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長輩送禮 » 娶長輩為妻

娶長輩為妻

發布時間: 2023-02-08 23:24:47

1、我娶了同學的母親為妻我們之間怎麼稱呼呢?

母親告訴我,她要再婚的時候,我高興得跳起來。
她正在「尷尬」年齡,四十二歲,說老不老,說年輕,當然也不能夠。她看上去成熟,優雅,除了笑起來時眼角有幾條皺紋之外,一點也不像中年人,身材尤其保養得無懈可擊,這樣的女人,無論她是我的母親或否,都應該有第二春。
我舉手贊成。
「不過,」我說:「一直沒聽你說起,一下子到結婚階段,可見你把秘密保守得好。」
「事情沒有九分光,不好意思嚷嚷。」
「不用說他一定是十分人才。」
「很不錯。」母親承認,「不然不考慮嫁給他。」
「幾時行禮?」
「下個月十五。」
「在什麼地方結婚?」
「紐約,然後飛到巴比多斯渡假。」
「多好。」我笑,「真羨慕你。」
「我還擔心你會不高興。」
「什麼的話,我都二十一歲了,還怕人搶去母親的愛?」我拍拍她肩膀。
母親彷佛仍有隱憂。
「他干哪一行?」
「他的職業很特別,是海上油田工程師。」
「嘩,這么冷門。」我問:「他長得英俊嗎?」
「下星期我們一起吃頓飯,」母親說:「你會見到他。」
我故意說,「也是時候了,紙包不住火。」
我看著母親,她的皮膚仍然滑膩,頭發如雲一般,許多像她這般年紀的女人,還打前劉海冒充二十九歲半,但她一直行為端莊,想必是為我設想,免我難做。
飯後她一個人出去,我留在家中為自己織一件花樣復雜的毛衣,忙得不亦樂乎。

父親去世已有六年。
他比母親大十五年,兩人非常相配,也異常恩愛。
頭兩年,新寡的母親渾身猶如掏空一般,很少說話,很少笑,寄情於工作,後來,時間或許沒有治療她的傷口,但到底她接受事實,平靜下來。
她一直控製得很好。
或許是為我,我需要她,她不能倒下來。
她一直有班朋友,閑時吃吃喝喝,消遣一番,有些是中學同學,有些是舊同事,相識二十年以上。
我老認為她那些朋友不過是你哄我,我陪你,無聊人找個伴說說話,誰也不會論到嫁娶,一點希望也沒有。
母親說做朋友不應講企圖,並且覺得我們這一代很殘酷可怕,什麼都講益處。
歲月如水逝去,我滿以為羅曼史已與她無緣,沒料到她會打算再婚,日子都定下了。
在想像中,對方應當年近五十,風度翩翩,事業有成。他以前大概也結過婚,或許我們兩家的孩子可以做好朋友也說不定。
從此母親有個體貼她的人,她終於苦盡甘來。
我覺得百分之一百安慰。
只要他對母親好,我也會對他好。
他們婚後我可以名正言順的分開往,我嚮往有自己的公寓已經很久。
我幾乎沒拍起手來。
只是為什麼婚訊宣布得如此急切,是母親覺得不好意思吧。
我放下毛線想一想,她彷彿有點躊躇。
但母親一向不是風騷喧嘩的女子,她想得太多,從不停止憂慮。
反正下星期便可見到我的未來繼父。

