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月嬰兒吃多了有什麼症狀
1、怎麼判斷新生兒有沒有吃飽?
判斷新生兒是否吃飽,可以參考以下四點:
1、有滿足感
當寶寶吃飽時,他會自行停止進食。如果媽媽的乳房還有奶但是寶寶已經不吸了,這意味著寶寶已經吃飽喝足了。或者看看吃完後寶寶的狀態。例如,如果寶寶吃完奶不哭了,對媽媽微笑,或者立即入睡,這意味著寶寶已經吃飽了。
2、較快進入睡眠
一般來說,當寶寶即將吃飽時,他會變得昏昏欲睡 當父母看到寶寶吃了一段時間睡覺一段時間後,我們必須找出機會慢慢拉出乳頭或者奶嘴,然後將寶寶放在床上睡覺。
3、有拒絕乳頭或奶嘴的行為
如果寶寶沒有吃飽的話會只顧著喝奶,對身邊的事物不是很感興趣,但是如果寶寶吃飽了,他會對身邊事物非常感興趣,關注點也不只是放在吃奶這件事上。寶寶吃飽後會慢慢不再銜乳,緊接著便會閉著嘴抵觸乳頭或奶嘴。
4、寶寶體重正常增加
媽媽可以根據寶寶的體重是否按照正常規律增長,來判斷寶寶有沒有吃飽。一般,0~3個月的寶寶每周體重增加量應該在150克以上;3~6個月的寶寶,平均每周增加105克。
(1)滿月嬰兒吃多了有什麼症狀擴展資料
一、母乳喂養正確方法
1、孕前積極進行乳房保養
從懷孕第5個月開始,經常用香皂和清水擦洗乳頭、乳暈,並在清洗後的乳頭及乳暈上塗一層油脂,以使乳房皮膚逐漸堅韌;
用熱毛巾敷蓋乳房並輕輕按住,用指腹在乳房周圍以畫圈方式進行按摩;
戴寬松的胸罩,防止過緊使乳腺發育不良及胸罩上的纖毛阻塞乳腺管;
每次洗澡後在乳頭上塗上油脂,用拇指和食指輕輕撫摩乳頭,及早向醫生請教矯正內陷或扁平乳頭的有效方法。
2、分娩後盡早給寶寶開奶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新規定,產後30分鍾盡可能給寶寶開奶,新生兒與媽咪同室同床,以便以不定時、不定量的哺乳原則按需喂養,使寶寶得到最珍貴的初乳。雖然媽咪可能是身心疲憊,乳房也不感到脹,但一定要及早讓寶寶吸吮乳房,以免失去最佳時機。
3、隨時給寶寶喂母乳
一開始不必硬性規定喂母乳的次數、間隔和餵奶量,應該是每當寶寶啼哭或覺得該餵了就抱起喂母乳,寶寶能吃多少就吃多少,這樣可使媽咪體內的催乳素的分泌增多,從而使泌乳量增加,並且還可預防媽咪發生乳腺炎,避免影響寶寶吃母乳。
如果媽咪身體虛弱或傷口疼痛,可以採用側卧位餵奶,但日後不宜經常躺著給寶寶餵奶,否則會影響寶寶下頜發育,日後引起畸形。
4、掌握正確的餵奶技巧
在餵奶的過程中,媽咪要放鬆、舒適,寶寶要安靜。媽咪坐在低凳上或床邊上,如果位置較高可把一隻腳放在一個腳踏上,或身體靠在椅子上,膝上放一個枕頭抬高寶寶;
把寶寶放在腿上,頭枕著媽咪的胳膊,媽咪用手臂托著他的後背和小屁股,使小臉和小胸脯靠近媽咪,下頜緊貼著乳房;
媽咪用手掌托起乳房,先用乳頭刺激寶寶口周皮膚,待寶寶一張嘴,趁勢把乳頭和乳暈一起送入寶寶的嘴裡;
