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長輩拜一次年
1、向長輩拜一次年作文650字
年,年,年,每年都要過一次年,每燃碰年也要拜一次年。以前,一提到我們大院的拜年,那真實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遠近聞名,可後來呢!幾個老朋友都轉業了,拜年找誰也不知道了!這怎麼辦呀!
記得以前,我們大院里的拜年是很有趣的,大家都認識,挨家挨戶地說新年好,而且每個大人的口袋裡都有糖果,像聖誕老人一樣,不管是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他們都會給你一些糖果,這就是他們給小孩子們的「賀年禮」。而他們若是他們看見了自己認識的人也在「東奔西奔」,他們就會上前於他們一起拜年,依次類推,拜年的人也就不會三三兩兩「妻離子散」的了,而是成群接隊。小孩子們也跟著大人們一起「瞎起鬨」!大人們一邊說新年好,一邊談家常,而小孩子們就與大人互不相干,自己放著鞭炮,玩著。就算下雨,在電話里,大家也是忙碌的!(把你和夥伴玩耍的美好回憶寫具體,才能與現在產生強烈的嘩段宏對比!)
而現在,老朋友們人們幾乎都搬走了,又搬進來一些新鄰居,就算認識了,他也不一定會和我們以前一樣,願意和我們一起去拜年。而大人們看見小孩,就像沒看見似亂冊的,新年好也不說,就更別說是給糖了,整個大院安靜的不能再安靜了,連一個人影也沒有!不下雨是這樣的,那下雨呢?又是如何更不堪設想的!
以前是天天盼過年,每年過年是我們小孩子們最喜歡的日子,不僅是從頭到叫換然一新,而且,還可以收到許多的糖果,讓我們的口袋裡鼓鼓的,嘴裡甜甜的都是糖,還可以和小朋友們在一起放炮。大人們也和小孩一起玩,可熱鬧了!我多想回到以前,看到我的好夥伴,看到過我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候……
如果,要問我,你過年最討厭什麼,我一定回答,我最討厭拜年了!拜年還不如就呆在家裡看電視,寫作業呢!那時,我就想和同學打電話,和同學們講述自己傷心的「故事」,在那時,我人認為和同學聊天是我最大的樂趣!只有那樣我才能高興些!//
2、如何向長輩拜新年?
1、新年新祝願!願您在新的一年裡:身體健康!工作順利!生活美滿!
2、新亮含年好!新年到,好事全到了!祝您及全家新年快樂!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吉祥如意!
3、新年的鍾聲即將響起,願這吉祥的鍾聲能為您及家人帶來平安幸福健康和快樂!祝新年快樂。
4、新年的鍾聲悠然響起,尺段飄送著我的祝福,縈繞在您的身邊,新年快樂!
5、真心祝您在新的一年裡平安快樂身體健康,願您所有的夢想都能在新年得以實現。
相關說明
在古代,家中拜年主陵鍵譽要有兩項內容:一是向天地諸神及逝去的祖先拜年。正月初一起床後,要先在堂屋供桌的顯要位置擺好逝去祖先的遺像,擺好供品,上香明燭,向祖先及各路神仙磕頭並三叩首。
所以,即使路上已經見面,也要親自登門到各家的供桌前給祖先拜年。另一項是晚輩向還健在的長輩拜年。通常是先向逝去的祖先叩拜,然後再向活著的長輩叩拜,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快樂、身體永遠健康等內容。
3、大年初一如何給長輩拜年
過年好」,「給您拜年了」, 大年初一,我國民間有拜年的習俗。在這一天,人們早早起床,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晚輩清晨起床首先向家中長輩叩頭,祝願長輩健康長壽,然後依次到親戚朋友家拜年。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同輩親友也會互相登門拜年,施禮道賀。
傳統拜年禮儀大多分三種。
一是叩拜,未成年人給輩分較高的長輩拜年時,要行叩首大禮薯察。
二是躬身作揖,一般是晚輩向長輩拜年時所用,俗稱「吉拜」。
行禮時,雙手抱拳前舉,左絕掘手握右手,拱手齊眉,上下加重搖動幾下,重禮可作揖後鞠躬。
三是抱拳拱手,多是平輩間的拜年。
標準的男子姿勢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因為右手是攻擊手,包住以示善意;女子則相反,但不抱拳,只壓手。這和自古「男左女右」傳統一脈相承。(小提醒:左右手反過來,是哀拳,報喪、求饒才用的,春節拜年可千萬別搞錯!)
