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長輩送禮 » 古時候對長輩自稱

古時候對長輩自稱

發布時間: 2023-03-07 23:20:57

1、請教古人對年長者的稱謂

一、古人對年長者的稱謂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二、對於對方或對方親屬的敬稱有令、尊等。

1、令,用於稱呼對方的親屬,如令尊(對方父親)、令堂(對方母親)、令閫(對方妻子)、令兄(對方的哥哥)、令郎(對方的兒子)、令愛(對方的女兒)。

2、尊,用來稱與對方有關的人或物,如尊上(稱對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稱對方父親)、尊堂(對方母親)、尊親(對方親戚)、尊駕(稱對方)、尊命(對方的囑咐)、尊意(對方的意思)。

三、示例。

1、君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夢微之》

夜來攜手夢同游,晨起盈巾淚莫收。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陽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阿衛韓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釋義:

夜裡做夢與你攜手共同遊玩,早晨醒來淚水流滿巾也不擦拭。在漳浦我三次生病,長安城草生草長已經八個年頭。想你逝去九泉屍骨已經化成泥沙,我還暫時寄住人間白發滿頭。阿衛韓郎已經先後去世,黃泉渺茫昏暗能夠知曉嗎?

2、公

後來者,無二公之操,百煉之鋼。

《沁園春·題潮陽張許二公廟》宋代:文天祥

為子死孝,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氣分,士無全節;君臣義缺,誰負剛腸。

罵賊睢陽,愛君許遠,留取聲名萬古香。後來者,無二公之操,百煉之鋼。

人生翕歘雲亡。好烈烈轟轟做一場。使當時賣國,甘心降虜,受人唾罵,安得流芳。

古廟幽沉,儀容儼雅,枯木寒鴉幾夕陽。郵亭下,有奸雄過此,仔細思量。

釋義:

做兒子的能死節於孝,做臣子的能死節於忠,那就是死得其所。安史亂起,正氣崩解,不見盡忠報國之士,反多無恥降敵之徒,士風不振,大義不存。張巡罵賊寇直到雙眼出血,許遠溫文爾雅愛君能守死節,他們都留下萬古芳名。後來的人已經沒有他們那樣的操守,那種如百煉精鋼似的精誠。

人生短促,轉眼生離死別。更應該轟轟烈烈做一番為國為民的事業。如果他們當時甘心投降賣國,則必受人唾罵,以至遺臭萬年,又怎麼能夠流芳百世呢?雙廟幽邃深沉,二公塑像庄嚴典雅。夕陽下寒鴉枯木示萬物易衰,而古廟不改。郵亭下,如有奸雄經過,面對先烈,則當仔細思量、反躬自省。

3、足下

得楊八書,知足下遇火災,家無余儲。

《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唐代:柳宗元

得楊八書,知足下遇火災,家無余儲。仆始聞而駭,中而疑,終乃大喜。蓋將吊而更以賀也。道遠言略,猶未能究知其狀,若果盪焉泯焉而悉無有,乃吾所以尤賀者也。

釋義:

得到楊八的信,知道您遭遇火災,家裡沒有一點積蓄了。我開始聽到很吃驚,接著感到懷疑,最後才非常高興,本來我准備慰問您,現在卻改變了,要向您道喜。

由於相隔很遠,信里的話又很簡單,我不能徹底了解您家的情形,如果真是像大水沖過一樣,乾乾凈凈的,完全沒有了,我就更要因此向您道喜。

4、夫子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楊氏之子》南北朝:劉義慶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釋義:

在梁國,一戶姓楊的人家家裡有一個九歲的兒子,非常聰明。孔君平來拜見楊氏子的父親,可是父親不在,於是便叫楊氏子出來。楊氏子為孔君平端來水果,水果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對楊氏之子,並說:「這是你家的水果。」楊氏子馬上回答說:「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

5、大人

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頻有言。

《井底引銀瓶·止淫奔也》唐代:白居易

井底引銀瓶,銀瓶欲上絲繩絕。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與君別。憶昔在家為女時,人言舉動有殊姿。

嬋娟兩鬢秋蟬翼,宛轉雙蛾遠山色。笑隨戲伴後園中,此時與君未相識。

妾弄青梅憑短牆,君騎白馬傍垂楊。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

知君斷腸共君語,君指南山松柏樹。感君松柏化為心,暗合雙鬟逐君去。

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頻有言。聘則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蘋蘩。

終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門無去處。豈無父母在高堂?亦有親情滿故鄉。

潛來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歸不得。為君一日恩,誤妾百年身。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將身輕許人!

