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長輩送禮 » 長輩拜年土味圖片

長輩拜年土味圖片

發布時間: 2022-12-25 12:42:53

1、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拜年叩頭的習俗是怎麼來的?

引言:新年對於中華民族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新年不僅能夠全家團圓,也包含了對下一年的祝福,拜年是中國民間傳統的春節習俗,拜年扣頭的習俗是從古時候傳來的表達,新年如意和問號生活的祝福,接下來小編帶大家一起來看一看。

在古時候拜年磕頭表示祝福

在古時候拜年磕頭其實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因為很多人在新年的時候都會磕頭,來表示對人的尊敬及喜愛,然後磕頭還能夠向別人表示自己的祝福,而且拜年磕頭這個習俗已經有非常多時間的歷史了,中國人以磕頭來向人表達自己的禮貌和尊敬,在中國古老的時期,那時候還沒有我們現在做的桌子凳子,人們都只是在地上鋪一張毯子作者來進行一系列的活動,無論是吃飯還是看書還是討論工作,都是這樣,因此那個時候也就跟現在的貴相似,因此在接待賓客的時候,這種禮儀是非常高級的,因而在新年的時候拜年磕頭的習俗就因此傳來了,不僅向別人表達自己的尊敬,也蘊含了對人們祝福。

經過中國人的動作傳承下來的

這個習俗能流傳至今也少不了古代中國人的傳承,如果不是他們世世代代傳承下來,我們根本就不會了解到這一種文化,其實這種文化是非常好的,不僅能讓小一輩的認識到長輩的威嚴和對他們的尊敬,也能夠讓人感覺到新年的儀式感滿滿,在中國這種方式是非常強健的,但是一般只是會比自己年紀大或者有威望的人,因此這是中國人的傳承才能夠流傳至今,是有非常大的影響力的,也成為了中國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總而言之,在新年的時候拜年磕頭是非常具有儀式感的,也是對人的一種尊敬,應該把這種習俗延續下去。

2、花樣百出,山東人扣頭拜年是陋習嗎?

花樣百出,山東人扣頭拜年我覺不是陋習。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尊師重道,孝敬父母,是文化精神的傳承。都說男人膝下有黃金,上拜天下拜地,父母在拜父母。過年給長輩磕頭禮拜有什麼錯誤,長輩一生辛勞,為了子孫更是盡心盡力。

讓小輩叩拜長輩,也是對長輩的感恩,感恩這一年的辛苦。叩拜不是隨便拜,不會叩拜外人,都是拜自己家的長輩們,這有什麼錯誤。
長幼有序,尊老敬老,也是一直宣揚的美德。過年長輩發紅包,小輩用叩拜的方式回敬老人,讓孩子有儀式感。像有的孩子拿著紅包就走了,對長輩沒有回敬的意思。
現在過年已經沒有了小時候的味道,一大家庭的人聚在一起,孫輩的人給老輩們拜年。然後接紅包接到手軟,雖然當時紅包里沒有多少錢,但心裡卻美滋滋的。
現在過年就像是一次聚餐,幾個人吃完飯,就各自干各自的事情。年味越來越少,如果沒有外面炮竹聲,很難想像這是在過年。

在中華五千年的文化長河裡,有些糟糠我們可以摒棄,但有些文化禮儀需要我們繼續傳承。法律維護了國家的安全,道德維護了人們心底的溫度。
在一個家庭里,長輩得不到尊敬,孫子成了大王。這樣的家庭是一個沒有秩序的家庭,對孩子的成長也不利。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不懂得感恩,將別人的付出理解為理所當然。
一個有良知的人,首先就要學會感恩。在古代人們祭拜天地,感恩天地賜予我們糧食和雨水。這其實是另一種對環境的保護的認知,只是古代對科學認識的缺乏,才會發展出來一些鬼怪說。
還有在長輩過世後,小輩們會行跪拜禮。這也是對長輩的一種尊敬,難道這也是陋習不成。過年跪拜長輩,都是自家的長輩,通常是在長輩發紅包後,小輩的回敬禮。

我覺得新年跪拜長輩不是一種陋習,也屬於一種文化的傳承。像是結婚新人拜別父母的習俗一種,都是對父母的一種感恩。這樣的傳承並不需要道德的綁架,也沒有什麼屈服的色彩。
長輩在上,作為小輩難道給長輩磕個頭,就犯了錯誤。法律也沒有規定,磕頭是犯法。這種行為屬於個人意願,每個人回應感恩的方式不同,並不需要斤斤計較。

3、別樣中國年,拜年手勢男女有哪些區別?

