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地海灣的房子有贈送面積嗎
1、綠地率和綠化率的區別是什麼?怎麼看容積率,贈送面積和容積率有啥關系?
綠地率和綠化率的區別是什麼?1、定義不一樣。
綠地率是一個精確、嚴謹定義;而綠化率是一個不合規、較為廣泛這個概念。
2、計算方法不一樣。
綠地率計算方法會比綠化率嚴苛許多,並且一般以低限操縱為准則。綠化率的計算方法是綠地面積/建設規劃用地面積,而綠地率的計算方法是綠地率=綠化總數/建設規劃用地面積。除此之外,由於綠化率中常包含的范疇比較廣泛,而綠地率的范疇較窄,所以一般通過測算以後,綠化率比綠地率高些。
3、規范不一樣。
綠地面積就是指園林綠化垂直投影面積之與和住宅小區用地的比例,相對來說較為廣泛,大概長花的地方就能夠算是園林綠化,樹的影子、露天停車場能夠正中間種草的青磚都可以算入綠地面積,便是只要是有塊草坪就能記入,因此綠地面積有時候可以做到60%之上。
綠化率和綠地率哪個大:一般購房者在選擇項目時,房地產商都是會告之這一新樓盤綠化率大小,但是你要知道並不是綠化率越大越好。由於綠化率就是指園林綠化垂直投影面積之與和住宅小區用地的比例。簡單說只要是有草坪覆蓋地區,都可以算得上綠地面積。
而綠地率計算方法會比綠化率嚴苛許多,一般以低限操縱為准則。綠地率的計算方法是綠地率=綠化總數/建設規劃用地面積。與此同時綠化率包含的范疇比較廣泛,而綠地率的范疇較窄,所以一般通過測算以後,綠化率比綠地率大。
贈送面積和容積率有關系嗎?具體容積率比要求容積率要高是怎麼回事?各種「贈送面積」的出現,例如別墅地下室、地下室、生活陽台、陽台、房間內樓高不夠的一部分等,這種總面積通常不計入或者部分記入總建築面積。工程驗收結束後,房地產商還會繼續根據封露台、連通設備平台的形式增加使用的面積。
這種操作模式會增加具體容積率,但是一般不會導致住宅小區總體定居質量的減少,更多的是開發商一種營銷方法,增加另一個指標值:高層得房率。
容積率是如何危害定居舒適度的?容積率越大,意味著該宗地的商業用地抗壓強度越多。簡單來說就是容積率越大,小區里房子建得密雜,住戶越大,住宅小區越擁擠。一塊土地在售賣前就已確認了容積率,工程驗收時,容積率不得低於的標准。但不要指望容積率比這個標准低是多少,因為這是通過土地資源成本所決定的,蓋越多房屋,賣越多總面積,才獲得更多盈利,房地產商是側重於高容積率。
為何要限定容積率呢?從政府部門方面而言,限定容積率可能就限制商業用地抗壓強度,對應的總建築面積、客流量還會減少,與此相符的消防安全、供電、供電系統和交通壓力還會減少。有關購房者來說,住宅品質雖然沒有和容積率立即性行為,但一般來說,低容積率就意味著小區的定居品質。試想一下,你現如今住的是一梯兩戶的6層電梯洋房,小區環境還算可以。
倘若某一天樓房增加到30層,人口數量增加了5倍。那樣電梯安全抗壓強度會加倍增加,住宅小區產生各種垃圾量還會大幅度增加,小超市買東西也要排隊很長一段時間,停車場也靠的是搶走了。限定容積率的價值就在那這里。
2、為什麼買房子還有贈送面積,是什麼意思
「贈送面積」一般包括:
⑴露台
露台指設置在屋面、首層地面或雨蓬上的供人室外活動的,有圍護設施的平台。按照2013年新版的《建築工程建築面積計算規范》規定:露台、露天游泳池、花架、屋頂的水箱及裝飾性結構構件,不計入建築面積。
⑵飄窗
飄窗,一般呈矩形或梯形向室外凸起,三面都裝有玻璃,窗檯的高度比一般的窗戶低一些。根據《建築工程建築面積計算規范》規定,"窗檯與室內樓地面高差在0.45m以下且結構凈高在2.10m及以上的凸(飄)窗,應按其圍護結構外圍水平面積計算1/2面積;窗檯與室內地面高差在0.45m以下且結構凈高在2.10m以下的凸(飄)窗,不計算建築面積"。
⑶一層小院
小院一般是指一層的小院,可作小花園或開發成菜園,實際上,一層小院應屬於公共面積,但是開發商卻說是作為贈送面積給購房者。而且購房者的房屋產權證上,也不會有小院的測繪面積。但是開發商在進行出售時,同樣是一層帶小院的房,送小院的房子單價會略高於不送小院的房子單價。
⑷閣樓
閣樓一般位於頂樓,且房屋屋頂有一定的坡度。可以將閣樓設計為儲藏室,面積比較大。根據《建築工程建築面積計算規范》規定,對於形成建築空間的坡屋頂,結構凈高在1.20m及以上至2.10m以下的部位應計算1/2面積;結構凈高在1.20m以下的部位不應計算建築面積。
