以升只要看到橋,不管它是石橋還是木橋,他總是從橋面到橋柱看個夠。茅以升上學讀書後,從書本上看到有關橋的文章、段落,就把它抄在本子上,遇到有關橋的圖畫就剪貼起來,時間長了,足足積攢了厚厚的幾大本子。
茅以升中學畢業後,先考入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土木系。1916年畢業後,由唐山路礦以第一名的成績,被清華學堂官費保送留美,成為研究生,9月起程到美國康奈爾大學報到。誰知該校注冊處主任傲慢地說:「中國唐山這個學校從來沒有聽說過,必須經過考試,合格後才能注冊」。經過考試後,茅以升的成績極佳,便給他注冊為橋梁專業研究生。從此以後,唐山路礦學堂畢業生,保送到美國康奈爾大學作研究生的,特許不再經過考試這一關了。茅以升於1917年獲康奈爾大學研究院磨基專業碩士學位,1919年獲美國加利基理工學院工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題為《橋梁力學第二應力》,這篇論文,在當時具有世界水平,因而榮獲加利基理工學院頒發的金質研究獎章。1919年12月,24歲的茅以升毅然回國。在交通大學唐山學校任教授。茅以升說:「回顧我的讀書生活,這14年的努力,好比造橋,為我一生事業建造了堅實的橋墩。」茅以升學成回國後,先後任唐山工業專門學校教授,南京東南大學工科教授兼主任,河海工科大學校長,天津北洋工學院院長兼教授,江蘇省水利局局長,交通部中國橋梁公司總經理兼總工程師,北方中國交通大學校長等職。
1933年至1937年,茅以升任錢塘江大橋工程處處長,主持修建我國第一座公路鐵路兼用的現代化大橋——「錢塘江大橋」。他採用「射水法」、「沉箱法」、「浮遠法」等,解決了建橋中的一個個技術難題。從此,茅以升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他的名字和新建的大橋一起留在祖國各地。經過5年的努力,茅以升終於將現代化的錢塘江大橋建成。當記者采訪茅以升時,他說:「自1919年12月,我歸國為社會服務,在64年的征程中,我所做的工作頌運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主持建造錢塘江大橋工程。」
1955年至1957年,茅以升又任武漢長江大橋技術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他又接受修建我國第一個跨越長江的大橋——武漢長江大橋的任務。1955年9月,大橋正式開工,到1957年9月25日建成,比原計劃提前兩年。1957年10月15日,武漢長江大橋舉行落成典禮。茅以升設計這座大橋,是鐵路公路兩用的雙層鋼桁梁橋。上層為公路橋,寬22.5米,其中車行道寬18米;下層為鐵路橋,寬18米。正橋長1155.5米,連同兩端公路引橋,總長1670. 4米。大橋將京漢鐵路和粵漢鐵路銜接起來,成為我國貫穿南北的交通大動脈,並把武漢三鎮聯成一體,確保了我國南北地區鐵路和公路網聯成一體。
1958年在北京修建人民大會堂時,周恩來總理在審查工程設計時指出:「要有茅以升的簽名來保證。」黨和國家領導人對茅以升非常信任,茅以升也對黨的工作極端負責,他對人民大會堂的結構設計作了全面審查核算,最後簽了名。
茅以升一生學橋、造橋、寫橋。他在中外報刊發表文章200餘篇。主持編寫了《中國古橋技術史》及《中國橋梁——古代至今代》(有日、英、法、德、西班牙五種文本)。著有《錢塘江橋》、《武漢長江大橋》、《茅以升科普創作選集》(一、二)、《茅以升文集》等。
解放後,茅以升歷任中國交通大學校長、鐵道部鐵道科學野遊梁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理事長、國際橋梁及結構工程協會高級會員。1982年美國國家科學院授予茅以升外籍院士稱號。茅以升長期任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198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9年11月在北京逝世,終年94歲。
茅以升簡歷:
1916年畢業於唐山工業專門學校(今西南交通大學)。
1917年獲美國康乃爾大學碩士學位。
1919年獲美國卡耐基理工學院博士學位。
曾任國立東南大學(今南京大學)工科主任、河海工科大學校長、北洋工學院院長及北洋大學(今天津大學校長)、交通大學校長等職。
1930年代在自然條件比較復雜的錢塘江上主持設計、組織修建了一座基礎深達47.8米的雙層公路鐵路兩用橋,獲得了重大成就。錢塘江橋的建成,打破了外國人壟斷中國近代大橋設計和建造的局面,成為中國橋梁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在工程教育中,始創啟發式教育方法,致力教育改革,培養了一批傑出的橋梁工程專門人才。主持鐵道部科學研究院30餘年,為鐵道科學技術進步做出了卓越貢獻。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一至三屆理事長。
1943年當選教育部部聘教授。
1948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
1982年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8、茅以升的簡介(100字以內)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 中國橋梁學家、土木工程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字唐臣,江蘇鎮江人。先世經商,祖父茅謙為舉人,思想進步,傾向革命,曾創辦《南洋官報》,是鎮江市的名士。茅以升出生不久,全家遷居南京。陸敗6歲讀私塾,7歲就讀於1903年在南京創辦的國內第一所新型小學——思益學堂,1905年入江南商業學堂,1911年考入唐山路礦學堂。1912年孫中山先生在唐山路礦學堂講演時,指出開礦山、修鐵路的重要性,堅定了茅以升走「科學救國」、「工程建國」的道路,他從此更加奮發讀書談悉數,把建設祖國視為己任。每次考試,成績都是全班第一,5年各科總平均92.5分,為該學堂歷史上所罕見。1916年畢業於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土木系。次年獲美國康奈爾大學土木專業碩士學位。1921年獲美國加里基理工學含首院工學博士學位。其博士論文《橋梁桁架的次應力》的科學創見,被稱為「茅氏定律」,並榮獲康奈爾大學優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質研究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