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長輩過年的故事
1、過年時,大家喜歡聽長輩講家史嗎?
小時候每當在春節的時候,都會跟隨父母回到農村的爺爺奶奶家,我非常喜歡農村的生活,因為農村給我的感覺,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更加的朴實,爺爺也非常喜歡我,畢竟我是長子長孫。在爺爺的被窩當中經常聽著他,給我講著以前的故事,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事,據爺爺說我們並不是土生土長的遼寧人。
當年在闖關東的時候應該是祖太爺的輩分,兄弟四人帶著妻兒老小從山東坐著船來到了東北,在遼寧這個地方紮根落戶,但是兄弟四人,並不是全都生活在遼寧,其中有兩人到內蒙古,還有一個人去了吉林,而我的這個祖太爺生活在了遼寧這個地方。所以歸根結底來看,我並不是一個遼寧人,而是一個山東蓬萊人。
聽著爺爺講著小時候的事情,也非常感慨現在的生活有多麼好,因為在爺爺小的時候,家裡條件特別貧困,尤其是到顆粒兒不接的季節,為了填飽肚子挖野菜,吃樹皮都有過。在爺爺8歲的時候,日本人佔領了東北,那個時候更是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所以從那個年代活過來的人,都變得更加的珍惜生活。也許能活著他們就很知足,不會去奢求生活的好與壞。
爺爺對我非常好,每一次回家都會把他里懷兜裡面小手絹拿出來,手絹一層一層包裹著一張張褶皺的鈔票。如果是現在的我,我肯定不會去接受,因為小時候不懂事,每次爺爺給錢都會大大方方的揣進兜里,而當自己參加工作想要回報的時候,人也早已不在人世。正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所以趁著長輩還在的時候多盡盡孝心。
2、過年的傳說故事經典簡短
春節 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之一。 過年是「春節」的通俗說法,關於過年的來歷有許多的 傳說 ,關於過年的傳說 故事 你都聽過哪些呢?下面我為您介紹關於過年的傳說故事。
↓↓↓點擊獲取「過年」相關內容↓↓↓
★ 過年送親戚長輩的禮物 ★
★★ 春節禁忌有哪些 ★★
★ 經典十一字春聯2022 ★
★ 過年福字要正著貼還是倒著貼 ★
過年的傳說故事之一:熬年守歲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 除夕 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過年的傳說故事之二:萬年創建歷法說相傳,在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但是苦於找不到計算時間的 方法 ,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測定一天的時間,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啟發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回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復一遍。
當時的國君叫祖乙,也常為天氣風雲的不測感到苦惱。萬年知道後,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台和漏壺亭。並希望能測准日月規律,推算出准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歷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萬年測試歷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著一首詩: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
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
知道萬年創建歷法已成,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據說這就是春節的來歷。冬去春來,年復一年,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確的太陽歷,當他把太陽歷呈奉給繼任的國君時,已是滿面銀須。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歷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說就是為了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
過年的傳說故事之三:貼春聯和門神據說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這是有史為證的。此外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游盪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 對聯 ,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願。
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慣。據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徵,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鍾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裡拿著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准備同敢於上門來的鬼魅戰斗。由於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唐朝以後,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於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於門旁鎮守,第二天夜裡就再也沒有鬼魅搔擾了。其後,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拓展閱讀:過年的起源「春節」這一詞,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還有不同的特指。漢朝時,人們把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 立春 稱「春節」。南北朝時,人們把整個春季叫「春節」。
