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送禮場合 » 希夷光滿月

希夷光滿月

發布時間: 2023-05-30 11:16:27

1、有關華山的傳說

華 山
華山是我國著名的五嶽之一,海拔1997米,在五嶽中居於第二位,位於陝西省西安以東120公里的華陰縣境內,北臨坦盪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黃河,南依秦嶺,是秦嶺支脈分水脊的北側的一座花崗岩山。憑藉大自然風雲變換的裝扮,華山的千姿萬態被有聲有色的勾畫出來,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華山不僅雄偉奇險,而且山勢峻峭,壁立千仞,群峰挺秀,以險峻稱雄於世,自古以來就有"華山天下險"、"奇險天下第一山"的說法,正因為如此,華山多少年以來吸引了無數勇敢者。奇險能激發人的勇氣和智慧,不畏險阻攀登的精神,使人身臨其境地感受祖國山川的壯美。

我國古書中早就有關於華山的記載。最早述及華山的古書,據說是《尚書·禹貢》篇,但最初華山叫"敦物山",華山被稱為西嶽與東岳泰山並稱,最早見於《爾雅·釋山》一書。西嶽這一稱呼據說是因周平王遷都洛陽,華山在東周京城之西,含仿故稱"西嶽"。以後秦王朝建都咸陽,西漢王朝建都長安,都在華山之西,所以華山不再稱為"西嶽"。直到漢光武帝劉秀在洛陽建立了東漢政權,華山就又恢復了"西嶽"之稱,並一直沿用至今。東漢班固寫的《白虎通義》中說:"西嶽為華山者,華之為言獲也。言萬物生華,故曰華山。"即"華"同"獲"。到了春天百花盛開,景色美麗,因而西嶽稱為華山。

由於華山太險,所以唐代以前很少有人登臨。歷代君王祭西嶽,都是在山下西嶽廟中舉行大典。《尚書》載,華山是"軒轅皇帝會群仙之所"。《史記》載,黃帝、虞舜都曾到華山巡狩。據記載,秦昭王時命工匠施鉤搭梯攀上華山。魏晉南北朝時,還沒有通向華山峰頂的道路。直到唐朝,隨著道教興盛,道徒開始居殲老消山建觀逐漸在北坡沿溪谷而上開鑿了一條險道,形成了"自古華山一條路"。

華山以其峻峭吸引了無數瀏覽者。山上的觀、院、亭、閣、皆依山勢而建,一山飛峙,恰似空中樓閣,而且有古松相映,更是別具一格。山峰秀麗,又形象各異,如似韓湘子趕牛、金蟾戲龜、白蛇遭難……。峪道的潺潺流水,山澗的水簾瀑布,更是妙趣橫生。並且華山還以其巍峨挺拔屹立於渭河平原。東、南、西三峰拔地而起,如刀一次削就。唐朝詩人張喬在他的詩中寫道:"誰將依天劍,削出倚天峰。"都是針對華山的挺拔如削而言的。同進華山山麓下的渭河平原海拔僅330-400米,而華山海拔1997米,高度差為1600-1700米,山勢巍峨,更顯其挺拔。

華山不但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而且也是道教活動的主要場所之一。相傳道教的始祖老子曾到過這里,"老君犁溝"就是傳說中的老子套著青牛親自用犁開辟的。至今,南峰上還保存著老子的煉丹爐。中國的道教分為兩大派,華山道教屬全真派道教。他們吃素、出家、不結婚。在南峰長空棧道的道坎岩壁上,醒目的"全真崖"三個大字,就象徵著華山道教的派屬。全真派又分為華山、龍門等七派。華山派的創始人就是郝大通(1140-1212),他著有《太古集》。華山道教在歷代對華山的修茸方面,做出了貢獻。

華山氣候宜人,是避暑勝地。特殊的華山氣候和地理條件,使華山生長優質松樹和貴重葯材。華山上的五粒松,松冠平入偃齏,松枝對生,松穗為五須,松子形小而且殼薄,有香氣。華山松是國家優質松樹種之一。此外,華山生長的茯苓、細辛、菖蒲等葯材,質量最優,療效最好。華山菖蒲等葯材,也早以被列入《本草綱目》之中。

華山以奇險峻秀而馳名天下,自山麓至絕頂,名勝古跡極多,廟宇道觀亭台樓閣,雕塑石刻隨處可見險境奇石,鬼斧神工,更有雲海勁松,引人入勝。

華山氏知主要景點

玉泉院

玉泉院,是華山北麓的登山路口,也是華山腳下一個園林式的道家寺院,依山構建,四周古木參天,鳥語風聲,院後崇山峻嶺,綠雲翻湧。這里,既是寺院名勝,又是風景園林。玉泉院是著名道士陳摶修建的,因院內有一股神奇甘美的清泉而得名。陳摶學識淵博,尤精易學,受道家思想影響很深,因舉進士不弟,就入山中修道。他總結的內丹道法,成為宋以後道教修技方法的主流,在當時和後世影響都很大。五代後唐明宗賜號「清虛處土」,周世宗賜號「白雲先生」,宋太宗賜號「希夷先生」。華山道教尊他為祖,後來玉泉院就以供奉這位道祖為主。入玉泉院山門,登石階穿過正門沿著石路前行,就到了希夷祠。希夷祠分前殿和後殿,前殿左側有「華山全圖碑」,右側有宋代著名書法家米芾寫的「第一山」石碑,後殿端坐著陳摶老祖的塑像。院內有一副對聯:「從此登極峰,看玉女蓮花孰好;歸來想此路,覺蒼龍犁溝猶平。」真是耐人尋味!圍繞著希夷祠還有其他一些建築,諸如希夷冢、希夷洞、山蓀亭、納涼亭、無憂亭、石舫、群仙殿和三官殿等。山蓀亭建於一塊大石之上,構築奇特,巧奪天工,陳摶常在這里觀賞景色,著書立說。亭旁有一古樹,名為無憂樹,蒼老而佝僂,傳為陳摶手植。希夷洞在亭下不遠處,為陳摶棲息之所,內有他的睡像。整個玉泉院廊庭回環,亭台參差,泉流潺潺,綠樹成蔭,情趣盎然。康有為在《玉泉院》一詩中寫道:「谷口清泉引曲流,長廊回合樹無憂。泉聲山色可忘世,讓與希夷睡萬秋。」玉泉院兩旁還保存著一些道觀:東有仙姑觀,為金仙公主來華山修道的行宮;西有全真觀,是當年賀元希尊師居住的地方。玉泉院後面的通天樓遺址上,現已建起一座通天亭,攀登華山的起點就從這里開始。

雲台觀

出玉泉院北行約1公里,曾是歷史上很有名氣的道教活動之地——雲台觀。據載,此處一直為老子之徒所佔。古代帝王來華山巡狩祭天,無法登山時也要來這里看一看。雲台觀正式建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盛極於宋,毀於明。雲台觀之所以有名,是因為有三位名人曾在這里活動過。

魏晉南北朝時道士焦道廣,曾在這里居住,相傳他已修煉成「避粒餐霞」之術。宋初的陳摶,是在此觀居住的又一位有名的人物。宋太宗趙匡義賜號希夷,屢詔他進京作官,均被他謝絕。當他移居雲台觀時,已70餘歲。在此一住就是40多年。

明末清初,崑山顧炎武為抗清復明奔波一生,晚年隱居華陰潛村王宏撰家。以後他又移居雲台觀內的朱子祠。

雲台觀在明代,毀於兵火。後來,雖經修建,但規模愈來愈小,觀內地面大都荒蕪。清乾隆十六年,即1751年,華陰知縣姚遠壽,開始在這里建起了「雲台書院」,修校舍22楹。如今,唯一保存下來的是晉武帝太康八年,即287年,華陰太守魏君實所植古柏一株,其枝幹龍虯,形態蒼勁,同玉泉院門南北相對。古柏左側是棱形的「雲門池」,池北置一大石,相傳為趙匡胤飲馬池。當地人所說的「一百(柏)一十(石)一眼井」,就是指此而言。

西嶽廟

西嶽廟在華山腳下的華岳鎮,南距華山七公里,西距華陰縣城二點七公里。廟宇宏偉,古柏參天,四周築有圍牆環繞,是我國歷代封建帝王祭謁華岳的神廟。據文獻記載,該廟原來在現址以東的黃神谷,稱「集靈宮」,始建於漢武帝時期(公元前140年—前87年),到三國魏文帝黃初元年(公元202年)才遷到今華岳鎮官道北。北周武帝天和二年(567年)及唐開成元年(836年),曾予重修。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更大規模地翻修過一次,到了明、清兩代修葺的次數更多。其中工程最大的一次,是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進行了三年,才告成功。

西嶽廟的山門稱為「灝靈門」,它和五門樓同為高大的磚石建築,形制與北京故宮的端門頗相類似,為明代遺物。在五門樓之後,是清代改建的欞星門,枋檀上的彩畫保持著明代早期式樣。從這里進去,便是綠林掩映中的正殿「灝靈殿」,是琉璃瓦單檐歇山頂式建築,面寬七間,進深五間,周有迴廊,殿基高大、宏偉,整座宮殿全部坐落在一個大月台上。月台平面為一「凸」字形,周圍用石條砌成,顯得氣勢巍然。殿內懸掛有清代康熙、道光等題的「金光昭瑞」、「仙掌凌雲」等匾額。

華岳廟是歷代帝王巡視陝西的駐蹕〔bì畢〕之地,過去還建有皇帝的寢宮,也是遊人瞻仰瀏覽的勝地。唐代詩人元稹在《華岳祠》詩中有「山前古祠臨長道,來往淹留為愛山」之句。廟內原來鐫刻的碑石很多,因年久湮沒,多遭毀壞。我國著名的書法碑貼,東漢桓帝延熹八年(165年)的《西嶽華山廟碑》,原來就存放在這里。碑文記載了漢代統治者祭山、修廟、祈天求雨等情況。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地震時碑毀,至今存世的僅有宋拓「長桓」、「華陰」、「四明」及清代金農等少數拓本,成為著名的書法珍品。廟內還有後周 「華山廟碑」、宋慶歷七年(1047年)程琳謁詞題名石刻、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九月重刻唐玄宗御制華山碑銘以及明萬曆年間的「華山卧圖」,圖首附刻王維、李白、杜甫、韓愈、陳摶〔tuán團〕、陳琦等唐、宋以來的名人文士的詠華山詩。此外還有華山圖,嘉靖十七年(1538年)重修西嶽廟碑,乾隆御書「岳蓮靈澍」等石額碑刻。

毛女洞

從莎蘿坪南行,經過路成之字形的十八盤,便來到了「毛女洞」。「毛女洞」是「毛女洞下院」的簡稱,位於毛女峰下,因毛女而得名。漢代劉向曾贊毛女:「婉變玉姜,與時遁逸。真人授方,餐松為食。因果獲成,延命深吉。得意崖岫,寄歡琴瑟。」宋初陳摶到華山遁居後,也作《詠毛女》詩一首,描寫毛女神態:「曾折松枝為寶節,又編栗葉作羅襦。有時問著秦宮事,笑捻仙花望太虛。」後來,關於毛女的傳說愈來愈奇。唐太宗初年,陶太白到華山采葯,說他不僅見過毛女,還同毛女交談過。蔡元長在岳廟祭祀華山,聽說毛女的奇聞,思得一見。隨從在岳廟醺爐中發現一奇異之物,告訴元長。當他看時,卻原來是一婦人,遍身綠毛,目光射人,行走如飛。後來,蔡元長就命人給毛女繪了像,每年祭之。清人顏光敏,對毛女遭遇深表同情,對封建殉葬制度提出了控訴:「人傳毛女峰,時聞毛女琴。欲寫秦宮怨,空山多從音。」相傳,「毛女洞」中常有悅耳的鼓琴之聲傳出,因此,「毛女洞」遠近聞名。毛女洞上的「拜斗坪」,據說是毛女不知飢寒,每當夜深人靜,朝拜北斗的地方。

千尺幢

回心石之上,便是華山第一險境「千尺幢」。這里,幢壁直立,其間僅容二人上下穿行。坡度為70度。從上到下共有370多個台階,皆不滿足寬。登山時向上仰視,一線天開。下山時比上山時更險,如臨深井,從胯下窺視路面。「千尺幢」頂端,有一個僅容一人的石洞,因為當人們爬上最後一個石級時,便可從洞中鑽出,故而此洞名叫「天井」,「天井」上有一平台,台上刻寫的「太華咽喉」,形象地說明了這里的路形如人的咽喉食管,既窄又突出且長。「天井」口為「太華咽喉」中段,若從此堵住,上下就會絕路。每年陰歷三四月是朝山的旺季,這里經常發生「綉幢」事件。1985年在千尺幢、百尺峽處,又各開劈了一條復道,分別為上行道和下行道。

百尺峽

過千尺幢向北折即到「百尺峽」,它是登華山的第二個險境。「百尺峽」也叫「百丈崖」,乃是一處危石聳峙,直插雲表,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峽的兩壁幾乎就要緊貼在一起,中間卻被兩顆石塊撐開,人從石頭下鑽過,膽戰心驚,生怕石塊從兩壁間掉下來,這就是「驚心石」。通過驚心石,懸著的心才放下來,再回頭看原來是上大下小卡著的兩塊石頭,所以能安然無恙,後邊的這顆石頭被稱之為「平心石」。所以愈詩中有「鄂然神功就,殺氣見稜角」的描寫。

老君犁溝

從群仙觀上行,便是「老君犁溝」。這是一條臨崖深溝。此溝深不見底,石級依壁臨溝而過。傳說,這里原來沒有路,是老子駕著青牛用鐵犁開的,形如耕地是時留下的犁溝,所以被稱為「老君犁溝」。

當初,人們上下華山便是從犁溝兩旁的石窩爬行的,至今人們還可以看到犁溝兩旁的石窩。當地流傳說,「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慢慢爬」。可見,「老君犁溝」同千尺幢、百尺峽一樣,是登華山的必經險道之一。現在,已在犁溝的右上方,鑿成271個石級,兩旁鐵鏈下垂,行走較為安全。

「老君犁溝」原為「老君離垢」。用道教的話說,就是離開塵垢到達仙境的意思。傳說道教祖師老子曾到過這里,所以是「老君離開塵世的地方」。因「離垢」同「犁溝」同音,加之此地又確實貌似犁溝,再加上華山又有卧牛石、岳廟青牛樹以及北峰老君掛犁處的傳說,所以人們便認為這里是「老君犁溝」無異了。其實,那是被山水長期沖蝕形成的。

北峰

下聚仙台,過橫翠崖,眼前豁然開朗。這里已是海拔1500米的雲台峰,因位於華岳東北,故稱北峰。此峰山勢崢嶸,三面懸絕,巍然獨秀,有若雲狀,恰似一座雲台,故又名「雲台峰」。李白在《西嶽雲台歌》中有「白帝金精遠元氣,石作蓮花雲作台」之句,就是指遠望諸峰,宛如青色蓮花,開於雲台之上。北周武帝時,道士焦道廣修道於此。傳說武帝曾上山問道,故有「武帝問道處」山洞遺址。

循山嶺北行第一坊名「白雲峰第一門」,再北行第二坊名叫「白雲仙境」門。過後即達峰頂,長闊約十餘米許,原有翠雲宮、無量廟等建築,依山為屋,疊起層樓,隱映於蒼松翠柏之間,顯出一團秀氣。

由北峰向東面望去,霧氣彌漫的峭壁深壑便是老虎口,當年我人民解放軍偵察員就是由猩猩溝爬越老虎口來到北峰的。

根據實地考察,北峰與南面的諸峰嶺如蒼龍嶺、五雲峰、玉女峰和東峰等連成一條崎嶇的長嶺,嶺脊上下的高度相差500米左右,坡陡45°以上,脊東側是黃浦峪,脊西側是華山峪。這條魚椎脊似的長嶺,既是兩峪間的分水嶺,又是登峰的「天梯」。人們巧妙地利用谷地和嶺脊的有利地形,開辟了上山的道路。由青柯坪登北峰是從谷底順陡峭的山坡爬上嶺脊;由北峰登峰頂則是緣嶺脊登上高峰了。

長空棧道

在升表台西側,穿過石門樓,便是華山最險之景——長空棧道。此道開鑿在南峰腰間,上下皆懸崖絕壁,鐵索橫懸,由條石搭極窄的路面,下由石樁固定。由於棧道險峻,所以當地人有這樣的說法「小心小心九厘三分,要尋屍首,洛南商州」。這里並非登山者的必經之路。所以,石壁上刻有不少警告之語,如:「懸崖勒馬」、「雲開溢盪」等。

