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定製禮盒 » 日南定製

日南定製

發布時間: 2023-01-19 19:31:19

1、什麼是理藩院?

理藩院

(Lifanyuan) 官署名,清代管理蒙、回、藏少數民族事務的機關。初為「蒙古衙門」,設承政、參政等官。崇德三年(1638)改「蒙古衙門」為「理藩院」,隸屬禮部。順治十八年(1661)改為與六部同等。主官設有尚書1人,左右侍郎各1人,均為滿員;額外侍郎1人,於蒙古貝子、貝勒中特簡。下設郎中宗室1人,滿3人,蒙古8人;員外郎宗室1人、滿11人,蒙古24人,及堂主事、主事、司務、筆貼式、經承、貼寫等官,所屬又有外郎、領催、通事、皂役等吏役。理藩院的設置最初是為了處理蒙古事務,隨著清朝對西北、西南各地區統治的進一步加強,理藩院管理的范圍也逐步擴大到蒙古以外的少數民族地區。其具體管轄范圍為內外蒙古、青海蒙古、新疆之額魯特部、回部與西藏喇嘛所屬各處。理藩院的內部組織有旗籍、王會、典屬、柔遠、徠遠、理刑等六個清吏司及管理行政事務的滿檔房、蒙古房、司務廳、當月處、督催所、銀庫、飯銀處等單位、分別掌管部界、封爵、設官、戶口、耕牧、賦稅、兵刑、交通、會盟、朝貢、貿易、宗教等項。所屬有內館、外館、俄羅斯館及蒙古官學、唐古特學、托忒(te)學等單位。理藩院還掌管一部分屬國及其他外國交往事務,如掌理與俄國交涉事務。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另成立了總理衙門,這部分事務始改歸總理衙門管理。另外,清政府還在上述地區分派將軍、都統、大臣等駐防,直接管理少數民族事務。理藩院的設置和將軍、大臣的直接統治,標志清中央政權與少數民族地區隸屬關系的加強,說明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統治已深入到邊區。光緒三十八年(1906)理藩院改為理藩部。

理藩院

清代管理蒙、回、藏等少數民族事務的中央機構。清以前歷代封建王朝對於少數民族事務的管理,只設官員兼管,不設專署。清於崇德元年(1636)設蒙古衙門,由承政、參政主管;三年六月,改稱理藩院,屬禮部。順治元年(1644),改置尚書、侍郎;十八年,定官制同六部,理藩院尚書亦入議政之列。設錄勛、賓客、柔遠、理刑四司。雍正時定以王、公、大學士兼理院事。乾隆改設旗籍、王會、典屬、柔遠、徠遠、理刑六司。咸豐十年十二月(1861年1月)成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以前,兼辦對俄外交事務。光緒三十三年(1907)九月,改為理藩部,清亡遂廢。

理藩院初掌蒙古事,隨著清廷全國政權的建立,更為總管蒙古、西藏、新疆等各少數民族地區事務的中央機構。清統治者通過理藩院實施對各少數民族地區的統治,加強與他們的聯系。康熙二十六年(1697),修定《理藩院則例》,用法規固定了對少數民族地區統治的各項措施。以後,乾隆、嘉慶、道光、光緒年間又四次校修。

理藩院六司分掌爵祿、朝貢、定界、官制、兵刑、戶口、耕牧、賦稅、驛站、貿易、宗教等政令。另有司務廳、銀庫、飯銀處、當月處、督催所及滿、漢、蒙、俸四檔房掌衙署日常事務。理藩院所轄,先後尚有內館、外館、蒙古學、唐古特學、托忒學、俄羅斯學、木蘭圍場、喇嘛印務處、則例館等機構。此外還派司員、筆帖式等常駐少數民族地方,處理特定事務,定期輪換。

太僕寺

太僕寺,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設立,初無專署,附設在兵部武庫司,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才另建衙署辦事。太僕寺初設卿2人(滿、漢各1人),少卿2人(滿、漢各1人),總掌馬政,每三年則由滿卿或少卿1人赴左右兩翼馬廠閱看,並向皇帝報告總數,然後由兵部核對。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詔令太僕寺衙門派大臣1員管理,至嘉慶十三年(公元1808年)乃停。設員有:滿、漢卿各1人(從三品),少卿滿、漢各1人。員外郎滿、蒙各二人。主事滿、蒙各二人。滿主簿1人,筆帖式16人,經承、廳書、司書9人,總數38人。凡遇皇帝出巡,太僕寺卿和少卿都要「隨扈」(隨從帝側)管理車駕、馬駝諸事。

