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分煙
1、有關春節的風俗習慣
1.春節習俗貼春聯
按照古代歷法的規定,臘月三十這一天被稱為「大年」。在過大年這一天早上起來,需要貼門神和貼春聯。春聯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民俗象徵,在過春節的時候貼春聯是一個非常隆重的項目。
所謂「春聯」就是用紅色紙張為底,然後在紅色紙張上面寫下美好的祝福詞語。其實,這也是文化與春節的一種有機融合。當人們將紅彤彤的春聯,貼在自己家大門兩側之時,也就是「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時候,這其實就意味著春節的序幕被正式拉開。
貼春聯在古代又可以被稱為「貼年紅」,除了包括門兩側的春聯之外,還包括大門上的紅色「福」字。無論貼春聯還是貼「福」字,其實都是為了表達人們對新年的美好願望。有的地方還要貼上秦瓊和尉遲敬德兩位「門神」,認為可以讓一家人驅邪避災。
2.放爆竹
除夕夜放爆竹的習俗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雖然現在為了環境保護,很多地方已經基本上禁止了這個習俗,但在一些偏遠地區還依然保留了這個習俗。相傳在除夕夜子時,放爆竹是為了驅趕「年」獸。
在這個「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關鍵時刻,當爆竹聲響徹中華大地,不僅可以嚇跑「年」獸,還寓意新的一年會更加興旺、繁盛。時至今日依然有很多地方,在除夕子時要點一堆「旺火」,就是希望在這辭舊迎新之際,一家人事事順利、吉祥如意。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在噼里啪啦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而新的一年已經來到。過了春節之後就是春分時節,老百姓要開始准備春耕事宜,所有的事情都在向著欣欣向榮的方向發展。除夕夜放爆竹的習俗其實主要的作用就是,古代人為了趕走晦氣,期盼新年之後有好運氣。
除夕夜除了要放爆竹、祭祖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習俗就是「守歲」,又稱為守歲火或照歲等。在除夕當晚要點亮家裡所有的燭火,而且一整晚家裡都要燈火通明。而這種習俗有可以被稱為「照虛耗」。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新的一年家中添財進寶。
3.除夕守歲與壓賀襲歲錢
在我國有很多地區大年夜「守歲」,其實就是全家人無論長幼,過年當晚都不睡覺。而且一定要等到初一八點鍾之後才能睡覺。主要的寓意就是希望一家人平安、健康。尤其是對於小孩子來說,只有在除夕「守歲」才能健康長大。
很多地區會在吃年夜飯之前給晚輩「壓歲錢」,年紀比較小的孩子需要跪拜長輩,並且給長輩磕頭才能拿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壓歲升念錢」。所謂的「壓歲錢」可以起到「壓住邪祟」的作用,是長輩對晚輩的一種呵護與祝福。
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因為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在新年倒計時時由長輩分給晚輩,表示壓祟。包含著長輩對晚輩的關切之情和真切祝福。
3.除夕年夜飯
其實,春節當晚的重頭戲是「年夜飯」,又稱為團年飯、團圓飯等。無論家裡是窮苦還是富裕,在除夕夜當晚,都要預備一桌豐盛的「年夜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餃子和豐盛的菜餚,追憶過往展望未來,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南方地區的年夜飯一般多以海鮮和青菜為主,而北方則講究大魚大肉擺滿桌子。在年終歲尾的時候一家人齊聚一堂、團圓聚餐,這其實也是眾多春節習俗中,最值得大家傳承的習俗之一。
年夜飯的飯桌上一般都會吵拍困有魚有雞,寓意有計以及年年有餘。所謂有計指的就是生計,在新的一年裡生計不愁才是最重要的大事。生菜、生蒜寓意生財和會計算,南方人還會做一盤臘腸,希望一家人能長長久久、永遠安康。
2、遞煙有什麼規矩,接煙有什麼規矩?