釋義:

從井底用絲繩向上拉起銀瓶,銀瓶快上來了絲繩卻斷掉了。在石頭上磨玉做的簪子,玉簪快要磨成卻從中間折斷。銀瓶沉入井底玉簪折斷又能如何呢?就像如今我和君的離別。回想起往日在家還是閨秀之時,人們都說(我)舉動之間都有美麗的影姿。

頭發梳成美麗的發髻如同秋蟬之翼,將雙眉化成如同遠山一般纏綿婉轉。笑著和(侍婢)嬉戲大笑相伴在後花園,這個時候我還沒有和君相識呢。我玩弄靠著矮牆青梅樹的枝椏,君騎著白馬立在垂楊邊上。我在牆頭你在馬上遙相對望,一看見君就知道已經有斷腸的相思。

知道君斷腸的相思想要和君傾訴,君將手指向了南山的松柏樹。感受到君心就如松柏化成,暗想著要結起雙鬟想要隨君離去。隨著君到家裡五六,君的父母常常有話告訴我。經過正式行聘的才是正妻,私奔的是妾室,沒有資格參與家族祭祀。

終於知道君的家是不能夠住下去的,可是奈何離開家門卻沒有去處。難道我沒有父母高堂?我的家鄉也都是親人。因為和君私奔所以很久不與家鄉通消息,如今悲憤羞愧無法歸鄉。對君而言不過一天的姻緣,卻耽誤了我一生的幸福。以我的經歷告訴那些小人家痴情的女兒,千萬要慎重不要將終生輕易許人。