辛亥革命勝利後,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順農時」和「便於統計」,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歷,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歷,以公歷的元月一日為 元旦 。但一般人稱公歷元月一日為「陽歷年」,仍把農歷正月一日初一稱「元旦」。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歷紀元,把公歷即陽歷的元月一日定為元旦,為新年;因為農歷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後,因而把農歷正月初一定為「春節」。
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
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過年習俗掃塵——民諺說: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北方叫掃房,南方叫撣塵。室內屋外,房間屋後,徹底進行打掃、衣被用具、洗刷一新,乾乾凈凈地迎新春。
門畫——據《山海經》載稱: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時,夢里常聽到鬼哭神嚎之聲,以至夜不成眠。這時,大將秦叔寶、尉遲恭二人自告奮勇,全身披掛地站立宮門兩側,結果宮中果然平安無事,李世民認為兩位大將太辛苦了,心中過意不去,遂命畫工將他倆人的威武形象繪之在宮門上,稱為「門神」。東漢蔡邕《獨斷》記載,漢代民間已有門上貼「神荼」、「郁壘」神像,到宋代演變為木板 年畫 。後來,民間爭相仿效,幾經演變,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便是現在的年畫了。中國現存最早的年畫是宋版《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圖》。
春聯——是從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桃梗」演變而來的。《淮南子》上說,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著滅降福的咒語,一年一換。五代後蜀皇帝孟昶在過春節時心血來潮,令人將桃樹削片,他提筆在上面題寫了聯句:「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這就是中國最早的春聯了。至於春聯這一名稱的正式誕生,則在明朝。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後,曾在除夕時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須寫春聯一副,以綴新年」。以後,春聯得以推廣,沿襲至今過年時,各家各戶都要貼春聯。
爆竹——春節燃放爆竹之俗始於漢代。據南梁人宗懍撰寫的《荊夢歲時記》記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從辟山妖惡鬼。」古時放爆竹,是用竹子放進火內燃燒,由於竹內空氣受熱膨脹,便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以此避邪驅鬼,祈盼來年吉祥幸福。到了唐宋以後,發明了用火葯製成的鞭炮。
拜年——據明朝陸容《菽園雜記》記載,拜年習俗最早行於明朝京都。朝官往來,不管認識與否都要互拜,百姓則各拜親友。清代時興在春節時送「拜盒」,即將賀年帖放在精緻美觀的飾盒裡送給親友,以示莊重。今日中國民間,「拜年」已成為一種傳統習俗,至親愛友和同事們,走家串戶、登門拜年,互致問候。
壓歲錢——過年給孩子一些壓歲錢是中國的傳統民俗。壓歲錢飽含著長輩對晚輩的祈福求安。在中國,關於壓歲錢的來由,民間曾有一些流傳甚廣的故事,比如說古時候有一個身黑手白的妖精,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出來禍害小孩。於是人們就點亮燈火通宵不睡,並把銅錢放在孩子枕邊以避邪,這就是「守祟」「壓祟」,後來也稱為「守歲」「壓歲」。但這些傳說於史無據,不足為憑。壓歲錢的習俗真正始於何時眾說紛紜。>> 「壓歲錢」是一項整合家庭倫理關系的民俗活動
古時文人雅士則流行互送拜年鑽。拜年鑽就是如今的賀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變而成。據清代趙翼考證,西漢時沒有紙,削竹木為刺,上書名姓,叫「名刺」。後來還用大紅絨線在織錦上綉字為「名片」。東漢後用紙代木,叫做「名紙」。六朝時簡稱為「名」,唐代叫「門狀」。宋代還別稱「手刺」、「門刺」。明清時曾叫做「寸褚」、「紅單」。
過年的傳說故事經典簡短相關 文章 :
★ 過年的傳說故事經典又簡短
★ 過年的傳說故事簡短經典
★ 簡短的春節傳說故事
★ 春節習俗的傳說故事簡短一點的
★ 春節經典傳說故事
★ 經典民間傳說故事簡短精選10篇
★ 關於過年的傳說故事有哪些
★ 關於過年的故事:「年」的傳說
★ 關於過年的傳說故事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網路.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3、過年了,聽親友講過去的故事,求作文
家鄉的變化
「媛媛,回家鄉看看吧?」爸爸再一次問我。我還是那句老話:「不,永遠也不!」這時,勾起了我以前在家鄉的事:我們睡覺的地方是睡在乾乾的茅草上,沒有蚊帳,晚上蚊叮蟲咬,害得我整宿整宿睡不著覺;門前是一堆堆的牛糞,又臭又臟,一腳踩下去,腳也不知變成了什麼樣;泥濘的路到處是水潭子,如果不小心踩到水潭子,整個腳就陷下去,好不容易把腳抽出來,可鞋子卻留在泥潭裡……爸爸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對我說:「現在家鄉『昔非今比』了。」我暗暗地想:這是真的嗎?於是我就跟著爺爺坐著汽車回家鄉了。
來到了家鄉,啊!真美!難道這是我的眼睛花了?我揉了揉眼睛,沒有呀?本來以前那坑坑窪窪、崎嶇不平的小路,現在已變成一條平平坦坦的柏油路,路兩旁種滿了花草樹木,蜜蜂在唱歌,蝴蝶在跳舞,高樓大廈撥地而起。我和爸爸來到叔叔家,哇,叔叔家也變了,牆壁刷得雪白雪白的,好像是粉裝玉砌的,好像是銀裝素裹的。傢具也嶄新的,刻著龍鳳圖案。房子很大很大,他們再也不用灶頭煮東西了,都換成煤氣爐,方便快捷……我好像到了人間仙境。叔叔帶我走進一個房間,掀開一塊花布,呀,這正是我再熟悉不過的東西——電腦。叔叔熟練地操縱著電腦,猶如在談鋼琴似的。姐姐也有一台電腦,她也挺會打電腦。以前那重男輕女的舊社會觀念現在也沒了。我想不到家鄉人的素質提高得那麼快!吃過午飯,我悠閑地散步,看見遠處那些農民不再用老黃牛拉犁耕地,而是用各式各樣的拖拉機犁地。犁地時發出的聲音如同贊揚家鄉的變化。
家鄉的人變了,地變了,交通也方便了,電話什麼的都有了。可是什麼讓這些變了呢?我正百思不得其解,這時,兩個婦女在談笑風生。一個說:「還是政府好,我不重男輕女了。我現在才發現,原來女孩兒也是那麼棒!」「我的女兒也是呀……」我恍然大悟,原來這是政府的功勞哇!我想:假若到了未來,這里一定變得更美好!