太僕寺內部機構有左右兩司與主簿廳。

左右兩司,設有員外郎、主事、筆帖式、司書等官,掌考核左右兩翼馬廠(太僕寺所屬邊外內蒙地方,按地區分左右翼,有左右翼馬廠)馬的總數,並根據馬匹的數量和優劣而定其功過。

主簿廳,設主簿、筆帖式、經承、廳書等官,掌本寺章奏、文移及檔案事務。

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改革官制,裁撤太僕寺,所掌事務並入原兵部改組的陸軍部。

大理寺

清初仿明制,置三法司,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設大理寺,為平反刑獄的機關。主管官是卿、少卿。順治元年設滿、漢卿各1人(滿二品,漢三品),少卿滿1人(三品)、漢2人(四品)。順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改滿卿為三品,滿少卿為四品。康熙六年(公元1659年)又改滿卿為二品。九年,滿、漢卿俱定為三品,滿、漢少卿均定為四品。

大理寺的職掌是:平反全國刑名案件,與刑部、都察院為「三法司」。凡須三法司會勘的重大案件(斬、絞罪案),先經刑部審明,送都察院參核,再送大理寺平允①。

大理寺分左、右兩寺,各設寺丞3人(滿、漢、漢軍各1人),評事1人(漢員)、經承4人。

左寺:掌順天府一部分州縣、直隸一部分府縣和奉天、山東、江蘇、安徽、浙江、四川、廣東、貴州等省死罪刑名案件,以及辦理京內吏、戶、禮部、都察院、內務府、光祿寺、太常寺、太僕寺、欽天監、太醫院、步軍統領衙門咨辦事件。

右寺:掌順天府一部分州縣,直隸一部分府縣和山西、河南、江西、福建、湖北、湖南、陝西、甘肅、廣西、雲南等省刑名案件,以及辦理京內宗人府,內閣、兵部、刑部、工部、通政司、翰林院、詹事府、國子監、鴻臚寺、順天府等衙門咨辦事件。

凡在京重大案件,左、右兩寺官員各會同各道御史赴刑部,與承辦司會審,名為「小三法司」,各以供詞呈報堂官,三法司堂官再行會審,若無疑義,則報請皇帝裁決。各省督撫上報的大案宗卷,隨本送「揭帖」一份至大理寺。左、右兩寺先據揭帖詳推案情,看所擬罪名與引用律例是否符合,預擬意見呈堂官,俟刑部定稿送寺,與所擬意見相合,即畫稿會題。凡「熱審」時,左、右寺會同刑部各司、都察院各道審決,將刑部審辦之案,審擬呈堂,笞罪(以竹板責打)寬免、枷杖減等,人犯暫交該旗或各地方官保釋,待立秋後再送刑部執行。

大理寺除左、右寺外,尚有檔房和司務廳兩個單位。

大理寺官員初為16人。乾隆間員額增至21人。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改革官制,模仿當時資本主義國家,搞「三權分立」,改大理寺為大理院,專司審判,並配置總檢察廳,總理大理院民、刑案件之檢察事務。

都察院

清初仿明制,於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五月設立都察院。皇太極下諭:「凡有政事背謬,及貝勒大臣有驕肆侵上,貪酷不法,無禮妄行者,許都察院直言無隱。即所奏涉虛,亦不坐罪;倘知情蒙蔽,以誤國論。」①順治初年又規定:「凡朝廷政事得失,民生利弊,以時條上,百官有奸貪污績,亦得據實糾彈。」②可見,清代的都察院其職能與歷朝的御史衙門差不多。都察院初設承政1人,左右參政各2人。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改承政為左都御史,參政為左副都御史。三年規定左副都御史滿、漢各2人。五年則定左都御史滿、漢各1人。右都御史,為總督兼銜。右副都御史為巡撫、河道總督、漕運總督兼銜,都不設專員。左都御史是都察院的主管官員,《清史稿·職官志二》說:「左都御史掌察核官常,參維綱紀。」

都察院除監察政治得失外,具體擔負的工作是:參預九卿一起議奏摺;凡重大案件與刑部、大理寺公同審斷;稽察各級衙門、官吏辦事的優劣;檢查注銷文書案卷及封駁事;監察鄉試、會試、殿試;巡視各營等事務。