如果在關系好的情況下,隨便抽出一支扔過去就行,初次見面打開煙盒,不要用自己的手拿煙,讓對方自己抽出一根,如果自己拿煙出來千萬,不要手拿煙嘴,讓對方接煙嘴部分,但有的地方規矩不一樣,就得拿煙,要拿兩只弟出去,沒錯,拿的是煙嘴,輩分大的要拿外面的。
輩分小的要拿裡面的有時和領導遞煙的時候也有規矩的,盡量不要碰到煙嘴的好,給自己一份方便,給別人一份清潔。抽煙比較講究的多是福建那邊,發音是一次性踢上兩根,接前面這邊的都市,自我地位輩分或者,身份,高與低。
影響危害
煙草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可預防死亡原因,煙草使用者中的一半都會死於煙草使用。目前全世界吸煙者總人數超過十億,約佔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每年煙草使用導致全球五百多萬人死亡。在發展中國家,隨著人口的穩步增長以及煙草企業的大力市場營銷措施,煙草使用人數持續增長。
如果當前的發展趨勢繼續下去,到2030年,由於煙草使用導致的年死亡人數將超過八百萬;到本世紀末,煙草將奪去十億人的生命—而且據估計,其中四分之三以上都會集中在中低收入國家。在世界前八位死因中,煙草使用是其中六個死因的危險因素。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香煙
3、武穴過春節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1、年夜飯
年夜飯是年前的重頭戲,不但豐富多彩,而且很講究寓意。吃團年飯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儀式完畢後才開飯。席上一般有雞(寓意有計)、魚(寓意年年有餘)、蚝豉(寓意好市)、發菜(寓意發財)、腐竹(寓意富足)、蓮藕(寓意聰明)、生菜(寓意生財)、生蒜(寓意會計算)、臘腸(寓意長長久久)等以求吉利。
2、拜年
拜年的時間一般為初一至初五,過了臘月初八就走親訪友多被視為拜早年,而正月初五以後、十五之前走親訪友為拜晚年。早年和晚年都屬避免遺憾的應急或補救性質,民間有諺語:有心拜年十五不晚。
3、壓歲錢
壓歲錢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因為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在新年倒計時時由長輩分給晚輩,表示壓祟。包含著長輩對晚輩的關切之情和真切祝福。是傳統習俗之一。
4、掃塵
在民間,新年前夕有「臘月二十四,掃塵(亦稱掃屋)的習俗 。民諺稱「二十四,掃房子」。民間稱做「掃塵日」。
5、貼年紅(揮春)
年廿八、廿九或三十日家家戶戶「貼年紅」(年紅是春聯、門神、橫批、年畫、「福」字等過年時所貼的紅色喜慶元素統稱)。
4、春節是個什麼節日?
春節是個團圓節。中國人在過春節時,出門在外的人都喜歡回到自己的家鄉跟親人在一起,團團圓圓吃個年夜飯。家是人生的港灣,是至親所在的地方。是在外面打工的遊子的心靈歸宿。所以每個中國人都特別重視春節回家團圓。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合家團圓的節日,也是人們抒發對幸福和自由嚮往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過節前,別井離鄉的人們都盡可能地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除夕,全家歡聚一堂,吃罷「團年飯」,長輩給孩子們派發「壓歲錢」,然後「瞎攜守歲」,迎接新年到來。年節期間,親朋好友之間相互走訪拜年,表達對親朋好友之間的情懷以及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願。
(4)長輩分煙擴展資料:
習俗:
1、辦年貨
中國的年俗文化源遠流長,全國各地罩神拆衍生出紛繁多樣的過年習俗,南北迥異,各具特色。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是備年貨、送年禮卻是幾乎全國上下的「過年必備」。置辦年貨,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貼的(年紅)、送的(拜年)禮物等等,統名曰之「年貨」,而把采購年貨的過程稱之物棗為「辦年貨」。辦年貨是中國人過春節的一項重要活動。
2、祭灶
農歷十二月廿三/廿四日祭灶。民間祭灶,源於古人拜火習俗。灶神的職責就是執掌灶火,管理飲食,後來擴大為考察人間善惡,以降福禍。祭灶在中國民間有幾千年歷史了,灶神信仰是中國百姓對「衣食有餘」夢想追求的反映。
5、春節是什麼節日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是集祈福攘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新春賀歲活動圍繞祭祝祈年為中心,以除舊布新、拜神祭祖、驅邪攘災、祈求豐年等形式展開,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凝聚著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賀歲活動,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
