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長輩請柬的稱呼
1、喜帖怎麼寫稱呼親家?
結婚請帖,看似一張簡單的卡片,但是要注意的細節卻有很多,比如結婚請帖稱呼怎麼寫?所以寫結婚請帖是最能體現新人的文化涵養和禮儀素質的。
一、結婚請帖中對長輩的稱呼
媽媽的兄弟——尊舅台
媽媽的姐夫——尊姨丈
老婆的父親——尊岳父
老婆的媽媽——尊岳母
爸爸的姐夫/妹夫——尊姑丈
爸爸的表兄弟——尊表伯/尊表叔
媽媽的表兄弟——尊表母舅
媽媽的堂兄弟——尊母舅
二、結婚請帖中對兄弟輩的稱呼
親兄弟/堂兄弟——尊老兄/賢弟
表兄弟——尊表兄/尊表弟
姐妹的老公——尊姐丈/賢妹夫
表姐妹夫——尊表姐丈/賢表妹夫
堂姐妹夫——尊姐丈/賢妹夫
妻兄弟——尊內兄/賢內弟
妻姐妹夫——尊襟兄/賢襟弟
妻堂兄弟——尊內兄/賢內弟
妻表兄弟——尊表兄/賢表弟
三、結婚請帖中對子侄輩的稱呼
本族侄——賢侄
親姐妹之子——賢甥
堂姐妹之子——賢甥
表兄弟之子——賢表侄
表姐妹之子——賢表甥
妻兄弟之子——賢內侄
妻姐妹之子——賢姨侄
男家/親家之子——賢舅台
在生活中我們可能不拘小節,但結婚請帖的稱呼還是應該規范鄭重,不論是長輩、兄弟輩還是子侄輩,都要有禮有節,這樣的婚禮請柬才算完美。
2、婚禮請柬中對長輩的稱謂應該怎麼寫?
一、婚禮請柬中對長輩的稱呼媽媽的兄弟——尊舅台
媽媽的姐夫——尊姨丈
老婆的父親——尊岳父
老婆的媽媽——尊岳母
爸爸的姐夫/妹夫——尊姑丈
爸爸的表兄弟——尊表伯/尊表叔
媽媽的表兄弟——尊表母舅
媽媽的堂兄弟——尊母舅
二、婚禮請柬中對兄弟輩的稱呼
親兄弟/堂兄弟——尊老兄/賢弟
表兄弟——尊表兄/尊表弟
姐妹的老公——尊姐丈/賢妹夫
表姐妹夫——尊表姐丈/賢表妹夫
堂姐妹夫——尊姐丈/賢妹夫
妻兄弟——尊內兄/賢內弟
妻姐妹夫——尊襟兄/賢襟弟
妻堂兄弟——尊內兄/賢內弟
妻表兄弟——尊表兄/賢表弟
三、婚禮請柬中對子侄輩的稱呼
本族侄——賢侄
親姐妹之子——賢甥
堂姐妹之子——賢甥
表兄弟之子——賢表侄
表姐妹之子——賢表甥
妻兄弟之子——賢內侄
妻姐妹之子——賢姨侄
男家/親家之子——賢舅台
婚禮籌備—婚禮請柬稱呼注意事項:
1.帖文首行頂格書寫被邀請者的姓名或被邀請單位的名稱。有的請柬把被邀請者的姓名或單位名稱放在末行,也要頂格書寫。
2.要頂格寫出被邀請者(單位或個人)的姓名名稱。如「某某先生」、「某某單位」等。稱呼後加上冒號。
3.結婚請帖姓名用全稱:不能用任何小名昵稱或姓名的縮寫。兩個姓名之間應該寫上「暨」或「和」,不用逗號或頓號。
3、給長輩送請帖怎麼稱呼?