長空棧道是元代隴西賀元希來華山時所鑿。鑿洞必先開道,所以這里的一切,全是這位開山元勛和他的徒弟們干出來的。他在華山用於開道、鑿山洞的時間就是40年。所以,後人才把他尊為華山一位神來供奉,並有許多神話故事流傳。今天我們登上華山之巔時,有些險道連登都不敢登,可見賀元希當初開道、鑿洞是何等的艱辛了。解放後,此處幾經修整,雖較安全,但仍不失「華山第一險道」之名。

避詔崖

在繼續登南峰的中途,有一大小僅可容人的石洞。洞上題「避詔崖」三字,相傳為陳摶所題,此洞,乃是陳摶為躲避宋太宗宣召而藏身之地,陳摶隱居時說:一片野心都被白雲留住,九重寵詔,休教丹鳳銜來。在《華岳志》的記載里,五代時的周世宗柴榮召見過陳摶一次,授大夫之職不就。宋太宗趙光義召見過兩次,仍不受職。第三次太宗又派人宣召,陳摶再也不赴召就躲避到這里,並作《答使者辭不赴召》詩一首:「九重特降紫袍宣,才拙深居樂靜緣。三色滿庭供畫障,松嵐萬壑即琴弦。無心享祿登台鼎,有意學仙到洞天。軒冕浮雲絕念慮,三峰只乞睡千年。」使者張泳對陳摶態度很不滿意,復命後寫《自成都詔歸寄希夷》詩一首:「世人大抵重榮名,見我東來夾道迎。不免隔溪高士笑,天真喪盡得虛聲。」氣得他在詩中罵起人來。明代袁宏道至此,也作詩一道:「一枕孤雲分外青,墮驢歸者有無情。岩中只可避丹詔,那得深山避死生。」避詔崖因此得名。

2、《浮游》txt全集下載

浮游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百度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洞玄架起玄光,依舊飛行了足有小半個時辰,才停了下來。
腳下是一處並不高大的山,是一種環形啟瞎山,山上的樹木倒是鬱郁蔥蔥,而中間圓形區域,卻好像心臟跳動一樣,閃爍著一種黑光,很有節奏感的跳動,擴充。洞玄對希夷說,「希夷,此處便是千年前的魚玄前輩生死玄關之處,那黑光便是魚玄前輩留下的傳承,剩下的路就要靠你自己走,千年來,天賦異稟的弟子也都來過此處,企盼能夠繼承魚玄前輩的衣缽,只不過沒有一個族旁沒成功的,你下去吧!如能夠通過魚玄前輩功法的心靈試煉,自然能夠得到傳承,如若不能,也是緣法」,希夷對洞玄行了一禮「是,師父」,說完頭也不回,直接向黑光閃爍的中心走去。洞玄深深地看了他一眼「但願吧….」
希夷剛一走進黑光覆蓋的區域,就覺得彷彿進入一種恍恍惚惚的境界。越接近中心區域越恍惚,身體彷彿兆納也隨著黑光像心臟一樣跳動膨脹。希夷只覺得眼前黑光一閃,黑色的光一點點擴大,直到將他吞噬…
……
東朝的京師,飄著席大的雪,整座京……

3、陳摶老祖是哪位神仙

問題一:中國傳說中最後一個神仙是誰,有比陳摶老祖晚的嗎 有傳說明朝王陽明也是神仙,,《明史》說王聖人他媽懷孕十四個月尚未分娩,父親王華感到很奇怪。一天,祖母岑氏上床午睡,不一會就進入了夢鄉:房上笙笛悠揚,香煙繚繞,旗幡招展中,一群仙人駕著五色雲自空中而來。其中一個頭戴金盔、身穿金甲的天神,腳踏一片紫雲,懷中抱著一個小孩,從天而降,落在王家。天神輕推房門,高聲道:「貴人來也!」隨即走了進來,將懷中小孩送與岑氏,回身出屋,隨眾仙駕雲而去,仙樂和香煙也漸漸散去。 岑氏醒來後,王聖人就誕生了。

問題二:陳摶老祖在中國神仙體系中是什麼神仙呢 是道教老祖,和老子齊名。相傳洛陽龍門石窟上的石刻對缺寬芹聯:「開張天岸馬,奇逸人中龍」,就是他
的手跡。
――祝您愉快。

問題三:陳摶老祖有哪些弟子,越詳細越好 陳摶老祖一生弟子無數,但最有成就的八大弟子中只有三人得到他真傳,道法最為玄通的名為火龍真人,德行最為高尚的是張君來世稱寶來天君,將老祖玄學傳播最廣的名叫魏離。其他弟子中,紅雲子通曉煉丹之術,蓮蒲通曉卜術,范鏵通曉天術,至於其他兩名弟子,所學可能為「黃白之術」,但並未成有所成,所以,也不為世人所知。

問題四:陳團老祖是哪路神仙 是 陳摶老祖
陳摶(871年―989年)字圖南,號扶搖子,賜號希夷先生。漢族,老子故里亳州真源縣(今河南鹿邑縣太清宮鎮陳竹園村)人,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學者、隱士。陳摶繼承漢代以來的象數學傳統,並把黃老清靜無為思想、道教修煉方術和儒家修養、佛教禪觀會歸一流,對宋代理學有較大影響,後人稱其為「陳摶老祖」、「睡仙」、希夷祖師等。隱於武當山九室岩,移華山伏畢雲台觀,多著述。 陳摶是傳統神秘文化中富有傳奇色彩的一代宗師。陳摶宋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縣太清宮鎮)人,生於唐末,根據道教徒中的說法推算,生於唐懿宗咸通十二年(871年)十月十日,陳摶與老子是同一個故里, 仙逝於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七月二十二日,享年118歲。

問題五:陳摶老祖在道教排名第幾 道教是一個極其民主及敬賢的教度。只要有資格入神界,都是受到恭拜的對象。因此自古至今,羅列受到恭拜的對象實在太多了。無法排列出神聖次第!只要對社會有無私貢獻的神聖都應受到膜拜!不必分次第,也無法分出次第。

問題六:陳摶老祖是哪裡人? 亳州真源(今河南周口市鹿邑)人,一說「普州崇龕(在今潼南縣境)人」(又有陝西人、洛陽人、四川夔州府人諸說)。據宋人王稱《東都事略・隱逸傳》記載,陳摶「始四五歲,戲渦水」,則亳州真源縣(今河南周口市鹿邑縣)似為其出生地。北宋太宗、真宗時(976~1021年)人李宗諤又稱陳摶為「普州崇龕人。」奉詔主編《祥符圖經》又名《州縣圖經》分冊《普州圖經》中明確記載:「陳摶字圖南,崇龕人」。「既長辭父母去學道,或居亳為亳人,或居洛為洛人,或居華山為華人。」①王象之指出:「又《別傳》一編,乃欽真觀道士謝道緣所傳,其徒相傳蓋二百餘年矣,亦以先生為崇龕寨人。」②按欽真觀即在安居縣崇龕鎮。或許崇龕乃其祖籍,亦未可知。宋馮叔豹《過崇龕寨題巧敗希夷宅》一書中也明確說:「希夷故宅,在安居縣,崇龕鎮二里,國初,即其宅為靈山觀,宣和間賜額「欽真」。北宋乾德五年(967年)廢縣為鎮,原崇龕縣「龍台鎮」劃歸崇龕鎮管轄。兩鎮合一後,崇龕是兩個集居鎮,集居、聚居通稱「閭里」,簡稱「里」。四川文史館游時敏先生在《陳摶先生小考》中定論:「依據史料,應著重第一種說法更應確定陳摶出生地在今安岳縣境內的觀音寺。」(見《高道陳摶》第27頁,四川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安岳縣城三華里處的雲居山,有明洪武甲戌秋,縣令陳觀為之重建的陳摶墓。墓碑上刻有陳摶的《自贊銘》是現在全國獨有實物。墓後面岩石上刻有陳摶書寫的「福壽」二字,直徑1.6米大,後面岩上還刻有「圖南仙跡」,「希夷煉丹處」題字。真相寺廟宇尚存,寺內還塑有陳摶像。清人王之傑《題真相寺希夷像》詩也是一證。龍西鄉觀音寺有陳摶壩;還掘有明代《希夷故里碑》存藏龍西畜牧站房屋內;安岳縣城有「希夷池」(現文體局內),等等,均為各個時期《安岳縣志》記錄在案。

問題七:道教中的神仙有哪些 三清:道教的最高神與教主,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玉皇大帝:眾神之帝,玉帝統御多元宇宙、高維空間中所有仙佛神聖、人龍獸異、妖魔鬼怪,總管三界、四生、六道、十方的一切生老病死、興衰成敗、吉凶禍福。三清和玉帝的關系類似於大股東和總經理,三清是創世神,玉帝是治世神。
四御:輔佐玉帝、代天行化的四位天帝:紫微大帝,勾陳大帝,長生大帝,後土娘娘。統御萬天的上天玉皇大帝、統御萬地的下地後土娘娘、統御萬類的東極太乙天尊、統御萬雷的西極勾陳大帝、統御萬靈的南極長生大帝、統御萬星的北極紫微大帝合稱為六御(六合),代表宇宙廣袤無限的空間。此外還有東王公、五方五老、三十二天帝等天帝。
諸天曜神:
斗姆元君:北斗眾星之母,接引眾生,超離諸苦四方之神: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南斗六星君:司命星君,司祿星君,延壽星君,益算星君,度厄星君,上生星君
北斗七星君:貪狼星君,巨門星君,祿存星君,文曲星君,廉貞星君,武曲星君,破軍星君
九曜星君,二十八星宿,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
瓊台女神:
王母娘娘:女仙領袖,理宇宙之陰氣,養育天地
碧霞元君:泰山女神,掌管人間善惡,普濟群生
媽祖娘娘:中華海神,保護航運,尊稱天妃天後
九天玄女,百花仙子,送子娘娘,慈航真人,三霄娘娘,驪山老母,紫虛元君,眼光娘娘
文化之神:
文昌帝君:掌管功名利祿,護佑文風昌盛;
大魁星君:司職考試功名,庇護獨占鰲頭;
天樞上相:姜子牙,張良,諸葛亮,魏徵,文天祥,劉基;
中華十聖:酒聖杜康,文聖孔子,史聖司馬遷,醫聖張仲景,武聖關羽,書聖王羲之,草聖張旭,畫聖吳道子,詩聖杜甫,茶聖陸羽;
儒家四聖:至聖孔子,復聖顏回,宗聖曾子,亞聖孟子;
諸子聖人:孫子,墨子,魯班,鄒衍,荀子,韓非子,董仲舒,顏廷利,韓愈,包拯,朱熹,王陽明。
忠武戰神:
玄天真武大帝:道教戰神之首,滌盪宇內妖魔,明朝保護神;
雷聲普化天尊:雷祖,統領雷部諸將,掌物掌人,司生司殺;
協天關聖帝君:神武善戰,協天護國,扶正保民,驅邪除惡;
護法四帥:趙玄壇,關帝君,馬靈官,溫元帥;
王靈官:道教第一護法神;二郎神,托塔天王,哪吒太子;
雷公,電母,風伯,雨師,水神,火神;
中華名將:伍子胥,項羽,韓信,衛青,霍去病,張飛,秦瓊,尉遲恭,岳飛,徐達,戚繼光。
財富之神:
正財神趙公明:解釋公平,買賣求財,宜利和合,無不如意;
文財神比干:無偏無私,辦事公道,買賣公平,童叟無欺;
武財神關羽:善於理財,信義俱全,庇佑創業,護航經營;
五路財神:玄壇真君和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利市仙官;
准財神:財帛星君,五顯神,劉海蟾,沈萬三,儒商始祖子貢,道商始祖范蠡
吉祥之神:
三官大帝:
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八仙:呂洞賓,何仙姑,張果老,韓湘子,鍾離權,曹國舅,藍采和,鐵拐李;
福祿壽三星,和合二仙,石敢當,喜神,月老,彭祖,麻姑。
醫葯之神:
醫神華佗,葯王孫思邈,保生大帝吳;
十大神醫:扁鵲,張仲景,華佗,皇甫謐,葛洪,孫思邈,錢乙,朱丹溪,李時珍,葉天士。
行業祖師:各行各業的祖師爺多是道教神仙人物,如金屬業李老君、金融界趙公明、戲曲界李隆基、紡織業黃道婆、豆腐坊劉安等。
守護之神:
祖宗神靈:祖先蔭庇子孫後代,敬天法祖慎終追遠;
十二生肖,六十太歲;
灶王,門神,床神,廁神,井神。
地方俗神:
五嶽大帝,四海龍王,城隍神,土地公,山神,水神,河伯。
地方特有俗神:東北五大仙,河南無生老母,蘭州金花仙姑,皖南汪公大帝,鎮江三茅真君,蘇州張吳王,溫州楊府爺,福州臨水夫人,漳州開漳聖王,潮汕三山國王, *** ......>>

問題八:陳摶老祖 亳州真源(今河南周口市鹿邑)人,一說「普州崇龕(在今潼南縣境)人」(又有陝西人、洛陽人、四川夔州府人諸說)。據宋人王稱《東都事略・隱逸傳》記載,陳摶「始四五歲,戲渦水」,則亳州真源縣(今河南周口市鹿邑縣)似為其出生地。北宋太宗、真宗時(976~1021年)人李宗諤又稱陳摶為「普州崇龕人。」奉詔主編《祥符圖經》又名《州縣圖經》分冊《普州圖經》中明確記載:「陳摶字圖南,崇龕人」。「既長辭父母去學道,或居亳為亳人,或居洛為洛人,或居華山為華人。」①王象之指出:「又《別傳》一編,乃欽真觀道士謝道緣所傳,其徒相傳蓋二百餘年矣,亦以先生為崇龕寨人。」②按欽真觀即在安居縣崇龕鎮。或許崇龕乃其祖籍,亦未可知。宋馮叔豹《過崇龕寨題希夷宅》一書中也明確說:「希夷故宅,在安居縣,崇龕鎮二里,國初,即其宅為靈山觀,宣和間賜額「欽真」。北宋乾德五年(967年)廢縣為鎮,原崇龕縣「龍台鎮」劃歸崇龕鎮管轄。兩鎮合一後,崇龕是兩個集居鎮,集居、聚居通稱「閭里」,簡稱「里」。四川文史館游時敏先生在《陳摶先生小考》中定論:「依據史料,應著重第一種說法更應確定陳摶出生地在今安岳縣境內的觀音寺。」(見《高道陳摶》第27頁,四川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安岳縣城三華里處的雲居山,有明洪武甲戌秋,縣令陳觀為之重建的陳摶墓。墓碑上刻有陳摶的《自贊銘》是現在全國獨有實物。墓後面岩石上刻有陳摶書寫的「福壽」二字,直徑1.6米大,後面岩上還刻有「圖南仙跡」,「希夷煉丹處」題字。真相寺廟宇尚存,寺內還塑有陳摶像。清人王之傑《題真相寺希夷像》詩也是一證。龍西鄉觀音寺有陳摶壩;還掘有明代《希夷故里碑》存藏龍西畜牧站房屋內;安岳縣城有「希夷池」(現文體局內),等等,均為各個時期《安岳縣志》記錄在案。

問題九:華山陳摶老祖是哪裡人 亳州真源(今河南周口市鹿邑)人,一說「普州崇龕(在今潼南縣境)人」(又有陝西人、洛陽人、四川夔州府人諸說)。據宋人王稱《東都事略・隱逸傳》記載,陳摶「始四五歲,戲渦水」,則亳州真源縣(今河南周口市鹿邑縣)似為其出生地。北宋太宗、真宗時(976~1021年)人李宗諤又稱陳摶為「普州崇龕人。」奉詔主編《祥符圖經》又名《州縣圖經》分冊《普州圖經》中明確記載:「陳摶字圖南,崇龕人」。「既長辭父母去學道,或居亳為亳人,或居洛為洛人,或居華山為華人。」①王象之指出:「又《別傳》一編,乃欽真觀道士謝道緣所傳,其徒相傳蓋二百餘年矣,亦以先生為崇龕寨人。」②按欽真觀即在安居縣崇龕鎮。或許崇龕乃其祖籍,亦未可知。宋馮叔豹《過崇龕寨題希夷宅》一書中也明確說:「希夷故宅,在安居縣,崇龕鎮二里,國初,即其宅為靈山觀,宣和間賜額「欽真」。北宋乾德五年(967年)廢縣為鎮,原崇龕縣「龍台鎮」劃歸崇龕鎮管轄。兩鎮合一後,崇龕是兩個集居鎮,集居、聚居通稱「閭里」,簡稱「里」。四川文史館游時敏先生在《陳摶先生小考》中定論:「依據史料,應著重第一種說法更應確定陳摶出生地在今安岳縣境內的觀音寺。」(見《高道陳摶》第27頁,四川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安岳縣城三華里處的雲居山,有明洪武甲戌秋,縣令陳觀為之重建的陳摶墓。墓碑上刻有陳摶的《自贊銘》是現在全國獨有實物。墓後面岩石上刻有陳摶書寫的「福壽」二字,直徑1.6米大,後面岩上還刻有「圖南仙跡」,「希夷煉丹處」題字。真相寺廟宇尚存,寺內還塑有陳摶像。清人王之傑《題真相寺希夷像》詩也是一證。龍西鄉觀音寺有陳摶壩;還掘有明代《希夷故里碑》存藏龍西畜牧站房屋內;安岳縣城有「希夷池」(現文體局內),等等,均為各個時期《安岳縣志》記錄在案。

