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是關於什麼時代的
1、端午節起源於哪個朝代?
端午節起源的主要觀點有四種。一是流行久遠的傳統觀點,依據南朝梁人吳均的《續齊諧記》及宗檁《荊楚歲時記》,認為端午節起源於紀念屈原。二是聞一多先生認為端午節是吳越民族舉行龍圖騰崇拜活動的節日,他在《端午考》及《端午節的歷史教育》(見《聞一多全集》)兩篇論文中詳細論證了他的觀點。三是認為端午節起源於惡日(見張心勤《端午節非因屈原考》)。四是說端午節源於夏至(詳見劉德謙《「端午」始源又一說》)。從中國節日風俗發展形成過程來看,以上諸家觀點皆有一定道理。但是,端午節作為一個風俗活動內容豐富的傳統節日,在追溯其風俗活動起源時不能只注視某一側面而以偏概全。中國古代,有「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之說。在交通不發達的時代,人們生活相對囿於一個狹窄的天地,風俗也自會因時因地而異。隨著社會的發展與經濟文化交流的頻繁,各地風俗在相互吸收融合的基礎上,形成一些特定的、具有全國普遍性的節日風俗。因此,考察端午節起源應綜合多種因素。
2、端午節源於哪個朝代
端午節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最初是南方吳越先民——百越族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的節日。「端午」一詞最早出現在西晉的《風土記》中,「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
端午節源於哪個朝代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糅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
端午節,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上古先民祭龍祖,注入夏季時令,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
3、端午節與什麼時代有關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這里僅介紹以下四種:
源於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准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葯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源於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里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4、端午節與什麼時代的什麼有關。他是什麼的人。
端午節與戰國時期的屈原有關,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家,開辟了「香草美人」的傳統,被譽為「楚辭之祖」,楚國有名的辭賦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響。
屈原作品的出現,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獨創的新時代 ,其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
(4)端午節是關於什麼時代的擴展資料:屈原作品的風貌和《詩經》明顯不同。這與長江流域的民風和黃河流域的民風不同有關。當時,北方早已進入宗法社會,而楚地尚有氏族社會的遺風,民性強悍,思想活潑,不為禮法所拘。
抒寫男女情思、志士愛國是如此直切,而使用的材料,又是如此豐富,什麼都可以奔入筆底。
寫人神之戀,寫狂怪之士,寫遠古歷史傳說,寫與天神鬼怪游觀,一切神都具有民間普通的人性,神也不過是超出常人的人而已。它們使作品顯得色澤艷麗,情思馥郁,氣勢奔放。
5、端午節開始於哪個朝代
1、端午節初源於古代百越地區對龍圖騰的崇拜與信仰。後源於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
2、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龍節、重午節、龍舟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等,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
6、端午節起源於哪個朝代 端午節起源於什麼朝代
1、端午最早起源於秦時代。
2、端午節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游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端午日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據河姆渡遺址等的史前文化表明,早在七千年或更早前,就有了競渡所用的獨木舟和木槳。
3、據考證,進行龍舟競渡的先決條件必須是在產稻米和多河港的地區。這正是我國南方地區的特色。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表明:早在上古時代,百越先民便創造出璀璨的高度文明,上古先民以「龍」為圖騰,在當時端午其實是拜祭龍祖的節日。
7、端午節與什麼時代什麼人有關
<
8、端午節是從哪個朝代開始的
端午節起源於戰國時期。它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端陽、重午、重五。一般認為,該節與紀念屈原有關。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盡,於是人們以吃粽子、賽龍舟等來悼念他。
9、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它最早始於哪個時期?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它最早始於哪個時期?最早始於戰國時期。端午節是古代百越先民為祭祖而創造的節日。在漢代,端午節被確立為國定假日,但當時端午節仍受古代祭祀的影響,是避邪避禍的活動。到了魏晉南北朝,逐漸喜慶起來。
戰國時期。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龍舟節、午時節、龍舟節、正陽節、玉蘭節、天中節等。是中國傳統的民間節日。端午節是古代百越先民為祭祖而創造的節日。據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5月5日跳汨羅江自殺,後來人們也把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還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和介子推的說法。總的來說,端午節源於南方百越先民選擇「龍升天」的吉日祭祀祖先,注入夏季「祛病防疫」的時令時尚,將端午節視為「惡月惡日」,源於北方中原,並附加屈原等歷史人物的紀念內容。端午節習俗的形成可以說是南北習俗融合的產物。
端午節,又稱端午節,定於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傳統習俗包括賽龍舟和吃粽子。一般來說,端午節起源於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如浙江、福建、廣東、海南等地。但是,端午節為什麼會誕生,目前還沒有一個准確的、公認的答案。其實端午節不僅僅存在於中國,因為古代中國富強,周邊國家深受中國文化影響。比如越南、朝鮮等屬於中華文化圈的國家也有端午節。這些國家的人民和中國人民一樣,到五月初五都過了端午節。
在漢代,端午節被確立為國定假日,但當時端午節仍受古代祭祀的影響,是避邪避禍的活動。到了魏晉南北朝,逐漸喜慶起來。因為魏晉南北朝時期,國家戰亂多,社會動盪,徵兵和戰爭在所難免。但在端午節中,有「增兵」的習俗。對人民來說,能少打仗是最幸福的事,家裡的壯丁也不用被征去戰場。因此,節日里有一種歡樂的氣氛。直到隋唐時期,社會安定下來,端午節才真正有了節日的發展。在這一天,人們可以在家看龍舟比賽、購物或吃粽子。所以端午節真正成為節日是在隋唐時期。後來的發展也是在此基礎上進行的,但完全繼承了一般的習俗。
10、端午節始於什麼時期 端午節介紹
1、端午節始於中國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戰國時期。關於端午節的相關文字記載,「端午」二字最早出現在晉代的《風土記》中。但實際上,端午的習俗卻早在這之前就有了,如龍舟競渡祭祀的習俗早已存在。
2、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天中節等,源於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於正南中天,處於全年最「正中」之位,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飛龍在天」。其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糅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扒龍舟與食粽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這兩大禮俗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