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送禮場合 » 初三升學指導ppt

初三升學指導ppt

發布時間: 2023-06-02 20:25:27

1、誰能幫我找一個初三政治的詳細的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初三政治備考知識點歸納(初三部分)
第一課
1.支配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 --------- 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①人類社會生產發展的過程,必然會發生兩個方面的關系,一是人與自然的關系,表現為生產力;二是人與人的關系,表現為生產關系。
②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有什麼樣的生產力就要求有什麼樣的生產關系和它相適應。生產力發展了,生產關系就要相應的變化,於是,新的生產關系就要代替舊的生產關系,以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
③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當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時,就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反之,就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這時,生產力就要求改變原來的舊的生產關系,由更能適應生產力的生產關系來代替它。
④正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推動著人類社會往前發展。
含 義 包 括 內 容 相 互 關 系
生產力 人與自然的關系 勞動者(決定因素)勞動工具(標志)勞動對象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於生產力
生產關系 人與人的關系 生產資料歸誰佔有(基礎)人與人的關系產品的分配
2.五大社會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概況
原始社會 奴隸社會 封建社會 資本主義社會 社會主義社會
生產力 勞動者 勞動經驗少,勞動技能低,知識水平不高 技能提高經驗豐富 科技文化藝術水平高,技術提高 比以往大大提高
勞動工具 石器,金屬工具(後期) 金屬工具(銅) 鐵制農具牛耕 機器、電器、計算機等
勞動對象 范圍狹窄 范圍擴大 進一步擴大 極大擴大
生產關系 生產資料佔有 公有 奴隸主完全佔有,奴隸沒有任何資料 地主佔有大部分土地,農民沒有或者只有少量土地 資本家佔有一切生產資料,勞動人民一無所有 勞動者共同佔有生產資料
人與人關系 平等合作 奴隸主完全佔有奴隸,殘酷剝削壓迫奴隸 農民租種地主的土地,受到地主的剝削 勞動人民受雇於資本家,遭受剝削 互助合作
產品分配 平均分配 全部產品歸奴隸主所有,奴隸主只給奴隸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 地主通過地租高利貸等方式佔有農民大部分勞動果實,小部分歸農民自己所有 資本家無償佔有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工人只能得到維持生活的工資 按勞分配
3.三個剝削社會的剝削比較
剝削基礎 剝削方式 表現形式
奴隸社會 奴隸主佔有生產資料並完全佔有奴隸本身 奴隸被當作「會說話的工具」完全在奴隸主的強制下勞動,勞動成果完全被奴隸主佔有 赤裸裸
封建社會 地主佔有大部分的土地,農民沒有或者只有少量的土地,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農民租種地主的土地,把大部分的勞動成果當作地租交給地主,自己只有小部分 明顯的
資本主義社會 資本家佔有一切生產資料,工人沒有任何生產資料,但有人身自由 工人成為資本家的雇傭工人,資本家付給工人工資,無償佔有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 隱蔽的
4.資本主義社會的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 第三次
興起時間 18世紀中期到19世紀 19世紀最後幾十年 20世紀40年代
標 志 蒸氣機的發明和使用 電力的廣泛應用 電子計算機、原子能和空間科學技術的發明和應用
影響 對生產力 ①以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勞動;②使生產力實現飛躍發展,創造巨大社會財富; ①人類跨入了電氣時代;②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突飛猛進增長; ①生產實現了自動化、智能化;②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天地;
對生產關系 ③使歐洲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資本主義制度最終確立起來 ③使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③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力局部調整,進一步適應了生產力的要求
5.生產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出現階級和國家
原是社會後期生產力的發展 → 產品剩餘 → 貧富分化 → 私有制 → 階級對立(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 → 奴隸制國家(階級統治的工具)
具體表述看《升學指導》P30之2
6.封建土地所有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剝削農民的基礎:土地是封建社會主要的生產資料,地主階級掌握了絕大部分的土地,農民沒有或者只有少量的土地,農民為了生存,不得不租種地主的土地,把大部分的勞動成果作為地租交給地主,忍受地主的剝削。所以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剝削農民的基礎。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等級統治的基礎:以封建土地所有制為基礎,建立了自上而下的等級從屬關系,封建等級制度與封建特權緊密相聯,維護地主階級的統治。地主階級不僅依靠暴力進行統治,還利用封建迷信、封建道德等禁錮勞動人民的思想,以維護其統治。
7.人類進入文明時代
經濟基礎――奴隸制的建立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表現在:金屬工具的使用;農業和畜牧業的顯著發展;手工業的興起;商業和城市的繁榮。
表現――①文字的出現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表現。文字的出現,有利於生產經驗和社會知識的繼承、積累和傳播,為科學文化的發展准備了必要的條件。②同時,在奴隸社會,涌現出了一大批的思想家、科學家等;建立了天文學、數學、醫學等學科。
8.獨領風騷的中國古代科技文化成就
① 中國封建社會的科技文化蓬勃發展,幾乎所有領域都有重大成就。
② 中國封建社會科技文化的發展在世界上長期獨領風騷,代表了全人類在封建時代所達到的水平,是世界科技文化發展史上最輝煌燦爛的一頁。
9.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是社會發展的一大進步
生產力的發展(特別是商品經濟的發展)→ 資本主義生產關系 → 新興資產階級 → 資產階級革命 → 資產階級政權 → 工業革命 → 資本主義制度
⑴ 封建社會後期,封建的生產關系阻礙生產力的發展:①市場得不到擴大――殘酷的封建剝削,使農民生活貧困,無法提高購買力;②勞動力得不到解決――封建土地所有制把農民束縛在土地上。
⑵ 商品經濟的發展,為資本主義的誕生創造了條件,新興資產階級通過革命斗爭,推翻了封建統治,建立起了資產階級政權。
⑶ 資產階級運用國家政權的力量,在政治和經濟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為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掃清了道路,帶來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
10.當代資本主義國家的性質沒有改變
⑴ 資產階級採取了一些緩和階級矛盾的措施,但這些措施沒有也不可能改變資本主義所有制及其剝削關系,資本主義國家的性質不可能改變;⑵ 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權一直掌握在資本家手裡,始終代表資產階級的利益;⑶ 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始終是少數人的民主,是為鞏固資產階級利益服務的。所以資本主義國家始終是資產階級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工具,其性質不可能改變。
11.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
基本矛盾――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有制之間的矛盾
主要矛盾――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矛盾
12.社會主義終究要代替資本主義
⑴ 在資本主義時代出現的社會化大生產,要求對全社會的生產實行統一的管理,通過市場使社會的人、財、物等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生產什麼,生產多少,都得到合理安排。
⑵ 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要求與資本主義私有制之間的矛盾,在資本主義制度范圍內不能根除,只有消滅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有制,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公有制,才能進一步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
⑶ 所以,社會主義終究要代替資本主義,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