春節到來時回家給長輩拜年也是有講究的,拜年手勢怎麼能弄錯呢?拜年的傳統流傳到現在還是講究男左女右的區分。拜年手勢你做對了嗎?好好學學,春節回家拜年的時候千萬不能出錯了。
拜年是每年春節必須要做的事情,不論是大年初一的走家串巷拜年,還是初三初四到親友家去,拜年總是少不了的。只是,拜年姿勢你作對了嗎?我為大家帶來了平輩之間正確的的拜年手勢,一定要好好學學哦!

看到央視新聞聯播的主持人的動作了嗎?咋一個包左,一個包右?別以為主持人做錯了,傳統的拜年手勢自古就是男女有別。標準的男子作揖姿勢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因為右手是攻擊手,要包住以示善意。女子則相反,但女子不抱拳,只壓手。這和中國自古“男左女右”的傳統一脈相承。如果手勢做錯了,意思就有很大的差別。
有民俗專家說,男女手勢確實不一樣,這種抱拳的禮節是平輩之間拜年的一種形式。晚輩給長輩磕頭,小孩子通常是跪下磕頭,成年人會下蹲屈膝。現在很多人都開始漸漸淡化這些禮節了。這些禮節最早都是起源於儒家、道家、佛家的禮節文化。
中國自古便有“男左女右”的區分,這與中國哲學的陰陽思想有關:男子剛烈,屬陽於左,女子溫柔和順,守陰於右。而拜年的手勢,也有男女之分。
據《禮記·內則》記載,傳統禮儀中,男子結左,女子結右,男女有別,千萬不能錯。

標準的男子拜年手勢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因為右手是攻擊手,包住以示善意;女子則相反,但不抱拳,只壓手。這和自古“男左女右”傳統一脈相承。如左右手弄反的話,那可是哀拳,報喪、求饒才用。
“男左女右”的習俗還和古代人的哲學觀關系非常緊密。在傳統文化的概念里,宇宙中貫通事物的兩個對立面就是陰陽。自然界的事物有大小、長短、上下、左右等等。古人將其進行了歸類:大、長、上、左為陽;小、短、下、右為陰。
陽者剛強,陰者柔弱。人的性格,男子剛強屬於陽於左,女子溫柔屬於陰於右。“不學禮,無以立”,男女手勢千萬不能錯,泱泱五千年的禮義文明不能丟。

拜年作揖手勢:
中國古代講究以左為尊,人在攻擊別人時,通常用右手。所以,作揖時,左手在外,以“左”示人,表示真誠與尊敬。這也是拜年手勢 拜年作揖手勢的正確手勢。作揖的基本手勢是男子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對右拳或包或蓋,這樣的作揖手勢是“吉拜”,而女子則是手勢反之。
除了作揖外,過年手勢還有拱手禮。左掌表示德、智、體、美“四育”齊備,象徵高尚情操。屈指表示不自大,不驕傲,不以“老大”自居。右拳表示勇猛習武。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勇不滋亂”,“武不犯禁”“止戈為武”,以此來約束、節制勇武的意思。

盡管傳統不再流行,盡管大眾對於如何作揖也沒有清晰的認識了。然而,廣告作為一種大眾傳播,作為品牌文化的重要部分,弄出用“吊喪”手勢拜年的笑話來,實在是貽笑大方。在拜年的節目或廣告中,有時候會看到男子右手成掌,左手握拳或女子左手成掌,右手成拳的情形出現,殊不知,這種手勢與拜年手勢、作揖手勢完全相反,稱為“凶拜”,一般用於吊喪。大過年的,看到這一幕,真是讓人如蠅在喉,哭笑不得!
像作揖這樣衛生、方便、優美、自主的見面行禮方式卻漸漸地被中國人所摒棄甚至遺忘,不能不說這是中國人的悲哀。在當前西化越來越嚴重的形勢下,棄握手的新習而全部回歸作揖傳統已經是不可能的了,但作揖可以與握手等其他禮儀禮貌形成互補,共存共榮,為製造形態多樣、內容豐富的現代社會增添一點民族的色彩。

4、很多地方存在過年給長輩下跪拜年,這種習俗還合適嗎?