接著數日,我與她商量一些細節。
她把房子留下來給我,婚後她搬進夫家,對方環境相當好,她可以不必工作。
我說,「假如你們要孩子的話,還可生養。」
母親忽然飛紅面孔,說,「神經病!」
我不認為我的神經有問題,但不願與她爭論。
赴宴那日,我故意打扮得年輕點,穿得比較自然,襯出母親的成熟。
我遲到十分鍾,到了著名的西餐館,一眼看見母親,她席中尚有一個年輕人,我的繼父卻還未到達。
我一過去,那青年便站起來替我拉開座位。
我想他一定是繼父的家人,禮貌地點點頭,叫了飲品。
母親今日打扮得沒話說,我投過去贊美的眼色。
我問:「怎麼,他還沒有來?要管管他,怎麼可以遲到。」
母親一呆,看看年輕人,不知如何開口。
我起了疑心,雙眼盯緊他們。
那年輕人忽然說:「我就是那個人。」
我張大嘴巴,下巴險些兒掉下來。平日的教養不知去了哪裡。
「你?」我問。
「是。我將娶你的母親為妻。」年輕人微笑說。
我眼睛瞪得像銅鈴一般。
我在心中叫出來,不可能的事,他頂多隻比我大幾歲,是,不錯,他很英俊,非常瀟灑,斯文有禮,但他怎麼可以做我的繼父?
太荒謬了,我狠狠向母親看去,太令我尷尬。
只見她還鎮靜,她向我說:「不恭喜我們嗎?」
我勉強控制自己,向他們舉舉杯子,說道:「我沒想到。」沒想到什麼?我說不出來。
我對母親失望。
她真的想清楚了?
我暗暗嘆口氣。也許他們真的有感情,也許母親覺得一生墨守成規,到如今略為不羈,縱容一下自己,也是應該的。
但我悶悶不樂,怕這類不正常的婚姻難以維持。
世上一切憂慮都湧上我心頭,食而不知其味,最好的小牛肉猶如橡皮一般。
他真是會愛她,保護她,替她著想?抑或要我的母親百般呵護他,掉過頭來照顧他?
再過十年又怎樣?那時母親五十多,他才三十多。
瘋了,都瘋了。母親,這個年輕人,還有我,居然還陪他們吃飯。
我胃被鉛頂住,我放下刀叉,放棄。
母親說:「你有什麼意見,不妨說出來。」
我呆若木雞,「你們下個月結婚?」
「是。」
「已經決定了?」我還想有所挽回。
他說:「當然,打算請你去觀禮。」
我一陣反感,「不,我已約好朋友往地中海渡假。」
母親沉默,她知道我心中想什麼。
我站起來,「我有點不舒服,先走一步,你們慢用。」我抓起手袋急步離開。
滿腔歡喜來見繼父,結果落得如此下場,我的男朋友還比他老成些,讓我怎麼見人。
當然母親應為她自己而活,我早已成人,她再不欠我什麼。
我為她擔心。
我站在街上等車,忽然有人在我背後說:「失望?」
我一抬頭,是他,我未來繼父。
我冷冷說:「你應當陪著她,出來做什麼?」
他雙手插在口袋中,「給你母親一個機會,她一直擔心你不高興。」
「我的感受如何並不重要。」
「她愛你。」他不以為然。
「很明顯地,她更愛你,你很有辦法。」說得這么露骨,可見我對於他的厭惡。
他很震驚,「你這么年輕,而思想卻這么古舊,為什麼?」
「你不會把幸福帶給我母親。」
「我當然會!」
我搖搖頭,有一輛空車經過,我截停它,跳上去。
母親回來時,我在看書。
他自然來不及什麼都告訴我母親了,如一個爭寵賭氣的孩子,母親有得苦吃。
她輕輕坐在我床邊,悄悄問我,「你不喜歡他?」
「你可以做他母親,」我說,「比你小幾歲?」
她不響,過一會兒說,「十五。」
這倒是巧,父親比她大十五歲,兩個丈夫相差三十歲,幾乎三分之一世紀。
我問,「你想清楚了?」
她點點頭。
「媽,沒想到你膽子這么大,我一向不知你是個賭徒。」我放下書。
她看看自己的雙手,「我也鄭重考慮過,你不知道,同他在一起,我很快樂。」
「快樂也不定要結婚。」
「但是他尊重我,他認為結婚比較好。」
「你什麼都聽他的?」
「他說的話都很有理。」
我說,「他條件很好,有沒有想過,他為何看上你?」
母親微笑,「我的條件也不錯哇。」
我一征,後來一想,覺得也是事實,我母親並不見得配不起誰,要才有才,要貌有貌,心便慢慢釋然。
真的,只要她快樂,為什麼不呢。
有人肯娶她,她肯嫁那人,旁人管什麼閑事。
至於將來,噯,快樂是快樂,將來是將來。
我緩緩伸出手去,握住她的手。
她說:「謝謝你。」
我仍然希望繼父是一個德高望重的中年人。
要過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接受年紀與我相仿的繼父。
「你叫他彼得便可。」母親說。
我無奈的笑,一切像新潮外國人一樣,真是滑稽。
我與彼得見面也無話可說。
他很努力討好我,但是我疏遠他。
坦白說,如果我完全不認識他,由朋友介紹,我會覺得他是個一流的男青年。
現在我與他混得爛熟,有說有笑,又算什麼呢,他名義上是我繼父。
母親把她的東西搬往他處,一步一步來,她仍然天天在家過夜。
但我可以覺察到氣氛完全不一樣,母親渾身上下洋溢著一種喜氣,她的眼睛特別明亮,皮膚特別晶瑩,腳步特別輕盈,打扮特別精緻。
戀愛中的女人。
我苦笑,想起一句老俗語: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都是不能控制的事。
此刻的母親看上去簡直與我差不多,像大姐不像媽媽,彼得愛她,給她無限信心,好過打強心針,所以愛情始終為人歌頌。
他們倆一次兩次三次地約我出去,我總是婉拒。
我不是一個不圓滑懂事的女子,但這種三人行式聚會,我沒有把握處理得好。
既不能愛屋及烏,就必需把屋也放棄,我與母親的感情淡了十倍不止。

彼得一直不甘心,放學時分在校門等我。
我一眼看過去,就知道他穿著華倫天奴的上裝。
老小子,真會穿,我自從第一次發薪水就想買該牌子的套裝,至今還在想,他倒是一早想通了,貼身享受,不要虧待自己。
他在這里等我,人家會誤會,說不定就以為他是我的男朋友。
「干什麼?」我不太客氣。
「喝茶。」
「為什麼?」
「同你訴苦,至少我們之間沒代溝。」
我不得不笑出來,他身受那麼大的壓力,還可以運用幽默感,我相當佩服他。
他拉著我到茶座坐下。
咖啡還沒上來,他就開始了。
「別人歧視我不打緊,你應該站在我這邊。」
我分辯,「我沒有反對。」

「算了吧,一副晚娘臉。」他頹然。
我嗤一聲笑出來。
他說:「愛也有罪?我就是愛你母親,怎麼樣?」
我略為感動,他語氣很堅決。
「我早已超過二十一歲,我有一份高薪職業,我有自主能力,我就是不能明白,人們為什麼不諒解我們這段婚姻。」
我提醒他,「彼得,她比你大十五歲。」
「我父母,我兩個姐姐一個妹妹,也都這么說。」
「你是獨子?」我驚問。
「是。」
阿哈,倒霉蛋呀,舌戰群雄也脫不了身,他父母罵死他。
自然,也罵死我母親。
我搖頭嘆息,媽媽,你真是何苦呢,青燈古佛過了這么久,居然晚節不保,去蹚這個渾水。

