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傳統節日 » 端午節的樹書怎麼寫

端午節的樹書怎麼寫

發布時間: 2023-02-03 03:52:38

1、樹字繁體書法怎麼寫?

樹字繁體書法:

商代文字,從又從木,像以手植木,即「樹」之初文。春秋文字加註「豆」聲,隸定作字形。《說文》籀文的結構與字形相同,但受後世文字影響,「又」旁已訛為「寸」。

戰國文字從「攴」,屬義近形符互換(此類現象古文字中常見)。小篆的「木」簡化,其左半遂與「壴」字同形(「壴」為「鼓」之初文);又變「又」旁為「寸」,「植木」之義已全然不見,於是又加「木」旁作『樹」。簡體字寫作「樹」。

組詞:

樹林[shù lín]

成片生長的許多樹木。

樹枝[shù zhī]

樹木的枝條。

樹影[shù yǐng]

樹木的影子。

樹苗[shù miáo]

樹木的幼苗。

樹木[shù mù]

木本植物的通稱。

2、端午節怎麼寫

寫端午節作文: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淚流江邊仰天喊叫一聲後,便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賽龍舟,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每當小朋友唱起這兒歌時,人們就知道端午節要來臨了。

一轉眼,端午節來臨了,一大早起來。吃過早飯後,就匆匆忙忙地出門去看賽龍舟了。剛來天鵝湖,就看到了「人海」。

原來是就要開始賽龍舟了,「好險來得及時」我想著。突然,觀眾沸騰起來,只見從遠處劃來了十幾條龍船。龍船偏長細窄。龍頭有黑。灰。紅等顏色。很快,比賽開始了。選手們爭先恐後,不甘落後。

觀眾們也在一旁加油鼓頸。就要接近終點了,選手們敲鑼打鼓,唱著打油詩。到終點了,來自荔灣區的選手獲勝了。

接著就是最有趣的「搶鴨子」游戲了。資助方和一些好事的富人不許多鴨子仍進水中。選手們從船上跳進水裡抓鴨子,抓到的歸自己。圍觀的觀眾也不甘落後,紛紛跳進水中。場面一片混亂……

比賽結束了,我回到家中,吃著香噴噴的粽子,一家人說說笑笑,開心極了!端午節也將隨著笑聲一直留傳下去,成為全世界人民的節日。

3、樹怎麼寫好看?

樹 行書寫法如下:


行書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

樹:[ shù ] 

部首:木 筆畫:9

基本解釋

1. 木本植物的通稱 :樹木。

2. 種植,培育 :樹藝(「藝」,種植)。

3. 立,建立 :樹立。

4. 量詞,相當於「株」、「棵」 :一樹梅花。

5. 姓。

字形演變:

(3)端午節的樹書怎麼寫擴展資料:

造字本義:動詞,盆栽木本或草本植物的小苗。《說文解字》:樹,生植之緫名。從木,尌聲。,籀文樹字。

白話版《說文解字》:樹,播種、培育、種植等農事的總稱。字形採用「木」作邊旁,採用「尌」作聲旁。,這是籀文寫法的「樹」字。

相關詞彙:

1、樹林[shù lín] 

成片生長的許多樹木,比森林小。

2、樹苗[shù miáo] 

可供移植的小樹,多在苗圃中栽培。

3、樹影[shù yǐng] 

樹木的影子。

4、樹枝[shù zhī] 

從樹的主幹或大枝上生長的枝條;特指從主幹上生長的枝條。

5、植樹[zhí shù] 

栽種樹木:植樹造林。

4、樹字的草書怎麼寫

樹字草書寫法如圖所示:

1.【名詞】木本植物的總稱。

2.種植;栽培: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3.【動詞】樹立;建立:樹雄心,立壯志。

4.【名詞】姓。

5.功業成就:大有建樹,百年樹人。

6.豎立:樹碑立傳。

(4)端午節的樹書怎麼寫擴展資料

(一)〈動〉

(形聲。從木,尌( shù)聲。本義:栽樹)

