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傳統節日 » 端午節讓我知道了什麼道理

端午節讓我知道了什麼道理

發布時間: 2023-01-19 08:39:16

1、端午節的啟示和收獲

端午節的啟示和收獲如下:
端午,歷來都映照出中華民族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祈願。由古溯今,中華文明之所以從未中斷,靠的正是著中華民族同心同德、萬眾一心、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的性格特徵,才成就了我們不懼艱險、不畏風雨、勇於斗爭的英雄氣概,從而實現了中華兒女對美好生活的精神祈願和執著追求。進入新時代,大力弘揚端午文化,就是要催生奮鬥志,過出「奮斗味」。我們要在這個節日里讓奮斗的人文精神不斷升華,努力激發每個人內心深處對信念與夢想的追求,在追思民族先賢中匯聚起源源不斷的奮鬥力量。

2、搜索粽子和龍船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民以食為天。端午節的美食習俗有很多種,自古以來在中國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華民族影響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民間飲食習俗之一。無論是祭神拜祖還是賽龍舟吃粽子,端午節的本義已經成為人們對快樂生活的一種追求。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

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

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岩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劃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3、關於端午節的感悟或感想

端午節隨想

端午臨近,看到沿街叫賣的香囊、艾葉、粽子,不由得勾起了兒時的記憶。

記得上小學時,那時的日子還苦,每當端午時節,平日里指望母雞下蛋賣錢過日子的母親,總是照例狠狠心,攢上十個八個雞蛋,讓我們姐弟幾個飽口福。我們呢,拿著捨不得吃的雞蛋,揀個大皮厚的,到學校里和其他孩子們玩碰雞蛋游戲,不管誰的雞蛋先爛,也不計較輸贏,因為都有雞蛋吃呀!那一年一度的簡單游戲,總是讓我樂此不彼,至今回想起來仍然是那樣的留戀。

現在看來,端午節在兒時的印象中只不過是可以吃雞蛋解讒的日子,而不是記念屈原大夫的節日。但似乎也有點模糊的知道,屈原是一個愛國的大臣,因為報國無門而投了汩羅江,卻一直對人們紀念他的方式有點不理解,你想,好端端的雞蛋投進河裡,那有多可惜呀!而慶幸的是,我們那裡每家每戶都是將雞蛋投進了「五臟廟」里,而沒有白白地扔掉。現在回想起來,要是有什麼思想教育收獲的話,那就是覺得屈大夫是個好人,起碼是因為他,我們才有機會吃上雞蛋。

時間一晃就過去了,兒時那溫飽不濟的日子也漸漸地淡出了記憶,兒時的我現已為人父,而我試圖讓孩子也像我一樣過端午節的想法,卻得不到女兒的贊同,望著女兒眼瞅雞蛋嘟著小嘴的表情,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今天的端午節到底該怎麼過?難道僅僅是為了吃或是敷衍一下過節的形式?物質只不過是節日的載體,在物質貧乏的年代,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填飽肚子,而在物質豐富的時代,我們應該追求的是如何挖掘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

端午節作為愛國詩人屈原的紀念日,表現了人們對他不為個人謀私利而心系國家人民的崇高精神的敬仰之情,是對孩子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傳統文化熏陶的載體。而我們現在要做的不是憶苦思甜或者創新過節的形式,而是要挖掘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特別是要對孩子們進行優良傳統文化教育。在物質貧乏時代走出的一代人缺少傳統文化教育的缺憾,應當從孩子們這一代重新找回來。

在當下洋節泛濫的時代,許許多多的年輕人漸漸對中國傳統節日失去了興趣,而對西方的節日,什麼情人節、愚人節卻極力推崇,過得津津有味。就連不少從傳統里走過來的人也都在嘆息:年味淡了,節味變了。難道中國的傳統節日真的過時了嗎?那流傳了幾千年、承載了中華歷史文明與優良傳統的節日難道還不如沒有傳統文化基礎的洋節嗎?