令人欣喜的變化
小時候,常聽大人告訴我說,世界不斷在變,所有你周圍的東西都不會保持原有的狀態一輩子的,那時候的我,還聽不太懂,只是覺得奇怪,為什麼所有的事物都會變,甚至變得讓人完全認不出來了。就好像電影里的變臉一樣。
過了幾年,我已經懂事了,似乎有一點了解,所有的事物都是在發展的,就好像時間不停的流失一樣,盡管發展有快有慢,但它們都會變得和以前不一樣,這就是發展的魔力,也是促進它們不斷發展的動力。
長大後,看見周圍的來來往往的人和事,而環境也不斷在變,我便完全懂得了,發展的重要性,就拿杭州就說吧。不對,若要說杭州的變化,恐怕說幾天幾夜也說不完了。還是縮小范圍,說說文二路這一條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路吧。
聽長輩告訴我,大概在二十幾年前,那兒還沒有那麼多的房子,而多數是農田和墳場,十分的荒涼。雖然沒有親眼所見,但大抵也可以想像得到那時候的情形。
我從小就住在那一帶,當我還是小學生的時候,由於學校就在家附近,所以也就特別頻繁的在那裡走動,在那時候,那條路雖然比起原來要好上許多,但終究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條小小的弄堂罷了。刮風時灰塵飛舞,眼前一片霧茫茫的,而下雨時也好不到哪裡去,在那裡走一趟,就得洗一次鞋,因為地面上像鋪了一層厚厚的泥。
現在大概已經有十年的時間過去了,文二路也完全變了一個樣,它像一個成長了的孩子,正在展現著它的魅力。雖然不能和市中心比較,但也是有模有樣了,路邊一家家商店開起來了,然後又一次一次的翻新,馬路也變寬了,汽車在上面來來往往,一副四通八達的樣子。這已經不再是以前的文二路了,它代表著新世紀最顯著的變化,代表著杭州正在向一個更高的層次前進。
欣喜,在於變化。
家鄉的變化
我的家鄉是山清水秀而又貧窮落後的。我的家在離市區幾百里遠的山溝里。上高中之前,我從來沒有走出過大山的懷抱。老實說我對家鄉的發展或是變化向來不是很關心。上高中以前沒有這種意識,上了高中之後沒時間關心。連兩年多前到遠在千里之外的他鄉上大學,又懶得去關心了。因為家鄉經濟的發展速度跟珠三角的城市比起來實在太令人失望,提起來就傷心。
不過要說家鄉的變化,我想或許可以這樣做個簡單的、表面的概括吧:錢多了,人「懶」了;樓高了,水臟了。
改革的春風直到八十年代後期才似有若無地吹到我們這個偏僻的山村。在此之前村裡人不管男女老少都努力地在土裡刨食。只是我們深愛的這片土地給我們的回報卻並不多。村裡除了種地再沒有多少其他的收入,許多人有手藝、能吃苦,但是沒個施展手藝的去處。八十年帶末幾年,村裡人不再指望那塊地了。聽說大山外面的城市裡有金子撿,紛紛走了出去。青年人,中年人,有手藝的,沒手藝的,都想出去撿點金子回來。他們一去就是一年半載的,回來時雖然不是滿身金銀,總比土裡刨出來的多。於是在家裡歇上十幾二十天的又出去了。留在村裡的多是老人孩子。到了九十年代中期,連十幾歲的小孩子在教室里也坐不住了,許多都擠南下打工的列車。農村勞動力少了,以前辛辛苦苦開荒開出來的地沒幾年又長滿了野草。近幾年水田也荒了許多,種地太辛苦,家裡有了錢,誰還願意自找苦吃呢?以前春節剛過沒幾天,田頭地角便都是忙碌的身影。如今沒過元宵下地似乎是很丟臉的事了。留在家裡的農村婦女農閑時隔三差五就會聚在一起打牌消遣,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啊!晴天迎著朝露出門,披著星光回家,雨天便是風里來雨里去,一年到頭沒幾天歇的。
