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傳統節日 » 端午節為什麼不是端五

端午節為什麼不是端五

發布時間: 2023-01-20 05:39:20

1、為什麼端午的午是中午的午不是12345的五?

「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

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

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

2、為什麼把五月初五稱為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夏季最重要的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緣起和許多節俗活動均與夏令有關,且與夏至時間相鄰,故稱為夏節。晉代周處《風土記》就說過:「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

從字面上來講,端午還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稱。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古人習慣把五月的前幾天分別以端來稱呼,元代陳元靚《歲時廣記》說:「京師市塵人,以五月初一為端一,初二為端二,數以至五謂之端五。」

古人紀年通用天乾地支,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而午時又為「陽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陽」。午,古人與「五」通用,故端午、端五同義。還有一種說法,因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為了避諱,改五為午,從此,端午之稱更加普遍。又因其月日數相同,人們又稱端午節為「重五節」或「重午節」。

還有一種說法,因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為了避諱,改五為午,從此,端午之稱更加普遍。又因其月日數相同,人們又稱端午節為「重五節」或「重午節」。

端午節的幾大由來:

一說認為端午節是龍的節日。聞一多先生《端午考》考證,端午節是古代吳越民間舉行圖騰祭的節日,認為端午節實際上是一個龍的節日。

二說認為端午節是紀念楚國愛國詩人屈原逝世。據《續齊諧記》記述: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死,楚人哀之,每逢此日,以竹筒盛米,投江祭之。

三說是據《禮記》載,端午源於周代的蓄蘭沐浴。

四說認為據東漢時期蔡邕《琴操》中載,端午節系為紀念先賢介子推。

五說認為宋代高承《事物紀源》刊文,端午源於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於是日操練水軍。

3、為什麼端午節定在五月初五?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歷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現在的「端午」。《燕京歲時記》記載:「初五為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

4、端午節為什麼又叫端陽節?

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

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

其他稱呼

1、當五汛

在上海部分農村,靠杭州灣北岸一帶區域,如奉賢、南匯等地區,習慣上稱「端五節」為「當五汛」。亦有個別地區稱為「五月當午」。

2、躲午節

古時南北風俗各異,「五月」古時北方中原稱之為「惡月」,所以有的地方在端午節這天,父母便把未滿周歲的兒童,送到外婆家去躲藏,以避惡,故有「躲午節」之稱。 [3]  [24] 

3、地臘節

道教把全年分為五臘,正月一日天臘,五月五日地臘。據《天皇至道太清玉冊》與《雲笈七箋》中說,五月初五名地臘,五帝攢會之日,此日五帝會於南方三炁丹天,查生人祖考及見世子孫所行善惡,以定罪福,校定生人官爵。道教認為一年中的幾個臘日是良辰吉日,適合祭祀祖先和諸神以獲得福佑。

5、端午的「午」為什麼不是「五」字?

破解漢字必須從字形和讀音去推斷,僅從字形一方面破解,那叫一知半解;獨體文必須從漢字八畫和讀音來破解,不可僅依據古文字的象形圖案去斷定字義。

午(五)是由撇「丿」和「干」會意而成的字。「丿」表示向下、向內用力、向下運動、向內運動,或引申陰柔、女人等,這里指示太陽開始向下運動。「干」是由古文上「二」和豎「丨」組成的字,「二」表示上,最高點;「丨」指示木棍;總體會意為樹的主幹;這里指示用於測量太陽光影的木棍,或者樹的主幹。這樣「午」的總體會意為太陽光影剛開始由最高點下降的時刻。借「五」表示白天的居中時刻。所以午時為十一時至十三時。

五(舞)受易學思想的影響,是由兩橫「二」和斜豎、橫折「」會意而成的字。上下兩橫「二」表示天和地;斜豎表示陽(男人);橫折表示陰(女人);總體會意,天地之間陰陽結合生「五行」金、木、水、火、土。或理解男人女人相交生子女。借「舞」聲表示持中而舞,紡織中用「工子」繞線。

在這里,端午節的「端」字可解發端;開端;開始。而「午」則是古代的紀月單位。即農歷五月。《說文》雲:「午,五月陰氣午逆陽,冒地而出。」而端午,最初指的是農歷五月的第一個午日。清.趙翼《陔餘叢考端午》:「古時端午亦用五月內第一個午日。」而現在將五月初五定為端午,已不單是指端午,更多是作為一個節日名稱了。大概可解釋如下:

1、「午」「五」相通誤解說:

按《周官壺涿氏》『午貫象齒』。鄭註:「午故書為五,然則午五本通用……後以五月五日為午節,蓋午五相通之誤。」

2、每月五日均為端午說:

宋璟《請以八月五日為千秋節表》雲:「月惟仲秋,日在端午。然則凡月之五日,皆可稱端午也。」

3、紀念屈原說:

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五花絲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水,楚人哀之,至此日……」

