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誰又關於中秋節(孝順父母或團圓)的作文啊!,跪求…… 要求500—600字
慶中秋
盼望已久的中秋佳節終於到了,人們興高采烈,以各種節目形式來歡度這個傳統節日。這天剛好是我叔叔的生日,大家一起在酒店裡聚餐,慶祝生日,共度佳節。
來到酒店門口,嘩!那裡人山人海,連泊車的位子都沒有了,人們把酒店都圍了個水泄不通。幸好我們預先訂好了四張桌,看到整個飯店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的歡樂景象,我心裡特別高興,盡情地品賞著各種各樣的海鮮和名菜。
吃完晚飯,我們就到海濱泳場看花燈。這時,一輪明月高高掛在天上,又大又圓,把整個大地都照得亮堂堂的。今年的天氣特別好,九點十五分,我們來到目的地時,沙灘上已經燈火輝煌,遊人如織了。我們沿著沙灘一邊觀賞一邊向前走。走進大門,「奇燈異彩耀水灣,依山伴水放珠海」的巨副對聯則提醒遊人千萬不要忘記了在此賞月的大好時光。進入泳場,只見偌大的泳場里到處都是火樹銀花,奇燈異彩。遊人的歡歌笑語此起彼伏。沙灘上三五成群的珠海人擺開鍋碗瓢盆,搞起燒烤;有的在沙灘上鋪開塑料紙,放上月餅、飲料等等,圍在一起,對月舉杯;有的人還手拉手跳起舞;熱鬧無比。
今天晚上的花燈令我大飽眼福,真是流漣忘返。當我們懷著愉快的心情走在回家的路上時,圓圓的月亮也悄悄地跟在我們的後面。
中秋月夜
吃了晚飯,丁零零,電話鈴響了,原來是爸爸要帶我去看煙火。我聽了真是興奮不已。在等待爸爸的間隙,奶奶和我一起到陽台上去看月亮,因為今天多雲,無數顆繁星全都躲在雲層里,一輪圓月像光華四射的水晶球掛在天空,照亮了漆黑的世界。樹啊,河流啊,房子啊,全裹在一層銀色的、薄薄的輕紗中,皎潔的月光如傾泄的清流,注滿大地。
爸爸的摩托車聲從窗外傳來,他大聲地喊道:「儷儷,快點下來,再多穿點衣服,外面很冷的。」我馬上穿了一件衣服,迅速地下了樓,車「嘟」地一聲離開了家。一路上,涼風陣陣,開始覺得蠻舒服,漸漸的,感覺有點冷,讓我嘗到秋風的滋味,幸好衣服穿得多。快到行政中心時,前面的汽車、自行車都堵住了,我們的車只能停停開開,開開停停,慢得像龜爬。我心裡真著急,眼看著前邊快要到目的地了,可路上就是人多開不快,可能是全嘉興的人都想辦法跑出來了,想看看這難得一見的美妙煙花。好不容易,在交警叔叔的指揮下,我們停了車,找了一個地方坐了下來。天上的圓月跟隨著我,今晚是團圓的日子,月色是多麼迷人。突然,天上「啪」地一聲,禮花像流星一樣出現了。紅的,藍的,紫的……五彩繽紛,萬紫千紅。「哇!」真好看啊!人山人海中叫好聲一片連一片,使人忘記了白天的疲勞和夜晚的寒冷。今晚煙花連續綻放了近30分鍾,一會兒如天女散花,一會兒又有繁花似錦的「菊花」布滿夜空,一會兒晶瑩透亮的「星星」向你撲來,一會兒又見「五彩蘑菇雲」向上升騰……
煙花晚會結束了,人們陸續回家,我緊緊地抱住爸爸的身子,迎著中秋的涼風,回家了。天上的明月還是那麼圓,那麼亮……
[後記]:
中秋夜晚的月色,太美了!那五彩繽紛的煙火,在我的腦海中怎麼也揮之不去。於是,我就寫了這篇文章。
中秋節作文
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總盼著過節。春節和中秋是家鄉最受重視的兩個節日。或許是因為那時候生活水平比較低,只有過節時家裡才會改善一下生活;或許是一到過節就放假,總會搞一些娛樂活動,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場;或許兩者兼而有之。總之,過節忙的是大人。但大人們忙歸忙,每到過節也都有一種心情的放鬆。當然,最高興的還是我們這些無憂無慮孩子。
春節的時候,雖然恰逢農閑,但總感覺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獨中秋,給人一種特別的欣喜,一種心境的安歇,一種特別的想往。後來想起來,似乎是心緒不同使然。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獲的積蓄,又是收獲的開端。說她是積蓄,是由於夏收才過不多時候。說她是開端,是因為秋天邁著她碩果累累的腳步迎面而來,融著人內心即將收獲的欣喜。我想惟有經歷過鄉村生活體驗的人,才會有這種情感、心境和內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圓圓的月光之下, 圓圓的月餅,蘋果熟了,鴨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們品嘗著節日的美食,談論收獲的話題。一邊賞月,一邊思念身處異鄉的親人。實所謂:「每逢佳節備思親」。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媽媽每年都要親手給我們做月餅吃。媽媽做的月餅外觀象大餅,很厚實,新鮮的面,新鮮的餡。不管是蒸出來的,還是烙出來的,上面都有用農家的大碗所刻畫出來的月的圖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餡,也很特別,主料是紅塘,裡面放些芝麻、清紅絲,果仁、葡萄乾什麼的。新做出的月餅,蒸的,柔軟可口,適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輕人情有獨鍾。你看,新端上來的月餅,熱氣騰騰,一股清香味道兒撲面而來,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過去了,雖然現在市場上的月餅琳琅滿目,各種瓜果一應俱全,但是我還是喜歡吃媽媽做的月餅。月餅的花紋雖然沒有太多變化,但是花紋總是那麼的清晰,那麼均勻,那麼好看。所以一趕上中秋過節回家,總要吃上兩大塊兒,覺得好香、好甜……。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因為從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水平變遷。
