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定製禮盒 » 木蘭令定製

木蘭令定製

發布時間: 2023-01-20 11:57:51

1、納蘭性德《木蘭辭 擬古決絕詞柬友》賞析

木蘭辭 擬古決絕詞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夜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詞牌:原為唐教坊曲,後用作詞牌。最初可見《花間集》中韋庄詞。上下片除第三句外,其餘皆押仄聲韻,也作《木蘭花》。
詞題:這是一首擬古之作。古詩中的《決絕詞》,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訴薄情郎,從而表示與之決絕。唐元稹有《古決絕詞》三首。在納蘭容若的詞集里,有的版本中詞題為:「擬古決絕詞柬友」,顯然這種「閨怨」是一種假託,。據專家稱:這是納蘭的特有隱情的表現。

這首詞中有兩個典故。
「秋風悲畫扇」:借用漢朝班婕妤的故事。班婕妤曾是漢成帝的妃子,卻遭到趙飛燕的妒忌、饞害而打入冷宮。南北朝梁的劉孝焯就曾經寫過《班婕妤怨》:「妾身似秋扇」,於是就用秋扇比喻被遺棄的女子。
「驪山」「淚雨零霖」「比翼連枝」:都是講的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故事。白居易的《長恨歌》已經把這個故事傳頌千古了。

我讀這首《花木蘭令》後,也試著翻譯成現代詩或短文,請見笑一讀:

如果相愛永遠像初識,
就不會出現婕妤怨秋扇的舊事。
當薄情郎輕易變心時,
男女的感情中本來就會出現這類事。

想當初唐皇與貴妃的山盟海誓猶在耳邊,
卻難熬棧道雨聲鈴聲聲聲怨。
現在我身邊的薄倖錦衣郎,
還不如當年唐明皇許過比翼連枝願。

我就是試著古詩今譯。

其實,這首詞在納蘭留下的348詞中並非是經典代表作。納蘭寫了很多情詞,特別是悼亡詞,至今專家們嘖嘖稱道、孜孜研究不絕。

2、新京華煙雲電視劇好不好看?

《新京華煙雲》從拍攝起就備受關注,觀者認為,期待值越高失望值就會越高,尤其隨之熱播,滿滿偶像劇的味道湧出引發不少吐槽,然而從劇評人角度看,這部里的人物其實最接近原著人物特質,接近於林語堂字里行間散發出的人物定位:李晟飾演的姚木蘭的舉止有度,李承鉉飾演的曾新亞的新潮,李曼版牛素雲的傲嬌,高梓淇之孔立夫活潑而不死板的書生形象,均符合原著的感覺,還有秦漢傅藝偉一眾老戲骨,每一位演員都很用心去詮釋林語堂筆下的人物。

李晟褪去了還珠小燕子時代的青澀,姚木蘭,第一女主角,一現身,先有漫步人間的俠女氣息撲面而來,緊接著一頭秀發飄落,還原女兒身淑女的剎那,又溫柔到心底,細膩而痴情。民國裝扮的李晟,大小姐麻花辮,舉止文靜嫻熟,出口成章文藝范兒,保守而不失開朗,明快又盡顯豪情,把所有不能兼備的東西兼備到一處,因此她是最有味道的民國女性。當李晟與男演員們演對手戲,爆發出與孔立夫對戲的那份嬌羞和適可而止,對新式潮流公子哥曾新亞的心理排斥,一溜煙倔強跑開的俏皮,頓時察覺到了她對戲劇的領悟與專注。姚木蘭有勇有謀有才有貌有情,李晟的靜態娥眉一笑傳深情,動態則男兒氣概,因此她確實穩穩當當撐起了一個原著里的姚木蘭,把這個人物的一生起伏都演好。少女的木蘭是花前月下浪漫多情又勇氣可嘉的女子,中年木蘭有忍辱負重委曲求全的一面,知書達理的好媳婦,她終究是一位可敬可歌的民國女子。