13.資本家剝削的秘密
⑴ 在資本主義社會里,工人創造的價值遠遠大於自己所得的工資。除去工資,由工人勞動創造而被資本家無償佔有的價值,叫做剩餘價值,資本家就是靠無償的佔有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發財致富的。不過,資本家的這種佔有是在「平等交易」的招牌掩蓋下進行的。
⑵ 惟利是圖是資產階級的本性,最大限度的榨取剩餘價值,是資本家進行生產的直接目的和根本動機。
⑶ 現代資本家通過採用新技術、改進生產設備,提高勞動效率的方法加強對工人的剝削。
14.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將長期共存和斗爭
⑴ 在全世界范圍內,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長期共存和斗爭,這是當今國際社會的基本事實。
⑵ 一方面,社會主義國家可以同資本主義國家和平共處,建立各種關系,學習和利用資本主義國家創造的先進生產力和文明成果來發展自己;
⑶ 另一方面,社會主義國家要對資本主義世界敵視社會主義的勢力保持高度警惕,嚴防它們的一切顛覆活動。
15.人類社會生產工具的演變
石器(原始社會) → 青銅(原始社會後期開始使用,奴隸社會廣泛使用)→ 鐵器、牛耕(封建社會)→ 機器、電力、計算機等(資本主義社會)

