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長輩送禮 » 小孩兒對長輩吼是對的嗎

小孩兒對長輩吼是對的嗎

發布時間: 2023-01-09 19:14:38

1、孩子經常對家人大吼大叫怎麼辦?

隨著孩子在家庭地位中的位置越來越高,孩子們的脾氣也與日俱增。如果稍有不順心,就會對父母大吼大叫,甚至責罵。這種情況,無論是在明星家庭(如王艷),還是在普通家庭,都有可能發生。包括我自己,我的孩子也會我大吼過。那麼,當孩子對我們大吼大叫時,我們應該怎麼回應比較好呢?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兒子淏仔七歲半,女兒玥玥五歲。兩個孩子的性格差異明顯,兒子比較急躁,女兒穩重些。所以,淏仔常有發脾氣的時候,但大多是自己發脾氣,偶爾會對吼一兩嗓子。當孩子對我們大吼大叫時,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用更大的聲音吼回去?或者動手打兩下,讓孩子迫於家長的氣勢,而有所收斂?

孩子小的時候,這個方法確實奏效。但是,隨著孩子年齡越來越大,體力越來越棒,心理素質也越來越強大後,父母再這樣,孩子便會「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總有一天,你會發現,再怎麼吼也吼不過孩子了!以暴制暴,不是好辦法,至少不是長期有效的辦法。

用冷漠回應?離開並威脅他如果再吼就不愛他了、不理他了?

這個方法依然會在短期有效,長期說不定。孩子小的時候,很依賴父母,不想讓父母不理他,所以,為了留住父母的愛,他們會壓抑自己的情緒,甚至會向父母道歉「媽媽我錯了,我不吼了,你繼續愛我吧。」可是,當孩子大了呢?青春期了呢?也許孩子們會這樣想:不理我就不理我,剛好我還嫌你們煩呢!

怎麼回應才能把孩子引導到正確的方向上呢?

我是這樣做的。我已經忘了上一次淏仔對我大吼的情形了,權且假設一件事作為例子吧。

淏仔周六去姑姑家玩了一天,周日上午有特長課,導致作業只能在周日下午做。當他好不容易做完了作業,我看了看時間,要繼續做圍棋作業,否則就會來不及。

所以我對他說:「淏仔,我們再接再厲,把圍棋作業也做完再玩吧。」

淏仔一聽,崩潰了,對我大吼到:「不要!我不要再做作業了!」

面對孩子的大吼,我是用下面這些方法來回應的。

(一)平和的說出孩子的情緒

當淏仔對我大吼後,我裝作有點受傷的表情,默默的看著他幾秒鍾,然後對淏仔說:「淏仔,媽媽看到你很生氣,對我大吼了。」

顯而易見,這句話不會再次激怒孩子。但是,這句話能讓孩子把關注點轉移到自己的情緒上,他聽到後會反思一下:我生氣了?大吼了?同時父母表情到位的話,也會讓孩子及時反省自己的態度。我這樣做的時候,淏仔的音調馬上就降下來一些。

(二)理解孩子的情緒

孩子生氣時,在場的家長應該知道發生了什麼。

當孩子語調降下來一些後,我會把淏仔拉到自己的身邊,摟著他,對他說:「寶貝,媽媽知道你已經做了兩個多小時的作業了,有點累了,不想再做了是不是?可是媽媽還是繼續讓你做,你很生氣,對不對?」

不要小瞧這種描述式的話語,彷彿沒有任何技術含量。可是,這樣的話卻是有魔力的。

當家長替孩子說出生氣的原因時,孩子就會感覺到自己被理解,他知道自己的情緒被父母接納了。如果第一步沒有奏效,這第二步一說,孩子就會停止大吼大叫的。若是淏仔可能會依偎著我,對我說:「嗯,我不想做了。」