「他們贊成沒有?」我問。
「我不需要他們應允。」

這樣說法,就是沒應允。
我沉默。
我所關心的是,他們有沒有仇視我母親。
其實不用問,還用說,恨死我母親。一個比他們年輕有為的獨子大十五歲的寡婦!
看樣子彼得痛苦不止一點點。
人都是同情弱者的,我問:「你不需要他們的諒解?」
「需要,他們不肯給我,有什麼法子。」
「為什麼一定要選我母親?」我問:「明明有許多二十多歲的淑女任你挑。」
「你太荒唐。」彼得瞪我一眼。
「你想想是不是,婚後你會失去所有親人,值得嗎。」
「值得。」
「別賭氣。」
「我說的是真話!為什麼沒有人相信我?」他很痛苦,捶著桌子。
到底年紀輕,母親就不會失態。
「我絕對不是一時沖動,我一生就是等待你母親這樣的女子:成熟、理智、美麗、溫馨……」
「理智?」我打斷他,「如果她是理智的女人應當與你玩玩就算。」
「齷齪,」他點點頭,「對,最純的開頭往往有反效果,我們如果玩玩就算,不知道多麼浪漫灑脫!我們要結婚,就不為世人原諒了。」
「彼得,」我心平氣和地說,「你已得到愛情,何必再計較人家的想法?」
他啞口無言。
過很久很久他問我,「你呢,你接受我嗎。」
「你要鎮靜,與我母親並肩作戰,記住。」
「說你是朋友,不是敵人。」他懇求。
他們的敵人已經夠多,我終於勉強點點頭。
我沒有後悔,因為彼得雙眼閃爍起來,能使人開心總是好事。
也許愛情是躲不過的一件事。
他終於找到她,但她相識他晚了十五年。
這不是他們兩人的錯,在以前,她必須忍痛犧牲,但在今日,社會風氣放得多,她可以名正言順嫁給他。她快樂多於痛苦,她不介意一點點閑言閑語,她十分智慧,嫁他是嫁定了。
母親真是勇敢。
我不由得想到我自己身上來。
大後年我才大學畢業,之後還要念碩士,說不定要向博士銜頭進攻,到離開大學已經差不多三十歲,還得花三五載建立事業,好了,已經是老姑婆,屆時會不會遇到一個二十歲的青年?
也許十多年後,年齡已不是問題,只要相愛,一切都可以被原諒…
彼得的家人竟找上門來。
是他的大姐,看到這位女士不禁喝聲彩,不但優雅高貴,而且有股書卷氣,同彼得長得很像。
這位小姐不會不講理,我不用擔心。我請她坐,敬茶。
她開門見山的問我:「他們真的要結婚?」
我攤攤手,「看樣子不是玩的。」
「要命。」
「可不是。」
「我們姐妹倒無所謂,父母可不開心。」
「可以意料得到。」
她看我一眼,「你也很尷尬吧。」
她真體貼,多數人在這種時候再也不替人著想的。
「會不會刊登啟事?」她問。
我答:「沒聽說過。」
彼得說在美國注冊順便去渡蜜月。
「家父母的意思是,可不可以不結婚。」
「實不相瞞,我同彼得也說過,不行,他們一定要結婚。」
她很為難,我們都很為難。
「婚後……很難來往。」
我覺得也是。五十歲的翁姑,四十多歲的媳婦,人際關系何等復雜,誰說婚姻是一男一女的事?
彼得的姐姐又說:「我祖父母還在,七十歲,身體好得不得了,一定要喝孫子的喜酒。」
我的天。
但是母親可豁出去了,什麼都不理。

我問,「他們是怎麼認識的?」
她說:「我還想問你呢。」
又是怎麼戀愛起來的?真神秘得不能形容。
彼得的姐姐搓看手,無奈的說:「我要告辭了,打擾你,自坐半天,一點結論都沒有。」
在他的家人眼裡,彼得肯定是吃了大虧,但在我眼裡,母親往後的擔子可重了,但兩個當事人卻嫌我們啰嗦,只要我們不理閑事,他倆也就是全世界最快樂的戀人。
我莞爾。
能夠戀愛真是好。
彼得的姐姐忽然說,「他們真叫人羨慕。」
我詫異,她的想法竟與我一樣,看樣子彼得又多一個朋友,我內心閃過一絲喜悅。
「替我祝福他們。」她說。
我說:「你自己可以講。」
「對,我自己對他說。」她笑。
我送她出門。
在電梯口她看著我,「往後是親戚了。」
我說:「大家叫名字吧。」
她說:「也只好這樣。」
「說服令尊令堂如何?」我試探。
「很難。」
我也不想勉強。
彼得與母親真可算落落大方。情侶哪有不拉手不互相凝視的,多多少少總有點肉麻的小動作。
有時候彼得下班後會上來與母親計劃將來生活上的細節,為他們做飲品的當然是我。
第一個適應這種關系的也是我,我太想母親快樂。
我並不奢望彼得的家人會接受母親,也無此必要,她嫁的是彼得,不是他家人,女性到底是抬頭了。
幸好如此。

日子越來越近,我終於應允母親去訂禮服。
先要決定服裝的顏色。粉紅,咦,淡藍,也不好,湖水綠,太深。桃子色,太嬌嫩。米色,有點素。珠灰,不錯。象牙色,唔……
彼得不喜灰色。
我瞪他一眼,「黑色如何?」
他毫不猶疑,「只要她喜歡,我無所謂?」
這傢伙。
終於決定用象牙色,襯珍珠好看。
式樣就好辦,除了旗袍也不用想其他了,配同樣的外套及緞制半跟鞋。
料子挑得十分精緻,大功告成。
我問母親要不要剪頭發,看上去年輕點。
她微笑說:「我仍然梳髻,做回我自己。」
我怎麼沒想到。
彼得如果要她看上去年輕,大可挑選更為年輕的新娘。他就是喜歡她這樣子。
「持什麼花束?」我問。
「不用花了。」
「戴什麼首飾?」我再問。
她有一串珍珠,是不久之前買的,顏色好,粒粒一樣圓,當時我還埋怨她花這個錢來買會變黃的珍珠,現在可派上用場。
她給我看結婚戒指。「彼得送的。」她說。
哇,真叫人艷羨,那麼大的方鑽,蒂芙尼鑲法。
到此為止,我再也不懷疑他們兩人的誠意,我得以行動來支持他們。
撇開我的身份不顧,誰不替一對終成眷屬的有情人高興呢。
「喂,繼父,」我說:「我不去地中海了,要不要女嬪相?」
他大悅:「我送你飛機票。」
母親說:「由我來。」
我看著這一對,他們不會浪費時間為小事爭吵,他們也不必為經濟情況擔心,他們太清醒,太知道追求的是什麼。
我由完全不接受這樁婚事到完全接受,心內釋然。
我聽得他問她:「快樂嗎?」
她點點頭。

蜜月回來,她就不再與我同住。
我努力把母親的東西整理出來,好讓她帶走。
我翻到舊相片本子,裡面有她與父親的結婚照片。
母親穿白紗,面孔很稚氣,照片拍得生硬,化妝也呆板,老實說,今日的母親比那時更好看。
這楨相片不必給她,留在這里與我作伴好了。
我一直想,父親如果知道這件事,會怎麼說呢。他會不會反對,抑或贊成?
他一向開通,知道得了絕症,一直含蓄地暗示母親有機會要切記再找個伴。他愛她,無微不至。
在這方面看來,母親是個幸運的女人,兩次婚姻都是完整的,幸福的。
我吁出長長的一口氣。
臨上飛機那一晚母親沒睡好。
我聽見她在客廳走來走去,吸煙,聽音樂。
天地良心,四十二歲怎麼能算老,怎麼能夠要求她縞衣素服的過下半輩子。
我起床叫她:「媽媽。」
她過來我身邊。
我們兩人相對無言,盡在不言中。
她秀麗的臉一直低著。
隔很久,我對她說:「去憩一憩也是好的。」
她說:「你也是。」
結果兩母女都沒有再睡熟。