大年初一是中國人最為看重的春節,最講究的是全家大團圓,在外地工作的人再遠也要趕回家過年。中國有句老話:「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圖的就是在新年裡合家歡並手核聚,幸福美滿。
4、過年怎麼給長輩拜年
、在拜年的時間上選擇要妥當:
如有必要,可先向主人報信,避免空跑一次,如不準備吃飯,時間是上午九時至十一時之間。過早,可能人家還未起床,節日都要休息的習慣;太遲,正適人家吃飯,不方便。下午應以三時至五時之間為宜。向長輩拜年,安排在節日內以示敬重。
2、春節拜年要注意衣著整潔:
乾乾凈凈過節日,穿衣和打扮要整潔、大方,適當穿上一些好衣服,給人一種節日的美感。要講究稱呼的規范化:到別人家拜年,尤其到親戚家拜年,要事先對可能碰到的長輩、同輩的稱呼有所了解,以免出現尷尬的場面,使人感到不夠禮貌。
3、「吉利話」好哪要說得適宜:
對不同的人,應有不同的祝賀語。交談時,要揀雙方愉快的話題,不要扯到悲哀傷感的事情上,不要高談闊論,不要信口開河,不要過分激烈地爭論問題,要在輕松愉快、親切自然的氣氛中,把道喜賀新的真情實意表露出來。
4、拜年時接物要有禮貌:
主人送茶,要起身雙手接住,並道謝。主人招待食品,可先讓給小孩,然後自己取少量受用。
5、拜年時歡鬧要有節制:
掌握適度。不宜大聲喧鬧,不宜通宵達旦,以免影響鄰舍,妨礙別人休息。拜年結束時,要表示謝意,邀請人家回訪。對主人的盛情款待,要贊美幾句。臨分手時,可發出邀請,表示回報的意思。

【拜年的禮儀常識】
年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中國人自明清起始,對拜年禮儀定下了不成文的規矩,有著一定的次序:首拜天地神祗,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長,最後全家按輩份次序互拜。對尊長要行大禮,對孩童要給賞賜。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友哪碼長輩人長壽安康,緩歷長輩可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5、小孩給長輩拜年的祝福語有哪些,得體正式的(60字以內)?
1、這天除夕夜,吃餃也吃魚。吃吃水餃交好運,吃得魚來剩餘財。願您余糧吃不盡,余財用不完,余額總增漲,餘力使不盡,祝福姥爺虎年大吉!
2、除夕一度又一春,寄出簡訊盼鴻運。事業璀璨若煙火,生活甜蜜如甘蔗。除夕氣象萬事順,滿堂大吉喜臨門。祝叔叔虎年事業順心!
3、除夕來到喜臨門,送你一隻聚寶盆,裝書裝本裝學問,裝金裝銀裝財神,裝了健康裝事業,裝了朋友裝親人!祝福家人長輩虎年大吉大利!事事如意!
4、平安,托著盾牌保護您;財運,擺開陣勢候著您;家人,則發著信息祝福語您:祝姥姥虎年春節快樂,幸福永遠開心!
5、聲聲爆竹震動思念的神經,絢麗煙花照亮濕潤的眼睛,團圓餃子飽含濃濃的溫情,任何的祝福都顯得太輕太輕,給二老拜年了,祝福虎年大吉大利!
6、在這里,給長輩們拜年了,祝您虎年快樂!萬事如意!在新的一年裡身體健康!事業有成!芝麻開花節節高,心想事成萬事全!
7、新年到恭喜您,發條簡訊祝福您,祝您在新的一年裡生意興隆財源廣進,萬事如意!虎年快樂!