(三)分析事情與態度

孩子情緒平和了一些之後,家長才可以與孩子討論態度問題。

千萬不能操之過急。

不要在孩子大吼以後馬上對他說:「我是你媽媽!你不能對我大吼!太沒禮貌了!」這種話只會把孩子的情緒壓抑下去,傷害身體;或者讓孩子更憤怒,吼聲更大。

這兩個結果都不是很好。

我們要耐心的通過第一步和第二步,讓孩子的情緒先得到理解與舒緩,讓孩子情緒恢復平和,再討論態度問題。我會對淏仔說:「淏仔,媽媽理解你生氣的感覺,可是,你對媽媽大吼,媽媽心裡會難過的。這樣對媽媽說話,媽媽感覺你沒有做到對媽媽尊重,媽媽有些傷心。」

父母要把孩子的關注點轉移到父母的情緒上,讓孩子認識到,對父母發怒後,父母的情緒是不好的,這個後果是需要他承擔責任的。

如果我這樣對淏仔說,淏仔會說:「媽媽,對不起。」

當孩子道歉後,家長不要只說一句「沒關系」就完了。

最好與孩子這樣溝通一下:

「寶貝,沒關系。每個人都有情緒,媽媽即使這么大了,也有控制不了發脾氣的時候。你才七歲半,控制不好是正常的。以後我們一起努力,把情緒控制的越來越好,好不好?」

這樣說,孩子沒有太多的愧疚感。

孩子會正確理解發脾氣,會明白發脾氣不是大錯特錯的事情,只是情感發泄的一種方式,不會給孩子帶來挫敗感。

而且,能和媽媽一起改善,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四)解決問題,是最重要的環節

當態度上我們達成一致後,那麼,接下來就是很重要的環節了。

要讓孩子明白:

發脾氣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要啟發孩子:

除了發脾氣,還有沒有其他辦法解決問題?

我會對淏仔說:

「淏仔,那我們現在想一想,除了發脾氣,怎樣能解決這個問題?還有沒有其他辦法呢?」

淏仔也許會說:「我不知道。我不想寫作業。」

孩子是很有可能說不知道的,尤其是家長第一次做這樣的啟發式提問。

這時,家長要繼續引導孩子思考問題的方向。

可以啟發式提問:「那我們一起來看看還剩下多少時間,我們都需要做什麼,我們做個小計劃,好不好?」

然後,和孩子一起把要做的事情,需要的時間,都寫在紙上。

把選擇權交個孩子,讓孩子感覺是自己做的計劃。

可以這樣說:「算下來,你應該有二十分鍾的玩耍時間。淏仔,你自己選擇一下,怎麼安排比較好?」

孩子無論是選擇先玩還是先做題,家長都給予尊重。

相信孩子的決定,並相信孩子能做好。

當孩子仍舊有些許情緒時,家長可以陪著一起做,畢竟孩子小,慢慢引導,當心理素質越來越好時,家長自然會越來越輕松的。

晚上可以在睡覺對孩子來個肯定的總結:「淏仔,今天晚上你安排的很不錯喲!果然解決問題比發脾氣好很多呢!是不是?」

如此,孩子不但知道發脾氣解決不了問題,也明白了自己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是一舉多得的事情。

2、十三歲孩子對父母大吼大叫態度極差,這是到了叛逆期嗎?

13歲的孩子對父母大吼大叫,而且態度極差,這種確實是進入了叛逆期這個叛逆期,也可能是因為父母平時或者在43歲之前對待他的態度,更多的是以大吼大叫的教育為主,所以導致他現在有樣學樣的反饋到父母的身上當然可以,父母可以放鬆態度多開導多對他,孩子喜歡的事情予以支持,或者對明顯錯誤的事情也要支持去做,讓他學會承擔或者接受後果。

3、不到十歲的孩子跟父母大吼大叫,這是叛逆期來了嗎?