我覺得晚輩給長輩下跪拜年這種習俗就應該保留下來並且一直傳承下去,這是一種很好的習俗,在過年這種重要的日子更應該表達對長輩的一種尊重與祝福。雖說男兒膝下有黃金,但是跪拜長輩並沒有什麼不好的,而且過年有跪拜這種儀式,我覺得還是很有儀式感的。自古以來我們中國上下五千年文化就一直教導我們對於長輩應該尊重應該孝順,跪天跪地跪父母是很理所應當的事,為什麼要排斥呢?對於生我養我的父母,對於照顧我長大的長輩,難道區區一個下跪都不可以做到了嗎?


就拿我家來說,在大年初一一大早起床給家裡的長輩跪拜祝福是一直以來的傳統了。這一天里作為晚輩的我們會早早起來,從大到小的排著順序給家裡的長輩磕頭拜年,哪怕是平時里再叛逆的晚輩,在這一刻也是心甘情願的磕頭跪下的。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覺得無比隆重,會認為這是一個無比神聖的時刻。再說了磕頭拜年還能拿大紅包呢,何樂而不為呀?


現在過年越來越沒有年味了,很多小時候的感覺到長大後再也沒有過,與其說是社會變了還不如說是我們長大了,對於以往過年的種種懷念但又會覺得幼稚。現在讓你去放鞭炮、玩仙女棒、炸牛屎這些事你肯定會覺得無比幼稚,因為你已經覺得你長大了,已經成熟了,就不會再去做那些幼稚的事了。能夠讓人記憶里一直留存著對過年的一個印象,有啥不好的呀?


我倒希望給長輩下跪拜年這個習俗能夠一直流傳下去,教會我們的子孫對於長輩應該要尊重應該要厚愛。也希望子孫後輩能夠記住在過年的時候要跟長輩真心道祝福,要用自己的行為實實在在的給長輩拜年。

5、你有哪些難以忘懷的家鄉土味年貨

一年之歲尾,一碗臘味香。臘肉蘊藏著不少溫暖記憶,作為冬日限定美食,是每年不可缺席的家鄉味道。城口老臘肉沿襲具有500多年歷史的民間加工秘方,經特殊的傳統工藝精心熏制而成,其肉質精良、香味純正、營養豐富,是城口最具有代表性的土特產之一。

有臘味才叫過年,有一大鍋燉豬蹄才叫做團圓,熱鬧之餘,滿屋子臘味飄香,代表著來年的紅火與喜慶!

火鍋底料

圖源 | 圖蟲創意

過年時,家裡有很多食材卻不知哪種烹飪方式才合口味?那不如來一份火鍋大餐。正因為如此,火鍋底料也成為重慶市民最喜歡的年貨之一。火鍋底料以麻辣為主所用油料一般為油潤光澤的牛油,湯汁具有溫醇辣味和濃稠紅亮的特點,經過現代技術加工和包裝,也成為了方便攜帶的美味禮品

江津米花糖

圖源 | 江津文旅

江津米花糖,因產於江津區而得名,是重慶市的著名特產之一,以優質糯米、核桃仁、花生仁、芝麻、白糖、動植物油、飴糖、玫瑰糖等為原料,經10餘道工序精工製成,味道香甜酥脆,爽口化渣,甜而不膩。過年,吃一口甜甜的米花糖,滿滿都是家鄉味。

江津芝麻桿

圖源 | 江津文旅

江津芝麻桿,運用土法熬制純正麥芽糖、手工炒制芝麻,全程手工製作而成,工藝無比考究。先要精選上等大米等原料進行蒸煮、發酵成飴糖,再濃縮、炒糖、翻揉、扯坨,最後斷糖、上芝麻,需經過數十道工序。又香又脆,還帶著芝麻的清香,這樣的小吃,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愛不釋手。

6、拜年的方式有哪些?

