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中秋節有什麼食物豐收了
1、中秋節應該吃什麼?
吃月餅
中秋吃月餅,是我國流傳已久的傳統風俗。風清月朗、桂香沁人,家家嘗月餅、賞月亮,喜慶團圓,別有風味。月餅作為一種形如圓月,內含佳餡的食品,在北宋時期就已出現。詩人兼美食家蘇東坡就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而作為一種食品,稱為「月餅」,則始見於南宋《武林舊事·蒸作飲食》。當時,杭州民間就有「又月餅相饋,取中秋團圓之意」。到了元朝末年,月餅已成為中秋節日美點。
吃鴨子
我國雲南的仫佬族鄉親都要在八月十五這天買餅子,殺鴨子,歡度這個傳統節日。為了紀念以游村賣糖動員鄉親殺番鬼佬的賣糖佬一家三人,仫佬人每年八月十五,家家戶戶都要買餅子、殺鴨子,以此教育後代不要忘記反抗侵略的斗爭。
吃芋頭
中秋食芋頭,則寓意辟邪消災,並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剝鬼而食之,大有鍾馗驅鬼的氣概,可敬。
吃田螺
至於中秋食田螺,則在清咸豐年間的《順德縣志》有記:「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間認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據分析,螺肉營養豐富,而所含的維生素A又是眼睛視色素的重要物質。食田螺可明目,言之成理。但為什麼一定要在中秋節特別熱衷於食之吃。有人指出,中秋前後,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因此,肉質特別肥美。是食口螺的最佳時節。如今在廣州民間,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間,都有炒田螺的習慣。
吃南瓜
江南各地過中秋節,家家戶戶流傳著八月半吃老南瓜燒糯米飯的風俗。
飲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著明月,聞著陣陣桂香,遙想吳剛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享受。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用價值。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用價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驥斗兮酌桂漿」、「奠桂兮椒漿」的詩句。可見我國飲桂花釀酒的年代,已是相當久遠了。
食藕盒子
中秋食藕,也是寄團圓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將藕切片,每兩片間下端相連,中間夾肉、文蛤等調制而成的餡,外拖面煎至金黃,此又稱藕餅,與月餅有異曲同工之妙。目前市場上藕的品種主要有兩種,即七孔藕與九孔藕。江浙一帶較多栽培七孔藕,該品種質地優良,肉質細嫩,鮮脆甘甜,潔白無瑕。中醫認為,藕經過煮熟以後,性由涼變溫,對脾胃有益,有養胃滋陰,益血的功效。
月圓人也圓
月餅傳說小貼士
有人以為吃月餅和送月餅,自古以來就與中秋節有關。其實, 情況並非如此。初唐時,原來農歷八月只有初一是節日,而無十五這個節日。相傳,後來唐明皇曾於八月十五夜遊月宮,這樣民間才把八月十五這一天作為中秋節。
到了中唐,人們始在八月十五之夜登樓觀月,而當時還沒有月餅出現。說到月餅的出現最早是在南宋的時候。不過當時的月餅與中秋節毫不相干,那時的月餅與現代月餅亦大不相同,只是作為蒸食品在飲食市場出現而已。
月餅真正與中秋節有聯系是在明代。當時,北京城市裡出現了一種以果做餡的月餅,而人們在中秋節這一天自己製作月餅,用於自食和贈於良朋親友,以表達團圓和祝賀之意。那時的月餅大小和形狀很不規范,差別甚大,其名稱也頗特別。
2、八月十五吃什麼傳統美食
八月十五吃的傳統美食有:
1、月餅
中秋吃月餅,是我國流傳已久的傳統風俗。風清月朗、桂香沁人,家家嘗月餅、賞月亮,喜慶團圓,別有風味。月餅作為一種形如圓月,內含佳餡的食品,在北宋時期就已出現。
詩人兼美食家蘇東坡就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而作為一種食品,稱為「月餅」,則始見於南宋《武林舊事·蒸作飲食》。
