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流行端午節喝雄黃酒的主要意義是什麼
1、在古代,人們在端午節喝雄黃酒有什麼用意?
喝點雄黃酒,在房子內外灑一些雄黃粉,在孩子的耳朵、鼻子和額頭上塗抹點雄黃酒,早已在我國許多地方成為一種習俗。雄黃也是一種葯材,據說能殺百毒。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製的白酒或黃酒。雄黃可以用做解毒劑、殺蟲葯。於是古代人就認為雄黃可以剋制蛇、蠍等百蟲,「善能殺百毒、辟百邪、制蠱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
喝雄黃酒是為了紀念屈原,防止他被蟲蛇傷害。而且古人相信雄黃酒可以辟邪,所以形成了端午節喝雄黃酒的習俗。同時要用雄黃酒塗抹孩子的臉頰和耳朵,或在額頭上寫「王」字,比喻為老虎,以威嚇邪靈。另外,雄黃酒有很強的殺蟲作用。在中國古代,雄黃酒是夏季殺滅病蟲害的主要消毒劑之一。喝雄黃酒和吃粽子是主要習俗之一。吃粽子是中國人的另一個傳統習俗。粽子,又稱「粟米」、「桶粽子」。歷史悠久,花樣繁多。
家家戶戶都吃粽子來紀念屈原。通常,粽子是前一天包好,晚上煮,早上吃。粽子主要是用蘆葦葉做的,蘆葦葉在河流和池塘中很豐富,在一些地區也用竹葉,統稱為粽子葉。喝雄黃酒的說法從幾千年前就流傳下來了,主要與詩人屈原有關。據歷史傳說,屈原投河自盡後,屈原家鄉的人們為了不讓惡龍吃掉屈原的屍體,紛紛往河裡扔粽子和鹹蛋。一個老醫生拿來一罐雄黃酒,倒進河裡,說可以鎮龍,保護屈原。
除了吃粽子、咸鴨蛋、喝雄黃酒,還有賽龍舟、戴香囊等許多習俗。這些活動也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2、古代喝雄黃酒的意義是什麼?
中國有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古時候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
一般飲用的雄黃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里加入微量雄黃而成,無純飲的。雄黃酒有殺菌驅蟲解五毒的功效。在沒有碘酒之類消毒劑的古代,用雄黃泡酒,可以祛毒解癢。未到喝酒年齡的小孩子,大人則給他們的額頭、耳鼻、手足心等處塗抹上雄黃酒,意在消毒防病,蟲豸不叮。
古詩雲:「唯有兒時不可忘,持艾簪蒲額頭王。」意思是說端午節這天,孩子們拿了艾葉,戴上菖蒲,額頭上用雄黃酒寫了「王」字,以辟邪防疫。把雄黃酒灑在牆角、床底等處,可以驅蟲,清潔環境。
(2)古人流行端午節喝雄黃酒的主要意義是什麼擴展資料:
現代科學認為的雄黃酒:
雄黃,也稱雞冠石,是一種單斜晶系的含砷的有毒礦石(化學成分為AsS),多數為橘紅色半透明的結晶體,不導電,硬度為1.5~2,比重為3.6,晶面有漂亮的光澤。
砷是劇毒物質,毒性極大,人如果誤服,5~50毫克即可引起急性砷中毒,達到60毫克以上可致死。
雄黃在工業上主要用做提煉三氧化二砷(As2O3砒霜)和製造顏料、焰火、玻璃等工業品原料。
人們不僅不應自製雄黃酒,就是含有雄黃的葯品,也應當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雄黃酒喝不得,端午節的時候,勸君勿進雄黃酒。
3、端午節喝雄黃酒的寓意端午節喝雄黃酒的寓意是什麼
1、端午節喝雄黃酒是為了紀念屈原,防止被蟲蛇傷害。而且古人認為雄黃酒可以驅妖避邪,所以就形成了端午節時喝雄黃酒的風俗。
2、同時,還要以雄黃酒塗抹兒童面頰耳鼻,或在額角寫一「王」字,比作猛虎,以威邪魅。另外,雄黃酒有很強的除害作用。我國古代,夏季除害滅病的主要消毒葯劑,雄黃酒便是其中之一。
4、端午節時灑雄黃酒的意義是什麼?
