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長輩送禮 » 孩子關愛長輩

孩子關愛長輩

發布時間: 2022-12-16 09:02:15

1、下輩對長輩關愛的話語

1.
關愛老人,從我做起.關心長輩的話

2.
家和萬事興,敬老樹新風.關心長輩的話

3.
老人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關心長輩的話!1、我們不但要照顧老人的生活起居,我們還要多些和老人談天,老人遇到寂寞和傷心的時候,我們要去安慰他、支持他。

2、尊老、敬老、養老、助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敬長輩,是一個人最起碼的道德、一個人品行好的表現。

3、尊敬老人,孝敬老人,關愛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應該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去關心老人們,那我們的社會將會更加和諧美好!

4、人的孝心不會與生俱來,尊老敬老愛老助老要從孩子抓起。對孩子培養愛心,除了家庭、父母以身作則外,更需學校加強培養教育,把孝心作為孩子的德育必修課,使年輕人增加了對老年人的了解,更懂得感恩父母,讓新時期的「孝德」廣為傳播,在全社會營造起濃濃的尊老、孝老、愛老、助老的輿論氛圍,使每個家庭幸福美滿、整個社會更加和諧美好。

5、我們的明天就是老人的今天,關愛老人就是關愛明天的自己!

6、病父榻前一杯水,老母膝下一碗羹;炎夏為長輩搖扇,嚴冬為老人送暖,都是孝心的表現。

7、老人們為了下一代的幸福,他們默默無聞、任勞任怨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甚至不惜犧牲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們這種為後人而無私奉獻的精神,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啊!

8、走近老年人,讀懂老年人,聽聽「過來人」的經驗,在遭遇挫折和不順心的時候,心裡會踏實得多。常與老年人相處,他們健康樂觀的心態,崇尚節儉的美德,高度負責的精神,堅韌不撥的意志,超然脫俗的情操以及表裡如一的品質和一絲不苟的作風,會使人獲益匪淺。

9、老人是個寶,你可曾知道?老人們在長期的學習、工作、生活中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這些知識和經驗,對於我們年輕一代來說,是一件寶貴的財富,我們得要好好地珍惜。

10、尊重和關愛老人,是青少年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

11、關心老人,如何搞好夕陽工程,需要我們全社會的關注和努力,善待老人吧,就是善待我們自己。

12、作為青少年應該尊敬老人,關心老人,愛護老人,以身作則,讓老人感受到社會的關愛和人情的溫暖。

13、老人,在許多人的眼裡已經不再重要,甚至成為了負擔。在他們眼裡老人是曾經盛開的花朵,現在已經凋零,曾經茂盛的大樹,現在已經落葉。可老人是不會凋零,不會落葉的!他們雖然老了,卻還為社會做著無私的貢獻。

14、真正關心老人,不要只在乎形式,不要在節日的時候才表達關懷,無需用金錢和物質去衡量關心的程度。身在外地的,一條簡訊,一通電話,只要是流露真心的問候,老人也會很高興。經濟不太好的,平時多幫老人做些家務,和老人聊聊天,也是最好的孝道。至於單位企業的節日獻愛心,真正為老人們做點實事,少些沽名釣譽的虛浮吧。

15、秉承孔子學說的孟子,把愛心的推廣從只停留在家庭成員之間進一步鋪展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提倡不僅要尊愛自家的老人,還要把這份愛心澤及別家的老人。

2、如何教育孩子尊重長輩

培養小學生尊敬熱愛長輩是小學生情感教育的重要內容,小學生在家庭環境中的長輩包括父輩和祖輩,小學生對父輩和祖輩的情感主要是在家庭里形成的。由於獨生子女「四合一」結構家庭教育不當造成小學生「小皇帝」意識,不知尊敬熱愛長輩的現象不少。

如何教育孩子尊重長輩

小學教育如何培養小學生尊敬熱愛長輩,促進他們健康全人格和社會性發展呢?我認為要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了解小學生在家裡尊敬熱愛長輩的表現。主要了解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日常與長輩交往表現出來的態度。如,說話是否和氣,動作是否輕柔,向長輩提要求是否以商量的口吻,是否講道理。