當時,杭州民間就有「又月餅相饋,取中秋團圓之意」。到了元朝末年,月餅已成為中秋節日美點。
2、桂花糕
中秋之際正是桂花飄香的時候。中秋節時許多人家都會用桂花最桂花糕或者浸桂花酒。無論是桂花糕還是桂花酒都無一例外地散發出桂花特有的香味。
3、田螺
中秋前後,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因此,肉質特別肥美,是食口螺的最佳時節。而且螺肉營養豐富。
4、糍粑
糍粑是圓的凝聚,它始終與圓相伴。蒸糯米的蒸籠,打糍粑的碓窩,放糍粑的簸箕,做餡的黃豆、花生、芝麻等等無不與圓同在。
在四川民間一些地方,在糍粑中加入桂花搗製成月桂糍粑,蘸上炒黃豆面和白糖吃,味道清幽淡雅、甘甜爽口,別具一番風味。
5、麻餅
四川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於門口,以示慶祝。
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縣中秋節祭土地神、扮演雜劇、聲樂、文物,稱為「看會」。
3、中秋節應該吃的傳統美食有哪些
每到各種節日的時候,最讓人開心的莫過於全家人聚在一起吃美食了,馬上就要到來的中秋節,除了吃月餅,其實還有很多傳統美食。下面是我整理的中秋節應該吃的傳統美食有哪些,歡迎閱覽。
1、柚子
溫故:月亮保「柚」
中秋吃柚子,是中國傳統習俗之一。近期,有大量柚子湧入南寧市場。許多人只把柚子當成是一種當季水果而已,其實中秋吃柚子還有其中緣由。「柚」與「佑」諧音,是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所以,中秋祭祀時,人們喜歡用柚子。柚子還有一個用處,就是解膩。月餅吃得多了,吃一片酸酸甜甜的柚子,會有一陣清爽的感覺。
許多人吃柚子,剝皮吃果肉。建議把皮也留下來,做成各類菜餚。中秋宴席上,柚皮扣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老南寧人林謝介紹,把剝下的柚子皮先放在火上烤,把青色外皮烤焦後,用刀片刮掉,然後放到水裡浸泡,取出切片燜炒,放些碎肉和辣椒,就成了一道美味。
吃新:柚皮為主,肉為輔
傳統吃法許多人都知道,新吃法就需要創意了。經營桂菜的南寧某餐館總廚吳志強從業多年,年年都做柚皮菜,摸出了不少經驗。過去吃柚皮,是因為生活苦,不捨得浪費東西,就連皮都吃了。但是現在再吃柚皮,反倒是為了解膩、消食。「大魚大肉的,客人反倒不愛吃,這柚皮一上桌,大家贊不絕口。」吳志強說。要想做出好吃的柚皮,還得不吝嗇用肉。豬油不夠香,用雞鴨油更好。燜雞、炒鴨的時候,把柚皮放入一起烹調。柚皮的吸油能力非常好,能把雞鴨的油都吸收掉。雞鴨油本來就很香,配上柚皮的清香,那真是絕頂美味。
大廚指點:柚皮主要有兩種處理方法:一是直接用刀把外層的青皮削掉。這樣處理的皮能保持原味,缺點是易爛。千萬不能拿來燜,否則,還未等入味,柚皮就溶爛,筷子無法夾起。應該過滾水焯熟後,迅速取出浸泡在調配好的汁水裡,待入味後立即取出;另一種方法是,把柚皮曬干,或者用火烤。烤過的柚皮比較香,且吃起來更有嚼勁。經過處理,柚皮無論是煎炸蒸煮都可以,不易爛,易入味。挑選柚子皮做菜也有講究,沙田柚皮薄,吃起來沒有嚼頭,最好選擇厚皮柚。大廚的經驗是,果肉甜的柚皮會苦,果肉酸的柚皮微甜,所以,家裡買到了不甜的柚子,另有一個好處,它的果皮可是個美味。
2、芋頭
溫故:中秋節「剝鬼皮」
清乾隆《潮州府志》中記載:「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可見吃芋頭這個習俗由來已久。廣西出產的芋頭品質好,中秋餐桌往往少不了這道菜。春節時吃的芋頭扣肉,隆重又油膩;相比之下,中秋節的吃法就簡單一些。
今年56歲的南寧人王萍回憶,以前小時候過中秋,常有芋頭仔吃。一個個小芋頭仔整個放進蒸籠里蒸熟,不放任何配料,剝了皮蘸醬油吃,當時覺得這就是人間第一美味了。王萍記得,她每次都不愛蘸母親准備的醬油,喜歡自己的那一套吃法,即用芋頭仔蘸白糖或者鹽吃。後來她發現,還有人拿芋頭仔蘸陳醋或辣椒醬、蜂蜜吃,據說味道也不錯。
吃新:荔蓉香酥鴨
