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長輩的話會怎樣
1、不聽長輩話好嗎?
不聽長輩的話是不好的,因為長輩的話都是有道理的,也是有經驗的。
2、為什麼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有句話叫做,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昨天幾個朋友在群里討論這句話時,給出了這樣幾種觀點:
有人說,「老人畢竟是過來人,就算不是閱人無數,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不是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但畢竟活得時間比你長,很多事情都比你陷阱里,吃過見過,所以他們的經驗之談不能不當回事,不然難免會吃虧。」
有人說,「這種事也不能一概而論,人和人之間是有區別的,老人和老人之間也是有區別的。有些老人確實懂得很多,閱人無數,很有經驗,有能力知道年輕人。但有些老人純粹只是年紀大,真的沒啥滾敗有價值的經驗之談可以分享,有時候甚至還沒有年輕人懂得多,讓這樣的老人去指導年輕人,多半會誤人子弟。」
還有人說,「所謂的『老人言』,其實並非特指老人,在我看來,凡事比我懂得多的人,比我有經驗的人,能夠指導我的人,都是我的老師,所以與其說『老人言』,不如說『老師言』,只要是有價值的經驗之談,我覺得年輕人都應該聽取。」
如果所有人都能綜合上面三種觀點去理解「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真的可以少走很多彎路,真的可以避免很多錯誤。
可悲的是,現在很多人太浮躁,聽不進別人的良言相勸,有些人甚至想當然認為自己對自己了如指掌,認為自己聰明蓋世,自己做出的選擇和決定肯定沒有錯。
下面這個女人的婚姻悲劇,就是對上面那句話的最好詮釋,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東林老師,您好:
我已經連著很多天不舒服了,本以為離婚後我就可以徹底擺脫前夫的陰影了,可誰曾想,離婚那麼久了,他還不放過我。
最近發生的一件讓我很窩心的事是:我婆婆突然跑來找我要房子,「兒媳,離婚可以,但婚房必須留下!」
我當時火冒三丈,毫不客氣跟她說,「你有病吧?我凈身出戶離婚,一分錢都沒帶走,讓我留下婚房是怎麼個說法?難不成我離婚了還要賠你家一套房子?想要房子去找你兒子!」
她還在糾纏,「你別裝了,我已經找過我兒子了,他說房子和錢都給你了。或許他是一片好心,但是,房子是我們家買的,免費送給你,不合理吧?你好意思要嗎?」
無奈之下,我讓婆婆打電話把她兒子喊出來當面對峙,她堅定認為我霸佔了他們家的房子,所以理直氣壯給她兒子打電話,喊他出來。
我前夫以為只是婆婆喊他出來,沒想到我也在場,我沒給他動歪心思的機會,直接問他,「你自己告訴你媽,當初我們的婚房到哪裡去了?你媽說你把房子送給我了,是怎麼回事?」
見閉備雀他無言以對,一直抓著頭訕笑,婆婆面子上掛不住,急忙追問房子去哪兒了,他這才說了實話,「房子已經賣了,更准確來說是我輸給別人了,我賭錢輸太多,本以為把房子抵押了就可以翻盤,結果一點點把房子輸出去了!」
真相大白之後,我先是告訴婆婆,「請你以後不要再找我,我不欠你們家任何東西,希望你不要再像瘋狗一樣轎早亂咬人!」
我沒管婆婆的臉色有多難看,接著對我前夫說,「也請你以後不要再胡編亂造我跟你之間的事,離婚時我都沒跟你分財產,已經對你仁至義盡了,你還想怎麼著?」
說完這些話之後我就走了,但是,我的發泄並沒有起到發泄的作用,因為我想起了我跟前夫那段婚姻的始末。
因為他們家提前給他買好了婚房,所以當朋友介紹我們認識時,他擺出一副很闊氣的樣子,把我給迷惑了。再加上他當時花錢大手大腳,又總是甜言蜜語,以至於我逐漸被愛情沖昏了頭腦,他說要結婚,我就同意了。
我媽沒有因為我要結婚了而盲目樂觀,她想替我的婚姻把關,私下裡去調查打聽了我前夫的詳細情況,回家之後跟我說,「女兒,別嫁,我聽說他嗜賭如命,這樣的男人都是亡命之徒,風光的時候可以很風光,但落敗的時候就會翻臉不認人。這種人往往連自己的父母都騙,更何況是妻子,所以,你還是別嫁了!」
聽了我媽的話,我雖然有所顧慮,但很快就打消了顧慮,因為我只要一跟他在一起,就會被他的甜言蜜語沖昏頭腦,我甚至認為我媽是老古董,什麼都不懂,於是就堅持要嫁。
