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送增值稅
1、無償贈送需要繳納增值稅嗎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房屋贈與有可能產生六種不同的稅。
第一種:增值稅
如果個人向個人或者單位無償的轉讓房產要繳納增值稅。但如果是家庭財產分割,或者將房產贈與有關部門用於公益事業,可以免徵增值稅。
第二種: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這三項是隨同增值稅一並征免的。即要交增值稅的這三項稅也要一起交,要不交增值稅的,這三項也不交。
第三種:土地增值稅
將房產贈與直系親屬或承擔直接贍養義務的人,或者捐贈教育、民政、公益、社會福利部門可以不交土地增值稅,其他情況還是要繳納的。
第四種:契稅
將房產贈與法定繼承人不交契稅,其他贈與一律要交契稅。
第五種:印花稅
無論是贈與方還是受贈方,都應繳納印花稅。但如果是個人將房產贈與政府或者福利單位可以免徵印花稅。
第六種:個人所得稅
根據法律規定,受贈人是要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稅,在計征個人所得稅的時候,納稅額為房地產贈與合同上標明的贈與房屋價值減去贈與過程受贈人支付過的相關稅費後的余額。但如果是無償贈與直系親屬或者贍養義務的撫養人及遺囑繼承、法定繼承人,可以免徵個人所得稅。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一條 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一個納稅年度內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滿一百八十三天的個人,為居民個人。居民個人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一個納稅年度內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不滿一百八十三天的個人,為非居民個人。非居民個人從中國境內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納稅年度,自公歷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2、公司贈送客戶的禮品是否要交稅,該如何做賬
現凡是禮品都需要納稅的。
按公司常規入賬:
1.首先是按招待費入賬,應計入「營業費用——業務招待費"或是」營業費用——禮品招待費「的二級科目。
2.在稅務實踐中,將企業因宣傳推廣需要而發生的贈送業務區別情況對待。凡外購商品用於贈送的,通常作為招待費對待,按規定比例稅前扣除。對於自產貨物用於贈送的,按宣傳費對待。
企業的禮品支出主要涉及3個稅種:個人所得稅、增值稅、企業所得稅。
收禮的人要繳納個人所得稅,通常情況下是由送禮的人代扣代繳。具體按《個人所得稅法》中規定的「其他所得」項目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0%。
增值稅是指自產自銷的產品作為禮品送給客戶,視為銷售,交納增值稅。
企業外購禮品贈送給客戶個人的行為,屬於用於交際應酬需要視同銷售計征企業所得稅,同時按業務招待費的規定進行稅前扣除。
拓展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是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中國國家法律文件。
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於2011年6月30日公布,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個人所得稅法、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1994年1月28日頒布)、稅收征管法(2001年4月28日頒布)以及由中國各級稅務機關發布的有關個人所得稅征管的規定,構成了現行中國個人所得稅法的主體法律基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