問題十:陳摶老祖有哪些流傳的故事 陳摶生平 年少時,好讀經史百家之書,一見成誦,悉無遺忘,頗有詩名。五代後唐長興(930~933年)中,舉進士不第,遂不求仕進,從後晉至後周,娛情山水,凡二十餘年。自言曾遇孫君仿、皮處士二人,謂武當山九室岩可以隱居。因入武當山,服氣辟穀,但日飲酒數杯。據北宋人文同稱,他於後晉天福(936~944年)中曾入蜀,從邛州天師觀都威儀何昌一學睡功「鎖鼻術」。魏泰謂其「或一睡三年」。 陳摶本有大志,然「數舉不第」,且厭五代之亂,又所交往者多高道隱士,因此逐漸形成「出世」思想。天福二年(937年)在蜀時,有詩雲:「我謂浮榮真是幻,醉來舍轡謁高公。因聆玄論冥冥理,轉覺塵寰一夢中。」 大約在後周或稍前,陳摶移居華山雲台觀,又止少華石室。「每寢處,多百餘日不起」。據宋朝《國史》稱,大約在此期間,他與另外兩位傳奇人物呂洞賓、李琪(或作「李奇」)交往甚密。再傳弟子陳景元又稱其與譚峭為師友。自此,其名大振。 後周顯德三年(956年)十一月,世宗「以四方未服,思欲牢籠英傑,且以摶曾踐場屋,不得志而隱,必有奇才遠略,於是召到闕下」,問以飛升黃白之術。摶答曰:「陛下為天子,當以治天下為務,安用此為?」命為諫議大夫(一說「拜左拾遺」),固辭不受。賜號「白雲先生」(此據王辟之《澠水燕談錄》。一說學者又稱白雲先生),放歸山;又命陶穀草詔,令華州刺史每事須供,歲時存問。 顯德五年(958年),成州刺史朱憲陛辭赴任,世宗令齎帛五十匹、茶三十斤賜摶。 陳摶將五代十國的統一寄希望於趙匡胤。據說趙氏登極,他聞訊大笑墜驢曰:「天下這回定疊也!」 入宋後,太宗趙光義曾兩次召見。第一次在太平興國初年,太宗待之甚厚。第二次在太平興國九年(或雍熙元年,984年)。據《太宗實錄》《續資治通鑒長編》《東都事略》等書記載,陳摶復至汴京,以羽服見於延英殿,太宗甚為禮重。因語宰相宋琪等人曰:「摶獨善其身,不幹勢利,所謂方外之士也。入華山四十年,度其年近百歲人,且言天下安治,故來朝覲,此意亦可念也。即令引至中書,卿可試與之語。」宋琪問:「先生得玄默修養之道,可以授於人乎?」陳摶答曰:「摶山野之人,於時無用,亦不知神仙黃白之術,吐納養生之理,非有方術可傳。假令白日沖天,亦何益於世?今聖上龍顏秀異,有天人之表,博達今古,深究治亂,真有道仁聖之主也。正是君臣協心同德、興化致治之秋,勤行修煉,無出於此。」宋琪等表上其言,太宗更加敬重。十月下詔,賜號「希夷先生」,並令有司增葺華山雲台觀。數月後放還山。 端拱二年(989年)卒於蓮花峰下張超谷中。 《宋史・陳摶傳》稱陳摶「能逆知人意」,「好讀《易》」。 隱居武當山時作詩八十一章,名《九室指玄篇》,言修養之事。又撰有《入室還丹詩》五十首、《易龍圖》《赤松子誡》(或作《赤松子八誡錄》)《人倫風鑒》(或作《龜鑒》)各一卷;另有《三峰寓言》《高陽集》《釣潭集》及詩六百餘首。相傳他傳有《無極圖》《先天圖》等。《全宋文》收入其數篇文章。《正統道藏》題名陳摶的作品有《陰真君還丹歌注》。南宋呂祖謙編《皇朝文鑒》,收入其《龍圖序》;元張理《易象圖說內篇》並收《易龍圖》之序及數圖式,可考見其易學象數思想。曾V《道樞・觀空》錄其論說,又可見其觀「五空」思想。 [編輯本段]陳摶傳說 陳摶,別號扶搖子,是毫洲真源(今河南周口市鹿邑)人。他五歲時還不會說話,人稱「啞孩兒」。一天,他在水邊游戲,遇到一個青衣婦人,自稱毛女。毛女將陳傳抱到山中,餵了幾口瓊漿玉液(一說乳汁),陳傳從此心竅開爽,開口說話。毛女又將一本書投入他的懷內,並贈詩 一首: 葯苗不滿笥,又更上危顛。 回首歸去路,相將入翠煙。 陳摶......>>

4、歷史上真的有「陳傳老人」嗎?

陳摶(約871—989),字圖南,自號「扶搖子」,宋太宗賜號「希夷先生」。他生於唐朝末年,五代宋初道士,由於其出身低微,所以有關他的籍貫、家世、乃至生卒年月,史無定論。《宋史》說他是亳州真源(今安徽亳縣)人。一說他是河南鹿邑人,一說普州崇龕(今四川安岳縣)人。他是道教的著名神仙,舊時命相行業奉其為祖師。元朝趙道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鑒》稱陳摶享年118歲,而龐覺的《希夷先生傳》則認為陳摶活了190多歲。
傳說陳摶為天生異人。一次,一位漁夫打魚,一網下去,很覺沉重,提上來卻是一團紫色的肉球。漁人飢餓,打算煮食充飢,鍋中水才燒熱,只聽巨雷震響,搖動房屋,球裂了,露出一個嬰兒。於是嬰兒便隨漁人姓陳,取名摶,摶是圓團的意思。陳摶自出後生一直不會說話,直到四五歲時,一次在渦水岸邊游戲,有個穿青衣的婦女召喚他過去餵乳吃,從此才開口說話。據此傳說陳摶當為安徽亳州或河南鹿邑人,因兩地緊鄰,皆在渦水流域,行政區劃,朝有變更,交叉隸屬,或亦有之。陳摶長大後,聰明過人,喜歡閱讀經史百家典籍,一見成誦,十五歲時,詩、禮、書、數及方葯等書一覽無遺,無不精通。
後唐長興二年(931)陳摶舉進士不第,於是不再追求功名利祿。到他的父母過世後,陳摶說:「我以前所學的僅僅能夠記住姓名而已!我將離開家鄉到泰山去,與安期生、黃石公等仙人交遊,怎能如世人那樣在輪回之中生死呢?」便將家產分散送人,自己只拿了一隻石鐺走了。當時士大夫們仰慕陳摶的高潔,爭先恐後想同他結識,但陳摶卻謝絕了。他頭戴斗笠腔旁,身穿蓑衣,出入集市、酒樓、野店;行走時口唱山歌,坐下時談笑風生,如人無人之境。後唐明宗親寫詔書見他,陳摶長揖不跪。明宗待他愈加恭敬,賜號清虛處士,賜予宮女三人。陳摶上表謝絕,獻詩雲
雪為肌體玉為腮,多謝君王送到來。
處士不生巫峽夢,空傾雲雨下陽台。
交付宮中使者,自己立刻隱避了。從此,陳摶隨心所欲地倘徉游歷於山水之間。
有一年,陳摶遇見孫君仿、獐皮處士二人,他們告訴他:「武當山九室岩可以隱居。」於是,他便前往武當山九室岩棲隱,吐納服氣,不食煙火,每天僅飲酒數杯,靜默修煉了二十餘年。這期間,他撰寫《指玄篇》八十一章、《人室還罩銀丹詩》五十首,又作《釣潭集》一萬余字,闡述道的精微奧妙。一天,陳摶深夜立於庭院中,見一神人持劍呼喚道:「你道已修得,應當選擇歸成的地方了。」陳摶說:「您說歸成之地,想來秋天是萬物收斂結實的季節,那麼代表秋天的西方將是我歸隱的地方吧屍當時陳摶七十多物圓宴歲,隨即徙居西嶽華山,在山下尋得古雲台觀遺址,披荊斬棘,清除榛莽磚石,安居下來。另有一種說法,說陳摶深夜焚香讀《易》,有五個老人經常來聽他誦讀,長眉白發、容貌古怪。時間長了。陳摶便問他們從哪裡來。老人們說:「我們是此地武當山日月池中的龍,這里是玄武帝君治理的地方,華山才是先生棲隱的去處。」五龍命他閉目,凌空馭風飛到華山,將陳摶安放在一塊大石上,陳摶睜開眼睛,五位老人已不見。有人說,陳摶睡覺的本領就是龍教的,因為龍善於睡覺。今華山五龍橋附近的五龍潭,相傳即為五龍馱陳摶來華山之後的棲隱之所。
陳摶初到華山時,山上有老虎吃人,他對老虎大聲呵斥,命令它們離開,自此華山上不再有虎患。平時,陳摶經常閉門卧睡, 往往累月不起。一天,有個樵夫在山麓看見一具屍體,身旁豎著一柄拂塵.走近一看,原來是陳摶。搖一搖,口有熱氣。過了很長時間,他才慢慢恢復呼吸起身,說:「我睡得正香,你為什麼來打擾我?」州將羅彥威將陳摶的事跡奏告周世宗,後周顯德三年(956)世宗命華州地方官詢問他關於點化金銀的道術。陳摶對世宗說:「陛下貴為天子,廣有四海,當以治理天下為要務,何必留意那些小道術呢?」世宗不責怪他冒犯,拜他為諫議大夫,陳摶堅決推辭。一個多月以後,世宗又賜號白雲先生,放他還山,並下詔命令州縣地方官經常關心過問。
陳摶身懷經國濟民的才學,經歷了五個朝代的更迭離亂,每當他聽到一個。朝代的滅亡,總是悶悶不樂,顰眉數日,曾寫過一首詩說
十年蹤跡走紅塵,回首青山入夢頻。
紫陌縱榮爭及睡, 朱門雖貴不如貧。
愁聞劍戟扶危主,悶聽笙歌聒醉人。
攜取舊書歸舊隱,野花啼鳥一般春。
宋太宗太平興國初年,太宗皇帝曾在賜陳摶的首詩中說:
曾向前朝出白雲,後來蹤跡杳無聞。
如今若肯隨君詔,急把三峰賜與君。
陳摶這才赴詔。進宮前,要求先安置一間靜室休息,太宗便賜他建隆觀。陳摶關門熟睡了一個多月才醒來,身穿羽服,頭戴華陽巾,腳穿草鞋,上朝謁見。太宗在延英殿以賓客禮相待,賜坐交談了很長時間。其時太宗正要征伐北漢,陳摶直言勸止,然而當時軍隊已經出發,太宗聽到諫言很不高興,暫留陳摶在御花園內。不久,就傳來了征戰失利的奏報。太宗這才心悅誠服。宋太平興國四年(979),陳摶又到京都,對太宗說:「現在可以征滅北漢取河東了。」於是太宗又興王師,果然大獲全勝,一舉滅了北漢,俘獲了北漢王劉繼元。
太宗賜陳摶「希夷先生」的徽號,並經常和他作詩唱和。有一次太宗問:「象古時堯舜那樣治理天下,現在可以辦到嗎?」陳摶說:「堯舜時代,皇帝住的是土坯草屋,土階三尺,茅茨不剪,根據這樣的說法,現在很難比得上。然而,能夠政治清明,不傷財勞民,就是今天的堯舜了。」太宗又命陳摶看一看第三子壽王的命相,派太監引導至東宮,而壽王還未起床,他就轉回。回來後對太宗說:「壽王宮中所養的下人都是將相之材,壽王的命相可知了屍原來所見到的是張耆、楊崇勛和郭承枯之人,後來分別作了宰相和太尉。而壽王也登了帝基,即宋真宗。京城中有一位士大夫到陳摶居處,請教能夠約束自己的方法,陳摶說:「得到便宜的事,不要再做;經常遊玩的地方,不要久戀;得志的地方,不要再去。」聽到的人都以為是至理名言。太宗也想拜陳摶為諫議大夫,陳摶堅辭,乞求放他歸山,太宗苦留不住,只好放他歸山。後又曾多次宣召,陳摶堅持不肯出山,上表謝絕。
陳摶通今博古,尤其精於《易》學,觀察人物好壞貴賤無不應驗。他還能未卜先知。在陳傳的書齋里有一隻大瓢掛在牆上.道士賈復想要但不開口。陳摶對他說:「你來沒有別的事,是看中了我的大瓢吧屍便吩咐下人拿下來給了他。陳摶又能夠預I、吉凶。有一個人叫郭沆,少年時曾居住在雲台觀中,一天陳摶在半夜裡叫他馬上回家,郭沆嫌路遠不想走。陳摶便陪他一起上路,在半道有人呼叫他,告訴說他的母親死了,郭沆這才醒悟陳摶要他回家的原因。陳摶送他一包葯,要他火速趕回去給他母親灌下,果然不多久,郭母就起死回生,恢復了健康。又有一次,成都太宗許仲宣罷官,送來書信和禮物,問他的仕途吉凶。陳摶答復是永不起復,以後不久許仲宣就死了。
後來,陳摶很少到人世間走訪,而常同呂洞賓、壺公、赤松子等仙人在華山聚會交談,飲酒賦詩。有一官家子弟金礪恭敬地前來拜見,並請教睡覺的方法,陳摶聽後微微一笑,回答道:「睡眠的道理不認識,要想脫離生死,跳出輪回就難了。如今人們飲食終日,汲汲鑽營,一夜要驚醒好幾次。精神被名利聲色擾亂,心智被佳餚美酒迷糊,世俗的睡法就是這樣。而高人睡覺時,有蒼龍守在東方,白虎伏在西方,丹田精氣運轉,五臟神水循環,然後神靈出竅,飄然遨遊碧宮,上下昆侖紫府、福地洞天,這樣的睡法不知道歲月遷移與世間憂愁,才稱得上真睡真夢。」於是他送給金礪兩首《睡詩》:
其一
常人無所重,惟睡乃為重。
舉世皆為息,魂離神不動。
覺來不所知,貪求心愈動。
堪笑塵中人,不知夢是夢。
其二
至人本無夢,其夢本遊仙。
真人本無睡,睡則浮雲煙。
爐里近為葯,壺中別有天。
欲知睡夢意,人間第一玄。
後來金礪有幸見到陳摶仰卧睡去的樣子,沒有呼吸,而面色紅潤,不禁肅然起敬,在床下跪拜而去。
北宋端拱元年(988)的一天,陳摶對弟子賈得升說:「我明年中元(農歷七月十五)後要游峨嵋山,你去張超谷中開鑿一間石室。」第二年,陳摶從峨嵋山回來,石室已成,他欣然來到其中,寫下了幾百字的遺表,大意是說:「我的壽數已有終期,聖恩已難以留戀,已於今年十月二十二日化形於蓮花峰下張超谷中。」到了那一天,陳摶命人滅掉燭火,獨自一人留在石室中,用左手撐著下頜而死,享年一百一十八歲。死後七天肢體仍有餘熱,有五色祥雲蔽塞洞口,彌月不散。據說,後來有個太監到峨嵋山,見一人寬袖高冠,自稱東明,善於相術,然而講的多是關於華山的事情。此人走後,太監突然醒悟,疑為陳摶,馬上派人尋找,卻已不知去向。
陳摶作為一位高道、大學問家,他的學術貢獻主要在易學、老學和和內丹學三個方面。在內丹修煉上,他成就了著名的睡功,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睡仙」。 陳摶曾寫過一首著名的《睡歌》:
臣愛睡,臣愛睡,
不卧氈,不蓋被。
片石枕頭,蓑衣覆地。
南北任眠,東西隨睡。
轟雷掣電泰山摧,
萬丈海水空里墜。
驪龍叫喊鬼神驚,
臣當恁時正鼾睡。
閑想張良,悶思范蠡,
說甚曹操,休言劉備。
兩三個君子,
只爭些小閑氣。
爭似臣,向清風,
嶺頭白雲堆里,
展放眉頭,解開肚皮
打一覺睡!
更管甚,紅輪西墜。
在常人看來,似乎陳摶一心貪睡,是個整天昏睡的懶道士。其實,非也!陳摶的「睡」是一種高明的修煉,與常人的睡眠毫不相干,是一種形似睡眠——採取了睡姿,實為道家內丹的一種功法。後世傳有《陳希夷胎息訣》和《華山睡功法》,皆為道教靜功。 陳摶的「睡」與眾不同。或說陳摶「多閉門獨卧,經累月到百餘日不起」(《談苑》),或說陳摶之睡,短則月余,長則數年(《貴耳集》)。陳摶「睡」名遠揚,周世宗柴榮曾把陳摶請至宮中,檢驗他的睡功,他果然熟睡一月有餘(《堅瓠續集》)。這種睡法,世間多麼嗜睡的人也很難做到。所以,他的道友、著名神仙呂洞賓說:「(陳)摶非欲長睡不醒也,意在隱於睡,並資修煉內養,非真睡也。」
呂洞賓一語道破天機,陳摶的「嗜睡」是一種高深的內丹修煉功夫,即「胎息」。陳摶修煉的胎息功法,《武當福地總真集》說是神龍傳授,自然是神話。但龍其實是蛇的變異,蛇有冬眠的習性,或許一些道人從中得到了某些啟發,也是可能的。陳摶的功法當然得於人傳。據宋文同《丹淵集》說,陳摶曾師從西蜀高道何昌一學「鎖鼻術」,《呂祖全書》、《匣記》等書又稱陳摶從呂洞賓、劉海蟾那裡學得了「蟄龍法」。陳摶集眾家之長,創立了高超的睡功。
有關陳摶的睡功,明代周靖《赤鳳髓》中作了記載: 日間或夜半子時安靜時,端身正坐,叩齒36通,以喚集身上諸神。然後 寬松衣帶側卧,閉口垂簾(眼瞼),舌抵上齶。並膝,收一足,一手掐劍訣,掩生門(臍眼),合齒,開天門,閉地戶(即閉口用鼻呼吸),心目內觀,坎離(水火)會合,內日月交精也。功法如鹿之運督,鶴之養胎,龜之喘息。陳摶還有一些其它睡式,茲不贅述。陳摶睡時,「出入無息,面色紅瑩」(《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得以「蛻老而嬰,動如神人」(《丹淵集》)。
陳摶之「睡」,是其神奇的修煉方法、超然的處世哲學和完善自我價值的真實寫照。