第二天清早送他們到飛機場。隔數日我將與他們在紐約會合。
我與彼得的姐姐吃茶,她忽然說:「我好久沒去紐約,甚至沒逛過新建的皇牌大廈商場。」
「太落後了,」我嘖嘖連聲,「要不要同我一塊去購物?」我朝她擠擠眼。
她沉吟,「也好,」她笑一笑,「聽說我兄弟彼得也在紐約,我與你一道去,十多個鍾頭的航程有個伴。」
我們兩人一起笑出來。
忘記繼父這個稱呼,我同自己說,我們可以成為很好的朋友。
彼得的姐姐說:「來,陪我去買飛機票。」
假以時日,希望家中每個人都祝福他們。

2、古代哪個皇帝娶母親為妻

沒有皇帝娶母親為妻的。娶先帝的女人,有唐高宗。

早在李治還是太子的時候,就與大他四歲的太宗才人武氏私通;唐太宗駕崩後,武氏依唐後宮之例,入感業寺削發為尼。永徽元年(650年)五月,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日入感業寺進香之時,又與武氏相遇,兩人相認並互訴離別後的思念之情。

永徽二年(651年)五月,唐高宗的孝服已滿,武氏便再度入宮。次年五月,被拜為二品昭儀。武則天再次入宮,深知王皇後的心意,遂對王皇後卑躬屈膝,百依百順。王皇後不斷在高宗面前稱贊她,更加深了高宗對她的寵愛。高宗的寵愛為她提供了步步登高的階梯。

在武則天得寵的同時,王皇後、蕭淑妃都遭冷遇了。最後,高宗決心要廢王立武,改換皇後。他也深知此事非同小可,遂事先徵求有關大臣的意見。

長孫無忌是高宗的舅父,褚遂良參與過太宗很多軍政大事的決策,被太宗視為「忠烈」之臣。太宗臨終時,特意向他們兩人託付後事,並明確表示:「仁孝的兒子兒媳,如今就託付給兩位愛卿了。 太子幼仁孝,這都是了解的,一定要好好輔佐他!」

同時又對高宗說:「有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在,即位之後可以不用愁了。」 顯然,廢立皇後是非聽取這二位顧命大臣的意見不可的。高宗先禮後兵,前往長孫無忌住宅表明態度,武則天母親楊氏、許敬宗等人也曾勸說長孫無忌順水推舟,都無濟於事。

接著,高宗又召長孫無忌、李勣、於志寧、褚遂良等人入內殿,徵求他們對改立皇後的意見。李勣採取明哲保身的態度,借口有病,根本沒有入內。於志寧膽小怕事,不明確表態;褚遂良、長孫無忌堅決反對。勿庸置疑,高宗要改立皇後,必須採取果斷措施。

永徽六年(655年)十月,高宗不再考慮元老派的反對,下詔廢王皇後,十一月立武則天為後,皇後正式易人。不僅如此,長孫無忌、褚遂良又先後被貶官。

顯慶二年(657年),唐高宗頒布《建東都詔》,稱洛陽「中茲宇宙,通賦貢於四方,交乎風雨,均朝宗於萬國」,於是改洛陽宮為東都,洛州官吏員品並如雍州。唐朝正式實行兩京制。 

顯慶三年(658年),褚遂良死於愛州(治所在今越南清化),顯慶四年(659年)七月,長孫無忌於黔州(治所在今四川彭水)被逼殺。長孫無忌這棵大樹一倒,關隴集團許多元老派人物都受到株連。 [9]  從此以後,高宗在政治上不再受人制約,一切都作主張。

顯慶五年(660年),十一月戊戌朔,邢國公蘇定方平定百濟後,獻百濟國王扶余義慈、太子隆等五十八人俘於東都洛陽紫微城正南門——則天門,唐高宗責問後下詔釋放。

高宗廢王立武,改換皇後的問題,已超出了皇帝家務事的范圍。褚遂良堅決反對的理由,是皇後出身世家,而且是先帝為高宗選擇的,輕易廢後,即是違先帝之命,即使想要更換皇後,也要在世族大家中選擇,沒有必要非要是武氏。

王皇後出身名門大族,武氏出身低微。這種門第觀念,反映著士族官僚與庶族官僚的矛盾。士族地主勢力的沒落,庶族地主勢力的上升,是南北朝後期以來的歷史潮流。

高宗敢冒「違先帝之命」的風險,打破士族勢力的威脅,直接掌握政權,正是他不願任人擺布,敢作敢為的具體表現。昏懦的皇帝是不可能有這種膽量和作為的。

(2)娶長輩為妻擴展資料:

唐高宗李治,李唐王朝的第三任皇帝,很多對歷史不太關注的人或許對他並不熟悉,但是要說到他的老爹和老婆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啊。唐高宗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而他的皇後就是女皇武則天。

所以,盡管李治把皇帝這份工作幹得很好,但還是始終被太宗和武則天的光芒所掩蓋。

再加上現在電視劇里高宗李治的形象都被塑造成了一副軟弱昏庸的樣子,更讓對歷史上真實的唐高宗進一步產生誤解。

歷史上真實的唐高宗李治。

首先,這繞不開他的父親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作為一個名垂青史的明君,他的文治武功都可以說是非常偉大的。

他在位期間,對內增強國力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各民族融洽相處,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後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

而作為唐太宗的繼任者,唐高宗李治能夠成功登上帝位已經很不容易了。

李唐王室在皇位的爭奪上是非常激烈的,高宗的老爹太宗的皇位就是通過玄武門兵變從當時的太子李建成手裡奪來的。而到了高宗時,皇位的爭奪也很激烈。高宗與唐太宗嫡長子太子李承乾、嫡次子魏王李泰為同母兄弟,是為嫡三子。按正常情況皇位是嫡長子繼承,而高宗作為三子是很難輪到的。

但凡事都有例外,高宗由於平時寬厚仁慈,與兄弟和睦被太宗看好,而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因為爭奪皇位相繼被廢,最太宗為了避免兒子之間相互殘殺,把皇位傳給了當時的晉王李治。