第二課
1.中國社會發展的線索
十月革命 → 五四運動(1919) → 馬列主義傳播 → 中國共產黨誕生(1921) → 新民主主義革命 → 新中國建立 (1949)→ 社會主義革命 → 社會主義制度確立 (1956)→ 十年文革 → 十一屆三中全會 (1978)→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
2.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⑴ 當西方資本主義沖破封建統治的羅網,取得日新月異的進步時,中國在封建專制的統治下,經濟,政治和文化都落後於西方國家。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⑵ 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的先後失敗,證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原因在於:①帝國主義不允許中國通過走資本主義道路而謀求強大;②中國的封建勢力於帝國主義勾結,極力反對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③已經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不具備建立資本主義的條件。
領導者 意義 失敗原因
太平天國運動 農民階級(洪秀全) ① 反抗了列強的侵略② 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 農民階級不代表先進生產力
戊戌變法 資產階級改良派(康有為) 傳播了西方思想文化 ① 脫離人民群眾② 寄希望於沒有實權的封建君主③ 幻想得到帝國主義的支持
辛亥革命 資產階級革命派(孫中山) ① 推翻封建君主專制② 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③ 促進人們思想的解放 帝國主義和國內反動勢力的脅迫
3.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
⑴ 在十月革命的影響下,五四運動拉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馬列主義得到了廣泛的傳播。馬列主義和工人運動相結合,誕生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把馬列主義理論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開辟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經過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
⑵ 無產階級獨立自主的領導權,是新民主主義革命能夠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也是新民主主義革命能夠直接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的決定性因素。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走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的道路,是中國人民作出的決定性選擇,具有歷史的必然性。
★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五四運動(1919)
★ 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標志――新中國的建立(1949)
★ 馬列主義理論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中國共產黨
★ 馬列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結合――毛澤東思想
4.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內容)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
5.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⑴ 建立的條件:①政治條件--工人階級掌握國家政權,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的領導權;②經濟條件――人民政權有能力建立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沒收了官僚資本使之變為國有經濟;③社會條件――人民群眾支持走社會主義道路
⑵ 建立的途徑――對個體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
★ 完成「三大改造」,全面確立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廣泛、最為深刻的社會變革。
6.新中國的歷史性巨變――實現了獨立、民主、富強
⑴ 獨立――實現了中國人民的民族獨立。廢除了與西方列強的不平等條約,結束了帝國主義的特權,結束了受欺凌的歷史。
⑵ 民主――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運。
⑶ 富強――改變了舊中國貧窮落後的面貌,建立起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初步實現了國家的繁榮富強。
巨變說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7.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
⑴ 內容――①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②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③實行改革開放
⑵ 意義――①拉開了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序幕;②開辟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③建國以來的偉大轉折,標志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期。
8.一國兩制
⑴ 含義――就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一國」就是指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必須完整,中國是個統一的國家;「兩制」就是指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港澳台地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
⑵ 意義――①順利恢復了對港澳行使主權,並保持了其繁榮和穩定;②在「一國兩制」方針的指導下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9.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書本P45)
⑴ 含義――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⑵ 意義――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是中國共產黨先進性的集中體現。

10.關於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比較
時間 領導階級 經歷 意義
舊民主主義革命 1840-1919 資產階級 戊戌變法、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義革命 1919-1949 無產階級 五四運動、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 建立起新中國
社會主義革命 1949-1956 無產階級 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
11.社會主義的本質――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級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
★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但沒有改變當時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
★ 區別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標志是無產階級的領導權問題
★ 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後國內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矛盾;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之間的矛盾。
★ 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