高梓淇之孔立夫:五官靈動的玉面小生,擺脫窮酸書生面貌

高梓淇的孔立夫有亮點,絲毫無死讀書讀死書的書獃子氣質,眉眼清秀五官靈動,總覺得林語堂小說里的他,被文字束縛了,演起來容易「扭曲」。他雖好文,雖淵博,但不似傳統酸秀才,所以劇中姚木蘭對他的一見鍾情以及姚莫愁對他的「死纏爛打」,才能如此順理成章。姚木蘭看上的不可能是一個迂腐死板的書獃子,他當然要面容清秀,當更要擺脫酸楚和附庸風雅的世俗,方可楚楚動人。高梓淇的孔立夫,還是蠻有說服力。

李承鉉之曾新亞:走在前端的貴公子

李承鉉的曾新亞有所突破,不欠缺「俠客」精神,新京華把他的俠客情懷施展到極致了。當李承鉉之曾新亞英雄救美,與賭場惡霸下賭局,幫姚木蘭脫身,他活脫脫一個留洋歸來的大俠,精通外國語言西式洋酒牛排,又深諳擲篩子和黑道對白,簡直就是全才。因為原著中的曾新亞稍微有點弱,屈從於木蘭的「管轄」,他有貴公子的養尊處優,但他初期確實正是那份養尊處優的貴氣,曾經令木蘭望而卻步,反而愛上窮書生孔立夫。因此李承鉉詮釋的他的「不學無術」的一個小片面還是挺有道理。

李曼之牛素雲:拋媚眼的刁蠻小姐

牛素雲每一版都刁蠻、任性、高調、撒潑,每一個演員都選的很絕配。謀女郎李曼,雖然不是最漂亮的那個牛素雲,可是她的裝扮之洋氣,一個拋媚眼,一個玩親親,幽默瀟灑的腦洞大開,雖然稍微有點誇張和賣弄風情,但幸好無傷大雅。這個角色讓演員有發揮的餘地,她需要演員放開演,把自己當成傲嬌的大小姐,無所顧忌的去表現。前期她的傲嬌都暢快淋漓,不知道劇情發展到最後,她與老公鬧別扭,與木蘭明爭暗鬥一生一世,最後幡然悔悟心存善意的那一部分她會表現的如何。

秦漢李玲玉傅藝偉鄭則仕老戲骨各自的表現力

老戲骨都不是蓋的,可芳華易逝,依舊依稀能感受到秦漢劇中姚思安的書卷氣和暴脾氣,對待女兒的那份貼心,對待兒子的那份嚴厲,老莊的豁達超然和出塵;李玲玉的愛子心切肝腦塗地賢妻良母範兒;還有傅藝偉的桂姨,風韻猶存,眼神和表情,把角色的那份尖酸刻薄貪財好利表現的惟妙惟肖,尤其從牛似道手中收翡翠項鏈時,兩人一爭一奪的眉來眼去各懷鬼胎,老戲骨就是老戲骨;鄭則仕的牛似道,可圈可點,大氣磅礴的官爺氣度,低調不下來的恃寵而驕,思想老土又追隨潮流的拽。

從播出後的反響來看,觀眾普遍反映《新京華煙雲》的「創新·顛覆」做得很到位。有觀眾評價「人物都很鮮明,新老演員都挺不錯」,「新陣容、新拍法,為這部原本沉重的歷史題材注入了新的活力」,表達了對《新京華煙雲》的認可。不少觀眾和網友還呼籲拍攝第二部,並希望能繼續看到原班人馬。

在最近播出的劇情中,木蘭(李晟飾)和新亞(李承鉉飾)的婚姻出現了第三者。隨即引發了觀眾的高密度熱議。劇中,木蘭在親眼目睹麗華(彭楊[微博]飾)懷孕後,並沒有和新亞一哭二鬧三上吊,反而淡淡地接受了事實,還替新亞照顧麗華。但是,相比木蘭的大度,觀眾普遍反映激烈。有觀眾說:「木蘭太可憐了」,「新亞,我真看不起你。既然娶了就好好負責」,「就應該離婚,新亞太可氣了,兩個還都想要」,表達了對木蘭的心疼和新亞、麗華的憤憤不平

3、人生若只如初見,哪得情殤倦意濃 什麼意思?

