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可以做什麼
1、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有什麼活動
端午節的活動主要有:賽龍舟、掛艾草與菖蒲、拜神祭祖、佩香囊、浸龍舟水等。
1、賽龍舟
賽龍舟是多人集體劃槳競賽,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古代龍圖騰祭祀的節儀,乃遺俗也。至今在我國南方沿海一帶仍十分流行,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
2、掛艾草與菖蒲
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草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民間認為艾草還有辟邪、招百福的作用,端午期間掛艾草於門上,相沿成習,遂成端午風俗。
3、拜神祭祖
拜神祭祖是端午節重要習俗之一。按照民間的觀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一樣是應該認真頂禮膜拜的。因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靈」,時時刻刻的在關心和注視著後代的子孫們,塵世的人要通過祭祀來祈求和報答他們的庇護和保佑。
4、佩香囊
佩香囊,是端午傳統習俗之一。香囊內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開竅的中草葯,有清香、驅蟲、避瘟、防病的功效。端陽以四色線系臂,並佩戴香囊,小巧玲瓏精緻可觀。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一般是內裝香料,用五色絲線纏繞而成,或者採用彩色綢緞或布塊包上棉花,摻和著川芎、白芷、排草、芩草、丁香、山艾、細辛、甘松、白芷、甘草、雄黃粉等中葯粉,再用綵綢扎綉而成,下邊還垂上紅、綠、青、藍、紫各種線穗,佩在胸前,香氣撲鼻。
5、浸龍舟水
端午節期間浸龍舟水是華南地區的傳統習俗,人們將端午前後的降強水稱之為龍舟水、端陽水、發龍水、龍降水等,認為這種水是吉祥的水,有辟邪作用。仲夏端午蒼龍群星飛升於正南中天。在民間信俗中龍是吉祥之物、和風化雨的主宰,龍飛天,行雲布雨。
2、端午節習俗,除了吃粽子以外還吃點啥?
吃粽子是全國各地的普遍習俗,已經保持了幾百年。粽子在古代又叫粟米、桶粽子。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汨羅江自殺。當時,為了保護偉人的身體,人們包了很多粽子放入河中,以吸引魚蝦。從那以後,吃粽子就成了一種習俗。由於不同地區的風俗習慣和飲食習慣不同,不同地區的粽子有很大的差異。人們最早祭祖的時候,經常用角,所以粽子的形狀一開始就和角很像。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出現了規則的三角形或方形粽子,粽子葉的材料也越來越豐富。
毒糕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習俗,也是端午節的特色食品。因為五月是毒物繁殖活躍的時候,古人會吃「五毒餅」,人們把五毒刻在餅上,然後咀嚼,以表達咬牙切齒的意思。吃五毒糕是希望擺脫病痛,強身健體,祈求健康。端午節吃茶、蒜、蛋的習俗和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一樣重要。端午節為什麼要吃茶、大蒜、雞蛋?所謂茶蒜蛋,其實就是用茶葉、大蒜、雞蛋熬制的雞蛋,稱為茶蒜蛋。煮熟後可以一家人當早餐吃。端午節一定要吃大蒜,因為這和大蒜的殺菌作用有關,有驅邪防病的意思。據說早餐吃茶葉蛋可以避免「五毒」,有益健康。
傳說端午節吃綠豆糕是為了紀念伍子胥。伍子胥生前愛吃綠豆糕。他被夫差殺死扔進錢塘江後,人們准備了他最愛吃的綠豆糕來紀念他。端午節過後,天氣熱了,人會感到煩躁不安,而綠豆可以清熱,所以人們會准備一些綠豆糕和綠豆湯來緩解。「餅」與「高」諧音。現在如果家裡有中考的孩子,不妨准備一些綠豆糕,寓意「高三」,祝考生取得好成績。綠豆糕的做法也簡單。
將綠豆蒸熟,搗成泥狀,再加入糖和黃油或食用油炒熟。煎好後用模具壓出來。小時候,我沒有任何零食。端午節,大人們用麵粉為我們炒蔬菜。民間有句諺語,「端午節吃粽子不如元旦吃餃子」。角是用面條卷好皮,裡麵包韭菜和雞蛋餡,做成三角盒,然後放鍋里炸。也可以包糖做成「糖三角」。脆皮炒菜角是孩子們的最愛。
3、端午節除了吃粽子,劃龍舟,還有什麼習俗?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劃龍舟,還有很多習俗,如:
1、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古時人們以為自己發病是因為妖魔鬼怪上身),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愛。在中國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還用香囊來表達濃濃愛意。
2、懸艾
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戶戶都要灑掃庭院,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采葯,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3、懸鍾馗像
跳鍾馗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4、掛荷包和栓五色絲線