喜歡看卡通片的人,應該都還記得《麥兜的故事》里春田花花幼兒園校長教小朋友說的「荔芋火鴨扎」。許多人都不明白是什麼,但廣西廚藝界大師王堂豪一聽就明白了。他說,這道菜其實就是「荔蓉香酥鴨」。早在20年前,王堂豪經常做這道中秋宴席必備的菜品,它的做法即使放到今天也算新潮,因為畢竟不容易見到。做法是,用做扒鴨的方式把鴨子燉爛,切成兩半,取掉鴨骨;將芋頭切片蒸熟後,用勺子碾成芋泥;在芋泥里拌上油、鹽、味精等佐料後,平鋪在扒鴨裡面。鋪好芋泥的鴨子放入油里炸,炸到鴨皮酥脆後起鍋切塊。這道菜外酥里嫩,芋頭的清香和鴨子的油膩相結合,一口咬下去,滿口留香。只是這菜的工序太復雜,現在的餐館里已經極少見到。
大廚指點:所謂新菜不過是觸類旁通,主婦們在家裡也可以當大廚,只要自己發揮一下想像力,把鴨子換成雞、扣肉或是其他肉類,都能做出一道好菜。挑選芋頭的時候,要選外皮略帶一點紫色的。剝開後,芋肉上布滿像紅筋一樣的花紋為最好。只要挑選好芋頭,無論如何烹調,都會很美味。
3、糍粑
溫故:糍粑比月餅更重要
中秋節吃糍粑在書上極少記載,但是在廣西的許多地區,確有這樣的習俗。一些地區甚至中秋節可以沒有月餅,但是卻不能沒有糍粑。家住桂林市的龍雪嬌記得,從小家裡過中秋之前,家裡就會做糍粑。做法是,把新收回來的糯米淘凈,用飯甑蒸熟。放到石臼里搗,足足要搗一個多小時才能做好,一個個圓餅被晾乾放置。到了中秋那天,母親就會取出幾個,放在火上烤給兄弟姐妹們吃。烤熟的糍粑外皮酥脆,內里卻是很黏糊的米漿,吃起來口感特別。在桂北地區,還有吃米糕的習俗。米糕和糍粑一樣都是用糯米做的。《中國民俗大系》一書記載,桂北的年輕小夥子在中秋之夜,就會結伴唱歌走寨。姑娘有選擇性地給男方分贈米糕,如果米糕是淡的,證明姑娘對小夥子沒有興趣;如果微甜或者甜,則表示有希望。這一傳統現在在農村裡也漸漸消失,只是米糕還繼續留了下來,年年中秋都隆重登場。
吃新:糍粑烤著吃
在壯族地區,糍粑是傳統食物,逢年過節必備。有的.糍粑也有餡,有花生芝麻、白糖等餡,後來出現了紅豆沙、綠豆沙等餡。有一種新吃法是,把白糍粑烤熟,撕成兩半,往裡加入芝麻花生、紅豆綠豆。總之,食者想吃什麼餡料,就往裡加,加完後再把糍粑合在一起吃掉。
大廚指點:糍粑是廣西一道傳統食物,吃了幾百年的食物要想吃出新意還得動些腦筋。南寧某酒店總廚許東平介紹,糯米本身就有獨特的清香,所以添加輔料的味道無需太濃重。既然是中秋節,可以結合一些當季特色,比如桂花蜜、玫瑰蜜,清香加糯香,味道更佳。
4、田螺
溫故:八月食螺
中秋吃螺,完全是因為這個季節的螺實在太肥美。沒有小螺,尚未產卵的田螺此時的肉質最好。老南寧人王碧珠說,以前老人家曾告訴她,對著月亮吃田螺,越吃眼睛越明亮。顯然是老人家哄孩子的玩笑話,但吃田螺的記憶一直儲存在她的腦海里。提及田螺歷史,清咸豐年間的《順德縣志》有記載:「八月望日,尚芋食螺。」
吃新:田螺也能釀
炒田螺不算是新吃法,紫蘇加上辣椒、酸筍,把螺那麼一兜炒,就是一盤美味上桌,如今在夜市常見。田螺釀就不那麼好做了,其中經歷多道工序才可以完成。這道菜是桂林平樂、陽朔一帶的特色菜,相傳已久。但是在廣西其他地區,很難吃到正宗。廚師許亞東向記者詳細介紹這道菜的製作方法。中秋時節的螺有一個好處,腹中無小螺,很適合做田螺釀。把田螺殼的尾部敲碎,把螺肉掏出。將螺肉、豬肉、香菜、薄荷、紫蘇、假蔞等一起剁碎,拌勻之後填入空螺殼里。用湯汁把田螺煨熟,再加入紫蘇、酸筍等佐料炒香,一盤鮮香的田螺釀就出爐了。
大廚指點:市民到市場采購田螺,因不知其來歷,最好提前一天購回,放在清水裡,待田螺把泥吐盡再食用。
中秋節必吃的10種食物
1、桂花糕
農歷八月十五正是桂花飄香的時候,聰明手巧的人們會將桂花做成可口的糕點,香氣撲鼻,尤其是桂花為的綠豆糕,非常受人們的歡迎。
2、大閘蟹
秋風起,蟹腳肥。中秋節是大閘蟹上市的季節,喜歡吃螃蟹的朋友可不能錯過。不過中秋節買螃蟹肯定會漲價,大家最好是提前買。
3、糍粑
中秋吃糍粑是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為了紀念楚國大將軍伍子胥,便流傳至今,在做糍粑的時候加入桂花,沾著黃豆面和紅糖漿一起吃,別有一番風味。
4、田螺
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並且在中秋前後,田螺的肚子裡面沒有小螺,肉質非常的肥美,是食用田螺的最佳時節,在廣州等地都有炒田螺的習慣。
5、芋頭
在江浙一帶,中秋節的時候會食用芋頭,諧音「運來」,祖先保佑自己找到好工作,還有辟邪消災的寓意。並且芋頭這種粗糧對身體也好。
6、柚子
柚子也是很多地區中秋的必備食物之一,諧音「佑」有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吃了膩膩的月餅,再吃點酸甜解渴的柚子,開胃解膩。