原詩確實是納蘭容若寫的「人生若之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即是古詩,運用了漢朝班婕妤的典故。
如今,「人生若只如初見,哪得情殤倦意濃。」即不是古詩
是我們現代的人借古詩而蓄發對情的自身理解。
是位網路學者自身編出來的類似對聯的一種。不是出自古詩之類的。
至於是誰也無從考證。畢竟網路這個大,大家你一借我一借就都知道這句不是古詩 的一種形式。

意思就是人生如果就像剛剛開始一見到面,該多好,就不會演變成以後對你的眷戀,對你的愛戀或者說你的變心使我傷心。

4、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作者是誰?詩的名字叫什麼?作者簡介是什麼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出自清.納蘭性德的《木蘭詞 擬古決絕詞柬友》

意思:如果情人之間只像初相識時一樣柔情蜜意,又何來以後的悲傷嘆息?!


原文:

《木蘭詞 擬古決絕詞柬友》

清.納蘭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一作:卻道故心人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一作:淚雨零 / 夜雨霖)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譯文:

與意中人相處應當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是那樣地甜蜜,那樣地溫馨,那樣地深情和快樂。但你我本應當相親相愛,卻為何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

如今輕易地變了心,你卻反而說情人間就是容易變心的。

我與你就像唐明皇與楊玉環那樣,在長生殿起過生死不相離的誓言,卻又最終作決絕之別,即使如此,也不生怨。

但你又怎比得上當年的唐明皇呢,他總還是與楊玉環有過比翼鳥、連理枝的誓願。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清代著名詞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初名成德,後避太子嫌,改名性德。出身滿族貴族,滿洲正黃旗人。

納蘭性德天性浪漫,淡泊名利,他的貴胄身份和社會地位,使他自幼無需擔心衣食生計問題,而可以專心一意地讀書做學問,並且廣交天下有才學的文人士子,一起縱論古今,相互切磋,博採眾長。

納蘭性德詞中的內容,主要是有關悼亡、邊塞、表達友情與志向,以及無法知其為誰而作的大量的所謂艷情詞,後者在納蘭詞中所佔數量較大。其詞之特色,就如他所主張的詩歌創作要有自家面目一樣,在清初詞壇上亦頗具自家特色。他喜歡清新自然、純以言情為主的詞,詞中亦喜歡表達隱秘的情感體驗和不為人知的感情經歷。這與詞家純粹以追求聲律技巧、刻意追求刻鏤之工的目的是有所不同的。但是後人未必真能理解他的詞學思想與詞心。

5、《木蘭詩》的讀後感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木蘭詩》的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木蘭詩》的讀後感1

從古至今,世人一直有著重男輕女之念。曾有人說:「女子無才便是德。」但在當今男女平等之社會,除個別仍有重男輕女之念的人之外,這句話可就錯了。還有人一度以為女子懦弱無能,可現實卻否定了這個觀念——

比如《木蘭詩》中的花木蘭,她難道懦弱無能嗎?她代父從軍,以男兒身在軍營中度過了十幾年,以男兒身在戰場上殺死了眾多敵人,卻沒有使和她一塊奮勇殺敵的夥伴察覺她是女兒身,難道她的聰明才智不及男子嗎?

我一度認為女子不一定不及男子,讀了《木蘭詩》後,這使我更相信了。《木蘭詩》中的花木蘭令我十分佩服,我要向她學習,學習她英勇的精神,我要讓所有人明白:女子比男子厲害,女子比男子棒;我要讓所有男子敗倒女子的裙下、女子的本領下!