拜年的方式有如下:

1、拜家中成員

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

2、走親訪友

初一或初二必須到岳父、母家,並須帶禮物。進門後先向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後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飯、玩耍、座談等。

3、禮節性的拜訪

如給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這種情況一般不宜久坐,寒暄兩句客套話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後,應擇日回拜。

4、感謝性的拜訪

凡一 年來對人家欠情的(如律師、醫生等)就要買些禮物送去,借拜年之機,表示謝枕。

5、串門式的拜訪

對於左鄰右舍的街坊,素日沒有多大來往,但見面都能說得來,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見面彼此一抱拳說:「恭禧發財」「一順百順」,在屋裡坐一會兒而已,無甚過多禮節。

7、春節期間,你是如何給家裡的老人拜年的?

最好長輩喜愛物,各地拜年習慣不同,各人收入,條件差距,還是有其量喝其酒吧。有的是准備禮物走親戚,有的只是串門,比如鄰居,還有的是打電話,因為距離問題不方便。在我的老家,給長輩拜年要磕頭。初一那一天早起,一般四五點鍾就起,起床越早越吉利,然後煮餃子,吃過餃子後去爺爺奶奶叔叔大娘等等輩分長的家裡去磕頭。

大年三十零點,我和老公給公婆拜年,他們二老端坐,我們二人畢恭畢敬,說吉利話拜年,不要紅包。女兒在旁邊照像留影。女兒給爺奶拜年,得紅包,我們給照像。每年都這樣,然後把照片保存留念。其他親人我們都投其所好,准備禮品上門拜年。平時我們也多走動的。

一般大年初一晚輩給長輩拜年,祝願長輩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新年後給親戚拜年,一般的規矩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親戚。在同學、同事、朋友、合作者、鄰里之間也要相互拜年。在「過年好」的道賀聲中,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增進了人與人的感情。正如古語所說,拜年「以聯年誼、以敦鄉情」。其他的人拜年只是口頭說拜年,恭喜發財什麼的,肢體語言卻沒有。古老的磕頭下跪儀式在我爺爺一代有的,新時代逐漸逝去了。

拿點好點的禮物。進門就說給長輩拜年就好了。長輩接到你後就坐下來聊聊天,敘敘家常。過年都在家裡熱鬧,街上看不到幾個人,就連小孩子都逮不著,唯一的感受就是越來越沒有年味了,這大概就是傳統習俗的淡化吧。該去長輩那裡拜年了,長輩起得早,已經端坐在堂屋裡了。進到屋裡說長輩新年好,跪下即拜。長輩欠起身來伸開雙手做攙扶狀,連忙說,快起來,不用叩,一來就是了,桌子上有擺好的糖果,遞過來。

8、春節給老人拜年,你們那有磕頭的習俗嗎?

我們這里屬於關中西部,帶有傳統的春節習俗,每逢過年,初一要敲鑼打鼓走鄉串村,圖個好彩頭。隨後走親訪友,初五開始又是游社火,鑼鼓賽等,一直熱鬧到十五結束。春節給老人拜年,一般情況是上學的中小學生,向爺爺奶奶拜年,向伯伯叔叔拜年,都要磕頭的,長輩再給壓歲錢,給的少不理想不起來,再磕頭再得給。年齡慢慢長到18歲以後或工作後,就不磕頭了,長輩也就不用給壓歲錢了。

磕頭習慣保留著,但僅是孩子向長輩,討要壓歲錢的手段。

春節是中華民旅最傳統,最隆重的節日,過去有很多習俗,隨著社會發展,生活方式改變,有些習慣也慢慢發生了改變。但是,春節期間小孩見了長輩第一面,磕頭討要壓歲錢的習俗,我們這里一直保留著,也是小孩子最高興,最喜歡幹得一件事。

記得我小時候去舅舅家,見舅舅第一面就跪下磕頭,舅舅就忙給壓歲錢。有時看到其它小孩跪下磕頭,也連忙跪下磕頭,舅舅還得給。這也是小孩子欺負最親近長輩的一個最佳時候。

過年小孩子磕頭,有時也是父母跟著起鬨。父母親如果看到今年爸爸媽媽、哥哥姐姐誰掙錢多,就叫孩子多磕頭,多要錢,不給錢不起來。當然,對於生活比較拮據的,父母也提前給小孩說了,不要多要,給多少都行。這也是春節最熱鬧,家庭成員最開心的時候。有些人為防止侄兒侄女外甥重復磕頭,將他排在一起集體磕頭,人聚不齊不準磕,小孩子滿院、滿街找人,跑得可歡實了。

