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長輩送禮 » 尋找長輩的年俗

尋找長輩的年俗

發布時間: 2023-06-05 08:27:15

1、長輩小時候是怎麼過年的?

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是送神日,家家戶戶舉行祭灶活動,歡送灶神及其他諸神上天。送完神後,家家戶戶就開始「清屯」,舉行大掃除。除夕,也叫大年三十,出外謀生的家人,都要趕回老家來團聚;如無法趕回,家人就要空出一個位子放那人的衣物,表示團聚。

全家一起圍著桌子吃一年之中最豐盛的菜餚(yáo),桌下置一火光熊熊的烘爐,爐邊置一些銅錢,以示溫暖如春,財氣旺盛。吃完之後,年長者要給年少者「壓歲錢」,然後全家圍坐在爐邊,說說笑笑,通宵不眠,叫「守歲」。

初一這一天,信徒們除祭拜自家的祖宗神仙之外,還要到廟里燒金、焚香、上供品祭拜。全家人著新裝出遊,稱作「出行」或「行春」,取越走越能存錢的意思。



(1)尋找長輩的年俗擴展資料

過年習俗:

1、貼門神

按照傳統習俗,每到春節前夕,家家戶戶便忙碌起來寫揮春貼對聯和門神,祈福來年。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徵,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鍾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

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裡拿著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准備同敢於上門來的鬼魅戰斗。由於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2、貼春聯

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要精選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春聯種類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斤等。

2、過年都有哪些年俗

過年習俗
年俗民謠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
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兒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訪親友,大年初二祭先祖,
初三初四逛廟會,十五晚上街上走。
過年必備
貼門神
貼門神是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據說,大門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
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徵,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鍾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裡拿著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准備同敢於上門來的鬼魅戰斗。由於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要精選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春聯種類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斤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楣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具、影壁中。
貼窗花和「福」字
過年時,人們喜歡在窗戶上貼各種剪紙——窗花。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因大多貼在窗戶上,也被稱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貼春聯的同時,人們往往也在門楣或牆壁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
掛貼年畫
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
我國有三個重要的傳統年畫產地: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民國初年,鄭曼陀將月歷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創造出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歷,至今風靡全國。

3、東北民俗||年俗之三:祭祖先、拜長輩

生活在東北的人,多數是闖關東過來的。想當年太爺爺一輩或是更上一輩,領著妻兒,挑著挑子奔向東北求生,無論遇到什麼樣的艱難險阻,都不肯丟下背在身上的家譜。雖然家譜上只是記載家族已逝先人的名字,但那就代表著祖宗,家在祖宗在,祖宗在,家也就在。無論在哪裡落腳,每逢春節的時候,他們都會把代表祖宗的家譜請出,背北朝南,也就是朝著先人家鄉的方向供奉起來,以此來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時至今日,不但供祖宗的記憶一直還在,祭祖先的傳統也一直沒丟。

每年臘月二十九或三十,也就是除夕當天一大早,爸爸媽媽就開始張羅供老祖宗。

爸爸准備祭祀用具:拿出家譜撣去灰塵,懸掛在北牆上,粘好祭祀用的對聯,上聯是「金爐不斷千年火」,下聯是「玉盞長明萬歲燈」,橫批是「祖豆千秋永」;家譜下面一般是一口大木櫃,在上面擺一對燭台、一個插香碗、四雙、賀攜六雙或者八雙紅筷子。

媽媽准備上供的食品:用白菜切花刀在水缸里泡成花,再用紅紙染上色;把粉條油用油炸成團狀,也用紅紙點上色;烀好的大塊肥肉螺旋著切,做成寶塔的形狀;豬肚裡面塞上東西,肚頭插一根白綠相間的小蔥當鼻子做成大象的形狀;大小適中的小鯉魚用油煎到發黃;滿滿的四小碗米飯,兩兩對扣到一起,形成圓圓的小山形狀;專門蒸一鍋上供的饅頭,上面要用筷子頭沾紅印泥點綴上梅花的團圖案。