5、希夷的人物簡歷

1896年9月10日(清光緒二十二年八月初四)生於廣東省惠陽縣周田村。先後畢業於廣東陸軍小學堂、武昌陸軍第二預備學校和保定軍官學校。
1919年初投身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在粵軍中任支隊副官讓斗喚,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
1921年任孫中山陸海軍大元帥府警衛團第二營營長。次年6月粵軍總司令陳炯明叛變時奉命守衛總統府前院,掩護孫夫人宋慶齡脫險。
1924年赴蘇聯,入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和紅軍學校中國班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2月轉入中國共產黨。
1925年回國。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曾任國坦凱民革命軍獨立團團長、二十四師師長、十一軍軍長。
1926年,在北伐戰爭中率獨立團為先遣隊討伐軍閥吳佩孚,在湖北汀泗橋和賀勝橋等戰役中屢建戰功,被譽為「北伐名將」。北伐軍佔領武漢後,升任第十一軍第二十四師師長。
1927年8月參加領導南昌起義,後任前敵總指揮兼第十一軍軍長。同年12月參加領導廣州起義,任起義軍工農紅軍總司令。在中國革命的轉變關頭,為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和創建人民軍隊作出了重要貢獻。廣州起義失敗後,因受到中共廣東省委領導的責難和共產國際某些人的冷遇而消沉,與黨脫離關系,流亡歐洲,後到澳門隱居。
1933年11月到福州幫助蔡廷鍇、蔣光鼐等人在「福建事變」後成立的「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
1934年在香港加入了李濟深、陳銘樞等組織的以抗日為主旨的中華民族革命同盟。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出任新四軍軍長,指揮部隊挺進華中敵後,開展游擊戰爭。
1939年5月,穿越日軍封鎖線,北渡長江,在皖中主持成立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指揮部隊挺進皖東敵後,在津浦路東西兩側建立抗日根據地。1940年10月初,日軍五千餘人在空軍配合下進犯皖南涇縣雲嶺新四軍軍部,他指揮軍直屬隊頑強苦戰,斃傷日軍數百人,將敵擊退。
1941年1月皖南事變中被國民黨扣押,身陷囹圄,堅貞不屈,曾作《囚歌》明志。抗日戰爭勝利後,經中共中央向國民黨多次交涉沒。1946年3月4日,在多方面的努力下,葉挺獲釋,第二天,他就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很快就得到了批准。在獄中,葉挺說:「我應該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
葉挺參加了國共談判三人軍事會議。4月8日,他後乘飛機由重慶回延安,飛機在山西興縣黑茶山失事,不幸遇難,享年50歲.同機遇難的還有王若飛、博古、鄧發以及葉挺的妻子李秀文、五女兒楊眉和幼子阿九。
噩耗傳出後,毛澤東在《解放日報》上發表悼詞說:「為人民而銷喊死,雖死猶榮。」朱德提詞:「為全國人民和平民主團結而犧牲。」周恩來寫了《「四八」烈士永垂不朽》的悼念文章。

6、詩歌「好習慣」(七句話)

七句詩
 

七句詩在詩經中也常見,但在節中。先秦詩歌中7句詩比六句詩五句詩就少多了。
採薇操 伯夷
《琴集》曰:「《採薇操》,伯夷所作也。」《史記》曰:「武王克殷,伯夷、叔齊恥之,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採薇而食之。乃作歌,因傳以為操。」《樂府解題》曰:「《採薇操》亦曰《晨游高舉》。」
登彼高山,言采其薇。以亂易暴,不知其非。
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適安歸。

申包胥歌
《吳越春秋》曰:子胥以吳兵伐楚。入郢。昭王出奔。申包胥乃之秦求救。倚哭於秦庭。七日七夜。口不絕聲。哭已。歌曰雲雲。桓公大驚曰:楚有賢臣若此。吳猶欲滅之。寡人無臣若斯者。其亡無日矣。為賦無衣之詩。出師而送之。
吳為無灶察緩道。封豕長蛇。以食上國。欲有天下。
政從楚起。寡君出自草澤。使來告急。
漢魏晉南北朝7句詩常見。
琴歌二首 之一
玉台新詠有序曰:司馬相如游臨邛。富人卓王孫有女文君新寡。竊於壁間窺之。相如鼓琴歌挑之曰:
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皇。
時未通遇無所將。何悟今夕升斯堂。
有艷淑女在此方。室邇人遐毒我腸。
何緣交頸為鴛鴦。
江南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
魚戲蓮葉北。
歌 王嘉
金刀治世後遂苦。帝王昏亂天神怒。
災異屢見戒人主。三分二叛失州土。
三王九江一在吳。餘悉稚小早少孤。
一國二主天所驅。
(○《齊書》隱模符瑞志。)
【攜玉手喜同車】 曹植
北上雲閣飛除,釣台蹇產清虛。
池塘觀沼可娛,仰泛龍舟綠波。
俯擢神草枝柯,想彼宓妃洛河。
退詠漢女湘娥。
龍笛曲
《古今樂錄》曰:「《龍笛曲》,和雲:『江南音,一唱值千金。』馬融《長笛賦》曰:『近世雙笛從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龍鳴水中不見已,截竹吹之聲相似。』然則《龍笛曲》蓋因聲如龍鳴而名曲。」
美人綿眇在雲堂,雕金鏤竹眠玉床。
婉愛寥亮繞紅梁。繞紅梁,
流月台,駐狂風,郁徘徊。
《古今樂錄》曰:「《采菱曲》,和雲:『菱歌女,解佩戲江陽。』」
江南稚女珠腕繩,金翠搖首紅顏興。
桂棹容與歌采菱。歌采菱,
心未怡,翳羅袖,望所思。
江南弄 梁?簡文帝
枝中水上春並歸,長楊掃地桃花飛。
清風吹人光照衣。光照衣,
景將夕。擲黃金,留上客。
江南弄 沈約
邯鄲奇弄出文梓,縈弦急調切流徵。
玄鶴徘徊白雲起。白雲起,
郁披香。離復合,曲未央。
敕勒歌
《樂府詩集》雲。樂府廣題曰:北齊神武攻周玉壁。士卒死者十四五。神武恚憤疾發。周王下令曰:高歡鼠子。親犯玉壁。劍弩一發。元兇自斃。神武聞之。勉坐以安士眾。悉引諸貴。使斛律金唱敕勒。神武自和之。其歌本鮮卑語。易為齊言。故其句長短不齊。〗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白紵歌六首】鮑照
吳刀楚制為佩禕,纖羅霧縠垂羽衣。
含商咀徵歌露晞,珠屣颯沓紈袖飛。
凄凄風夏起素雲回,車怠馬煩客忘歸,
蘭膏明燭承夜暉。
唐時7句詩也不算多。
後苦寒行 杜甫
南紀巫盧瘴不絕,太右已來無尺雪。
蠻夷長老怨苦寒,昆侖天關凍應折。
玄猿口噤不能嘯,白鵠翅垂眼流血。
安得春泥補地裂?
烏棲曲 李白
姑蘇台上烏棲時、吳王宮里醉西施。
吳歌楚舞歡未畢.青山猶銜半邊日。
銀箭完壺漏水多,起看秋月墜江波.
東方漸高奈樂何。
晝月 韓愈
玉碗不磨著泥土,青天孔出白石補。
兔入臼藏蛙縮肚,桂樹枯株女閉戶。
陰為陽羞固自古,嗟汝下民或敢侮,
戲嘲盜視汝目瞽。
長沙贈衡岳祝融峰般若禪師 劉長卿
般若公,般若公,負缽何時下祝融。
歸路卻看飛鳥外,禪房空掩白雲中。
桂花寥寥閑自落,
流水無心西復東。
小雞山樵人歌 陸龜蒙
長其船兮利其斧,輸予薪兮勿予侮。
田予登兮榖予庾,突晨煙兮蓬縷縷。
窗有明兮編有古,飽而安兮惟編是伍,
時不用兮吾無汝撫。
悲歌六(一作攀龍引) 顧況
軒轅黃帝初得仙,鼎湖一去三千年。
周流三十六洞天,洞中日月星辰聯。
騎龍駕景游八極,軒轅弓劍無人識。
東海青童寄消息。
喜馬參軍相遇醉歌 陳子昂
獨幽默以三月兮。深林潛居。
時歲忽兮。孤憤遐吟。
誰知我心。孺子孺子。
其可與理分。
十月 李賀
玉壺銀箭稍難傾,缸花夜笑凝幽明。
碎霜斜舞上羅幕,燭籠兩行照飛閣。
珠帷怨卧不成眠,金鳳刺衣著體寒,
長眉對月斗彎環。
寄崇梵僧(崇梵寺近東阿覆釜村) 王維
崇梵僧,崇梵僧,秋歸覆釜春不還。
落花啼鳥紛紛亂,澗戶山窗寂寂閑。
峽里誰知有人事,郡中遙望空雲山。
長相思 蘇頲
君不見天津橋下東流水,沒鉛南望龍門北朝市。
楊柳青青宛地垂,桃紅李白花參差。
花參差,柳堪結,此時憶君心斷絕。
渡江秋怨 權德輿
渡秋江兮渺然,望秋月兮嬋娟。
色如練,萬里遍,我有所思兮不得見。
不得見兮露寒水深,耿遙夜兮傷心。
如夢令 白居易
前度小花靜院,不比尋常時見。
見了又還休,愁卻等閑分散。
腸斷,腸斷,記取釵橫鬢亂。
蕃女怨 溫庭筠
萬枝香雪開已遍,細雨雙燕。
鈿蟬箏,金雀扇,畫梁相見。
雁門消息不歸來,又飛回。
宋朝七句詩與九句詩的數量差不多,但文人的7句詩沒有僧侶寫的多。
次韻王監叔 宋 陳著
古道在山林,還從冷處尋。
醉時詩落紙,夢時詩落紙,
夢里鶴隨琴。歲月悠悠外,
乾坤浩浩心。何妨且留住,
風雨是知音。
太平興國宮 宋 董嗣杲
旌幢龍虎衛,台殿鼓鍾浮。
水亂渾疑雨,山深只見秋。
九天嚴采訪元老主焚修。
得祿安蕭散,前身幾世修。
陳山龍君祠迎享送神曲 龔頤正
海波淵淪兮海山巃嵷,其下潛通兮君之宮。
時思其母兮來舂容,菖葉生兮杏蔕融。
君之來兮雷隆隆,雨我田兮秋芃芃,
我之懷兮無初終。
公無渡河 黃簡
公無渡河,公無渡河,
止公不已將柰何。九淵噴雪舞饞鱷,
百里吼雷翻怒鼉。平地往往猶風波,
況此彌漫秋水多。
書事 劉克庄
幼作淳熙版籍民,老逢景定改元新。
殘年且盡杯中物,他日誰澆柏下人。
長鑱谷中忙斸雪,小車花外遍尋春。
吾評子美飢寒態。
聞婆餅焦 陸游
黃泥嶺,松森森,幽鳥穿枝時一吟。
汝聲一何悲,汝語惻我心。
連村麥熟餅餌香,我母九泉那得嘗!
晨鴉 梅堯臣
雲昏月黑鴉不知,皷聲冬冬雞報啼。
睥睨未辨天東西,痴雛噪舞群翅低。
野桑葉卷風凄凄,濃霧不起寒雨迷,
晨鴉卻歸巢上棲。
趙清獻勤潔帖贊 岳珂
為御史而稱其鐵面,宜筆力之健。
尹成都而琴鶴以行,宜字體之清。
書法何出,心即其物,可以比魏公之笏。
杕柏寄傅欽之 司馬光
彼杕者柏,生於崇巒,其葉丸丸。君子爰處,
爰處爰游。匪憂勿憂,其樂休休。
逍遙詠 宋太宗
修煉求真一,沖和本自然。
希夷光滿月,苦學周知易,
難佃語默玄。成功兼積德,
別有洞中天。
題黃茅崗詩碑 蘇軾
醉中走上黃茅崗,滿崗亂石如群羊。
崗頭醉倒石作床,仰觀白雲天茫茫。
歌聲落谷秋風長,路人舉首東南望。
拍手大笑使君狂。
和黃先卿即事五首 王炎
生理今何似,豐年亦屢空。
有愁催發白,無葯駐顏紅。
歸計何時決,詩家乃爾窮。
悲風吹千軍。
張德夫園亭八詠 山椒
百尺雲根老,斑斑長綠苔。
幽尋穿窈眺步崔嵬。地脈元無此,
人心亦巧哉。千年湖底石,
幻作小飛來。
秋日 王銍
半落庭前葉,始知秋意新。
風嚴柳疏細。霜薄水清勻。
句裹存佳景,詩成題未有,
翰墨伴清閑。
二十四日 文天祥
壯心負光岳,病質落幽燕。
春節前三日,江鄉正小年。
歲時如有水,風欲不同天。
家廟荒苔滑。
和楊仲軻春難度 文同
春難度。紅梢梢,尋縷縷。朝披煙,
暮結雨。勸君飲酒莫用訴。春難度。
和許守小閣 吳芾
依山開戶牖,每到眼增明。
爽塏偏宜性,清虛更醒酲。
地高朝納日,江近夜聞聲。
默坐觀身世。
挽薛艮齋 徐定
今古名流特地奇,生平學術得真師。
纘將管樂為操蘊,論切周唐入設施。
經理遠橅循中道稱藩麾。
堪驚四十成埋玉,嘆息襟期有未為。
公無渡河 徐集孫
公無渡河,公無渡河,
公必欲渡意如何。波濤洶涌何足畏,
中原未復一身多。爭知平地有風波,
人心之險險於河。
采蓮吟 許志仁
湖邊日落鴛鴦飛,羅衣香轉蘭舟移,
蓮根斷處手滿絲。手滿絲,
不能理。秋雲深。隔君子。
網戶嘆 趙文
江南西風粳稻熟,網夫出門網婦哭。
天晴黃雀飛苦高,縣吏椎門怒震屋。
哨聲飛空健鶻過,遲速小誤成嗟跎,
君庖不充將奈何。
明朝的七句詩數量巨減。
白薴詞 劉基
暖香結暝嬌青春,翠釵珠壓光照人。
鳳簫十二煙霧勻,驚鴻燕嬌波龍鱗。
玉觴交飛酒如沼,門外斜陽在林杪,
宮中沉沉天未曉。
雞鳴歌 高啟
北斗城頭北斗低,萬家夢破一聲雞。
馬蹄踏踏車轆轆,闕下連趨市中逐。
雄雞安得噤爾聲,利名少息世上爭,
漫漫夜長人不驚。
梧桐樹 博士錢宰
梧桐樹,一葉墮秋風,一葉委秋露。
明年二月新葉生,還在今年葉飛處。
漢宮飛燕近承恩,零落班姬不如故。
君不見梧桐樹。
秋情 李義寧德
蠟炬搖紅紗隙凍,沉香帳底鴛鴦夢。
芙蓉波冷薄霜凝,一夜離鸞憶單鳳。
梧桐金井啼曙鴉,夢郎封侯歸妾家,
開門自掃枇杷花。
司農笏 李東陽
司農手中無寸鐵,奪笏擊賊賊腦裂。
賊未死氣雖已折,奉天天子雙淚橫。
十年棄卿真負卿,臣身區區勞記憶。
平原太守曾未識。
擬古將進酒 少保石珝
銅龍水澀蟾蜍泣,桂花參差夜雲碧。
地上落葉何紛紛,花枝不似三春日。
鴻聲漸遠江水寒,百年轉眼風月殘。
夜深杯滿君莫難。
三岔驛 修撰楊慎
三岔驛,十字路,北去南來幾朝暮。
朝見揚揚擁蓋來,暮看寂寂回車去。
今古銷沉名利中,短亭流水長亭樹。
唐堯 黃佐
玄雲油油,北風肅肅。
震電曄曄拔大木,雪雹須臾及牛腹。
驅車隨鑾走折軸,關弓射天中鴻鵠,
酌金叵羅奏蕃曲。
夜飲郭宅分韻得寂字
土龍填湖小波寂,星收闤聲光歷歷。
白鳥睡驚柘寒滴,葛輕公子巧中的。
蔗漿洗襟盈淅瀝,青薴畦中坐束曈,
城上割風學吹笛。
史滄如攜琴過訪
櫻桃花開山雨紅,有客乘舟雲水東,
舟空只餘三尺桐。仙人氣骨林下風,
姓名不署神相通。別雲訪我若不遇,
自彈一曲出門去。
清朝的七句詩很少。
寄懷王宓草 胡奉衡,字平玉,一字平輿,五開人。康熙甲子舉人,官黃州教授。
伯仲無慚古逸民,丈園泥復結芳鄰。
王昊廬宗伯解組寓金陵,
新構丈園,與宓草兄弟為筆硯友。
青鞋布襪江南客,同作耆英會里人。
關隴平 葉方靄
涇原既清,群賊大睢睢盱盱,延旦夕之命。
帝命臣海,為隴民徙災。
帝命臣勇,師出自西陲。(三章)