同本義 [plant trees] 

樹,生植之總名。——《說文》。段注:「植,立也。假借為尌豎字。 

宿敢不封殖此樹。——《左傳·昭公二年》 

夫堅樹在始。——《國語·晉語》。注:「樹木也。」 

地道敏樹。——周禮《中庸》。注:「謂殖草木也。」 

二曰樹藝。——《周禮·大司徒》 

樹之榛栗。——《詩·鄘風·定之方中》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樹事(種植草木之事);樹楊(種植楊樹);十年之計,在於樹木;樹其樹以蔭行人。

(二)〈名〉

樹木 [tree] 

樹,木總名也。——《廣韻》 

樹,木生植之總名。——《說文系傳》 

有嘉樹焉,宣子譽之。——《左傳·昭公二年》 

樹木方盛。——《禮記·月令》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晉·陶淵明《歸園田居》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宋·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又如:果樹;松樹;樹科(草叢;灌木叢);樹上開花(比喻好上加好);樹老招風,人老招賤(樹老被風吹,人老被輕視);樹末(樹梢);樹椏(樹杈子);樹杪(樹梢);樹株(樹棵);樹闕(樹間空隙);樹簇(樹木叢生);樹瘢(樹木經砍伐後留下的疤痕)。

5、樹的草書怎麼寫

樹 毛筆草書:

樹 硬筆草書:

6、描寫端午節的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關於描寫端午節的作文(精選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描寫端午節的作文1

農歷五月初五,是家鄉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每到這天家家戶戶都要舉行相關儀式,來紀念這一特別的日子。

端午節的來歷是為了紀念中國古代偉大的詩人屈原。據記載,公元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卻無能無力,他心如刀割,於五月初五投汩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到汩羅江邊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船在江里打撈屈原的屍體。百姓又害怕江中的魚、蝦、蟹吃屈原的真身就把飯團等食物扔進江中。後來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念屈原。

我們北方沒有龍舟可賽,但喝酒,吃米糕,吃粽子的習俗還是有的。每年五月初五,人們總要包粽子,做米糕,炸油餅。孩子們在這一天最高興,因為米糕,粽子一年裡是不多吃的。老人們對這一節日,是一定不會馬虎的。孩子們也常念叨,什麼時候過端午節,幾時才能吃粽子、米糕,那份感情,那份期盼是那樣真切。

包粽子,做米糕一般在農歷五月初四的晚上。米糕,粽子不容易熟,要煮一夜。孩子們總是在期盼中進入夢鄉。第二天一早,孩子們端著米糕,拿著粽子一邊吃一邊談論誰家的粽子、米糕好吃,誰的媽媽的手藝好,那情景真讓人羨慕。

我總是期盼端午節的到來,為那香甜誘人的米糕著迷。

描寫端午節的作文2

風中彌漫著粽子的香氣,這沁人心脾的氣味勾著我的心神。一年年過去了,時光匆匆卻磨不盡人們對端午的嚮往。

端午習俗是非常令人著迷的。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煙沒幾垂名。人們往往會包上許多粽子來紀念愛國偉人屈原。

在端午節這天,大街小巷裡,男女老少中,無不散發出一種清雅和諧的淡香。從清晨起,家家戶戶就陸陸續續地進入端午節的狀態了。我在睡夢中隱約聞到一股幽香,我朦朧地眨了眨眼睛,視線漸漸清晰了。回想起那股幽香,應該是他指引我與太陽再見吧。我緩緩起身,忽然,我瞧見了正在我胸前滑落的香囊,原來,香味得飄來只因此啊。

隨之,我又瞧見手腕上簡約精緻的五彩繩。原來媽媽早就為我繫上了端午的一系列標志啊!穿好衣服,推開家門,呼吸著新鮮空氣,一抬頭便看見一紮艾草我家外門的上端。正當我感嘆著一天之計在於晨的美好時,媽媽已經端著香噴噴的粽子來到餐桌前喊我:「寶貝啊,吃粽子了。」