李治登基時才二十一歲,太宗遺詔令國舅司徒、趙國公長孫無忌為太尉兼檢校中書令,英國公李勣為開府儀同三司。以二人為輔政大臣。

高宗初即位時,事事受長孫無忌等人的牽制,而以長孫無忌為代表的關隴集團在朝中的勢力卻日益壯大。最終高宗只好通過另立皇後來牽制長孫無忌等人(李治的第一任皇後王皇後也是關隴集團的人)這也導致武則天登上歷史舞台。

在高宗在位期間,執政勤勉,國力日盛,疆域達到了唐朝最大,並且將窮隋煬帝、唐太宗兩朝之力都沒滅掉的高句麗滅了。可以說是文治武功樣樣不俗,唯一讓人詬病的恐怕就是讓武後稱帝。

其實高宗讓武後有機會稱帝完全是無奈之舉。高宗的健康狀況很不好,經常頭暈目眩,嚴重時甚至完全目不能視。所以在他犯病時就只能將朝政交給武後了,但這並非武後稱帝的全部原因。因為在高宗一朝,盡管高宗經常因病不能親理政,但高宗卻很好的制衡著武後和群臣的關系以達到平衡。

雖然給了武後發展勢力的機會,但卻並不能真正的掌權。

而且高宗能在如此的身體狀態下,完美的駕馭這么大的一個帝國幾十年,並且讓它蒸蒸日上,是非常難得的。

所以,當人們都認為高宗是個懦弱昏庸,而把功勞全算在武後身上時,認為是非常有失公允的。高宗是一個非常有才能的皇帝,其能力不下於太宗和武後,文治武功更是在千古帝王中都少有能與其比肩者,其才能被大大低估了。

3、我娶了同學的母親為妻可是對她前夫的父母和家人怎麼稱呼?

你娶了她,只與她父母有關系,與她前夫已經沒有任何關系,但他們
是長輩,可以叔嬸相稱。

4、古代男長輩娶晚輩的老婆為妻稱為報 是嗎?

不但古代,現代我身邊的人都有,不過不是老年的娶,而是孫子娶了老人的後妻。

5、在古代,有一些部落存在著「父妻子繼」的習俗,難道在當時不違反倫理嗎?

父妻子繼,這是中國古代眾多部落都會有的現象。其實在中國古代的眾多部落中,女人被視為是一個家庭的財產。因此,作為有繼承權的兒子,除了要繼承整個部落的王權,還要繼承先王留下來的所有財產。這些財產里,自然就包括他們父輩的妻子。


首先來說,少數民族部落本來人口就少,再加上重男輕女嚴重,很多人對於女孩兒基本是不怎麼養活的。因此,女子在部落里的稀少也是只有王族才能夠多娶的。這種習俗被稱為「收繼婚」,或者「轉房婚」,是游牧民族長期存在的習俗。


《史記·匈奴列傳 》中簡單介紹了這種習俗:「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盡取其妻妻之」。意思是父親去世後,兒子可以迎娶後媽,兄弟去世後,可以迎娶對方的妻子。甚至侄子、外甥也可以。



當然,這種習俗是違背倫理的,而且會帶來無法避免的尷尬。比如兒子娶了後媽,那應該稱呼後媽的孩子為兄弟還是兒子?後媽的身份也很尷尬,之前還是長輩,現在卻成了夫妻,要在一個被窩里睡覺,改起口來還真不容易。不過即便倫理上有些尷尬,在古代時期,這種習俗卻有它存在的土壤,不然不會存在這么長時間。

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為了保護家庭財產

父妻子繼可以保證財產,不會有財產流失的現象,從而能夠讓家庭財產得到有效的保證!

二、防止財產流失

肥水不流外人田,嫁給家族中的男子,就成了最好的選擇。另外,在很多匈奴人眼中,女人都是屬於家族的財產,外嫁本身就是財產的流失。

三、權貴階層為了美色和利益

此類婚俗雖然有違倫理,但並沒有人敢反對。比如隋煬帝在隋文帝去世的當天便收繼了其庶母宣華夫人,唐太宗也收繼了弟弟李元吉的妃子楊氏,唐高宗則收繼了父親唐太宗的才人武則天。

四、貧困人家的無奈之舉。

從古至今,貧困人家娶妻生子都比較困難,因此貧困人家便普遍存在此類現象等情況,這一方面解決了娶妻難這一問題!

6、歷史上契丹婚俗的介紹 契丹婚俗有哪些特點

契丹風俗中,婚俗是比較重要而獨特的一種。遼史中關於「青牛白馬」的傳說,不僅記錄了契丹民族最早的歷史起源,而且反映了契丹民族最初的婚姻狀況。

在這個傳說中,契丹人將自己的祖先說成是一位騎白馬的男子和一位乘青牛的女子,相遇後互相愛慕,結為夫妻,生子繁衍,逐漸形成了契丹八部。

傳說反映出契丹族很早就已開始實行氏族外婚制,即兩個不同世系的氏族之間互相通婚。而這兩個氏族,則分別被神話為以「青牛」和「白馬」為圖騰的世系集團。

契丹建國以後,以「青牛」為圖騰的血緣集團被標記為「耶律」氏;以「白馬」為圖騰的血緣集團被標記為「蕭」氏。在經歷了漫長的社會變遷之後,契丹族依然遵循著兩姓互為婚姻的特點。並由於這種習俗,在遼代的契丹社會里,形成了一系列開放多樣、獨特的婚俗現象。

舅舅可娶外甥女外孫女敢嫁外祖父

契丹人的姓氏基本為耶律和蕭兩姓。其中耶律一姓,包括原大賀氏、遙輦氏和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家族的世里氏;蕭姓則包括乙室氏、拔里氏和斷腕太後述律平家的述律氏。契丹族的通婚基本都是在這兩個姓氏之間進行的。從阿保機的四世祖薩刺德開始,屬於阿保機家族的耶律一繫世里氏和述律(後改為蕭)氏就形成了互相通婚的習俗。終遼一代,這兩個家族之間始終都保持著牢固的嫁娶關系,這一方面是因為延續了契丹族兩姓為婚的古老傳統,另一方面則是由於契丹王朝創立後,耶律阿保機及其後繼者將這種關系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來:規定屬於阿保機家族的耶律皇族只能與蕭姓的述律後族相通婚。因此,遼代帝王娶後,尤其是娶原配妻子,只能在蕭氏家族范圍內選擇。遼代的九位皇帝,除了世宗耶律阮兩個皇後中的甄氏為漢人以外,皇後的位置一直在蕭氏家族內傳承。到了遼聖、興、道宗時期,這種情況更是達到了巔峰,由於這三個皇帝的皇後均出自述律平父族蕭陶瑰一家,故出現了「一門三後」的說法。