網友回答:為什麼中國龍(五)民主領導頭腦節端午的「午"不是"五"?因為其意思是:要以交換、票決的立體「端"庄龍(龍)首的道(午),端正搞重五(五月五)這種領導頭腦(五)靠領導頭腦(五),不靠民主票決(午),靠批評意見(二十)當領導頭腦(五)的五五二十五,造成十倍嚴重的"二百五"傻不正之風的狀況端午的意思,長期以來說法很多,《道德經》說:「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周文王遺囑書的核心就是「歸中"。端午節的實質就是中國龍、「中」節,是根據一至九數字的中數「五」為節點立的節日。中國在應用數學數字中居於「五」、辰龍,所以中華民族稱"龍的傳人」。端詳五點立體三視圖共有七點(上下左右前後中),七等於午馬,就是端午的佐證。

網友回答:五月五,重五重龍,就會產生踢皮球的"二龍戲珠」,即「頭兒多相靠,龍多旱,廚師多了不做飯。」即二十五、二百五。所以,要從兩個商品丶頭兒丶領導中交換丶票決(午馬)出一個商品、頭兒、領導來,從而"端」正互相推靠的不正之風和搞宗派主義的錯誤思想,達到五的立方(3次方)得數一百二五的目的,即以"百"倍的努力,改變"二十五」這種成天給不正風提意見,使不正之風越來越嚴重的狀況。

網友回答:端午節也可以是端五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端」在漢語里有開頭、初始的意思。元代陳元靚《歲時廣記》雲:「京師市塵人,以五月初一為端一,初二為端二,數以至五謂之端五。因此「端五」就是「五月初五」。而按照歷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端午」。而午時又為「陽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陽」。同理,端午節又稱為重五、重午、午日、當午節等。端午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晉名臣周處的《風土記》。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兩個最主要的活動是吃粽子和競渡,所以端午節還有龍舟節、解棕節等名稱,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多達二十多個。

6、端午節為什麼叫端陽節

第五個月即「午月」,午月午日謂之「重午」,而午日又為「陽辰」,所以端午也稱為「端陽」。

唐朝的時候,因唐玄宗八月五日生,宋景為了討好皇帝,避"五」字的諱,將「端五」正式改為「端午」。此後,端午節才頻頻見諸於各種文學作品。元代陳元靚《歲時廣記》還對此進行了解讀:「京師市塵人,以五月初一為端一,初二為端二,數以至五謂之端五。 」

端午節這個名字也在唐朝的時候改的,因為唐玄宗是八月初五的生辰,才將原來的端五節叫做端午節。由此可見,過的端午節直到晉朝開始的時候,才叫端午節。

端午節過節的傳統

根據資料記載,五月初五過節,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從春秋時代,中國人就過這個節日。 但是,那時候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部分蒙古、回、藏、苗等少數民族也過此節,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

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鍾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

7、端午節可不可以讀作端五節

端午節可以讀作端五節.
端午從字面上還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稱。「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風土記》里說:「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個五日,頭一個五日就是「端五」。古人習慣把五月的前幾天分別以端來稱呼,元代陳元靚《歲時廣記》雲:「京師市塵人,以五月初一為端一,初二為端二,數以至五謂之端五。」
古人紀年通用天乾地支,按地支順序推算,農歷的正月開始為寅月,按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順序推算,第五個月正是「午月」,而午時又為「陽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陽」。午,古人與「五」通用,故端午與端五同義。又因其月日數相同,人們又稱端午節為「重五節」或「重午節」。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叫法達二十多個,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當五汛、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
端午的多個名稱叫法:
端午節「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歷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端午」。《燕京歲時記》記載:「初五為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
端陽節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五月初五為「端陽節」。
重午節午,屬十二地支,農歷五月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節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有些地方也叫「五月節」。
龍舟節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中國南方十分流行,尤其是廣東地區,廣東地區稱之為扒龍船。它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於原始社會。賽龍舟歷史悠久,已流傳兩千多年,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是多人集體劃槳競賽。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
當五汛在上海部分農村,靠杭州灣北岸一帶區域,如奉賢、南匯等地區,習慣上稱「端五節」為「當五汛」。
天中節此名稱根據陰陽術數而來。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余·卷二十·熙朝樂事》:「端午為天中節,是因為午日太陽行至中天,達到最高點,午時尤然,故稱之為天中節」。日本以五月五日為「男兒節」,可能也是據天中節而來,因其認為只有男子秉承天地中通之氣。
浴蘭節端午時值仲夏,是皮膚病多發季節,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去污為俗。漢代《大戴禮》雲:「午日以蘭湯沐浴」。
解粽節古人端午吃粽時,有比較各人解下粽葉的長度,長者為勝的游戲,故又有「解粽節」之稱。
女兒節明沈榜《宛署雜記》:「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飾小閨女,盡態極研。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
端禮節在湘南地區沿古俗,於在在夏日來臨之時的「五月初五」,在門上掛艾葉,用艾葉洗澡驅蚊的一個洗禮。人們認為經過洗禮,可以驅走瘧疾,能夠安全的渡過這個夏日多蚊的季節。
菖蒲節端午節除是古代圖騰祭祀節外亦是「祛病防疫"的節日。古人認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時五毒盡出,因此端午風俗多為驅邪避毒,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