只見,餐桌上擺了匯成商學院三盤的粽子。被五彩繩禁錮住自由的的粽葉此時早已張開臂膀,露珠晶瑩飽滿的糯米了。我迫不及待地含住一小塊糯米嘗在嘴裡,黏黏軟軟的,香香糯糯的,吃在嘴裡,甜在心裡。家人的臉上掛著幸福的笑容,全家都流露出一股祥和的氣氛。

美好的時光總是匆匆逝去,可那些幸福的記憶是永遠褪不去、磨不盡的。

描寫端午節的作文3

端午,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每到那一天,人們都要賽龍舟,投粽子。賽龍舟是為了增加節日氣氛。而投粽子,則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出生於一個楚國貴族家中,幼年勤奮好學,胸懷大志。早年被楚懷王得到重用。而屈原性格耿直,得罪了人。那個人便離間楚懷王與屈原的關系,讓懷王把屈原流放國外。

幾年之後,秦國攻佔了楚國,屈原的報國志破滅了,他感到無力回天,於同年五月份含恨投羅泊江自殺了。

屈原死後,當地的老百姓悲痛欲絕,他們下河去尋找屈原的屍體,卻始終都沒有找到。為了防止屈原的屍體被魚蝦吃掉,老百姓們想了一個辦法:用荷葉包住糯米團投入河中,這樣就會分散魚蝦的注意力,從而使屈原的屍體不被吃掉。這種投粽子的習俗一直流傳到了今天。

端午節不僅要投粽子,而且每個人還要喝上一碗雄黃酒呢!

古時候,人們熱媒為雄黃可以克百毒,於是便釀成雄黃酒喝下,自認為百毒不侵。於是,喝雄黃酒這個習俗就流傳了下來。

我們過端午節的時候,每家都可以美美的吃上一次粽子。粽子的顏色,口味有許多種。顏色分為黑米棕子和白米粽子,口味則分為紅棗的。花生的。豆沙的。水果的······總之,這些粽子可以讓我們大飽口福了。

不光是吃粽子,看賽龍舟也是一種享受。那一條條龍舟,氣勢磅礴,宛如一條巨龍在水面游動。龍舟所到之處,激起的水花晶瑩剔透,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更加美麗。

快過端午節了,你們一定要觀賞者壯觀的龍舟比賽,往河裡投粽子,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啊!

描寫端午節的作文4

又是一年端午,又是一年粽葉飄香,華夏大地處處彌漫著溫馨,炎黃子孫陶醉在粽葉淡雅的香味中,陶醉在屈原的不朽精神中。真可謂有水的地方就有龍舟的鼓聲;有岸的地方就有楚歌四起。

兩千三百年前,一個清瘦老人,仰望蒼天,他在憂慮他那民生多堅的的國家,當傳來國都郢城被攻陷的消息後,他徘徊在汨羅江邊,他憤怒,他哀傷,最後,他吟誦著"世人皆醉我獨醒",帶著滿腔的悲憤抱石沉入了江中。百姓們怕江中的魚兒吃他們敬愛的屈原的屍體,所以用粽葉包了稻米,撒到江中,讓魚兒吃,這樣就不會傷害他們敬愛的屈原了。可以這樣說,沒有一種食物能像粽子一樣寓意豐富,粽子的形狀稜角分明,象徵著屈原的人格稜角分明,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粽子的裡麵包一顆紅棗,象徵著屈原的赤膽忠心……總之,粽子表達了人們對屈原的無比敬重。

屈原絕沒有想到,生前他忍受無人理解的寂寞;而他死後,他的繼承者們貫穿古今,前仆後繼,層出不窮。李白,杜甫,岳飛,文天祥,蘇軾,辛棄疾,譚嗣同……數不勝數的熱血男兒傳承著屈原的精神。可以這樣說,是他讓端午節熠熠閃光;是他讓湘水接受祭拜,是他讓國人由蒙昧走向進步,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唱著"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去找尋真理;又有多少人拋頭顱,灑熱血來表達對祖國的愛戀。

