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把艾草放在什麼地方
1、端午節快到了,門上怎樣掛艾蒿,艾蒿是掛在院子的大門上,還是屋門上,分時間掛嗎?
端午節艾蒿要掛在院子的大門上,艾蒿要在端午節當天早上掛。
民間諺語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過端午節的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據了解,早在晉代人們已經開始把艾蒿(即艾草)掛在門上,到了南北朝時代,掛艾蒿發展為掛艾人。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惡日,在民間信仰中這個思想一直傳了下來,所以才有種種求平安、禳解災異的習俗。其實,這是由於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所以要十分小心,這才形成此習慣。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葯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此外,也有人在房屋前後栽種艾草,求吉祥的習俗。
(1)端午節把艾草放在什麼地方擴展資料
端午掛艾蒿的講究:
一、挖艾趁露水:在挖艾草的時候要趁著有露水的時候就要去割,不能等到太陽都已經出現了,那挖艾草就非常的不合適。
挖艾草的最佳時間在6-7點期間,這個時候露水還沒有消失,假如挖太晚的話,那艾草的味道會相對變淡,對其功效的發揮會有一定影響,所以在端午的時候,人們就會起得特別早。
二、艾草不離根:在很多地方人們用艾草的時候都是割回去,艾草往往一年可以長幾茬,割艾草要相對簡單一些。但實際上艾草是需要連根挖回去的,因為人們普遍認為艾草具有趨吉避凶的作用,所以有跟會比沒根好一些。
2、端午節買了艾草要放在何處?怎麼放?
端午當天將艾草艾草懸插於門戶、堂屋、床頭等處,以起到辟邪祈福的作用。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2)端午節把艾草放在什麼地方擴展資料
端午節習俗:
端午節與春節等古老傳統節日一樣,是一個集祈福消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在傳承發展中雜糅了多地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端午習俗活動圍繞敬龍酬龍、祈福納祥、壓邪攘災等形式展開,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
具體習俗活動主要有:扒龍舟、掛艾草與菖蒲、聚午宴、洗草葯水、放紙鳶、盪鞦韆、系百索子、打午時水、浸龍舟水、放紙龍、龍船飯、睇龍船、點艾條、掛黃葛藤、畫額、佩香囊、佩長命縷、拴五色線、食粽、游旱龍、劃喜船、九獅拜象、搶青、馬拉溜、掛鍾馗像、品花宴等等。
節慶食品諸如粽子、五黃、艾草糕、艾糍、打糕、煎堆、茶蛋、五毒餅、菖蒲酒、雄黃酒、午時茶等等。
3、為什麼農村人在端午節那天割艾草放在家門旁?
在筆者的老家,端午節還需要吃上雞蛋,吃得越多越好,通常大家都會吃上四五個,在我們這邊,吃雞蛋講究的是「滾蛋」,也就是將身上的霉運和晦氣趕跑。當然除了這些習俗外,插艾草也是一大習俗,每年的端午節來臨時,農村人就會去尋找艾草,將其割回家裡,從而將其懸掛在窗戶前。
在農村人看來,端午節是一年最毒的時候,不僅陽光比較毒辣,就連「五毒」也會出來四處活動,比如毒蛇、蟾蜍、蠍子、蜈蚣等,農民在農忙時很容易就會被咬到。為了能夠驅趕這些毒蟲,因此才有了端午節插艾草的習慣。
