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外交禮儀之外事贈送漫談
1、外事饋贈禮品禮儀
在外事交往中,人們經常互相贈送禮品表示心意,增進友誼。應針對不同的物件選擇不同的禮品。為表達心意而選擇送禮品的適當時機,是一門敏感性和寓意性都很強的藝術。
贈送對方禮品的價值多少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一般情況下,歐美等國家人們重視的是禮物的意義價值而非貨幣價值,他們僅把禮物看做是傳遞友誼和感情的手段。有時贈送很昂貴的禮品,對方會懷疑你是否要賄賂他另有所圖,因而心存戒備。所以可選擇那些價值不太高,而具中國特色的禮品。例如:景泰藍禮品、玉佩、綉品、瓷器、字畫等。但亞洲、非洲、拉美和中東國家的人們則比較重視禮物的價值。
禮品的選擇
在確定禮品的價值范圍後,具體禮品的選擇,則要根據對方的習俗和文化修養來判斷。來自不同地區的人們,由於文化背景不同,愛好和要求亦有所不同。例如:法國人愛花,但不喜歡別人送菊花,因為在法國菊花與喪事有關;日本人不喜歡有狐狸圖案的禮品,因為日本人視狐狸為貪婪的象徵;對於來自 *** 教國家的人們,酒類不可作為禮品。所以在送禮品時要注意這些差異。與此同時,不論送什麼禮品,都要加以美觀大方的包裝,否則就會令對方很不愉快。
贈送禮品的時機
贈送禮品的時機因具體情況而定,但對於初次交往,各國人都不習慣送禮。一般我國在叢州離別前贈送紀念品,英國人多在晚餐或看完戲之後贈送禮品,而法國人則喜歡重逢時饋贈禮品;若想給對方製造驚喜,亦可在開車前贈送或飛機起飛後,由空中小姐代送等。總之,贈禮時機應因人因地而宜。
接受禮絕鄭衫品時的禮節
接受對方的禮物後,要表示感謝,但要注意方式應有所不同。接受美國人的禮物,可當場開啟,並表示你的欣賞與感謝;但對來自日本人的禮物,要等客人走後再開啟,並寫信或電話致謝。總之,不論採取何種方式,在接受並腔對方禮物後,都要向對方表示感謝。此外,當收到不宜接受的禮物時,應及時採取委婉的方式退還給對方。
2、外事禮儀有哪些主要內容和重要特徵?
一、外事禮儀的一般原則
圖書館員在對外交往中,應當遵守有關國際交往的基本規范。
1.尊重國格、遵守外事紀律
在外事活動中,每個工作人員都是代表本單位執行公務,因此必須嚴格執行我國的基本對外政策,堅持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不做有損國體、有辱國格的事;自覺遵守外事紀律,不失泄秘密,不利用工作之便營私牟利,不擅自與客人進行私人交往,不私自主張和答應客人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在與外賓交往中,要不失自我,舉止有度。
2.平等相待、不卑不亢
我國外交政策強調國家之間一律平等,因此,無論與之交往的客人來自何方,所在國或地區不分大小、強弱、貧富等,我們相互之間都是互相交流、平等交往的關系,我們均應熱情友好、平等相待,並做到不卑不亢。圖書館員真正要做到不卑不亢,不僅在思想上要提高、端正態度,而且在工作中要付諸實踐。
一方面,要在虛心學習外國同行的一切長處,尊重他國風俗習慣的同時,堅決反對自卑自賤的思想,在對外交往中,以自尊、自重、自信、自愛為基礎,表現得堂堂正正,坦誠樂觀,豁達開朗,從容不迫,落落大方。
另一方面,在一切對外交往中,既不可妄自菲薄,也不應高傲自大,盛氣凌人,或自以為是,或冷漠無情。
3.互相尊重、求同存異
外事交往涉及不同的國家、民族,由於不同的歷史、文化、宗教等因素,各有其特殊的風俗習慣和禮節,均應予以重視,對其與我國之間的差異性,重要的是了解並相互尊重,而不要用我方的標准去評判是非,鑒定優劣,只要對方的所作所為不危及其生命安全,不觸犯法律,不損害國格人格,在原則上都不必予以干涉和糾正,即互相給予必要的尊重,遵守求同存異的原則。