你看,農家餐桌上,除家禽肉類,傳統的蔬菜等食品外,越來越多的餐桌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肉類、蔬菜、海鮮。
「無酒不成筵席」,喜慶的日子,中國人總要飲一點酒。過去,多是二鍋頭等高度白酒,現在人頭馬、茅台等國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這些都預示著祖國經濟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紅火。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藍圖上的規劃和設想,而是逐漸成為千家萬戶實實在在的生活寫真。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給我帶來新的感受,新的體驗,新的收獲。我願意在這種意境中感受親人的關愛,品味生活的哲理,體會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
中秋節就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圓、更明,更祈望我的親人愈加健康、我的家鄉愈加美麗、富饒;也從內心起期望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或許,這就是我中秋情結的真諦。
中秋賞月
適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見一輪圓月,但不是我們常說的一輪皎潔的圓月,天空中有層層清雲,如煙似霧,彌蒙在月光下。月暈恰恰是這圓月與清雲的紅娘,牽於二者之間,淡淡的點上一圈,既不喧賓奪主,又有萬般嬌態。
有人說,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這似明眸的圓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實為不妥,諺語有「八月十五雲遮月」之說。雲生月隱,神秘、迷離。此中秋圓月雖不及西子之善睞明眸,卻獨具情調。
我願隨月在雲中漫步,聽她講古老的傳說;也願站在靜處悄悄凝望。不過,這一切都化為柔和的月光灑在我身上。這才是真實的接觸,是老朋友的祝福。許多人願意在屋中歡飲度過這中秋之夜,而我卻更喜歡在寧謐的夜晚,在高高的陽台或戶外傾聽月的歌聲,感受「月中清露點朝夜」。
我曾讀過唐人曹松的《中秋對月》中「直到天頭無盡處, 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詩句,也曾看過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絕對,還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這些難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詩抒發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發對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發哀愁。他們均寫月,寫月的無私公平普照大地,寫月的淡淡月光給人的安慰,縱然其中並非都是中秋圓月。月亮從古至今都是思念、溫柔、恬靜的象徵。尤其是中秋圓月,多少詩人睹物生情,寫下傳世之作;又有多少離別之人的惆悵。而我卻沒有這樣的哀愁,我記起台灣的地震,它牽動著我也牽動著億萬炎黃赤子的心,一片片溫暖跨海傳情。中秋的月好象也正為此感人之舉默默流淚。她,繁忙的信差,祖國人民的安慰由她傳達。那麼,原來思念、溫柔、美好、恬靜的象徵中,更應添上一筆關愛和幫助,使無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這月光雖不及太陽熾熱的光芒,但卻更能喚起聯想——在困難之時,定有人伸出無私的手,給你幫助和溫暖。這聯想不是對世俗的乞求,而是我們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類年輕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納百川,這中秋圓月彷彿是平靜的大海吸收這每個人的思索,在她的溫柔恬靜中,思索的波濤也在緩緩地釋放,化成雲霧環繞其周。這是意境,注入新象徵的意境。
願這意境盪滌我陳舊的思想,沖刷掉世間的不平。或許你對這圓月還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請開啟你思維的閘門,暢想明天,暢想屬於自己的「心月」吧。
2、中秋節看望長輩的作文
中秋節是一個團圓的節日,為此,學校制訂了一個活動項目「中秋節,我向長輩獻孝心。」
我來到了老家,把手上提的兩盒月餅給了爺爺。我們一起吃了一頓豐盛的團圓飯。晚飯後,我發現鍋沒有洗,於是,我自告奮勇的對奶奶說:「今天就讓我來洗鍋吧,我一定不會讓您失望的,看我的表現吧!」只見我手裡拿著一塊大抹布,使勁地在鍋里左擦右擦,一瓢瓢地把臟水舀到廢水桶里。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被我擦得亮麗如新。奶奶看了,誇我真有本事。
爸爸叫我幫助一旁手腳不太方便的外太婆洗一洗手,我不假思索的答應了。我先把外太婆的袖子卷上去,再把外太婆的雙手伸進水裡,用毛巾仔細揉搓,正面、反面、指間,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後後個個不遺漏。搓完後,我把毛巾擰干,手上的每個角落都被我仔細地擦了兩遍。哇,真是無比干凈,外太婆心裡樂開了花!