都察院的內部機構設有直接為堂官辦事的九房一庫。各房庫共設經承25人,其中印房1人,吏房3人,戶房3人,禮房2人,兵房3人,刑房4人,工房3人,火房2人,本房2人,架閣庫1人,分理堂官交辦的各有關事務及管理伙食、保管檔案等事。其下辦理行政事務的機構有:

經歷廳:原名司務廳,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設滿司務1人,改稱經歷後,定經歷滿、漢各1人(正六品)。承辦科道差事、五城注銷,並管轄吏役等事。據《光緒會典事例》卷1030所載,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議准吏、戶、刑部一些具體事項歸經歷管理。

都事廳: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設滿都事2人,漢都事1人,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改滿、漢都事各1人(正六品),負責承辦繕本及滿官冊籍。

五城都察院

五城都察院是稽察京師地方治安的機構。清代把京城分為中、東、西、南、北五城。都察院分派御史巡城,並設有巡城御史的公署,稱為「五城察院」,或稱「五城」。各城都設有兵馬司,每司又分為二坊。由五城御史督率管理。負責審理訴訟、緝捕盜賊等事。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設兵馬司指揮1人(正六品),副指揮2人(正七品),吏目1人(未入流)。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為防止各地來京官員「鑽營囑托」,「交通賄賂」,定「由五城御史督令司、坊官員時加訪緝」①。十年(公元年)更定:「五城御史各率所屬,辦理地方之事,厘剔奸弊,整頓風俗」②。其具體職掌是:稽察京師十坊之境。十坊分隸情況是「中城分中西、中東二坊;東城分朝陽、崇南二坊;西城分關外、宣南二坊;南城分東南、東坊;北城分靈中、日南二坊。每城由副指揮、吏目分掌二坊。凡人命案件,由五城指揮相驗。盜竊案件,由副指揮、吏目察看現場和審解。其餘詞訟案件,由指揮報巡城御史審斷。杖罪以下案件,自行完結,徒罪以上,送刑部定案。

五城察院還「掌賑恤之政令」。五城共設有6個棲流所,10個粥廠,10個糶米廠,1個普濟堂,1個育嬰堂等,作為賑恤流民的機構。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於五城地方設廠15處,由僉都御史督同五城御史給滿、漢軍民人等發帑金,並令太醫院醫官施葯。二十一年改為東、西、南、北四廠。至四十年(公元1701年),每年均遵例賑民。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設五城鋪司巡檢各1人,管理街巷柵欄的啟閉。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裁五城鋪司巡檢,由五城察院及步軍統領酌派兵役專司街巷柵欄之啟閉。

順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五城各設公所,於每月朔望吉日,由御史、司坊官組織鄉約(即地方官選擇的耆老),宣講皇帝誥誡官民的詔令(順治頒布的「六諭民」、康熙頒布的上諭十六條、雍正的「聖諭廣訓」十六條),其目的是使民「共知向善」,「以敦風化」。實際上是要人民做馴服的工具。

翰林院

清初置文館於盛京,命儒臣翻譯滿漢書籍,並記注本朝得失。天聰十年(公元1636年),文館改為內三院,其中包括後來設置的內閣與翰林院的職掌。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沿明制置翰林院,為正三品衙門。二年又並入內三院,改稱「內翰林國史院」,「內翰林秘書院」、「內翰林弘文院」,升為從二品衙門。十五年(公元1658年)七月,改內三院為內閣,又另設翰林院,設滿、漢掌院學士各1人,都兼禮部侍郎頭銜。十八年(公元1661年),裁內閣、翰林院,又設內三院。至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再改內三院為內閣,翰林院又成為一個獨立的機構①。其長官仍為掌院學士,滿、漢各1人,仍兼禮部侍郎頭銜。康熙年間,因纂修各種文史書籍,需要大量文學之士,所以翰林院的編制人員很多,據《皇朝詞林典故》卷22《纂修史書》條所載,編修、檢討等幾至二百人,庶吉士也有五、六十人。雍正以後,翰林院人員大為削減,多調充其他官職,或京內科道、吏部,或京外道、府、州、縣。以後凡在翰林院任職滿六年之編修、檢討,由院保送,以知府任用,成為定例。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升掌院學士為從二品,從大學士、尚書中特選兼任。雍正曾說:「國家建官分職,於翰林之選,尤為慎重,必人品端方,學問純粹,始為無忝厥職,所以培館閣之才,儲公輔之器。」②這說明翰林院為國家儲才的機關。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定掌院學士不再兼禮部侍郎官銜。自此以後,翰林院就成為更重要的國家機關了。