這幾年村裡的樓房就像雨後的春筍般不斷從各個角落冒出來。三層四層,有的外表裝修得很漂亮。即使只是一層的,算不上樓房,看起來畢竟比那些泥磚瓦房要順眼得多。室內的裝修就更不必說了,光滑得照得出人影的地磚啦,華麗的牆紙……簡直是拿錢往牆上貼,拿錢往地上鋪了。就是只刷上白白的石灰看上去也亮堂多了,不再像泥磚瓦房那樣陰暗、壓抑。
但是讓人很不舒服的就是溪中的水越來越臟了。以前用不起自來水,村裡人的用水都取自那條橫穿村莊的小溪。村裡人清晨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將家裡的大水缸挑滿水,以備一日之用。我們小的時候還經常在小溪里游泳。有時口渴了就著溪水猛喝一氣。現在別說挑溪水做飯,就是洗菜拿回家還要用自來水再洗上一兩遍。夏天看到這些臟水,我們不再有跳下去的沖動。魚兒在水裡游來游去的情景如今是看不到了。溪水中、溪邊隨處可見的是各種各樣的垃圾,那些塑料袋有的早就變色了,但就是不肯化掉。村民習慣將所有的垃圾隨手倒入溪中,他們相信溪水會帶走這些他們不需要的東西。或是堆在門前的空地上,積多了便點上一把火,於是談笑間,垃圾灰飛煙滅了。
可以預計將來村裡人的生活會越來越好,錢會越來越多,樓會越來越高。人會越來越「懶」嗎?但是水會越來越臟嗎?村裡人的這種「懶」,老一輩的人是看不慣的。不過這也正說明了生活的變好啊!得益的是家鄉的後代。水的越來越臟,村裡的小孩子怕也是早就習慣了吧。受害的不也是他們嗎?
家鄉的變化
我的家鄉在九江,它雖沒有美國紐約的繁華,也沒有水上海港—-威尼斯的絢麗與多姿,更沒有日本東京的古樸與典雅,但我卻愛它,因為我愛這片土地,更愛這些勇於創新與探索、勤勞質朴的人。
大家都知道,九江有一汪美麗的甘棠湖,那就是我們的母親湖。在那幾年裡,我們這位母親並不美麗,她顯得是那樣憔悴與蒼白,那樣的憂慮與無奈!污泥濁水,小魚小蝦不願把它當作自己可愛的家園,就連具有頑強生命力的野花野草也不願在她的懷抱中生根發芽,母親面對此情此景她流淚了,她傷心的向我們傾訴與吶喊,那聲音曾經久久地回盪在我們每個人的耳畔與心田。
如今的甘棠湖,清清的湖水在陽光的照射下,是那麼碧綠,那麼透明!微微的波紋閃爍著點點金光,彷彿一塊翡翠鑲嵌了許多金片,一閃一閃,讓你覺得她是那樣輕柔、可愛。湖堤上,梧桐樹、柳樹像一個個英勇的戰士,挺起身子,守衛著生育它們的這方土地,守衛著我們的母親湖。只聽「啪——」一條魚躍出水面又鑽了回去,給這如詩如畫的景色又平添了幾分生氣。每當夜幕降臨,湖壩燈火輝煌,猶如繁星灑落人間。此時此刻,我的心潮起伏澎湃,我彷彿看到了母親欣慰的面龐,我彷彿看到了母親那深情的目光,我更彷彿聽到了母親無比激動與亢奮的心!「孩子們,感謝您,您用那勤勞的雙手、辛勤的汗水改變了我的生活,改變了更多人的生活。」
是呀,母親您說得對,我們現在的生活好起來了,電腦、電話進入了家庭,家家都有電視有線、電話購物、網上購物、家庭就醫,一卡通、一線通、電子商務等好多名詞躍然在我們面前,坐在家裡我們就可以周遊世界,通過網際網路我們可以看到「埃及的金字塔、法國的埃菲爾鐵塔、日本的富士山、莫斯科紅場的列寧陵墓,我還可以在美國的唐人街上漫步。」只一會工夫我又變成了一個悠閑自得的小旅行家,好浪漫,好愜意呀!
朋友,你能說我的家鄉不美嗎?面對此情此景,我信心百倍。我一定要努力學習,掌握真正的本領,把家鄉建設成祖國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一顆明珠,讓天下的遊客都來游覽觀光!