簡而言之,「求同」,就是要遵守有關禮儀的國際慣例,要重視禮儀的「共性」。「存異」,則是要求對他國的禮俗不可一概否定,必要時,對交往對象所在國的禮儀與習俗要有所了解,並表示尊重。比如,在世界各國,人們往往使用不同的見面禮。其中較為常見的,就有中國人的拱手禮,日本人的鞠躬禮,韓國人的跪拜禮,泰國人的合十禮,阿拉伯人的按胸禮,以及歐美人的吻面禮、吻手禮和擁抱禮。他們各有其講究,都屬於禮儀的「個性」,與此同時,握手作為見面禮節,則可以說是通行於世界各國的。與任何國家的人打交道,以握手這一「共性」禮儀作為見面禮節,都是適用的,所以在涉外交往中採用握手禮,就是「遵守慣例」。
4.誠信守時、熱情適度
誠信作為開展任何工作的基本前提,它反映在外事接待和交往中,主要表現為信守約定,特別是在一切有關時間方面的正式約定中,要恪守不怠、誠信守時。一是在有關時間的問題上,不可以吞吞吐吐、含含糊糊、模稜兩可。二是交往的時間一旦約定,就應千方百計予以遵守,而不宜隨便加以變動或取消。三是對於雙方之間約會的時間,唯有「正點」到場方為得體,早到或晚到,同樣是不正確的做法。四是在約會之中,不允許早退。五是萬一失約,務必要向約會對象盡早通報,解釋緣由,並向對方致歉。
熱情適度,是指不僅要體現熱情友好,更為重要的是把握好待人熱情友好的具體分寸,主要是應掌握以下三種接待交往的尺度:
第一,是「關心有度」,也就是說,不宜對外國友人表現得過於關心;
第二,是「距離有度」,也就是說,與外國友人進行交往應酬時,應當視雙方關系的不同,與對方保持相適應的適度空間距離,通常,社交距離是0.5米~1.5米,禮儀距離是1.5米~3米,3米以外則是陌生人之間的公共距離;
第三,是「舉止有度」,既不要輕易採用某些過於隨便、顯示熱情的動作,如拍肩膀、摸頭頂等,也不要做出某些不文明、不禮貌的動作,如指指點點、翹腿等。
5.女士優先、以右為尊
女士優先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一條重要禮儀原則,它要求在一切社會活動場所,每一名成年男子均應自覺以實際行動體現尊重婦女,照顧婦女,體諒婦女,關心婦女,保護婦女的文明修養,並對所有女性一視同仁。
女士優先原則在不同場合已成為不同的禮儀規范,如在面對群體或公眾發言時,稱呼聽眾須以「女士們、先生們」作為「合禮」的順序;表示問候時應優先問候在場的女士;一同行走時,男士應請女士先行一步並讓女士走在道路內側;通過門口時男士主動為女士開門或讓路;等等。
此外,在各種類型的國際交往中,還普遍通用「以右為尊」的原則。凡在外事活動中涉及到位置的排列,如舉行會議會談、隊列站立等,都以右尊左卑、右貴左賤、右高左低為序,右側的位置總比左側的位置尊貴。需要例外指出的是,在接待來訪外賓過程中,當主人前往外賓下榻之處拜會或送行時,情況正好相反,主人的身份此時應為「客人」,而以客人為「主人」,若有必要排位,則應主人居右,客人居左,這體現了賓至如歸的用意,外賓在為其安排的臨時居所之中,應被視為主人;同樣的例外包括佩戴勛章時,在正式場合特別是出席社交活動時,通常應將勛章戴在左側衣襟上,已成慣例。
6.入鄉問俗
由於歷史、環境等方面的原因,世界各國之間、東西方之間存在著較大的文化差異,在涉外交往中,要真正做到尊重交往對象,首先就必須尊重對方所獨有的風俗習慣,做到入鄉問俗,最重要的是要注意下面兩個方面:
第一,必須充分地了解與交往對象相關的習俗,古人雲「入境而問禁,入鄉而問俗,入門而問諱」,正是指導今人對外交往的良言;
第二,必須無條件地對交往對象所特有的習俗加以尊重,在外事交往中,對於其他國家所特有的習俗,沒有必要照抄照搬,對於本國的傳統習俗,則需要發揚光大,但是決不能對別國習俗少見多怪,妄加非議。
在外事交往中,當自己身為東道主時,通常講究「主隨客便」,而當自己充當客人時,則又講究「客隨主便」,在本質上講,這兩種做法都是對「入鄉問俗」原則的具體貫徹落實。
二、涉外交往的公共禮節
保持良好的個人形象不僅是個人生活態度的表現,更是外事工作禮儀規范的必需。圖書館作為文化傳播機構,每個員工更有義務表現出良好的個人形象和文化教養,在外事活動中充分展示我國作為文明禮儀之邦的深厚文化底蘊。