第三課
1.我國現階段最基本的國情――現在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⑴ 初級階段的含義――①就社會性質而言,我國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②就發展程度而言,我國的社會主義還處於初級階段,即不發達階段。
⑵ 初級階段的特徵――①是逐步擺脫不發達狀況,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階段;②是逐步縮小同世界先進水平差距,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階段。
⑶ 為什麼我國現在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由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的,現階段我國①社會生產力比較低,②科技水平、民主文化素質還不高,③社會主義的具體制度不完善,決定了我國現在處於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
⑶ 為什麼我國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社會生產力遭到了極大的破壞;②新中國經濟建設的起點低,基礎差,很難在短期內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
⑷ 初級階段要經歷一個相當長的時期:一百年
⑸ 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
2.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⑴ 內容――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努力奮斗。
⑵ 核心內容――「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⑶ 制定的依據――①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②人民的根本利益
⑷ 為什麼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①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是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項工作都要服從於服務於經濟建設,把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擺在首位。②只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從根本上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才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的需要,才能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③十一屆三種全會以來,由於我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而使我國的經濟建設上了一個台階,人民生活水平上了一個台階,綜合國力上了一個台階。
⑸ 四項基本原則――①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②是全國人民團結奮進的共同政治基礎,是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政治保證。
⑹ 改革――①實質: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②目標: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③方法: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同時相應改革政治體制和其它方面的體制。
⑺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關系――①兩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是個有機的整體。②只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才能保證改革開放沿著社會主義方向發展;只有堅持改革開放,才能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使社會主義制度進一步鞏固和完善。③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兩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都是為了更好的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⑻ 為什麼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升學指導》P45之7)
3.人口問題
⑴ 人口現狀――①基本特點:人口基數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質偏低;②其它特點:農村人口多,人口老齡化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
⑵ 人口問題對我國的影響――①直接影響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②影響我國人口素質的提高;③給我國的資源和環境帶來沉重的壓力。
⑶ 解決人口問題的方法――①實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是我國目前條件下解決人口問題的唯一正確的選擇。②計劃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③計劃生育的途徑:晚婚、晚育、少生、優生,提倡一對夫婦生育一個子女。
4.資源問題
⑴ 資源現狀――資源大國、資源小國:我國資源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佔有量少,開發難度大。
⑵ 資源劣勢――①人均佔有量少;②分布不平衡;③開發利用不合理,浪費嚴重
5.環境問題
⑴ 環境問題的含義――環境污染和生態環境的破壞。
⑵ 表現――水土流失,沙漠化,草原退化,大氣污染
⑶ 造成的因素――①人口帶來的壓力(最大威脅)②經濟發展目光的短視,重眼前利益輕長遠利益。
⑷ 生態環境現狀――總體看,惡化的趨勢得到初步控制,部分地區有所改善,但形勢依然相當嚴峻,不容樂觀。
6.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⑴ 確立依據――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
⑵ 確立原因――①新的社會制度代替舊的社會制度,取決於生產力的巨大發展;②社會主義要能夠創造出比資本主義更高的生產力。
7.「三個有利於」的判斷標准
⑴ 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
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⑵ 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要以此為根本的判斷標准。
★ 立國之本――四項基本原則
強國之路――改革開放
★ 我國的基本國策有:對外開放,計劃生育,保護資源和環境
★ 最基本國情――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重要國情――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基本國情――資源大國和資源小國

第 四 課
1.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⑴ 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⑵ 確立的依據――①社會主義的性質: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②初級階段的國情:生產力不發達,經濟發展不平衡,需要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
⑶ 公有制――公有制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
⑷ 國有經濟――①含義: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歸全體人民共同所有。②作用和地位:擁有雄厚的實力和先進的技術設備,積聚著我國最先進的生產力,控制著國民經濟的命脈,擔負著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品的生產和流通。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
⑸ 集體經濟――①含義:生產資料歸一部分勞動者共同所有。②作用和地位:可以廣泛吸收社會分散資金,緩解就業壓力,增加公共財富和國家稅收。
⑹ 其它所有制經濟――①包括: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②作用:繁榮市場,方便人民生活,解決就業,促進經濟增長。
國有經濟(主導力量)

公有制經濟(主體)
集體經濟
基本經濟制度
個體經濟

其它所有制經濟 私營經濟
外資經濟
★ 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公有制
★ 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國有經濟
★ 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2.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
⑴ 含義――共同富裕是一個過程,鼓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形成示範效應,並通過先富者帶動和幫助後富者,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所以它不是同時富裕,也不是同步富裕,而是個有先有後的過程,要經過長期有步驟、分階段的努力才能最終實現。
⑵ 具體體現――改革開放以來,廣大中西部地區在根據自己的條件發揮資源優勢的同時,在各個方面支持了沿海地區先發展起來。當改革和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國家又採取了有力措施,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推動先富起來的東部沿海地區積極支持中西部地區發展經濟。
3.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三步走戰略
步驟 時間 國民生產總值 人民生活水平
第一步 1981到1990 翻一番 解決溫飽問題
第二步 20世紀末 再翻一番 達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 21世紀中葉 人均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4.21世紀的奮斗目標
第一個1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是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經過這一階段的努力,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將有較大提高,國際競爭力將大為增強,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個台階。
5.可持續發展戰略
⑴ 含義――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的發展。要求人和自然和平共處,能夠認識到自己對自然、對社會和子孫應負的責任。
⑵ 我國為什麼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升學指導》P52之2)
6.人民怎樣當家作主
⑴ 人民怎樣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力?――我國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通過直接或者間接的方式選出代表,由他們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組成國家權力機關。再由國家權力機關產生行政、審判、檢察等機關,分別行使管理國家、維護社會秩序的各項權力。
⑵ 全國人大的權力――①最高決定權:擁有決定國家大事的最高權力;②最高任命權:選舉國家主席,決定國務院總理,任命中央政府的重要組成人員;③最高立法權:立法權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主要職權,也是它的經常性工作。
★ 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大
★ 權力機關――各級人大
★ 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7.依法治國
⑴ 含義――
⑵ 要求――①對國家: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將國家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納入到依法治理的軌道上來。②對政府部門:要做到依法行政,從而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質量。③對個人:學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維護國家利益,依法規范自己行為。
8.民族關系
⑴ 民族現況――①我國是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有56個民族。②各民族之間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的民族關系
⑵ 民族政策――①民族區域自治:我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建立了相應的自治區,少數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內部事務。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②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繁榮③維護民族團結要做到「三個尊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尊重各民族的語言文字。
9.做國家的小主人
⑴ 公民作為國家的主人,有積極參與政治生活的責任,要履行這種責任,就要懂得依法行使民主權利。雖然初中生還未滿18周歲,還不能行使憲法賦予公民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可以行使其他政治權利,如監督權。
⑵ 行使監督權的形式主要包括:①向人大代表反映情況,表達我們的意見、建議和要求;②通過新聞媒體公開發表自己的意見;③給有關國家機關寫信,打電話,或者向有關人員反映情況。無論用那種方式,都必須是合法的。
10.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特點。(見《升學指導》P53之9)
11.精神文明建設
⑴ 含義――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我國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思想道德建設,二是教育、科學、文化建設。
⑵ 思想道德建設――①思想道德建設,是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②內容主要有:倡導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③大力倡導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⑶ 教育科學文化建設――是文化建設的基礎工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是帶有根本性和長期性的偉大戰略。
指導思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
根本任務:提高………培養……
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學習吸收: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外國的優秀文化成果
思想道德建設――重