6、給長輩拜年禮儀
除夕一過,就是正月初一,春節有何講究?下面是為大家准備的,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也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健康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到同輩親友,也要施禮互賀。至今未曾改變這種禮儀,只是在形式上更多元化了。
年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中國人自明清起始,對拜年禮儀定下了不成文的規矩,有著一定的次序:首拜天地神祗,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長,最後全家按輩份次序互拜。對尊長要行大禮,對孩童要給賞賜。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拜親朋也講究次序: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這種習俗早在宋朝時就已流行。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卷六中描寫北宋汴京時雲:「十月一日年節,開封府放關撲三日,士庶自早相互慶賀。」到了清朝年間,拜年禮儀有了升華。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描寫,「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至有終歲不相接者,此時亦互相往拜於門……。」一般說來,平輩間拜年則拱手致語就行了。
首先拜家裡長輩。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當然,長輩受拜以後,一定會將事先准備好的「備賣念壓歲錢」分給晚輩。不能忘記的是向鄰居長輩拜年。中國有句古話:遠親不如近鄰。所以向鄰居長輩拜年僅次於本屬長輩,一般說,鄰居長輩也會給「壓歲錢」的。
其次是走親戚拜年。初一或初二必須到岳父、母家,並須帶賀禮。進門後還得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後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
接著就是禮節性的拜年了。如給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僅向佛像三叩首,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一般情況下,不宜久坐,客套話完了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後,也應擇日回拜。
還有一種就是感謝性的拜年。凡過去一年中對人家欠情的,如曾幫助過自己的人或老師、師傅、醫生等,就要買些禮物送去,借拜年之機,表示感恩謝意。
拜年習俗中最隆重的應該說是團拜。團拜,現在已成為國家級禮儀活動了,甚至還帶有國際性,一些與中國友好的國家會致電中國 *** 賀新年;中國駐外使節也會舉辦春節團拜活動。「團拜」形式,大約起源於清朝時期,清人藝蘭主在《側帽余譚》中就曾說過:「京師於歲首,例行團拜,以聯年誼,以敦鄉情」,「每歲由值年書紅訂客,飲食宴會,作竟日歡」。
如今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發簡訊、寄賀卡、禮儀電話和電報,都是一仿困種新的拜年形式。寄賀卡時,也會同時寄上自己的名片。
古時,倘或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僕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兩字,即為承放飛帖之用。此俗始於宋朝上層社會。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節:「是月也,片子飛,空車走,成為時尚。」戶人家特設門簿,以記客人的往來和飛片,門簿的首頁多虛擬親到者四人:一曰壽百齡老太爺,住百歲坊巷;一曰富有餘老爺,住元寶街;一曰貴無極某人,住大學士牌樓;一曰福照臨老爺,住五福樓。以圖吉利討口彩。至今的春節贈送賀年片、賀年卡,便是這種古代互送飛帖的遺風。
古代文人雅士則流行互送拜年鑽。拜年鑽就是如今的賀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變而成。據清代趙翼考證,西漢時沒有紙,削竹木為刺,上書名姓,叫「名刺」。後來還用大紅絨線在織錦上綉字為「名片」。東漢後用紙代木,叫做「名紙」。六朝時簡稱為「名」,唐代叫「門狀」。宋代還別稱「手刺」、「門刺」。
早在宋代,親朋好友之間就已經相互送貼致賀,這就是早期的賀年片。宋人周輝在《清波雜志》中說:「宋元佑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傭僕持名刺代往」。當時士大夫交遊廣,若四處登門拜年,既耗費時間,也耗費配絕精力,因此有些關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親自前往,而是派僕人拿一種用梅花箋紙裁成的二寸寬、三寸長,上面寫有受賀人姓名、住址和恭賀話語的卡片前往代為拜年。
據明朝陸容《菽園雜記》記載,拜年習俗最早行於明朝京都。陸容在《菽園雜記》中記述道:「京師元日後,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來交錯道路者連日,謂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親友,多出實心。朝官往來,則多泛愛不專。如東西長安街,朝官居住最多。至此者不問識與不識,望門投剌,有不下馬,或不至其門令人送名帖者,遇黠仆應門,則皆卻人不納,或有閉門不納者。在京仕者,有每旦朝退即結伴而往,至入更酣醉而還。三四日後,始暇拜其父母。」朝官往來,不管認識與否都要互拜,百姓則各拜親友。