7、《麻衣神相》之石室神異賦(下)

《麻衣神相》之石室神異賦(下)

五代間有奇人陳搏,賜號希夷(搏字圖南,精於相法,常相。宋太祖後,乘馬入汴,路聞宋太祖即位,大笑墮地,曰:天下定矣。後太祖召見,不仕,賜號希夷)。師麻衣(麻衣乃仙翁也),學相論,以冬深擁爐而教之。希夷如期而往,至華山石之中(華山石室,乃麻衣修道之地也,以後希夷隱於此),不以言語而度與希夷(默而愛之也),但用火箸畫字於爐火中,以傳授此識,又用金鎖賦,別有銀匙歌授之,希夷畫其學焉。金鎖賦,銀匙歌皆為麻衣之所作也。

『根有三紋,中主財物必然多耗散』山根若有三紋侵斷者,多主耗散平生家財。廣監雲:山根若有橫紋斷,克子刑妻少兄弟,父母早逝家生主,耗散財糧空哀傷。

『耳白過面,朝野聞名』(耳宜白,不宜紅,內宜反,不宜正)神農經雲:耳白過面,終為名臣。歐陽公未貴,有僧相曰:公耳白過面,名聞天下者也。後官至宰相,名載千秋萬世。

『神稱於形,情懷舒暢』精神者,一生之相本也,貴乎形神相稱,不稱不足,過稱過足,若神形俱足,而不偏者,身心安泰之相也。

『足生黑子,英雄獨壓萬人』(張守之足,有黑痣安於足底,亦有英氣)左足有痣,財,男吉,右足有痣,旦如安祿的少,財事。張守為之濯足,而不言,守問之曰:節度足底有黑痣,故少停不濯。曰:吾之貴,慎斗皆在此痣也。祿山再拜,曰:不肖雙足俱有。守憂之為患,後祿山亦領之處節度使,擁兵百萬,發兵滅唐,侵擾朝綱,無以為是。

『骨插邊庭,威武名揚四海』(此言人之神勇)邊庭在左輔角發際之間,若額齊起,插入邊庭者,主耀貴。廣監雲:驛馬連邊地,兵權主一方。

『聲自丹田下出,有福而享遐齡』言丹田發聲,言具氣,主壽)丹田在肋下,若聲自肋下發,音頭深遠,主壽。希夷論曰:眾人之息以喉至人肋,則丹田發音,自肋之下出,亦主其壽也。

『骨從腦後橫生,發財且增長壽』(此言人壽)腦後有骨橫生,曰玉枕骨,富壽之相也。廣監雲:骨從腦生少人知,貴祿綿綿福壽相。

『地閣光潤,晚景愈好而得安閑』地閣兩頤若光潤豐滿,氣色厚生,未主稱心快意。

『懸壁色明,家宅無憂多吉慶之事』懸壁在耳旁,若氣色不暗者,多吉而無凶。

『土星滿山林,滯氣多災』此言木土多少不相稱。鼻小謂之土薄,山林重重,更有滯氣入,必有禍害,此謂之多主災。

『 前相好而背影虧,虛名無壽』前面形象雖好,而背後形相虧陷不稱者,雖名聲遠揚,世人盡知,然壽不足,天命註定,夭之不虛。

『陰陽肉滿,福重心靈;正面骨開,粟陳貫朽』陰陽即淚堂,若陰陽豐滿,不橫出者,滿而不溢,必聰壽之相也。正面即兩顴骨,若骨開潤而不偏斜者,廣有錢拜之相也,此之謂也。

『鬢毛求直,或先富而後貧;筋若蚓蟠,定少閑而多厄』(求直,即亂成一團,無章無法)若鬢發雜亂,如求直者,則其人性懶,雖然財富多餘,然後必耗散盡,空貧親窮。

『角若蚓蟠,定少閑而多厄』頭面手足清,角亂生者,曰蚓蟠,主辛苦,不閑之相也,能無厄乎?

『眉棱骨起,縱有壽而孤刑;項下結喉,恐無兒而客死』眉額突峻,雖雲古怪,若眉梭獨起者,雖有壽而亦主孤刑,此之謂也。經雲:露齒結喉,無子無媳,一世孤貧,客死他州,此之謂也。

『眼如雞目,性急難容,判孝困步若蛇行,毒而無壽』眼睛圓小而黃,曰雞目,若此者,其性急躁,然多淫,其誠可信也。行而頭手足俱動,行之折狀者,曰蛇行,其性輕而心毒,安能壽乎?

『色青橫於正面,喚作行屍;氣色暗於耳前,名為奪命』色青者,死氣也。顴上,眼上曰正面,若青氣橫於此位者,主有災疾,故曰行屍,期至其以災害橫至。

『青遮口角,肩鵲難醫;黑掩太陽,神醫莫救』口為人之司命,若兩角青黑,若有而無,則非吉兆也,病人必難逃。太陽,左右目也。神醫扁鵲皆名醫,若黑氣掩乎雙目,扁鵲莫能救也。

『白如枯骨,亦主身亡;黑若煙炭,終須壽夭』若病人有白氣,如枯骨之體,定死,雖有神醫妙手,也無可醫也。又有黑氣,若死灰者,掩於病人之面目,則其無可救治矣,豈有生乎?

『貧而多難,只因滿面悲容;夭更多災,蓋謂山根薄削』容顏常若哭,不哭似哭,哭又非哭,必主多貧而多難,經雲:不醉且似醉,不醒且似醒,榮樂終休矣,此之謂也。年壽、山根二部曰孛,年壽,山根之下,若年壽削而薄,且掘念陷凹者,主疾病而夭。

『平生少疾,皆因月孛光隆;到老無災,大抵年宮潤澤』年壽,即月孛星,此位豐隆有光,平生必少疾病。

『血不色華,少遂多憂;行不動身,積財有壽』血以氣為驗,氣以血為神,血無光華,中心不足,色以少遂,豈稱遂耶?必多逆。行不晃體,福祿整齊。行步而不動身者,謂之龍聚,坐定而不晃體者,謂之虎鋸。貴重之相,也豈無財壽乎?

『神光滿面,富貴稱心;鬼色見形,貧愁度日』神光者,紅黃之色而有光也。黃色者,則富貴平穩,稱心如意,鬼色者,氣青黑而多暗也。故面有神光,利多心遂,面有鬼色者,貧愁日至。

『病淹目閉,有神無色者生;神脫口開,天柱傾欹者死』(人生以頂為天柱,宜正不宜傾,傾則必死)病久,雖目閉,有神而無色者,必主生,無災無禍。若眼無神光,口閉而天柱傾倒者,則必主死,雖面相無礙,終難生還也。

『五嶽俱正,人可延年;七竅不明,壽難再久』五嶽者,額、雙顴、天庭、地閣也,左為東岳,右為西嶽,上為南嶽,下為北嶽,鼻為中嶽。此五嶽者,相壽之相。七竅者,眼、鼻、口、耳也,此七竅,人官也。五嶽俱正而不偏陷者,固為壽相,若口、耳、鼻、眼之七竅反露而不明者,亦主夭折,此斷明也,是之謂也。

『華蓋黑色,必主卒災;天庭青色,須防瘟疫』華蓋位福堂之旁,黑氣侵之,滯氣所入,主有暴疾。天庭在天中之下,青氣生之,滯氣浮現,主有瘟疫。

『赤燥生於地閣,定損牛馬;青白起於奸門,禍侵妻妾』地閣為奴僕宮,若生紅氣如火而少者,主牛馬損傷,奸門在眼角之下,若有青白二氣,恐妻妾有災,奸門乃妻妾宮也。

『三陽火旺,必主誕男;三陰木多,定須生女』太陽、中陽、少陽為三陽,太陰、中陰、少陰為三陰,女兒三位木多青氣也。三陽在左眼下,紅氣旺盛,必生男,三陰在右眼下,青氣多出,即主生女也。以天下驗之,無不應。

『流魄放海,須防水厄之災;遊魂守宮,定主喪身之苦』守宮為懸宮,乃目眶也。流魂游魄,嘴黑色也,大海為口,有黑氣而入口者,須防水厄之災,守宮即目眶也,若生黑氣,多主喪身。

『道路昏慘,防跌蹼之災;宮室燥炎,恐有火湯之咎』(通衙委巷,與水興口)道路者,即委巷通衙也,若生滯色,涉險不利,須防跌蹼之災,若受跌蹼,則終身不起。宮室在廚灶之旁,若生燥炎之氣,須順湯火,以防火災,此之謂也。

『耳根黑子,倒死路傍;承漿深紋,恐投浪里』黑子即黑痣也,耳後生黑子者,主客死他鄉,倒斃路旁荒郊野徑,無人收藏。承漿在唇下,若生有深紋,恐有水厄之災。

『眼堂豐厚,亦主貪淫;人中偏斜,亦多刑克』眼堂固宜豐滿,若豐而又厚者,則亦主貪淫,貪則使人生厭,淫則使人必死。人中固宜端正,若偏斜者,必主刑克,若是者,克妻子,無父母兄弟也。

『鬼牙尖露,詭計奸貪;神眉崢嶸,凶豪惡死』牙之長者,露於唇外,謂之鬼牙,當門二齒齊大而平固者,誠信可交之也,若旁齒尖露,犬牙互動,曰鬼牙,其人必多詭計奸貪,不可交也,此之謂也。神眉者,神氣眉也,二眉豐隆,厚而長,固為壽相,若棱骨高削,性必豪凶,為人霸道而必死夭非命也。

『人形似鬼,衣食不豐;生相若仙,平生閑逸』(廣監相人,形古怪而似鬼者)人形古怪,固為貴相,若形相如鬼,雖有衣食,亦必不豐也,以此驗天下之人,無不應驗,學者慎之。形貌奇異,靈秀聰明,賢達而若仙,非貴即主仙,一生平淡,與世無爭。

『穀道亂毛,號作淫杪;耳根高骨,名曰壽堂』(穀道無毛,亦作貧相)糞門呈亂毛,由膀胱盛氣而生也,為人淫慾也。玉樓即耳後高骨也,耳後骨起,名曰壽堂,經雲:相人之壽延,則考耳後玉樓,玉樓高起,年壽延長,玉樓低平,壽無長終也。

『骨格精神,瘦亦可取;肉地濁浮,肥何足誇』言骨骼雖瘦而氣色有神者,可取之吉昌榮華,皮肉雖厚而不堅潤澤厚者,有不取之凶。

『目多四白,主孤克而凶亡;鼻有三凹,必貧窮而孤苦』眼如怒睜而露白,其欲閉而不黑者,孤刑之兇相也,主破敗刑克。鼻有三凹,必貧窮而孤苦,三凹,鼻曲折陷下者也,主破敗刑克。

『三尖六削,縱奸巧而貧賤;四方五端,雖不謀而富貴』(三尖六削,奸而貧賤,終貧困也。二倉、二側、五官俱方正是也)二天倉而地庫方滿,面不凹陷,五嶽端正其位,拱朝有歸,而不偏者,富貴之相也,四方五端,一生行謀而無可露者,未主富貴,終為善終也。

『腿長腳瘦,常年奔走不停;唇薄口尖,好說是非之事』腿脛細長,腳形枯瘦者,辛苦之相也,腳跟削薄,平盪無邊者,當主奔波勞苦,終年不歇,不停不息者也。不事完事,嘴口尖削,兩唇掀翻,薄而色白,好說是非之人也,若是者,好論人過,招是惹非也。