不管是古代還是今天,農村人都會在門口插上艾草,不過今天插艾草已經是吉祥的象徵。也有人會將「艾草」製作成香囊,並將其掛在身上,其濃郁的味道讓人很是喜愛,人們希望能借著它驅趕那些污穢之氣。
1、矮小、不完整的艾草
艾草是懸掛在大門兩側的,是一個家庭的門面,如果隨意找一些艾草懸掛,選擇那些比較矮小且不怎麼完整的艾草,那就不能展現一個家庭的氣派了。就算是驅毒的功效,也沒有大型艾草效果好,因此這樣的「殘次品」是不能懸掛的。
2、被太陽暴曬的艾草
通常來說,每年的端午節氣到來之際,也是艾草葯性最好的時候,很多人都會用它去驅逐身體內的寒氣。不過如果是被暴曬的艾草,那是無法進行懸掛的,畢竟在陽光的照射後,葯性減弱,艾草的活性不是太大,可以很好的驅逐蚊蠅。
1、採挖時間
在艾草的採摘上,一般早上為最好,此時的太陽光還沒有暴曬,香味比較濃,效果最好。在農村講究「前三後四」,也就是端午節前3天和後4天採挖都是可以的。
2、懸掛時間
端午節當天被認為是純陽正氣最為興盛的時候,古人認為,懸掛時間一定不能超過11點,在太陽沒有直射家門口時懸掛,這樣的效果好,不然時間長了味道會逐步的變淡。
3、長短之說
在農村人來看,端午節時艾草的長勢為最長,此時葉子也會變得更繁茂,個頭比較長。在懸掛艾草時,需要選擇那些比較長,葉片比較多的艾草,這樣的話驅蚊蠅效果更好一些,香味也可以變得更持久。
4、艾草根朝上
在懸掛時需要將艾草根部朝上,這樣的話就會更美觀,顯得更有寓意。當然過去艾草是不離根的,但現在為了方便都是從莖稈部分割取了。
4、艾草過節什麼時候放門口
在端午節當天將艾草放在門口。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惡日,在民間信仰中這個思想一直傳了下來,所以才有種種求平安、禳解災異的習俗。
這是由於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所以要十分小心,這才形成此習慣。
端午節掛艾草習俗原因:
艾與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因而可充作殺蟲防治病蟲害的農葯。端午期間,時近夏至,天氣轉熱,空氣潮濕,蚊蟲滋生,疫病增多。古時,人們缺乏科學觀念,誤以為疾病皆由鬼邪作祟所至,故而節日一早便將艾蒿、菖蒲紮成人形,懸掛在門前,用以祛鬼禳邪、保持健康。
其實,真正起到凈化環境、驅蟲祛瘟作用的,還是兩草的香氣。中國江南地區,有的習俗是在端午節飲菖蒲酒,則其葯用效能就更為直接。通常是在節前,便把菖蒲切碎,伴上雄黃,浸入酒中,節日便可飲用。
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卻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
5、端午節艾草怎麼放
端午當天將艾草懸插於門戶、堂屋、床頭等處,以起到辟邪祈福的作用。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端午節門前為何要掛艾草: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惡日,在民間信仰中這個思想一直傳了下來,所以才有種種求平安、禳解災異的習俗。其實,這是由於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所以要十分小心,這才形成此習慣。種種節俗,如采葯,以雄黃酒灑牆壁門窗,飲蒲酒等,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於身體健康的衛生活動。端午實在可算是傳統的醫葯衛生節,是人民群眾與疾病、毒蟲做斗爭的節日。今天這些衛生習俗仍然是應發展,並應弘揚傳承的。
6、端午節的艾草是掛家裡的門上,還是店鋪的門上?