一位學者說過:「許許多多的習慣,凝結成一個傳統,許許多多的傳統沉澱為一段歷史。」中國節日作為一種民族習俗,一種歷史傳統,承載著中華民族文化的流轉變遷和先民們對人生的思索與追求。每一個節日都蘊含著我們民族的血脈與精神。如春節追求普天同慶、社會和諧,七月七歌頌人間美好愛情,「仲秋」祈禱團圓豐收……千百年來,無論是「大米流脂栗米白」的開元盛世,還是「萬戶蕭凋鬼唱歌」的艱苦時代,不管是白饃換成了窩頭,還是窩頭換成了菜團,中國人仍然用無限的虔誠演繹著曾經被祖先演繹過的節日,把祖先的印記一路帶到今天。

由此看來,過傳統節日,重要的不在於過節的形式,而在於節日的內涵,年糕、月餅、粽子、雞蛋等只不過是節日的道具,倘若忽視了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那麼節日只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暴殄天物的借口,或是刺激消費的機會,那麼過傳統節日的意義必將大打折扣。

4、端午節的由來包含了什麼道理?

端午節的由來包含的道理:古人求子、求取功名、求取光宗耀祖都會取粽子的相關諧音,端午節這天吃粽子討個喜頭。

在古代,端與初同義,五與午相通,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為午月,故初五作端午。唐玄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宰相宋建議要避諱,就把「端五」改為「端午」,此後,「端五」就改稱為「端午」了。

端午節始於春秋戰國之際,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關於其由來,說法不一,其中以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最大。正是由於屈原的緣故,端午節也因此被稱為「詩人節」。據《史記》記載,戰國時代,楚秦爭霸。

楚國大臣屈原很受楚懷王器重,他主張舉賢任能,富國強兵,聯齊抗秦。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懷王稚子子蘭、上官大夫靳尚等保守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在楚懷王面前詆毀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

但屈原矢志不改,「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沒有放棄對未來道路的探索,「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秦國接連攻佔了楚國8座城池,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識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楚國都城郢。

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羞悔交加,憂郁成疾,3年後客死秦國。楚頃襄王繼承王位不久,秦王派兵攻打楚國,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都。抱負遠大而壯志難伸的屈原,在被流放到遠離京都的沅、湘流域途中,終日憂愁,常常獨自徘徊江邊。

一天,一位在江邊垂釣的漁夫問屈原為什麼如此失意落魄,他嘆氣道:「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他懷著難以抑制的憂郁悲憤,寫下了《離騷》、《九章》、《天問》、《九歌》等不朽傑作。

在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都被攻破的噩耗後,屈原仰天長嘆不已,在寫下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入激流滾滾的汨羅江。這一天,正是夏歷的五月初五日。「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離騷》)屈原以死來堅持自己的理想,用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5、端午節有什麼道理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兩千多年來,端午節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

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6、端午節吃粽子表達了人們怎麼的思想感情

端午節吃粽子表達了人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反映了民眾自古就有的國家意識和民族意識。端午節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千萬不能認為只是粽子文化,端午節的主題從來都是愛國主義和民族認同感。

對於屈原,愛國既是一種情懷,也是一種行動。他對自己的國家有著深厚的感情,當國家興旺富強,則為之歡欣鼓舞;當國家出現外國仇視或侵略時,便情緒激昂,主動維護國家的名譽和主權;當國家破碎之際,他毅然決然地慷慨赴死。

(6)端午節讓我知道了什麼道理擴展資料:

歷史發展

1、粽,即粽籺,俗稱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餡料,用箬葉(或柊葉、簕古子葉等)包裹而成,形狀多樣,主要有尖角狀、四角狀等。粽子由久遠,最初是用是祭祀祖先神靈的貢品。粽子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一,傳播甚遠。

2、「粽」字古又寫作「糉」(zong),歷史上跟粽子沾邊兒的文字記載,最早大概見於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將之解釋為「蘆葉裹米也」。

