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死後要不要給別人辦喪事
1、公公去世,需要給娘家親戚報喪嗎?
公公去世屬於喪事,根據當地風俗問一下長輩聽取森團他們的意見。我們這里的是要報此肢橘喪的,報喪人是白事管事人委派的人員但不是近親屬,給娘家人報飢茄喪是必須的
2、老人去逝後應該如何處理
老人病逝後的處理方式:一般應當對老認先進行安葬。然後,處理其遺產,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如果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李胡照協議辦理。
一.首先撥打120,確定老人是否真正的死亡
很多老人在家中突然間沒有了呼吸,往往就會被認定為死亡。但是這樣判斷死亡的方式並不科學,因為會存在假死的情況。
這時候最好的方式就是及時撥打120,將老人快速送到醫院,說不定搶救及時,還能夠挽回老人的生命。
如果老人的確已經去世,那麼醫院根據情況也會出具死亡通知書,正式書面通知,老人離世的消息。
那麼,對於家屬來說,接下來就要考慮老人的後事問題了。
二.通知其他兄弟姐妹,以及家中的親朋好友
如果老人去世了,那麼也是一件非常悲傷的事情。
這時候,按照一些傳統的習俗,死者為大,一般都會讓老人的子女哪盯攔趕回來見老人最後一面,參加老人的葬禮。
這時候,作為家屬來說,就要通知其他的兄弟姐妹,告知老人死亡的消息,並讓他們盡快趕回來。
與此同時,也要通知家中的一些親朋好友,讓他們知曉此事,有個提前准備。
有些親戚朋友也會趕過來,參與老人的喪事辦理,這中間還涉及到一些人情往來,所以也必須要通知這些親朋好友。
三.兄弟姐妹之間坐下來,共同商量著喪事如何去辦
如果老人只有獨生子女的話,那麼老人後世的操辦,基本上就是孩子一個人說了算,也不會涉及到一些其他的利益分配。
但如果老人的子女比較多,那麼幾個子女之間,一定要坐下來好好商量一下關於老人後事的一些規劃與花費。
畢竟給老則世人辦理喪事,是有一定的費用支出的。而且每個子女的家庭條件不一樣,以及每個人對於後世的辦理看法不一樣,在涉及到一些費用平攤的時候,往往會發生矛盾。尤其是在農村,不少兄弟姐妹就是因為在老人喪事辦理的上面的意見不一樣,從而發生爭執,甚至是沖突,導致兩家老死不相往來。
所以,為了避免這樣的矛盾出現,一般都是有老人的長子或者長女,提出具體的想法,其他子女在沒有意見的情況,就按照這個想法來操作。
並且在這個過程中,也要將老人的一些後期財產分配說清楚,是為了更好地避免矛盾發生。
四.聯系殯儀館,並著手做火化前的准備工作
如今,大部分老人去世以後,採用的都是火葬的形式。
那麼這時候就要主動聯系殯儀館,和殯儀館商量一些火化事宜,包括火化爐的選擇等細節部分。
在此期間,要提前為老人准備壽衣,骨灰盒等這些必備物品。
等到殯儀館確定火化時間以後,那麼再次通知一些親朋好友,他們也會前來參加弔唁,參加葬禮。
在這里也要特別注意,一定要先准備好老人的死亡證明,只有這樣殯儀館才會接收。
五.聯系墓地,確定好骨灰盒安放的位置
在聯系殯儀館以後,也要同步聯系墓地,畢竟骨灰盒一般都會安放在陵園內,不會帶回家來。
那麼需要提前聯系好墓地,在殯儀館辦理完葬禮以後,拿到骨灰盒,那麼就直接前往墓地,安放好骨灰盒,進行祭拜。
六.登記親朋好友的送禮情況,便於後期回禮
在我國的傳統習俗當中,一個家庭不管是辦喜事還是喪事,那麼親朋好友一般都會進行送禮,多半會給一些錢,用來祝福和安慰。
這樣的形式一直從古至今延續下來,似乎成了一種習俗。
那麼對於親朋好友的送禮,一定要及時記錄下來,後期這樣的人情也是要還的。
等喪事辦理完成以後,那麼也要訂幾桌飯,叫上親朋好友一起吃飯,作為一個基本的禮節回應。
七.前往銀行,將某人在銀行裡面的錢取出來
如今不少老人,都有一些退休金,再加上兒女平時節假日給的一些錢,身上都會有些存款。
而老人們基本上也不會進行理財或者購買股票,身上的錢多半是存在銀行里。
這時候,子女可以攜帶老人的存摺或者是銀行卡,前往銀行將存在銀行裡面的錢取出來。
如果金額數目不大,手上有有老人的銀行卡和密碼,那麼可以直接在自助服務機上來取。或者是拿著存摺存單到銀行櫃台來取。當然了,如果老人的存款金額比較大,又不知道密碼,那麼就需要拿著死亡證明到當地的公證處進行公證,憑著公證文件,才能夠將錢取出來。這樣的話,在公證處要多花費一些手續費。
八.聯系當地的社保局,領取老人的退休金以及喪葬費和撫恤金
如果老人有退休金,那麼在老人離世的當月,還是可以領取退休金地。從次月起,便不再領取。
與此同時,老人養老金個人賬戶裡面的余額是可以全部提取出來的,並且國家還會發放一筆喪葬費和撫恤金,具體能夠領到多少,每個地方會有一些區別。