端午節灑雄黃酒、喝雄黃酒,是自古以來的節日習俗。但是意義是什麼呢?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 ,影視劇中也有這樣的演繹。在《新白娘子傳奇》中 ,白素貞端午節喝了雄黃酒現出原形,沒想到竟是一條千年的蛇妖,把許仙活活的嚇死過去。其實灑雄黃酒的目的也是一樣的——驅邪驅蟲蛇。
由來相傳在端午節灑雄黃酒是為了紀念屈原,他抱石投江之後,百姓怕他的肉身被蟲蛇吃掉,往江中投放粽子、咸鴨蛋。甚至有懂得葯理的老者,把雄黃酒倒入江中,目的是葯暈蛟龍,不讓它傷害屈原的屍體。
後來的傳說就極具傳奇色彩了,傳說真的有蛟龍被葯暈了浮上來,還被當地的老百姓挑了龍筋當成手鏈綁在了小孩們的手上,最後再用雄黃酒塗抹小孩的額頭七竅,說是能防蛇蟲。這些都是傳說而已,但是給端午節和雄黃酒都添加 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現實意義實際上端午節附近被稱為「毒月」,氣溫上升,蛇蟲復甦,很容易傳播疫病,喝雄黃酒、灑雄黃酒都是為了避免被蛇蟲咬傷。而且古時候把疫病看作一種邪門的事情,所以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驅邪。
而且雄黃酒還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因為濕熱起的疹子、被蟲蛇咬傷的部位,塗抹也有很好的作用。小孩子因為不能飲酒,所以才用塗抹的方式。古代醫療水平落後,也只能用這樣的方式來確保健康度過這個時段。
深層意義其實從這些淵源中也能看到,比如紀念屈原,是人們對古代文人風骨以及愛國之心的敬畏;葯暈蛟龍,並把蛟龍破皮抽筋當手鏈,這是人們對大自然的恐懼,並希望戰勝自然的願望。
比如我家過節,不管是否真的食用,但是 「五黃 」是一定要 擺上桌的,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以及雄黃酒。不見得真的愛吃,但是擺在桌子上就是圖個好彩頭,逐漸也就成為了過節的儀式感。
溫馨提示雖然咱們的傳統習俗就是端午節喝雄黃酒,但是醫學發展到今天,已經完全不需要通過喝雄黃酒來驅趕蟲蛇了。況且雄黃酒本質上畢竟是葯,是葯三分毒,隨便喝很可能對身體產生危害,還是要慎重飲用。
5、飲雄黃酒的意義
飲雄黃酒的意義是為了紀念屈原,防止被蟲蛇傷害。
古人認為雄黃酒可以驅妖避邪,所以就形成了端午節時喝雄黃酒的風俗。同時,還要以雄黃酒塗抹兒童面頰耳鼻,或在額角寫一「王」字,比作猛虎,以威邪魅。
相關資料:端午時節及節後,氣候炎熱,蠅蟲飛動,毒氣上升,疫病萌發。古人認為人是吃五穀雜糧生百病的,而病從口入,多為邪雜之氣,經口鼻吸入。人們在長期同各種病魔斗爭過程中,發現飲雄黃酒、能驅邪解毒,自有它的醫理。人們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用雄黃釀成雄黃酒。
《清嘉錄》記載:「研雄黃末,屑蒲根,和酒飲之,謂之雄黃酒。」即在酒里加上雄黃。雄黃,橘紅色,可入葯解病毒。雄黃酒是端午節的美酒。舊時建寧幾乎家家釀雄黃酒,但多為男人飲,有些會喝酒的女人也飲些,小孩不能喝,大人就用手蘸酒在小孩面龐耳鼻手心足心塗抹一番。後來人們就在雄黃里加入艾葉、熏草等原料製成香包供婦女和兒童佩戴。
6、端午節點雄黃酒的意義
端午節點雄黃酒的意義
端午節點雄黃酒的意義,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而除了吃粽子賽龍舟外,點雄黃酒也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之一,你知道端午節點雄黃酒的意義是什麼嗎?閱讀本篇文章,來了解一下吧。
端午節點雄黃酒的意義1