當孩子在和父母說話的時候,發現孩子容易出現大吼大叫的現象,家長要知道這是因為孩子的叛逆期到來了。雖然說孩子只有不到10歲的年齡,但是每一個孩子出現的叛逆時期,是完全不同的。身為家長在和孩子說話的時候,要意識到孩子絕對不能用大吼大叫的方式去和家長說話,這是一種極其不尊重家長的現象。家長就需要告知孩子這樣的錯誤行為,同時要知道孩子不到10歲的年齡,孩子就已經出現了叛逆的現象,就應該早一點對孩子進行管教。

不到10歲的孩子跟父母大吼大叫的

在如今的生活中會見到有很多孩子,雖然說年齡比較小,但是當孩子在和父母說話的時候,根本就不像是一個小孩子的模樣。這主要是因為有很多孩子都被父母寵壞了,導致孩子在和父母說話的時候,都會習慣性用趾高氣揚的態度,去指揮父母要怎麼做。但是對於父母如果再看到孩子有這樣的表現時,就應該意識到這是因為家庭的教育出現了問題,導致孩子有這樣的現象。

10歲的孩子叛逆期

在生活中很多人認為孩子的叛逆期一般都在13歲到15歲之間,但是家裡的孩子還不到10歲,可能也會容易造成孩子叛逆期提早到來。身為家長如果再看到孩子出現了嚴重的叛逆期,就應該告知孩子在家裡邊兒應該有一個孩子的樣子,而不是趾高氣揚地去指揮父母。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

身為家長如果再判斷了孩子出現了叛逆期的現象,就應該早一點對孩子進行教育。因為通過早一點教育才能夠防止孩子出現嚴重的逆反心理,隨著孩子的年齡逐漸長大,會發現孩子容易出現有自己的想法。家長也能夠尊重孩子的想法,但是絕對不能允許孩子以小犯上。

4、孩子不順心的時候就對長輩大吼大叫,家長該怎麼教育?

等孩子心情平靜下來再溝通。很多父母在孩子生氣的時候急著想給孩子講大道理,但其實這個時候孩子的感情很崩潰,完全不能理解父母的說教。家長應該先從哄孩子開始,等到孩子安靜下來,適當地指導,孩子的接受度才能更高。在公開場合,父母會因為孩子的行為而感到別扭,但不能簡單粗暴地對孩子進行激烈的批評。這是孩子的情緒波動更大,無法擺脫憤怒的情緒。

很多父母在孩子生氣的時候急著想給孩子講大道理,但其實這個時候孩子的感情很崩潰,完全不能理解父母的說教。家長應該先從哄孩子開始,等到孩子安靜下來,適當地指導,孩子的接受度才能更高。在公開場合,父母會因為孩子的行為而感到別扭,但不能簡單粗暴地對孩子進行激烈的批評。這是孩子的情緒波動更大,無法擺脫憤怒的情緒。在公開場合,父母會因為孩子的行為而感到別扭,但不能簡單粗暴地對孩子進行激烈的批評。這是孩子的情緒波動更大,無法擺脫憤怒的情緒。請不要讓言辭激烈的「強硬」

特別是在公開場合,父母會因為孩子的行為而感到別扭,但不能簡單粗暴地對孩子進行激烈的批評。這是孩子的情緒波動更大,無法擺脫憤怒的情緒。

很多父母在孩子生氣的時候急著想給孩子講大道理,但其實這個時候孩子的感情很崩潰,完全不能理解父母的說教。家長應該先從哄孩子開始,等到孩子安靜下來,適當地指導,孩子的接受度才能更高。在公開場合,父母會因為孩子的行為而感到別扭,但不能簡單粗暴地對孩子進行激烈的批評。這是孩子的情緒波動更大,無法擺脫憤怒的情緒。

5、敢對父母大吼大叫的子女以為會是白眼狼嗎?

敢對父母大吼大叫的子女以為會是白眼狼嗎?

敢對父母大吼大叫的子女以為會是白眼狼嗎?孩子對父母大喊大叫是不禮貌,也是沒有教養的。但其實孩子會對人大吼大叫並不是突然出現的,看看敢對父母大吼大叫的子女以為會是白眼狼嗎?

