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長輩相處2
1、如何更好地和長輩相處?
今天補上欠下的第4課,一定要學以致用,不然不如不學。學了就要學好,不要抱著先完成就算了,後面真的很可能不會再回看的,所以現在就要盡量做到極致!
有的人特別恐懼和比自己地位高的人說話,確實,上次辛孚公司的老總來實驗室,自己在和他說話的時候明顯就感覺氣場不足。。
社交也是一種技能,需要不斷練習,永遠有可提高的空間!所以應該從小就練習。
可以通過和中老年人相處來練習。
針對爹媽:陽奉陰違就是最大的孝順!不要直接反駁他們,表面答應,然後該幹嘛幹嘛。
應對普通長輩的三點:
1)保持微笑,熱情好客,大聲打招呼,您來了,歡迎歡迎,新春大吉。熱情地打招呼之後就躲到角落裡。
2)乖乖聽話,無論長輩說什麼,都表示贊同,說兩句就停。比如:我正在努力。
3)也是最關鍵的,要主動開辟戰場。
就是主動跟長輩聊天,都是三兩句就行。這樣保證不會有人跟你一直說。
先集體性地敬一杯,表達祝福,然後挨個去照看,說一些漂亮話,主動表達關心,表達祝福。
【思考】親戚是最好的練習對象,今年過年不斷地練習,不斷地輸出!
吃飯吃到10分鍾左右,各位長輩,打擾一下,身體原因,不能喝酒,這個大家也都知道,我就以茶代酒,敬各位長輩一杯,祝大家新春大吉,身體健康,有孩子的都能金榜題名,孩子已經畢業的都能早生貴子,大家吃好喝好!
2、如何與年老的父母相處
以前,我總以為一輩子很長,沒有一件事會成為永恆。事實上證明是我錯了,有很多事,哪怕你用一輩子的努力,也處理不好其中的一件,比如如何與父母相處。
我明白如何與父母,特別是老去的父母相處好,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老友記》中的莫妮卡與她母親的相處經歷就是一個縮影。我也知道凡是要費力去維護的關系,都不是一段好的關系,如果是朋友之間、同事之間,我會選擇逃離,畢竟人生已是如此艱難,為何還要再為難自己?可是,父母卻是一條夾在天地和我們之間的被子,我們始終要好好面對這個困難,將如何相處好與父母的關系當作是人生的一堂必修課。
變老不是一個突發事件,而是一個連續的、緩慢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失去和失落的過程——失去健康的身體,失去美麗的容顏,失去各種身體機能;進而失去賺錢的能力,失去在家庭和社會中的地位,失去話語權,失去思考力,失去獨立性等等。
正如宮崎駿說過:一個人變老的好處就是失去的東西少了。
變老是一個無奈、令人沮喪的過程。每個人都想青春永駐,為了美貌和健康可以不惜成本,但人還是會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面對這個無法挽回的局面,沒有人都肯定自己能夠優雅從容地面對,誰都難免焦慮、抑鬱、乃至恐懼。
很多父母在變老的過程中,會越來越失去耐心,脾氣會越來越火爆,越來越「難相處」他們可能聽不進子女的善意勸導,對子女的關心不領情,無法溝通、固執己見,剛愎自用。 這 其實是他們對生命衰落的一種憤怒和抵抗。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在他的最新作品《棄貓》一書中,就坦言自己與父親的矛盾,父子倆因為各種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疏遠,最後幾乎決裂,兩人二十多年沒有見過一面,直到父親臨終前,他們才來了一場「笨拙的和解」。
這個世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是彼此地坦誠交流、相互理解和包容是可以拉近彼此的認知,溫暖和慰藉雙方的心靈。假如你渴望掙脫命運的枷鎖,擺脫命運的輪回,不讓這朵烏雲一直籠罩在自己的心頭,我們要學會理解、傾聽,這探究其背後真正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葯,採取相應的措施去化解、改善與父母的關系,這樣你才能看到人生曼妙的風景。
電影《聞香識女人》的查理和中校,一個是風華正茂,英俊帥氣,前程遠大的高三學生,一個是飽經滄桑、雙目失明、借酒澆愁的退休軍官。一個正渴求著人生的輝煌,一個已是人生的遲暮。
命運在感恩節的假期將這兩個人安排在了一起:中校的外甥一家要出門,請查理來照顧中校,幾天的相處,兩個人的人生都發生了改變。
中校一出場就是個暴躁乖戾的老人,他獨自呆在一座木屋裡,不願和人接近,也沒人願意靠近他。查理和他初次見面就被他的拒人千里之外的態度震懾,起先他是極不願意接下這份工作,但單純善良的查理既需要有份工作賺錢,又不忍老人被獨自留在家中,還是接下了這份工作。
在幾天的相處中,老人雖然目盲,但單憑女人身上的香氣,就可以感受到女人的美,這是一位執著於美,對美很有品味的老人。他的敏感孤獨,他的機警睿智,他的幽默風趣,他對親情的抗拒與渴望,他對生命的眷戀與絕望,他待人的冷漠與熱忱都矛盾地集於一身。