家裡的門上。
艾葉有驅蟲作用,還有個特別功效就是驅邪。艾草一般長在陰涼的地方,和柳樹差不多。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卻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
(6)端午節把艾草放在什麼地方擴展資料:
注意事項:
艾草一般在每年的3月初開始發芽,生長周期比較長,一般最多可以收割3到5茬的艾草,但是最重要的一茬就是在每年的5月份,也就是端午節前後是收割的最佳時期。
那麼在端午節這一天門口懸掛艾草一般和春節貼對聯一樣,都要提前幾天,那麼端午這一天掛艾草也是要提前幾天就要懸掛在門口,不等等到端午當天懸掛。
7、端午節艾葉草放哪裡
<
8、端午門口放艾草有什麼講究
端午門口放艾草講究如下:
1、插艾草的時間有講究
不管是買回家的艾草,還是從地里剛採摘下來的。一定要記得在9點之前插上,這樣不僅持續時間長。而且帶來的福運會更好。
2、一定要記得用紅繩繫上艾草
在北方,不管是過年還是家裡有喜事,習慣地在家裡弄幾張紅色的貼紙或者是紅色的細繩。艾草也是一樣,提前用紅繩把艾草捆綁起來。這樣看上去效果更好一些。而且更順眼。
3、插艾草的數量有講究
在北方,門前插艾草的話,一般都是放2、4、6、8。一定要是雙數,單數不僅看著不好看,而且驅蚊效果也比較差。
4、乾枯的艾草不要插
端午節門前插艾草,一定要記得插新鮮的艾草,新鮮的艾草,它裡面含有的揮發油才更加香濃,如果艾草已經蔫了,就不適合端午節門前插。有條件的朋友,可別忘了採摘一些新鮮的艾草。
5、懸掛艾草
不是簡單把它懸掛起來這么簡單,講究的是「掛長不掛短,掛倒不掛順」,說的就是所懸掛的艾草,建議要長一些為宜,而且在掛艾草的時候,記得要把它倒著懸掛為宜,而不是把它正著懸掛。
如果是懸掛在大門口,只是掛一把艾草,那就是懸掛在大門的右邊為宜,如果是懸掛兩把,那就是左右各一把。而至於懸掛在窗戶邊的艾草,則是懸掛在左邊。
9、5月初一插艾,一般都插在什麼位置?
在端午節的前後,百姓人家除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紀念屈原以外,到了端午節,不管是農村和城市,人們都會在自家的門上插上艾草,這個風俗一直延續下來到了今天,為什麼要插艾草,插在什麼位置才好呢?
一、在門前插艾草的原因。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日子。但是在唐朝的黃巾起義時,黃巢義軍攻打中原地區時剛好是端午節,當地的政府為了隔離黃巢義軍,讓當地的人民群眾不給黃巢義軍提供糧食和幫助,讓黃巢義軍處於孤立無援之地,就撒了一個謊說,:「黃巢隔山搖刀,人頭落地」,讓當地的人民群眾趕快逃離。
在這種情況下,中原地區的一戶人家,男人都出去打仗和逃難去了,只留下一位中年婦女和兩個孩子,一個孩子是她的親生,一個孩子是他嫂子的遺孤,在行走在逃難的路上,這個中年婦女讓自歲數小的孩子行走,而抱上歲數大一點她嫂子的遺孤,正在行走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個黃衣人,黃衣人就問為什麼讓小的孩子行走,而抱上歲數大的孩子呢, 中年婦女如實告知了情況,說她即使讓自己的孩子死去,也要保護好她嫂子的遺孤,黃衣人聽了以後非常感動,說你是非常重義的人,老天都會幫助你,黃巢義軍也不可能殺你,你可以返回家裡居住,但是為了識別你的家與其他家不同,所以你要在門前插上艾草,到時候黃巢義軍好識別,聽了這句話以後,中年婦女深信不疑,在返回的路上,還把這個情況告訴了其他的家人,讓他們在家門口插上艾草,安心的過端午節。
後來黃巢義軍到來以後,看到家家門上都插著艾草,也就沒有殺他們,當地的村民也給黃巢義軍提供了一些幫助,這件事情過了以後,在端午節的時候,家家門上都會插上艾草,就這樣流傳下來。
二、艾草要插在什麼位置。
端午節在門上插艾草,在我們南方,就是將青蒿、菖蒲和艾葉捆綁起來,吊掛在門的上方用來辟邪祛毒,還具有驅趕蚊蟲,不讓蚊蟲不飛入家中的作用。
總結
艾草是在端午節前後插的,在我們南方,都是將艾草吊掛在門的上方,等到端午節過完,艾草幹了以後再拿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