但是對於今天的中國人來說,屈原的精神從未像今天離我們這么近,這么親切。這些都源自5。12四川大地震,這場震驚海內外的災難,讓中國13億人民聯系的更加緊密,讓中國人更加想念屈原。屈原那處在人生的逆境中,卻時刻懷著對祖國燦若日月的"情懷,隨國家同呼吸,共命運,身雖死,情不改的愛國情結,不正是中國目前最需要的嗎那江上競飛的龍舟,不正是13億人民同心協力劃動的嗎眾人劃槳開大船,在大自然的強悍面前,人類團結一致,血脈相連。

在這個粽葉飄香的季節里,我們走的`更穩,更堅定,無往而不勝。只因為我們心中有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愛中國!

描寫端午節的作文5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於到了,終於可以吃到香噴噴的粽子了,我的心裡像吃了蜜一樣甜。

每年的端午節我和爸爸老媽都要到鄉下去和爺爺奶奶過端午節,到了鄉下那裡的天藍藍的,小花小草都是五顏六色的,美麗極了。包粽子是奶奶的拿手絕活,首先她把粽葉放到熱水裡浸泡,再准備好糯米、紅豆、棗和肉,把瘦肉切成小塊用醬油等材料拌好和米等放到用幾張粽葉捲成的「小斗」里,再用一張粽葉包一下,用線紮好,就這樣一個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眨眼功夫,一籃子粽子包好了。然後,再把它們放到鍋里煮熟。

這個時候,我就專門盯著鍋,沒多長時間,從鍋里飄出一陣陣清香,這股裊裊升起的熱氣濃香撲鼻,啊!我已經忍不住流口水了,打開鍋,拿了一個來吃,哎!我吃的太急了,不小心燙到嘴了,爺爺看著我這樣著急的吃著粽子,笑著說不要著急慢點吃,可是,我怎麼不著急呢?那麼好吃的粽子。看來我的饞嘴還沒變呢?

記得有一次,也是端午節。奶奶照樣也做了很多的粽子,我和弟弟比賽吃粽子,那粽子滾燙滾燙的根本沒法吃,但是為了好吃的粽子,為了贏,我豁出去了,馬上大口的吃,啊!我的嘴快成兩根烤焦的火腿長了,再看看我的弟弟竟然很悠閑的唱起歌來了,這下可把我氣壞了,我看了看籃子里的粽子只有一個了,我拿著最後一個粽子慢慢的吃,這一個時候弟弟看看裝粽子的籃子,啊!粽子已經吃完了,哈哈!勝負已定。

這真是一次快樂的端午節啊!

描寫端午節的作文6

馬上就是五月初五端午節啦!我心裡暗爽:哈,又有好玩的啦。果不其然,這幾天,全家人都開始忙著為過端午節作準備。

星期天,我看見老媽蹲在地上正在搗鼓著什麼。我走上前一去看,原來老媽在包粽子。只見她拿起四片蘆葦葉,捲成一個圓錐形,往裡頭放一些米,又放兩三塊肉,再用一些米蓋住肉,然後把先前餘下的蘆葦葉的角蓋在米上,慢慢的捏成兩個小角,最後用一根紅線,把一頭咬在嘴裡,然後圍著粽子繞了兩圈,把兩頭拉緊,打個活結。嘿,一個粽子就這么包好了。

我看得眼花繚亂心癢癢,也想試試,就對老媽說:「讓我也試試吧。」老媽疑惑地說:「就你,行嗎?」「沒問題,還不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

雖然這么說,不過這看起來容易的包粽子,可要比我想像中的難得多了。你看我不是米包多了,就是米漏了……但是最後,我還是包了一個外觀還不錯的粽子。

包好粽子後,我們又去煮粽子,我們先把鍋里放些水,然後放粽子。過了一會兒,粽子的香味在廚房間飄逸,我咽著口水對老媽說:「粽子好了嗎?」「OK了!」老媽打開鍋蓋拿了一個粽子給我,我聞著香噴噴的粽子,吃了一口,嗯,好香,糯米的感覺十分嫩滑,再加上肉的味道,簡直就是錦上添花。

晚上,我們一家人坐在電視前,看著有趣的賽龍舟的電視節目,吃著清香四溢的粽子,一起談論者屈原的佳話……

這可是一個真是個快樂而有意義的端午節啊!