也許這要在很久後才能做到,但我不會因時間而放棄,因為我已經看到了一部分成功,那就在我們班——在我們班,誰都知道科學老師對男女生的評價。女生雖然有的成績不好,但字比男生清楚;我們班的男生有20個,照科學老師的說法,只有1/4的男生算「人」,而女生就比男生多得多了。

從教我們班的老師中也能看出我希望的成功。除了科學老師,其他都是女老師。她們個個才藝八斗,哪個比教同類課的男老師差呀!你說對嗎?

為著這些小小的.希望的成功,我充滿了信心,從現在起,我要更努力學習,一定在不久的將來做成這件事!加油!

哼!誰說女子不如男!

《木蘭詩》的讀後感2

木蘭詩刻畫了木蘭巾幗英雄的生動形象和高貴的品質。全詩的風格明朗生動,質朴剛健,堪稱北方民歌中的傑出作品。

詩一開始就使讀者產生了疑問,然後交代了木蘭從軍的原因,作者沒有直接述說,而是從木蘭的心理活動入手寫,在敘事的同時注重人物的性格刻畫,使讀者看到了一個敢於挑重擔,富有責任感的果斷勇敢的婦女形象。

詩歌第二部分寫木蘭踏上了征途,寫木蘭離別了父母奔赴戰場,也顯出戰事緊迫。雖然木蘭能毅然替父從軍,但她畢竟還是個女子,對家鄉、對父母畢竟是有依戀之情的。這樣突出了她的女子身份,非但沒有削弱她的英雄形象,相反使她的從軍舉動更富有傳奇性,更引人入勝。

接下來寫了木蘭立功歸來後的情景。先寫木蘭立功回來後見天子,可是木蘭並不在乎官位和賞賜,她只是想盡快回到故鄉和親人團聚,可見她歸心似箭,同時也顯示了這位平民出身的女英雄不愛功名富貴的優良品德。

木蘭回到故鄉後,詩歌使用排比細致寫出了木蘭全家聞訊後的喜悅。隨後又寫木蘭回家的舉動,描繪了木蘭迫不及待想變回女兒身的激動心情。

整體來說,木蘭詩表達了木蘭勤勞,善良,純真,朴實,勇敢的性格和她深明大義,孝敬父母,效忠國家,不為名利所動的精神。

6、木蘭花令的解釋

--詞牌知識--

見柳永《樂章集》,入仙呂調(夷則羽)。雙 調,五十六字,七言八句,上、下片名四句三仄韻。此調體格與 《玉樓春》及《木蘭花》之齊言體均極為相近,《詞律》卷七以 為即《木蘭花》,只是調名多一「令」字。《詞譜》卷——另列 有《木蘭花》各一首,在韋詞後註:「宋人《木蘭花》詞,皆《 玉樓春》體。惟此與毛、魏二詞乃《木蘭花》正體。」《詞譜》 將《木蘭花令》另列,或即表示與宋人《木蘭花》七字八句之區 別。然韋、毛、魏三家詞,本題《木蘭花》而無「令」字,而宋 人詞名《木蘭令》者又都是七字八句之齊言體。《詞譜》如此另 列調名以示區別,不唯與《花間集》所錄之原始調名不符,於辨 識《木蘭花》、《木蘭花令》、《玉樓春》之體各異同及相互關 系亦無助益。參見《木蘭花》、《玉樓春》。

--最有名的木蘭花令: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

人生若只如初見①,何事秋風悲畫扇②。等閑變卻故人心③,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④,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⑤,比翼連枝當日願!

它是清代納蘭性德的一首詞,「擬古」是指模仿古代文人所作詩詞以作新詩詞,在這首詞中,納蘭性德是模仿唐元稹有《古決絕詞》三首,「決絕」意思是堅絕拒絕,在這首詞中則用來表示女子要與男子斷絕關系。

【注釋】

①人生句:意思是說與意中人相處應當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那樣地(的)甜蜜,那樣地溫馨,那樣地深情和快樂。

