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長輩送禮 » 長輩溺愛孩子指導建議心理學

長輩溺愛孩子指導建議心理學

發布時間: 2023-01-16 15:19:02

1、家裡爺爺奶奶十分溺愛孩子,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前幾天跟我同事一起聊天,聊到孩子的教育問題,她便像剎不住的水龍頭一樣猛地向我抱怨:她和她老公平時都很忙,於是他們的孩子便委託給爺爺奶奶照顧,爺爺奶奶也十分樂於照看。然而時間一長,她便發現了事情的嚴重性。

原來是因為爺爺奶奶過分溺愛孩子,養得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什麼都不會做就算了,還十分任性。意識到事情嚴重性的她決心好好教育孩子,但更讓她頭疼的是,每當她要好好教育孩子時,爺爺奶奶便出來阻攔,對我們大聲呵斥,事情也就只能一次次不了了之。

一、 爺爺奶奶溺愛孩子的表現方式:

隔輩教育容易出現的問題便是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將疼愛變成了溺愛而不自知。溺愛孩子的表現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 過度保護

過度保護來源於祖輩們對這個社會的過激反應。他們的經驗或者從周邊、電視里接受到的社會不良信息告訴他們這個社會存在危險性,這樣的危險性會帶給他們不安感。當他們預設危險性事件發生在自己的孫子孫女身上時會讓他們產生恐懼與慌張。為了不讓孩子受到傷害,於是他們經常剝奪孩子接觸真實世界的機會和體驗,甚至限制孩子的出入自由。

法國健康雜志《TOPSANTE》有過這樣的報道,國外的兒童專家對這個話題進行了長達8年的跟蹤調查,研究結果認為,父母過分保護孩子會引發孩子行為問題和情緒問題,會讓孩子缺乏面對挑戰的勇氣、多疑與不自信。

2. 包庇袒護

祖輩們往往知道孩子犯錯了,也知道需要教育,但是在面對孩子時就會心生憐愛,不忍責罵,甚至在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幫孩子想借口,包庇袒護他們。"他還是一個孩子,不用那麼計較"常常是他們為孩子袒護的借口。但是殊不知這樣的一句話也可能讓孩子釀成大禍。

去年一則備受關注的社會新聞——上海殺妻藏屍案,我們震驚於施害人的殘忍冷血,但我們更震驚於施害人奶奶的反應。在他釀成了大禍時她仍然為他袒護辯解稱:他還是個孩子,他只是激情殺人。包庇袒護是可以成為孩子的"庇護所",但是問題是,庇護得了一時,庇護得了一世嗎?

3. 輕易滿足

祖輩們往往對孩子言聽計從,當孩子想要一件東西而得不到允許時,只要孩子哭鬧、或者以不吃飯作為要挾時,爺爺奶奶們就只能繳械投降,遷就滿足。甚至在父母禁止孩子做某事時,偷偷地滿足孩子。而這也易讓孩子養成任性、缺乏自控力的性格。

4. 包辦代替

包辦代替體現在連穿衣、穿鞋、基本的家務活動等這些基礎性事情都代替孫子孫女做了,恨不得連飯都替他們吃了。我們可以經常聽到這樣的話語,當父母要求孩子去做一些小事情時,祖輩的人會經常說:"哎呀這點小事都要TA去做,我幫TA做了"、"孩子還小,做這些多辛苦,不要做。"、"孩子學習已經夠辛苦了,還要TA去做家務活?"……我們知道祖輩的人出於憐愛之心,希望孫子孫女可以少受些苦,但這其實剝奪了孩子應有的實踐與鍛煉機會,長此以往,孩子容易形成依賴心理,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弊而無利的。

二、 溺愛中的孩子會變成什麼樣?