給長輩的請帖:
1、 適用已婚方式寫。
2、 如果是姑姑或阿姨已婚記得信封上應以姑丈或姨丈的名字(只寫姑姑名字很沒禮貌)。
3、 姑伯叔姨等如果爸爸媽媽還在的話用姓名+「全家福」寫之(因為他們算是父母的平輩算是父母邀請的)。
4、 如果父母不在時應以xx姑父大人、伯父大人、姨父大人、舅父大人+「鈞啟」寫之。
4、婚禮請柬上面稱呼怎麼寫
結婚請帖中對於長輩的稱呼可以是在輩分後加上「大人」或者「尊」字加上輩分,比如尊姨丈、伯父大人、舅父大人等。
對於平輩兄弟姐妹可以稱呼賢弟、尊表姐、賢妹夫等。送給普通同事朋友的請帖可以稱呼女士為「XXX小姐芳啟」,稱呼男士為「XXX先生台啟」。
如果邀請一家人來參加,可以在姓名後加上「全家福」或者「闔府統請」,後面就不用再加上「收「或者「啟」了。如果是邀請夫妻二人,可以是姓名後加上賢伉儷台啟或者鈞啟。
(4)給長輩請柬的稱呼擴展資料
結構
從撰寫方法上說,不論哪種樣式的請柬,都有標題、稱謂、正文、敬語、落款和日期等。
1、標題
雙柬帖封面印上或寫明「請柬」二字,一般應做些藝術加工,即採用名家書法、字面燙金或加以圖案裝飾等。有些單柬帖,「請柬」二字寫在頂端第一行,字體較正文稍大。
2、稱謂
頂格寫清被邀請單位名稱或個人姓名,其後加冒號。個人姓名後要註明職務或職稱,如「××先生」、「×× 女士」。
區別
請柬的樣式
請柬一般有兩種樣式:一種是單面的,一種是雙面的,即折疊式。
邀請信是邀請親朋好友或知名人士、專家等參加某項活動時所發的請約性書信。在國際交往以及日常的各種社交活動中,這類書信使用廣泛。
分類
結婚請柬、個性請柬、邀請函、單位請柬等。
樣式
請柬一般有兩種樣式:一種是單面的,直接由標題、稱謂、正文、敬語、落款構成。一種是雙面的,即折疊請柬式;一為封面,寫「請柬」二字,一為封里,寫稱謂、正文、敬語、落款等。
請柬的篇幅有限,書寫時應根據具體場合、內容、對象,認真措詞,行文應達、雅兼備。達,即准確;雅就是講究文字美。
在遣詞造句方面,有的使用文言語句,顯得古樸典雅;有的選用較平易通俗的語句,則顯得親切熱情。不管使用哪種風格的語言,都要莊重、明白,使人一看就懂,切忌語言的乏味和浮華。
5、寫請帖稱呼長輩可以直接用名字嗎?
最好還是稱呼長輩,不要用名字。
請柬者,釋莊重之禮也。古,禮之繁,婚之燕爾、殯之回龍、遷之輪奐、分家之調鼎哉,皆需請柬傳情達意,乃文雅之舉也。
請柬原曰請簡,紀事以簡,時久矣。簡,片窄長,大多竹木製,細分之,竹為簡,木為牘。唯面之限,故精;唯篆之難,故珍。簡牘連以成冊,禮儀所用,常載祝福吉祥之語,至魏晉,則為短小信札之用。紙泛,取簡牘之位,則短小信札漸曰柬,請簡亦曰請柬也。
今,中華之禮亦重,眾典禮、儀式、活動及會議,請柬之必不可少,意表事之重、主之誠也。今之請柬多紙也,紙柬雖易成,然減事之莊重也,亦不珍貴,減紀念之意也。請柬歸於初,紙易得,簡難之,然其意表莊重,觀亦典雅。閱之,客必深感禮之古往今來,事畢亦珍之不棄也。
禮,續也,禮之釋,請柬歸於請簡,源遠流長也。
請柬的篇幅有限,書寫時應根據具體場合、內容、對象,認真措詞,行文應達、雅兼備。達,即准確;雅就是講究文字美。在遣詞造句方面,有的使用文言語句,顯得古樸典雅;有的選用較平易通俗的語句,則顯得親切熱情。不管使用哪種風格的語言,都要莊重、明白,使人一看就懂,切忌語言的乏味和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