2、初三政治 3--4單元知識點總結 人教版

第三課
1.我國現階段最基本的國情――現在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⑴ 初級階段的含義――①就社會性質而言,我國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②就發展程度而言,我國的社會主義還處於初級階段,即不發達階段。
⑵ 初級階段的特徵――①是逐步擺脫不發達狀況,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階段;②是逐步縮小同世界先進水平差距,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階段。
⑶ 為什麼我國現在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由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的,現階段我國①社會生產力比較低,②科技水平、民主文化素質還不高,③社會主義的具體制度不完善,決定了我國現在處於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
⑶ 為什麼我國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社會生產力遭到了極大的破壞;②新中國經濟建設的起點低,基礎差,很難在短期內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
⑷ 初級階段要經歷一個相當長的時期:一百年
⑸ 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
2.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⑴ 內容――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努力奮斗。
⑵ 核心內容――「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⑶ 制定的依據――①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②人民的根本利益
⑷ 為什麼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①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是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項工作都要服從於服務於經濟建設,把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擺在首位。②只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從根本上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才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的需要,才能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③十一屆三種全會以來,由於我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而使我國的經濟建設上了一個台階,人民生活水平上了一個台階,綜合國力上了一個台階。
⑸ 四項基本原則――①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②是全國人民團結奮進的共同政治基礎,是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政治保證。
⑹ 改革――①實質: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②目標: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③方法: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同時相應改革政治體制和其它方面的體制。
⑺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關系――①兩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是個有機的整體。②只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才能保證改革開放沿著社會主義方向發展;只有堅持改革開放,才能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使社會主義制度進一步鞏固和完善。③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兩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都是為了更好的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⑻ 為什麼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升學指導》P45之7)
3.人口問題
⑴ 人口現狀――①基本特點:人口基數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質偏低;②其它特點:農村人口多,人口老齡化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
⑵ 人口問題對我國的影響――①直接影響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②影響我國人口素質的提高;③給我國的資源和環境帶來沉重的壓力。
⑶ 解決人口問題的方法――①實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是我國目前條件下解決人口問題的唯一正確的選擇。②計劃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③計劃生育的途徑:晚婚、晚育、少生、優生,提倡一對夫婦生育一個子女。
4.資源問題
⑴ 資源現狀――資源大國、資源小國:我國資源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佔有量少,開發難度大。
⑵ 資源劣勢――①人均佔有量少;②分布不平衡;③開發利用不合理,浪費嚴重
5.環境問題
⑴ 環境問題的含義――環境污染和生態環境的破壞。
⑵ 表現――水土流失,沙漠化,草原退化,大氣污染
⑶ 造成的因素――①人口帶來的壓力(最大威脅)②經濟發展目光的短視,重眼前利益輕長遠利益。
⑷ 生態環境現狀――總體看,惡化的趨勢得到初步控制,部分地區有所改善,但形勢依然相當嚴峻,不容樂觀。
6.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⑴ 確立依據――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
⑵ 確立原因――①新的社會制度代替舊的社會制度,取決於生產力的巨大發展;②社會主義要能夠創造出比資本主義更高的生產力。
7.「三個有利於」的判斷標准
⑴ 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
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⑵ 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要以此為根本的判斷標准。
★ 立國之本――四項基本原則
強國之路――改革開放
★ 我國的基本國策有:對外開放,計劃生育,保護資源和環境
★ 最基本國情――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重要國情――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基本國情――資源大國和資源小國

