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長輩送禮 » 給長輩磕頭的正確姿勢

給長輩磕頭的正確姿勢

發布時間: 2022-12-25 05:58:49

1、白事磕頭正確姿勢圖解

白事磕頭正確姿勢:

1.站立在起步位置,雙腳平行自然分開與肩同寬,目視前方,准備起步。

2.起右腳,向前方邁八字大步,走三步,兩腳平行自然分開與肩同寬,站立後目視前方,作揖一次。

3.手放下後,右手扶右膝先下跪,然後是左腿下跪,形成雙膝下跪的姿勢,雙手向上分開與肩同寬,手心向內與頭平齊。向下叩頭一次,手與頭同時落地,手心向上,放在頭兩邊。

4.雙手與肩寬和頭平齊,連續叩頭三次。之後,抬頭挺胸,站起身來,先起左腿,後起右腿。至此,完成了走三步,一跪三叩頭的禮儀。

5.接著,又是一輪開始。站在第三步的這個位置,邁右腳,向前走三步,重復做一跪三叩的動作。總共做三次,即三跪九叩。

6.最後一次結束,站立起來,向前邁三步到達靈堂前面,接過香和紙錢給逝者上香,叩頭。

古代的跪拜禮

在古書《周禮》中,提到跪拜禮有九種:一是稽首、二是頓首、三是空首、四是振動、五是吉拜、六是凶拜、七是奇拜、八是褒拜、九是肅拜。

在唐人朱法滿《要修科儀戒律鈔》中,介紹了道士的四種拜禮:一稽首、二作禮、三遵科、四心禮。其中,稽首,為三跪九叩,跪三次,叩九個頭;作禮,是拜禮,分一次或三次;遵科,是按規定去做;心禮,是不必動作,心念口言即可。

在封建社會,三跪九叩禮,是參見帝王及祭拜祖先時,才會行使的大禮。這種大禮,始於先秦,在以後的各個朝代均有使用,近代基本未繼續傳承。

2、磕頭有什麼講究?

磕頭跪拜,是中國傳統禮儀中的一種形式,起源於古代祭祀儀式,也叫叩頭、叩首。

磕頭跪拜禮儀,主要有常規磕頭、拜年祝福、婚嫁喜事、喪葬白事、祭祀祈福和桃園結義等六個不同場景,因對象、場景不同,規矩略有不同。所有的磕頭,都是右膝先跪,再左膝下跪。

一、常規磕頭。
1.單純磕頭,是兒童見長輩的常禮。一般情況,兒童隨家長走親戚見長輩,家長說:「過來見過XX,磕個頭」。孩子說:「給XX磕頭啦」,而後雙膝下跪、雙手扶地、頭觸地,磕完頭起立站著。

接受磕頭的長輩,要做兩件事,一是及時讓孩子起來,二是給孩子點禮物。如果沒有準備禮物的,一般要在未磕頭之前進行阻止,以免拿不出東西尷尬。

2.一拜一叩,是成年人拜見長輩的常禮。在拜訪或長輩來訪時,會主動向前說:「我是XX,給您磕頭了」。而後,正面對長輩拱手長揖,再屈膝下跪磕頭。長輩若接受磕頭,會有所表示。否則,就要在晚輩作揖後,及時說「不必磕啦」等話語,並伸手扶住對方,阻止繼續磕頭。

3.一拜三叩,是隆重場合的禮節。初次見面的長輩,見祖宗級的長輩,拜見德望高或身份地位高者,拜師、拜壽、拜謝等場合。

禮儀是,先拱手長揖,再雙膝下跪、雙手扶地,磕完第一個頭後,保持跪姿、直起上身,而後磕下第二、三個頭,最後起立。

二、拜年祝福。
在農村民間,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之間,年輕人和孩子,會去鄰居和親戚家拜年祝福,給長輩磕頭。這段時間,家中正屋一般會擺放祖宗牌位或祖譜,門前放供人磕頭的席子。

客人來時,依長幼順序,先拱手祭拜三次,再行三叩頭的大禮。然後,是對年長並且輩分大的人,行一拜三叩之禮。如有孩子拜年時,彼此是親戚關系,長輩要給兒童壓歲錢。其他人員,則是給瓜果、甜點等。

拜年磕頭,有個特殊情況,一般年齡稍大的成年人是單膝跪地、單手扶地,頭點一下,不落地。而年輕人和兒童,是行一拜三叩的大禮。

三、婚嫁喜事。
婚嫁的磕頭,為三拜之禮,一拜天地、二拜父母、夫妻對拜。

1.一拜天地,面向南方男左女右,雙腳站立,上身前弓,先拱手長揖,再雙膝下跪、雙手扶地,磕完第一個頭後,保持跪姿、直起上身,而後磕下第二、三個頭,最後起立。

2.二拜父母,面向父母,男左女右,磕頭姿勢相同,磕完最後一個頭,是給父母遞茶環節。

3.夫妻對拜,女東男西,對面而立,相距約一步距離,互磕三個頭,而後相擁站立起來。

四、喪葬白事。
喪事磕頭,沒有統一要求,而是根據關系而來,有幾種不同的形式。

1.一拜三叩,一般關系,來到靈堂前,作一個揖後,雙膝跪地,磕三個頭。磕頭時,一邊燒紙或香。

2.一步一拜一叩,一般也是至親之人,多為幾個人排成兩行,前後左右等距離。大家行動一致,走一步,作個揖,雙膝跪地,磕個頭。站起來,再走一步,作個揖,雙膝跪地,再磕個頭。正常下,是總共走九步,多的為十二步不等。

