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長輩過生一定要拿面條嗎
1、請問給老人過生日有什麼講究嗎?
老年人講究過六十大壽、七十大壽,表示祝賀。
還有過七十三、八十四大壽的。主要因為孔子活了七十三、孟子活了八十四,認為這兩個年齡是茄世老年人的門檻子,大慶大賀,以免頌圓災避難。
過生辰日,窮苦人,無甚講究,有錢人,大操大辦,設大宴,前去祝賀的叫「吃生日」,送厚禮。給娃「過歲」,外婆家給送疆繩、銀鐲、銀鎖、銀項圈。
一般民間做壽七十歲為「大壽」八十為「上壽」九十歲為「老壽」、百歲為「期頤」都盛大祝賀。親朋好友送來賀禮,並演戲一面喝酒一面看戲,戲的內容以富貴長壽為主。壽宴中,一定要有野納塌「豬腳面線」這一道菜。
壽星還要盛裝,坐在正廳接受子孫拜壽。但有些人因相信相命師「鐵口直斷」,某些年歲不敢作壽,以免被黑白無常帶走。
2、70歲老人生日送雞蛋和面條有什麼民俗講究,要送面條多少?雞蛋多少個?
面條象徵長壽,雞蛋象徵對生命的敬畏。面條看著送吧,多少我覺得不重要。只要不是單數就行。包裝要好點。雞蛋嘛。。。六斤八個的你看著來吧。關鍵要吉利的就行。最好看看有沒有紅雞蛋。那個是「挑紅」,最普遍的習俗是給鄰居送染紅的熟雞蛋即「報喜雞蛋」。左鄰右舍則拿雞蛋、紅糖之類來賀喜。吃面條呢是因為傳說遠古的時候,我國有五個賢明的帝王,即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顓頊帝的玄孫姓籛名鏗。「善調雉羹(即野雞湯)以事帝堯,為堯所贊美,封之於彭城。」籛鏗活了七百六十七歲(也有的說活了八百多歲),人稱彭祖。
漢武帝時,有一天議完朝政,君臣閑談稱壽。有人說:臉長壽就長。也有人說:人中長壽更長。大臣東方朔說:若人中長就長壽,彭祖活八百歲,臉不知多長!他的話說得君臣皆捧腹大笑。
東方朔的這些話傳到民間後,逐漸就變樣了,「臉長壽長」被說成「面長壽長」。為圖吉祥,為求長壽,慢慢形成了過生日吃長壽面的習俗。
3、祝壽時,給老人准備哪些禮物?
祝壽是各族群眾普遍的習洞源俗,過去和現在沒有多大變化。民間素以進入60歲為壽年,50歲以下或有父母健在者均不能稱壽,只以過生日相稱。
未足60歲的人,每年在出生之日過生日。大燃過生日這天煮雞蛋、吃面條。雞蛋叫「喜蛋」,面條叫「長壽面」,表示祝願「長壽百歲」。如今除了吃喜蛋、長壽面之外,還買生日蛋糕,有的還按年齡點燃蠟燭,以示慶賀滾顫虛。
老人一入壽年,子女、親朋便要進行一年一度的生日慶祝活動,俗稱「祝壽」。為老人祝壽,要備制禮品,一般多以老人喜愛的食品、衣物為主。食品是面條和壽桃。生日蛋糕不可缺少,生日蛋糕其造型極具傳統民俗特色,有壽桃型、壽星型的,上面還帶有「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等字樣。比較講究的人家,也有撰寫「壽聯」和設「壽中堂」的。
較為普遍的做法是:在老人生日當天,子女或親友攜帶壽糕及食品等給老人祝壽,午間共餐,晚輩及親友向老人敬酒、祝辭,有的唱《祝您生日快樂》歌曲,也有的在壽糕上點燃與年齡相同數量的蠟燭,以表示老人健康長壽。
老人60、70、80、90和66歲生日為大慶之年,祝壽最為隆重,即使貧困人家,也要慶賀一番,用以表達兒女祝願老人長壽的心願。有的66歲,還要在這年的六月初六(農歷)這天吃由女兒給包的66個小巧而又鮮美的餃子,以示美好的祝願。
民間為老人祝壽很講究,一開始做壽便不能中斷,必須年年祝賀。否則稱為「斷生」,為壽者大忌。壽誕之日,壽者穿戴整齊,端坐正堂,接受兒女甥婿的祝福,一家人高高興興地相聚共餐。如因有事或外出當日未到者,可於事後送禮來「補生」,此事不可忘記。
好了這都是建議哦,可以參考。
4、過生日必須吃面條嗎貼吧
不一定哦,過生日吃面條是為了長壽,是一種祝福,現在大部分人還是會選擇吃蛋糕。
5、河南人過生日有什麼習俗,吃什麼?