第 四 課
1.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⑴ 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⑵ 確立的依據――①社會主義的性質: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②初級階段的國情:生產力不發達,經濟發展不平衡,需要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
⑶ 公有制――公有制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
⑷ 國有經濟――①含義: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歸全體人民共同所有。②作用和地位:擁有雄厚的實力和先進的技術設備,積聚著我國最先進的生產力,控制著國民經濟的命脈,擔負著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品的生產和流通。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
⑸ 集體經濟――①含義:生產資料歸一部分勞動者共同所有。②作用和地位:可以廣泛吸收社會分散資金,緩解就業壓力,增加公共財富和國家稅收。
⑹ 其它所有制經濟――①包括: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②作用:繁榮市場,方便人民生活,解決就業,促進經濟增長。
國有經濟(主導力量)

公有制經濟(主體)
集體經濟
基本經濟制度
個體經濟

其它所有制經濟 私營經濟
外資經濟
★ 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公有制
★ 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國有經濟
★ 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2.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
⑴ 含義――共同富裕是一個過程,鼓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形成示範效應,並通過先富者帶動和幫助後富者,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所以它不是同時富裕,也不是同步富裕,而是個有先有後的過程,要經過長期有步驟、分階段的努力才能最終實現。
⑵ 具體體現――改革開放以來,廣大中西部地區在根據自己的條件發揮資源優勢的同時,在各個方面支持了沿海地區先發展起來。當改革和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國家又採取了有力措施,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推動先富起來的東部沿海地區積極支持中西部地區發展經濟。
3.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三步走戰略
步驟 時間 國民生產總值 人民生活水平
第一步 1981到1990 翻一番 解決溫飽問題
第二步 20世紀末 再翻一番 達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 21世紀中葉 人均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4.21世紀的奮斗目標
第一個1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是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經過這一階段的努力,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將有較大提高,國際競爭力將大為增強,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個台階。
5.可持續發展戰略
⑴ 含義――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的發展。要求人和自然和平共處,能夠認識到自己對自然、對社會和子孫應負的責任。
⑵ 我國為什麼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升學指導》P52之2)
6.人民怎樣當家作主
⑴ 人民怎樣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力?――我國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通過直接或者間接的方式選出代表,由他們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組成國家權力機關。再由國家權力機關產生行政、審判、檢察等機關,分別行使管理國家、維護社會秩序的各項權力。
⑵ 全國人大的權力――①最高決定權:擁有決定國家大事的最高權力;②最高任命權:選舉國家主席,決定國務院總理,任命中央政府的重要組成人員;③最高立法權:立法權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主要職權,也是它的經常性工作。
★ 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大
★ 權力機關――各級人大
★ 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7.依法治國
⑴ 含義――
⑵ 要求――①對國家: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將國家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納入到依法治理的軌道上來。②對政府部門:要做到依法行政,從而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質量。③對個人:學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維護國家利益,依法規范自己行為。
8.民族關系
⑴ 民族現況――①我國是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有56個民族。②各民族之間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的民族關系
⑵ 民族政策――①民族區域自治:我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建立了相應的自治區,少數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內部事務。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②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繁榮③維護民族團結要做到「三個尊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尊重各民族的語言文字。
9.做國家的小主人
⑴ 公民作為國家的主人,有積極參與政治生活的責任,要履行這種責任,就要懂得依法行使民主權利。雖然初中生還未滿18周歲,還不能行使憲法賦予公民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可以行使其他政治權利,如監督權。
⑵ 行使監督權的形式主要包括:①向人大代表反映情況,表達我們的意見、建議和要求;②通過新聞媒體公開發表自己的意見;③給有關國家機關寫信,打電話,或者向有關人員反映情況。無論用那種方式,都必須是合法的。
10.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特點。(見《升學指導》P53之9)
11.精神文明建設
⑴ 含義――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我國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思想道德建設,二是教育、科學、文化建設。
⑵ 思想道德建設――①思想道德建設,是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②內容主要有:倡導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③大力倡導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⑶ 教育科學文化建設――是文化建設的基礎工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是帶有根本性和長