7、粽子告訴我們什麼的道理

粽子告訴我們什麼的道理

粽子告訴我們什麼的道理,粽子是民間特色小食之一,用糯米做的粽子味道鮮美,是很多人都喜歡吃的一道美食。關於粽子其實也是有很多的說法的,以下了解粽子告訴我們什麼的道理。

粽子告訴我們什麼的道理1

有一個商人,歷經無數商戰,卻屢戰屢敗,身心疲憊的他,決定去寺廟參拜。

商人問寺廟的一位高僧:「為何我竭盡全力,卻無法讓我的企業扭虧為盈?」

高僧沒有直接回答企業家的問題,而是指了指旁邊做飯的小和尚,問商人:「一碗米有多大價值?」

商人茫然回答:「將一碗米做成米飯,最多幾塊錢的價值。」

高僧搖了搖頭,說道:「將一碗米加水蒸熟,做成米飯,確實只有幾塊錢的價值。但如果你稍微動點腦筋,將米泡一泡,用粽葉包成粽子,那可能就是十幾元的價值了。」

商人點點頭。高僧又說:「如果再將它發酵後釀成一瓶酒,那麼,就可能是幾十元甚至幾百元的價值了。」

商人陷入沉思,然後答謝離開。後來,這位商人經過幾年的打拚,終於開創了新的事業,成為了知名的企業家。

其實,我們大部分人的最初形態都是一碗米飯,沒有太大差別。但是,有人始終將自己當成一碗米飯,所以最終也就是一碗米飯的身價。而有的人,將自己包裝成了粽子,身價一下子翻了好幾倍。

俗語講:「人靠衣裳,馬靠鞍。」這就像是買東西,同樣內容的商品,人們都喜歡買包裝更好看的那一件。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初次見面,前45秒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這個第一印象形成後,就能在對方的心中占據主導地位,並保持較長時間,這被稱為首因效應。這在求職、交友、戀愛中都適用。利用這種效應,初次見面給人一種良好的形象,能為進一步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職場上摸爬滾打,學會包裝自己越來越重要。在職場中,人就是一件商品,要通過不斷的自我更新來換取更高的價值。比如在求職時,你就要在簡歷中將自己好好包裝一番,以便找到出價更高的買家。

求職時,穿著打扮整潔得體,舉止端莊,精神飽滿,言談落落大方、條理清晰,都會給面試官留下好的印象,更容易贏得機會。

同時,不只是外在的打扮就叫包裝。在職場中,更重要的是內在的價值,那些能體現人的能力、修養等高層次的東西。

本文絕不是鼓勵投機取巧,而是想說明一個道理,就是同等實力下,為何有人能成功,有人卻始終平庸。包裝是一定要以實力為基礎,否則只會是徒有其表。

缺乏真才實學,盲目包裝自己,要麼落得個東施效顰的下場,為人所恥笑;要麼成為南郭先生,最終還是要露馬腳。

粽子告訴我們什麼的道理2

粽子的來歷和寓意

提到粽子我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端午節,因為我是北方人,小時候吃到的粽子都是蜜棗餡的,後來發現原來粽子的種類非常多還有火腿的、五花肉的、八寶的等等。這里科學興農就和大家聊一下粽子的產生。

說法一:紀念屈原

這種說法相信知道的人最多吧。大家都知道屈原是楚國的大臣,一心為了國家,但是楚王卻聽信建寧小人的讒言,讓楚國陷於亡國的處境,屈原流放在外,對國家也是萬念俱灰。

在五月五日這一天,屈原含著對國家的前途的憂慮之情投入了汨羅江之中。世人為了不讓屈原的身體被汨羅江中的魚蝦吃掉,就會在江中投放大量的食物,這些食物大多是黍米做成的飯團。久而久之就成了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

還有一種說法是這些投放在江水中的食物是為了讓死去的屈原吃的,但是由於魚蝦總是會搶食,所以百姓就把飯團用蘆葦葉子把飯團包成菱角的形狀,讓魚蝦以為是菱角就不會搶食了。

並且會劃著龍舟撒粽子,這樣魚蝦會以為粽子是龍王的,龍王總管這水界,這些魚蝦就更不敢搶食了。所以就有了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的習俗。