敢對父母大吼大叫的子女以為會是白眼狼嗎?1

在長期責罵環境下越來越乖的孩子,不是因為真的了解家長的教育,只是被家長馴服了脾性,孩子學會默默忍受家長的責罵,不會繼續認真傾聽家長說的話,更重要的是孩子與家長的親密關系會疏離。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經濟獨立了,可能不會理會父母,只想擺脫家庭,因此一些人會覺得越乖的孩子長大越可怕。

對父母大吼大叫的子女可能是因為情緒積壓在內心無法釋放,家長錯誤的教育方式會導致孩子綳不住內心的委屈與心酸,從而大吼大叫發泄出來。家長對於子女大吼大叫的情況應該安撫孩子情緒,而不是和孩子吵架,孩子大吼大叫的行為很有可能是從家長身上學來的,家長應該多反思自身。

養育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家對待孩子應該多給些耐心,不要嚴苛地要求孩子,更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會嚴重影響孩子身心健康。

敢對父母大吼大叫的子女以為會是白眼狼嗎?2

孩子有四種行為,往往將來是白眼狼,第二種必須立即糾正!

1、習慣頂撞父母。 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所以父母會順從他們,老人也會寵壞他們。有時,如果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他們會頂撞父母,為所欲為。 那些不懂事的孩子,在講話時對父母沒有起碼的尊重和禮貌,甚至專門對著干,唯一的目的是讓父母生氣。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孝順父母就是要百依百順。 當孩子開始頂撞自己時,父母應該反省,自己是否真的做錯了什麼? 父母應該引導孩子,冷靜地和他們交談,問他們為什麼不快樂,為什麼他們唱反調,使他們擺正心態。

2、不會感恩。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 家裡有好吃的食物,父母總是讓孩子品嘗,但孩子很少請父母先吃。 孩子生病時,父母會細心照顧他。然而,他的父母身體不好,孩子卻很少問候他,甚至不理睬。 在這種氛圍中長大的孩子們,習慣於接受家人的關愛,認為家庭對自己的愛是理所當然的,但他們不知道如何去愛自己的家庭,也不知道如何孝順身邊的人。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教育孩子感恩,可以從以下幾點開始: 不要為孩子付出太多,干涉太多,照顧好孩子的一切。不要讓孩子吃「獨食」,不要輕易滿足孩子的需求。 讓孩子知道父母工作的堅信,家庭的幸福來之不易,要懂得珍惜和感激。

3、習慣霸佔東西。 許多孩子覺得自己是家裡的小公主、小王子。所有好吃、好玩的東西都理所當然要歸他們。 所以無論他們在家裡喜歡什麼,都一定要獨占。其實,這也是不孝的表現。 父母願意給我們一切美好的東西,是出於他們對我們無私的愛。 相反,如果我們像父母愛我們一樣愛他們,我們應該這樣做嗎? 事實上,孩子們習慣了沉溺於其中,他們不僅會把家裡最好的東西給父母。 一個眼裡只有自己,沒有別人包括父母的人,哪裡會孝順呢?

4、習慣推卸責任和過錯。 如今,許多孩子都很專橫。 很多事情,明明知道他做錯了,當父母追問的時候,他們卻會把責任推得一干二凈。甚至犯錯了也不承認,推到別人身上。 這樣的孩子習慣於以自我為中心,被父母寵壞了。如果不及時糾正,長大後怎麼可能擔當起贍養的責任呢?

敢對父母大吼大叫的子女以為會是白眼狼嗎?3

縱容孩子就是養出白眼狼的開始。

1、自私,不懂得分享

自私是人類的本性,懂得分享是培養出來的品德。剛開始讓孩子與別人分享他們喜愛的東西,會有困難,孩子會哭會難過,我們應該有充分的耐性,去跟孩子講分享的道理並鼓勵他們去做。時間長了,孩子就懂得分享帶來的快樂了。

2、不要尊重父母及長輩

我堅決認為孩子不高興耍脾氣時不可以對長輩大喊大叫、動手打人!對孩子驕橫霸道的思想一定要及時扼制,絕不姑息,見一次懲罰一次,不允許他們動手打人,在情緒平靜些後,再講道理。平時教育中應該讓孩子明白要尊敬父母長輩。

3、總要求被特殊照顧

有些父母寧願自己委屈也要給孩子最好的,孩子永遠穿著名牌衣服鞋子,自己卻縫縫補補,認為不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孩子吃穿用的都是最好最貴的,而自己卻吃饅頭。對孩子過分的寵溺只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對他的付出是理所應當的,以後更不會顧及父母長輩的感受。

育兒心得:

關於孩子長大後會不變成白眼狼,我想是每一位父母都關心的問題。我們不能只有擔憂,孩子性格的養成家庭的教育占很大部分,我們作為父母在生活上要照顧孩子同時也需要教育孩子。教育孩子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情,我們不可卸責,不可懈怠。父母及家人針對孩子的三種表現來及時糾正和引導,我想孩子絕對不會變成白眼狼。

6、小孩對老人急,老人就吼小孩范法嗎?

