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見長輩沒話聊
1、對於長輩無話可說是一種常態嗎?怎麼改善?
是一種常態,這也和平時親戚間缺乏溝通和交流有關。人與人要想有話可說,要麼有共同的興趣愛好,要麼有工作或生活的交集,要麼彼此都清楚對方在干什麼,能夠理解對方的想法,才能找到共同話題。這樣,氛圍也會更熱鬧。很久不見的親戚,平時也沒有溝通,都不知道彼此在干什麼,也沒有共同興趣愛好。見面之後,他說的我不懂,我說的他不懂,找不到共通點。也就不知道該怎麼往下說了。年齡差距大的,思想上也會有明顯的差別,基本上溝通比較困難。要想改變這種處境,作為親戚,還是要平時多溝通交流,多關心幫助,大家都清楚彼此的處境和想法,見面了才不會無話可說。
2、過年了,如果一堆親戚過來,你該怎麼喊,一個個的喊嗎?還有親戚來了沒有什麼話聊怎麼辦,我18歲。
逢年過節,走親訪友是中國的一大習俗。但是,在現在,每每當一大家人聚在一起的時候,親戚朋友總愛問一些私人問題,不回答跟親戚關系會變得不好,如實回答又讓自己不舒服。畢竟大家都是親戚,低頭不見抬頭見,就算是平時不見面,到了逢年過節還是得點頭哈腰的互相問候兩句,不好鬧得太僵。而且人家還是長輩,直接強行頂撞或者使用一些諸如「無可奉告」之類的外交辭令也不合適。
一到過年,家就變得有點擠了,全都是串門的親戚。 七大姑和八大姨,總有人逮到你問上幾句。有人說,過年時親戚們的關心也可以總結為一副對聯。上聯:考了幾分什麼工作能掙多少呢;下聯:有對象沒買房了吧准備結婚嗎。橫批:呵呵呵呵。正確回答應該是:上聯:這個嘛呵呵呵呵呵;下聯:那什麼哈哈哈哈哈。橫批:阿姨吃菜。
3、過年到親戚家,總是覺得很尷尬怎麼辦?
這馬上又快過年了,過年一方面是有氛圍,能有假期能輕松,另外一方面就是會有煩惱和困惑。而且這些煩惱吧,學的年齡越大就越多,親戚朋友們的各種追問,圍追堵截。
沒戀愛的。問你怎麼還不找對象; 正在談戀愛的問你什麼時候結婚;結婚了的問什麼時候要孩子;有孩子的問什麼時候賣學習房;;孩子考多少分;反正這些問題就是無底洞。
咱們回到主題,為什麼過年去親戚家會覺得很尷尬?
而且我個人感覺所以年齡越大越反感。那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覺得首先是大家對彼此的了解太少了。
畢竟除了過年能見上面,偶爾能見上一下。就算是親戚平常溝通的也不多,大部分也都是表面的禮儀而已,不會深入的聊。就像我常常說的,我不會指望任何人能夠理解我,能和我感同身受,因為這個事太難了。大部分人的精力就那麼多,他在意的事情也就自己那一畝三分地。特別是我們中國的這種人際關系,親戚之間朋友之間大多講究的是「面子」。自然而然見面的時候就聊一下比較片面的事情,無非就是婚姻大事,車子房子,生育上學。
另外在溝通的過程當中,大家都比較注重。盡可能客氣,盡可能不發生沖突。而咱年齡段的不同,對事物的理解不同,就比如說,年齡大一點的60後70後甚至是80後,他們可能對於90後和00後的這些思想啊,新鮮事物呀,不太了解。他們覺得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在這批年輕人眼中卻是可能會被冒犯到的。就還是拿戀愛結婚和生育這些重大問題來說,幾乎每一個年齡段的人對事的看法都不一樣,而且90後和00後尤其對這些更不一樣。
然後就是個人喜好,年輕人可能喜歡玩游戲看看劇,接受一點潮流文化。而年齡大點的人對這些完全不感興趣,他們更加的在意自己感興趣的那一部分,那這兩個人溝通起來,那幾乎就是雞同鴨講,而溝通必然會尷尬,甚至會引起不適。
但是總體來說,大家其實真正的見面的時間畢竟還是比較短的,過年難得有機會還是大家坐下來,好好吃飯 ,好好聊一下,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之下,大家輕輕鬆鬆地過好年才是正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