翰林院官員名額,據《光緒會典》卷70的記載,有掌院學士滿、漢各1人,侍讀學士、侍講學士、侍讀、侍講,都是滿2人,漢3人,修撰、編修、檢討均無定額。以下尚有待詔滿、漢各2人,筆帖式滿40人,漢軍4人,典薄滿、漢各1人,孔目滿、漢各1人,五經博士27人,堂供事4人,供事14人,總員額為119人。這些官員的任用資格是:掌院學士由大學士、尚書、侍郎內簡選。侍讀學士、侍講學士、侍讀、侍講等官,由各衙門應升之郎中等官文義優通者選任。修撰以「三鼎甲」(殿試前三名)中狀元補授,編修以榜眼、探花補授。檢討則以「三甲」進士散館補授。翰林院官員授職後,每隔幾年再進行考試,稱為「大考」。考後按成績分為四等,一等特加重用,二等升階;三、四等分別予以處分。

翰林院的職掌是:

(一)充經筵日講:每年秋天舉行經筵典禮,先由翰林院開列直講官滿、漢各8人(滿講官由大學士以下,副都御史以上充任;漢講官以翰林出身之大學士、尚書、侍郎、內閣學士、詹事、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充任),奏請皇帝欽派四人值講。

(二)掌進士「朝考」之事:清代科舉制度,每科於「殿試傳臚」後,禮部以新進士名冊送翰林院,由掌院學士奏請「御試」於保和殿。

(三)論撰文史:其所撰有祝文、冊寶文(冊立、冊封後妃)、冊誥文(冊封王公)、碑文、諭祭文等。此外,纂修實錄、聖訓、本紀、玉牒及其他書史,或由翰林院承辦,或由翰林院派編修、檢討參與纂修。而對書史的編輯校勘,則是翰林院官的主要職務。

(四)稽查史書、錄書:六科根據紅本輯錄的史書(送內閣),錄書(存科),為防止「玩忽潦草」,每年派翰林官兩人專司稽查。

(五)稽查官學功課:宗人府的宗學、覺羅學,內務府的咸安宮官學及八旗的官學,都派翰林官稽查教習功課。

(六)稽查理藩院檔案:理藩院的檔案關系重大,須隨時整理,例由翰林院派翰林官稽查,以重其事。

(七)入值侍班:順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諭,翰林各官,原系文學侍從之臣,分班值宿,以備顧問,並在景雲門內建造值房,翰林官分班入值。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定翰林官在尚書房侍值。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又定於圓明園值班。

(八)扈從:順治九年(公元1652年),定皇帝巡幸京城內外及王府等處,翰林院例應派員隨從。

(九)每遇直省文武鄉試、會試、殿試時充主考官、讀卷官;順天鄉試,掌院學士充正、副主考、侍讀、侍講以下擔任考官。各省鄉試,學士以下、編修、檢討以上都可以充任正副考官。會試,掌院學士充任正副考官,侍讀、侍講學士以下充同考官。武科會試,侍讀、侍講學士都可以充任正副考官。

(十)考選、教習庶吉士:開列教習庶吉士職名,從侍讀、侍講、修撰、編修、檢討中選擇學問優異者擔任小教習。

翰林院內部組織有典簿廳與待詔廳。

典簿廳掌奏章、文移及吏員、差役的管理事務,並保管圖書。額設典簿滿、漢各1人,孔目滿、漢各1人,筆帖式若幹人(滿40人,漢軍4人,分在兩廳辦事)。

待詔廳:掌繕寫、校勘之事,額設滿、漢待詔各2人,筆帖式若幹人。滿待詔掌校時,翻譯章奏、文史;漢待詔掌校對,繕寫所撰之史。

庶常館

清初設庶常館,隸內弘文院,為新進士深造之所,也是沿明制而設的。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定製,每年殿試後,選德才兼優之士為庶吉士,再入館學習,名為館選。因庶吉士又稱庶常吉士,故其學館稱為庶常館。庶常館設滿、漢教習2人,由吏部開列翰林院掌院學士、內閣學士,題請皇帝「欽派」。或於大學士、尚書、侍郎內特簡。小教習若幹人,由侍讀學士以下各官內選用。分別訓練庶吉士滿、漢文課程。提調2人,供事1人。提調由掌院學士在編修、檢討內派充,掌庶常館的行政事務。