一般而言,涉外交往必須掌握常規的外事禮節,才能應對自如,掌握主動。下面介紹對涉外交往的個人要求及幾種國際通行的外事禮儀如稱呼、握手、介紹、遞送名片的主要注意事項。
1.個人形象
(1)個人形象的重要性
①每一個人的個人形象,都真實地體現著他的個人教養和品位;
②每一個人的個人形象,都客觀地反映他個人的精神面貌與生活態度;
③每一個人的個人形象,都如實地展現了他對交往對象所重視的程度,一個人對自我形象的重視程度,應與對交往對象的重視程度成正比,換而言之,在涉外交往中,若是對自我形象毫不修飾,即屬失禮行為;
④每一個人的個人形象,都是其所在單位的整體形象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說,每個參與外事接待的同志,他代表著他所在的圖書館甚至是所在地區的全部圖書館的風貌;
⑤每一個人的個人形象,在國際交往中還往往代表著其所屬國家、所屬民族的形象,一個中國人在對外交往中要是不注意維護自身形象,從某種程度上講,就可能會損害國家的形象和整個民族的形象。
基於以上原因,在外事交往和接待時,每個圖書館員都必須時時刻刻注意維護自身形象,特別要注意維護自己在正式場合留給別人的初次印象。
(2)個人儀表舉止
個人的儀表舉止是禮節、儀態、容貌、舉止的總稱。在外事活動中除應遵守一般的禮貌外,還要遵守必要的外交禮儀。
①儀容。男子不得蓄須,不使鼻毛、耳毛外露,不留長發;女子不得剃光頭,不剃眉毛,不宜暴露腋毛,不宜化妝過濃;任何人都不準刺字、文身,蓬頭垢面。
②表情。親切、熱情、友好、自然,既不要過於誇張,也不能表現的過於沉重或冷漠。
③舉止。「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表現出文明、優雅的舉止風度。
④服飾。基本要求是樸素、大方、整潔,其次還應適合自己的身份、地位和年齡,特別是要配合自己在外事活動中社會角色,另外,注意衣著與場合協調也是最重要的。對於服飾禮儀,國際上普遍接受「TPO」原則,TPO是英文單詞時間(time)、地點(place)、目
的(order)的首字母組合,TPO原則的基本含義是要求人們的穿著、化妝和佩戴首飾均應兼顧時間、地點、目的,而不能過於隨意。具體而言,衣服應熨平整,褲子熨出褲線,皮鞋要上油擦亮,長袖襯衣下擺應塞在褲內,袖口不要捲起,短袖衫則下擺不要塞在褲內,長褲不要捲起,任何情況下不要穿短褲參加外事活動;男性進入室內應摘帽,脫掉大衣、風雨衣、雨鞋等,女性則可以在室內戴紗手套、面罩及帽子。
⑤談吐。進行交談一定要遵照國際慣例,自覺地調低音量,同時,還應使用規范的尊稱、謙詞、敬語與禮貌語。
2.稱謂
正確地稱呼對方,是禮貌交往的第一步,國際上的稱呼要求主要有:
對一般成年男子,統稱「先生」,對已婚或有地位的女子稱「夫人」,對未婚女子統稱「小姐」,對不了解其婚姻狀況的女子稱「女士」,這些稱呼前可冠以姓名或職銜;
對地位較高的官方人士,如部長以上官員,可稱「閣下」、「先生」,並冠以職銜,有些歐美國家,如德國、美國、墨西哥等國,往往不稱「閣下」而稱「先生」,在日本身份較高的女子習慣上也稱「先生」;
對國王、王後稱「陛下」,對王子、公主、親王稱「殿下」,對有爵位的人稱爵位或「閣下」、「先生」;
對軍人稱軍銜或「先生」,對高級將領如將軍、元帥等稱「閣下」;
對知識分子或專業人員稱職位或學位並冠以姓氏,如「約翰教授」、「馬博士」,也可加先生,如「布希律師先生」;
對神職人員稱職銜,也可同時冠以「先生」,如「牧師先生」,對主教以上人員可稱「閣下」;
對男女服務員,一般稱「先生」和「小姐」;
對以「同志」相稱的外賓,可同時冠以姓名或職銜,如「服務員同志」。
實際上,由於各民族語言、風俗習慣不同,社會制度差異,在稱呼上差別很大,因此,既要注意世界通用的一般稱呼,也要考慮來訪者所在國的具體情況,選用適當的稱呼邁出對外交往的第一步。
3.握手禮節
見面致禮,握手是外事交際場合上最常用的禮節。國際上,握手要掌握的主要細節有:
(1)先主後賓
賓主之間,主人有向客人先伸手的義務,因此,迎接外賓時應主動伸手相握,表示歡迎。必須說明的是,若非迎賓的需要,則必須上級、長輩、女士先伸手,方可相握,否則即為失禮;
