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和不帶孩子去長輩家的反應
1、我家的孩子特別的不喜歡去爺爺奶奶家是為什麼?我要怎麼教育孩子呢?
與過去相比,人們的物質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與以前的生活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也是世代之間的差距。 另外,現在的孩子基本上都在父母身邊。 長大了,和老人相處的少了,自然也不好相處了。
1.孩子不熟悉老人 雖然人們認為孩子和老人是分開的,但實際情況並不那麼理想。 許多年輕人遠離家鄉和父母,他們的孩子自然在與老一代完全不同的環境中成長。 除了節假日,很多老人和孩子都沒有機會見面,所以很多老人和孩子都沒有時間見面。 他們雖然深情,但彼此並不熟悉。
2、孩子不適應老人的人銷宴際環境 現在很多家庭都處於由父母和孩子兩代人組成的核心家庭模式,所以孩子從小就習慣了小家庭模式。 一旦上了老人,就很難適應大家庭的人際環境。
1.家長的適當引導 孩子像樹苗一樣有韌性。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 從這個意義上說,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幸福的家庭氛圍是每個家庭都嚮往的,所以如果父母想讓孩子和老人更親近,就讓老人在孩子和孫輩的膝下享受家庭的歡樂,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愛。 長輩們,那你不妨做點事情來正確引導孩子。
二、教孩子尊重長輩 父母要教導孩子聽長輩的話,永遠不要與長輩頂嘴。 即使你有不同的想法,或者長輩說的不對,你也應該慢慢地、合理地和長輩溝通,和他們講道理。
3、家長要教孩子「講道理哪悶」 父母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灌輸「不孝子不是好孩子」的觀念,讓他知道「尊老愛幼」是一種傳統美德,同時讓孩子 孩子明白,他李斗彎要做的就是孝順。
四、多和孩子交流 家長應該在平日多花時間陪伴孩子,與孩子建立良好的關系,多傾聽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更願意表達自己的心聲,多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不要像個自大的大人,一味的發號施令,這樣只會隨著孩子越走越遠,代溝和隔閡會越來越大,孩子也會越來越叛逆。
2、在農村裡去親戚家拜年,有沒有必要帶著孩子一起去?
過年的時候親戚朋友之間少不了來回衫散走動,走親戚在過年的時候是少不了的,對於大人來說可能影響不是很大,但對於寶寶來說就不一樣了,有寶寶的大人們可能也比較擔心帶寶寶走親戚會遇到一些問題,那麼,寶寶走親戚有什麼注意事項呢,特別遇到不同的親戚,如何應對?
1、注意禮貌、語言表達問題以及親戚的忌諱
對於較模叢大的一些寶寶來說,禮貌問題是很重要的。不管我們走到哪裡,禮貌問題都是應該時刻注意的,大人們要告訴寶寶如何稱呼對方,教會寶寶一些禮貌問題,懂禮貌的寶寶更受大家的歡迎,同時語言上的表達也是值得關注的,在親戚家,無論寶寶是和大人對話,還是小孩子之間的玩耍、對話。
都需要注意語言上的表達,告訴寶寶文明用語,用合適的語言表達,比如親戚給零食吃不想要時也要說聲謝謝,除了禮貌、語言表達上的問題,還有就是親戚的忌諱,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和討厭的,所以我們大人們需要注意親戚的忌諱問題,同時也要適當告訴寶寶親戚的忌諱,避免觸碰到這些問題,引起誤會,適當告訴寶寶注意這些問題還是很重要的。
2、安全問題
安全問題是一直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家長們應時刻注意寶寶的安全。帶寶寶走親戚時,寶寶來到了別人家裡,可能會覺得什麼都很新鮮,有好多東西想要去動一動,或碼氏摸一摸,好奇是寶寶的天性,寶寶好奇沒有錯,但是要讓孩子知道什麼東西有危險的不能動,尤其是些跟電有關的東西最好不要隨意亂動,還有就是親戚家可能也會有一些寶寶,在和別的寶寶玩的時候也是要注意的。
避免摔倒、碰頭等等一些問題,在玩別人的玩具的時候也要有所注意,避免損壞別人的玩具。自己的孩子自己要好好的去看管,不要掉以輕心,過年走親戚的時候,一定要告訴寶寶不要和不認識的人走,家長朋友們在娛樂聊天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動向,時刻關注寶寶,確保寶寶的安全。
3、餐桌上的問題
帶寶寶走親戚有時也會需要一起聚餐吃飯,在餐桌上也有些問題需要注意,寶寶遇到自己愛吃的東西時最好不要一個人霸佔著,告訴寶寶要考慮到其他人。餐桌上的食物有很多種,寶寶在吃的時候家長朋友們一定要注意寶寶對什麼食物過敏,什麼食物寶寶能吃,什麼食物寶寶不能吃,注意寶寶的腸胃健康。
3、長輩帶孩子有哪些壞處?