河南人的祝壽習俗:
壽日這天,兒孫們要將壽星的居室精心布置一番,堂屋張燈結綵,煥然一新。中間擺上架方桌,桌前掛紅色圍裙。桌上燃兩支紅蠟燭,點幾炷香,壽果、壽酒、壽魚等擺滿了方桌。牆上掛壽星圖、紅色壽幛和壽聯,上寫「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等字樣。這天早晨,老壽星穿戴整齊,手拄龍頭拐杖,坐在堂屋上首。眾兒女侄孫輩均整其衣冠,依次給老人磕頭,共祝老人多福多壽。晚輩們恭敬地向老人獻上壽果和壽蛋,老人又把這些食分給眾人同吃,俗說這是給老人咬災。這天的早餐,一定要吃雞蛋。雞蛋煮熟後,用涼水過,老人拿在手裡,雙手對揉。這種舉動,稱為「骨碌運氣」,據說吃了滾運氣的雞蛋,人可除百病,去晦氣,交好運。
有些地方的慶壽儀式在早晨,有些地方則在中午。這天,親戚朋友要來祝賀,所以壽星家中要備上豐盛的的宴席招待賓客。賀壽人所送之禮叫「壽禮」,如果是掛面稱為「壽面」雞蛋稱為「壽蛋」,紅糖稱為「壽糖」。凡是出嫁的姑娘,要給父母准備壽糕。城市居民購置西式蛋糕,在農村,人們大多是手工製作。民間蒸制的壽糕是用小麥面做成的桃形蒸饃,內包紅棗和紅糖。
中午祝壽前要鳴放鞭炮,然後「壽星」入座,兒女叩拜。親友依次向老人祝賀,老人頻頻點頭,向賀喜人致謝。兒女們雙手把面條遞給老人,祝老人長生不老。然後祝酒、品菜、歡聲笑語溢滿壽堂,家人共享天倫之樂。這天中午的飯菜非常豐盛,主食以面條為主。面條為「長壽面」,是壽日不可缺少的食品。
平時祝壽,都要吃長壽面,閨女要給父母送壽糕、壽桃。可父母到了六十六、七十三、八四的年齡,閨女給父母的壽禮就特殊了。
六十六,是壽俗中最為隆重的一次。因為這個年齡,佔了兩個六字,按中國的風俗習慣,象徵著六六大順。老人和晚輩對六十六歲慶壽活動都很重視。「六十六,娘吃閏女一塊肉。」此俗在河南漢族中非常流行。父
母活到六十六歲過生日那天,出嫁的閨女要回娘家給父母拜壽,壽禮必須是一塊豬肉。這塊肉,象徵著女兒是父母身上的一塊肉。女兒長大了,趁父母六六順之時,買肉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雖然是買的肉,也意味著是割自己身上的肉。為此,對賣肉者不能計較肉的多少,更不能討價還價,必須是一刀割下來,有多少是多少,全部送給父母,以表示閏女對老人的敬意。
七十三、八十四是老人的忌年,豫北稱它為循頭年。民間有「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的說法,所以每當老人到了這個年齡,心情都非常緊張。當父母活到這個年齡的時候,做兒女的,要幫助老人渡過難關。趁父母生日時,買條活鯉魚,讓老人吃了。鯉魚善「竄」,這一「竄」,老人就算過了難關,以後就會太平無事了。豫南有些地方,要把壽魚放在鍋里整個燉,放鹽、蔥、姜等佐料調味。燉魚時不能翻動,待魚湯煮成白色,魚肉化在湯里時,將魚湯盛出讓老人喝了,然後小心翼翼地把魚骨架放在村中的河裡順水漂走,他們認為這樣老人的災禍就可免除了。在豫北,女兒要在父母循頭年的時候,選擇農歷立春的早晨,天色還未發亮時,以滿懷祝願的心情,將親手煮的兩個熟雞蛋拿到麥場上,骨碌幾圈後,回家讓父親或母親躲在門後吃掉。這樣,父母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時候,就會像雞蛋滾麥場一樣,順利渡過循頭年。
不管是什麼祝壽方式,壽宴上都不許吃包子和餃子,意在害怕家裡平日多生氣,使老人成為「氣包」,給老人精神上造成不快。但有些家庭不大計較,壽日除吃壽面外,也吃壽餃。總之,祝壽習俗作為一種社會交往方式,聯絡了長輩與晚輩的感情,表達了人們的美好願望,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6、生日一定要吃長壽面嗎?為什麼要吃?