②何事句:此用漢班婕妤被棄典故。班婕妤為漢成帝妃,被趙飛燕讒害,退居冷宮,後有詩《怨歌行》,以秋扇為喻抒發被棄之怨情。南北朝梁劉孝綽《班婕妤怨》詩又點明「妾身似秋扇」,後遂以秋扇見捐喻女子被棄。這里是說本應當相親相愛,但卻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

③等閑二句:意思是說如今輕易地變了心,卻反而說情人間就是容易變心的。故人,指情人。

④驪山二句:《太真外傳》載,唐明皇與楊玉環曾於七月七日夜,在驪山華清宮長生殿里盟誓,願世世為夫妻。白居易《長恨歌》:「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作連理枝。」 對此作了生動的描寫。後安史亂起,明皇入蜀,於馬嵬坡賜死楊玉環。楊死前雲:「妾誠負國恩,死無恨矣。」又,明皇此後於途中聞雨聲、鈴聲而悲傷,遂作《雨霖鈴》曲以寄哀思。這里借用此典說即使是最後作決絕之別,也不生怨。

⑤何如二句:化用唐李商隱《馬嵬》:「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之句意。薄倖,薄情。錦衣郎,指唐明皇。又,意謂怎比得上當年的唐明皇呢,他總還是與楊玉環有過比翼鳥、連理枝的誓願!意思是縱死而分離,也還是刻骨地念念不忘舊情。亦可通。

【講解】

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始見《花間集》韋庄詞。有不同體格,俱為雙調。但《太和正音譜》謂:《花間集》載《木蘭花》、《玉樓春》兩調,其七字八句者為《玉樓春》體。故本首是為此體,共五十六字。上、下片除第三句外,余則皆押仄聲韻。
詞題說這是一首擬古之作,其所擬之《決絕詞》本是古詩中的一種,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訴男子的薄情,從而表態與之決絕。如古辭《白頭吟》:「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唐元稹有《古決絕詞》三首等。這里的擬作是借用漢唐典故而抒發「閨怨」之情。詞情哀怨凄惋(婉),屈曲纏綿。汪刻本於詞題「擬古決絕詞」後有「柬友」二字,由此而論,則這「閨怨」便是一種假託了,這怨情的背後,似乎更有著深層的痛楚,無非借閨怨作隱約的表達罷了。故有人以為此篇是別有隱情,無非是借失戀女子的口吻,譴責那負心的錦衣郎的。

【輯評】
一、於在春《清詞百首》:「題目寫明:模仿古代的《決絕詞》,那是女方恨男方薄情,斷絕關系的堅決表態。這里用漢成帝女官班婕妤和唐玄宗妃子楊玉環的典故來擬寫古詞。雖說意在『決絕』,還是一腔怨情,這就更加深婉動人。」

二、盛冬鈴《納蘭性德詞選》:「決絕意謂決裂,指男女情變,斷絕關系。唐元稹曾用樂府歌行體,摹擬一女子的口吻,作《古決絕詞》。容若此作題為『擬古決絕詞柬友 』,也以女子的聲口出之。其意是用男女間的愛情為喻,說明交友之道也應該始終如一,生死不渝。」

7、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翻譯現代文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處該多美好,那樣就不會有現在的離別相思凄涼之苦了。

《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

清代:納蘭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譯文:與意中人相處應當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是那樣地甜蜜,那樣地溫馨,那樣地深情和快樂。但你我本應當相親相愛,卻為何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如今輕易地變了心,你卻反而說情人間就是容易變心的。

我與你就像唐明皇與楊玉環那樣,在長生殿起過生死不相離的誓言,卻又最終作決絕之別,即使如此,也不生怨。但你又怎比得上當年的唐明皇呢,他總還是與楊玉環有過比翼鳥、連理枝的誓願。

(7)木蘭令定製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這首《木蘭花令》常被我們當做愛情詩來讀,其實只要稍微下一點功夫的話,就會在道光十二年結鐵網齋刻本《納蘭詞》里看到詞牌下邊還有這樣一個詞題:「擬古決絕詞,柬友」。