⑸地下室
地下室即指位於地平面以下的建築空間,根據《建築工程建築面積計算規范》:"地下室、半地下室按結構外圍水平面積計算。結構在2.20m及以上的,應計算全面積;結構在2.20m以下的,應計算1/2面積。"所以如果開發商贈送的是小於2.2m的地下室,實際上相當於送了購房者一半的面積。
⑹半封閉陽台
室外陽台是指在建築主體外的陽台。根據《建築工程建築面積計算規范》規定,在主體結構內的陽台,應按其結構外圍水平面積計算全面積;在主體結構外的陽台,應按其結構底板水平投影面積計算1/2面積。
所以,半封閉陽台和地下室一樣,如果開發商送的是主體結構外的陽台,也只是送了你一半的面積。
所以說,公用露台、高度不超過2.1m的飄窗、一層小院和小於1.2m的閣樓,根據國家政策,都是不計入建築面積的;而真正贈送面積的房子一般單價比較高。例如獨立露台等。需要注意的是,贈送面積往往不會寫進合同或寫進產權證中。沒有依據,後期一旦發生糾紛,購房者很難維護自己的權益。
(2)綠地海灣的房子有贈送面積嗎擴展資料:
經常聽到有人講,我買的商品房建築面積是100平方米,可是我量出來的卻是80平方米(或更少)。
這里,存在一個認識上的誤區,認為建築面積可以直觀的量出來。實際上大部分人只是量取了房子的「使用面積」,而使用面積再加上「套內的牆體面積」才能得到「套內建築面積」(注意:不是「建築面積」)。
「套內牆體面積」包括的內容為,房子內卧室和起居室間的分隔牆、居室之間分隔牆、廚衛與器具室內之間的分隔牆等等,以及外牆的一半、與隔壁房屋的分隔牆的一半、以及與樓梯間的分隔牆的一半等。
3、購房者怎麼判斷贈送面積和容積率,有啥關系
購房者怎麼判斷贈送面積和容積率,有啥關系?
容積率是衡量小區居住舒適度的重要指標,它的計算公式如下:容積率=建築面積/用地面積。
簡單說,一塊地面積1萬平方米,如果開發商蓋了1萬平米的房子(建築面積為1萬平米),它的容積率是1,如果蓋了2萬平米的房子,那麼容積率就是2,這些房子可以將土地鋪滿兩遍。可以用下圖抽象地理解下:
不過現實中根本沒有這樣的房子,因為我們的房子有綠地,有道路,有小區中心廣場等。所以容積率為1的小區,房子不可能是1層,容積率為2的房子,也不可能只有兩層,大致是下圖這個樣子的:
容積率是怎麼影響居住舒適度的?
容積率越高,代表該地塊的用地強度越大。形象一點說,容積率越高,小區的建築越高,容納的居民越多,小區越擁擠。
一塊土地在出讓之前就已經確定了容積率,項目驗收時,容積率不能突破這個指標。但不要指望容積率比這個指標低多少,因為土地的成本是一定的,蓋越多的房子,賣越多的面積,才能獲得更多的利潤,開發商是傾向於高容積率的。
對於小區而言,為什麼要限制容積率呢?
從政府層面來講,限制容積率也就限制了用地強度,相應的建築面積、人流量也會減小,與之相匹配的消防、供水、供電和交通壓力也會減輕。
對於購房者來說,住宅品質雖然不是和容積率呈線性關系,但一般情況下,低容積率也就意味著小區的高居住品質。
試想一下,你現在住的是兩梯一戶的6層電梯洋房,現在的小區狀況還算滿意,如果某一天樓層增加到30層,人口增加了5倍。那麼電梯使用強度會成倍增加,小區產生的垃圾量也會大幅增加,小超市買東西也要排隊很長時間,停車位也要靠搶了。限制容積率的意義就在這里。
容積率一般是多少?
各種建築類型的容積率一般是這樣的:
容積率分為獨立別墅為0.2~0.5;聯排別墅為0.4~0.7;6層以下多層住宅為0.8~1.2;11層小高層住宅為1.5~2.0;18層高層住宅為1.8~2.5;19層以上住宅為2.4~4.5;還有的城市將容積率小於1的住宅定義為非普通住宅。而一些商住項目,容積率達到6~7也不是不可能,難言舒適。
實際容積率高於規劃容積率是怎麼回事?
原因是各類「贈送面積」的存在,比如地下室、半地下室、陽台、露台、室內層高不足的部分等,這些面積往往不計入或部分計入建築面積。驗收完成後,開發商還會通過封露台、打通設備平台的方式增加使用面積。
這些操作方式會增加實際容積率,不過一般不會直接導致小區整體居住品質的降低,更多是開發商的一種營銷方式,增加另一個指標:得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