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長輩送禮 » 孝敬長輩是一種美德圖片

孝敬長輩是一種美德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2-16 19:52:05

1、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圖》24個小故事具體是什麼?

二十四孝圖是包含著中國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孝道是中國傳統美德的精髓,作為每一個中國人,都需要盡孝道。小編為大家整理一下二十四孝圖上二十四個孝子的故事。

一,忠孝雙全

明朝有個將軍沈至緒在抗擊異軍的戰場上犧牲了,他的女兒沈雲英登高大喊,振奮士氣,發誓要為她的父親報仇,並且奪回失地。眾將士被她的忠孝所感動,紛紛鬥志昂揚,將敵人趕走了,並且她和她的父親都受到了朝廷的追封。沈雲英可謂是忠孝雙全。

二,望雲思親

這個大家比較熟悉了,是唐朝的宰相狄仁傑的故事。狄仁傑一次外出巡視的時候,登上了太行山,朝下看著,對身邊的侍從說:「我的親人就住在白雲底下」。他久久沒有離去,淚流滿面。

三,上書救父

是發生在漢文帝時期的事情,有位名醫叫淳於意,在民間為百姓治病。因為他性情耿直,在治病的時候得罪了達官顯貴,受到了誣陷,被押到長安受刑。她的女兒緹縈為了救父親,雖然是一個弱女子,但是卻不辭勞苦,隨著父親一同前往長安。到了長安,她便上書給漢文帝,陳述肉刑的危害和她父親在民間的故事。最後漢文帝發覺她的父親是遭人陷害的,赦免了她父親的罪行。

四,打虎救父

晉朝的時候,有一位叫楊香的孝子,他的父親在田地裡面耕種的時候,竟然被一隻突然出現的老虎給叼走了。楊香此時沒有被老虎嚇走,而是為了救自己的父親,他直接爬到了老虎的背上,然後扼住了老虎的脖子。最後老虎受不了松開了他的父親,他終於把自己的父親救了下來。

二十四孝除了上面四個故事,還有剩下的二十個故事,分別是:綵衣養親,哭竹生筍,鹿乳奉親,籠負母歸,棄官奉親,蘆衣順母,賣身葬父,親嘗湯葯,卧冰求鯉,聞雷泣墓,百里負米,挨杖傷老,跪父留母,孝感繼母,勸姑孝祖,孝感動天,兄弟爭孝,嚙指痛心,老萊娛親,郭巨埋兒。

二十四孝的二十四個故事,把我國孝道這一傳統美德體現的淋漓盡致,對孝道的傳承和發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為什麼說孝敬父母是美德之首呢?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中,一直有許多孝敬父母的典範,讓人們津津樂道。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位居一切美德之首,是做人的根本。

中國自西周開始就開始有孝道。影響最廣的,是以孟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而最讓人熟悉的就是——《孟子·離婁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原文是「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意思是:「不孝有三種,以不守後代之責為大。舜沒有告知父母就結婚了,這就是無後,但君子以為,和告知了差不多(因為舜出家在外,而且是堯要把女兒嫁給他)。」

也就是說,孟子的原話里,並不是大眾所謬傳的——不生孩子就是不孝。而是認為最不孝的,是對長輩沒有盡到後代的責任。孟子原話中並沒有說其它的兩種不孝是什麼。


(2)孝敬長輩是一種美德圖片擴展資料:

兒女確實應該感謝父母的撫養,但「報恩」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父母撫養兒女是職責,做不到就根本不具備做父母的資格。報答父母的撫養,不意味就必須任由他們決定自己的一生。中國古代雖然有過所謂「父母要你死你也要死」的話,但即使在古代,也並不認為這就是孝順,而是人倫喪失。

中國真正的古訓,是父慈子孝,也就是父母要慈祥,兒女要孝順,這是雙方的責任。如果父母不顧你的本質,逼你放棄一生的幸福,這樣的父母已經不具備被孝順的權力了。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