結果正如我媽所料,他嗜賭如命。我們結婚前,他還藏著掖著,但結婚後他就完全放飛自我了,再也不管我,只要一有空就去賭錢。
就像我上面提到的他跟他母親說的一樣,他越輸越多,最後把婚房都抵押出去了,自以為會翻盤,結果輸得傾家盪產。
雖然是我提的離婚,但是根本談不上主動,因為我是被逼無奈,等同於被離婚。當時他負債累累,我沒心思跟他分財產,於是就凈身出戶了。我對他善良,他卻反咬一口在婆婆面前說謊,真應了我媽那句話,他這種男人連自己的父母都騙,我真後悔當初沒有聽我媽的忠告。
東林夕亭情感建議:
一個人即便在有自知之明的情況下,有經驗很豐富的過來人提醒你注意更多的東西,你也應該虛心接受。不要上來就抵觸,而是要判斷過來人給你的建議是否合理,是否適合你,是否切合實際。
如果過來人給你的是金玉良言,你卻選擇無視,你之後很有可能就栽在你無視的問題上。
如果一個人沒有自知之明,那你就更要多聽聽經驗豐富的過來人給你的忠告和建議了,因為對於什麼都不懂的你來說,任何一種建議都有可能對你有好處。
特別是父母在幫子女的婚姻把關的時候,子女要做的事有兩點:第一,你要從你對父母的了解判斷你父母是否真心在為你的婚姻把關;第二,你要判斷父母給你的忠告和建議是否合理。
如果父母真的為你好,給你的忠告是金玉良言,你卻左耳進右耳出,事後真的有可能吃大虧。
另外還要記住,所謂「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不是說你必須被動地等待過來人給你忠告和建議,你也可以主動去找過來人取經,求助,這種主動的行為,會比被動的行為更有效果。
3、不聽老人言,真的吃虧在眼前嗎?
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孩子有著這樣的經歷(我之所以如此說,是因為我經歷過,但我身邊有些人完全沒有經歷過,我覺得他們很幸運)——比如你做了一件自己覺得對的事情,卻被家長認為是錯的,而且家長認為你錯的理由無法說服你,於是你們開始爭論,你覺得自己據理力爭但依然誰也說服不了對方,這個時候家長來了一句「不許頂嘴!這個家裡誰說了算?你有沒有家教!」或者「哼!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你等著瞧吧!」
這個時候,我總是會立馬閉上嘴,但心裡還是不服氣的。閉上嘴的原因,無非是知道了自己說再多話家長也不會改變想法;而心裡在不服氣之餘,其實還有幾分恐慌——「不聽老人言」,要是真的吃虧了怎麼辦呢?從而開始質疑自己的想法,可是又怎樣也無法用家長剛才說的話來驗證自己的想法是錯的。
記得在我印象深刻的一次爭吵里,我無論怎樣也無法說服母親,只能一邊抹著眼淚一邊說「誰規定的我就不能違背你,你要是錯了呢!」母親則輕飄飄說了句:「我們家的家教就是這樣的,我小的時候也是這樣,再委屈也不能違背大人,這是禮數。你要是不想遵守就換個別的家啊。」我把臉埋在手心裡哭泣,感覺渾身好像一薯枝點力氣也沒有。什麼是絕望?我想那一刻的感覺就是,因為我無法逃離,卻又無力改變。
理智告訴我,這種「禮數」是錯的,但是情感上我又不能否認它,因為若我反對它,就是反對孝道,可我也並沒有這層意思。
然後,在我抱著這種懷疑很久之後的一天,我居然意外地在《鄉土中國》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費孝通先生將父母對孩子的這種權力稱為「教化權力」,教化權力不同於社會沖突中的橫暴權力,目的是為了孩子好;也不同於社會契約中的同意權力,並不建立在孩子的自由意志上,而是帶有一定強制性的。很明顯,父母之所以和我們發生爭執,是他們在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對我們好」,但是「孩子不能違背大人」這個不成文規定就已經體現出其強制性了。
而我們都知道,一個事物(現象)必然是在產生之時獲得了歷史合理性才產生,「孩子不能違背大人」「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作為一個在歷史長河中存在了這么久的現象一定也是有且在很長時間內一直保持著其合理性的。那是因為,在穩定的陵臘鄉土社會中,時間流過、朝代更迭,可基層百姓的生活都只是守著那一塊地過活,每一個子輩都在完全沿著父輩的老路走,長輩可以預知後輩遇到的所有問題,因此,在鄉土社會里,長幼間的地位差別是絕對的,教化權力也是不允許被教化者進行任何反對的——反對?沒關系,「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時間會告訴你,你是錯的。
