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傳統節日 » 端午節第一天怎麼辦

端午節第一天怎麼辦

發布時間: 2023-01-26 09:37:41

1、端午節在家都是怎麼過的?

端午節在家做賽龍舟和吃粽子兩件事。

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在中國南方地區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的習俗,而大部分是劃旱龍舟舞龍船的形式。

關於賽龍舟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有祭屈原,祭水神或龍神等多種祭祀活動,其起源可追溯到戰國時代。比賽中,鼓聲急促,眾槳翻飛,刻成龍形的獨木舟你追我趕,不相上下 ,既是競渡游戲,亦是以祭神與樂人的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2、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的又一傳統習俗。各地包粽子的用料、粽子的形狀不盡相同,花樣繁多。如包成牛角狀的叫角粽,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的稱筒粽,包成四角形的叫四角粽,放肉的叫肉粽,放棗的叫大棗粽……統稱叫粽子。

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是在晉代。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有用大黃米(粘黃小米)的,還有添加中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傳統文化:

賽龍舟是漢族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江浙地區春秋之前有在農歷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龍圖騰祭祀的習俗;

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逝世,便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習俗,也是漢族龍圖騰文化的代表之一。春秋戰國時期,龍舟競渡盛行於吳國、越國、楚國,後來在我國南方沿海一帶也十分流行,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

2、各民族端午節習俗

滿族過五月端五是為了忻福禳災,而且五月端五滿族還講究房檐上插艾蒿以防病,到郊外踏露水。據說用這天的露水洗臉、頭和服,可以避免生瘡癤、鬧眼病。

納西族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日清晨,家家要吃糖棗糯米飯,喝雄黃酒。門前插白篙、三根葛蒲及兩根大麥穗。節日里,集市上還擺設葯攤,出售各類名貴葯材。婦女們則綉織小香包、小錢包、布娃娃、扇套、筆套等手工藝品。

水族有吃素的習俗。據傳水族的遠祖從江西遷到貴州三都地區,在此開荒種地,創家立業。某一年的秋後,遠祖的四個兒子來探望,遠祖上樓取肉款待他們時,不慎失足墜樓而身亡。自此以後,水族從端節的第一天開始,只准吃素,直至端節結束後才能吃葷。

傣族粽包節,流行於今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部分地區。夏歷五月初五日舉行。節日里,未婚青年男女身著盛裝,在村邊樹下圍成一圈唱情歌。然後,小夥子把粽包擲給自己所看中的姑娘,若姑娘也有意,就拾起粽包,雙雙到附近僻靜處談情說愛,至日落西天時才離去。

普米族轉山會,亦稱「繞岩洞」。流行於今雲南寧蒗彝族自治縣普米人居住區。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日舉行。當地普米族群眾視獅子山為女神,且為最高保護神,認為她可主宰繁殖和生育,給人間以幸福與平安。

彝族都陽節,流行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及金沙江沿岸等地。時間在農歷五月初五日。節日這天,家家戶戶門前都掛上菖蒲和艾葉,孩子們要用雄黃酒擦臉、青年男女還要包好粽子,帶上酒和培培肉,到風光秀麗的山間草坪,進行摔跤、跑馬、鬥牛、斗羊、跳舞等娛樂活動。

苗族龍船節,在貴州台江、施洞、松桃等地居住的苗族,五月初五有過「龍船節」的風俗。

在端午節這一天,苗家男女老幼,都穿上自己最心愛的節日盛裝,傾寨出動,湧向清水江邊。立時清水江築起了一道五彩繽紛的人的長堤。

年輕的姑娘們,挽著高高的發髻,佩戴銀晃晃的頭飾、項圈、耳環、戒指,在陽光下耀眼奪目,像是長堤上開出的朵朵銀花。快活的人們吹起了蘆笙,唱起了悠揚的歌曲,跳起歡樂的踩鼓舞。笑聲、歌聲,一直沖向藍天。

侗族浴蘭,貴州、湖南居住的侗族,在端午節前一天,婦女要上山採集草葯,回家煮成香湯洗滌身體和頭發。『洗完後,主婦走上竹樓,恭恭敬敬地包制粽把(粽子)。

包粽把時,禁忌成年男子上樓。到了節日這天,家家都在祖先的牌位前供上曹蒲酒,在祖婆的牌位上用粽把敬奉。婦女在小孩頭上纏上曹蒲葉,額頭上用雄黃酒畫「王」字。屋裡屋外,用小椒和葛蒲熬的水噴灑,還要做雄黃大蒜油澆灑在要吃的菜餚上。