(2)力度適當
握手一定要用右手,且應力度適當,不要過輕或過重,過輕則表示冷淡、傲慢、缺乏誠意,太重會使對方感到疼痛,顯得粗魯無禮,應以柔和貼切、緊而不痛為宜;
(3)把握時間
握手時間以3~5秒為宜,長時間握住對方的手不放,甚至猛搖,會令對方無所適從;
(4)關注對方
握手時要精神集中,注視對方臉部倒三角區,微笑致意,絕不可一面握手,一面左顧右盼;
(5)握手禁忌
握手時不戴手套、不戴帽,握手後不能當場擦手,不交叉握手,不能拒絕握手,不怠慢不急躁,若遇受傷染病等特殊情況,應向對方講清楚,並請求諒解。
4.介紹
如果相見雙方是熟人,則可不介紹,如果是首次見面,又不認識,接待人員應主動按順序介紹他人。介紹的總體要求是:順序准確、舉止得體、稱謂得當、態度謙恭。
(1)自我介紹
先向對方點頭致意,得到回應後再介紹自己,自我介紹的內容可在姓名、單位、職務等三要素的基礎上繁簡增減,力求簡明扼要,一般以1分鍾內為宜,最長不要超過3分鍾,自我介紹時應表現渴望認識對方的熱情,神態鎮定而充滿自信。自我介紹也可藉助遞送名片來進行。
(2)介紹他人
迎接客人時,應先將前往迎接的人員介紹給外賓,然後再將外賓介紹給迎接人員,若有專職禮儀工作人員或接待人員,這項工作可由他們來完成,也可由迎接人員中身份最高者完成。被介紹者應微笑點頭或說「您好」,注視對方。遇有外賓主動與我方人員擁抱時,不可推卻或勉強應付,一般應做出相應的表示。
國際公認的介紹順序是把男士介紹給女士,年輕的介紹給年長的,下級、地位低者介紹給上級、地位高者,將客人介紹給主人,將後來者介紹給先來者;總之,介紹的通則是把別人介紹給你所尊敬的人,先被提名者表示最尊敬。
5.名片的使用
國際上使用名片非常普遍,它具有自我介紹等多項功用。在外事場合使用名片,名片一定要用中文及對方所使用的外文或者國際通行的英文兩種文字印刷,一面印中文,另一面印外文,外文按國際習慣印刷。作為國際社交的重要工具,遞送、接受、存放名片均有一定的禮儀規范。
(1)遞送
一般是地位低的先遞給地位高的人,男士先遞給女士;若同時向多人發送,應按職務的高低順序遞送。遞送時應將正面朝向對方,雙手奉上,面帶微笑,注視對方,可大方真誠地說:「這是我的名片,請多關照。」
遞送名片應在介紹之後,尚未弄清對方身份時不應急於遞送。
(2)接收
接收名片時應站立,並面帶微笑、注視對方,雙手接過名片並致謝,仔細看一下之後,按名片的職務稱呼對方;應表現出認識對方的極大興趣和對他的尊重,可回敬名片,如沒有或沒帶名片,應向對方致歉。
(3)存放
接過名片後,應將其放入名片夾,最好是放入左胸內衣袋,以示對對方的尊敬,切不可一邊交談一邊揉搓、把弄、折疊,更不能扔、壓、拋、塞名片。
第二節 外事接待及出訪
圖書館既有一定的外事接待任務,也可能派員出訪國外,無論外事接待還是出訪,均是為開展和增進國內外文化交流和交往服務,都應該細致地做好各個環節的工作,從接待准備到離開,每一步都需要精心安排,順利、愉快地完成整個接待任務和出訪行程,並給對方留下全面而准確的印象。
一、接待和出訪准備工作
1.了解來訪者或出訪地情況,索取和准備必需資料
接待工作需要預先准備的事項包括:了解客人來訪意圖、要求及在食宿日程安排上的打算;掌握抵達時間、車次或航班,是否需要接站;弄清來訪者姓名、性別、年齡、身份、文化習俗、飲食習慣、宗教信仰、禁忌等資料。根據所獲的第一手資料來研究確定接待
規格和確定各項禮儀活動,取得主動權。
出訪准備與此類似,重點是了解出訪地和出訪對象特殊的文化習俗、飲食習慣、宗教信仰、禁忌要求等,必要時應准備好出訪所在地聯系人或可求助的使館、旅行服務機構等的聯絡方法及資料,以及需要帶出的出訪文件、宣傳資料、准備的禮品,特別是,一定要詳細了解所需到訪的機構、地點、人物是否有何特殊要求,以提前作好相應准備。
2.擬定接待或出訪方案