拜年時的禮儀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注意:
1、拜年前的預約:拜年前要提前預約,不要和主人的其他拜年客「撞車」或是因主人也出門拜年而跑空趟,同時也給主人一個提前准備的時間。預約時間最好給主人有選擇的餘地,不要自己單方面定一個時間,共同約定的這個時間最好雙方都比較方便為宜。
2、 拜年的時間選擇:一般向長輩拜年多選擇上午,節日期間不要過早,由於平時勞碌,年節期間人們一般起得較晚。若過早登門拜年,往往讓主人措手不及。如果被拜 年者有年飯的招待,可根據飯局的時間來確定拜年的時間,要提前到達,不要等開飯的時間再到,應該留有寒暄問候聊天的時間。
3、拜年的禮品准 備:要根據拜年主要物件來選擇得體的禮品,如果對拜年物件很了解,可選擇對方喜歡的禮品,也算投其所好。如不太了解可選擇鮮花、水果、食品……也不會出 錯。菸酒類要根據物件來確定,比如給奶奶拜年,送的卻是奶奶不受用的菸酒,這個就沒有意義了。如果主人家裡有小朋友也可適當選擇孩子喜歡的禮品。
春節拜年的禮儀及禁忌
1、拜年的服飾:新年新氣象,到親朋家拜年,要注意自己的服飾得體,節日的服飾以都市休閑、時尚為主,不要穿的太運動,也不要穿晚禮服類的太正式。如果衣服顏色較深或是壓抑,可適當增添一些小飾物來點綴,增加節日氣氛。一家人的服裝色彩盡量做到協調,增加家庭的溫馨感。
2、 做客的禮儀:進門要根據親朋好友家的環境請求換鞋;對親朋好友家人一一打招呼可提前了解親朋好友的家庭成員情況及稱呼;禮貌送上禮品;到親朋家做客, 以客廳為主要活動場所,未經主人允許,不要主動到各個房間參觀;到親朋家要以主人家的生活習慣為主,不要象自己家的一樣隨意。與主人之間的聊天內容多以問 候、寒暄,增進彼此感情為主。
3、拜年時間的控制:如果是沒有飯局的拜年,一般控制在半個小時到1個小時為宜,如果有飯局,可適當在飯局前1個小時左右到,飯局結束後1個小時告辭,時間沒有固定限制,可根據與拜年物件的關系來選擇,以不增加拜年物件的接待負擔為宜。
4、 餐桌禮儀:參加主人新年招待宴席,要以長者為主,謙讓主座給長者,酒店裡的主座一般是離門最遠的,或是背對主持台的為主座。在家多是面對廚房門的為主,也 可因居家擺設看出主座位置,以左為大。中國的餐桌文化是一個交流的平台,不要悶頭吃不說話,但也不要高談闊論。讓菜不夾菜、祝酒不勸酒,春節的飯菜講究年 年有餘,所以不要吃光桌上的菜餚。
5、拜年時的聊天要領:新年裡要多說贊美的話,贊美老人的氣色、健康、多給老人講話的機會,對中青年要多 贊美事業、健康、家庭關系,對孩子要多贊美聰慧、學業、禮貌懂事,多談快樂的事情,少談抱怨牢騷的話題,皆應「過年言好事,出口稱吉祥」。以談對方為主, 不要變成自己的表功會或是演講場,玩笑調侃也應適可而止,要掌握好度。如果對主人的家人不是太熟,也不要忽略,要主動問候打招呼。
7、給長輩拜年,求拜年詞
1、願長輩新年喜豬,如日中天發大財!讓我們把春節的鍾聲傳播四方,也讓我們把友愛和贊美灑向人間。我永遠祝福你。今年過年不送禮,發條簡訊送給你。健康快樂常伴你,好運和你不分離。還有讓我恭喜你:財神已經盯上你。開心每一秒,快樂每一天,幸福每一年,健康到永遠!新年快樂。在這美麗的春節之際,謹致我的思念與祝福。
2、新年快到了,仔基我的祝福穿過山峰尖尖,闖過沙漠灘灘,渡過長江岸岸,躲過冰雪寒寒,繞過游戚悄欄欄桿桿,來到您面前:一年一度您的日子,在沒有我在身邊的時候希望神渣也能快快樂樂過每一分每一秒。除夕的爆竹已然綻放,美酒的甘醇散發芬芳,團聚的日子點燃歡笑,幸福和快樂永駐心田。我的祝福早早送上:長輩們,辛苦了,給你拜個年。
8、給長輩拜年是怎樣的?
晚輩應該給長輩問好拜年,同輩之間,年紀小的給年長的拜年。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
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電話拜年、簡訊拜年、網路拜年等 。
拜年的時間一般為初一至初五,過了臘月初八就頌攔走親訪友多被視為拜早年鬧櫻耐,而正月初五以後、十五之前走親訪友為拜晚年 。
早年和晚年都屬避免遺憾的應急或補救性質,民間有諺語:有心拜年十五不晚 。
拜家中成員
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液春以後,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 。
走親訪友
初一或初二必須到岳父、母家,並須帶禮物。進門後先向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後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飯、玩耍、座談等 。
禮節性的拜訪
如給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這種情況一般不宜久坐,寒暄兩句客套話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後,應擇日回拜 。
感謝性的拜訪
凡一年來對人家欠情的(如律師、醫生等)就要買些禮物送去,借拜年之機,表示謝枕 。
串門式的拜訪
對於左鄰右舍的街坊,素日沒有多大來往,但見面都能說得來,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見面彼此一抱拳說:"恭禧發財""一順百順",在屋裡坐一會兒而已,無甚過多禮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