2、古代如何稱呼年長的老人

老驥:老年人自喻。曹操《步出夏門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老蒼:畏頭發蒼白的老人。杜甫《壯游》詩:「脫略小時輩,結交皆老蒼。」
老夫:老人自稱。《禮記•曲禮上》:「大夫七十而致仕……自稱曰老夫。」
老身:老人自稱。《北史•穆崇傳》:「老身二十年侍中。」
花甲:指六十歲的老人。《唐詩紀事》卷六十六:「趙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捋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七十歲的老人。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耄:指八九十歲的老人。《禮記•曲禮上》:「八十、九十曰耄。」
期頤:指一百歲的老人。《禮記•曲禮收》:「百年曰期頤。」
老拙:老人自謙之稱。蘇軾《章質夫寄惠崔徽真》詩:「卷贈老夫驚老拙。」
老朽:老人自謙之稱。蘇軾《與馮祖仁書》:「辱箋教累幅,文義粲然,禮意兼重,非老朽所敢當。」
~~~~~~~~~~~~~~~~~~~~~~~~~~
一、口頭稱謂語

古代稱謂
中國號稱文明古國,世人譽之為禮儀之邦、君子之國,即使是在唇槍舌劍的論
戰中,我們的先人也同樣講究語言美。《禮記·儀禮》道:「言語之美,穆穆皇皇。」
穆穆者:敬之和;皇皇者,正而美。就是說,對人說話要尊敬、和氣,談吐文雅。
現在我們稱呼對方的代詞只有「你」和「您」,而古代,雖然有「汝,爾、若、而、乃」
等好幾個稱法,但是他們無論對長輩、平輩說話時,從來不用這些詞,認為如此稱
呼不禮貌。古人有多種多樣表示尊敬的方法,大概有如下數種。
1、用「道德高尚」的說法稱呼對方,如稱人為「子、夫子、先生」等等。
2、從輩份上尊稱對方,如稱人為「父老、父、丈人、母、媼、老伯」等。
3、稱對方的字、號。
4、稱對方的身份時加上「賢、尊、高」等字眼。如「賢侄」、「賢婿」等。
5、用對方的部下來代稱對方,表示由於尊敬的緣故,不敢直接指呼對方。例如,「陛
下」代稱帝王;「殿下」代稱皇後、太子;「閣下」、「足下」等代稱一般人。

古代第一人稱代詞除了「我」以外,還有「余、吾、予、朕、台、卯」等。但古人對
長輩或平輩說話時,也不用他們而是毫無例外地用謙稱。例如:
1、用「道德不高尚」或「不聰明」的說法來稱呼自己。如自稱「鄙人、小人、愚、愚弟」等。
2、「用輩份低」的說法來稱自己。例如自稱「小弟、小侄」等。
3、用「地位卑*」的說法來稱呼。例如自稱「臣、仆、在下、*子、牛馬、自己下走」等等。
4、稱自己的身份、職務,有時還加上「卑、小、貧」等字眼。例如自稱「弟子、學生、
小生、貧僧、卑吏、卑職」等。
5、直呼自己的名。例如孔子自稱「丘」。

古人的禮貌語言還表現在:凡是說到與對方有關的行為、人物、事情、物品時
,大都要使用尊敬、委婉的說法,例如:
稱別人的姓、名和字為「貴姓、大名、尊諱、尊字」等。
稱別人年齡為「貴庚、尊庚、芳齡、高壽」等。
稱別人的住處為「尊府、府上、尊寓、華居」等。
稱別人的神態、相貌為「風采」等。
稱別人的身體為「玉體」等。
稱別人的親屬去世為「作故人、謝賓客、仙游」等。

同樣地,說到與自己有關的人和事物時,也一律採用謙虛的說法。例如:
稱自己的妻子為「*內、拙荊」。
稱自己的孩子為「*息、犬子」。
稱自己的朋友為「敝友」。
稱自己的事情為「*事」。
稱自己的意見為「愚見、愚計」。
把自己的官叫「待罪」。
向別人詢問叫「拜問」。
回答別人稱「上報」等等。

古漢語中還有一類很突出的詞,叫「謙敬副詞」。例如「蒙、竊、幸、猥、辱、敬、
惠、謹」等等。
這些謙敬副詞,和上面所談的尊稱、謙稱以及委婉語、諱飾語等等,都是我國
古代的禮貌語言,體現了我國古代語言美的優良傳統。

交友稱謂
人總是要交朋友的。自古以來,對交什麼性質的朋友,都有明確的稱謂。
忘年交:打破年齡、輩份的差異而結為好朋友。
忘形交:不拘形跡的缺欠或醜陋,結成不分你我的朋友。
君子交:指道義之交,即在道義上相互支持的朋友。
莫逆交:指彼此心意相通,無所違逆。
刎頸交:指友誼深摯,可以同生死,共患難。
貧*交:窮困潦倒時結交的朋友。
布衣交:彼此沒有作官而結交。
患難之交:同經磨練而成為朋友。
至交:友誼最深的朋友。
世交:稱世誼、世好,泛指兩家世代交情。
故交:故舊、舊交、故人,泛指有舊的交情。
一面之交:僅僅相識,但不甚了解。
市道交:古時以做買賣的手段結交的朋友,因其重利而忘義,後稱小人之交。

對人尊稱
令尊:尊稱對方的父親。
令堂:尊稱對方的母親。
令郎(令子、令郎君、令嗣):尊稱對方的兒子。
令愛(令媛):尊稱對方的女兒。
令婿(令坦、令倩):尊稱對方的女婿。
令媳:尊稱對方的兒媳。
令正(令閫、賢閣,尊夫人):尊稱對方的妻子。
喬梓:稱人父子。
昆玉(昆仲):稱人兄弟。
令侄:稱人侄兒。
賢契:稱自己的學生。
高足:稱別人的學生。

自己謙稱
家父(家嚴、家君):稱自己的父親。
家母(家慈):稱自己的母親。
家兄、家姐:稱自己的兄姐。
舍北、舍妹:稱自己的弟妹。
舍侄:稱自己的侄兒。
內人(內子、內助、拙荊):稱自己的妻子。
外子:稱自己的丈夫。
犬子(豚子、犬兒、小子):稱自己的兒子。
小女:稱自己的女兒。