(2)吃、穿、用的東西,是否想到給長輩一份,有無行動。

(3)當長輩有困難、身體不舒服時,能否表現出同情、焦急,想幫助長輩。

(4)能否幫助長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等。教師要把所了解的情況進行歸類記錄分析,記錄尊敬熱愛長輩做到好的幼兒及表現實例和不好的實例,記錄本班小學生尊敬熱愛長輩普遍存在的問題。以上三類表現均要分析記錄其形成的`原因,為教育提供活教材,為考慮教育措施提供以依據。

二、班級、家庭開展有針對性的尊敬熱愛長輩的活動。

(1)講解尊重長輩的常識.家長、老師要教育幼兒:對長輩的呼叫或問話要及時應答,不能對長輩置之不理或大聲喊叫,這樣顯得沒有禮貌。懂得正確的應答方式,是尊重長輩的表現。

(2)說情境引導判斷正誤.家長、教師可以舉例小學生與長輩相處時的情景,分別描述正面(文明)與反面(不文明)的事例,鼓勵孩子判斷哪些小朋友做得對,哪些小朋友做得錯,並講明判斷對錯的理由。通過判斷對錯,讓孩子明辨是非,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理解深刻、記憶長久才能指導今後的行為,知錯不犯錯。對所收集到的反面事例,可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幼兒身臨其境地分析應該怎麼做才是尊敬熱愛長輩,才是好孩子。對幼兒存在的較普遍的問題,可以通過故事、看圖講述、情景講述等教育活動,引導幼兒認識「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怎樣才能做得更好?」等等。而後提供事例,引導幼兒判斷對長輩言行的正誤,進一步提搞認識。在此基礎上,創設環境、情境,讓幼兒在游戲、日常生活中進行實踐練習。

(3)誦讀尊重長輩的兒歌。如果孩子不知道尊重長輩,家長、老師可以引導孩子誦讀尊重長輩的兒歌,讓孩子記憶深刻。兒歌語言簡潔,意思明了,便於理解,易於記憶。比如:尊重長輩很必要,對待長輩有禮貌。面對長輩要微笑,禮貌用語不可少。長輩問話或呼叫,及時應答很重要。牢記長輩的教誨,爭做文明好寶寶。

三、與家長常溝通,協作教育小學生對家庭長輩的情感態度的形成。小學生在學校接受了關於應該尊敬熱愛長輩和怎樣尊敬熱愛長輩的教育,更重要的要通過小學生與長輩的共同生活和交往實踐形成尊敬熱愛長輩的態度言行。如果家庭教育不配合、不協作,家長對孩子沒有尊敬熱愛長輩的要求,溺愛、縱寵孩子,小學的教育就將落空。

如果家長教育不得法,也不會受到好的效果。因此,取得家庭配合、協作教育,是落實幼兒尊敬熱愛長輩教育不可忽略的一環。教師要通過家長了解小學生在家裡的表現,交換意見,溝通教育思想,取得共識,爭取家長的配合和協作。以尊敬熱愛長輩表現不理想的小學生為重點,與家長共同分析孩子的實際表現和特點,分析其情感特點形成的原因。

教師要指導家長如果對孩子既嚴格要求,又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家庭環境氣氛。教育孩子要尊敬熱愛長輩,並創設機會,引導孩子去實踐。教師要主動與家長經常聯系,互相溝通孩子尊敬熱愛長輩的表現。教師利用班集體的力量,表揚孩子的點滴進步,鼓勵孩子做得更好。實踐表明,做好了以上三方面的工作,小學生尊敬熱愛長輩的工作才能有針對性,並落到實處,取得好的效果。

尊敬老人,意味著一種感恩,意味著繼承,更意味著一個人的人格健全。家長、教師必須從小培養孩子尊敬長輩的習慣,教育孩子關愛長輩。當然,我們也應該在孩子的耳邊叮囑他:要尊敬長輩、聽從長輩教導,努力做個爺爺奶奶心目中的好孩子。尊敬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讓這種美德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3、怎樣讓孩子關心父母