這種兩姓為婚的制度在中國古代帝王婚姻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後世的滿族與蒙古族聯姻雖然與之有相似之處,但耶律皇族集團與強大的蕭氏後族集團世代聯姻的做法,是任何朝代都無法比擬的。這既是民族發展、社會變遷中對固有傳統婚俗的延續,更是遼代實行皇族與後族共同執政的國策體現。而遼代皇族通過與後族的聯姻,也起到了擴大統治基礎,鞏固政治地位的作用。

在契丹族內,不僅要執行耶律、蕭兩姓互為婚配的制度,遼朝法律還規定,契丹貴族必須在兩姓之中的兩個高貴家族之間互相通婚,即需門當戶對。開泰八年十月,遼聖宗下詔「橫帳三房不得與卑小帳族為婚」。明文規定契丹貴族不得與平民通婚,如有特殊情況,需皇帝批准方可進行。如此一來,契丹兩姓之間婚配的選擇餘地就很少了,契丹族內出現了表親聯姻、輩分混亂的情況:甥舅、甥姨、表姑侄婚配的現象比較普遍,甚至外孫女嫁外祖父的現象也有。遼太祖阿保機與皇後述律平屬於表兄妹結婚,他們的女兒質古公主,後來嫁給了述律平的弟弟蕭室魯,屬於甥舅為婚。太宗耶律德光的皇後蕭溫,則是述律平的弟弟蕭室魯與耶律德光的姐姐質古公主所生的女兒,也是舅舅娶外甥女為妻,而蕭溫則既是述律平的外孫女,又是她的兒媳婦。世宗耶律阮的懷節皇後蕭撒葛只,是述律平胞弟阿古只的女兒,述律平是世宗的祖母,阿古只的女兒應當是世宗的表姑,此為表姑侄相配。還有如道宗的女兒撒葛只下嫁蕭霞抹,而道宗又娶蕭霞抹的妹妹蕭思坦為惠妃,這是岳父與女婿之妹的婚配。

按照漢族儒家的綱常倫理觀念,不論輩分的婚姻是一種亂倫的行為,是被嚴格禁止的。但受傳統婚俗的影響,並在政治因素支配下的婚姻制度是很難因此而改變的。即使在漢化已深的遼代晚期,當耶律庶箴提議改革,「使各部自立為姓」。以擴大婚姻范圍,開辟新的婚姻之路時,遼道宗還是以「舊制不可遽厘」為由而拒絕了。於是,這種「王族惟與後族通婚,門當戶對不論行輩」的兩姓婚俗,終遼一代,未能改變。

皇帝熱衷姐弟戀遼宮闖入異姓人

到了世宗皇帝耶律阮的時候,歷史卻在這里突然拐了個急彎。一位不速之客踏進遼河流域,闖入遼代後宮。她的出現,引起大遼朝野一片嘩然,同時也攪亂了耶律皇族與蕭氏後族交互為婚的傳統。

翻開《遼史·後妃列傳》,我們會看到:在遼代,生前被皇帝立為皇後的共有十二人。她們依次是:太祖皇後蕭(述律)氏、太宗皇後蕭氏、世宗皇後蕭氏、世宗妃甄氏、穆宗皇後蕭氏、景宗皇後蕭氏、聖宗齊天皇後蕭氏、聖宗法天皇後蕭氏、興宗皇後蕭氏、道宗皇後蕭氏、道宗惠妃蕭氏、天祚皇後蕭氏。其中的甄氏,無疑是中途闖入遼宮的一個陌生女人。她是大遼唯一的一位異姓皇後。

那麼,這位甄氏究竟是誰?什麼來歷?她為何能以異姓、異族的身份闖入遼代後宮,登上皇後的高位?

關於她,《遼史·後妃列傳》中只有寥寥數語:「世宗妃甄氏,後唐宮人,有姿色。帝從太宗南徵得之,寵遇甚厚。及即位,立為皇後。嚴明端重,風神嫻雅。內治有法,莫干以私……」身為一代皇後,她的籍貫不明,來路不清,文中只說她是一位有姿色的後唐宮人。

宮人,是做什麼的?東漢、北魏的後宮制度,都有宮人這個等級;唐朝的代宗、德宗、憲宗、懿宗,都是宮人所生。《遼史·後妃列傳》中也有「開泰五年,宮人耨斤生興宗,後養為子」的記載。可見,宮人是地位較低或者沒有封號的妃嬪,她們可以被皇帝寵幸,甚至能生出下一任皇帝來。容貌靚麗、風華絕代、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深得宮中上下喜愛的甄氏作為後唐、後晉兩朝宮人,有沒有生過孩子,無從考證,但後唐和後晉的皇帝,應該是她的男人。

公元946年,遼太宗耶律德光攻破大梁,滅掉後晉,甄氏時年41歲。隨耶律德光進入大梁的耶律阮雖比甄氏小十歲,卻深為甄氏風姿綽約、儀態萬方的英姿所傾倒,遂納甄氏為妃,對她寵愛備至。次年,耶律德光死於撤軍途中,耶律阮在諸將擁戴下即帝位,隨即將甄氏冊封為皇後,授予皇後紫袋及皇後印璽。兩人展開了契丹婚姻史上驚世駭俗的帝後「姐弟戀」。

由於耶律阮受父親耶律倍影響很大,對漢族封建文化極其欽慕。漢人甄皇後氣質儒雅,舉止端莊,風姿賢淑,具有與契丹游牧民族女子截然不同的風范。雖為皇後,但處事嚴明,內治有法,從不借機謀取私利。盡管出身微賤,卻因閱歷豐富而具有遠見卓識。這一切,深深打動了耶律阮的情懷。他對甄氏敬重愛戀,寵遇有加,每逢大事,總愛與她商量。很快,甄皇後為耶律阮生下了三皇子耶律只沒。