單純善良、不經世事的查理訝異於中校帶他步入的生活,對老人的計劃渾然不知,直到他見老人的槍才知道老人是要他觀禮自己的人生閉幕式。
當人對人生有許多慾望追求,當人要竭力掌控自己的人生,偏偏被局限在狹隘的生活中,不得陪伴、不能恣意、不得自由,只能頹廢地等待死亡的召喚,這樣的生活讓人如何忍受,於是進行一次巡禮然後結束生命成為了 一種讓人期待的結局。在人生最後的癲狂中,我們看到了老人對人生深深地孤獨與絕望。在這樣的情形下,查理奪下了他手中的槍,但無法改變他對死亡的追求。
然而老人如此幸運遇到了查理,查理在與老人相處中對老人多了了解與敬重,老人在與查理的相處中感受到了人間的溫情,他多次稱查理「兒子」,查理願意耐心地聽老人的傾訴,為老人安排別致的兜風,讓老人重新找到掌控生活的感覺,甘冒危險奪下老人手中的槍,開導老人,將老人無能遭人厭棄的觀念打消,終於使老人放棄了自殺的念頭。
而老人了解了查理的困境,不時提醒查理為自己考慮,在最後全校師生大會上,他又親自去為查理據理力爭,終於使校長放棄了處罰查理的決定。兩個面臨人生困境的人就這樣彼此扶持,互相拯救,終於都走出了困境。查理以自己的原則贏得了師生的敬重, 中校迎來了他的新的生機,他們的生活都翻開了新的、美好的篇章。
我們從查理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如果我們是他,當面對中校這個垂垂老矣、喪失信心的老人,該何去何從?我們又該如何安慰、關心他,讓他重新燃起生活的鬥志和內心的火焰呢?相信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但就像千萬條小溪匯成大海,不變的是大家心中永遠的祝願,祝福自己的父母能過好人生中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盡管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我們覺得父母難以溝通,我們和父輩對很多事物的看法不同,恰恰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哪怕父母的難相處可能讓你感覺彷徨、無奈,甚至懷疑人生,但是如果你通過堅持不懈地努力,在打開自己一盞路燈的同時照亮父母內心封閉、灰暗的世界,他們會還你一股暖流,一絲慰藉和一份親情,而這比什麼都重要。關愛了解父母,任重道遠,但我們要迎難而上,攻堅克難,不要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附2月23日反思日記
1、 用思維導圖去演講、分享、寫作等都有好處,好好研究;
2、 結合黃金圈和思維導圖來看問題,將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3、 要敢於突破自己,去嘗試,哪怕是失敗。
3、晚輩對待長輩,應該採用什麼樣的禮儀,禮節
在敬老方面要做到:
1、主動關心問候 在家裡早晚要主動向長輩問好和問安長輩身體不適應主動照顧要端葯送水問寒問暖逢年過節向長輩問候、祝福。
2、聽從長輩教誨。 尊敬長輩要孝順體貼言辭溫婉聽從長輩的正確教誨不隨便頂撞有不同想法可同長輩商量心平氣和講道理不與長輩鬧對立。
3、分擔長輩的憂慮。 孝敬長輩就應該體諒長輩的艱辛盡可能少讓長輩為自己操心多為父母分憂解難在父母有困難時盡力去關心照顧父母協助父母刻苦學習、努力求知讓父母少為自己的學習擔憂。
4、與長輩相處的一兩個細節
要尊敬長輩,說話要有禮貌。在長輩面前,不要蹺起二郎腿;如果你是女孩子的話,在長輩的面前的穿著不要太暴露!
5、怎樣與老年父母相處
如何與老年父母相處
1 傾聽永遠是最好的。放下你的手機,放下你的工作。每天哪怕花上十五分鍾,去聽聽你父母的嘮叨,都是對老人最大的安慰。
2 如何與老年父母相處?我們和老人相處的時候首先得擁有一顆孝心,懂得尊老。我這里所說的"尊老」並不是老人說什麼我們就聽什麼,像古代人那樣對老人唯唯諾諾的,老人說一不二。
如何與老年父母相處
3 我們應該用和朋友相處的方法和老人相處。老人不需要子女對自己過分的尊重,這樣的感覺很疏遠。我們需要像朋友那樣和老人說說笑笑談天談地,又要有一份對長者的尊敬,親密中又不失禮節。
4 經常和老人在一起住偶爾拌拌嘴也不失是一種樂趣,但是要注意了,可不要怒目而視的爭吵,而是要嘻嘻笑笑的拌嘴。時間長了難免磕磕碰碰,當老人讓你很生氣的時候就要說出來,但是不要帶著批評的口吻,過後更不能記仇。當事情說開了老人很長時間都會乖乖的不會做讓你討厭的事了!記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底線,當別人觸碰了你的底線自己不說出來誰也不會知道,他這樣做你很生氣。
6、如何更好的與老年人相處?