在媽媽准備供品和午飯的這段時間里,爸爸帶領我們貼對聯和福字。大約中午十點左右,對聯貼完了,供品也基本做好了,爸爸媽媽開始擺供品,一切就緒後,點上一炷香。

老祖宗雖然供好了,但實際祖宗還沒有回來,需要天黑以後由家人接回來過年。

一點到兩點是吃午飯的時間。吃過午飯,為了保證晚上能通宵守歲,大人們一般讓孩子們先睡一覺。有的孩子也會先去找小夥伴玩,總之天黑之前盡量都找時間休息。

夜幕降臨了,到了家家接神的時間。接神就是接神仙的意思,也就是接自己家的祖先回家過年。民間認為,過年的時候天上地下都放假,只有這個時候自己的祖先才能回來和家人團聚。

接神的地點在村裡的十字路口。去接神的時候需要拎一盞燈籠,拿一撮香和一些紙錢。到達十字路口後,把香點燃插在雪地上,再把燒紙點燃燒掉。然後沖著西南方向跪地磕頭,嘴裡念叨:「老祖宗回家過年了,老祖宗回家過年了」。然後起身,大人拎著燈籠帶孩子們往回走。回去的路上不許說話,大概是因為老祖宗跟在身後,怕驚擾了祖先。

回到家中,把蠟燭點上,香點燃,再用鐵盤子倒點白酒用火柴點燃,藍色的火焰燃燒完畢後,爸爸帶著我們給祖宗磕頭,老祖宗算是正式接回來了。這時候,媽媽煮好了上供的餃子,用盤子盛兩盤擺在供桌上,老祖宗吃過年回家後的第一頓飯。因為下午剛吃過飯,一會兒還要吃年夜飯,所以這一頓全家人都象徵性地吃幾個餃子,算是陪祖先共進晚餐。

這頓飯吃過後,爸爸會和我們打撲克,或者我們去找小夥伴雹拍租玩,大人們可以乘機休息一會兒,然後又接著准備年夜飯。

夜半子時左右,到了吃年夜飯的時間。年夜飯前,有個「發紙」的環節,這時,萬家鞭炮齊鳴,芝麻稈點燃的篝火映徹整個村莊。孩子們會從火中跳過,試圖燒去身上的晦氣,也會手把門框的上坎,一邊抻一邊念叨「某某長大高個啦!」。

發完紙,全家人洗手洗臉,洗去過去一年的晦氣,然後給祖宗上香、磕頭,之後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有說有笑地吃年夜飯。

年夜飯結束後,就到了去親戚家拜祖宗和長輩的環節。在爸爸哥哥帶領下來到親戚家,先到供祖宗的房間給親戚家的祖宗磕頭,嘴裡念叨著:「給老祖宗磕頭」,就好像不念叨親戚家的老祖宗就收不到似的。給先人磕頭後,緊接著就要給親戚家的長輩磕頭。依然是一邊磕頭一邊念叨:「給舅姥爺磕頭源兆」、「給舅姥姥磕頭」、「給大叔磕頭」、「給大嬸磕頭」。磕完這家,再去另一家,照例是「給老祖宗磕頭」、「給舅爺磕頭」、「給舅奶磕頭」……

如果除夕夜沒有去親戚家磕頭,那麼初一也要一大早就去磕頭,拜先人拜長輩的儀式絕對不能省略。

那時候磕頭拜年,有時長輩會給一元兩元的壓歲錢。對於孩子來說是那是一筆極大的收入,很可能會讓孩子們興奮一整個正月。

4、你知道的春節風俗有哪些這些風俗寄託了家長長輩們哪些美好的願望?

民俗之一――貼春聯。帖春聯是迎春的一系列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在春節的前的幾天,街上就擠滿了大聲叫賣春聯的小販。擺在攤子上的春聯更是琳琅滿目,讓人應接不暇。每張春聯上都寫著祝福的話語,但各有不同,耐人尋味,有的春聯上寫著:「和風吹綠江南柳,春雨催開塞北花」,有的春聯上寫著:「水水山山處處畫,家家戶戶年年豐」。短短兩句,寫活了新春佳節人們心中的美好心願。
聽爺爺說,春聯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宋代詩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寫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首詩中的新桃和舊符便是春聯的原型了。春聯也是對聯的一種,其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從五代十國時開始,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一千多年了,但它的最鼎盛時期還在明清兩代。傳說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定都金陵後,在一年除夕之前,傳旨金陵等地:「公卿士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除夕夜,他親自微服出巡,以體實情。一次他發現一家未貼春聯,問後方知是一閹豬者,不知該怎麼將自己的經營內容寫進聯句。朱元璋聽後,尋思片刻,為閹豬者題聯曰:「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由此可見,朱元璋這位馬上皇帝,在弘揚和發展春聯事業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到了康乾盛世,春聯藝術日見完美。不論從內容還是從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的水平。康熙也是撰聯的高手,他題的鎮江金山七峰閣聯,便是一副很好的摘句聯:「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春聯發展到今天,已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春聯這一古老的長青之樹,必將在新的世紀中展示誘人的姿容。