中國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也有的說可以讓五色絲線扔到河裡後變成龍,帶走瘟疫和疾病。
5、點雄黃酒
雄黃也是一種葯材,據說能殺百毒。所以在端午節時,陝西人會將雄黃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腦門、手腕、腳腕等處抹上雄黃酒,據說,這種做法可以使蚊蟲、蛇、蠍、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4、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有什麼等習俗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有如下習俗:
1、掛艾草
端午節當天,人們會在院門前和房檐下掛艾草或菖蒲,蚊蟲害怕這種味道,能起到驅蚊的效果。
因為菖蒲的葉子形狀似劍,古人稱之為「水劍」,說它可「斬千邪」。人們便會把菖蒲刻成「小人兒」、「小葫蘆」等形狀,掛在兒童脖子上,以求吉利。也會掛在門楣,起到驅魔祛鬼的效果。
2、賽龍舟
傳說楚國人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王作楫說,古人賽龍舟時在終點設了魚標、鴨標、鐵標,誰拿到這3個標就獲得了冠亞季軍。為了讓參賽者從遠處看到終點,古人還會在3個標上用錦緞打上蝴蝶結。
3、吃五毒餅
端午節臨近夏至,天氣越來越炎熱,細菌滋生,人容易中暑生病,古人於是食用五毒餅消病強身。據說,吃了五毒餅可以增強抵抗力,滅蟲免災。
4、鬥百草
古時人們到端午節,會結伴去郊外采葯,采葯途中會鬥草玩,逐漸形成習俗。參與游戲的兩人會持草相對站立,雙手各持一草或花莖的兩端。游戲開始後,二草相勾,雙方各自把草向自己方向拉,誰的草或花莖被對方拉斷誰為輸。
5、收五毒
端午節時,女孩要在胸前別上「繒子」,據說這種用彩色絲線縫制、樣子跟粽子類似的布藝可以驅邪避惡。男孩則在頸上掛一個葫蘆,裡面收進「五毒」圖案,意思是「收」了五毒。
6、貼葫蘆花
因為葫蘆是「福祿」的諧音。古時人們會用紅色毛邊紙剪成葫蘆,裡麵包括「五毒」圖案,稱為「葫蘆花」,五月一日貼出,五月五日午時摘下扔掉,稱為「扔災」。
7、點雄黃酒
在端午節還有點雄黃酒的習俗,會把酒在男孩的額頭上寫「王」字,在女孩的頭上點五個點,人們認為,這樣蚊蟲蒼蠅會被雄黃酒破解,驅邪避害。
5、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能幹點啥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可以有以下習俗:
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它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於原始社會末期。已流傳兩千多年。史書記載,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由此可見,賽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2、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愛。在中國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還用香囊來表達濃濃愛意。
3、懸艾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戶戶都要灑掃庭院,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4、懸鍾馗像
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5、栓五色絲線
中國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端午節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6、點雄黃酒
雄黃也是一種葯材,據說能殺百毒。所以在端午節時,古人們會將雄黃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腦門、手腕、腳腕等處抹上雄黃酒,據說,這種做法可以使蚊蟲、蛇、蠍、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6、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干什麼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有什麼活動
1、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過端午節,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但是地不分南北端午節都是三大習俗:吃粽子、賽龍舟、辟邪防疫。
2、早在遠古時代,就有在仲夏午月蒼龍七宿升至正南中天時《易經·乾卦》:飛龍在天以龍舟競渡形式祭祀龍祖習俗。時至今日,賽龍舟仍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
3、端午這天必不可少的也有辟邪防疫活動。根據陰陽術數,午為陽,重午為至陽,因此古人認為重午是天地純陽正氣極盛的吉祥日子。古人把端午日午時,三午相重,視為極陽時分,最能辟陰邪;古人還把端午這天正好逢上夏至看作吉祥的年份,稱為龍花會,有千載難逢龍花會之說。自古傳承下來的很多端午習俗都有辟陰邪與祛病防疫內涵,如飲雄黃酒、掛艾草、午時水、沐蘭湯、薰蒼術等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