3.九步三拜九叩,一般為至親之人,是走三步、一拜,磕三個頭,總共走九步、三拜、磕九個頭。最後,走三步來到靈堂前,作揖跪下,保持跪姿,香案兩旁各站一人,遞酒三次,磕三個頭,把酒灑到地上;再遞香三次,磕三個頭;再遞紙錢三次,磕三個頭,站起來作揖,完畢起身。

五、祭祀祈福。
祭祀、敬神、祈福和許願,是行「三拜三叩」之禮。雙腳並立,先做合掌作揖、下拜,再屈膝下跪、磕頭,如同「一拜一叩」。磕完第一個頭後,起身站立、後退半步,停數秒再次合掌,向前半步、下拜、屈膝下跪、磕頭,即第二個「一拜一叩」。

依此,再做第三個「一拜一叩」。每次「一拜一叩」之間的數秒時間,可以默許一個願望或同一願望。拜完之後,是上香環節。

3、給長輩磕頭的正確姿勢 磕頭有哪些講究

1

4、拜壽磕頭的正確姿勢

磕頭步驟:

1、先做拱手長揖。

2、再屈膝下跪,磕完第一個頭後,保持跪姿、直起上身。

3、而後磕下第二個頭,保持跪姿、直起上身。

4、再磕下第三個頭,最後起立。

注意事項:不要像「搗蒜」似的,不直起上身就把頭接連觸地三次,那是失禮的(幼童可以)。

(4)給長輩磕頭的正確姿勢擴展資料:

舊時禮節,跪在地上頭挨地,兩手扶地。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之間,青年及成年人要幾人一組去鄰居和親戚家中磕頭。這段時間,家中正屋掛著家譜牌位的畫卷,門前擺放供人磕頭的席子。客人來時,首先站在祖譜前,拱手祭拜三次,再跪下磕頭三次。

然後給年長並且輩分大的人磕頭三次。如果有兒童參與,並且與被磕頭的人有非常親密的親戚關系的話,就要給兒童壓歲錢。磕頭大體分兩波,第一波在初一起早的時候,主要去鄰居家。第二波在初一以後的幾天,拜訪其他親戚時進行。

5、磕頭的正確姿勢 磕頭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1、單純的磕頭,是兒童對長輩的磕頭禮;一拜一叩,是成年人拜見長輩的磕頭禮;一拜三叩,這是隆重的禮節,初次見長輩,見祖宗級的長輩或拜見身份地位高者的拜師、拜年、拜壽、拜謝等場合。

2、兒童磕頭時要先說句:「給某某長輩磕頭啦!」然後雙膝先後彎曲跪下、手扶地、頭觸地,完成磕頭的動作後起立側身站著。

3、成人給長輩磕頭時,應主動向前說:「我(自己名字或輩分)給某某長輩磕頭了。」並加上句祝福的話,然後正面對著長輩拱手長揖,再屈膝下跪磕頭。

6、給父母跪拜禮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中國古代禮儀跪拜禮最常用的有四種:稽首、頓首、空首、振動。

稽首—拜禮中最重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於地,頭至地停留一段時間;

頓首—次重者,行禮時頭觸地即起;

空首—兩手拱地,引頭至手不著地;

振動—哀慟之拜,兩手相擊而拜。

磕頭跪拜禮儀

主要有常規磕頭、拜年祝福、婚嫁喜事、喪葬白事、祭祀祈福和桃園結義等六個不同場景,因對象、場景不同,規矩略有不同。所有的磕頭,都是右膝先跪,再左膝下跪。

單純磕頭,是兒童見長輩的常禮。一般情況,兒童隨家長走親戚見長輩,家長說:「過來見過XX,磕個頭」。孩子說:「給XX磕頭啦」,而後雙膝下跪、雙手扶地、頭觸地,磕完頭起立站著。接受磕頭的長輩,要做兩件事,一是及時讓孩子起來,二是給孩子點禮物。如果沒有準備禮物的,一般要在未磕頭之前進行阻止,以免拿不出東西尷尬。

7、磕頭的正確姿勢是怎麼樣的?

