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時候都要帶什麼
1、端午回家給家裡帶點什麼東西比較好?
1、傳統食品:遵循端午節傳統習俗,粽子、綠豆糕等傳統食品是必不可少。有些農村習俗講究4樣禮,就是回家要帶夠4種禮品,這就可以備上一些煙、酒、茶。
2、衣服:端午節過後,天氣漸漸變熱,可以趁著端午節回家的機會,給父母增添幾套過夏的新衣服,即貼心又實用。
3、養生保健品:給長輩送禮物的話最好送養生保健品,因為端午節已經是在夏季了,所以同時還可以送一些健康的茶類禮品,比如花茶、鐵觀音等等,同時附上一套茶具更好。
4、工藝品:可以根據父母的愛好,選擇一款精美的工藝品,比如說是活性炭雕工藝品,不但外觀精美大方,還有吸附室內有害氣體的特殊功效,是凈化家居室內環境的好幫手,還可以在炭雕禮品的背面印上你送給爸爸媽媽的祝福語。
5、銀飾是對身體有好處的東西,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子都適合,當身體健康的時候它會越戴越亮,身體不好的時候會發黑,所以這樣的東西誰不愛呢,主要是還不貴。
2、端午節的配飾有什麼
例如五色縷、香包、彩葫蘆等。
1、五色縷
五色縷,由赤、青、白、黑、黃五色絲縷製成,又有「長命縷」、「辟兵繒」、「朱索」、「百索」等稱謂。
關於它的稱謂與功用,在漢代之際已有記錄,至南北朝、唐宋仍見此風,但樣式歷代略有差別。
《後漢書》說「朱索」並非漢朝創始,先秦已有成例。漢代的人們綜合歷代遺制,在五月五日,揉五色成「朱索」,並連桃印,懸於門戶——象徵把鬼物邪氣捆綁起來,再以桃印壓服。
隨著時代的發展,五色縷的使用方法也逐漸脫離桃印,而單獨使用。除了飾於門戶,亦可系於手臂。
南北朝時期的女子,以五色絲染練成日月、星辰、鳥獸之形狀,上刺文綉、金縷,系於臂上。可見,五色縷的製作日益精細,其用途除了辟邪鬼物與瘟疾,也越來越追求美觀與裝飾之功能。
五色縷的歷史源遠流長,其名稱則隨時空的變遷略有不同。至明代,人們以「端午索」稱之,使用方法也略有出入,可系於手臂或腳脛,亦可掛於頸項,但其實都是同一種東西。
現今端午的五色縷,即承漢制而來。它的本意在辟邪,進而有納吉之意。但由於樣式發展至後來越形精巧,辟邪物日久便淡化其意義,反而成了裝點的飾物。
2、香包
端午節前後,正值仲夏疾疫與毒蟲盛行的季節。由於香包具有驅毒防疫、防病強身之效,便成為夏季個人隨身保健物品。
香包又稱為「香馨」、「香囊」,是端午節的特殊配飾。香包多製成囊狀物,內塞棉花,且沾些檀香、雄黃粉之類的粉末,再縫合成為立體造型,以驅除蟲害。
中國人佩戴香包的歷史久遠,屈原曾寫道:「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江離、辟芷、秋蘭均是香草。這說明,在屈子所處的戰國時代,人們已有佩戴香包的習慣。
但現有關於古代節日的史料,如《荊楚歲時記》、《歲華紀麗》、《歲時廣記》等,在描述端午節時,皆不見「香包」、「香馨」、「香囊」之稱。我們只能從其形式與功能,找到相似的佩戴品。
如《歲時廣記》中提到的「道理袋」,「道理」即是「稻、李」的諧音。南方地區到了五月便有早稻收獲,李亦是端午節前後盛產的水果。古人裝稻於袋,配以李,蘊含著「嘗新」的古意。
如果在綉囊內裝入雄黃或五穀,佩戴之,亦有避毒的作用。
3、彩葫蘆
彩葫蘆也是端午節除瘟去病的飾品,多用彩紙折疊、剪裁而成。
葫蘆在道教中具有特殊地位——它是仙境的象徵。
在《後漢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費長房在市集中偶遇一老翁懸葫蘆賣葯,市集結束後,老翁便跳入葫蘆中。之後,費長房隨老翁進入葫蘆,發現葫蘆內「玉堂嚴麗,旨酒甘餚」,別有洞天,老翁自稱「我神仙之人」。
可見,葫蘆正是人們對仙境的追求。
在道教中,葫蘆常與靈葯相關,是仙人隨身攜帶的法器,例如鐵拐李、南極仙翁等,他們身邊都有葯葫蘆、酒葫蘆。
葫蘆的形象用在端午節,是古人試圖借著其辟邪的象徵,來避鬼收瘟。
端午彩葫蘆多用紙剪雕而成,葫蘆的基本造型象徵「福祿」,其上還刻雕出蓮花、雙魚、壽桃、牡丹等象徵吉祥平安的圖案。
3、端午節為什麼要帶五彩繩?五彩繩的禁忌你知道嗎?
