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向朋友介紹的長輩
1、在自己長輩和朋友見面時,是應先向長輩介紹朋友,還是先向朋友介紹長輩吶?
先向老師介紹同學,這是對長輩的尊敬,再向同學介紹長輩,這是對同學的告知。
2、在社交場合,為他人作介紹時,一般有哪幾種順序?
在社交場合,為他人作介紹時順序大致有如下幾種:
1)介紹年長者或年幼者認識時,應先介紹年幼者,後介紹年長者。
2)介紹長輩與晚輩認識時,應先介紹晚輩,後介紹長輩。
3)介紹老師與學生認識時,應先介紹學生,後介紹老師。
4)介紹女士與男士認識時,應先介紹男士,後介紹女士。
5)介紹已婚者與未婚者認識時,應先介紹未婚者,後介紹已婚者。
6)介紹同事、朋友與家人認識時,應先介紹家人,後介紹同事、朋友。
7)介紹來賓與主人認識時,應先介紹主人,後介紹來賓。
8)介紹社交場合的先至者與後來者認識時,應先介紹後來者,後介紹先至者。
3、介紹人的時候,是先把晚輩介紹給長輩,還是先把長輩介紹晚輩?
將晚輩先介紹給長輩,也通常將客人介紹給主人,所以應該將朋友介紹給父母,再介紹家人。
並且還要區分介紹的場合,例如職場、親友聚會、朋友聚會時都有不同的介紹方式。
一、如果是介紹上級與下級認識時,先介紹下級,後介紹上級。
二、介紹長輩與晚輩認識時,應先介紹晚輩,後介紹長輩。
三、介紹同事、朋友與家人認識時,應先介紹家人,後介紹同事、朋友。
四、介紹來賓都主人認識時,應先介紹主人,後介紹來賓。
五、介紹與會先到者與後來者認識時,應先介紹後來者,後介紹先到者。
日常禮儀知識:
待人接物熱情友好要注意分寸,過猶不及。比如與人交往的距離就分4種:
一是私人距離,又叫「親密距離」,小於0.5米,僅適用於家人、戀人和至交。
二是社交距離,又稱「常規距離」,介於0.5米至1.5米之間,適用於一般交際應酬。
三是禮儀距離,又稱「敬人距離」,介於1.5米至3米之間,適用於會議、演講、慶典、儀式以及接見。
四是公共距離,又叫「有距離的距離」,超過3米開外,適用於在公共場所同陌生人相處。
4、要把朋友介紹給長輩或領導,要先介紹長輩還是晚輩?
先向你的長輩或領導介紹你的朋友,再向你的朋友介紹你的領導。
(位高者先知)
5、介紹兩個生人認識 應該先介紹長輩還是晚輩?
將晚輩先介紹給長輩,也通常將客人介紹給主人,所以應該將朋友介紹給父母,再介紹家人。
介紹他們時一般有以下規則:
1、將男士先介紹給女士。如:「張小姐,我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李先雹如生。」
2、將年輕者先介紹給年長者。在同性別的兩人中,年輕者先介紹給年長者,以示對前輩、長者的尊敬。
3、將地位低者先介紹給地位高者。遵從社會地位高者有了解對方的優先權的原則,除了在社交場合,其餘任何場合,都是將社會地位低者介紹給社會地位高者。
4、將未婚的先介紹給已婚的。如兩個女子之間,未婚的女子明顯年長,則又是將已婚的介紹亂咐給未婚的。
5、將客人介紹給主人。
6、將後到者先介嘩肆純紹給先到者。
(5)先向朋友介紹的長輩擴展資料
日常禮儀知識
1、熱情有度。
待人接物熱情友好要注意分寸,過猶不及。比如與人交往的距離就分4種:
一是私人距離,又叫「親密距離」,小於0.5米,僅適用於家人、戀人和至交;
二是社交距離,又稱「常規距離」,介於0.5米至1.5米之間,適用於一般交際應酬;
三是禮儀距離,又稱「敬人距離」,介於1.5米至3米之間,適用於會議、演講、慶典、儀式以及接見;
四是公共距離,又叫「有距離的距離」,超過3米開外,適用於在公共場所同陌生人相處。
2、不必過謙。
在交往活動中涉及自我評價時,雖然不應該自吹自擂、自我標榜、一味抬高自己,但也不要妄自菲薄、自我貶低、自輕自賤、過度謙虛客套。
3、尊重隱私。凡涉及客人收入支出、年齡大小、戀愛婚姻、身體健康、家庭地址、個人經歷、信仰政見、所忙何事等等,皆屬個人隱私,要避免與對方交談時涉及這些「隱私權」。
4、女士優先。在一切社交場合,每一名成年男子,都有義務主動自覺地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尊重、照顧、體諒、關心、保護婦女,並且還要想方設法,盡心竭力地去為婦女排憂解難。這並不代表女性是弱者,而是象尊重母親一樣尊重女性。
5、 以右為尊。在各種類型的對外交往中,大到政治磋商、商務往來、文化交流,小到私人接觸、社交應酬,但凡有必要確定並排列主次尊卑時,「以右為尊」都是普遍適用的,以右為上、以左為下,以右為尊、以左為卑,就肯定不會失敬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