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那是怎麼過年感悟
1、采訪長輩他們那個年代是怎樣過年的寫一篇500字作文範文
和很多人一樣,我也覺得大家對過年沒有太大感覺了;和很多人一樣,我也會時常懷念兒時過年的時光。懷念,並不是因為覺得那時過年有很多美好,可能只是一種懷舊的情愫而已。
兒時的過年時光對於我來說,並沒有太多的快樂,盡管那時年味十足。所謂的年味都體現在過年前一個月就開始的忙忙碌碌中。雖然年齡不大,可我卻得和大人一起為過年忙碌著。父親是一個非常懶惰的人,弟妹都小,作為姐弟四個的老大,繁重的勞動自然而然就落在我和母親的肩頭。過年了要忙年貨。那時的年貨全都是自己家裡親手製作的。蒸米糕,蒸饅頭,做豆腐,烙煎餅,樣樣都是細活,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是一道道程序,有的要用平板車把東西拉到磨坊磨成粉再開始著手做,有的甚至就是推著石磨一點點磨出來的,繁瑣而又復雜。我就這樣跟母親後面忙碌著,起早貪黑,直到大年三十才能忙完了所有活,然後再忙著炸丸子,炒花生,炒瓜子。這些活簡單,都是我一個人忙的。
三十晚上除夕夜,一家人圍坐包餃子,其實主要是我和我媽在忙活。印象最深的是那時餃子餡都是素菜,有的是大白菜加粉條,有的是酸菜加粉條。因為家裡窮,過年難得稱上幾斤肉,母親捨不得吃,留著年後家裡來客人吃。那時心裡總是想,哪年過年時能吃上頓加肉餡的餃子該多好啊。包完餃子,媽媽在家裡再收拾收拾,我就領著弟妹去鄰居家裡看晚會了。我家買得起電視是我上高中時,那已經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了。之前我們看晚會只能到鄰居家裡去看。
如果說過年還有快樂,那就是大年初一去串門拜年,能討回很多零食吃,什麼油條啊,糖果啊,瓜子啊,花生啊,能吃到這些平時吃不到的東西,這就是過年最大的樂趣。家裡窮,過年是穿不上新衣服的,所以直到現在,我對過年穿新衣服都沒有什麼概念。那時更拿不到壓歲錢,長這么大,我從來沒有從父母那兒得過壓歲錢。是窮人孩子早當家吧,我那時從不羨慕那些能拿到壓歲錢的夥伴,我能理解父母的難處。
現在回過頭來想想,那時過年絕對是沒有現在過年有意思的。比起那時,現在過年簡直就像在天堂里一樣舒服。可為什麼我們總是覺得年味淡了,找不到原來的感覺了呢?可能是我們的心淡漠了吧。物質的富裕,提高了我們的生活;忙碌的節奏,擾亂了我們心境。我們耐不住寂寞,也受不了忙碌。太忙了,我們會抱怨太累;太閑了,我們會覺得太無聊。我們物質上什麼都有了,到頭來卻發現心裡是空的。不知道這算不算是一種悲哀。
也許是自己小時候過年總是有很多遺憾,所以雖然現在過年味道不濃,但我依然很珍惜很享受這種感覺。每天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自由支配自己的心情,這是多麼好的享受啊。不管別人怎樣,年味兒是自己過出來的。享受假期的快樂,留一份閑心,有一份靜心,多一點精心,加一點熱心,照樣可以過一個身心享受的春節。歡迎採納!
2、長輩小時候是怎麼過年的?
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是送神日,家家戶戶舉行祭灶活動,歡送灶神及其他諸神上天。送完神後,家家戶戶就開始「清屯」,舉行大掃除。除夕,也叫大年三十,出外謀生的家人,都要趕回老家來團聚;如無法趕回,家人就要空出一個位子放那人的衣物,表示團聚。
全家一起圍著桌子吃一年之中最豐盛的菜餚(yáo),桌下置一火光熊熊的烘爐,爐邊置一些銅錢,以示溫暖如春,財氣旺盛。吃完之後,年長者要給年少者「壓歲錢」,然後全家圍坐在爐邊,說說笑笑,通宵不眠,叫「守歲」。
初一這一天,信徒們除祭拜自家的祖宗神仙之外,還要到廟里燒金、焚香、上供品祭拜。全家人著新裝出遊,稱作「出行」或「行春」,取越走越能存錢的意思。
(2)長輩那是怎麼過年感悟擴展資料
過年習俗:
1、貼門神
按照傳統習俗,每到春節前夕,家家戶戶便忙碌起來寫揮春貼對聯和門神,祈福來年。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徵,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鍾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
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裡拿著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准備同敢於上門來的鬼魅戰斗。由於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2、貼春聯
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要精選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春聯種類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斤等。
3、請長輩講一件過年的往事(了解長輩是如何過年的),你從中得到了什麼啟示?
聽老人講,他們小時候出一出去拜年的時候,都是早上3,4點鍾就起來出去拜年,有的甚至除夕12點便出來,等到所有親戚集合起來後,才一起去給長輩拜年。那時候大家住的很分散,拜完所有人後差不多就快到中午了。那時候過年很熱鬧,因為沒有電視看,所以都是村裡人自己組織娛樂節目。全村老少在一起。
現在我們這代,早上快7點了才出去,也不用做多遠,不到半小時就拜完年了。沒有以前的年味了。
感覺現在雖然距離近了,但心有點遠了。
我提的問題,現在把答案告訴你,在此感謝 sxd0104 !
4、對春節習俗的感悟
對春節習俗的感悟
1、生活水平提高了,年味卻越來越淡。論吃,大魚大肉並非節日才吃得上;說穿,新衣靚衫並非節日的盛妝;年齡如我輩者,也決不會再在乎那幾個壓歲錢了。
2、此外原有的一些過節的好風俗,譬如臘月二十四(傳說中灶王菩薩升天的日子)家家戶戶打掃「陽塵」的習俗,也因為家居裝飾如宮殿一般的豪華而無塵可掃,連最重要的過節儀式———吃年飯,也被貪圖便宜的人們簡化成到酒館飯店裡搓一頓了事。「忙年忙年,過年就得忙。」
3、其實,忙也是一種心氣,一種對生活充滿熱情和信心的心氣。忙才有味,忙才有趣。但如今這年月,你所需要的一切商家都為你准備好了,不需你操心,不要費神。即便你想忙,恐怕也忙不起來了。「忙年」變成了「閑年」,年味就更加淡化了,以前那種過年的感覺,怕是要成為一份永久的追憶了!
4、春節畢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細想起來,春節並非光陰流逝所帶來的一種必然,而是人們本身的一種需求:千篇一律的日子難免會讓人生厭,日復一日的奔波與勞作免不了讓人生出一種不堪重負的疲憊,如果能夠換一種方式來充實一下生活,找一個理由來松馳一下神經。
5、我們每個人,不但找不回失去的年華,而且連從前的我也都無影無蹤了。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大門,哐當哐當地在你身後緊關閉,任你哀求,嘶叫,拍打,歲月之門過去了就不會再開啟。
6、全家人說說笑笑,盡享天倫之樂,盡嘗美味佳餚。我不斷舉杯,給各位長輩敬酒並針對每人說上幾句不同的祝福話,大家再次誇我懂事,給我加菜,有時還給我鼓掌,我心裡美滋滋的,那個興奮勁兒就別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