溺愛其實也等同於"不被愛"。很多祖輩們會覺得溺愛中的孩子一定會成長得很幸福,但其實當他們走出社會,沒了"保護傘"和"庇護所",他們會過得異常艱難。因為在溺愛中的孩子往往會呈現出以下特徵:

1. 獨立能力差

由於事事由爺爺奶奶包辦代替,孩子缺少基本家務活動和照顧自己生活起居的技能,自理能力差。也由於祖輩們的過度保護,孩子很少接觸到現實社會,當需要孩子獨當一面處理事情時,往往會手足無措。

2. 無法吃苦、做事懶散

溺愛中的孩子在家都是小公主和小皇帝,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遇到不會的事情或者有挑戰有難度的事情,祖輩們出於憐愛或者省時間,往往會直接告知他們答案或者直接替他們解決。這樣一來,孩子便會養成習慣,或者潛意識里覺得困難的事情自有別人幫忙解決,也從而養成了無法吃苦、做事懶散的性格。

3. 人際交流障礙

溺愛中長得的孩子往往會表現為自私自大、以自我為中心,傲慢專橫,不懂謙讓寬容。而這樣的性格特點並不利於人際交流。

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和瑞士蘇黎世大學的研究人員做過一項調查,他們對422名2歲、5歲和10歲的孩子進行了階段性跟蹤調查。

研究結果表明:如果孩子在5歲時能夠表現出穩定的情緒,那麼他很有可能會有好的社交能力,並且會在10歲時表現得更好。能夠有效控制沖動的孩子不太容易出現情緒問題和社交問題,他們在10歲時能夠在學校有更好的表現。

對於那些無法控制情緒和行為的孩子在班級中的表現要差一些,而且這些孩子會更不容易交到朋友。

三、 如何改善爺爺奶奶過度溺愛孩子的現狀

1. 父母掌握教育權

首先父母要擺正態度。由於事業繁忙可以拜託長輩幫忙照顧孩子,但是不管多忙,也要抽出時間關心、教育孩子,要將孩子的教育權、撫養權掌握在自己的手裡,而不能完全交給祖輩家長,要勇於擔當養育孩子的責任。

要確定孩子的第一責任人,這個角色一般由父母擔任。當孩子出現問題,需要教育時,祖輩們盡量迴避,不要出面干涉,盡力維護孩子父母的權威,保證教育的有效性以及培養孩子懂得尊重父母。

2. 加強溝通,統一認識

教育專家表示,祖輩與父輩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應當多溝通,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兩代人有分歧正常,及時溝通才能有效解決矛盾。

首先就要對祖輩們表達感恩與理解。祖輩們願意幫我們帶孩子是在減輕我們的負擔。就算他們方式欠妥,但他們的初心都是好的,對比我們應向他們表示感謝

其次應向他們說明情況。有些長輩是溺愛孩子而不自知,而且身處其中,不知道會造成那麼大的後果,因此父母們應耐心地向他們說明情況,可以舉孩子生活中的小例子向他們說明這樣做的後果,也可以列舉一些社會上較為嚴重的事件讓他們知道溺愛孩子的嚴重性。當然祖輩們的思維長時間固化,想要一時改變會有些困難,因此要多些耐心與恆心。

最後可以雙方探討教育方式並確定規則,以後在教育孩子時盡量按規則來。

3.祖輩要加強學習,吸取新知識

隨著時代發展,社會更新換代迅速,祖輩們的觀點難免落伍,過往的經驗也已經不適用了。爺爺奶奶容易溺愛孩子也正是因為他們接觸新的教育理念的機會少,因此孩子的父母可以多帶老人去學習,參加一些教育講座,適當藉助權威支持,多去體驗多去接觸,以此開拓祖輩們的視野,增長新的知識。

養育孩子就像養花,花朵需要水分的滋潤,但是過度澆水也會讓花朵死亡。養育孩子也一樣,少不了愛的滋養,但是過多的愛也會讓孩子"窒息"。爺爺奶奶的溺愛確實可以給孩子帶來充足的幸福感,但這幸福只是一時的,而傷害卻可能是一世的。不要讓溺愛成為孩子成長的絆腳石,不管是祖輩還是父母,都應該加以重視。

2、新手父母在長輩過分溺愛孩子的時候,要怎麼解決問題?