『部位伶俐,自然無禍無災;紋痣交加,到底有嗟有怨』部位者,面顏色也。部位分明而不駁親者,定主吉昌,紋痣亂生於各位者,凶也。

『劍鼻蜂睛,不特凶而賤也』劍鼻如立劍,蜂睛虛長,主心毒。鼻樑削而如劍,眼睛露而不轉,如蜂目者,性情貪暴,而品位 *** 之人也。

『峨肩鼠食,非惟吝而且貪』峨眉,即眉聳如峰,亂雜如柴,鼠食,即食如鼠相,快而近吞,有此二相者,主貪鄙而凶暴,此之謂也。

『若夫孩童易養,聲大有神;夭折難成,腎浮不緊』

『頭圓骨聳,易養而利益雙親;額方面闊,無險而吉祥迭至』

『山根青色,出胎而頻見災厄;年上黑光,幼歲而多生膿血』

『陽囊若荔殼,定為堅耐之兒;面肉類浮漚,決是虛花之子』

『頭尖無腦骨,能言而亡;目緩少精神,將行而死』

『色緊肉實,可養無虞;聲響氣清,端為穎異』

『鼻樑低塌,當生啾唧之災;發際壓遮,定是孤刑之子』

『發齊額廣,英俊聰明;氣短聲低,胡塗夭折』

『外郊插額,利處山林;正面無權,難居宅舍』

『孤峰獨聳,骨肉參商;四尾低垂,妻兒隔角』

『亂紋額上,男女並生孤刑;黑痣淚堂,子息恐雲有克』

『眉不蓋眼,財親離散之人;眼大露睛,壽促夭凶之子』

『上輕下重,未主伶仃;上闊下尖,終無結果』

『額尖鼻小,側室分居;喉結腳長,終臨外處』

『有權有柄,皆因兩臉有權;無識無能,只為雙眉不秀』

『身白過臉,衣食豐盈;神賽於形,莊田榮足』

『男兒腰細,難主福財;女子肩寒,孤刑再嫁』(古雲:姜女肩薄,孤刑克夫)男子腰細,福必薄,女子肩寒似縮者,命必毒,孤刑克夫,此之謂也。

『頭大額大,終主刑夫;聲粗骨粗,竟為孀婦』若女人頭額俱大,聲音粗厚,骨多肉少,皆孤刑之相也。

『眼光口闊,貪淫求食之人;擺手搖頭,詭濫刑夫之婦』眼露光而口闊大者,貪淫度日,頭手輕搖而不重者,濫淫,則刑夫,此之謂也。

『發濃鬢重兼斜視,多淫;聲響神清,必益夫而得食』 發鬢濃厚而視瞻不正者,血氣旺盛,必邪而淫湯。聲音響亮,眼神清明者,益夫,食祿之婦也,此之謂也。

『山根不斷,必得賢夫;部位停勻,應招貴子』梁不斷者,配必以佳者。部位不偏者,子必有。

『骨格細膩,富貴自主清閑;發鬢粗濃,勞苦終為貧賤』(膩者,滑也)骨骼相稱而細膩者,清閑而安逸,發鬢粗濃而低亂者,辛苦也。

『皮膚香膩,乃富室之女娘;面色端嚴,必豪門之德婦』皮肉清香而細膩者,面色潤潔而端莊者,富貴家之婦女也。

『發細光潤,稟性溫良;神緊眼圓,為人急燥』(神色,面上之光彩也)發細而有光者,氣必和而佳,性良。神緊而目圓者,氣必急而性燥也。

『二顴高凸,刑夫未了期年;兩耳反薄,克子終無成日』顴骨高而削者,刑夫不定,克夫孤單,耳反而薄者,克子無休,終而無子也。

『手粗腳大,必是姨婆之命;鼻尖額低,終為侍妾之身』手粗腳大者,巫姨媒婆之相,鼻尖頭低者,佳妾之形。

『卧蠶明潤而紫色,必產貴子;金甲豐腴而黃光,終興家道』眼下有肉如卧蠶,而肉色紫象,必生貴子,此之所謂,必驗之也。金甲二顴,在鼻竅二旁,若豐隆,黃色而光者,必旺家門。

『婦人口闊,先食莊田而後貧;美人背圓,必嫁秀士而得貴子』女人之口潤大而無收拾者,貪食懶惰,而後貧乏,耗散家財,終無善終,此之謂也。背若圓厚而清秀者,必配良夫,且無用時日,必得貴子也。

『身肥肉重,得陰相而反榮華;面圓腰肥,類男形而亦富貴』身體肥澤而不虛浮,貌稱勻女形者,主榮華,然肉多體蠢,則反榮華。女人腰重腹肥,似男子形者,亦主富貴也,此榮華富貴之相,亦造化於自然之理。

『乾薑之手,女子必善持家;錦囊之拳,男子定興財產』女人皮肉固宜細,惟於手瘦,是不露盤者,善持家也。若男子手如綿軟而不堅,若是者,則不求自富。

『頭小腹大,一生於過多食;骨少肉多,三十焉能可過』女人頭小腹大者,不遇食多也,若又肉有餘,而骨不足者,主夭,此屬天理,此之謂也。

『眉粗眼惡,頻數刑夫;聲雄氣濁,終無厚福』(此言女子濁混者)眉粗亂而眼惡露者,克夫。聲雄大而氣粗者,貧薄之人也,若此不得也。

『眼光如醉,桑中之約無窮;媚態漸生,月下之期難定』眼露光而神如醉者,多主淫慾,野貪之人也,此之謂也。媚者,妖嬈之色也,若女人多妖媚者, *** 之婦也。經雲:態漸生,非指良婦也,豈無月下之期?此之應也。

『面如滿月,家道興隆;唇似紅蓮,衣食豐足』唇若紅蓮,齒若白玉,面若光潤,而無缺陷,唇若丹珠而不露牙尖,齒若玉珠,齊整無缺,口若是者,則富貴之相也。

『山根黑子,若無宿疾必刑夫;眼下皺紋,亦主六親若冰炭女人山根有黑痣,主有疾或刑夫。亂紋侵於眼下者,身必孤。面骨肉疏,末主孤單,無子息也。

『齒如榴子,衣食豐盈;鼻若灶門,家財罄盡』齒密如榴子,光潔如玉者,富足。鼻竅仰露者,不貧則夭。

『形如羅漢,見子必遲;貌若判官,得子尤晚』形容古怪,若羅漢之人,子息發達。貌若判官,形為乖張,則有女無子,亦或得子晚運。

『三山突闊,萬頃規模;四瀆清明,終生福氣』額與二顴高闊,耳口目鼻清明者,廣遠富貴之形也。

『形清神濁,不久貧窮,人小聲洪,定須超越』形貌雖清而神氣枯濁,雖富而後貧。形貌雖小,而聲音洪亮,本源盛大,丹氣沖盛,終將發達,此之謂也。

『頭面寬厚,福祿雙全;神氣澄清,利名雙得』

『麵皮綳急,壽促無疑;骨格恢弘,前程可夭』

『少肥氣短,難過四九之期;唇縮神痴,焉保三旬之厄』

『形體局促,作事猥褻;氣宇軒昂,一生快順』

『鼻樑露骨,名為破祖刑家,背脊成坑,號曰虛花無壽』

『鼻有三曲,不賣屋則賣田;面見兩凹,必成家而成業』鼻樑有三曲而不平直,破敗之人,家無儲糧,人無衣裳,此之謂也。天地相朝,泰華並拱,發達成立之形也。

『獐頭鼠目,何必求官』注雲:此言兇相)頭削而骨露,曰獐頭,睛凸而眼圓,曰鼠目,皆不貴之相。

『馬面蛇睛,須遭橫死』(注雲:此言兇相)聲嘶而面長,曰馬面,目凸睛紅,曰蛇睛,其性心毒,兄弟不義,猝致橫禍。

『睛清口闊,文筆高人;面大頤豐,錢財滿屋』(注雲:此言吉相)睛如點漆,口闊若抹丹,文章之士,面方而大,頤豐面潤者,富家之子也。

『語言多泛,為人心事難明;』(注雲:此亦為妄女之相也)語言貴乎有倫序,若言無統緒,語多泛濫者,必妄而無規,故許負有雲:語言多泛,作事多亂,其心事豈易明哉?

『貌容溫和,作事襟懷灑落。』(注雲:此為下相)形容如美玉之溫潤,氣宇似春風之柔和者,乃襟懷灑落,有德之人也。

『骨粗發重,何曾剩得一錢;』(注雲:此為窮相)骨發粗而露,頭毛厚而逢,此貧寒之相也。

『體細身輕,那得停留片瓦。』(注雲:此言頭角之相)身體貴乎厚重,若行如風擺柳葉者,不貧則夭也。

『巨鰲入海,必作尚書;龍骨插天,應為宰相』經雲:額骨入天庭,宰相位尊,若日月角插天庭者是也,巨鰲即額骨,龍骨即日月角也。

『日月角聳,必佐明君;文武雙全,定為剌史』日月角者,即龍骨插天也,固為貴相,若二顴有骨接遠地者,曰文武兼全,牧伯之相也。

『眼若三角,狠毒孤刑;鼻帶兩凹,破財疾苦』(注雲:此言心毒之相也)眼為日月宜圓明,不欲三角相,有如此,其心不善,婦人主刑夫克子,男子必克妻兒。鼻為土星,年壽居之,若有二凹,不惟破財,又兼疾苦。

『骨輕手硬,必是庸常;眉秀神和,須知閑雅』骨骼削而輕,手指粗而硬者,庸俗之人也。眉目清秀,神氣溫和者,則為清閑之秀士也。

『聲干無韻,何得榮華;膚澀少光,終無安逸』此言聲貴,皮膚粗是也。

『凶歸十惡,皆因眼下睛黃;死在他州,蓋謂齦掀唇膘』(注雲:此言眼惡多凶)犯十惡之凶者多是眼赤睛黃而不黑也。身死於他鄉者,多為齒齦掀露,口唇薄膘也。

『形神不蘊,貧夭兩全,筋骨莫藏,懦愚雙得』若形有餘而神不足,或神有餘而形不足,皆曰不蘊,如此之人不貧則夭。筋中顯骨,骨上露筋,筋骨俱露而不藏者,不懦弱則愚魯矣。

『眼光嘴趫,為人埶拗不良;齒齧頭搖,其性奸貪無比』目露神光,嘴薄唇掀,皆不良之徒也。咬牙作聲,曰齒齧,捏手者,曰頭搖,咬齒而頭搖者,狠毒之相也,其人必多奸貪。

『得意中面容凄慘,先富後貧;遭窘處顏貌溫和,早窮晚發』名利得意之中,遇喜悅而面容凄慘者,雖富而後貧。若處窮困之間不愁而反溫和者,早窮晚必發。

『金形得金局逢土可比陶朱』若金形人又得金局之正者,固雲:金得金,剛毅深。兼得土局而相生,主財富。陶朱公,范蠡也,能至富豪,彼此以後論行之形,今將五行相貌總解於此後,學者當熟記而群察之。

(木形人宜修長,木之在色,宜青秀,得其正色,若腰偏而背薄,非木之善。火形人渾厚,上尖,如火之炎,色赤,活得其中也,或衍露浮燥,漂灼之過,故風鑒雲:局露即曰火,面深即曰土,似有局露者,皆曰火也。水形人圓厚背負,腰圓,色無氣靜,肉重而骨輕,是其常也。或筋緩肉流,此謂肢不輔體,則泛濫而無所守,形同而相悖也。土形人面深,腰背露,形貌軒,肉輕骨重,色黃氣瑩,得其正也。或骨重肉薄,神昏無力乃淹滯之土矣。自金形得金局至此,皆論五行之形,婦重於土益,王行之金木水火,無不待土以生,故上季旺於四季,所謂若兼形得,則擇其多者即為土矣)

『土局得土形見火,有如王愷』若土形人又得土局之正者,固雲:土得土,財富庫。若又兼得火局形氣,則相生,亦主財富。

『金人火旺,財散若塵;木旺金傷,錢消如土』金形人得火局大克,木形人得金局相剋。廣鑒雲:相剋相刑曰鬼哀,錢財削散不宜乎。

『火逢光綵帶紅活,而愈進家財』火形人得火局之中,固雲火得而威大矣,又得活紅之形乃光彩,火形純一,不爭不奪,貴之相也。

『水逢黑肥,得厚圓而倍增福壽』水形人得水局雲:水得水,文學貴。又得圓厚之體貌,乃水形純一,不奪次貴之相,豈無福壽乎?

『火人帶木,必定榮超;水局得金,終須快暢』若上小下闊,聲音焦烈,初年稍富者火形人世,若身形清秀,瘦直而露骨者,帶木局人世,木能生火,榮超之相也。

『土逢乙木,帶潤澤亦可疏通』土形木局相剋而非吉相,若土多木少,氣色潤澤,亦有疏通之相也。

『木遇微金,必斬削方成器用』木形得金相剋而非吉,若木多金少,必斬削而成器材也。

『水逢厚火,以破資財;火得微金,卒難進益』水在火局,破財無疑。火重而金微,進益難定。

『當觀氣色之往來,看紋痣之吉凶,更審運限之長短』此三者與前五克五生相參而觀之,則吉凶無遺也。

『額為火宿,管前三十載之榮枯,鼻乃財星,遇中五六年之休咎』額主初限,若方正隆厚則吉,尖削凹陷則凶。鼻主中限,管財運。

『承漿地閣,管盡未年;發際印堂,周維百歲』地閣主末限,要方正飽滿為妙,尖削不好。發際至印堂主一生貴賤。

『平生造化,當首取於四強;人世玄機,須先觀夫三主』四強乃子午卯酉,即額、頦和雙顴,宜豐隆廣闊,不宜尖削破陷,人生造化,先觀四者也。三主,即初末限是也,成和子篇分五行之形為三限,甚祥。

『氣色明潤,固為快順;限步崎嶇,亦多蹇剝』五行並三限之步,運若缺陷亦多否。

『頭尖額窄,固不可以求官,色慘神枯,兼何由而發跡』

『眼光如鼠,似偷盜之徒,睛竄若獐,橫死之漢』

『眼凸如蜂目,亦主凶刑,口匾似鯰魚,終須睏乏』此言五行之形體,主貧賤孤夭。

『為僧者頭圓必貴,作道者貌清可榮』自此至發辨根基,各求其妙,皆論僧道。

『頂突頭圓,必住名境;神清骨秀,須加師號』頭圓而項骨高突,額闊而土下方正,為僧者必主都納也。眼睛清若電,骨骼秀似龜,為道者必稱師號。

『重頤碧眼,富祿高僧;廣額秀眉,文章之士』重頤,主富貴,碧眼,主性慧。額闊而眉秀者,文章之相也。

『耳白過面,善世之封;顴聳印平太師之爵』為僧者耳白於面,必封善世之官,為道者顴聳印平,必得太師之職。

『形貌匾促,庸俗之徒;聲音澄清,富貴之輩』為僧為道容貌福淺者俗,聲音清秀者富。

『骨粗形裕,其人老困山林;貌異神殊,此輩遠超雲路』若筋骨粗露,形貌俗者,終老山林之相也。形貌秀異者,修行到人不到處。

『腹背豐滿,衣缽有餘;鼻準直齊,富貴自足』腹背豐滿,鼻樑挺直,皆富相也,僧道亦然。

『眉疏目秀,定近貴而得財』眉目清秀,常人近貴得財,僧道亦然。

『鬢發濃重,合道貌聲響始榮;眉目平直,入僧相骨清方貴』鬢發濃重奇異,即為僧道,貌若奇異,聲音響亮,早見榮貴。眉平而目秀,即為相,骨法清古,方是尊貴之體。

『視瞻不正,必定好淫;舉止多輕,須知貧賤』視而不正,其心必淫,僧道更甚焉。

『眼若桃花光焰,但圖酒色歡娛;面如灰土塵朦,定主家財破敗』眼神光盪若桃花,奸心內蒙之相也,酒色狂淫之徒也,僧道可知矣。面貌如灰土,氣色又灰朦者,貧厄之相也,僧道亦主破敗、疾厄。

『若論限運,與俗一同;細辨根基,各求其妙』相中運限,僧道與俗人相同,若部位、骨法、氣色,以僧道俗人基本論之,則各求其妙也。

『人生富貴,皆由前世修行;士處貧窮,盡是今生作惡』未睹形貌,先相心田,人之富貴貧賤,固在於相貌。氣色然作善降,作惡降殃,而心田又不可以不知也。故唐裴度自贊書像,雲:身不長,面貌不揚。故為將為相,一點雷台,丹青莫狀,是知心也者,乃相之大者也。

『若問前程,先要觀乎氣色;欲求仙兆,次則辯其形容』以知其根苦後,以氣色定禍福,言相人之法,要先察此四者,則吉凶貴賤可以知其概矣。

『先以五嶽為根基,後以氣色定禍福』看相以五嶽定根基,以氣色斷休咎。

『大則活人性命,小則救人難厄』察看禍福,救人於苦難。

『不為世見陰功,亦作來生道果』學相者究通此理,其實有益於人,其報亦及乎已,豈待來生哉!

