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長輩過壽視頻
1、90歲老人過壽兒孫79人列隊跪拜,這樣的過壽方式是否值得提倡?
我覺得這樣過壽的方式很值得大家提倡,讓大家感受到親情,同時,讓大家的關系變得更搏侍核加緊密。
現在的人,都說以前的親情味更濃,確實是這樣,以前的人不工作,經常性在家,而且,住的比較近,親情味當然濃了,而現在,人們壓力比較大,經常性在外面工作,一年四季見不到幾次面,親情當然變了,現在人接觸最多的就是朋友,同事之類,和親戚相處就沒有和朋友之間相處的那麼親密了,所以,說現在的親情味變得淡薄了一些。
當我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之後,人們的思想也開始轉變了,在以前兒孫都會聚集在一起,而且,以前的孩子比較多,現在,各家各戶基本上就是獨生子或者是兩個,所以,逢年過節聚在一起的時候就顯得沒有那麼熱鬧,一些親戚不走動,就變得很陌生。
我們看到了一個視頻,就是發生在河南洛陽,有一位90歲的老人在過生日的時候,有79個兒孫,像舉行運動會一樣舉牌入場,給老人拜壽過生日,這樣的方式也受到了網友的熱議,大多數網友都覺得這個創意值得提倡,因為,現在的人都比較冷漠,用這種方式能維護彼此之間的關系,讓親情變得更加親切。
為什麼這種方式值得提倡呢?血緣關系確實是無法改變,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與人之間談宏就變得冷漠了,而且,相處的方式也改變了,如果用這種方式,能維系大家之間的關系,讓下一輩的人也認識到一些親戚,其實,這裡面有79個人,裡面有很多人都是不認基掘識,大多數都是第1次見面,一輩親,二輩表,三輩不認識,這是很正常的一個現象,如果用這種方式讓大家聚在一起,也是一個很好的倡導。
2、請問給老人過生日有什麼講究嗎?
1、 子女一定要記住老人生日雖然嘴上不說,但老人對此是十分敏感的。老人過生日,子女最好能夠回去看看,當面說聲「生日快樂」是最好的,如果實在沒有辦法回家,也要打個電話問候,讓老人知道自己並未被遺忘。
因為老年人普遍都會有孤獨感、失落感,如果遺忘了他們的生日,他們的孤獨感和失落感就會被更嚴重地激發。
2、 幫老人過生日,愛與心意最重要
老人不同於年輕人,過生日講求大家一起熱熱鬧鬧,生日的形式宜簡單而溫馨,不必有太大的排場,只要能表達出心意和關愛,就是一個好的生日。一個蛋糕,一句祝福,家人團聚,足以讓老人開心快樂。但是也要因人而異,其中門道,就需要小輩仔細斟酌了。
老人的生日禮物不必太貴重,實用又討老人喜歡最好。比如,用照片精心製作一個視頻,把想說又當面說不出口的話寫上,生日當天播放給他們看,必會讓老人十分感動。
老年人其實並不缺乏物質上的關懷,相對於金錢上的禮物,這些並不貴重的東西,恰恰最能讓他們體會到親情的溫暖,和小輩的關懷。
3、老人過六十六大壽有啥講究?
老人過六十六復的大壽,是個大制喜事。家人親戚朋友都應該到場慶賀,畢竟中國是講究這些的。如果要大辦,可以請上歌舞劇團,吹吹打打,熱熱鬧鬧的。老人的兒女,孫子孫女,外孫子孫女在生日當天要給老人拜壽。訂蛋糕也有講究,最好訂多層的和長壽有關的生日蛋糕。六十六大壽是老人第一個步入老年的生日,所以其意義非凡,家人重視,老人開心。從此以後,對老人而言,要注意身體,注意飲食。
4、八十大壽有什麼講究
關於禮節、拜壽、兒女的壽禮、孫輩的賀禮等等有研究歷史的有相關知識。
祝壽 為長輩慶祝生日叫過壽,七十九歲過八十大壽,俗稱整壽。祝壽的人主要是子女、女婿和晚輩至親,近鄰厚友也多臨識賀。整壽禮有壽幛、壽人(糕點)、壽桃(面蒸)等;一般過壽只有壽人、壽桃。
古人對生辰甚為重視。
一般民間做壽七十歲為「大壽」八十為「上壽」九十歲為「老壽」、百歲為「期頤」都盛大祝賀。親朋好友送來賀禮,並演戲一面喝酒一面看戲,戲的內容以富貴長壽為主。壽宴中,一定要有「豬腳面線」這一道菜。壽星還要盛裝,坐在正廳接受子孫拜壽。但有些人因相信相命師「鐵口直斷」,某些年歲不敢作壽,以免被黑白無常帶走。