一、單純磕頭(單叩首),是兒童對長輩的常禮。一般情況是兒童隨家長見到長輩,家長說:「過來見過XX(長輩),給XX磕頭。」孩子要先說句:「給XX磕頭啦。」而後雙膝先後彎曲跪下、手扶地、頭觸地,完成磕頭的動作,然後起立側身站著。

長輩在接受孩子磕頭後,必須做兩件事,一是應當及時說:「好,起來吧。」一是要給孩子來點「賞賜」,例如小玩意兒,糖果等,或給個零錢,「頭」是不能白受的!舊時代許多人在孩子說磕頭還沒跪下時,及時說:「不用啦。」而阻止孩子磕頭,以免拿不出禮物的尷尬。

二、一拜一叩,是成年人拜見長輩的常禮。一般是拜訪、或長輩來訪時,應當主動向前說:「我(自己名字或輩分、身份)給XX磕頭了。」並可以說句祝福的話,而後,正面對長輩拱手長揖,再屈膝下跪磕頭。

長輩若接受了這一「頭」,也必須有所表示,大多要給錢的,並說句「給你喝壺茶(或喝壺酒)吧」,或者「買雙鞋穿吧」之類的話。

否則(如表示謙虛或不想破費),就要在晚輩作揖後,及時說「不必磕啦」、 「免磕了吧」等話語,最好同時伸手扶住對方身體以阻止繼續磕頭,因為只要「頭」磕下去就要掏錢的。

三、一拜三叩,這是隆重的禮節,大多是以下場合,初次見面的長輩,見祖宗級的長輩,拜見德望高或身份地位高者,拜師,拜年,拜壽,拜謝等場合。

其儀式是先做拱手長揖,再屈膝下跪,磕完第一個頭後,保持跪姿、直起上身,而後磕下第二個頭,同樣再磕下第三個頭,最後起立。不要像「搗蒜」似的,不直起上身就把頭接連觸地三次,那是失禮的(幼童可以)。

除上述家常禮儀外,還有些與某種儀式相關的規矩,如祠堂中祭祀,不同廟宇中的敬神,祭天祈雨,官場中的多種繁縟禮節。

(7)給長輩磕頭的正確姿勢擴展資料

社會爭議

大學生的「磕頭作業」折射「教育幼稚病」

鄭州大學一學院給學生布置了一道「磕頭」作業題,即給父母磕一個頭。

「磕頭」就意味著感恩,能激發感恩之情?在古代,「磕頭」是習慣性的禮節方式,環境使然。而今天沒有了「磕頭環境」。

這道作業難免犯了「教育幼稚病」。

一則作業頗為「天真」,從傳統文化中找到最常見的感恩父母的方式,然後就認為能體現「親情」,能表達出「感恩」;

二則沒有經驗,作業布置者、贊同者自己是否做過,筆者不清楚。不過,至少他們對學生的心理感受不了解,對當今時代感恩內涵缺乏調查研究。拿形式化的東西當內容,斷章取義地繼續「傳統文化」,這就是「教育幼稚病」。

「磕頭」作業題確實抓住了「感恩缺乏」的時代性要害,可惜沒有找出恰當的解決之道。如果硬要說這是繼承傳統文化,只能說是機械地繼承,而非能動地弘揚。機械地繼承,其危害不只是良好的初衷難以實現,而且容易危及傳統文化的傳播。

8、給父母跪拜禮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第一.站立姿勢.輕輕合起雙掌,手指並攏,手肘自然彎曲,置於胸前約呈四十五度。合雙掌時,雙眼下垂目光注視合掌的指尖,能夠凝聚心神,排除妄念.站於蒲團之前,兩足作八字式,左右足 跟距離約二寸左右,足尖距離約八寸;

第二.分右掌向下,按於蒲團之中心,左掌不動,兩膝跨開,跪於蒲團上;

第三.左掌按於蒲團之前左邊;

第四.右掌從中心移於蒲團之前右邊,兩掌相離六寸許;以頭按於兩掌中間之蒲團上;

第五.以兩手掌向外邊翻轉(手心向上,意在以兩手承佛足,頭面接足禮);

第六.兩手曲指反轉,仍按於蒲團之原處;頭離蒲團由伏而起;右掌移於蒲團之中心;

第七.左掌離蒲團,置於胸前如合掌之狀;右掌用力撐起(兩膝同時離蒲團),合於左掌當胸,此為一拜;

附<問訊> 拜畢後尚有一禮,如世俗之作揖,名曰問訊1、首先虔誠地合起雙掌,目光注視中指指尖。2、然後向下彎腰約九十度,當要直起身子來時,合十的雙手也同時變換姿勢。3、以左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蓋住右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大拇指指尖輕輕相接觸,食指尖也輕輕相接觸,食指與大拇指剛好略呈三角形狀。4、此時,雙手的姿勢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就如同向佛菩薩供花一般,充滿了恭敬祥和。5、雙手維持這個姿勢經過胸前,一直舉高到眉心(但不觸到額頭),這也表示把佛菩薩供到頂上,有著虔誠、恭敬而謙虛的態度。6、隨後再輕輕將手放下,到胸前回復合十姿勢,然後放下雙掌。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