一位媽媽給3歲的兒子買了盒新鮮的曲奇餅。兒子津津有味地吃著,爸爸走過來說:「什麼好吃的?讓我嘗嘗。」兒子按住盒子蓋,嘟囔著:「不給,不給。」「小東西,別這么自私,給一塊。」爸爸故意從盒中搶了一塊曲奇咬了一口。結果兒子大哭起來,非要爸爸把餅干吐出來不可。媽媽連忙跑過來哄著:「寶貝別哭了。都是爸爸不好,咱們打爸爸。」兒子大叫著:「壞爸爸!壞爸爸!」最後在爸爸連聲的「我認罪」中,兒子才破涕為笑。
案例分析
這位媽媽的做法確實不大認可。人之初,性本善。其實幼兒最初並不自私,許多時候當孩子要和父母一起分享食物時,多數父母會說:「我不吃,寶寶自己吃吧。」熟知就是這句話把孩子萌發的那點愛心給抹殺掉了。記住你接受孩子給的食物,讓他從小學會與人分享,是培養孩子孝心、愛心、同情心的最簡單方法。切不可縱容孩子吃獨食的行為。
善良和同情是孩子的天性。其實一歲前的嬰兒就有情感反應,別人哭他會隨著一起哭;一兩歲的幼兒看到別人哭,就會拿自己喜歡的玩具去安慰,這表明他已能清楚地分辨自己和他人的痛苦,有了想減輕別人痛苦的本能,這是愛心先天的自然流露。可如果後天得不到很好的培養,他們的愛心就會逐漸消失。因此,父母千萬不要放過任何一個有助於培養孩子愛心的機會,時刻注意引導和培養孩子去關愛別人。
意見指導
現在的孩子,由於心理發展水平的制約以及家長的百般寵愛,大多存在「自我中心」的傾向,專橫、霸道、任性,長大後成為自私自利、不顧他人的人。其實愛心和善良的品質,是孩子親和社會的基礎和前提。父母是愛心的播種者,父母所做的一切要讓孩子明白,自己從父母這里獲得愛,也要以愛相回報。
為了能讓更多的孩子學會關心自己的父母,專家建議:
第一、以身作則,父母做榜樣。
作為父母要嚴於律己,堅持正面教育的原則,孝順長輩、關心親朋。在孩子面前不議論別人的長短,盡可能地尊重他的一些孩子氣的同情心。逢年過節給老人買東西、送禮物,都要讓孩子知道並試著讓孩子參與買東西。同時,充滿溫情的家庭氛圍對培養孩子的愛心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父母間經常爭吵、謾罵甚至打鬧,孩子時常處在恐懼、憂郁、仇視的環境里,又怎能要求他去關心別人呢?
第二、用玩具啟迪孩子的愛心
愛心和親情的培養要從細小的事做起。比如:引導幾個月大的寶寶和身邊的絨毛狗狗、布娃娃做親密的朋友,用友善的態度對待這些玩具夥伴。如果孩子亂扔布娃娃,勸阻他:「看,你把娃娃摔疼了,快給它揉揉。」如果孩子大聲叫嚷,制止說:「小聲音一點兒,別把小狗狗吵醒了。」孩子長大些了,帶他去親近小動物,聽小鳥唱歌,給小魚餵食;告訴他花草樹木和小動物一樣都是有生命的,我們要愛護它們。孩子的愛心在這樣的情境中會不斷萌發壯大。
第三、教會孩子學會分享自己的好東西
家庭中要建立好東西大家分享的氛圍。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要做出榜樣,吃飯時主動給長輩夾菜,遇到高興的事講出來全家一起分享快樂,有了喜事邀請親朋好友共同慶賀,左鄰右舍遇到困難伸出援助之手;鼓勵孩子好吃的、新玩具拿給小朋友一起吃、共同玩,等等。有了這樣充滿愛心和親情的環境,孩子就能從最初的行為模仿到一點點強化,最終塑造一顆寬容、謙讓的愛心。
第四、給孩子多交流溝通感情
家庭中愛心和親情要靠父母精心營造。父母要用愛熏陶孩子的心靈,就應該多關心和尊重孩子,說話要溫柔體貼,注意傾聽孩子的感受,多與孩子進行情感的溝通交流,多給孩子講互助友愛、善良戰勝邪惡的童話故事,讓濃濃的愛意滲透到家庭的每個角落。父母及家庭成員之間的語言要充滿愛心,經常把「謝謝你為我做的事」、「我真為你高興」、「你辛苦了,歇一會兒吧」、「不要著急,我來幫助你」等禮貌語言掛在嘴邊。夫妻之間相互相關愛、體貼,尊重和孝敬長輩,過生日、遇年節送個小禮物等。帶孩子買玩具或衣物時,和他商量:「咱們給爸爸(媽媽)也買一件。給他(她)個驚喜。」所有這些情感的溝通和交流是孩子愛心得以生根發芽的催化劑。
第五、給孩子分擔家中的事
不要讓孩子在家中當特殊人物,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父母要讓孩子知道,每個家庭成員都要分擔家中的事物,不勞動者不得食。要循序漸進地教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擦桌子、擺放碗筷、摘菜葉、洗手絹等。在孩子稍大些時,還可以讓他分擔相對重要的家務,既讓他獲得成功感,又使他從小養成勤勞的好習慣,並從中體會到父母為家庭付出的辛勞和養育之情,體會到愛是需要付出的。
兒童的心就像一片廣袤的土地,種植愛心和親情,便會收獲友愛、尊重、寬容和同情。正因此,父母從小給孩子心靈播下愛的種子,比給他任何財富都強。