敝友:稱自己的朋友。

常用敬詞
請:有求於對方。
請問:請求對方解答問題。
賜教:請人給予指教。
高見(高論):稱對方的看法,見解。
貴姓(尊姓)大名:詢問對方姓中。
貴庚(芳齡):詢問對方年齡。
高壽(高齡)用於問老年人的年齡。
尊府(府上、尊寓、華居):稱對方的住處。
拜望:探望。
拜訪:訪問。
拜託:託人辦事。
拜辭:告別。
敬請:恭敬地請求。
恭候:恭敬地等候。
光臨:客人到來。
光顧(惠顧):商店歡迎顧客前來。
晚安:晚上道別。
奉陪:陪伴。(自己的舉動涉及對方的用「奉字」)
奉送:贈送
奉還:歸還。
奉告:告訴。
奉勸:勸告。
奉養:侍奉和贍養(尊親)。
恭喜:祝賀對方已經取得成功。
雅正:把自己的詩文、書畫、作品贈人時用此辭,表示請對方指教。
斧正(指正):請人對自己的詩文、書畫、作品加以修改、指教。

常用客氣語
恕:請求別人諒解,不要計較。
有勞:用於拜託或答謝對方幫助做事。
相擾:打擾。
難為:感謝對方的幫助。
久仰:敬仰思慕已久。
久違:很久未見。
勞駕:用於請對方做某事。
勞神:耗費精神。
借光:請人給予方便。
包涵:請人寬容或原諒。
指教:敬請指教。
多謝:很感謝。
失敬:責備自己禮貌不周。
失禮:自己感到禮貌不周。
失陪:表示因故而不能陪伴別人。
留步:請等一等或不必再送行。

3、古代晚輩對長輩如何稱呼?

1、父母同稱高堂、椿萱、雙親、膝下。

2、父母單稱家父、家嚴;家母、家慈。

3、父去世稱:先父、先嚴、先考。

4、母去世稱:先母、先慈、先妣。

5、別人父母稱:令尊、令堂。

6、妻父稱:丈人、岳父、泰山。

7、老師稱:恩師、夫子。

(3)古時候對長輩自稱擴展資料:

其他尊稱:

1、對帝王的敬稱有萬歲、聖上、聖駕、天子、陛下等。駕,本指皇帝的車駕。

古人認為皇帝當乘車行天下,於是用「駕」代稱皇帝。古代帝王認為他們的政權是受命於天而建立的,所以稱皇帝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達皇帝,就告訴在陛(宮殿的台階)下的人,請他們把意思傳達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稱皇帝。

2、對皇太子、親王的敬稱是殿下。

3、對將軍的敬稱是麾下。

4、對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稱:對使節稱節下;對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稱閣下,現在多用於外交場合,如大使閣下。

4、對於對方或對方親屬的敬稱有令、尊、賢等。

令,意思是美好,用於稱呼對方的親屬,如令尊(對方父親)、令堂(對方母親)、令閫(對方妻子)、令兄(對方的哥哥)、令郎(對方的兒子)、令愛(對方的女兒)。

尊,用來稱與對方有關的人或物,如尊上(稱對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稱對方父親)、尊堂(對方母親)、尊親(對方親戚)、尊駕(稱對方)、尊命(對方的囑咐)、尊意(對方的意思)。

賢,用於稱平輩或晚輩,如賢家(稱對方)、賢郎(稱對方的兒子)、賢弟(稱對方的弟弟)。

仁,表示愛重,應用范圍較廣,如稱同輩友人中長於自己的人為仁兄,稱地位高的人為仁公等。

5、稱年老的人為丈、丈人,唐朝以後,丈、丈人專指妻父,又稱泰山,妻母稱丈母或泰水。

6、稱謂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於敬稱地位高的人或年長的人,如稱已死的皇帝為先帝,稱已經死去的父親為先考或先父,稱已經死去的母親為先慈,稱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為先賢。

稱謂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長一輩,如稱帝王的母親為太後,稱祖父為大(太)父,稱祖母為大(太)母。

唐代以後,對已死的皇帝多稱廟號,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兩代,也用年號代稱皇帝,如稱朱元璋為洪武皇帝,稱朱由檢為崇禎皇帝,稱玄燁為康熙皇帝,稱弘歷為乾隆皇帝。

7、對尊長者和用於朋輩之間的敬稱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8、君對臣的敬稱是卿或愛卿。

9、對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聖」來表敬稱,如稱孔子為聖人,稱孟子為亞聖。後來,「聖」多用於帝王,如聖上、聖駕等。

4、古代女子在長輩面前應該自稱什麼?

古代女子在長輩面前應該自稱「奴家」 「妾」、「賤妾」、「奴婢」 等。老年婦女一般自稱「老身」。 也可以稱自己的本名。
長輩:輩分較長(zhǎng)的人。可以是血親、姻親,也可以是鄰居等。
自稱,指在別人面前對自己的稱呼,古代的自稱有很多。例如:常用"吾""余""予"等。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