『志超雲外,上合天機』志向遠大,可與天合。

『壽夭窮通,莫逃相法;富貴貧賤,奚出此篇』智者得之,自有神仙之見,明智之士,能精此篇,兼得師付曰,就月將自有神仙之見。

『後之學者,勿傳庸俗之徒』風監之術,千變萬化,窮通物理,豈庸夫俗子所能學哉。

『高山流水少知音,一塌白雲在深處』又謂此篇一如流水之操知音者,鮮矣。久隱於華山石室,白雲深處,今遇知音希夷,故點而授之也。

『悉精妙理,參透玄關,得之於心,應之於目。一覽無遺,方佑神異賦之不誣也』苟能悉精此篇之妙理,參透其中之無悶瞭然於心目之間而無遺,方知神仙與賦之妙,信不證矣,後之學者,當敬受此篇,不可易而忽這也。

分頁導航 《麻衣神相》卷二 《麻衣神相》卷三 《麻衣神相》卷一 《麻衣神相》之石室神異賦(下) 《麻衣神相》之石室神異賦(上) 麻衣神相最基本的常識(五) 麻衣神相最基本的常識(四) 麻衣神相最基本的常識(三) 麻衣神相最基本的常識(二) 麻衣神相最基本的常識(一)

8、希夷周先生的下一句希夷周先生的下一句是什麼

希夷周先生的下一句:燒香調琴心。
希夷周先生的下一句:燒香調琴心。詩詞名稱:《周先生·寥寥空山岑》。本名:元稹。字型大小:字微之,字威明。所處時代:唐代。民族族群:漢化鮮卑族。出生地:河南洛陽。出生時間:大歷十四年(779年)二月。去世時間:太和五年(831年)。主要作品:《過襄陽樓》《遣悲懷三首》《聞樂天授江州司馬》《明月三五夜》《行宮》等。主要成就:倡導新樂府運動。
我們為您從以下幾個方面提供「希夷周先生」的詳細介紹:
一、《周先生·寥寥空山岑》的全文點此查看《笑旦頃周先生·寥寥空山岑》的詳細內容
寥寥空山岑,冷冷風松林。
流月垂鱗光,懸泉揚高音。
希夷周先生,燒香調琴心。
神力盈三千,誰能還黃金。
二、元稹其他詩詞
《菊花》、《離思五首·其四》、《行宮》、《賦得九月盡(秋字)》、遲好《晚秋》。相同朝代的詩歌
《三姑石》、《暖翠》、《贈別徐侃》、《幽恨詩》、《題賈島墓》、《天台禪院聯句》、《長恨歌》、《憶江南》、《錢塘湖春行》、《暮江吟碰陸》。
點此查看更多關於周先生·寥寥空山岑的詳細信息

9、宋初那道人叫陳搏or陳摶?

陳摶(871~989年)為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學者。字圖南,自號「扶搖子」,賜號「希夷先生」。他繼承漢代以來的象數學傳統,並把黃老清靜無為思想、道教修煉方術和儒家修養、佛教禪觀會歸一流,對宋代理學有較大影響。後人稱其為「陳摶老祖」、「睡仙」等。

陳摶籍貫
亳州真源(今安徽亳縣)人,一說「普州崇龕(在今潼南縣境)人」(又有陝西人、西洛人、四川夔州府人諸說)。
據宋人王稱《東都事略·隱逸傳》記載,陳摶「始四五歲,戲渦水」,則亳州真源縣似為其出生地。
北宋太宗、真宗時(976~1021年)人李宗諤又稱陳摶為「普州崇龕人。」奉詔主編《祥符圖經》又名《州縣圖經》分冊《普州圖經》中明確記載:「陳摶字圖南,崇龕人」。「既長辭父母去學道,或居亳為亳人,或居洛為洛人,或居華山為華人。」①王象之指出:「又《別傳》一編,乃欽真觀道士謝道緣所傳,其徒相傳蓋二百知巧余年矣,亦以先生為崇龕寨人。」②按欽真觀即在安居縣崇龕鎮。或許崇龕乃其祖籍,亦未可知。宋馮叔豹《過崇龕寨題希夷宅》一書中也明確說:「希夷故宅,在安居縣,崇龕鎮二里,國初,即其宅為靈山觀,宣和間賜額「欽真」。北宋乾德五年(967年)廢縣為鎮,原崇龕縣「龍台鎮」劃歸崇龕鎮管轄。兩鎮合一後,崇龕是兩個集居鎮,集居、聚居通稱「閭里」,簡稱「里」。四川文史館游時敏先生在《陳摶先生小考》中定論:「依據史料,應著重第一種說法更應確定陳摶出生地在今安岳縣境內的觀音寺。」(見《高道陳摶》第27頁,四川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安岳縣城三華里處的雲居山,有明洪武甲戌秋,縣令陳觀為之重建的陳摶墓。墓碑上刻有陳摶的《自贊銘》是現在全國獨有實物。墓後面岩石上刻有陳摶書寫的「福壽」二字,直徑1.6米大,後面岩上還刻有「圖南仙跡」,「希夷煉丹處」題字。真相寺廟宇尚存,寺內還塑有陳摶像。清人王之傑《題真相寺希夷像》詩也是一證。龍西鄉觀音寺有陳摶壩;還掘有明代《希夷故里碑》存藏龍西畜牧站房屋內;安岳縣舉則城有「希夷池」(現文體局內),等等,均為各個時期《安岳縣志》記錄在案。

陳摶生卒
陳摶生於唐末,根據道教徒中的說法推算,生於唐懿宗咸通十二年(871年)十月十日,與魏泰所說「生唐末」大體吻合西蜀崇搭答鍵龕縣(今四川安岳縣)龍台驛靈山觀(今觀音寺)。著述《易龍圖序》署有「西蜀崇龕陳摶序》仙逝於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七月二十二日,享年118歲。

陳摶生平

年少時,好讀經史百家之書,一見成誦,悉無遺忘,頗有詩名。五代後唐長興(930~933年)中,舉進士不第,遂不求仕進,從後晉至後周,娛情山水,凡二十餘年。自言曾遇孫君仿、麞皮處士二人,謂武當山九室岩可以隱居。因入武當山,服氣辟穀,但日飲酒數杯。據北宋人文同稱,他於後晉天福(936~944年)中曾入蜀,從邛州天師觀都威儀何昌一學睡功「鎖鼻術」。魏泰謂其「或一睡三年」。
陳摶本有大志,然「數舉不第」,且厭五代之亂,又所交往者多高道隱士,因此逐漸形成「出世」思想。天福二年(937年)在蜀時,有詩雲:「我謂浮榮真是幻,醉來舍轡謁高公。因聆玄論冥冥理,轉覺塵寰一夢中。」
大約在後周或稍前,陳摶移居華山雲台觀,又止少華石室。「每寢處,多百餘日不起」。據宋朝《國史》稱,大約在此期間,他與另外兩位傳奇人物呂洞賓、李琪(或作「李奇」)交往甚密。再傳弟子陳景元又稱其與譚峭為師友。自此,其名大振。
後周顯德三年(956年)十一月,世宗「以四方未服,思欲牢籠英傑,且以摶曾踐場屋,不得志而隱,必有奇才遠略,於是召到闕下」,問以飛升黃白之術。摶答曰:「陛下為天子,當以治天下為務,安用此為?」命為諫議大夫(一說「拜左拾遺」),固辭不受。賜號「白雲先生」(此據王辟之《澠水燕談錄》。一說學者又稱白雲先生),放歸山;又命陶穀草詔,令華州刺史每事須供,歲時存問。
顯德五年(958年),成州刺史朱憲陛辭赴任,世宗令齎帛五十匹、茶三十斤賜摶。
陳摶將五代十國的統一寄希望於趙匡胤。據說趙氏登極,他聞訊大笑墜驢曰:「天下這回定疊也!」
入宋後,太宗趙光義曾兩次召見。第一次在太平興國初年,太宗待之甚厚。第二次在太平興國九年(或雍熙元年,984年)。據《太宗實錄》《續資治通鑒長編》《東都事略》等書記載,陳摶復至汴京,以羽服見於延英殿,太宗甚為禮重。因語宰相宋琪等人曰:「摶獨善其身,不幹勢利,所謂方外之士也。入華山四十年,度其年近百歲人,且言天下安治,故來朝覲,此意亦可念也。即令引至中書,卿可試與之語。」宋琪問:「先生得玄默修養之道,可以授於人乎?」陳摶答曰:「摶山野之人,於時無用,亦不知神仙黃白之術,吐納養生之理,非有方術可傳。假令白日沖天,亦何益於世?今聖上龍顏秀異,有天人之表,博達今古,深究治亂,真有道仁聖之主也。正是君臣協心同德、興化致治之秋,勤行修煉,無出於此。」宋琪等表上其言,太宗更加敬重。十月下詔,賜號「希夷先生」,並令有司增葺華山雲台觀。數月後放還山。
端拱二年(989年)卒於蓮花峰下張超谷中。
《宋史·陳摶傳》稱陳摶「能逆知人意」,「好讀《易》」。
隱居武當山時作詩八十一章,名《九室指玄篇》,言修養之事。又撰有《入室還丹詩》五十首、《易龍圖》《赤松子誡》(或作《赤松子八誡錄》)《人倫風鑒》(或作《龜鑒》)各一卷;另有《三峰寓言》《高陽集》《釣潭集》及詩六百餘首。相傳他傳有《無極圖》《先天圖》等。《全宋文》收入其數篇文章。《正統道藏》題名陳摶的作品有《陰真君還丹歌注》。南宋呂祖謙編《皇朝文鑒》,收入其《龍圖序》;元張理《易象圖說內篇》並收《易龍圖》之序及數圖式,可考見其易學象數思想。曾慥《道樞·觀空》錄其論說,又可見其觀「五空」思想。

陳摶傳說

陳傳,別號扶搖子,是毫洲真源人。他五歲時還不會說話,人稱「啞孩兒」。一天,他在水邊游戲,遇到一個青衣婦人,自稱毛女。毛女將陳傳抱到山中,餵了幾口瓊漿玉液(一說乳汁),陳傳從此心竅開爽,開口說話。毛女又將一本書投入他的懷內,並贈詩 一首:

葯苗不滿笥,又更上危顛。
回首歸去路,相將入翠煙。

陳摶本不會說話,這天回到家中突然念出這四句詩來,父母大吃一驚,忙問從哪聽來的,陳摶說是毛女所教,並取出書來,原來是本《周易》。

陳摶好讀易經,手不釋卷。他一生修道,編寫了導養、還丹為主要內容的《指玄篇》八十一章,並致力於導養之道。他近一部發展了道教修煉之法,創作出《無極圖》等一系列圖式,以「順以生人」,「逆以還丹」的理論體系來探究生命的起源,尋找延年益壽之方,因此被後世道教徒尊奉為「陳摶老祖」。

陳摶通曉了八卦大意,從此無書不看,飄飄然有出世之志。十八歲那年,父母雙亡,他於是拋散家財隱居山中。後來夢見毛女傳授他煉形歸氣、煉氣歸神、煉神返虛的大法,便遵命奉行。

士大夫們不遠千里慕名而來,陳摶卻側身而卧,不予理會。眾人見他鼾聲如雷,都紛紛嘆息而去。

後唐明宗皇帝聽說了他的高名,御筆親書派使者持詔征他出山。陳摶不違抗聖旨,只得來到洛陽歇見天子。見了天子,陳摶卻不拜,滿朝文戊大驚失色,明宗卻不怪,感嘆說」高士是不用長禮來對待的。「就將他送到禮賢賓館,釋心照料。 陳摶一無所用,早晚只在蒲團上打坐而已。明宗三番五次駕幸禮賢賓館,有時恰好逢他睡卧,也不感驚動他,就回去了。明宗心理知道他是一個異人,對他愈加敬重,想讓他擔任要職,陳摶根本不答應。 丞相馮道向明宗建議說:「眼下正值風雪交加之際,陳摶獨座蒲團,必然寒冷。陛下可派一使者,帶上一壇佳釀,再選美女三人送他佐酒暖足。他如喝了酒,要了美女,不愁他不接受官爵!」明宗點頭稱是,從宮中選出妙齡少女三人,和美酒送去,」望先生萬勿推辭。「陳摶欣然收下,開杯暢飲,對送來的美女,也不推辭。明宗見了龍顏大潤。第二天派馮前去加封官爵,但只見三位美女在房中,早以不見陳摶蹤影。馮問「陳摶先生哪去了?」 美女說:「陳先生喝完酒倒頭便睡,五更時才醒,他說我們一夜辛苦,無物相贈,於是就提詩一首,讓我們回復天子,然後就飄然出門而去。」馮只好領三個美女回朝見駕。 明宗一看,那詩寫的是:

雪為肌體玉為腮,多謝君王送得來。
處士不興巫峽夢,空煩神女下陽台。

明宗讀了詩,嘆息不已,派人四處尋訪,毫無消息。

陳摶離開京都,一直走到均洲武當山隱居下來。一天,有五位老叟來問他周易八卦大義,陳摶便傳授他們聽。因見他們顏面如玉,便求教導養之方。五位老叟把蟄伏法傳給了他。原來蟄伏法是模仿龜蛇一類動物入冬即蟄伏不食的方法,陳摶得了這種方法,就能辟穀了,有時一睡就幾個月不起。 轉眼二十多年過去了,一天,五老對陳摶說:「我們是日月池中的五條龍,受先生講誨之益,願送先生一個好地方。「於是令陳傳閉上眼睛,將他夾在翼下,飛升而行。陳摶只覺得兩腳騰空,耳邊風聲呼呼,頃刻間腳跟著地,睜眼一看,不見了五老,自己落在西嶽華山的九石岩上,陳摶就此隱居下來。

華山道士見他的住處沒有鍋爐,非常奇怪,暗地裡觀察,見他終日無所事事,惟有鼾睡而已。有一次,道士幾個月沒見著他,以為他搬到別處去了,來到柴房搬柴,卻見他睡在柴草底下。

又有一次,有個樵夫在山下割草,見山凹里有一具屍骸,塵埃有一寸高。樵夫心中憐憫,准備挖個坑埋起來。拖起來時,卻認得陳摶先生,樵夫說:「好個陳傳先生,不知為什麼死在這里?」只見陳摶把腰一伸,睜開雙眼,說:「正睡的快活,為什麼把我攪醒了?」樵夫大笑不已。

華陰縣令王逵,親自來到華山求見陳摶。到了九石岩,見光光的一片石頭,絕無半間茅舍。就問他:「先生的住處到底在什麼地方?」陳摶大笑,隨口吟道:

蓬山高處是吾宮,出即凌虛跨曉風。
因此不將金鎖閉,來時自有白雲封。

王逵要為他伐木建庵,陳摶堅決推辭。

後來這四句詩傳到周世宗耳里,知道陳摶是為高士,特地將他召來,問他國運長短。陳摶又吟出四句詩:

好塊木頭,茂盛無賽。
若要長久,添重寶蓋。

世宗皇帝姓柴,名榮,木頭茂盛,正合姓名,又有「長久」二字,以為是佳兆,卻不知趙太祖代周為帝,國號宋,「木」添蓋了一個「宋」字。宋朝享國長久,陳摶已經預先知道了。 世宗要將極品的爵位授給陳傳,陳傳不願意接受,堅決請求回山。

陳橋兵變時,趙太祖披上黃袍,登上了帝位,先生正好乘驢到華陰縣,聽說了這件事,在驢背上拍掌大笑。有人問到「先生笑個什麼?」先生道:「你們這些百姓的福運來了!天下終於太平了。」

有一天,陳摶在長安酒店飲酒,遇到趙匡胤兄弟和趙晉三人也在飲酒。陳摶見趙晉坐在二趙的上方,就一把將他拉到下席說:「你不過是紫壇的一個小星兒,如何敢佔在上位?」趙匡胤於是就問先生前程之事,陳傳道:「你們兄弟倆的星比他大的多!」趙匡胤因此非常自負,後來平定了天下,屢次派人迎取陳摶入朝,陳摶不肯,於是賜號「希夷先生」。

後來宋太祖死了,太宗即位,念及酒店奇遇,又召陳傳相間,並說好不用他行臣子之禮。陳摶才隨使者進京。太宗向他求教修養之道,陳傳說:「天子是一國之王,如果白日升天,對百姓有什麼益處?如今君明臣良,勤勉政事,施惠給百姓,就會萬世流芳的。」太宗點頭稱是,對他越加敬重。不久,陳摶就向太宗告辭,說二十年後再來見聖顏,太宗知道留不住他,便由他而去。

端拱五年,太宗皇帝在位二十年,還沒立下太子,心急如焚,思忖:「惟有陳傳最能預言人事禍福,只有請他來決斷這見事才好。」 正想到這里,內侍報告說陳摶求見。太宗大驚,請他進宮,問道;「先生這次來有什麼指教?」 陳傳說:「老夫知陛下胸中有疑,特來為陛下判斷。」 太宗大笑道:「我就知道先生有預測的眼力,今天果然如此!我正為立太子一事而煩惱不堪,襄王元侃寬容慈愛,有帝王之度,但不知福分如何,還煩先生到襄府一看。」 陳摶領命,才到襄府門前就回來了。太宗問道:「先生為何沒有進去就回來了?」 陳摶說:「老夫已看過,襄府門前來回奔走的人都有將相之福,何必再見襄王呢?」太宗於是打定主意,即日宣召,立襄王為太子,就是後來的真宗皇帝。

陳摶在京都,有住了一個月,依然回到九石岩。 這時穆伯長,種放等一百多人門人,都築室在華山之下,朝夕聽他講授《周易》。惟有五龍蟄法,陳傳並未曾傳授。 一天,陳摶命門人在張超谷口的高岩上鑿一間石室。石室鑿好後,陳摶同門人一起前往觀看,只見雲煙如翠。陳摶心想:「這就是毛女所說的『將相入翠煙」了。說完,屈膝盤坐在地上,右手支頤,閉目而逝。門人於是製作了石匣盛放他的屍體,並用幾丈長的鐵索瑣住,安放在石室內。門人剛一離開,那塊岩石自己崩塌,立刻變成了絕壁,只見五色祥雲,封住谷口,幾十天後才漸漸散去,後人於是把這個地方叫做希夷峽。