7、南瓜
中秋吃南瓜是比較特別的習俗,中秋正好是南瓜的豐收季節,個頭最大,味道最香甜的時候,在江南等地,中秋節是有錢人家吃月餅,窮苦人家吃南瓜。
8、菱角
中秋節吃菱角,據說可以讓孩子長得聰明伶俐,用清水煮熟之後,直接把殼剝開吃,還可以用來煮粥,非常清香。直接生吃嫩菱角也非常不錯。
9、藕盒子
中秋節吃藕盒子也是寄託了團圓的意思,江浙人一般將藕切片,中間夾上肉餡,外面裹上麵糊,下鍋炸至金黃,吃起來酥脆可口。
10、月餅
中秋節吃什麼傳統食物大家都知道了,月餅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我國流傳許久的風俗,各地人民都會在中秋這天吃月餅,賞月亮,團團圓圓。
4、中秋節有什麼傳統食物
中秋節有什麼傳統食物1中秋節應該吃什麼傳統食物
1、桂花糕
中秋之際正是桂花飄香的時候。中秋節時許多人家都會有吃桂花糕的習俗,桂花糕是一種非常美味的食物,散發著桂花獨有的香氣,非常受人歡迎。
2、月餅
月餅也是中秋節的傳統小吃之一,可以說已經成為中秋節的代表。每年中秋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准備許多月餅送給自己的親朋好友。月餅的種類非常的多,所有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口味來食用。月餅通常是圓圓的,一家人可以分著吃,代表著團圓和睦,有著良好的寓意。
3、田螺
在廣東許多地方,中秋節還會有吃螺螄的習慣。中秋前後,田螺的肉質肥美,口感極佳,而且田螺還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對人的身體很有好處。
4、大閘蟹
這是江浙一帶的習俗,中秋正是「蟹膏肥,稻花香」的季節。雖然這個時候的大閘蟹價格非常昂貴,但是也阻擋不了人們對它的喜愛。
5、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一種美的享受。桂花不僅是一種觀賞性的植物,還有食用的價值,我國用桂花釀酒已經有很久的歷史了,桂花酒也是一種十分受人歡迎的酒,有許多女孩子很喜歡喝。
6、芋頭
在江浙一帶,芋頭的發音與「運來」相近。所以中秋節吃芋頭,不僅僅只是享口福同樣也表示希望能夠好運連連。芋頭是一種粗糧,對人的身體很有好處。
關於中秋節的故事
1、玉兔搗葯
此傳說最早見於《漢樂府·董逃行》:「玉兔長跪搗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盤,服此葯可得神仙。」相傳月亮之中有一隻兔子,渾身潔白如玉,所以稱作「玉兔」。這種白兔拿著玉杵,跪地搗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葯丸可以長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廣寒宮中最早的玩伴吧。
2、玄宗游月
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游月宮之念,於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雲,漫遊月宮。但宮前有守衛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清麗奇絕,宛轉動人!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於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日後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又譜曲編舞,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3、吳剛折桂
關於中秋節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
4、貂蟬拜月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傳說貂蟬降生人世,三年間當地桃杏花開即凋;貂蟬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隱入雲中;貂蟬身姿俏美,細耳碧環,行時風擺楊柳,靜時文雅有餘,貂蟬之美,蔚為大觀。正是因了這種美貌,讓弄權作威的董卓、勇而無謀的呂布反目成仇,使得動亂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寧之象。