3、如何 開展 高中 心理健康 輔導 ppt 文庫

內容提要:當前的社會壓力越來越大,使得人們的精神負擔也更為沉重,心理健康也就成了現代健康觀念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強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本文就如何加強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一些探討和分析。如何根據學生的心理、生理發育特點,在不同階段確定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題。怎樣加強自我調控,提高適應能力;怎樣利用多種形式,不斷提高學生的心理狀態和素質。關鍵詞: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素質 自我調適 心理咨詢 所謂心理健康,是指能夠充分發揮個人最大潛能,以及妥善處理和適應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具體的說,它包括兩層涵義:其一是無心理疾病;其二能積極調節自己的心態,順應環境並有效的、富有建設性的發展和完善個人生活。高中生活緊張而富有挑戰,具有健康的心理,對於提高高中生的適應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等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只有具備這些能力,才能保障高中正常學習,實現自己的理想。在實際生活中,一些學習優秀的學生,由於一兩次的考試失敗就變的一蹶不振,喪失信心,更有甚者,因家長或老師的一句批評就離家出走,甚至走上輕生之路,這種種現象提醒我們,一定要在高中階段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讓每位學生的高中生活都充滿陽光。一、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高中生特有的年齡、生理特徵,使他們成為了一個心理多變的特定群體。由於學校教育的特殊性,又使他們的心理變化特徵有別於社會上的同齡人。不可否認,在我們的教育中,應試教育仍佔有很大的市場,雖幾經改革,幾番創新,但最終選拔人才的標准仍然是成績。每年的高考,都演繹著同樣劇幕,「幾家歡樂幾家愁」。唯分數,唯智力的嚴重後果是使學生畸形發展,加上學生年齡還小,成長經歷單一,缺乏艱難的磨煉,對升學就業的擔憂等,至使其心理素質明顯發育不良。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表現出令人擔憂的現象。高中生正處在思想逐步走向成熟的青春適應期,在其生理成熟起步先行的情況下,情緒波動應屬正常現象,也是與外界磨合時必須付出的代價,在這個可塑性極強的階段,對學生進行強有力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是十分必要和關鍵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通過心理衛生的教育,心理品質與能力的培養及心理問題的輔導,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維護心理健康的一項科學性的系統工程。素質的好壞體現在心理狀態的正常與否,個性心理品質的優劣方面,外現於行為習慣及社會適應狀況。心理健康教育與人格發展密切相關,並直接影響到個體素質的全面發展。而學生的整體素質則直接關繫到其個人在考場上的正常發揮,也關繫到以後其社會交際活動的展開。個人的身心健康與否,直接關繫到整個社會的安定團結,關繫到中華民族的命運。因此,從面向未來,關心下一代的角度出發,關注高中生產生的一些個性心理障礙,著手解決其個人的心理問題,因勢利導,使其沿著健康方向發展,是完全必要的,也勢在必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應理順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關系。當前處在變革期的學生德育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過於簡單化把學生問題全部歸咎於學校德育不力,用懲罰、強制教育、訓導、思想灌輸等解決學生成長中出現的一切問題,不僅有失偏頗,也徒然加重學校德育的負荷。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服務於學生,應相輔相成,在一定程度上互相交叉和滲透,但又各有側重,不能互相代替。學生德育強調的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接班人。而心理健康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使其潛力得到充分發揮,為品德和才能的進一步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要搞好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工作,首先是要轉變教育觀念,把心理健康教育當作學生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和實現素質教育目標的重要手段,為學校開展健康教育創造和提供必要的條件。其次,從教育的形式上,對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任務、運作方式、財力物力的提供,輔導人員專業素質和編制等做出明確的規定,從而保證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揮應有的作用並順利開展。心理健康是現代健康觀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可以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不斷取得進步。他可以用堅強的意志戰勝困難,用堅定而樂觀的心態面對挫折與失敗;他會在任何順境中一路領先,也會在任何逆境中奮勇崛起,取得事業的成功。當代高中生將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和挑戰。要想發展成為時代需要的人才,不僅要具備廣博的知識、良好的能力結構,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高中生正處於青春發育的高峰期,生理上的顯著變化和心理上的急劇發展給他們帶來許多新的問題。隨著高考體制的改革,高考考生資格的放寬,競爭日趨激烈。高中生普遍面臨著巨大的升學壓力,沉重的課業負擔;加之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差,挫折意識不強。如果這一階段缺乏引導,很容易導致心理疾病,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1、加強自我調控,提高適應能力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是衡量一個人是否健康的標准之一。一個適應能力強的人,能和現實保持良好的接觸,對周圍環境和事物有清醒、客觀的認識,能較好地適應不斷變化的人際環境和心理環境,樂於接受新事物,能承受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不幸。