不犯法,但是還是不對的!老人帶孩子也要控制好情緒!不能用吼的方式,要培養孩子正確的三觀!

7、小男孩地鐵上對奶奶狂吼,這是由於父母教育失敗還是奶奶溺愛?

這個小男孩的做法完全體現出了父母教育的失敗,同時也體現出了他奶奶對他的溺愛。對於這樣的孩子父母必須要嚴加管教,才能讓他健康的成長。

一、父母教育的失敗。

小孩子所有的行為都會模仿自己的父母,所以我覺得這個小男孩如今有這樣的行為,他可能是在模仿家裡面的人。如果全家人對這位奶奶都非常尊重,那麼這個小男孩在模仿的過程中,他同樣也會對自己的奶奶尊重,絕對不會出現在地鐵上和自己奶奶大吼大叫的做法。這位小男孩在地鐵上對自己的奶奶大吼大叫,他完全不覺得這件事情是錯的,在別人出面阻止的時候,他還去指責別人。那就證明這個小男孩平時在家裡面就可以為所欲為,他會經常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在別人說了自己不愛聽的話,他也會直面懟別人,這樣的行為是非常不禮貌的。所以我覺得這個小男孩的父母在教育,他的過程中是完全失敗的。

二、奶奶也很溺愛孩子。

如果這邊奶奶平時在家裡面對孩子很兇,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也會直接指責這個孩子,那我相信這個孩子絕對不敢和自己的奶奶大吼大叫,何況這還是一個公眾場合。所以我覺得孩子如今有這樣的行為,他的奶奶平時也很溺愛這個孩子,才會導致這個孩子有勇氣在自己的奶奶面前大吼大叫。在大吼大叫的同時,這位奶奶也沒有發脾氣,一直在心平氣和的和這位孩子說話。所以我覺得這一家人對孩子的寬容,才導致了對孩子有這樣的行為。

對於小孩子來說,他的一言一行都在復制著自己的父母和自己的家人,這個小男孩有這樣的行為明顯,就是由於家裡面的教育失敗導致的。

8、大人可以吼孩子,孩子不可以吼大人???

請教大家個問題:大人可以吼孩子但是孩子不能吼大人,這個觀點,對嗎?您的理由是什麼。一定要說說,讓我看看是不是我的觀點只有我一個人。

孩子爸說他可以吼孩子,孩子不能吼他,因為他是長輩。他管她吃穿用度。如果她想吼他,那她管他的吃穿用度。他覺得這件事情的對錯,不是因為事情本身,而是因為身份的不同,比如他是父親她是女兒。

我偶爾也會吼孩子,確實極力忍了沒忍住。但至少我認為吼孩子肯定是不對的,是不可以吼孩子的。即便孩子依附你的經濟依附你的保護,她是一個人,盡力把她當做一個平等的人交流,而不是用身份壓著說我這樣做是對的你那樣做就是錯的,我覺得太雙標了,而且我覺得父母做得不咋地吧,譜擺得挺大的,家裡還有階層之分?

你的觀點是什麼。如果你跟我的觀點一樣,請多說兩句,我認同一下。如果你跟他的觀點一樣,也請多說兩句,讓我了解一下你的邏輯。謝謝。

她說:偶爾氣過頭了 吼孩子  但是如果是我錯了 我會道歉  如果孩子錯了 後續我會耐心跟他說 我為啥生氣了  他那裡做的不對(比如給家裡買的鬧鍾專門破壞),你說的孩子爸說的管了孩子吃穿用度 所以可以吼  我覺得可以換位思考 那是不是等孩子長大了  咱們老了  他們就可以吼我們了?大人都有管不住自己的時候  那孩子肯定也會有  還有就是如果大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孩子是會學習的。這個我深有體會,我是家裡那個愛吼的人 ,吼我老公 ,每次我吼完我老公 我都能感覺得到我兒子會好幾天不尊重我老公。

她說:不該有長幼尊卑,而且都不該互相吼,誰吼誰不對。

她說:盡量控制不要吼孩子,等你老人依靠她的時候,是不是也可以吼你!你怎麼對孩子,將來孩子就怎麼吼你!更恐怖的是她會繼續吼她的下代,下下代!!