4、重陽節,怎樣教育孩子「尊老、敬老、愛老、助老」?

教育孩子要尊老敬老

尊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培養孩子愛的情感,應從愛父母、愛長輩、愛家庭、愛周圍的人和熟悉的事做起。那麼具體怎麼做呢?

經常幫忙做家務

在家裡可以通過讓孩子幫助奶奶洗菜、掃地、以及為爺爺奶奶製作小禮物等方式,也可以通過為爺爺、奶奶捶捶背、梳梳頭、倒杯水……的方式。

為老人舉辦生日宴會

每到父母生日的時候可以舉辦個小規模、親近的人慶祝,最重要的是帶上他們的寶貝孫子孫女,使他們舒適地享受家人的陪伴。要讓孩子牢記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的生日,這樣哪怕是一句簡單的問候他們都會心滿意足。

如果不住家每周讓孩子和老人通個電話

如果沒有跟老人在一起住,一定要求孩子每周至少一次,每次哪怕只有5分鍾也可以,讓孩子多跟老人聊聊天,父母們肯定會很開心。

經常為老人拍照

老人不愛拍照?有可能是因為在他們的時代里拍照不是那麼流行,他們沒有這個習慣。但更重要的是:照片里沒有你,他們顯得非常寂寞。讓孩子多陪他們拍一些照片,哪怕是拿手機的自拍。一家人全在的時候,每次拍都是全家福。

對老人的愛要說出口

有些老人上了年紀,脾氣變得不那麼隨和,心理比較敏感和脆弱,比較難相處。在孩子剛剛學會說話時,年輕的父母就在孩子學會叫爸爸、媽媽的同時,要求他也會叫爺爺、奶奶。

孩子稍大後,便向孩子解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就是爸爸、媽媽的父親母親,要求孩子對老人比對自己更為尊敬。讓孩子從小學會對老人說「我愛你」。

帶老人去旅行或故地重遊

「看世界、見世面」的長途旅行要不得。舟車勞頓、人生地不熟,容易導致老人的情緒和身體不適。其實他們只是享受你的陪伴而已。

你可以帶上孩子陪老人來一趟2-3天的短途旅行,不跋山涉水,就看看風景、劃劃船、泡泡溫泉神馬的。

給老人准備一份小禮物

這些尊老的行為不僅僅是重陽節要做,在日常生活里也理應做到。如果可以的話,家長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動手給家裡老人做份禮物。不用很復雜,手工卡片、折紙或者是一幅畫。

要讓孩子意識到,這是個很值得重視的節日,老人們很重要。再是教會孩子感恩,在這特殊的日子裡要謝謝家裡老人,他們就像爸爸媽媽一樣重要。

給孩子講古代先賢的故事

尊老敬老,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時就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百善孝為先」的名言,現代也有:「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俗語。很多古代先賢尊敬老人,孝順父母的故事被世人銘