磕頭能使孩子從小養成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

農村過年有些習俗可以改,但磕頭不能丟。這一跪一磕,反映了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看似低極風俗,但是從側面向孩子灌輸尊重長輩,長大後要孝敬長輩。傳統教肓怎麼搞,我想應該從一點一滴做起,從小做起。

磕頭也有講究,磕完第一個頭後,保持跪姿、直起上身,而後磕第二個頭,同樣再磕第三個頭,最後起立。不要像“搗蒜”似的,不直起上身就把頭接連觸地三次,那是失禮的。作為家長,要教會孩子正確的磕頭方法,不能隨便,要保持尊敬之心。這樣,才能使孩子慢慢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對長輩的敬畏心。

9、各地拜年風俗各不同,東北磕頭拜年,你能接受嗎?

中國是一個有著上下五千年文明的古國,由於地域廣闊,在各個地區所流傳下來的風俗習慣也是各不相同。

但是有一點對於春節的習俗大家都額外的重視,所以在東北拜年的時候,孩子對於長輩這種磕頭拜年,我覺得很正常,也應該值得所有地方的人去效仿。

尊老愛幼是中國的傳統美德,孝敬老人也是中國的一種風俗傳統,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應該把孝道格外的重視,尤其這種孝道應該灌輸到孩子們的頭腦當中。

作為一個東北人,我小的時候就是這樣走過來的,每年春節我都會給我的長輩磕頭行禮,當然我也會得到壓歲錢,在我的心裡我覺得這是一種由心而外的尊敬,而並沒有一種恥辱而言。

不單是小孩子要給長輩磕頭行禮,作為成年人尤其是新婚夫婦,在結婚的時候也需要給長輩磕頭行禮,這是一種輩分之分。雖然東北人比較粗獷,性格直爽,但是很少出現於那些不孝敬老人的人。我們要知道一點孝敬老人,有時候這不單是一種好的風俗,對於我們自身來說也是一種傳承。

小的時候我就聽說過一個故事,一個不孝敬父母的年輕人將老爺子用竹筐抬到野外。當他們往回走的時候,為了消滅證據便把竹筐扔掉,這時候他們的孩子說話了,竹筐不要了,你們老的時候我還要用它來裝你們。就是這句話讓二人立刻回去將老人接回家中好好對待,因為孝敬這兩個字也是一輩傳一輩。

10、拜年手勢有哪些呀?

標準的男子姿勢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因為右手是攻擊手,包住以示善意。女子則相反,但不抱拳,只壓手。這和自古「男左女右」傳統一脈相承。

隨著西方的握手禮逐漸成為社交場合的主要禮節,作揖這種傳統禮節為普通公眾逐漸淡忘,很多男士拜年時右手抱左拳即為一例,但按照老禮,這一姿勢只會在報喪場合中使用。

拜年「拜法」較常見的通常有幾種:

一是叩拜,即跪拜磕頭,現在在一些農村地區,晚輩給長輩,尤其是未成年人給輩分較高的長輩拜年時,還行這種禮儀。

二是躬身作揖,作揖的姿勢是先雙手抱拳前舉。這抱拳可不能亂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這稱作「吉拜」,相反則是「凶拜」。大過年的,來上一個右手握左手,就是觸人霉頭了。行禮時,不分尊卑,拱手齊眉,上下加重搖動幾下,重禮可作揖後鞠躬。這種禮儀一般是晚輩向長輩,或下級向上級拜年時所用。

三是抱拳拱手,這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禮儀,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緊適度,拱手,自然於胸前微微晃動,不宜過烈、過高。這種禮儀多見於平輩間的拜年。

四是萬福,古代婦女禮儀的一種,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於右側腰肋間,上下微晃數下,雙膝微微下蹲,有時,邊行禮邊口稱萬福。當代已經鮮有襲用。

五是鞠躬,現代通用禮儀,用於拜年,多在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亦可用於平輩間,男女皆行。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