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團圓餅抒發了什麼樣的心情
發布時間: 2023-02-24 14:31:28
1、從全文來看母親為什麼把月餅叫做團圓餅
月餅,又稱宮餅、豐收餅、圓餅、團圓餅等,唐朝時,月餅初見記載。《中國風俗辭典》講過一個傳說:唐高祖李淵在一年的八月十五日,吩咐廚師製作彩色圓餅,讓大家食之,以慶祝手下大將軍李靖北征取得的勝利,而李靖則先捧圓餅祭拜明月,並說「應將胡餅邀蟾蜍」。此後,八月十五日吃圓餅,就變成了一個習俗,而後的唐明皇寵妃楊貴妃則把「胡餅」更名為「月餅」。到了宋代,已有金花、芙蓉、荷葉等各種花色的月餅。到了明代,月餅才真正成為中秋節正式的應節食品,並在民間逐漸流傳。清代以後,月餅的製作更加講究,無論質料、花色、品種都有新的發展和創新。隨著時代的發展,月餅後來漸成為中秋節的節令食品和互相饋贈親朋的禮品。月餅,原本是祭月時的一種供品,拜月結束後,全家人圍坐一起,共享祭品,同賞明月。吃月餅時,要將象徵圓月的「大團圓」月餅按人切塊,每人一份。對沒有回來的家裡人,家長要把屬於他的一份月餅認真保管起來,待他們回來時品嘗,故月餅又稱「團圓餅」。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每逢中秋,皓月當空,合家團圓,品餅賞月,其樂融融。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