我國過年歷史悠久,在傳承發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習俗,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如買年貨、掃塵、貼對聯、吃年夜飯、守歲、拜歲、拜年、舞龍舞獅、拜神祭祖、祈福攘災、放鞭炮、放煙花、游神、押舟、廟會、游鑼鼓、游標旗、上燈酒、賞花燈等習俗。傳統的節日儀式與相關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承載著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內涵。拜祭祖先不僅涵蓋了中國所有的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民俗節日永遠的主題。
1.春節習俗貼春聯
按照古代歷法的規定,臘月三十這一天被稱為「大年」。在過大年這一天早上起來,需要貼門神和貼春聯。春聯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民俗象徵,在過春節的時候貼春聯是一個非常隆重的項目。
所謂「春聯」就是用紅色紙張為底,然後在紅色紙張上面寫下美好的祝福詞語。其實,這也是文化與春節的一種有機融合。當人們將紅彤彤的春聯,貼在自己家大門兩側之時,也就是「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時候,這其實就意味著春節的序幕被正式拉開。
貼春聯在古代又可以被稱為「貼年紅」,除了包括門兩側的春聯之鏈漏外,還包括大門上的紅色「福」字。無論貼春聯還是貼「福」字,其實都是為了表達人們對新年的美好願望。有的地方還要貼上秦瓊和尉遲敬德兩位「門神」,認為可以讓一家人驅邪避災。
2.放爆竹
除夕夜放爆竹的習俗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雖然現在為了環境保護,很多地方已經基本上禁止了這個習俗,但在一些偏遠地區還依然保留了這個習俗。相傳在除夕夜子時,放爆竹是為了驅趕「年」獸。
在這個「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關鍵時刻,當爆竹聲響徹中華大地,不僅可以嚇跑「年」獸,還寓意新的一年會更加興旺、繁盛。時至今日依然有很多地方,在除夕子時要點一堆「旺火」,就是希望在這辭舊迎新之際,一家人事事順利、吉祥如意。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在噼里啪啦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而新的一年已經來到。過了春節之後就是春分時節,老百姓要開始准備春耕事宜,所有的事情都在向著欣欣向榮的方向發展。除夕夜放爆竹的習俗其實主要的作用就是,古代人為了趕走晦氣,期盼新年之後有好運氣。
除夕夜除了要放爆竹、祭祖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習俗就是「守歲」,又稱為守歲火或照歲等。在除夕當晚要點亮家裡所有的燭火,而且一整晚家裡都要燈火通明。而這種習俗有可以被稱為「照虛耗」。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新的一年家中添財進寶。
3.除夕守歲與壓歲錢
在我國有很多地區大年夜「守歲」,其實就是全家人無論長幼,過年當晚都不睡覺。而且一定要等到初一八點鍾之後才能睡覺。主要的寓意就是希望一家人平安、健康。尤其是對於小孩子來說,只有在除夕「守歲」才能健康長大。
很多地區會在吃年夜飯之前給晚輩「壓歲錢」,年紀比較小的孩子需要跪拜長輩,並且給長輩磕頭才能拿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壓歲錢」。所謂的「壓歲錢」可以起到「壓住邪祟」的作用,是長棚和爛輩對晚輩的一種呵護與祝福。
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因為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在新年倒計時時由長輩分給晚輩,表示壓祟。包含著長輩對晚輩的關切之情和真切祝福。
3.除夕年夜飯
其實,春節當晚的重頭戲是「年夜飯」,又稱為團年飯、團圓飯等。無論家裡是窮苦還是富裕,在除夕夜當晚,都要預備一桌豐盛的「年夜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餃子和豐盛的菜餚,追憶過往展望未來,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南方地區的年夜飯一般多以海鮮和青菜為主,而北方則講究大魚大肉擺滿桌子。在年終歲尾的時候一家人齊聚一堂、團圓聚餐,這其實也是眾多春節習俗中,最值得大家傳承的習俗之一。
年夜飯的飯桌上一般都會有魚有雞,寓意有計以及年年有餘。所謂有計指的就是生計,在新的一年裡生計不愁才是最重要的大事。生菜棚空、生蒜寓意生財和會計算,南方人還會做一盤臘腸,希望一家人能長長久久、永遠安康。
結 語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燭盡年還別,雞鳴老更新。儺聲方去疫,酒色已迎春。明日持杯處,誰為最後人。」
這是唐朝大詩人盧仝寫的《除夜》,筆者認為既寫出了辭舊迎新的快樂,同時又刻畫出了除夕夜人們觥籌交錯的熱鬧場景。
春節是中國人一年中最熱鬧,最有意義的傳統節日之一。從臘月二十三開始就進入了春節倒計時,直到現在人們在過春節的時候,也是從臘月二十三開始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為了能夠留住春節的喜慶場面,很多人還十分重視二月二龍抬頭,認為只有過了二月二才算過完春節。
寫到這里筆者不禁由衷的慨嘆,春節雖然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但其真正意義並不在於習俗,而是在於家人團聚、親人和諧、健康美滿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