描寫端午節的作文7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說到端午節,我就想:問大家一個問題:「端午節是為誰立下的呢?」下面讓我來給大家講-講:據《使記》「屈原費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而死。

那麼為什麼要賽龍舟、吃粽子呢?請繼續聽: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泊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准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抱來一壇雄黃酒,「咕都咕嘟」地倒入江里,說是要葯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大夫。後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棟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多麼有意思的端午節呀!

描寫端午節的作文8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佳節——端午節。端午節有很多習俗:賽龍舟、包粽子、飲雄黃酒、放紙鳶……但是,最有趣的是包粽子。

包粽子先要准備餡,蛋黃肉粽餡先要將咸鴨蛋打在一個過濾勺,過濾掉蛋清,留下蛋黃備用,一個個放在大碗里像一個個小金蛋。肉餡就是把五花肉切長約5厘米寬、高約2厘米的肉條,裡面加入醬油、鹽、糖,把它們腌起來,當然最後還要准備拌了醬油的糯米。咸餡調好了,現在咱們准備甜餡。甜餡很簡單,只要准備烏溜溜的蜜棗和拌紅糖的糯米就可以了。

洗凈晾乾粽葉,我們就可以包粽子來了。先包肉粽子,先把長長的粽葉兩手卷變成一個三角形。再把糯米抓一半少一點放在三角形粽葉里,再把蛋黃放進去,接著再把糯米放進去,直到填滿為止,最後把粽葉蓋上系好花繩,一個三棱錐的肉粽子誕生啦!

再包一個甜蜜蜜的小甜粽,先把混合了紅糖的糯米放進那個重疊的三角形里,加上一個烏溜溜的蜜棗,加上糯米,蓋上粽葉,綁好花繩,可愛的小甜蜜粽子就包好了!

蒸粽子了,先底層放一些筷子,再鋪上粽葉,把包好的粽子放在粽葉上。加點水,要沒過粽子,水燒開了還需要再加一些涼水,

大火燒大概20分鍾,再燜5分鍾。一鍋香噴噴粽子就蒸好了!

糯糯小小精緻的粽子等你來吃哦!

描寫端午節的作文9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每到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吃粽子,喝雄黃酒,看龍舟比賽,用艾草洗澡……

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奶奶教我做粽子。我們先准備糯米、素油、蜜棗、粽葉粽繩,把粽葉粽繩放鍋里煮開,取出後將粽葉剪去兩頭。我想:這鍋這么燙,要用什麼方法把粽葉取出來呢?我想了許久,終於想到了。我拿起筷子,用筷子把粽葉取了出來,奶奶在一旁直誇我機靈。接著,我們把糯米洗干凈,再加些水浸泡,過一會兒再攪拌幾次,糯米似乎是一股力量磁力緊緊吸著,攪拌起來必須咬緊牙關,還得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才攪拌了起來,然後在糯米中加入素油,蜜棗,最後,就可以開始包粽子了。我取出粽葉後,奶奶說要把光面朝里,我很納悶:哪面是光面呢?算了,隨便點。

於是,直接包了起來,奶奶看到了說:「孫子啊,你怎麼包反了?」說完,她讓我對比兩面,一摸,我就馬上認出光滑面。奶奶教我把粽葉折成漏斗的形狀,再把糯米放入漏斗里,放完第一勺米後按壓一下,這樣包出來的粽子有稜有角。緊接著拿粽繩把粽子緊緊捆起來。就在這個時候,我把粽繩緊緊一拉,裡面的東西從縫中噴了出來,把我變成了小花臉。於是,我又重包了一次。粽子終於做好了。