九.將老人的戶口注銷
等到老人去世,差不多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這時候需要通過身份證才能夠辦理的事情,基本上都已經辦理完畢,那麼就需要前往當地的派出所,將老人的身份證進行注銷。
如果人去世了,身份證都一直沒有注銷,甚至家人利用身份證從事一些其他的事情,那麼後期都是要被追究責任的。
十.兄弟姐妹之間,將老人的財產分清楚
俗話說,親兄弟,明算賬。針對老人生前的一些財產,如果沒有特別的遺囑,那麼老人留下的財產,子女之間就可以相互分掉。
畢竟對於老人的喪事,一切開銷費用也都是子女之間共同來出的。
這些便是老人去世後的一些處理流程,基本上按照這一套流程下來,不會出現太多的問題。
當然了,在處理老人喪事的時候,也有一些特別的注意事項。
1.尊重當地的習俗。在給老人辦理喪事之前,最好可以詢問一下村裡面一些年齡大的老人,他們的經驗比較多,或許能夠提供到一些幫助。
2.凡事都要商量著來,不可以意氣用事。畢竟給老人辦理喪事的流程也十分復雜,這中間會涉及到很多方面,那麼兄弟姐妹之間一定要以和為貴,凡事多多商量。
3.對於老人的喪事辦理,不要過於鋪張浪費。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那麼在給老人辦理喪事的時候,也要注意節約,不要過於鋪張浪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一條 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 相互有繼承關系的數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難以確定死亡時間的,推定沒有其他繼承人的人先死亡。都有其他繼承人,輩份不同的,推定長輩先死亡;輩份相同的,推定同時死亡,相互不發生繼承。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條 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
3、長輩去世是奔喪還是吊喪?
長輩去世是奔喪。
吊喪指的是得知死者去世的消息之後,前去喪家祭奠死者。比如,自己的親朋好友去世了,一旦接到消息之後就會去參加葬禮,這種情況就是所謂的吊喪。吊喪主要分為兩種形式,去逝者靈堂弔唁或去參加追悼會。
奔喪就是某個親屬去世後,由於自己沒有在當地,所以當接到消息之後,從外地趕回去參加或料理親屬喪事。嚴格意義上來講,「吊喪」的對象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家中的某位親屬。
服喪守孝期間禮俗禁忌
1、不進出廟宇;傳統禮俗認為服喪守孝期間身不清凈,於此期間祭祀表對神明不凈。
2、治清拍喪期間盡量不拜訪親友,以表對他人之尊重。
3、遠離娛樂場所,布施修福,以表對先人禮敬答手羨追思。
4、百日之內建議勿參加親友之婚喪喜慶活動薯汪。
4、為什麼老人去世了要隆重的辦喪事?
關於這個問題有多種原因,一是為了懷戀已故的親人,讓他風風光光的走。
還有就是做給活人看的,以顯示自己是一個彎首孝順的子女。至於是不是虧鬧型孝順的人,也只有他已故的老人知道。
還有就是顯擺,顯示自己非常富有闊綽,當然還有銷猜一層意思是能收一點禮錢回來。
5、長輩去世是奔喪還是吊喪?
是「吊喪」,吊喪指的是得知死者去世的消息之後,前去喪家祭奠死者。
比如,自己的親朋好友去世了,一旦接到消息之後就會去參加葬禮,這種情況就是所謂的吊喪。吊喪主要分為兩種形式,去逝者靈堂弔唁或去參加追悼會。
而「奔喪」則與「吊喪」有本質區別,奔喪就是某個親屬去世後,由於自己沒有在當地,所以當接到消息之後,從外地趕回去參加或料理親屬喪事。
「奔喪」是漢族喪禮儀式之一,主要是指奔喪者在外地,得到消息後趕回奔喪兵服喪。嚴格意義上來講,「吊喪」的對象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家中的某位親屬。
而「奔喪」,首先從對象上來看必須是親屬。並且奔喪回家的人往往久居外地,在得知家中親屬過世之後,趕回去料理後事。
主要的禮節:
奔喪一般都是親屬,應該懂得回敬吊喪客人的禮數,尤其是對於前來吊喪的長輩而言,更應該要以大禮回敬。
吊喪是需要去靈堂拜祭,應該保持肅穆的神情,尤其是和死者有交情的人,更應該表現出沉痛的哀悼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