4、600字作文:聽爺爺奶奶講過去過年的故事
關於解放,我不曾知道些什麼,然而更多的舊故事,也都是從老一輩的爺爺奶奶那裡所得知的。奶奶,也算得上是身邊最親的人了,雖然她現在已經離我們而去了,可是我記得她,那短短的頭發,慈祥的眼睛,和藹的微笑。爺爺,一副總是很庄嚴的模樣,總是給我一中害怕的感覺,就像是看到了爸爸。
小時候,聽到的最多的故事,就是爺爺奶奶給我講的解放戰爭時期的事兒,雖然這些故事我聽的耳朵都磨出了繭子,但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使我最受啟發的,還是這些我都「聽煩了的故事」。 每當奶奶聽我向她念起祖國的發展她總會感慨,說起那一段驚心動魄的往事。
奶奶說:「解放前的國家特別落後,到處都窮,還總是受敵人欺負。在戰爭時期,人們一聽到敵機來了的時候,就都往防空洞里跑,嚇得在防空洞里躲半天都不敢出來,待到沒有了飛機聲,才敢出來。整天提心吊膽,就怕敵人來『找事兒』,弄得大家整天神經緊張。小鬼子還經常到處搶東西,那些看上去像有錢人家的就被搶了不止一次,有的還把人打死了,就這樣,大家出門都得小心翼翼。那日子簡直沒法過。」奶奶總是一邊嘆氣,一邊說。
而爺爺呢,則經常給我講解放軍。「敵人總來欺負我們,我們總不能挨著吧,所以,解放軍們出面了。這些解放軍可都是國家的棟梁,他們為了自己的子孫後代,在戰場上堅強、勇敢地與敵人殊死搏鬥。在炎熱的夏天,解放軍們要執行任務,趴在草垛里,草垛里有好多蟲子,解放軍們就要忍受著蚊蟲叮咬,一動不動的趴在裡面,生怕暴露;還有的解放軍,在戰場上,跟敵人打急眼了,打得腸子都打出來了,也顧不上,繼續打……那真是國家的好兒女,國家的驕傲啊!」每提到這,爺爺的臉上就會流露出笑容,但同時,也有一絲難過。我總會想:爺爺應該是在為那些既然方軍叔叔感到惋惜吧。
我不由得想到了今天的生活,一座座高樓大廈平地而起,走在路上的人個個都忙碌著,一些商業人士手提公文包,肩上還背著筆記本電腦。早晨到海邊逛逛,到處可見到來這里散步的老人和年輕人,也難怪奧運會上的中國健兒們的強健。2008年,中國經歷了種種挫折,一樣大家也都是興奮的,在經歷了地震等困難後,看得到中國人的堅強和友愛。奧運會
是我們承辦的啊!處處發揚著奧運精神,我也榮幸的去觀看了在青島舉行的奧帆賽,心中也默默地為運動員們加油!
然而,講的最多的,還是敵人投降,新中國成立的時候的事兒。「小鬼子投降後,大夥兒心裡都想,這苦日子可熬到頭了,那高興勁兒別提了!尤其是在新中國成立的時候,全國上下沒有一個人不開心、不高興,個個都比過年還開心,那種心情簡直無法形容……」他們總是這樣說,而且,每說到這里,必定會笑,甚至都能開心好一陣子。
如今生活在一步步像前邁動著,回憶著舊時代,享受著新解放。但是,我認為這一切都要歸功於那些解放軍,是他們為他們的子孫後代打拚出了一片天地,是他們讓我們過上了好日子,我們平常的點點滴滴都是他們留給我們的.他們是偉大的,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現在那麼好的生活。現在的生活好了,各方面條件也高了,孩子們只享受著生活,卻不知這一切來之不易,所以,作為新中國的希望的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獻上自己的微薄之力為祖國做貢獻,更好的把解放精神傳承下去。
舊時代,新解放!