不過這也只是關於粽子由來的說法之一而已,除了這種說法之外還有其他的說法。

說法二:祭祀用品

雖然說紀念屈原的說法從一定的意義上來講也說明粽子應該是一種祭祀的用品。但是這種說法當中粽子的祭祀性質更加強一些。這種說法的時間要比紀念屈原的說法更加久遠一些。

而是說粽子在遠古時期就已經存在了,主要是用來祭祀神靈和祖先的。我國古人都講究陰陽五行的說法,這就在粽子上體現出來了,粽子所用的原料古時候並不是糯米而是一種黃色的黍米,黃色屬於陽。包粽子所用的粽子葉為綠色,屬於陰。並且祭祀的.用品主要包括五牲,即牛、羊、豬、犬、雞,而粽子的包法非常像牛角,所以被當做祭祀的用品。

說法三:包烹

這種說法就不太具有傳說和神話的性質了。包烹的說法由來也是非常久遠,不過可以一說是最具有科學性的說法了。在遠古時期,大約50萬年以前,原始人的生活還沒有鍋、廚具這些物件,並且只是會簡單的用火燒食物,這時候就出現了用樹葉包裹食物放入火中燒食的情況,燒熟之後將樹葉剝去,食用。

後來到了石器時代之後,人們已經可以把包裹樹葉的食物放入石鍋之中煮食了,這也就是我們現在吃的粽子的雛形了。

雖然說關於粽子的說法很多,但是無論是哪種說法都證明粽子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需要我們認真傳承下去。

粽子告訴我們什麼的道理3

粽子的來歷

粽的歷史悠久,春秋時期,用菇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在戰國時代,楚國三閭大夫及愛國詩人屈原投汨羅江自盡後,百姓為了防止魚類破壞屈原的屍體,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讓魚吃米飯而不去咬屈原的遺體。

另說則是用來祭祀屈原的供品。粽子一直是端午的必備的食品,除了紀念屈原之外,江蘇等地,粽子被認為跟伍子胥信仰有關。當地記載:「鄉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非屈原也。」

西晉周處《風土記》寫道:「仲夏端午,烹鶩角黍。」《齊民要術》卷九引《風土記》記述粽子「蓋取陰陽尚相褁未分散之時像也」。

南梁時五月五日作粽,並在筒粽上蓋楝葉、以五彩絲線纏之。《續齊諧記》傳說光武帝建武年中,長沙人區曲見自稱「三閭大夫」的人謂:「聞君當見祭,甚善。常年為蛟龍所竊,今若有惠,當以楝葉塞其上,以彩絲纏之。此二物,蛟龍所憚。」

(7)端午節讓我知道了什麼道理擴展資料:

一、趣事

1、地球上最早

江西德安縣文物部門於1988年9月在一座宋代古墓里發現了兩個實物粽子,據考證,這是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實物粽。

該古墓位於德安縣城郊,葬於公元1274年。墓主右手拿一根長40厘米的桃枝,桃枝上吊有兩個棱形粽子。

粽子長6厘米,寬3厘米,分別系於桃枝兩邊,外皮為粽葉,薴麻捆紮。專家介紹,早期粽子有祭奠之意,放入棺木中以示親屬的哀悼。兩個粽子成雙成對,象徵吉祥如意。

2、歷史最悠久

西安的蜂蜜涼粽子,載於唐韋巨源《食譜》。特點是只用糯米,無餡,煮熟後晾涼,吃時用絲線勒成薄片,澆以蜂蜜與黃桂醬――白糖腌桂花醬。

大肉粽產於廣西南寧,每隻重約兩斤,以肥豬肉、綠豆為餡,清香、軟糯、甘潤、膏腴不膩。

廣西壯族出現過最大的粽子,它是將芭蕉葉墊在一個特大的方形籠格中,內放50公斤淘凈並拌有醬油的糯米,再拌入一隻去皮骨、切成小方塊的豬腿的肉,面上覆一層芭蕉葉,隔水蒸熟,這種粽子壯族人叫「口粽粑」,可供一家三口吃兩個月。