做壽老人(50歲以上)誕辰日的慶祝活動,逢十稱大壽,如「五十大壽」、「六十大壽」、「七十大壽」等。但這種大壽並非真正逢十,而是指49、59、69等逢九的歲數。因為九在十個數字中數值最大, 人們為討個吉利,故形成了這種慶「九不慶十」的風俗。作大壽前要向至親好友發請柬,發放日期一般在作壽的前三日,否則為失禮。民諺日:「三日為請,二日為叫,當天為提來。」親友接到請柬,便准備壽禮屆時前往,俗稱「拜壽」。主人還要大擺壽宴,賓客痛飲,有的還請來堂會,增加喜慶氣氛。拜壽也稱「祝壽」。老人作壽時,親朋好友前來祝賀。禮物多為壽桃、壽面、布匹及帶壽字的糕點。布匹俗稱「壽帳」,均掛在院中天棚四周以向客人展示。壽帳上寫些吉祥語和被送者、送者姓名。送給男子常用「仁者有壽」、「貴壽無極」,送女子則用「蓬島春藹」、「壽域開祥」等。
壽堂一般設在堂屋,正面掛壽簾,兩旁配有對聯書些如「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等古語。八仙桌上擺有香爐、蠟千、壽蠟、「本命延年壽星君」神碼兒,以及黃錢、紙元寶、千張,使之下垂供案兩旁。條案上擺壽桃、壽面等寓意長壽的食品。八仙桌正前方地上放置一塊紅墊子,供拜壽者跪拜時用,平輩以上者拱手,以下者叩頭。
送燈花兒燈花用彩色燈花紙捻成花形,蘸上香油,燈花的數目比作壽者的歲數要多兩個,一個為「本命年」,一個為「增壽年」。晚間由作壽者上香點燃,由其子女每人托一燈盤,列隊至大門外與神碼、敬神錢等共焚之。
坎兒年人到年老時壽命上的關口,北京有句老話:「三十三大拐轉,六十六不死掉塊肉,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又「人活五十五,閻王數一數。」33、55、66、73、84都為坎兒年。人們認為,人活到這個歲數如果度得好便能長壽,否則,便可夭折。人們為了長壽,所以在坎兒年倍加小心,並想辦法「破解」以圖長壽。常用的辦法是系紅布腰帶,傳說紅色可以避邪消災。老北京還有在本命年和60歲以後系紅布腰帶的習俗。
5、過70歲至79歲生日有何風俗習慣?
古代人的自然生存條件差,醫葯衛生條件差,安全條件也不好,能夠活到七十歲的人一直很少,所以用「古來稀」來表示活到70歲真的很不容易。
正是因為古代的人們壽命不高,就有了過壽的習俗。有人到了一定歲數時,一定要做生日,邀請親朋好友一起到家裡熱鬧熱鬧,吃個飯,農村裡面叫做吃「生日飯」。正常情況之下,會准備一碗面,叫「長壽面」。
有條件的地方,還會用面蒸做桃子的形狀,點上紅色,叫做壽桃。在吃飯之前,會把壽桃擺在桌子上,全家的老小還會一起跪在老人面前,給老人磕頭,祝福老人長命百歲。
然後,老壽星坐在主位上,家裡人端上一碗壽面,放在壽星面前,這里也有長長久久的含義。之後,親朋好友,會依次上來給壽星敬酒,送上真誠的祝福。
二、70大壽,為何做九不做十。
在古代,農村老人70歲叫大壽,80歲叫上壽,90歲叫老壽。在老人這樣的生日,後代們都會特別重視,隆重操辦。一是向老人表示兒孫輩的孝心,感謝老人的養育之恩;二是祈盼老人能夠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古人做壽,尤其是在70大壽時,都會提前一年做,有「過九不過十」的講究,因為九有「久」的寓意,意味著長長久久,而十與"死」諧音,不吉利,不可取。其他如60、80、90大壽,有的在整周歲的時候做,也有的是提前做,這個與各地風俗有關。
九這個字,在中華文化中有著豐富的內涵和意義,是最大的數字。皇帝貴為天子,叫九五之尊;萬事完美結束,叫九九歸一;最高的天,叫九重天;最聰明的鳥,叫九頭鳥。
九之所以被人們所崇尚,主要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十是滿盈之數,物極必反,滿則溢,極盛必衰,所以自謹待之。而九又有「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意義,永遠呈上升趨勢,所以九為至尊之數,為歷代帝王所看中,也為老百姓們所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