社會上很多新手父母最害怕的事情就是長輩與自己的教育觀念不同了,每當遇到這各種問題的時候,大家都是非常頭疼的,因為一方面是自己的爸媽,另一方面又是寶寶,如何在這兩者之間做一個平衡的確是很難的。

而且在很多時候長輩們又是特別寵愛自己的孫子、孫女的,即使是錯誤的大家也不能夠立馬去制止。那麼,當長輩們十分溺愛孩子的時候,作為新生父母應該如何正確的去做呢?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些方法,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來關注一下。




大家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和自己的長輩有一個良性溝通,讓他們意識到溺愛孩子的危害。其實家長也都是非常明事理的,所以相信各位如果能夠跟他們好好溝通的話,效果一定會非常的不錯。尤其是我們作為長輩的孩子,他們也是能夠有一些思考的。畢竟這些長輩也都是從教育孩子的路上一步一步走過來的,他們肯定是明白溺愛孩子是不對的。

一定要在寶寶面前樹立一個是非觀念,告訴他們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如果做錯了事情,那麼一定是要受到批評的,絕不姑息,即使有爺爺奶奶護著他們也是不可以的。否則的話,孩子就會一直以為他們有爺爺奶奶來撐腰,因此在家長面前就會更加的肆無忌憚。




除此之外,如果可以的話,大家不妨跟自己的父母商量一下,看看能否不讓他們參與到寶寶的教育中來。當然如果各位商量不通的話,其實也可以直接單獨領著孩子生活,不一定非要和長輩們住在一起。這樣以來也是能夠避免很多矛盾的發生的,大家也不用在教育以及生活上的很多問題上費腦筋了。




教育寶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且是所有家長必須要認真對待的,孩子是否能夠成人或者變得優秀,主要是看家長的教育方式正不正確。相信大家應該都是懂得這個道理的,所以教育寶寶義不容辭,如果真的遇到了和長輩教育觀念不同的地方時,各位也一定要及時的去面對,好好的把它給解決掉,否則的話後果也是極其嚴重的,千萬不要等到寶寶變得很自私那一天,才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什麼。

3、老人太溺愛孩子,應該怎麼辦呢?

我最不能容忍的是婆婆竟然對這么小的孩子把尿。以前報道過一則新聞,說的是幾個月的小嬰兒被婆婆每天無數次把尿,最後導致孩子脫肛,雖然本意是好的,但是育兒觀念實在不敢苟同。但不能指責長輩,畢竟長輩是很愛孩子的,如果指責長輩,長輩會覺得委屈,接受不了!最好和長輩坐下來,心平氣和的和長輩溝通,告訴長輩,如果太溺愛孩子是對孩子的成長不利的!


孩子對愛的需求得不到及時的回應與滿足,他就會對周圍的人產生不信任感,這就妨礙了孩子安全感的正常建立,進而造成孩子日後的自卑、悲觀、多疑等消極性格。相信這不是為人父母者想要的結果。會阻止兒童正常潛能的發展,剝奪了孩子親身體驗生活的權利,迫使孩子失去了很多生活能力,這就是為什麼被「溺愛」的孩子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沒主見、窩里橫、沒有同理心等。


經久歷練,知道人心不沽,江湖險惡,所以事事替孩子分擔,不讓孩子去感受,不讓孩子去拼搏,不讓孩子去追求,造成了孩子變得冷漠、麻木、自私自利,孩子的這種狀態,長輩應該警惕。老人溺愛孩子做法不對,但是,我們可以理解。所以,建議你和老人分開居住為好。如果不能做到分開居住,那就順應老人,他們溺愛孩子就溺愛吧,你需要給孩子正確、科學的愛就可以了。


作為年輕的一代人,你需要了解老一代人的教育思想,並與你這一代人的教育思想作比較,找出兩代人育兒方面的差異和矛盾,然後在商量和溝通的基礎上,雙方都要做出一定的讓步和妥協。吃的別提有多帶勁兒。無節制的盯著電視屏幕,對孩子的視力極為不利,食用用過多的垃圾食品,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如果我們實在不能苟同,長輩的育兒方式,就只能無奈的選擇和長輩分開住了。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