接待方案是指接待規格和主要活動安排的日程,接待規格的高低通常根據來訪者身份、願望等來決定,並由此安排接待活動的禮儀,日程安排完畢,一般應通知並徵得來訪者的同意。一旦確定,即應嚴格按照計劃行動,任何違背日程安排的活動,都會反映出接待館對自己所承擔的義務准備不足。多次違反日程安排的行為,譬如,改變參觀時間,缺乏交通工具等等,都會使整個接待工作給來訪人員留下負面印象。為確保接待方案圓滿實施,館里主管接待的領導幹部應對整個接待工作定製完整計劃,定目的、定要求、定內容、定時間、定地點,並進行分工,責任明確,落實到具體執行的每個人。每項活動前,都須認真落實迎送車輛,檢查場所布置,座席安排,以及客人可能需要幫助的事項等。對國內多數圖書館而言,參與外事接待的機會不多,因此接待人員普遍缺乏相關經驗,有時還需要對參加接待服務的人員進行必要的指導和培訓,如介紹來賓所在國概況、宗教信仰、生活習俗;強調服務規范與技巧;進行安全保密教育等。
出訪方案則包括擬訂出訪日程,出訪事項及其目的要求,可能的意外及變通措施,還有相關的具體旅程、路線安排等。
3、外交基本禮儀?
外交禮遇三原則.
對等的原則:即一方出場與來訪者在級別、職務、以及待遇、費用等方面,大體上要對等.除非有特殊的安排,外交禮遇不宜隨便提高或降低;
破格的原則:有的來訪者身份雖然不高,但有較深背景,或一方對另一方有特殊要求,或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給來訪者以破格的較高接待禮遇.
從簡的原則:即重精神、重友誼、重實效、不重形式,不講排場,不事鋪張.從簡不等於冷落,要注意生活照顧,盡量做到熱情周到.
我國的外交禮遇規格是在長期的外交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它是中西結合,以中為主,具有中國特色.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外事接待要體現無產階級的外交風格和風度.我們的做法是,一是國家不論大小一律平等,反對大國沙文主義,尊重各國的風俗習慣,不強加於人,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反對低三下四的庸俗作風;二是禮賓安排要與我國的對外政策相一致,要有針對性,重禮儀、重實效,生活上要盡量熱情周到;三是提倡勤儉辦外事,反對講排場、擺闊氣. 四條基本標准.
舉辦任何一項對外交際活動,都需要大量的具體工作.因此要求每一個禮賓工作人員既要有高度政治責任感,又要熟悉各方面的業務,並且還要有既嚴謹又靈活的工作作風.一般來講,衡量接待工作完成得好與不好,有四條基本標准:禮遇、宣傳、安全、服務.
4、美國外交常見禮儀
熟悉和掌握禮儀,就可以做到觸類大伏配旁通,待人接物恰到好處,不失禮。不僅可以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還能促進人與人的交往,為工作或學習帶來便利。下面是我在為你分享的禮儀知識,歡迎您前來參考和學習。
美國對外國元首的所謂“國事訪問”或“正式訪問”接待規格,通常由四個重要部分組成:
一、白宮南草坪的迎賓儀式,包括賓主雙方及其隨行人員互相見面結識,檢閱儀仗隊和鳴禮炮21響。
二、兩國元首會談。
三、舉行聯合記者招待會或發表聯合聲明,是否如此要依據來訪國家和相互需要而定。
四、白宮國宴。
從外事禮儀規格來看,第一與第四項最為壯觀。
而從實質意義上看,則是第二與第三項最重要。
美國總統並非每次都為來訪外國元首舉行國宴。國宴主要是排場大,實際是只有四道萊。
2001年俄國總統普京訪美與布希會談,只有午宴沒有國宴。參加午宴的主方除了布希滾指夫婦、白宮與內閣高級官員之廳乎外,還有總統特意從德州請來的9名至交。俄方除普京夫婦之外,還有他的隨行官員與俄國駐美大使9人,最多隻擺了三四桌,離國宴的規格差得很遠。
白宮國宴是華盛頓的最高社交活動。收到一份白宮請帖,能有機會與總統夫婦握手,遇見國內外的高官名流,坐在輝煌國宴廳里標有自己姓名的宴席,嘗嘗白宮名廚製作的佳餚,甚至悄悄地拿一件白宮銀質刀叉留作紀念,是所有赴宴者畢生難得一回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