然而,在變動劇烈的現代社會,這種情況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費孝通先生寫到「孩子碰著的不是一個為他方便而設下的世界,而是一個為成年人方便所布置下的園地。他闖入進來並沒有帶著創立新秩序的力量,可是又沒有個服從舊秩序的心願」,而如今的孩子已經獲得了創立新秩序的力量。子輩長到一定歲數獲得的信息量可能已經比自己父母那麼多年獲得數汪敏的信息量還要多了,父輩不得不承認,教育不再是單向的了,「文化反哺」越來越常見,父母不再是孩子的權威,反而可能是父輩因為思維固化而不能接受新事物從而落後於時代。
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反對教化權力本身。今天,家庭依然是基本生育單位,父母的孩子的教育依然是孩子社會化的必經之路,在很多事情上,父輩的經驗對子輩依然具有重要的意義。
只是,教化權力不再占絕對地位了,「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也不絕對會應驗了。子輩和父輩的生活方式可能天差地別,父輩的許多經驗可能在子輩的時代已經不適用了,可囿於教化權力的父輩不能從心底接受子輩「不聽自己的話」,於是,紛爭在此產生。
身為一個為教化權力所限制的子輩,我希望每個和自己的子輩有類似沖突的父輩都能靜下心來仔細想一想孩子說的話,用道理去說服,而非單單用權力去壓制。
同時,我也希望每一個和我有過類似困惑的子輩都能帶著自信,不要擔心會背上「違逆父母」的罪名,不要恐懼於「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認真思考自己究竟是怎麼想的,得出一個哪怕可能違逆父母但自己無愧於心的觀點,就好了。
最後,我還希望,若是哪天我可以成為一個長輩,我能和我已經具備了完全行為能力的孩子以理相對,而非以禮相對。我希望我不會用「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來強制他,而是告訴他「自己去想,自己去做,因為你的時代,到來了。」
4、為什麼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因為老人家活的時間很久了,見識過各種各樣的事情,從理論上來講,老人家的生活經驗要比我們豐富得多,所以衫絕就會有這樣的俗語產生。但是其實這並不是絕對的,雖然有些話不聽老人家說衫培的的的確確是會吃虧,不過還是有一部分聽老人的話才會吃虧。畢竟時代不同了,有些東西如果套路化、公式化,最終吃虧的還是我們自己。所以,最完美的解決方式就是,在聽老人話的同時,也要加入自己的想法。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是一句流傳很久的俗語了,父母或者更老的一輩總是喜歡拿這句話來教育孩子。尤其是在孩子不完全按照他們的思想處理事情的時候,他們就會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活了大半輩子了,或塌唯六十年、七十年甚至更久,總比你這個十幾歲,或者二十幾歲的小孩子見的世面要多得多了吧,不管是處理問題方面還是別的方面,都應該比你厲害才對。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好心好意來勸阻你不要走“歪路”,你不聽,還要頂撞他們,他們肯定覺得受不了,就會用這句話來批判你。但是其實,這句話並不是完全正確。首先,我們要看看這件事是一個什麼性質的事件,如果其中夾雜了人情往份,我們還要看看對方是哪個年齡層的人。如果是父母那個年齡層的,那麼聽父母的是沒錯的。但是要是是年輕一代的,那就應該用我們自己的一套方式。
因為畢竟時代不一樣了啊,在父母或者爺爺奶奶那個年代的價值觀,其實有相當一部分已經不適用於這個時代了。所以,不管遇到什麼問題,都要辯證的去看待問題,不能思維固化,也不能不聽人勸告。
5、經常不聽父母話會怎樣
我們中國是孝敬父母尊碧爛敬長輩為美德的國家,所以不聽父母的話就是不孝敬悔老漏,而且會被人不接受乃至指責的,但是什麼都聽父母的也不一定就是孝敬,那是愚孝,也不提倡,但是對於正確見解和主張就含耐得聽從父母,才被人贊揚
6、在現代社會,不聽老人言真的會吃虧嗎?