為提高學生的自我調適和社會適應能力,我們應該引導學生接受環境、順應環境,針對環境的變化對自身做出相應的調整,以積極的心態適應環境。同時學會在生活中不斷反省自己,認識自己,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行為方式,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以更好地適應社會。與初中相比,高中生活有很大的不同。在學習方面,知識密度大、知識難度加深,課程進度快。要想盡快適應高中生活,就要學會學習,學會思考,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適應能力。在生活和交往方面,有一部分同學由於住宿要開始新的集體生活,和同學之間的接觸和交流更密切。第一次遠離父母,還要學會獨立處理很多事情。另外,考入九中的學生在初中大多都是學習的佼佼者,在工作上都是老師的得力助手。現在大家都集中到一起,可謂人才濟濟。所有這些都要求學生重新認識自己,調適自我,給自己定位。所以,我們要從高一新生入學開始,就有意識地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心理保健的重點是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教會他們掌握學習方法,端正學習態度,加強對學習心理和學習規律的科學指導與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會學生制定科學的學習計劃。同時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考試分數和名次的變化,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使學生盡快適應高中生活,指導學生擺脫由於不適應而造成的學習上的困境,順利完成從初中到高中的過渡。隨著高中生心理生理的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自我意識不斷增強,獨立性、自主性逐漸提高,心理閉鎖性特徵更明顯,這就需要家長、老師給予及時正確地引導。所以在高一階段我們教師要重點針對這一階段學生成長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進行教育。在繼續加強學習心理調節指導的同時,側重良好人際關系的引導,加強心理訓練,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交往觀,學會正確處理學習、生活、交往中的遇到的問題,克服自卑心理,克服各種困難與挫折。這樣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才會漸漸地被調動起來,學習主動性才會提高,同學之間的關系越來越融洽。2、開展心理咨詢,注重個別輔導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教師角色的要求不再是單純的"傳道,授業,解惑"。正如《學會生存》一書中所說:「教師的職責現在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職能以外,他將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學生需要的不僅是知識,更需要心理的關愛和情感的交融。通過探索與實踐,使我深深認識到,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和管理者,和學生接觸的最多,時間最長,最有利於做學生的心理教育工作。班主任是學生最好的心理醫生。班主任要根據教育學、心理學理論來指導學生科學地學習和調整心理狀態,培養學生的樂觀穩定的情緒和開朗堅強的性格,以及廣泛的學習興趣,探究和創新精神,不怕挫折敢於競爭的優良品質,為他們將來的成才與成功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質。在心理咨詢過程中,班主任給予學生足夠的信任和理解,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雙方達到情感和心理的交流,消除學生的精神壓力,達到心理轉化的效果。我們就應幫助孩子們克服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使他們能適應社會生活,處理好人際關系,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3、加強集體訓練和集體心理輔導素質教育要求促使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保護和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集體心理輔導和班級講座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措施。學生心理素質的鍛煉,道德行為習慣的形成,知識能力的增長,都會受到積極、健康環境的熏陶和影響。因此精心創設適合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班級文化環境,營造育人氛圍,使優美的班級環境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結合班主任工作,我們要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心理訓練,包括學習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自我反思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調控能力、應試能力、理想教育等。這種以班級為單位的心理訓練活動,很好地彌補了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心理需要。把教育工作心理化,使每個學生都找到了自己的閃光點,都能在集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發揮特長,樹立自信,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動機的「內驅力」,提高了心理素質。同時,還要採取多種方式和手段激勵學生進取。通過座談,了解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的掌握、要求和問題;通過調查測試,分析學生的心理狀況,然後講心理知識、並與學生共同對心理問題進行剖析交流,以聯系實際對他們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奮發向上,接受挑戰,培養心理耐挫能力。三、結語我堅信,屬於他們的不僅僅是優異的學習成績,更寶貴的是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健全的人格!因為未來是屬於那些有良好的心理狀態和道德修養,具有一定的社會適應能力的人!總之,高中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據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以教育引導的方式疏導學生的不健康的意識和想法,使每一位高中生都得到關懷和幫助,使他們的高中生活緊張、豐富而沒有遺憾。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