老人帶孩子有利有弊,一旦處理不好,很容易弊大於利。新手父母們在必須讓老人帶孩子的情況下,應該認識到老人帶孩子可能存在的問題,並及時做好溝通。
1、老人容易溺愛和放縱孩子,許多老人家常會存在著一種補償心理,將自己年輕時無法給予子女的生活照顧,全數轉移投射在孫子女身上。而這種寵愛往往很余腔咐容易變成毫無原則的遷就和溺愛,這容易導致寶寶過於「自我中心」,影響自我意識的發展,形成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
2、老人容易會幫寶寶包辦一些事情,不讓寶寶自己動手做,比如不厭其煩地幫寶寶收拾撒了一地的玩具、寶寶會走了豎純還抱著寶寶上下樓梯、吃飯時一口一口喂,有時還追著喂……這樣不易發展孩子的獨立能力,使他們一遇到困難就失去信心,只會叫喊著等別人來幫忙,不會嘗試、鍛煉,只有哭鬧和發脾氣。
3、另外,老人易受傳統思想的束縛,教育及養育觀念相對滯後,他們希望孩子乖巧、聽話,不善於運用科學的、有創造性的方式引導孩子。對於孩子因好奇心而出現的「搗亂」、「破壞」圓則等具有冒險和創新性的探究行為,總是急著加以阻止,這樣容易泯滅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冒險性和創新精神,容易使孩子難以形成友好交往和優良品質(如謙讓、愛勞動)。
總的來說,老人帶孩子也是出於對子女忙碌工作的分擔,也減輕了家長的工作,但長期的分離不但影響家庭生活,也給孩子從小發展帶來影響。
4、我們去遊玩時經常帶親戚家的孩子一起去玩,可親戚家遊玩時總不帶我們家的孩子去玩?
各人隨性,親戚不願帶你家孩子,那就不用對方帶。
當然你若也不再喜歡帶他家的孩子,不帶也就是了。
不過若槐灶孩子們喜歡在一起,就不要因為大人怎樣而態鉛則扮度改變,一如既往帶他家孩子盯虧吧!
5、越來越多孩子長大後排斥去姥姥家,坦言奶奶更親,這些原因很現實
<
6、帶孩子到親戚家拜年吃飯的禮儀,父母要跟孩子強調好,不要招人嫌
過春節,拜大年,這可是一件喜慶的事情,人們也喜歡做一些「好彩頭」的事情。
比如,年夜飯一定要有魚,代表年年有餘;要有雞,代表吉祥如意;吃水餃要用白菜餡兒的,代表財氣滿滿。
說到這里, 帶著孩子去親戚慎磨家拜年的父母需要注意啦,這可是展現家教素養的重要場合,大家也都喜歡帶來「好彩頭」的孩子。如果不想讓孩子和自己被人嫌,在家中的拜年禮儀「培訓」還是很有必要的!
這拜年禮儀,南方和北方還是有差異的,各地可能也有自己的獨特風俗,事先還是要做一點功課。
比如,我們出去拜年前,就跟大寶二寶特別強調了幾件事情。來聽聽,都有哪些吧?
1、拜年前要有尊稱。
不論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伯伯叔叔,拜年祝福語說出之前,先把尊稱往前放。我們這里祝福語可以撿重點的兩三句來講,如果說得過長,反而會讓一些人覺得不夠真誠穩重。但有一些地方喜歡讓孩子背一長串兒的新年祝福語,我看長輩們也是很受用。所以,地區文化可能不同,大家可以自己斟酌。
2、收到紅包不可以當面翻看。
我們小的時候,大多數長輩會直接把壓歲錢給孩子,偶有一些長輩會封紅包,而現在有更多的人喜歡把壓歲錢放到紅包里,這里就有一個禮儀,那就是不能讓孩子當著長輩面直接拆紅包。
有些家長沒有給孩子強調,孩子又很好奇,就會純氏做出不禮貌的舉動。
所以,事先講清楚還是很重要的。
3、桌上的糖果不能隨便拿。
到別人家拜年,一般主人的桌子上都會擺上水果、糖果、瓜子這一類待客的小零食。有禮貌有修養的小朋友即使再饞,也要等主人說了或者直接拿給孩子時才能夠吃,而且一定要說謝謝。還要注意,拜年離開時,主人沒有主動塞零食,孩子們可不要自己抓一大把塞兜里。
4、除了客廳,不能隨便進別人寬褲斗的房間。
到別人家拜年,可不能夠不請自進。大人和小孩一般的活動區域就是在客廳,沒有經過允許,孩子可不能跑到人家的卧室當中去看。
5、餐桌禮儀不可少。
去親人家拜年,有時也會一起吃午飯或者晚飯,有幾個餐桌禮儀需要告訴孩子。
首先,長輩動筷之後,晚輩才可以開吃。
第二,只能夾自己這一邊盤子中的菜,切不可到處亂夾。
第三,吃完飯,筷子要放在桌子上,不可以放在碗上面。 這在我們這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細節,據說從前的時候,如果有人在別人家吃飯把筷子放在碗上,人家會當場翻臉,甚至會打人。這一點可能也是地方的風俗,據我所知,有些地方還挺喜歡把筷子放碗上,但是不能夠插在碗中。所以,要根據地方的情況,有所注意。
6、小孩子拜年時不能在別人家中哭。
有孩子的家庭就得特別注意,孩子年齡越小,越容易不受控制。如果在拜年時,孩子一直樂呵呵的,主人家也會覺得是個好兆頭。如果孩子哭哭啼啼的,主人自然也會覺得有點不好。
建議孩子比較小的父母,在去拜年前給孩子換好舒服的紙尿褲,穿舒適的衣服,並喂飽奶。必備物品也要帶足了,以免到時手忙腳亂。
家中有兩個孩子的 ,一定要強調一下 ,不要在別人家打打鬧鬧 ,尤其是不要逗著小孩子在別人家哭。
新春佳節,大家都圖個吉利喜慶。雖說孩子們年齡小,往往會受到長輩的寬容和寵愛。但是,作為父母,還是一定要在平時就注意培養孩子的良好禮儀,在拜年過節的時候,更要給孩子提前強調各種注意事項,避免孩子給別人添麻煩。
這也是在教會孩子尊重他人,養成良好的素養和習慣的過程。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如果孩子沒有教養和素質,父母也有點丟臉,對嗎?
今日話題:帶孩子去拜年需要注意哪些禮儀。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聊一聊自己家鄉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