5、讓小孩從小就懂關心父母

讓小孩從小就懂關心父母

讓小孩從小就懂關心父母,有些小孩子從小就會幫著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有些小孩子卻只只顧著自己玩耍,這是為什麼呢?都說小孩子的習慣需要從小培養,下面我為大家介紹讓小孩從小就懂關心父母的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讓小孩從小就懂關心父母1

小孩不關心父母的表現:

家裡有好吃的東西,孩子很少請長輩先吃;長輩生病,孩子很少主動問候、照顧;孩子很少幫助長輩幹家務活。

小孩子不關心父母的危害:

容易形成對人冷漠無情、自私自利,對家庭、對社會缺乏責任感的人格缺陷。

小孩不關心父母的原因分析:

孩子為什麼不關心長輩呢?長輩對孩子太過嬌慣、溺愛,肯定是一個主要原因。如果什麼事情都順著孩子,就會導致孩子在家長面前很任性。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孩子並不了解家人之間應該怎樣相處,怎樣相待。

另外,有些家長對孩子管得過嚴,使孩子很難體會到自尊和來自長輩的關心,很難學會尊重和關心他人。有的家長不孝敬長輩,孩子會照樣學樣。

矯正方法:

(1)養成法:

建立和諧的家庭關系。讓孩子明白自己與祖輩和父母的關系,知道祖輩和父母是長者,是家庭生活的供養者,有豐富的生活經驗,應該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孩子應該在祖輩和父母的指導幫助下生活和學習,而不能顛倒主次,逞強胡鬧。

同時,要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對孩子平等相待。祖輩和父母在處理孩子自己的事情時,要聽取他的意見,盡可能按他的合理意見辦。長幼有序、平等和諧的家庭關系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孝心。

可以制定一些家規,從小事入手,培養孩子孝敬長輩的行為習慣。要求孩子聽從長輩的教育、關心長輩的身體健康、幫助長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不給長輩添亂。

比如:吃東西時,先給長輩拿;自己出門時,要向長輩打招呼;長輩下班回家時,要主動問候,主動找出替換衣物;長輩勞累時,要主動幫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或請長輩休息一下;長輩生病時,要主動說些寬慰的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照護。

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具體指導、熱情鼓勵,促使他把這些要求化為自覺的行動。

(2)示範法:

家長應該身體力行,成為孩子尊敬長輩的榜樣,時刻不忘照顧年邁的父母。如果住在一起,應該每天向父母問好;吃飯的時候,讓父母先坐,主動給父母盛飯;主動給父母捶背、倒熱水等。

如果不與老人住在一起,應該多抽出些時間去看望老人,幫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盡到做子女的責任。

通過家長自身的行為感染和教育孩子,也會使他養成孝敬長輩的好習慣。

(3)約束法:

對於孩子不恰當的做法,要及時進行約束。

比如:當孩子慣用呼來喝去的方式向長輩提要求時,不管要求是否合理,都一定不能接受,並要指出他錯在哪裡,告訴他應該怎樣做。

對於這一點,一定要堅持,直到孩子學會用「請您……」「謝謝」等語言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

讓小孩從小就懂關心父母2

第一,培養感同身受的能力

什麼叫「感同身受」?就是你覺得苦的,他也覺得苦;你感覺好的,他也感覺好;你覺得累的,他也不輕松;你覺得委屈的,他也不快樂。

孩子不是溫室里的花,總有一天他要獨自面對風雨。在父母的羽翼下,讓他盡量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一種呵護——足夠多的生活技能,能幫助他更好應對未來的風險。

比方說,當你覺得累時,讓孩子給你捶捶肩、捏捏腿,讓他給你端洗腳水;當你忙於家務時,讓孩子給你收拾屋子、掃地擦窗戶;你做飯他洗碗;你看書他煮茶;每一件為你服務的事情,都在增長孩子的主人翁責任感,體會做事辛勞的同時,增加對父母的體諒。

