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們怎麼玩的
1、采訪自己長輩,了解他們小時候玩些什麼,是怎麼玩的
多人跳繩——分組或不分組,最少要有3個人。從最低處開始跳:腳踝、膝蓋、臀部、腰部、腋下、頸部、頭頂、已經手舉起來的高度。
小馬過河——(陣營對抗賽,在合適的場地上畫出兩個相鄰的大方框,留出一邊畫上門,既要守好自己的門,還要派隊員去攻破對方的門,進入營地里奪下標志,占據對方的場地。
作用
靈活應變協調肌肉,在踢毽子的過程中身體還需要平衡四肢,更需要兼顧到四處飛舞的毽子,這需要我們在踢毽子的過程中能夠對運動的肌肉進行協調平衡的作用。
影響雙腿肌肉的線條:踢毽子主要是能夠鍛煉人體下肢,也能夠帶動人的手臂以及頸部等,對於一些辦公室一族多踢毽子是具有非常多的好處的。
經常踢毽子是能夠鍛煉人體的腿部的線條,但是有一點是要特別重視,有可能會導致兩條腿的肌肉大小不一樣,這樣會影響到腿部的美觀,另外還會導致人體的腿肌肉大小不一樣。
2、采訪長輩小時候是怎麼玩的 采訪實錄
采訪時間:2013年07月11日
采訪對象:媽媽
采訪實錄:
問:媽媽,您小的時候都玩些什麼游戲呢?
答:我小的時候,玩的都是一些跳長繩啊、踢毽子啊之類的游戲。
問:那您都怎麼玩?跟我們現在一樣嗎?
答:一部分一樣,另一部分不一樣。
問:哦?怎麼不一樣?
答:像我小時候玩的陀螺,以前是木陀螺,沒有現在的高級。木陀螺只要用一根繩子抽一下,就轉了。
問:哦!我明白了!
問:那你們有玩具嗎?都有哪些玩具呢?
答:我們哪裡會有玩具啊,就算有也是我們的父母自己做的,一點都不象你們現在有這么多好玩的玩具。
采訪心得:從這次采訪中,我了解到了父母以前的生活是多麼艱辛。更覺得現在的我們是多麼幸福,也很後悔自己生在福中不知福,沒有好好珍惜!從今天以後我一定要懂得珍惜這樣好的生活條件及環境。
3、調查報告:長輩們小時候玩什麼
長輩們以前喜歡玩打三角、彈玻璃球、捉魚、捉螞蚱等
4、長輩們童年玩過的游戲是什麼?
1、打游擊
分成兩組,先躲藏起來,然後在發現敵人時用槍對著對方,大喊一聲「pia」,就算把對方打死,最後把對方全部殲滅的小組獲勝。
2、打彈珠
最早應起源於兒童隨意拾起地上的小石子兒隨意彈射,繼而有意彈射某一目標,最後發展成一種游戲,這種游戲是人類成長中一種不約而同的行為。
3、摔泥炮
挖一把隨處可得的黃膠泥,用力揉搓,讓膠性達到佳,然後做成小碗狀。用力摔向青石板。氣流在半穿的泥孔里擠壓,沖破向上的泥面,噴出如放炮一般的「啪」聲響。
4、藏貓貓
選定一個范圍,大家經過猜拳或一定規則之後,選定一個人先蒙上眼睛或背著大家數數,可長可短,而其他人必須在這段時間找到一個地方躲藏,時間到後那個人去找其他人,最先找到的人為下一輪找的人。沒有被找到,且最後回到出發點沒有被尋找者發現的人,將不參與第二局的猜拳,直接成為躲藏者。游戲可反復進行。
5、跳房
男生女生都玩。一般先用粉筆在地上劃一個大大的「田」字,其面積接近4平方米,在「田」字一端劃一半圓形的「饅頭」這就是「房」。可多人游戲,一般也是用將軍寶的方式,贏者先跳。
6、抗拐
男生的一種對抗性游戲。一般是兩人對抗,也有多人一起玩的。游戲時,雙方單腳落地蹦行,另一隻腿折攀起來,用雙手抓牢,用膝蓋向對方進攻。進攻方法多種多樣,可抗、壓、頂、砸、閃等。
5、爸爸媽媽小時候玩什麼游戲
爸爸媽媽小時候常見的游戲是玩《抓石子》。