5、關於過年的小故事、傳說
1. 這里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傳說,古時候有一種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裡出來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頭上摸三下,孩子嚇得哭起來,然後就發燒,講囈語而從此得病,幾天後熱退病去,但聰明機靈的孩子卻變成了痴呆瘋癲的傻子了。人們怕祟來害孩子,就點亮燈火團坐不睡,稱為"守祟"。
在嘉興府有一戶姓管的人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逼著孩子玩。孩子用紅紙包了八枚銅錢,拆開包上,包上又拆開,一直玩到睡下,包著的八枚銅錢就放到枕頭邊。夫妻倆不敢合眼,挨著孩子長夜守祟。半夜裡,一陣巨風吹開了房門,吹滅了燈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頭時,孩子的枕邊進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縮回手尖叫著逃跑了。管氏夫婦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大家也都學著在年夜飯後用紅紙包上八枚銅錢交給孩子放在枕邊,果然以後祟就再也不敢來害小孩子了。到了明清時,壓歲錢大多數是用紅繩串著賜給孩子。民國以後,則演變為用紅紙包一百文銅元,其寓義為"長命百歲",給已經成年的晚輩壓歲錢,紅紙里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徵著"財源茂盛"、"一本萬利。
2.傳說中有一個怪獸叫年獸,它生活在水裡,當農歷正月的時候,它上岸了,當那時候,人們都逃往深山,有一位老婆婆,她正要逃往深山時,看見白鬍子老爺爺,她說:「你別在這兒等了,你快走吧!」老爺爺說:「我不走!」老婆婆聽到老爺爺這樣子說,只能逃往深山。
半夜時分,白鬍子老爺爺也回到了他的村子,他在門前貼了紅紙,房間里紅光明亮,還有竹子被燒的聲音巨響,年獸聽到了和看到了這些,它拔腿就跑。
第二天人們發現;老爺爺在家裡的幾樣東西是:竹子,紅紙和燈籠。
現在人們改成了鞭炮,紅紙和火光。變成鞭炮的原因是:竹子燒了以後是霹靂啪啦的聲音。紅紙本身就是紅紙,燈籠的原因是燈籠會發光,火光也是光。
6、每年過年,爺爺奶奶都會講怎樣的故事
我的家庭是有一個有家譜和族譜的家庭,所以每一年的規矩都很多,而且過年的時候,老一輩的爺爺奶奶會給我們講的故事,也和其他人不一樣。因為我的爺爺奶奶給我們這些孫子輩講的故事大部分是家族祖先的事情,所以聽起來十分有趣,有些故事真的很吸引人,但是因為家族族譜的關系,我不能說出來。不過大家不要擔心,有些故事是可以給大家說一下的。
爺爺奶奶最喜歡的講的一個故事就是我們祖先的事情,但是也會將一些過年風俗的故事,這些故事裡面的事情真的很有趣,也很感人。我今天把這故事講給大家,希望大家喜歡,爺爺奶奶給我講:很久以前有一個做高官的人,這個人為人很熱情,也十分善良,經常會給一些窮困的老百姓幫助,特別是過年的時候,更是如此。
這位官員,因為做官多年,年紀比較大了,所以辭官回到家鄉。這一年快過年的時候,剛回到家裡面,他就發現自己的家鄉鬧災荒,很多人沒有吃,也沒有喝。如果讓這種情況蔓延下去的話,就會造成無數人的死亡,所以這位好心的人,就開始給老百姓分發干糧,希望可以幫助老百姓度過災年。
不過很快這位好心的老人發現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因為很多飢餓的老百姓看到干糧的時候就會使勁的吃,反而造成老百姓因為吃干糧,弄出的健康問題。這位好心的老人,開始想辦法怎麼樣可以讓老百姓能吃飽,而且不會因為飢餓,猛吃東西受到傷害。這時候他忽然想到,自己可以將各種各樣的糧食混合,煮出濃濃的粥給大家食用,這樣味道好,而且不會因為吃的猛傷身體。
想好以後,這個大官就開始行動,拯救很多的老百姓,因為是過年前幾天,所以後來老百姓就叫這個粥為臘八粥。這就是爺爺奶奶給我講的故事。他們告訴我,做人要有良心,做人要知道回報和感恩。這個故事多少年了,至今爺爺奶奶依舊在我們回家的時候講給我們聽,但是我依舊聽不膩,因為這是一股濃烈的愛心,一股動人心魄的真情。
7、作文聽爺爺講小時候過年的故事500字
有些東西,當他失去時,才會意識到它的珍貴。——題記
隨著夕陽的落下,天色開始暗下來。每當這個時候,陣陣涼風襲來,勞動了一天的爺爺拖著疲憊的身子回來,我便死死的纏住爺爺讓他給我講故事。
我搬了一把椅子到院中,伴隨著陣陣涼風開始了我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光——聽爺爺講故事。聽爺爺講那戰火烽飛的年代;聽爺爺的爸爸怎樣英勇抗曰的場面,腦海中閃現出一幅幅壯觀的場面。一切的一切,只認為是理所當然,做為爺爺,就應當哄孫子開心。現在,我懷著愧疚為自己的無知而深感自責,可己是無濟於事了。
新年來了,吉祥的鞭炮聲帶走了爺爺。暮色又降臨了,一切與往常無異,只是灬爺爺沒有歸來,只有我獨自在靈前低聲抽泣。心中的愧疚仍然沒有消退,我知道,它是消不退了。我居然沒有做到人子以孝為先的原則,如今後悔已無濟事了!