也就是說,這首詞是模仿古樂府的決絕詞,寫給一位朋友的。現在一般認為這個朋友就是指容若公子的知己,當時另一位詩詞大家顧貞觀。

詞題說這是一首擬古之作,其所擬之《決絕詞》本是古詩中的一種,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訴男子的薄情,從而表態與之決絕。如古辭《白頭吟》、唐元稹《古決絕詞三首》等。納蘭性德的這首擬作是借用漢唐典故而抒發「閨怨」之情。

用「決絕」這個標題,很可能就是寫與初戀情人的絕交這樣一個場景的。這首詞確實也是模擬被拋棄的女性的口吻來寫的。

第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是整首詞里最平淡又是感情最強烈的一句,一段感情,如果在人的心裡分量足夠重的話,那麼無論他以後經歷了哪些變故,初見的一剎那,永遠是清晰難以忘懷的。而這個初見,詞情一下子就拽回到初戀的美好記憶中去了。

8、花木蘭和李將軍結婚了嗎

電視劇版的花木蘭和李將軍結婚了

《花木蘭》結局中,李亮納妾之日文武百官前往道賀,木蘭與蘇吉喬裝混入府內。庄小倩露出真面目,原來庄小倩乃突厥派來殲滅隋朝之大將,終被李亮給識破。

李亮不慎被擒,木蘭為救李亮,不顧生命危險奮而一撲。木蘭在此役中受傷甚重,回天乏術際,蘇吉與李亮誠心求天,終令木蘭延續壽命。歷經百劫木蘭與李亮決心攜手解甲歸田。

真實歷史花木蘭的結局

隋唐時朱若虛之女木蘭自幼聰慧,十歲時即妙解三教宗旨;父喪之後家境貧寒,木蘭織機度日,閑時走馬射箭,身懷武藝。時值唐太宗征突厥,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以全忠孝。木蘭以靈符破妖術,大破玉門關,凱旋途中在五台山遇儒學大師,聞孔孟之道。

木蘭大悟,一再上表陳情,不願入朝作官。後唐太宗聽信讒言,第三次召木蘭入京,欲謀殺木蘭。木蘭三上陳情表,掣劍剜胸,以明忠貞之心。太宗大悔,封木蘭為貞烈公主,題其坊日「忠孝勇烈」,葬於木蘭山下。

9、木蘭花令全文繁體字

【宋】蘇軾《木蘭花令·元宵似是歡游好》

元宵似是歡游好。何況公庭民訟少。萬家游賞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島。

平原不似高陽傲。促席雍容陪語笑。坐中有客醉多情,不惜玉山拼醉倒。

 

【宋】蘇軾《木蘭花令·經旬未識東君信》

經旬未識東君信。一夕薰風來解慍。紅綃衣薄麥秋寒,綠綺韻低梅雨潤。

瓜頭綠染山光嫩。弄色金桃新傅粉。日高慵卷水晶簾,猶帶春醪紅玉困。

 

【宋】蘇軾《木蘭花令·梧桐葉上三更雨》

梧桐葉上三更雨。驚破夢魂無覓處。夜涼枕簟已知秋,更聽寒蛩促機杼。

夢中歷歷來時路。猶在江亭醉歌舞。尊前必有問君人,為道別來心與緒。

 

【宋】黃庭堅《木蘭花令·凌歊台上青青麥》

當塗解印後一日,郡中置酒,呈郭功甫。

凌歊台上青青麥,姑孰堂前餘翰墨。暫分一印管江山,稍為諸公分皂白。

江山依舊雲空碧,昨日主人今日客。誰分賓主強惺惺,問取磯頭新婦石。

 

【清】納蘭容若《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宋】 蘇軾  木蘭花令

木蘭花令·次歐公西湖韻

霜余已失長淮闊,空聽潺潺清穎咽。佳人猶唱醉翁詞,四十三年如電抹。

草頭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還二八。與余同是識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因為百度知道的回答就算輸入繁體字,在提交以後也會自動修改成簡體,所以圖片奉上!

請點贊!!親~~么么噠!!?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