這種事情並不是絕對的,其實不管是現代社會,還是以前的社會,不聽老人言的人,最後有吃虧上當的,但是也並不能代表老人說的話就一定是對的,如果都按照「老人言」來做,這個世界就不會有創新,就不會有新的可能。而且隨著時者羨基代的發展,以及遇到的具體情況的不同,老人家說的話並不一定都適用。我見過兩個相反的例子。
第一個例子說的是不聽老人言最後吃虧的例子。以前我大姐上大學之前,我媽媽叮囑她在大學一定要小心謹慎,因為大學就相當於一個小型社會了,人心難測。然而從高中時代上大學的他認為學生都是純潔的,並不是很在意,最後有一次她在宿舍被偷了幾百塊錢現金,才知道後悔。
這第二個例子說的是,不聽老人言,但是最後,並沒有吃虧。在我們讀書的年紀派帶,尤其是初中之後,家裡邊的爺爺奶奶,父母也好,學校的老師也好,都會經常教導我們不要早戀,但是我有一個朋友,她在高中的時候就早戀了。她和高中時候坐他前邊的一個男生在日常相處當中,逐漸互相吸引,最後瞞著家長和老師談戀愛首謹了。我們所熟知的現象就是學生早戀之後,無心學習,老是想著約會出去玩,最後成績下降,然而他們兩個並沒有。相反,他們在高中的時候相互鼓勵,為了能有更多的時間見面,也為了考同一所大學,甚至利用周末的時間一起到教室學習。最後他們雖然沒有考到同所大學,但是在同一個城市念書,畢業工作了一兩年,就走進了婚姻的殿堂,如今幸福美滿的生活在一起,前一段時間還聽說他們的寶寶快要出生了。
因此綜上所述,不聽老人言,是否會吃虧,這得綜合具體的情況考慮。
7、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長輩的話就一定有道理嗎?
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長輩的話是他們通過實踐和時間得來的,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而且時代在變化,人的思想也在不斷進步,舊思想不一定適用於新時代,不能夠說完全正確,沒有人的話是完全正確的。
老人常說一個人“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大家不要把這句話看成是長輩管教晚輩的一種話術,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老年人經歷過很多事,他們的人生閱歷更加豐富,最後得出的結論都是通過實踐得來的,雖然說實踐得來的不一定都是真理,但是具有一定參考價值。而且,很多人生結論都是通過時間來檢驗的,因為他們經歷過人生的大把時間,這一點是事實。他們看過人性的真善美,也看過人性的醜陋。
但是我們也不能夠完全認為這句話是正確的,因為每個人的人生經歷都不同,所以他得出來的結論也會有一些差異。而且,隨著時代的變化,人的思想是在不斷地進步,那個時候得出來的結論不一定適用於現代的社會。所以面對這句話,我們要辯證的去看待,用一句話來概括,叫做“具體問題,具體雀仔分析”。
其次,沒有人的話是真理,是完全正確的,或者說是完全適用於每一個人的,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真理。所以我們對於老年人的一些經驗之談可以拿侍咐來參考,聽著就好,不頃談汪需要反駁,說不定對自己會有很大的幫助。而且,有時候回過頭來看,人會發現自己也在不斷地否定當初的自己。人的思想也是在不斷地進步,不斷地變化的,在不同的時期會有不同的感悟和理解,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要把話說得太滿,給自己留一點餘地。
8、「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你有過因為不聽長輩的話而吃虧的經驗嗎?
事業其實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這句話真的是一個特別靈性的話,我覺得這個話真的會教會我們要聽老人的言論,或許無論在感情。生活中我們都能夠聽到老人則纖的一些建議,但是在我們年少輕狂的時候,或許會對老人的建議左耳聽右耳冒,這樣會使我們在年輕的路上處處處碰壁,所以說,適當的聽老人的言論還是非常有用的。
俗話說得好,姜還是迅帶老的辣,的確老人都是經歷過一次人生的,我們適當的聽老人的建議,還是非常有用的,因為老人經歷過一些失敗或者是成功,他們知道怎樣走,這些路才是最好的,所以說,我們聽從老人的話,或許會讓我們的路走得更順暢,但是如果你一味孤行,從不聽老人的建議,那我相信你一定會吃虧的。
但是有的時候人生就是這樣,或許老人的話也不完全正確,因為老人的思想很多都過於古板,他們的思想都太過於封建化,所以說在新時代的我們,有些事情還是要量力而行,結合著老時候的思想,也結合著現代的新思想來前進,但是老人的話一定要清楚,因為老人都是希望我們能越來越好的,就像我們父母一樣,他們或許會嘮叨一些,但是他們的本意都是希望我們能夠越來越好。
所以說,在人生的路上,或許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有你怎樣去走這條路而已,或許聽了老人的話,再加上自己的領悟,你可以走得更加順暢,但是不聽老人的話,或許也能走出一番天地,但是就看你怎樣去選孫昌仿擇了,如果你聽老人的話,我相信你完全會走出一條坦坦盪盪的路,但是如果不聽老人的話,我覺得你一定會吃一些虧,但是前途或許也是一片光明的,也是非常不錯的。
9、不聽爺爺奶奶話犯法嗎?
這種當然不屬於犯法,任何人都有讓伍自己獨立的想法以及意見,不應當屈從於長輩的意見。而且長輩的意見也並不大嫌一定百分百全是對的,擁有自己獨立的想法很好,只要不超過法律的圈子就可以。這種話也許是長坦仿或輩為了讓晚輩聽話才編出的道理,出發點也是為了孩子好管束,也是為了讓晚輩安安穩穩的。但是,這絕對不屬於觸犯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