據香港的媒體介紹,香港有9位老人,曾經包了1隻重36公斤的粽子,供250人食用。89年端午節,台灣彰化縣曾製作一隻特大粽子,重達350公斤。廣東一帶包的粽子個兒特大,煮熟後1隻粽子端到桌上,四個年輕人居然沒法將它吃掉。

三、體積最小

最小的粽子在上海城隍廟,綠波廊、湖心亭兩處皆有。長約寸許,形如枕頭,火腿為餡,小巧清鮮;湖心亭以為茶食,甚妙。

在上海一些酒樓飯館中,宴席點心供應「迷你粽」,小得像手指一般,每50克糯米加4小塊火腿,可包4隻小粽子,白線纏綠葉,玲瓏淡雅,真象一件工藝品,讓人愛不釋手,捨不得剝而吃之。

四、最早速凍品種

1995年,三全食品研製出了中國食品行業第一顆速凍粽子,至今堅持推動粽子行業的發展創新

8、我的端午節體會30字

寫作思路:主要寫出你的端午節的來源。

正文:

每逢端午節,就會放一天假,家家會包粽子,看賽龍舟比賽。可是,中國人為什麼要過端午節?過端午節又為什麼要包粽子、賽龍舟呢?

原來,端午節起源於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楚國王室貴族,可因為楚王身邊遍布奸佞,屈原屢次被流放。

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屈原接到了楚都淪陷的消息,他萬念俱灰,來到汨羅江邊,跳江自盡。沿江的百姓知道這個噩耗,紛紛駕船來到江心,將一筒筒米倒進江裡面喂魚,以防魚吃掉屈原的遺體。

後來,劃小舟演變為賽龍舟,竹筒倒米演變成包粽子。農歷五月初五成了中國人民為紀念屈原而特定的節日——端午節。

今年的端午節到了,我和爸爸媽媽來到奶奶家吃粽子。剛一進屋,一陣清香就撲鼻而來,是粽子的香味,誘人的香味把我肚子中的小饞蟲一下子就勾了出來,攪得我一個勁兒流口水,畢竟一年吃不了幾回粽子。

開飯了,看著餐桌上的魚和炒土豆,我和小弟弟誰也沒動筷子,我們都在等那香噴噴的粽子。粽子來了,小弟弟馬上就搶了一個用黃線捆的粽子(奶奶說捆黃線的粽子是豆沙餡的),可包開粽子一看,是個蜜棗的。

於是,他又迫不及待地包開了第二個、第三個……直到第六個才包到豆沙餡的。小弟弟一邊埋怨奶奶騙人,一邊大口大口地吃著可口的粽子。一會兒,他的小臉上、鼻子上就灑滿了白米粒。那滑稽的花臉兒,逗得我忍俊不禁。伴著好吃的粽子,涼涼的糯米帶著粽子葉清香,讓人回味無窮……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可現在很多人更喜歡過外國的情人節、聖誕節,外國節日反倒比我們的傳統節日過得更紅火,真讓人不舒服。我覺得中國的傳統節日蘊含著那麼深刻的含義,又有可口的美食解饞,我們還是應該讓我們的傳統節日越過越紅火,讓端午節的習俗一代一代流傳下去。

9、端午節感悟20字!!!

哪裡是端午,不過是思念
糯米的軟糯和香甜,體現的不過是我們團圓的美好,端午以節日之名,勾起的不過是我們的思念之情。

在外工作,每天的忙碌讓我們很難有時間去關心父母,去和家人團聚,一起好好吃頓飯,而節日的到來,一來放鬆了心情,二來可以和家人好好團聚,就算離家遠的,在端午到來之際,可以給家裡的父母打電話寄端午節禮品,然後吃著父母寄來的粽子,這是很幸福的事情!

很慶幸在忙碌的生活中有這么多節日,讓我們一邊努力一邊甘之如飴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