可以想見,世宗耶律阮封漢族宮女甄氏為後,會在契丹朝野掀起怎樣的滔天大浪!不少貴族對於耶律阮破壞了契丹社會兩姓通婚的傳統習俗非常不滿,蕭氏家族對此更是無法忍受。他們紛紛要求耶律阮另立契丹女子為後。

在反對勢力的不斷聲討和重重壓力下,耶律阮只好於天祿四年(950年)立自己原先的妃子蕭撒葛只為皇後。但他仍然保留了甄氏皇後的地位,並把全部的感情都用在了甄氏身上,直到生命結束。於是,大遼一度出現了兩位皇後比肩並立的奇怪現象。

然而,除了耶律阮,在其他契丹人的眼裡,無論生前還是死後,甄氏始終都是一個陌生人。甄氏死後,悲劇接踵而至。她的屍體被草草地埋葬在荒野,十八年後才被正式收葬,並且始終都沒有得到應有的謚號。明明已被世宗「立為皇後」,在《遼史·後妃列傳》中,卻被史官稱之為「妃」,且位列蕭氏之後。《遼史·世宗本紀》中,至少應該記載「某年某月冊立某氏為皇後」,但史官對她竟隻字未提!

是因為甄氏不是契丹人,不是蕭家的女兒、比皇帝整整大十歲?還是因為甄氏出身低微,曾經身為後唐、後晉兩朝宮人?總之,史官一想起皇帝對這位漢族「資深熟女」一系列的幸之、用情和冊立,就覺得渾身不舒服,在落筆著墨之時,難免就有些不情不願不賣力。

離婚再嫁平常事遼史只見五貞女

實際上,契丹族的婚姻還是比較開放自由的,契丹人的貞潔觀念也是比較淡薄的。因為契丹人離婚再嫁再娶者可以說是稀鬆平常之事,而且離婚的權利為男女共有,雙方均可根據自己的意願提出離婚要求,尤其是遼代的公主,在婚姻上更是具有很大的主動權。

都說「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嫁到誰家誰家愁」。從《遼史·公主表》所列的36名公主中我們可以看出,情況還真是這樣。除天祚帝6個女兒婚姻不明外,離婚再嫁者有6名,占可知婚姻狀況者的1/5,其中甚至有二離三嫁者、三離四嫁者。如景宗渤海妃所生女淑哥,「與駙馬都尉盧俊不諧,表請離婚,改適肖神奴。」聖宗欽哀皇後女嚴母堇,下嫁肖啜不,後「改適肖海里,不諧,離之。又適肖胡覩,不諧,離之。乃適韓國王肖惠。」對這些公主而言,想嫁誰就嫁誰,想離也毫不戀情。她們青春年華的大半時間都是在結婚、離婚中度過的。

由於契丹婦女再嫁情況過於頻繁,統和元年,聖宗開始「詔賜物命婦寡居者」。目的之一就是企圖用賞賜財物的手段穩定命婦的寡居生活。這道詔令從側面反映出寡居的命婦也在積極尋找新丈夫、籌建新家庭。由於命婦再嫁牽涉面較大,故開泰六年,聖宗索性下達了「禁命婦再蘸」的詔書。這說明,遼代命婦再嫁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否則朝廷不會制定頒布這樣的法令。但盡管如此,聖宗本人也沒遵守這條法令,有的命婦再嫁就是在他親自主持下進行的。有嫁必有娶,婦女再嫁,不以為恥,男人娶寡,無人論非,這已經成為契丹人司空見慣的婚姻現象。

這其中最甚者還要數齊妃與蕃奴的結合。齊妃是承天皇太後蕭燕燕的大姐蕭胡輦,最初嫁給了耶律德光的次子齊王罨撒葛,故以齊妃相稱。齊王死後,被追封為皇太叔,寡居的蕭胡輦因此成了皇太妃。蕭胡輦是一位在軍事、政治方面都很有作為的女性。在一次閱馬時,對一名相貌俊美的奴隸撻覽阿缽一見鍾情,立即召之侍寢。蕭太後知道消息後大怒,她雖然不反對蕭胡輦再嫁,但堂堂的皇太叔正妃與奴隸燕好,實在有失身份。於是,她下令將撻覽阿缽施以刑罰,趕往遠方。但是,蕭太後這樣做,並沒能割斷齊妃對蕃奴的愛戀之情。一年之後,齊妃向蕭太後提出請求,一定要嫁給撻覽阿缽。蕭燕燕這時氣頭已過,想想自己確實對姐姐不夠體諒,便答應了她的要求。為使兩人匹配,她將撻覽阿缽封為將軍,並令他帶兵西征韃靼為國立功,以平國人之口。就這樣,經過一番波折,齊妃終於與蕃奴結成了夫妻。

齊妃作為女性高級貴族公開追求男奴並且成功;世宗耶律阮沖破世俗禁忌,不顧民族地位差別,納比自己大十歲的兩朝宮人甄氏為後。這些情況在中國歷史上是比較罕見的,也可以說是個特例。但如果沒有契丹婚姻中較為自由開放的風氣,要做到這些,恐怕也是不可能的。這也反映出契丹人的貞節觀念還是比較淡薄的。所以,一部《遼史》,僅僅記錄了5位貞婦烈女。

娶後媽接寡嫂姐姐死了妹再來

遼王朝建立之後,一些氏族社會時期的原始婚俗依然被保留了下來。其中主要是流行收繼婚制:妻繼母婚、夫兄弟婚、妻姊妹婚等是其最主要的表現形式。

北宋文惟簡《虜延事實》記載:「虜人(契丹人)風俗,娶婦於家,而其夫身死,不令歸宗,則兄弟侄皆得以聘之……」

丈夫死後,其妻由家族內的晚輩繼娶之,如兒子續娶後母為妻,侄子續娶寡嬸為妻等,這種接續婚是最受漢族人非議的一種婚姻形態。在漢族人眼裡,晚輩娶長輩為妻,雖然不是自己的親生母親,但也是有違人倫的。但在契丹人眼裡,卻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據《耶律庶幾墓誌銘》記載:「慣寧相公故,大兒求哥妻繼母骨欲夫人宿卧,生得一個女兒,名阿僧娘子民,得兒一個,名迭剌將軍。」不但能夠娶繼母做妻子,還可以生兒育女,繁衍後代。