相傳,漢武帝崇信鬼神又相信相術。一天與眾大臣聊天,說到人的壽命長短時,漢武帝說:《相書》上講,人的人中長,壽命就長,若人中1寸長,就可以活到100歲。」坐在漢武帝身邊的大臣東方朔聽後就大笑了起來,眾大臣莫名其妙,都怪他對皇帝無禮。漢武帝問他笑什麼,東方朔解釋說:「我不是笑陛下,而是笑彭祖。人活100歲,人中1寸長,
彭祖活了800歲,他的人中就長8寸,那他的臉有多長啊。」
眾人聞之也大笑起來,看來想長壽,靠臉長長點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想個變通的辦法表達一下自己長壽的願望。臉即面,那「臉長即面長」,於是人們就借用長長的面條來祝福長壽。漸漸地,這種做法又演化為生日吃面條的習慣,稱之為吃「長壽面」。這一習俗一直沿襲至今。
這是一道香脆可口的麵食。做法也並復雜,先將蛋面煮熟,然後放入調味料和鹽,再用慢火煎成餅狀,切片起鍋雀缺。熟肉絲時,加入豆牙、韭黃、青紅椒,勾芡。此道麵食考究對火候的把握,不留神很容易燒焦鍋底,而師傅灶態的做法是左手拎著鍋子,不停地擺動手臂,讓面餅均勻加熱,最後起鍋的「兩面黃」外嫩里滑
面條是我國糧食食品之一,歷史悠久,分布甚廣。面條烹調簡單,並可根據各人的口味和頃辯辯地方習慣,加入不同佐料製成咸面、甜面、辣面以及牛奶、雞蛋、番茄、可可等多種花色的面條,並可採用煮、蒸、炒、拌等多種烹調方法,因此很受消費者歡迎。地方傳統產品也很多,如福建的龍須面、棋子面,江蘇的空心面,山西的刀削麵、浙江的餛飩面等,各具特色,馳名全國
7、過生日必須吃面條嗎,吃餃子和米飯就不好是嗎?
生日吃面條是一種習俗,以前經濟條件不好的時候一碗面條是難得的美食,現在埋鉛人的經濟條件好了,吃的品種也越來越多,許多年輕彎肢好飢臘人已經不講究生日吃面條了,沒有什麼好不好的,只要開心就好。
8、故去的親人生日是吃面還是吃餃子?
在我國給親人過生日習慣性吃面條,意為長壽面。故去親人生日還是吃餃子好。意為現活著的幸福和團結美滿。
9、過生日為什麼要吃面條和雞蛋?
中國家庭很重視節慶,要吃什麼東西都有典故,例如除夕夜要吃魚,因為〝年年有餘〞,吃〝魚〞會為新的一年帶來好兆頭。生日時,長輩們通常會准備長壽面,而且還說面條要越長越好。那麼,過生日為什麼要吃面條呢?
過生日吃面條的由來
生日那天吃面條的習俗起源於唐朝,並從唐朝一直延續到現在。在唐朝,家裡生了兒子以後就鋒冊要大宴親朋好友,稱為「弄璋之喜」,而弄璋之宴主要是吃「湯餅」。劉禹錫有詩雲:「憶爾懸孤日,余為座上賓。舉箸食湯餅,祝辭添麒麟。」
那麼,弄璋之宴為什麼非要吃「湯餅」不可呢?宋人馬永卿在《懶真子》中說「必食湯餅者,則世欲所謂長命面也。」也就是說,湯餅在當時已經成為祝福新生兒長命百歲的象徵了。
弄璋之宴吃湯餅的習俗就這樣慢慢地延續下來,並不斷演變,變成現在生日宴上必吃的長壽面銀冊宏。
吃長壽面時有很多習俗,因地區或家庭而異。例如,有個習俗是客人要將自己碗里的面條,拉到壽星的碗中,藉以祝願好運、幸福及長壽。另一個習俗是用筷子托起面條,拉起面條的長度越長越吉利。
還有一個常見的習俗是,不能切斷面條,除非想試試壽命被削減的惡運。有些地區的禁忌是,不能姿鉛將面條裝滿整個碗,因為這意味著壽命走到盡頭了。
過生日吃雞蛋有什麼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