都說老人不好相處,其實不然,只不過是你不知道如何跟她們相處,不知道她們要什麼罷了。照顧老人或者與他們很好的交流常常需要獨特的溝通技巧和策略,採取有效的溝通技巧,增進理解,以滿足老年心理需求為目標,進行全面的溝通才是最有效的相處之道。
一、多使用簡單句子
溝通對高齡老人而言尤其重要。隨著年齡增長,老人記憶力、理解力等大腦認知功能逐漸下降,因此溝通中避免使用抽象、復雜、晦澀難懂的詞語和句子。盡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減輕老人溝通時的心理壓力,增加愉悅感。
二、誇獎
子女要了解老人的心理特點,對父母心存感恩,經常誇獎會讓老人獲得尊嚴和價值感。誇獎時要貼切、真誠、有針對性,比如有的老人外貌年輕,可以說:「您比同齡人看起來年輕多啦,保養得多好呀!」
三、把握機會,勸改「毛病」
對於老人存在的不良習慣,家人要盡量包容,降低對老人的標准,不能苛求其在短時間內改變。溝通時一定要講究方法和技巧,如果老人有飯前便後不願意洗手的習慣,可以在老人高興時,告訴其不衛生的習慣不利於健康,並循序漸進地督促;
四、鼓勵交友
孤獨、寂寞、不參加社交活動、不愛交流等是導致老人記憶力下降和認知功能退化的重要危險因素。維系好老朋友,一起看看難忘的照片,共同回憶美好的往事等,對保持認知功能很有幫助;家人可多帶老人外出,結交新朋友,一起唱歌、打牌、聚會、旅遊等;獲取新知識、新技能,與時俱進,充實生活。
五、換位思考
子女與老人的出生年代、生活環境及受教育狀況不同,三觀有很大差異,存在代溝是必然的。子女應更積極、主動和包容,出現問題時,坐下來耐心傾聽老人的想法和需求,真正理解老人,並想辦法解決矛盾。
常見的溝通障礙:
1、心理因素:缺乏自信心,不敢與人溝通,對人缺乏信心,或抱敵意態度,心存偏見與誤解,自視過高,輕視別人,過分保護自己,或自我中心。
2、情緒障礙:傷心、喜樂、悲痛等。
3、環境因素:不理想的環境:如嘈雜、人來人往 。
4、不適合的時間:如不便討論私隱時,就可以另選時間。
5、身體因素:視力、聽覺...衰退,說話能力不足,未能掌握對方的認知能力。
與老人溝通的態度
1、心態:要和藹可親,平易近人,臉上常帶微笑,讓老人能感受到你的親切感;
2.位置:不要讓老人抬起頭或遠距離跟你說話,那樣老人會感覺你高高在上和難以親近的,應該近距離彎下腰去與老人交談,老人才會覺得與你平等和覺得你重視他;
3.用心交流:你的眼睛要注視對方眼睛,你的視線不要遊走不定,讓老人覺得你不關注他,同性間可以摸著對方的手交談;
由此可見,照顧老人或者與他們很好的交流常常需要獨特的溝通技巧和策略,採取有效的溝通技巧。
7、如何和長輩相處
1、主動發起聊天話題
很多老人由於腿腳不便,只能待在家裡,對外面的新鮮事物可能不太了解,孩子可以在和老人接觸的過程中,主動發起聊天話題,講一下最近發生的新鮮事,讓老人不會感到無趣。
2、與老人一起商量家中事
老人也是家中的成員,如果凡事都不讓老人參與,可能會讓老人感到難過。因此可以選擇一些「安全」話題,與老人一起商量,比如給家中購置大件等,讓對方有被需要的感覺。
3、對老人的講話給予反應
當老人在講話時,盡量在表情和言語上給予反應,讓老人知道你有在關注其講話,最好不要玩著手機隨便應付,這是不尊重對方的行為。
4、注意措辭、語音語速
在與老人的溝通中,措辭不同給人的感受也不同,比如想幫老人按摩,問「我想給您按摩,可以嗎?」會比「要我給您按摩嗎?」好一點,前者更能體現出你樂意為老人按摩;
此外,有些年輕人害怕老人聽不到,所以跟老人說話時很大聲,而且語速照樣很快,其實如果老人聽力不好,除了適當提高音量,語速也應該放慢點,讓老人能更清楚地接收信息。
5、避免負面情緒表露
如果自己剛好情緒不好,盡量不要在老人面前發脾氣。比如家中出現經濟問題,不要在老人面前吵鬧,更不應該在其面前說出因為照顧老人感到辛苦等話語,因為很多老人最怕成為子女的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