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對長輩的尊敬
1、關於對長輩尊重的詩句
2、"拱手而立"表示對長者的尊敬,這一做法是從何時開始的呢?
拱手而立表示對長者的尊敬,這一做法是從西周初年開始的。拱手而立稱作拱手禮,已經有三千年左右的歷史了,從西周開始人和人見面時經常採用拱手禮,這是古人表達對他人的一種尊重,也是通過自謙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別人的敬意,特別是見到長輩的時候,行拱手禮會顯得更加有誠意。
與拱手禮比較相似的還有一種禮儀叫做作揖,也是從中國古代時候比較流行的,非常感謝一個人的時候,也會使用作揖表示感謝。和拱手禮相似的就是在行禮的時候,雙手都互相我和並且放在胸前,微微彎腰,一般都是右手在內的,微微握拳而左手在外,若是喪事行禮的話,則剛剛相反。
拱手禮的禮節,男子就是以左為敬,所以在行拱手禮的時候,左手在外面,而右手則在裡面握拳,以此行禮。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是這樣的,其實在古代攻擊別人時,通常都是會用右手,因此左手在外右手在內,表示對他人的真誠和尊敬。而女子行禮的時候恰恰相反,因為男子是以左為尊,女子的話是以右為尊。
拱手禮也是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一種問候的禮儀,一直流行到至今,現在有的人也會以這種方式問候。拱手而立是表示對長者以及他人的尊敬,也是表示自己真誠的意思,這種禮儀做法是在西周初年就已經開始了,連續至今已經有好幾千年的歷史了,大家對於這樣的禮儀都表示很尊重,一些家庭當中孩子和長輩見面以及表示尊重的時候,都會行這種拱手禮。由此可見古代真的是一個禮儀非常多的年代,不過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禮儀才可以束縛著人們,人們的相處才會變得更加的有規矩,有禮節,這樣相處起來才會更加舒適。
3、古時對長輩或上級的尊稱是什麼?
陛下、殿下、閣下、足下都是古人對上的尊稱。這四種稱呼意思是:我不敢看你的臉,因為你地位太高,面子太大。
陛下:見到皇帝我不敢看皇帝的臉,我只敢看你的台陛之下——大家知道皇帝的龍椅,就是那個寶座有一個台,台上面有台階,那個台階叫陛;陛下的「陛」指帝王宮殿的台階。「陛下」原來指的是站在台階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進言時,不敢直呼天子,必須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後來「陛下」就成為對帝王的敬辭。殿下:見到太子或王子,我也不敢看你的臉,我只看你的宮殿之下;殿下,原指殿階之下,後來成為中國對皇族成員的尊稱,次於代表君主的陛下。漢朝開始稱呼太子、諸王為殿下,三國開始皇太後、皇後也稱殿下。唐代以後只有皇子、皇後、皇太後可以稱為「殿下」。閣下:見到宰相,我也不敢看你的臉,我只敢看你的樓閣之下;閣下是舊時對一般人的尊稱。常用於書信當中。原意也是由於親朋同輩間互相見面不便直呼其名,常常先呼其在閣下的侍從轉告,而將侍從稱「閣下」的,後來逐漸演變為對摯友親朋間尊稱的敬辭。足下:見到尊貴的朋友,我也不敢看你的臉,我只敢看你的腳下,就是低頭的意思。權在足下,就看足下的這個足往哪邊走,這叫做舉足輕重,你這一抬腳就有分量。足下在古代,下稱謂上,或同輩相稱,都用「足下」,足下:意為「您」。相傳晉公子重耳燒山逼介之推出山,不料介之推卻抱著一棵大樹燒死。晉文公砍下大樹做了木履穿在腳下,平時總是看著腳下的木履說:「悲乎,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