端午節很多地方都有帶五彩繩的習俗,五彩繩是由紅、黃、藍、綠、紫五個顏色組成的,五月又被古人稱為毒月,所以端午節帶五彩繩,有著祈福納吉的美好寓意,為家人孩子系五彩繩也成了端午節的一個重要習俗。每逢端午節,每家每戶都會在門前懸掛一個五彩絲繩,用來驅趕不祥之物,所以古人會用五色彩絲編成一個繩索,配上銀飾,纏繞在手臂上,用來祈求辟邪去災。但是佩戴五彩繩也是有禁忌的。
1:不能隨意扯斷一般佩戴五彩繩都是以孩子或者是婦女居多,最主要的還是孩子,因為佩戴五彩繩有好的寓意,每家每戶都希望孩子們能夠平安健康,而五彩繩在古人的寓意里有避難之意。所以如果隨意扯斷五彩繩,在古人看來有斷好運的意思,會把孩子一年的好運全部趕走。
2:不能隨意丟棄五彩繩佩戴之後如果想要取下來丟掉,千萬不能隨手丟棄,應該等到端午節過後的第一場雨後直接將五彩繩摘下來,扔進水中,讓它隨著雨水沖走。我們小時候,有的老人也會囑咐下雨之後把繩子扔進雨水當中,能夠避開水蛇,蚊蟲等傷害。所以五彩繩隨著雨水就寓意著各種疾病被沖走,以保佑我們的身體健健康康。
3:不要戴錯手很多人佩戴首飾都有自己的習慣,但是在佩戴五彩繩的時候不能隨意戴,要注意區分男女。老人一直講究男左女右,相傳是和古代神話的日月二神有關,說是盤古開天闢地以後,左眼變成了日神,右眼變成了月神,而日神對應的是伏羲,月神則代表著女媧,所以就有了男左女右的說法。
端午節佩戴五彩繩的習俗依舊在各地流行,雖然很多說法有點不切實際,但是五彩繩的寓意是美好的。所以我們也應該多了解一些端午節的風俗習慣,以後可以講給我們的後代聽,傳承民族文化要遠比單純地佩戴五彩繩這件事更有意義。
4、端午節哪些東西可以隨身帶或者送人的?
端午節可以送粽子。端午節除了送粽子還可以送香囊。
1、粽子作為端午節員工禮品不僅能恰到好處還體現了節日特色,是端午節禮物的首選。
2、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玲瓏可愛。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
傳統的端午節禮物——粽子,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夏季最重要的節日,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人們在端午節前包粽子,在端午節把粽子作為端午節禮物互相贈送,分享粽子,歡度端午,迎接歲序轉夏。
(4)端午節的時候都要帶什麼擴展資料:
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系起來。
俗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