端午點雄黃酒,被古人作為一種防病避瘟的預防措施,避鬼邪、殺百毒;這一天大人也會將雄黃酒點在小孩面龐、耳鼻、額頭及手足心等處,以求使孩子免受毒蟲、蛇蠍傷害;同時在端午節早晨擺雄黃酒宴,也是希望出現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好年景。
端午節習俗
1、扒龍舟
扒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古代龍圖騰祭祀的節儀,人們通過祭龍,祈求福佑、風調雨順、去邪祟、攘災異、事事如意。
2、掛艾草與菖蒲
在端午節布置種種可驅邪祛病的花草,來源亦久。人們把插艾草和菖蒲作為端午節重要內容之一。
3、端午食粽
端午食粽,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已成了中華民族影響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民間飲食習俗之一,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4、放紙鳶
紙鳶,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屬於一種單純利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在中國南方一帶,端午節兒童放紙鳶稱為「放殃」。
5、洗草葯水
草葯水,即是古籍記載的沐蘭湯,端午日洗草葯水可治皮膚病、去邪氣。
6、拴五色絲線
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五方五行的五種顏色「青、紅、白、黑、黃」被視為吉祥色。端午以五色絲線系臂,曾是很流行的節俗。
7、打午時水
端午節「打午時水」是盛行於南方沿海一帶的傳統習俗。古人把端午當天打上來的午時水視為大吉水。
8、浸龍舟水
端午前後的強降水,人們稱之為龍舟水、端陽水、發龍水、龍降水等,認為這種水是吉祥的水,有辟邪作用。
9、佩豆娘
舊時端五節婦女的頭飾,多見於江南。一些地區亦稱作健人。此物一說源於古代的步搖,一說即艾人的別樣形式。
10、貼午時符
舊時廣東一些地方有貼「午時符」的習俗。午飯後,家家貼「午時符」。符條上面用硃砂寫上「五月五日午時書」等字樣,然後掛在門上塗上硃砂用來避邪。
端午節點雄黃酒的意義2雄黃酒的來歷
傳說屈原投江之後,屈原家鄉的人們為了不讓蛟龍吃掉屈原的遺體,紛紛把粽子、鹹蛋拋入江中。
一位老醫生拿來一壇雄黃酒倒入江中,說是可以葯暈魚龍,保護屈原。
一會兒,水面果真浮起一條蛟龍。
於是,人們把這條蛟龍扯上岸,抽其筋,剝其皮,之後又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黃酒抹七竅,以為這樣便可以使孩子們免受蟲蛇傷害。
據說這就是端午節飲雄黃酒的來歷。至今,我國不少地方都有喝雄黃酒的習慣。
古時候人們為什麼喝雄黃酒
為了祛毒氣,防治疾病。
端午節前後,氣候變熱了,蚊蟲開始飛動,容易生病,古時候,人們在同疾病做斗爭時,發現飲雄黃酒、佩戴香包能驅邪解毒,然後在不斷實踐中,學會了用雄黃釀制雄黃酒,認為雄黃酒能避鬼邪、殺百毒。
《清嘉錄》就有記載:「研雄黃末,屑蒲根,和酒飲之,謂之雄黃酒。」即在酒里加上雄黃。雄黃,橘紅色,可入葯解病毒。雄黃酒是端午節的美酒。
民間認為雄黃酒可以驅妖避邪,就形成端午節飲雄黃酒風俗。同時,還要以雄黃酒塗抹兒童面頰耳鼻,或在額角寫一「王」字,比作猛虎,以威邪魅。民間還將吃剩的雄黃酒噴灑房屋壁角陰暗處,或貯藏起來,乎日遇有蟲咬紅腫,可以塗抹解毒消腫。
後來人們在雄黃里加入艾葉、熏草等原料製成香包供婦女和兒童佩戴。香包以葯物之味,經口鼻吸入,使經脈大通,祛邪扶正,以達到祛病強身之功效。況雄黃、艾葉、熏草都揮發一種奇異的香味,而蛇蟲聞之遠遁,既減少了傳染源,又可起到殺除病菌,消除汗臭,清爽神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