一輪火紅的圓球從西邊緩緩地落下,就像詩人李商隱說的那樣:「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爺爺就是夕陽,無論他怎樣好,也已到了暮年!
8、聽爸爸講過年故事作文
過年了,爸爸媽媽對我說:「文蝶,今年過年爸爸媽媽要送你一個大禮包,你一定會非常驚喜!」我聽了,連忙對爸爸媽媽說;「我的好爸爸、好媽媽,你們就告訴我吧!」可爸爸媽媽卻神秘地對我笑,說:「那可不能告訴你,反正你到過年的時候你就知道了!」哎!沒辦法,我只好要等到過年那一天才能見到爸爸媽媽送給我的大禮包,真希望快到過年的那一天呀!
盼呀盼,終於,到了過年的那一天,我一早就起來了,來到爸爸媽媽那裡,問爸爸媽媽:「爸爸媽媽,現在你們總可以告訴我大禮包是什麼了吧!」可是,爸爸媽媽對我說:「想一想,你還有一件事沒做呢!」我猛地想起來:對了,我還沒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拜年呢!真糊塗!我趕緊從沙發上拿來一張墊子放在地上,然後在把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請到沙發上,我對他們說:「我來跟你們拜年!」說完便跪在墊子上,給爺爺奶奶磕了三個頭,還祝他們長命百歲,福星高照.接著又給爸爸媽媽也磕了三個頭,祝他們心想事成、羊年大吉.爺爺奶奶笑得合不攏嘴,還給了我一個大紅包,我拆開紅包一看,哇!有六百塊耶!我連忙謝謝爺爺奶奶,又對爸爸媽媽說:「你們給我的大禮包呢?」爸爸對我說:「文蝶,跟我來.」爸爸領著我來到小房間里,我一眼就看到電腦桌上放著一個用淺藍色絨布覆蓋著的東西,我揭開一看,哇噻!是一台嶄新的液晶電腦.顯示屏可薄了!銀灰色的外框和光電滑鼠、超薄鍵盤、機箱溶為一體,真是酷斃了!我把電腦一打開,屏幕上別提有多清晰了!影碟一放,就像是在看電影一樣,我心裡太高興了!摟著爸爸媽媽親了又親,嘴裡連聲說:「謝謝爸爸媽媽,你們送給我的這個新年大禮包太好了!」爸爸對我說:「好是好,不過爸爸媽媽送給你這個大禮包是為了讓你不弄壞眼睛,人的眼睛可只有一雙,弄壞了,可就再也不會有明亮的眼睛了!」媽媽說:「電腦知識應該掌握,可是不能因為電腦而耽誤了功課!」我說:「我一定聽爸爸媽媽的話.」
今年的新年大禮包可真是給我了一個驚喜,不過我也一定要聽爸爸媽媽的話,不能因為電腦而耽誤了功課,我要讓電腦成為我學習的小助手,通過它學到更多的知識!
9、聽奶奶講過年的故事作文
過年了,真好
明天就是春節了,我非常高興,想著能吃到美味的飯菜,香噴噴的點心,還能得到很多壓歲錢,我越想越高興,當晚我興奮得一夜都沒睡,腦子里想的全是飯菜,點心、壓歲錢,還有那漂亮的新衣服,可愛的玩具……
春節的早上,我第一個從床上跳起來,抖擻抖擻精神,活動活動筋骨,然後高高興興去叫爸媽,爸爸見我起得這么早,也不甘落後,從床上翻身便爬了起來了,媽媽和姐姐也陸續地起床了,洗完臉刷完牙,一心想到的就是吃個痛快!一想到吃,我就來勁,忙向爸媽建議做這做那,媽媽是我家的主廚,因此做什麼由她這位裁判來決定,媽媽說:「很久沒吃過餃子了,包些餃子吃吧。」我們都非常贊同。
決定做什麼以後,我們便分工進行了,爸爸做肉餡,媽媽揉面,我和姐姐燒水。我們干起來都十分有勁,不到半個小時,肉餡弄好了,餃子也弄好了,水也快燒開了。媽媽便熟練地包起餃子來,我和姐姐也學著包起來,我好不容易包了三個,累死了,還真難學啊!媽媽說:「我就天生會做啊,不吃點苦,努力學,怎麼能學得好呢?」我聽了有點慚愧,便吸取教訓,重新揚起風帆,認認真真地包了起來,這下做得更快了一些。這就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學什麼都應該刻苦。
過了大概二十多分鍾,揉的面已經全部做成了餃子,我和姐姐燒的水也已經在鍋里翻江倒海了。媽媽便把餃子放進鍋里,煮了起來。媽媽在中途還加了一些佐料,使餃子更加好吃,約摸過了十多分鍾吧,媽媽便把餃子撈起來,分成了四碗,在每碗中還放了一些湯。我媽剛弄好湯,我便搶了一碗津津有味地吃個痛快!由於吃得太快,舌頭都火辣辣的。
我們個個都吃得滿嘴是油,便歡天喜地去看精彩電視節目了。
啊,真是一個快樂的春節!