她說:極力控制不住吼了孩子是能夠接受的,但是我不認可孩子不能吼大人的觀點,因為孩子就是一面鏡子,你輸入什麼,她就反射什麼,暴力壓制只會讓孩子關閉自己的內心,這應該不是家長想看到的結局。

她說:很簡單,如果孩子吼爸爸,讓爸爸覺得不舒服,那麼如果爸爸吼孩子的時候,孩子的感受是一樣的。這種不舒服的感覺其實就是在告訴大人,你這樣做可能出現了問題。你平日里怎麼對待孩子的,孩子就會如此對待你。如果孩子的做法讓你不舒服了,那你首先要自省一下,我是不是用同樣的方法對待了孩子,是不是做錯了。

「爸爸可能還是更多覺得自己的威嚴受到挑戰了。」??

她說:首先一個根本性原則,爸爸這樣的想法是建立在家庭教育存在一個等級秩序下的,需要一個「權威」性人物去管理孩子,發號施令。但我們在談「對等」時,都是針對「認同合作性教育」的前提下來談的。如果爸爸本身就不認同這種平等關系下的合作育兒,那根本沒啥討論空間。是屬於根本價值觀的差異,這就是典型的「權威統治性」育兒理念啊。你可能要做的不是就事論事說吼孩子這事兒對不對,而是需要和老公從最根本的育兒理念去討論二人是否一致。很可能是屬於教育理念根基的差異,這個根本性差異如果沒辦法統一的話,後續會在各種育兒觀點上出現分歧的。

她說:別的不說,吃穿用度的說法就讓人很不舒服,生孩子並不是孩子的選擇是父母的選擇,所以應該為這個選擇負責(提供吃穿用度)的是父母,而不是盡到應盡的責任就勞苦功高,讓孩子感恩戴德。這種讓孩子尊重父母的想法和尊重長輩並不是一回事。觀念的問題都是根深蒂固的,跟自己的成長環境和經歷有關系,大概率成年人是誰也很難說服誰。這種只能建議買一些育兒的書期待他自己學習進步了。

她說:這種是沒有感情的父子關系。孩子會受到壓抑。生養孩子愛孩子是本能,不是要從他那裡得到什麼,不需要孩子成全自己什麼。把父母子女關系物化對於孩子是太不公平了。孩子的最高利益是我們的選擇。萬分理解,沒有溫度,言論惹人厭煩,沒有格局。對孩子那麼mean,對你呢?

他說:克里斯多福·孟在《親密關系》中說:「通往地獄之路,是用期望鋪成的「。我推薦看看這本書,挺好的。

她說:尊和愛都是建立在平等且身心健康 的基礎之上。拿付出和輩分說事,我認為存在一定問題。

她說:我不認為人可以一直理智,活得明白的有自製力的人畢竟還是少數,不能因為自己做到了就覺得其他人都是這樣,尤其是夫妻之間,這樣日子沒法過。需要你來反復洗腦影響了,畢竟他之前幾十年都是受到的另一種教育,改變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一點一點的,這次比上次要好就是進步。

她說:一個人的「父權」/權威感不會只針對孩子的,可能還包括對女性的認同和認知。所以有點擔心你的處境。我擔心的是你先生根本不認同家庭里夫妻、父子關系是這樣一種「平等合作關系」。可能需要和先生溝通一下家庭關系、育兒關系的價值認同問題,先搞清楚他是認可哪類關系的,再說後續咋辦。只要夫妻二人有共同變得更好的目標,所有事情都是可以正向循環的。

向好的發展就好。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