中秋節對於中國人的意義是什麼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歷八月十五,傳說是為了紀念嫦娥。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歷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個月,分別被稱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為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且又因農歷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稱「中秋」。到了唐朝初年,中秋節中秋節才成為了固定的節日。
1、團圓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徵著團圓。
2、和諧
中秋慶賀著期待著豐收,因此也期待著和諧。「和」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追求。中秋佳節闔家團圓、鄰里和睦、階層和合、社區安定、民族團圓、家國和諧、世界大同,其樂融融。正如蘇東坡說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張九齡說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3、感恩
中秋節從其最早的含義來看,就是一套禮儀,它體現了當時的人們對於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層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們對於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種認識,體現了一種對於家庭的重視。
中秋節有什麼傳統食物2美食
月餅
鐵打不走的食品,中秋節,家家戶戶盼望著團員,和睦,共享天倫之樂。如果在今天晚上,一家子或者幾家子一起集合,在戶外的大桌子上面,看著月亮,切著四斤的大月餅,每個人都會非常的開心的,同能還能家家人朋友的關系。
泡茶
月餅是高脂肪,高蛋白,高糖分的食品,雖然好吃,雖然一年只有那麼1次,但是也要注意進肚的份量。這個時候,不妨沖一壺普洱,鐵觀音,或者是西湖龍井,天山雪菊,絕對是最佳的搭配。
湯圓
這個湯圓,以前是自己家裡人今天白天就用糯米粉一起製作的手工湯圓,粉裡面增加一些紅粉,使得湯圓是紅色的,今天晚上拿出來一起品嘗,象徵著家人甜蜜,生活甜美之意。
小零食
這里說的零食包含的.內容不是很廣,比如可以增加一些花生,腰果,松子,小米餅,這樣可以讓你在今天晚上充分得到最完美的味蕾。
湯類
南方地區比較懂得享受燙的文化。一般來說,中秋節是夏季,天氣還是比較炎熱,那麼南方地區的家庭多數會在今天買足清熱解暑,滋補型的材料,放入砂鍋,跟雞或者豬骨頭一起熬制幾個小時,最後等到晚上一起分享這個美味。
中秋節美食
1、吃月餅
在中秋節這天,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月餅是家中必不可少的小吃。可以說什麼都可以不吃,但是月餅一定要吃。因為不單單是吃月餅的味道,更是有一種與家人團聚的甜蜜感。即使不能回家與家人團聚,也能把相思寄託在月餅上。
2、吃螃蟹
吃螃蟹也是中秋節比較興盛的一種吃法,首先是有詩句曰:「九月團臍十月尖」,這里的九月團臍其實就是指九月的雌蟹肉質最好,而十月則是雄蟹當道,因此在九月份,也就是中秋節的年份,我們可以吃到膏香肉嫩,甘香流油的蟹黃、白嫩鮮甜的蟹肉,因此也廣受民眾的喜愛。
3、吃石榴
吃著月餅、螃蟹,當然也需要水果來搭配。中秋節正是石榴豐收的時候,石榴子紅似瑪瑙,沒剝開前外表圓圓的,亦有吉祥、團圓的意思。
4、吃糍粑
糍粑是一種很常見的小吃,在中秋節這天吃糍粑,一方面為了紀念出國大將軍伍子胥,另一方面中秋吃糍粑預示著家家戶戶團結幸福,生活甜蜜。
5、中秋節日有什麼必吃美味佳餚嗎?