10、每年過年,爺爺奶奶都會講怎樣的故事?
我沒有一對好的爺爺奶奶,所以講講我姥姥吧。
她很寵我,當然主要是我乖呀,我哥我姐小時候學武術的,一出去就跟別人打架,怎麼可能討人喜歡,尤其是對上我這種有「心機」的girl(笑~)。每年過年我媽會提前幾天帶我住姥姥家,那時候我只有大年三十當晚才肯回奶奶家,還是被我爸拽著去。姥姥每次炸年糕、做丸子的時候,我就乖乖坐在旁邊聽她說話。
每次,姥姥都會這樣開頭——你媽小時候,我們可沒有這么多肉吃喲。
時代發展得太快,已經遠遠超過姥姥的認知和學習能力,我每次帶她逛商場買衣服,她會局促得像個孩子,即便是手扶電梯對她來說都像是怪物,生怕咬著腳。
似乎只有在過年的時候,一家人都圍繞在她身邊,她才會有那種安全感,這種憶苦思甜會讓她找到自己的回憶和存在感,有點類似我們現在回憶過年、年夜飯、春晚的感覺,其實終有一天,當我們、甚至我們下一代長大後,「年」就會越來越生疏,與「端午」、「冬至」無異。
一年年,姥姥不斷地跟我們講述著她小時候、我媽小時候的老故事,在我的腦海中已經可以勾勒出一幅栩栩如生的情景劇了呢。
姥姥年輕時是個很能乾的女人,彼時姥爺從彭德懷的隊伍退伍回來找了份建築差事,姥姥獨自拉扯四個兒女,還要打零工賺點錢。過年每次吃水果或者我給她買以前北方冬天鮮少能吃到的水果時,她總會感慨萬千,她說我媽他們小時候,她買一個梨瓜要切成五牙,家裡五個人分著吃,哪兒像現在,車厘子奇異果這么多花樣隨便吃。
過年時家裡至少會准備三隻雞,一隻燉一隻鹵還有一隻是用鹽腌制的,每次看到三隻掛著的雞,我都看得到姥姥眼神深處的復雜情緒。姥爺九十年代初就去世了,那時候幾個兒女家都沒什麼錢,姥姥也不是工人沒有工資,只能跟別的老人搭夥,在菜市場給別人殺雞賺錢,我最後一次去問殺雞的價格似乎是五塊錢了,但當時只有五毛錢,還要跟別的殺雞人生意。姥姥是個執拗的人,很認死理兒,沒少跟別的殺雞人起爭執。
每次說起這個,姥姥就會提起有次她跟別的殺雞人回來依然在爭一單生意到底應該是誰的,為了不影響我們,她把我哥、我姐和我鎖在家裡,但我們聽得到爭執聲,都害怕姥姥吃虧,那時候是紗門外面的木塞鎖門,我用匕首挑開了木塞,我們三個(那時候我姐最大,也才13歲左右,我也就10歲)凶神惡煞地沖出去,硬是把別人給嚇得灰溜溜跑了,打哪兒之後沒人敢欺負我姥姥了,每次提起這個,姥姥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笑)。
我喜歡聽姥姥講過去的生活,喜歡聽她憶苦思甜,因為那時候,我看得到她的眼睛裡沒有了渾濁,反而多了許多神采。
每次我回奶奶家,都會偷偷把最好吃的糖揣在兜里(奶奶家很有錢),然後騙姥姥說是我在外面別人給的,看著她喜滋滋地吃糖,我覺得整個世界都變得明媚了。
後來,姥姥生了病,阿茲海默症,也就是俗稱的老年痴呆,從隱約記得我,到要我反復提醒才能記得,但一旦想起她就會拉著我的手說個不停,像個手舞足蹈的孩子,說著那些發生過的、沒發生過的事,家裡人都說即便我一年回去一次,她都能努力地認出我。
我想,她真的是很愛、很愛我的,就像我很愛她那樣。
去年,姥姥終究還是走了,再也沒有人會在過年時給我講起那些老故事。
老人家精明了一輩子、也苦了一輩子,我想我會專門寫一些故事,我會把我的姥姥告訴將來我的孩子,讓這世上總有人記得,曾經有這么一位老人,活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