讓寶寶充分含住乳頭及乳暈的大部分,這一點非常關鍵,否則光靠叼住奶頭吸吮是不可能得到乳汁的,而且寶寶為得到乳汁會拚命去吸吮乳頭,媽咪會感到陣陣鑽心的疼痛,乳頭也容易被寶寶吮破,如果引起乳腺炎就會使母乳喂養難以順利進行下去;
媽咪一邊喂一邊用手指按壓乳房,以便於寶寶吸吮,又不會使他的小鼻子被堵住。
5、科學合理攝取豐富的營養
要想乳汁分泌旺盛並營養成分優良,媽咪的熱能及營養素的需要也相對增加,所以每日應多吃幾餐,以4~5餐較為適合;要特別注意多喝一些能催乳的湯類,如燉排骨湯、燉雞湯、燉豬蹄、豆腐湯、青菜湯等;在兩餐之間最好飲水或其他飲料。
如果少奶或無奶,千萬不要輕易放棄,不妨請醫生推薦一些催乳特餐或葯膳。但並非進食得越多就越好,因為在坐月子時卧床時間多而活動減少,而攝入的卻主要是高熱量或肥甘的食物。如果攝入太多,不僅不能增加泌乳量,反而因造成胃腸不適而使乳汁減少。
二、新生兒6種異常不用慌
1、體重下降
新生兒在出生一周後體重減輕,是因為寶寶在媽媽體內一直泡在羊水裡(100%濕度),再加上寶寶進食還沒上軌道,每天排出的大小便、呼吸及皮膚排出肉眼看不見的水分等,使體內水分丟失,造成體重在出生一周內減輕。
減輕的重量最多可達到出生時體重的10%。隨著寶寶漸漸適應,到了第10天,體重就會增加。若在10天後出現體重不增、甚至下降,則可能是喂養不當或受疾病影響。
2、吐奶
未到3個月的寶寶,賁門肌肉尚未發育健全,且新生兒胃容量較小,所以,大部分寶寶都會在餵奶後、哭鬧多動或輕拍背部時,從嘴角慢慢溢出或多或少的白色奶汁。因此,喂完奶後,家人可用手輕拍寶寶背部幾分鍾,避免寶寶過度哭鬧。
隨著月齡的增長,吐奶症狀會逐漸緩解。但奶水若是噴射出來的、吐出量很多,或是吐出帶有黃綠色的物質,就需進一步檢查。
3、頭頂腫起
陰道分娩的新生兒頭部一般呈橢圓形,像腫起一個包。這是由於分娩過程中胎頭在產道內受壓引起的。有的嬰兒出生後頭部出現柔軟的腫塊,這是分娩時受壓而引起的頭皮水腫或血腫,一般在出生後 6~10 周可消失。但是如果腫塊進行性增大或在 10周後仍未消失,要及時就醫。
4、長馬牙
新生兒的齒齦邊緣或上顎中線附近,常會長些乳白色顆粒,表面光滑,數量從1到數十顆不等。這些顆粒在臨床稱上皮珠,俗稱馬牙,是牙齒發育最原始的組織,在胚胎發育6周時,由口腔黏膜上皮細胞增質變厚形成。
一般2周左右就可自行吸收,不能用針挑或用布擦,以免損傷黏膜,引起感染。
5、尿色發紅
新生兒在最初幾天尿色發深,稍有混濁,有時尿布上可看見淡淡的紅色,屬正常現象,一般5~6 天後會消失,但如果10天後仍有此情況,則為異常,要及時就醫。
6、斗雞眼
一般而言,新生兒早期眼球尚未固定,看起來有點斗雞眼,且眼部肌肉調節不良,常有短暫性斜視,屬正常生理現象,尤其好發於臉型寬闊、鼻樑扁平的寶寶。
父母應常抱寶寶看室內或外面各個地方,促進寶寶的眼珠不斷轉動,防止斗雞眼。但是如果寶寶 1 歲以上仍存在斗雞眼,需要到醫院眼科檢查。
2、一個月寶寶吃太多了有什麼表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