中秋節過去了,但我對長輩的孝心永遠沒有過去!
3、寫一篇中秋節對父母感恩的作文(不少於500字)
作文如下:
農歷八月十五是傳統的中秋節。人們常說"八月十五月兒圓",沒錯,今天是個賞月的好日子。
今天,爸爸媽媽買了好多好多貴重的禮品,准備去鄉下與外公外婆還有爺爺一起過中秋。
我們來到鄉下,哇,清新的空氣撲鼻而來。高山、花草樹木等各種各樣的美景映入眼簾。清澈的池塘里,條條魚兒暢游;高大的樹枝上,只只鳥兒歡唱。我們來到了外婆家,一進門,外婆外公就熱情地迎接我們的到來。將近正午時分,我的肚子開始擺起了"空城記"。

外婆說:"餓了吧,快過來吃中飯。"滿桌的佳餚,散發出一陣陣誘人的香氣。我們一家人團聚在一起,連因為忙碌幾年沒有回鄉的舅舅和舅媽今天也破例回來看望父母了,家裡洋溢在喜氣洋洋的團圓中。
吃過午飯,爸爸媽媽拿出禮品贈給外公外婆,並說聲節日快樂。外公卻說:"我們也不缺錢,更不缺東西,我們只要你們經常到家裡來陪陪我們。"媽媽也說:"是啊,天下有哪些父母不希望兒女常回家看看呀。"
我們一家三口也來看爺爺嘍!走在鄉間泥濘的小路上,爸爸說他彷彿又回到了兒時的自己,那段快樂而又無憂無慮的日子。我們剛坐下,爺爺就端來了三杯熱氣騰騰的茶水。我和表姐一起打紅棗,捉蝦摸魚,體驗長輩們兒時的快樂。
夜晚,一輪皎皎的明月掛在高高的天空上。我們一家人坐在柔軟的草地上一起欣賞美麗的月色。月亮像一個害羞的少女,一把抓過雲阿姨的手遮住了半邊臉。可她又忍不住掀開面紗,露出了她美麗的面孔,光輝灑滿大地。
聽爺爺說,中秋節還流傳著這樣一段佳話:傳說後羿射日,射下了九個太陽,只剩下一個太陽照亮大地,他在人們心中視為英雄,都找他學藝。有一個徒弟蓬蒙,非常奸詐。
他聽說王母娘娘給後羿一包長生不老葯,就打算搶奪,等後羿有事出門後,就到他家搶葯,嫦娥沒法,只好吞下仙丹,身體一輕,便飄上了月亮。過上了孤獨的生活。這時爺爺端來了月餅,大家細細品嘗著。
我為我與親人在一起的幸福而陶醉。好難忘的一次中秋節呀!
4、中秋節感恩爸爸媽媽的作文
作文如下:
當我們還沉浸在悶熱的夏季中,中秋輝映著像楓一樣紅潤的臉龐,綻放著似菊花般靦腆的笑靨,攜帶著桂花般幽幽的芬芳,踩著如同秋雨般輕盈的舞步,婀娜多姿地向我們走來。
秋,悄悄地來了。
中秋,寫滿了濃濃的思鄉之情。自古以來,中秋就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古時候,詩人李白在中秋時節寫過這樣一句詩「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今年的中秋,沒有往年的明月,厚厚的雲層遮住了清冷的月光,但依舊遮不住人們渴望團圓的心。
從一大早,就看到奶奶在門口徘徊的身影,一遍遍的開門,一次次的站在窗邊,看著姑姑們有沒有到。她就是那麼固執,不管外面下沒下雨,她就是想讓他們回家。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人也差不多來齊了。但是,我的大姑還沒有來,奶奶依舊是站在窗邊眺望,等待姑姑的出現。

得到這個消息,奶奶第一時間拿起電話,詢問消息,她要確認這個事實。在電話里她還一遍遍的問詢,能不能打到車,要不往前走走,看有沒有人。
她這一個個的電話催促,不是她嘮叨。而是她盼望子女回家的心。奶奶已經七十多歲了,她現在不過是希望子女能多回家看望她。每天在家裡只剩下等待。
中秋佳節,是一個寄予了人們無限祝願的節日;一個充滿和諧團圓的節日;一個凝聚濃濃思念的節日;一個一年三百六十五個日子中最溫馨的節日!它曾讓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為之欣喜,它曾讓無數的四處奔波的人在這一天遙望故鄉,在心裡默默地呼喚著——我的母親!
當皓月當空,微風乍起,桂花飄香,中秋來了,帶著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