沿河湖居住的侗族人有劃龍船、賽龍舟的習俗,在山區居住的則有上山挖草的風習。

彝族采葯賣葯,居住在小涼山地區的彝族有在端午節采葯賣葯的習俗。「佳節添茱萸,男女采葯忙」說的是端午節時,雨水下透,百草蔓生,大多數中草葯根深葉茂,進入成葯期。人們三五成群地肩扛葯鋤,身背葯筐,穿行於高山、深谷、河邊,嘗遍百草,專心採集。

水族賽馬,水族在端午節時要舉行賽馬活動。賽馬活動在專用的馬道上舉行。賽馬之前,各村都要推選幾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身著嶄新的長衫,頭戴氈帽,騎上披紅掛彩的馬沿馬道先走一遍,稱為「開道」,表示吉利。

騎手們在比賽之前先表演騰空躍馬等高超的騎技,將賽場上的歡樂氣氛調節一番方才開始比賽。水族傳統賽馬不是以速度快慢取勝,而是要比馬的耐力,比騎手精湛的騎藝。

布依族打格螺,貴族的布依族在端午節時有的習俗。格螺一般用青銅木製,也有用牛角製成。格螺的形狀頗似漏斗,上圓下尖,上端圓形的盤頂厚2至4厘米不等,便於用鞭抽打旋轉。格螺大小不等,做工極為精細。

3、湛江端午節習俗是什麼?

湛江端午節習俗是吃粽子、掛艾草、洗葯浴、賽龍舟。

湛江的端午節也稱五月節,一般五月初一就開始了,五月初一吃桃子,早上用艾葉揉汁放水裡洗臉,晚上用艾葉和其他葯草混合了煲水洗澡;

初五殺雞、鴨拜神、拜祖宗,吃粽子,晚上同樣用艾葉煲水洗澡,賽龍舟。

湛江民間有在端午節艾草生長時節用艾草和其他草葯煲水來洗澡的習俗,除疾去毒。

這些草葯主要是艾草、菖蒲、竹葉草、香茅、柚子葉、桃子葉、野薑及一些叫不出名字的。

舊時,湛江人多習慣摘取櫓罟葉去刺,代替粽葉編織成鴨母、筆架、鍋蓋、橄欖、枕頭之形粽子(俗稱「餃侖」),取料粟米或糯米等製成(雷州市一帶粽子較大,稱為大粽。而東海粽更大更長,稱為腳筒粽)。

按海康縣志注釋「櫓罟」一詞說:「櫓罟多生於田塍籬落間,隨處有之,唯生於沙土者高僅一二尺,不能成木,赤土高有丈余,然亦廢材。」

湛江中秋拜月老。在湛江一些沿海的村莊,也有中秋節當天拜神靈和祖先的活動,一般由家裡的老人,中午時分帶著烹制熟的豬肉、雞、鴨和月餅、水果等貢品;

到自家附近的廟宇或祠堂進行祭拜活動,之後把食物拿回去一家人分享,表達人們祈求健康、平安、豐衣足食、事事順利。

4、端午節應該如何慶祝?

一、端午節在家包粽子、吃粽子。

粽子是端午節應節的食品,可能大多數人都不陌生。每個地方的粽子可能會略有不同,味道和餡也多種多樣。包粽子可能現在很多年輕一輩的人都不會包了,只是去買現成的。

二、端午節去江邊看賽龍舟。

龍舟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賽龍舟的來歷。據說古代的人是捨不得屈原投江,便劃船營救,當他們去到那裡後,不見屈原的蹤影。為了紀念屈原,每年的五月五日便用賽龍舟以此做紀念。

三、端午節小孩佩戴香囊,情侶傳遞香囊表愛意。

香囊傳說有辟邪驅瘟的意思,實際只是用來裝鉓服裝的,但是為了圖個好意頭,而且味道很香,可放在家中或房間,芳香怡人。另外還有的傳說,男方送女方香囊是表達愛意,表示女方是男方的意中人。

四、端午節,家家戶戶門前掛艾條。

端午節這一天,要打掃衛生,要在門上掛艾條。要喝雄黃酒,目的是為了辟邪。

五、端午節家人團聚。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最重要的還是要和家人團聚,在外的遊子,應該在如此隆重的節日,回到家鄉,和家人一起共度佳節。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