庶吉士在館學習三年,學習清文、翻譯及漢文之經史、詞、詩等。期滿,由庶常館教習奏請皇帝「御試」,分發任用,稱為「散館」。庶吉士在館學習期間,每人每月給廩餼銀四兩五錢,到戶部領取。器用什物,到工部支取。

起居注館

起居注館,是記錄皇帝言行,編纂起居注的機構。順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諭:「朕惟自古帝王,勤學圖治,必舉經筵日講,以資啟沃」①。選滿、漢臣8人,以原官銜充日講官,每日為皇帝講解經書,並規定每年二、八月春秋二季舉行「經筵」之後,按日舉行日講。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遴選儒臣,簪筆左右,記皇帝一言一動,「書之冊簡,以垂永久」。八年又選擇滿、漢詞臣數人「備顧問記起居」。九年始設起居注館,滿漢記注官均以日講官兼。日講起居注官滿10人、漢12人,除翰林院掌院學士、詹事府詹事照例兼充外,余由翰林院侍讀學士以下、詹事府少詹事以下簡充,掌記注之事。

記注體例,是將諭旨、題奏、官員引見、除授等依次記載。編纂記注每月分為2冊,每年計24冊,先成草本,由總辦記注官逐條查核增改,送掌院學士閱定,記明年月及記注官名,冊中用翰林院印蓋齊縫,然後封存鐵櫃。

詹事府

清沿明制,於順治元年(1644年)設詹事府,為輔導東宮太子之機構,同年十一月裁撤,其事務並入內三院。順治九年(公元1652年)復置,設詹事、少詹事,以內三院官兼任。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廢立皇太子後停止。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諭:「詹事府東宮僚佐,儲貳未建,其官原可不設,第以翰林敘進之階,姑留以備詞臣遷轉地耳」①。自此以後,詹事府官員專備翰林院遷轉之資。

詹事府設詹事滿、漢各1人(正三品)、少詹事滿、漢各1人(正四品),左、右庶子滿、漢各1人(正五品),洗馬滿、漢各1人(從五品)、左、右中允滿、漢各1人(正六品),左、右贊善滿、漢各1人(從六品),主簿滿、漢各1人(從七品)、筆帖式6人。

詹事府的職掌是:凡皇帝坐朝或秋審、朝審以及九卿、翰、科、道會議之事,詹事、少詹事均得「侍班」或參加集議。凡纂修實錄、聖訓,詹事府詹事、少詹事例得充任副總裁官及纂修官。纂修其他書史,少詹事皆得充任纂修官。此外,有些職掌是與翰林院互兼的。清初規定,凡東宮千秋節(東宮誕辰)及元旦、冬至行禮慶祝、表箋文式,由詹事府坊局官撰擬頒發。

詹事府內部機構分左右春坊、司經局及主簿廳,其職官及分掌如下:

左右春坊:設左、右庶子滿、漢各1人,左右中允滿、漢各1人,左右贊善滿、漢各1人,掌記注、纂修之事。其漢員,分別兼翰林院侍讀、侍講、編修、檢討等銜。

司經局:設洗馬滿、漢各1人,掌經籍、典制、圖書刊刻的收藏。其漢員兼翰林院修撰銜。初設漢正字2人,掌繕寫講章及裝潢之事。

主簿廳:設主簿滿、漢各1人,掌文移;筆帖式滿6人,掌翻譯。

詹事府的機構掌章奏、文移事務,另設滿、漢主簿2人管理。

從詹事府的具體執掌看,已無本府的專職,實際上變成了翰林院的輔佐機構。所以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改革官制,實行「新政」,便以詹事府名實不符,首先被裁撤,其事務歸入翰林院。

2、中國情人節是幾月幾號?

而在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的七夕節也是姑娘們重視的日子,即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由於能表達共同的人類情懷,各國各地紛紛發掘了自身的「情人節」。

在古代,七夕的確和牛郎織女傳說關系密切,但它是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這一日女子會訪閨中密友、祭拜織女、切磋女紅、乞巧祈福,因此七夕又有「女兒節」的稱謂。

女性歡天喜地競技娛樂的日子,男子也湊個熱鬧在一旁欣賞,男女定情只是「女兒節」盛會中的副產品。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牛郎鵲橋相會之時。

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