游戲玩法:8顆石子(或用布做的小沙包)全部抓在一個手中,往上拋,此時手掌迅速翻過來,讓一顆石子落於手背上(如果落在手背上有多顆石子,就把其它的石子抖落到地上;
手背上只剩一顆石子),然後手背把石子往上拋,此時手背迅速翻過來,用手心接著石子,再往上拋,趁向上拋的石子未落桌面前,抓起桌面上其中一顆石子,再來接住剛才向上拋的石子(抓石子的時候手不能碰動桌子上的其它石子);
此時手中有兩顆石子,把其中的一個石子放在另一個手上,按照此方法再一下子抓兩個石子,再一下子抓三個石子,再抓最後一個石子(抓石子的順序是1個,2個,3個,1個), 成功後游戲勝利。
其他游戲:扔沙包
沙包的製作過程非常的簡單,拿一小塊不用的布料製作一個方形小袋子,裡面裝滿豆子或者是沙子,裝滿以後封口即可。丟沙包是個群體小游戲,游戲也有不同的規則,這個游戲,人不用太多,三個人就可以玩起來了。
游戲規則:找一塊空地,設定一個長方形的區域,三個人一組,用」石頭剪刀布」的方法決定出一個站中間的人,其餘兩人站在兩邊,站兩邊的人用沙包去砸在中間的人,在中間的人要來回的躲避沙包,想辦法不被擊中,如果被擊中就要出局,換下一個人來躲沙包了。
扔沙包的好處:這是一種戶外運動游戲,可以促進骨骼生長,通過扔沙包的動作,可以增強上肢肌肉力量。來回的奔跑,可以使下肢力量也得到很好的鍛煉。除此以外,孩子的反應和靈敏度都會相應的提高。
6、長輩小時候都玩些什麼?
有胡同巷子滾鉄環、踩滾筒、月光下「買羊噢」、擊鼓丟手絹、蒙眼抓人、跳房、單人三人多人跳繩、踢毛線毽子、鞭打木陀螺、小彈弓打鳥打人、走五子西瓜棋、走軍旗、走象棋、走跳棋、打撲克牌、過家家、丟小沙袋...
7、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其他長輩小時候分別玩過的游戲。
長輩小時候玩過的游戲有跳皮筋、踩氣球、跳房子、玩彈珠、打四角包。
1、跳皮筋
跳皮筋,也叫跳橡皮筋、跳橡皮繩、跳猴皮筋,是一種適宜於兒童的民間游戲,約流行在20世紀50至90年代。
皮筋是用橡膠製成的有彈性的細繩,長3米左右,皮筋被牽直固定之後,即可來回踏跳。可三人至五人一起玩,亦可分兩組比賽,邊跳邊唱非常有趣。先由倆人各拿一端把皮筋抻長,其他人輪流跳,按規定動作,完成者為勝,中途跳錯或沒鉤好皮筋時,就換另一人跳。
2、抓石子
扔五個石頭在地上,然後拋一串珠子抓石頭,最後接住珠子......這個游戲小時候很受歡迎,難度也挺大,手小的人很難抓。而且不僅是抓石子,還可以抓麻將,豎著的麻將代表一千,橫著的是一百,平攤著的是十,一般誰先抓到一萬誰就贏了。
3、跳房子
這個游戲的玩法很簡單,扔一個瓦片狀的石頭在空格里,然後單腳跨過有石頭的空格,經過每一個沒有石頭的空格,回來的時候再單腳撿回石頭,繼續扔在下一個空格上,誰先扔到最後一個空格誰就贏了。
4、玩彈珠
用一個大彈珠在土裡鑽個洞,這個洞叫老巢,然後把小彈珠彈進洞里。誰先彈進去,就能用大拇指和食指量一拃,再去攻擊其他人的彈珠。如果打中其他人的彈珠,並且打中後兩個彈珠相距小於三拃,那個彈珠就屬於你了。
5、打四角包
記得小時候很多多餘的書從來不會扔,用來折四角包最好不過了,尤其是書殼做的最硬了。那時候幾乎每個男孩子手上都有一摞四腳包,隨時准備下課「應戰」。
玩法也很簡單,每人放一個四角包在地上,誰力氣大用自己的四角包把別人的四角包打翻了,別人的就屬於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