從這條記載來看,契丹人對於這種婚姻不僅不以為恥,反而認為是一件正大光明的事,堂而皇之地將其寫在了自己的墓誌銘文中。

當然,隨著文明程度的提高,漢化程度的加深,有的契丹人也不願意接受這種習俗。如秦晉國妃在16歲時嫁給自己的親舅舅秦晉國王耶律隆慶。秦晉國王死後,聖宗皇帝下詔,讓隆慶的兒子耶律宗政繼娶隆慶的妃子蕭氏,宗政拒不奉詔,以至終身未娶。盡管如此,當秦晉國王妃和耶律宗政死後,皇帝還是又下詔書,將他們以夫妻名義合葬了。活著不在一起同居,死了也要將他們埋在一處。

夫兄弟婚,又稱「報寡嫂」,就是哥哥死後,弟弟有權利和義務娶其嫂子為妻,又稱收繼或轉房。這種婚姻在遼代契丹社會中也比較常見,就連公主也不能例外。道宗的二女兒趙國公主嫁給蕭撻不也,蕭撻不也因事被害,其弟訛都翰依照習俗,將收繼趙國公主為妻,趙國公主雖不願意,但也不得不從。

 http://www.doc88.com/p-9723580106298.html

妻姊妹婚,是指一個男子可以先後或同時娶另一個家族的幾個姊妹為妻。因為有「姊妹共夫利於生子」的說法,所以,這種婚姻在契丹族曾一度比較流行,並且有相關的法律保障。會同三年(940年),遼太宗曾下詔:「除姊亡妹續之法。」但實際上,在實行等級內婚制的契丹社會,這一婚姻習俗終遼一代都沿襲未改。遼道宗將蕭思坦立為皇後,因幾年後未能生育,聽說姊妹共夫利於生子,所以就讓皇後已嫁人的妹妹翰特懶離婚,而將其納入宮中。天祚帝的皇後蕭奪里懶與元妃蕭貴哥也是親姊妹,想必也是受此說之惑。連皇帝都對姊妹共夫利於生子之說深信不疑,那民間則更是大行其是了。後來,這種婚姻習俗進一步演變為:喪妻續娶時必須娶已故妻子的未婚姊妹;妻子的未婚姐妹也必須嫁給他們的姐妹夫。如果姐姐死了沒有妹妹,岳父甚至還要出錢或者介紹其他女人,幫助女婿續弦。

契丹人的這種婚俗對遼地的漢人及遼亡數百年後東北地區的漢人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近代東北地區漢人中亦十分盛行姊亡妹續的婚俗,有俗語雲「姐夫娶小姨,古來就有的」,反映的正是這種婚姻遺俗。舊時東北鄉村,男女之間唯姐夫小姨子及叔嫂可以用「性」主題開玩笑,也同樣反映了這種習俗。

7、成功男人骨子裡,很喜歡具備哪種特質的女人,他們會願意娶她為妻?

成功男人骨子裡,很喜歡具備哪種特質的女人,他們會願意娶她為妻?

有些人說真正的愛情沒有理智的,一旦陷入感情就像兩人一瞬間智力為負,依靠下意識而熱烈追逐著另一方。但是感情盡管熱情,但是有的時候也無法失去理性,特別是應對婚姻時,更具慎重選擇戀愛對象。

現實中很多人,都是由於一味的踏入婚姻,都還沒真真正正考慮過此人是否適合就結婚,因此婚姻馬上就出了問題,令人痛楚。實際上想要婚姻過得幸福,有一些外在物品沒那麼重要,男人想要娶到一個好妻子,最主要的不是看他是不是長的漂亮身材苗條,而是應該調查她人品。一個人品不太好的女人,縱使再愛,也別娶回家。想要看女人人品怎麼樣,能從這幾方面下手觀查。

第一:對待長輩是否恭敬

一個女人能否成為一個賢能的老婆,最先就應當看他對待長輩心態。所說百行孝為先,如果一個女人連基本的孝敬也做不到,那樣又何談讓其做一個好老婆呢?偶爾一個女人會掩藏,外表上用的真誠溫婉,但是其實內心十分陰狠,對待長輩動則斥責乃至責罵。這種女人,是千萬不可以娶回家的,誰想要家宅不寧,娶這種女人錯不了。

第二:對待陌生人的態度是否寬容

女人在感情中偶爾會很城府很深自身,因此會有意在你眼前表現的很善良可愛。但是這種掩藏並不是她的本性,因此很容易露出馬腳!假如你跟她相處中,常常發現她對待陌生人的態度十分極端,那麼就需要考慮一下她是否在掩藏她的本性了。例如大家去吃飯,她常常看不上服務員上菜慢,乃至動則便對提供服務服務生辱罵。這種行為就能展示出她的實質和素養。

她要是一直無意間便對許多路人還表示真誠,那麼這樣的女人一定是內心柔軟且單純善良。不論是對待快遞員,或是清潔阿姨,她要是總能對這種路人也維持文明禮貌和寬容,那麼這樣的女人絕對不會差到哪去。

第三:對待同性朋友是否耍心機

有時男人看禁止女人,但是女人看女人可是個頂個准。想要看一個女人是否有心計,可以看看她和她的同性朋友是否相處愉快。她要是的心機挺深,那她的同性緣一定不太好。女人本性比較敏感,對這樣的事情是非常靈敏的。假如作為男人你看不清楚身旁的女人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何不多留意她周邊的人吧。

常言道:日久見人心,一個人的人品到底如何,也是需要根據長期相處才確立的。因此奉勸各位男性朋友,對婚姻一定要擁有保守的心態,不必一時沖動就打算自已的婚姻大事兒。對於這些未來戀愛對象,你是真的可以多了解了解才可以。

8、我娶了同學的母親為妻關干我的同學和他們的爺爺奶奶應該怎麼稱呼呢?

,你同學的母親成為你的妻子,你的同學就應該是你的晚輩,但也有特殊的情況,如果你和你的同學關系特別好,在她母親同意的情況下,你倆也可以,姐妹相稱,他們的爺爺奶奶,你就應該成為伯父,或者是阿姨,也可以叫做爸爸媽媽,他的爺爺奶奶是你的長輩,祝你們一家人越處越好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