第二,堅持鼓勵孩子的好習慣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一個孩子有著良好的習慣,也許不久就會被壞習慣帶偏。於是我們需要對好習慣不斷地強化。

比如朋友家的孩子,從4歲開始洗自己的小衣服,幹了之後大人收回來,他自己疊好放回小衣櫃里,這個習慣一直堅持了下來。偶爾朋友幫孩子疊好給他,他會覺得自己得到了無條件的幫助,感覺很開心,還會很感恩。

孩子關心父母,不是一件兩件事就能養成,有些孩子天生懂事,也是佛家說的善緣,有些孩子天生搗蛋,就需要父母用良好的方法去引導了。

第三,強調意義和價值——拒絕功利主義

有些家長會說,孩子學習壓力夠大了,捨不得再讓他為生活操心。

可咱們終究要把孩子培養成合格的人,而不是一個學習的機器——這兩者的區別就在於,前者有感情有夢想,後者眼裡只有成績。

只有成績的孩子,在完成了小學、中學到大學乃至更高學位的考試進階之後,會感覺自己茫然無助,不知道前程究竟在哪裡,就因為他們一直都被功利化的培養,把工具當成了目的——成績只是工具,成為合格的人才是目的。

家長別把生活想得太簡單,感覺孩子大了,自然就會煮飯了,自然就會做家務了,自然就懂得如何生活了——如果沒有習慣煮飯、做家務、好好生活,你讓他怎麼去適應新的生活方式?等到他需要做這些時,二三十年都過去了,要改變二三十年的生活方式,容易嗎?

所以,在教育引導孩子的時候,要明白每一件事對於孩子的意義和價值:學習意味著更多機會、更有選擇;而為父母服務、為家庭付出,意味著更有擔當、更懂人情;孰輕孰重?

筆者發現,很多家長一邊無意識地包辦了孩子90%的生活,一邊擔憂孩子不懂得感恩、不關心父母、很自我,他們全神貫注卻只看到孩子,很少回頭看看自己。

既然你都包辦了,孩子為何還要去做?既然你可以全權處理,孩子為何還要參與?既然你潛意識就覺得應該為孩子受苦挨累,又何苦去怨孩子不懂事不體諒?

父母才是孩子所有行為的根源,要找問題,先反省自己,也許才能解決根本問題。

6、面對日漸年老的父母,作為子女要如何去關愛他們?

百善孝為先,面對日益衰老的父母,誰也不知道會在哪一天突然離我們而去。誰的父母都有老的那一天,不要說你沒有想過。

為人子女面對日漸年老的父母,我們該如何去關愛他們?

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贊。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

如果父母年齡不算太大,生活上尚能自理。工作在外,兒女可以一年回一次家,但要時常打電話關心、微信視頻問候老人。同時也讓父母了解你的情況,這樣他們心裡才踏實。節假日的時候能和父母一起出去旅遊就多多陪伴一下。

現在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更喜歡獨居而不是與子女同住。實際上,並不是老年人不想享受家庭的幸福。他們害怕拖累自己的孩子。害怕因為自己而影響孩子的工作、事業以及前途。

有些人肯定會說我每個月都會給父母打錢,請記住贍養父母是你應盡的責任與義務,錢不是萬能的。

當你和父母視頻聊天時,你是否已經注意到他們的額頭是否又增加了幾道皺紋。他們總會告訴你,讓你們安心工作,不要為他們操心。家裡都挺好的。可是,你們哪裡知道,當掛上電話,父母心裡是滿滿的惆悵、失落。

如果你事業有成,生活過得有滋有味請不要忘記遠在家鄉的父母。每年接父母到你的城市住一段時間,享受一下祖孫三代的合家團圓快樂。老人需要的是陪伴。

《論語·里仁》,曾提到「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意思是父母在世,不遠離家鄉;如果不得已要出遠門,也必須有一定的地方。

如果父母年齡過了65歲,不管他們身體好與不好,作為兒女就應該想辦法把父母接到自己身邊、或者你們回到父母身邊去。

不要說工作有多忙,也不要說事業有多重要,你能陪伴父母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不要等到:子欲孝親不在時,才後悔不已。因為,他們心裡最牽掛、最放心不下的還是兒女。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