民俗之二――帖門神。門神也是和春聯有著同樣地位的一件春節必備品,但是隨著文化的發展,它已經不多見了。我個人認為它的衰弱應該是因為現代建築對於大門的改革,門神的畫像很難在這里找到一席之地,便逐漸消散了。經過多方尋找,我終於看到了它。聽賣畫人介紹,這是神茶及郁壘的畫像,他們一個手執鋼鞭,一個腰帶鐵鐧,大有怒發沖冠之勢。通過資料,我了解到,在上古的時候,有神萘郁壘倆兄弟,他們住在度朔山上。採摘野果,摘種桃樹生活。在度朔山上有一棵桃樹,樹蔭如蓋。一天,鬼王想在這里偷些桃吃,便叫小鬼去摘,但卻被兩兄弟打了一頓,鬼王一氣之下,現出原形,在晚上闖進了兩兄弟的住所。兩兄弟沉著冷靜,制伏了鬼王,把他扔去餵了老虎,眾鬼便對他們俯首聽命。每天早上,他們便在這桃樹下檢閱百鬼。如果有惡鬼為害人間,便將其綁了喂老虎。後來,人們便用兩塊桃木板畫上神茶、郁壘的畫像,掛在門的兩邊用來驅鬼避邪。

民俗之三――帖窗花。中國剪紙藝術是一門古老的手工藝術,也是我國一種優美的民間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根植於廣大人民群眾之中,歷來為人們所喜聞樂見,流傳至今已經有近兩千年的歷史了。剪紙藝術作為民俗的一部分,在民間正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存在、發展著,時至今日它的旺盛的生命力得到了極大的顯示。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一把剪刀,一張小紙,就能裁出具有濃厚生活氣息的剪紙作品。如小狗、小羊等十二生肖之中的動物,它們各個惟妙惟肖,猶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在春節這個喜慶的日子裡,我們就能在各家各戶的窗戶上看到各具特色的剪紙作品――窗花。

5、過年的年俗有哪些?

過年的年俗:

1、除夕守歲

守歲,對年長者來說有歲月易逝之感,有珍惜歲月之意。對青少年來說有新芽茁壯之感,有努力奮進之意。守歲體現了家人團聚,共敘親情,送舊迎新美好的願景。

2、年夜飯

年夜飯是中國人全年吃得「最長」的一頓飯,也是中國人最為看重的家庭宴會。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於物資匱乏,吃得「一清二白」,年夜飯是一年中最豐盛的一頓。進入八十年代,肉、蛋、禽等漸漸豐富。九十年代,菜餚變得更加多樣。進入二十一世紀,西式、農家樂、拼桌……年夜飯的吃法花樣不斷翻新。

3、拜年

正月初一,人們見面時,都會互致這樣的新年問候。傳統拜年禮儀分三種:一是叩拜。未成年人給輩分較高的長輩拜年時,要行叩首大禮。二是躬身作揖。一般是晚輩向長輩拜年時所用,俗稱「吉拜」。三是抱拳拱手。多是平輩間的拜年。傳說公元前兩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部下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稱為正月初一。

4、春節聚餐,

春節期間,聚餐是不可缺少的,可別小瞧了餐桌禮儀,它可能讓人對孩子贊不絕口,也可能讓人對孩子頻頻搖頭。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吃相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教養,能看到他背後的家庭文化和個人的修養品位。

5、祭祖

祭祖一般在大年三十,百姓在掃房子、凈庭院、易門神、換桃符、貼春聯之後,或舉家前往祭拜祖先,或把先祖的遺像掛在中堂正壁牆上,擺祭品,點香燭,以供後輩祭拜。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