中秋到,合家團。這樣一個歡樂的日子,每每都是所有小吃貨大飽口福的時候。中國飲食文化豐富,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相應的中秋美食,下面我們來看看各地中秋都吃些什麼吧。
月餅
提起中秋節的應節食品,大家一定立刻想起月餅。月餅是久負盛名的中國傳統小吃之一,其中廣式、京式、蘇式、潮式,滇式等月餅被中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愛。從唐朝開始我國各地都會在中秋當天吃月餅,各地雖然做法、風味不同,但在中秋一定不會少了月餅。
蘇州:菱角
街市上到處是賣菱角和買菱角的人,給小孩子吃菱角更寄託著大人們希望他們「聰明伶俐」的祝福。菱角長成於七月,但它最好的時節是中秋。
雲南:板栗
秋涼乍起,街頭就開始飄起了糖炒栗的香氣。板栗,原先與芋頭、菱角一樣,也是中秋必吃的小食。
南昌:柚子
柚子是中秋節必不可缺的水果,一來中秋節前後正好是柚子最好吃的季節,錯過可惜;二來柚子又大又圓、象徵「團圓」。柚子諧音遊子,中秋是團圓節,遊子當然回家團圓了。
柚子又有「佑子」的諧音,蘊意吉祥,歡慶佳節之餘,也討了個「彩頭」。柚子在南昌的方言裡面,諧音是「有子」,因此中秋節吃柚子也有早生貴子的吉祥寓意。
廣西:糍粑
糍粑是一種信物,聖潔的食品,八月中秋舂糍粑,吃糍粑賞月活動即喻示家家團結幸福、吉祥如意。千百年來廣大人民與之結下了深厚友誼,對之情有獨鍾,並賦予了它無限寄託和深刻寓意。
糍粑的黏結成團,喻示著全家和睦團結;糍粑的香甜,喻示著生活甜蜜幸福;就連清早打糍粑,起得越早也代表來年豐收越大;糍粑成大小圓形,喻示著人們「有緣」、喜慶、吉祥和團圓。
浙江:南瓜
中秋節有一個特別的習俗,「八月半吃南瓜」,從老一輩那裡聽來,「八月半吃南瓜」還有個關於孝女的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南山腳下有一個美麗的姑娘黃花。八月十五那天,她在山上的雜草叢中發現兩只扁圓野果,采了回來,煮給父母吃,因連年災荒而卧病在床的二老吃了這香噴噴、甜滋滋野果後,病體竟漸漸地好了。因此瓜是從南山采來的,後來人們就稱其為南瓜,到了中秋總要以各種烹飪方法嘗嘗它。
合肥:藕
中秋食藕,是寄團圓之意,尤其是吃「藕盒子」。將藕切片,每兩片間下端相連,中間夾肉、文蛤等調制而成的餡,外拖面煎至金黃,此又稱藕餅,與月餅有異曲同工之妙。
合肥人在中秋節除吃月餅外,還要吃包河「無私藕」。傳說包拯晚年,仁宗封賞功臣要把半個合肥城封給包公。包公要他的後代自食其力,拒絕皇上的村賞。但仁宗一定要封賜,最後把一段護城河封給他。皇上金口玉言,再不領封,便有抗旨之罪。包公萬般無奈,只好領封,但心裡很不安。看到護城河裡的藕荷,經過再三考慮、對藕荷作了規定;河藕能吃不能賣,包拯鐵而藕無絲(私)。說也怪,別地的藕是藕斷絲連,但包河藕無絲。
從此,合肥地區便留下一句歇後語「包河藕——無絲(私)」。包拯後人恪守包公這一遺訓,並在中秋這天品嘗包河藕,加冰糖,以示「冰心無私」。包河裡的藕也只是送給鄉鄰吃,從不賣錢。這一美德,人們競相效法,遂成風俗。
上海:螃蟹
俗話有「西風響蟹腳癢」,說的就是每年中秋之時,螃蟹黃滿膏肥,是最佳的品嘗時機。螃蟹的營養豐富,尤其是蛋白質含量比豬肉、魚肉都要高出幾倍。
古時漢族的中秋宴俗,以宮廷最為精雅。如明代宮廷時興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後,眾人圍坐品嘗,佐以酒醋。食畢飲蘇葉湯,並用之洗手。宴桌區周,擺滿鮮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時鮮,演出中秋的神話戲曲。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出的各地中秋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