宋徽宗宣和年間,道士徐知常游華山,見峽上有鐵索垂下,便攀緣而上,來到石室。見匣蓋砌側,打開一看,惟有仙骨一具,香氣逼人。徐知常整好石蓋,攀緣而下,並上奏微宗,微宗便派徐知常帶上御香一炷,欲取仙骨供養在宮廷。

陳摶遺跡
山東青州雲門山有陳摶洞,傳言,摸摸陳摶的頭,吃穿都不愁。

安徽渦陽縣城東北30公里石弓集西北隅,S202省道南側,有一小山,在山石西側一方石面上,有似人卧痕跡,長有數尺。傳說,陳摶在此鼾睡,一覺八百載,把青石壓成人形痕跡,故稱為陳摶卧跡。現在人形卧跡依然可見。

湖北武當山凌虛崖有陳摶隱居處。

10、關於天涯明月的詩句是

1.天涯明月刀全職業詩詞

真武:「靈妙潛通乘風起,太極玄虛若鏡清。」

太白:「流星白羽光出匣,一劍無痕雪漫山。」

唐門:「霧靄雲從飛星落,半影相依扇中情。」

丐幫:「醉來豪氣不可收,噓作長虹貫牛斗。」

神威:「神威倒卷翻空浪,一舉沖霄氣勢雄。」

天香:「競誇天下雙無絕,獨立人間第一香。」

五毒:「動游碧落心無礙,靜藏深淵跡絕蹤。「

神刀:「刀含殺氣騰幽朔,蕭颯寒芒泣鬼神。」

太白

【劍嘯寒川】長河凍如鐵,朔風冷似針。一劍一白馬,飛鴻踏雪痕。

【秦風唱晚】秦川何渺渺,落日淺如藍。迤邐折冰雪,一鞘劍光寒。

【朔風吟月】論武需思量,沉劍長夢縈。歸去掩青卷,江湖不留名。

【孤影極寒】千山飛鳥渡,冰雪誤空船。寒夜驚回風,孤影何時還。

【冰綃嵐影】浪客心如鐵,君子意如冰。獨立江湖上,隻影自孤清。

神威

【勇冠三軍】戰甲依然在,千里可穿楊。凝影含清光,鐵臂挽神槍。

【揚沙萬里】瀚海白骨枯,飛沙掩旱湖。荒碑不可立,何疆不是墓。

【揚名千秋】天龍破陣處,威名萬古揚。碧血映丹心,縱死俠骨香。

【碧血銘沙】碧血掩紫陌,白骨嗅黃沙。當年未開國,雕弓射群鴉。

【鐵血荒漠】荒漠燒群星,戈壁殺黃羊。梨花映秋水,孤影送長槍。

丐幫

【俠骨多情】威武不肯屈,富貴不願淫。醉來不覺醒,猶記我多情。

【醉打西風】飲中有真仙,心遠不能閑。江湖獨酌夜,西風撲面來。

【醉卷黃河】肝膽大如斗,脊骨硬如山。天作穹廬被,醉卧黃河邊。

【酩酊風流】胡姬縱歌舞,擾人清宵夢。酩酊醉不得,空窗幾度風。

【酣暢名門】淋漓求一快,酣暢了恩仇。市井即名門,我醉最風流。

唐門

【瓊宮弄月】瞬息人天上,瞬息月影下。見血封喉處,鐵骨半含紗。

【儷影飛星】鐵爪飛寒芒,扇影凝星霜。千點追萬點,流螢效孤芳。

【寒影追魂】北斗迢迢意,廣寒夜夜心。天高不盈尺,人間有千尋。

【曉月長空】天影飛絲線,絲網系斜月。小樓吹清笙,寂寂空長夜。

【夜海情心】長河未曾落,夜夜縈天穹。碧海起清潮,情天渡晚風。

真武

【畫水微明】道沖久不盈,和光同其塵。上善如真武,劍畫水無痕。

【澹雲未雨】澹雲天化雨,劍氣擾晴空。玄牝攝微渺,驅影濟長風。

【拂雨沖雲】將奪必先予,將弱必固強。將拂眉間雨,必破雲外牆。

【玄機空濛】道心柔且堅,江湖紛且煩。拂衣送君去,空濛雲海間。

【弈墨蒼冥】雲海如棋坪,人生如落子。黑白辯不成,縱橫且如此。

天香

【輕梅映雪】落梅似清雨,傘在雨中行。悄然人如畫,山水畫外迎。

【暮語亭蘭】幽居夕向晚,空谷暮成霜。不語空寂寞,亭亭掩流光。

【芳姿盈袖】江邊生紅葯,人間有芳草。素手多采擷,有情天亦老。

【碎夢繁花】繁花應若夢,不應長盛開。若常盛開故,必應天意栽。

【雪芷丹華】蘭芷失柔弱,芳蕙固高潔。一點尋常心,爛漫本無邪。

五毒

【飛鳳苗銀】天上走游龍,地上飛鳳凰。初心無復改,雲滇歲月長。

【彩雉青紋】捕得靈雉羽,妝成少年王。飛針走龍蛇,刺青紀張狂。

【掩海遮風】天下分善惡,雙刀辨乾坤。唯我真面目,告風不輪好告人。

【百羽雙鳳】繁花劫瘴氣,愚者貪蜃樓。靈心纏羽飛,凡鳥繞水游。

【日月通明】陰陽幽暗起,相合亦相成。我心即物心,我隱萬物生。

神刀

【刀鋒易冷】人間路未冷,詩叢覓刀鋒。隨浪寄天涯,海內任平生。

【長空寄情】振翼長空遠,停雲浪子心。回首朝暮地,故園最多情。

【掩日風塵】蔽日有天風,一點赤焰紅。呼嘯九萬里,鯤鵬越蒼穹。

【丹鳳九轉】平地波瀾起,無端風雲疾。生死且無懼,何懼送別離。

【朱羽刀皇】劍者百刃君,刀者萬兵王。我欲高歌去,天地似蒼茫。

2.描寫天涯的詩句

1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2 天涯何處無芳草

3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4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5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6 同是天涯臘磨鉛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7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8 天涯 李商隱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鶯啼如有淚,為濕最高花

9 天涯海角今猶在,人世滄桑萬輪回

10 崎嶇萬里天涯路?野草荒煙正斷魂

蝶戀花·檻菊愁游氏煙蘭泣露

【作者】晏殊 【朝代】宋代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來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雕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3.關於明月的詩句古詩詞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李賀《馬詩二十三首其五》).

「無風雲出塞,不夜月臨關」(杜甫《秦州雜詩其七》).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李商隱《錦瑟》).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王維《酬張少府》).

「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李白《哭晁卿衡》).

「明月自來還自去,更無人倚玉闌干」(崔櫓《華清宮三首其一》).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書懷》).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薄雲岩際宿,孤月浪中翻」(杜甫《宿江邊閣》).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4.關於明月的詩句有哪些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東坡《水調歌頭》)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蘇昧道《正月十五夜》)

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無名氏《孟冬寒氣至》)

白雲還自散,明月落誰家(李白《憶東山二首》)

明月卻多情,隨人處處行(張先《菩薩蠻》)

明月凈松林,千峰同一色(歐陽修《自菩提步月歸廣化寺》)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水調歌頭》)

明月出天山,茫茫人海間(李白《關山月》)

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曹植《怨歌行》)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陳子昂《春夜別友人》)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里館》)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暝》)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劉禹錫《石頭城》)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李商隱《錦瑟》)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

燕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一剪梅》)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盪,冷月無聲。(姜夔《揚州慢》)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

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蘇軾《江城子》)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陶淵明《歸園田居》)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西江月》)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州》)

5.關於明月的詩句詩句

1、《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2、《玉階怨》【唐】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3、《秋浦歌其十三》【唐】李白 淥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

郎聽采菱女,一道夜歌歸。4、《月下獨酌》【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5、《關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6、《把酒問月》【唐】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白兔搗葯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7、《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8、《月》【唐】薛濤 魄依鉤樣小,扇逐漢機團。

細影將圓質,人間幾處看?9、《望月懷遠》【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10、《月夜憶舍弟》【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11、《山居秋暝》【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12、《旅宿》【唐】杜牧 旅館無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燈思舊事,斷雁警愁眠。

遠夢歸侵曉,家書到隔年。滄江好煙月,門系釣魚船。

13、《故人寄茶》【唐】曹鄴 劍外九華英,緘題下玉京。開時微月上,碾處亂泉聲。

半夜招僧至,孤吟對月烹。碧沉霞腳碎,香泛乳花輕。

六腑睡神去,數朝詩思清。月余不敢費,留伴肘書行。

14、《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5、《霜月》【唐】李商隱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16、《漫興》一首【唐】杜甫 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17《泊秦淮》【唐】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18、《楓橋夜泊》【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19、《明月夜留別》【唐】李冶 離人無語月無聲,明月有光人有情。別後相思人似月,雲間水上到層城。

20、《江樓有感》【唐】趙嘏 獨上江樓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來望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

21、《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22、《春江花月夜》【唐】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花搖情滿江樹。

23、《生查子》【唐】牛希濟 新月曲如眉,未有團圓意。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

終日劈桃瓤,仁兒在心裡。兩朵隔牆花,早晚成連理。

24、《調笑令》【唐】戴叔倫 邊草,邊草,邊草盡來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萬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聲愁絕。[1]25、《菩薩蠻》【唐】馮延巳 梅花吹入誰家笛,行雲半夜凝空碧。

欹枕不成瞑,關山人未還。聲隨幽怨絕,雲斷澄霜月。

月影下重簾,輕風花滿檐。26、《相見歡》【唐】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一般滋味在心頭。27、《中秋月》【宋】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28、《水調歌頭》【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29、《春夜》【宋】王安石 金爐香燼漏聲殘,剪剪輕風陣陣寒。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30、《天仙子》【宋】張先 水調數聲持酒聽。

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

傷流景。往事。

6.所有帶有明月的詩句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

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夜闌風靜欲歸時,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正青天,明月上東南,芳時足。綉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當年明月在,曾照彩雲歸。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初將明月比佳期,長向月圓時候,望人歸。

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今宵有明月,鄉思遠凄凄。海底有明月,圓於天上輪。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冰溪憑誰照影,有明月、乘興去。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

玉樓明月長相憶,柳絲裊娜春無力。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歸。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唐·王昌齡《送柴侍御》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唐·白居易《望月有感》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

——出自兩漢·佚名《孔雀東南飛》燈前笑說歸來夜,明月隨船送到家。——宋·郭震《宿漁家》白雲朝影靜,明月夜光浮。

——唐·寒山《詩三百三首》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唐·蘇味道《正月十五夜》憂人半夜起,明月在林端。

——唐·韋應物《秋夜》秋風下山路,明月上春期。——唐·劉希夷《覽鏡》欲知腸斷處,明月照孤墳。

——唐·孔氏《贈夫詩三首》相思在萬里,明月正孤懸。——唐·盧照鄰《關山月》三界橫眠閑無事,明月清風是我家。

——唐·寒山《詩三百三首》清露墜素輝,明月一何朗。——魏晉·陸機《赴洛道中作》夜長不得眠,明月何灼灼。

——南北朝·佚名《子夜歌·夜長不得眠》微波有恨終歸海,明月無情卻上天。——唐·薛逢《九華觀廢月池》龍沙看秋浪,明月游東湖。

——唐·杜牧《張好好詩》離人無語月無聲,明月有光人有情。——唐·李冶《明月夜留別》清風含笑詠,明月混希夷。

——唐·齊己《渚宮莫問詩一十五首》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雖同人別離。——唐·白居易《江樓月》白雲海色曙,明月天門秋。

——明·王世貞《登太白樓》春風來海上,明月在江頭。——唐·白居易《正月十五日夜月》將心托明月,流影入君懷。

——唐·齊浣《長門怨》琉璃玉匣吐蓮花,錯鏤金環映明月。——唐·郭震《古劍篇》別後同明月,君應聽子規。

——唐·王維《送楊長史赴果州》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魏晉·阮籍《詠懷八十二首·其一》燭燭晨明月,馥馥秋蘭芳。

——兩漢·佚名《別詩四首》入夜歌明月,侵晨舞白雲。——唐·寒山《詩三百三首》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

——唐·馬戴《楚江懷古三首·其一》看山候明月,聊自整雲裝。——唐·馬戴《楚江懷古三首》中天懸明月,令嚴夜寂寥。

——唐·杜甫《後出塞五首》清箏向明月,半夜春風來。——唐·王昌齡《古意》停車傍明月,走馬入紅塵。

——唐·王諲《十五夜觀燈》何當數千尺,為君覆明月。——南北朝·吳均《贈王桂陽》唯應待明月,千里與君同。

——唐·杜牧《秋霽寄遠》持來向明月,的皪愁成水。——唐·韋應物《詠水精》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

——兩漢·班婕妤《怨歌行》出谷口兮見明月,心裴回兮不能還。——唐·王無競《和宋之問下山歌》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南北朝·佚名《子夜四時歌·秋風入窗里》輪如明月盡,羅似薄雲穿。——唐·唐怡《詠破扇》明月黃河夜,寒沙似戰場。

——明·李流芳《黃河夜泊》明月隨良掾,春潮夜夜深。——唐·王昌齡《送郭司倉》上弦明月半,激箭流星遠。

——唐·董思恭《詠弓》峽深明月夜,江靜碧雲天。——唐·張祜《送楊秀才游蜀》二八蛾眉雙鳳吹,滿天明月按涼州。

——元·孫華孫《楓橋夜泊》何處遙望君,江邊明月樓。——唐·王昌齡《送胡大》草座山家有,孤燈明月輪。

——唐·寒山《詩三百三首》誰分含啼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唐·王昌齡《西宮秋怨》明月誰同我,悠悠上帝都。

——唐·江為《岳陽樓》寄語明月樓,莫貯雙飛燕。——唐·寒山《詩三百三首》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

——魏晉·曹植《明月上高樓》明月孤舟遠,吟髭鑷更華。——唐·江為《送客》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唐·陳子昂《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一》帆帶夕陽投越浦,心隨明月到杭州。

7.關於「天涯明月刀」的詩句有哪些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釋義: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輪明月,此時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2、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釋義:春天的江潮水勢浩盪,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湧出來。

3、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李白《渡荊門送別》

釋義:月映江面,猶如明天飛鏡;雲彩升起,變幻無窮,結成了海市蜃樓。

4、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趙嘏《江樓舊感》

釋義:我獨自一人來到這江邊的高樓,我思緒紛然好像有滿腹的憂愁。

5、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黃庭堅《登快閣》

釋義:舉目遠望,時至初冬,萬木蕭條,天地更顯得闊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練分明地向遠處流去。

6、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釋義:浩渺寒江之上彌漫著迷濛的煙霧,皓月的清輝灑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將小舟泊在秦淮河畔,臨近酒家。

7、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二首》

釋義:高樓送客,與友人依依惜別,心情悲愁,喝酒也不能盡興。四周一片寂靜,對著寒冷江天,只有高懸的明月照我心。

8、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蘇軾《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釋義:雲忽散月兒明用不著誰人來點綴,長空凈滄海色本來就是澄澈清明。

9、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歐陽修《秋聲賦》

釋義:「月色皎皎、星光燦爛、浩瀚銀河、高懸中天,四下里沒有人的聲音,那聲音是從樹林間傳來的。」

10、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釋義: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與我作伴繞艙的秋水凄寒。

8.描寫"海上明月"的詩句有哪些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望月懷遠 / 望月懷古

唐代: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輪明月,此時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長,整夜裡不眠而把親人懷想。

熄滅蠟燭憐愛這滿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涼。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給你,只望能夠與你相見在夢鄉。

9.帶明月的古詩有哪些

1.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水調歌頭》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孟浩然 《秋宵月下有懷》

2.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3.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4. 初將明月比佳期,長向月圓時候,望人歸。―― 《虞美人》

5. 明月不諳離別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晏殊《蝶戀花》

6.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 ——李益《寫情》

7.明年今夜有明月,不是今夜看月人。―― 方干與《與徐漁話別》

8.別後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孟郊《古怨別》

9.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晏幾道 《臨江仙》

10.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雖同人別離--《江樓月》

11.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12.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13.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暝》

14.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

15.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