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女方在哪裡過
1、為什麼結婚第一年,媳婦要回娘家過端午節
因為傳統習俗如此。由唐至清,端午節都是走親訪友和互相饋贈的好機會,形成了結婚的新媳婦要回娘家過端午的習俗。
1、端午節亦稱「女兒節」。明朝沈綁的《宛署雜記》記載:「五月的女兒節,要繫上端午節的荷包,佩戴艾草還有五毒靈符。宛地的民俗是從五月初一到初五(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打扮小女兒,極盡全力的展現她的美態。出嫁的女兒也都回到娘家來。因此才喚作女兒節。
2、不僅僅是明朝才有端午回娘家的習俗,從唐朝開始到清末,嫁出去的女兒在端午那天都要「歸寧」的,也就是回娘家,而且妻子回娘家了,丈夫五月初六那天得去迎接,迎接時不可能空手,得帶上禮品贈送給岳父岳母。
(1)端午節女方在哪裡過擴展資料:
近代,東西南北各地端午回娘家的講究略有不同。
廣州對端午節很重視,舊俗在農歷五月初二至初四便有送節之舉。年輕「新抱」(媳婦)們,用「全盒」六個或四個,盛以粽子、豬肉、生雞、水果、酒等回娘家向長輩賀節。姑娘和兒童們掛香包,一般均為新媳婦所送,一方面體現新媳婦的賢良,一方面體現新媳婦的手藝,俗稱「新抱手藝」。
在湖北秭歸民間有「端午比年大,姑娘回娘家」之說,端午節甚至比春節還隆重,已婚女子要帶著丈夫和小孩回到娘家,拜見父母。他們或步行,或坐轎,或騎馬,或坐船回娘家,與娘家人團聚過端午。女兒娘家的父母要准備好酒菜,並邀請來親朋好友,一起度過一天的快樂時光。
在以前的老北京,出嫁的女人要在端午節的時候回娘家探親,探親時,手臂上系著彩色絲線、胸前戴著紅絨花。巧手媳婦還會編織五彩粽子(內殼用硬紙疊成,大小一般在2厘米左右,外面纏上五彩絲線,連成一串)佩戴身上祈福增壽。
2、端午節是回娘家還是婆家
端午節是回娘家,端午節也稱歸寧節、女兒節,出嫁的女兒在端午節那天要回到娘家。妻子在端午節那天回娘家後,丈夫也要在五月初六這一天去娘家,接自己的妻子,去的時候不能空手去,需要准備一些禮品贈送給岳父岳母。
在有些省份民間有「端午比年大,姑娘回娘家」之說,端午節甚至比春節還隆重,已婚女子要帶著丈夫和小孩回到娘家,拜見父母。
端午習俗
端午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全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端午習俗主要有扒龍舟、祭龍、采草葯、掛艾草與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葯水、打午時水、浸龍舟水、食粽、放紙鳶、睇龍船、拴五色絲線、薰蒼術、佩香囊等等。
扒龍舟活動在中國南方沿海一帶十分盛行,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端午食粽之習俗,自古以來在中國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華民族影響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民間飲食習俗之一。
3、端午節可以回娘家過嗎?端午節是在娘家過還是婆家過?
端午節可以回娘家過嗎?
端午節是不可以回娘家過的,建議是可以從兩個角度來進行分析的。
角度一:傳統習俗角度
從傳統的習俗角度上來看,1、有的地區端午節是不可以回娘家的,則是會有:吃了娘家的端午粽,全家死得都不剩的諺語。所以就是不喜歡出嫁的女兒回到家中,從而導致全家出現厄運。2、但是有的地區,則就是將端午節視為歸寧日的,所謂的歸寧指的也就是出嫁的女兒回家娘家的日子。因為,在我們古代,交通是屬於非常的不便利的,而女性出嫁了之後則是很長的一段時間是不可以見到自己的父母的,因此,有的地區則就是將端午節視為了歸寧日,為的也就是出嫁的女兒帶著丈夫以及孩子回到家中,和父母一起慶祝端午節。3、所以說,從傳統的習俗上來看,是不是可以在娘家過的,主要的是需要根據當地的習俗來進行判斷的。
角度二:現在習慣角度
如果說是現代的角度上來看,在端午節則是可以回娘家的,因為,現在的交通是屬於比較的方便的, 不論去哪裡也都是屬於不遠的,再加上,現在的社會也沒有古時那麼多的而講究的,在端午節回娘家的情況也是屬於比較的常見的,父母看到自己的女兒回家也是開心激動,並不會出現不歡迎的情況。所以在端午節則是可以回到娘家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時候,想要回娘家過端午,也是需要和自己的丈夫進行商量的,以免兩人出現矛盾。
端午節是在娘家過還是婆家過?
端午節不論是在娘家過還是在婆家過也都是可以的。這個並沒有特別的講究。
但是如果說家裡人是比較的看中傳統習俗的,並且當地是有不可以在娘家過端午的說法,則就是建議需要在婆家過端午。又或者說,當地是有端午節要回娘家避端午的說法,那麼,則就是建議需要在娘家過端午的。
如果說兩家人都沒有這種說法和習俗,那麼,是在娘家過端午還是在婆家過端午,則就是建議需要夫妻雙方商量後在進行決定的。
端午節是什麼節?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吉日,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飛龍在天。端午日龍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其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