要開始煮粽子啦,奶奶把所有粽子放入高壓鍋,高度不能超過三分之。煮上一小時後,我聽到了高壓鍋那「吱吱吱」的聲音,一股股粽香飄入我的鼻腔。

品嘗到了自己的勞動果實,心裡美滋滋的,我度過了一個特別的端午節。

描寫端午節的作文10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唱起這首童謠端午節就要到了,我喜歡端午節。端午節有很多名字,端陽節,龍舟節,解粽節,五黃節等,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劃龍舟,吃粽子,掛艾草……我最愛吃外婆包的蛋黃餡的粽子,很香很美味,每年都要叫外婆包給我吃。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說有好幾種,其中紀念兩千多年前憤投汨羅江的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說法廣為流傳。據說屈原死後,人們為了不讓魚把他的屍體吃掉,紛紛把竹葉包著的飯團扔到河裡,慢慢的變成吃飯團,這個飯團就叫粽子,端午吃粽子的習俗也一直流傳下來,讓人遺憾的是屈原的屍體沒有找到。在查端午習俗時看到西北人有「端午不戴艾,死去變妖怪。」這個說法,我想沒那麼嚴重吧。

每年端午節吃粽子的時候我都把餡留到最後吃,在我心裡餡最好吃,可是大人對我說好吃的就應該快點吃掉。可是我想要把最好的留到最後。

我過了那麼多個端午節了,但是我只看過一次賽龍舟,是去年爸爸媽媽帶我和妹妹去的,人很多,他們三個在岸邊看,我走到河邊看見許多條龍舟,龍舟上有十多歲的小夥子和二三十歲的叔叔,正在賣力劃著,嘴裡喊口號,劃得很有序,鼓聲和喧鬧交錯著,那個場面真是熱火朝天啊!天氣很熱,看了一會我們就回去了。

我喜歡可以吃粽子,看龍舟的端午節!

7、樹的草書寫法

樹的草書寫法可以用王羲之的口訣來寫:草聖最為難, 龍蛇競筆端。亳厘雖欲辨, 體勢更須完。

樹(拼音:shù),漢語一級通用規范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商代文字。「樹」是形聲字,古文形從木,尌(shù)聲。本義是種植。引申為樹立、培養以及木本植物的總稱。

商代文字(字形1),從又從木,像以手植木,即「樹」之初文。春秋文字加註「豆」聲,隸定作字形2。《說文》籀文的結構與字形2相同,但受後世文字影響,「又」旁已訛為「寸」。戰國文字從「攴」,屬義近形符互換(此類現象古文字中常見)。

小篆(字形5所從)的「木」簡化,其左半遂與「壴」字同形(「壴」為「鼓」之初文);又變「又」旁為「寸」,「植木」之義已全然不見,於是又加「木」旁作『樹」。簡體字寫作「樹」。

「樹」,本義是種植。《說文》:「樹,生植之總名。」《廣雅·釋地》:」樹,種也。」引申指樹立。《廣韻·遇韻》:「樹,立也。」又引申為木本植物的總稱。《廣韻·遇韻》:「樹,木總名也。」

8、怎麼寫端午節的詩?

描寫端午節
1、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____蘇軾《浣溪沙·端午》

2、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____張耒《和端午》
3、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____蘇軾《浣溪沙·端午》
4、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____文天祥《端午即事》
5、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____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6、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____邊貢《午日觀競渡》
7、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____舒頔《小重山·端午》
8、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____趙蕃《端午三首》
9、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____權德輿《端午日禮部宿齋有衣服彩結之貺以詩還答》
10、鶴發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____殷堯藩《同州端午》
11、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____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12、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____陸游《乙卯重五詩》
13、小雨濕黃昏。重午佳辰獨掩門。____李之儀《南鄉子·端午》
14、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____蘇軾《浣溪沙·端午》
15、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____殷堯藩《端午日》
16、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____貝瓊《已酉端午》
17、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____湯顯祖《午日處州禁競渡》
18、兒女紛紛誇結束,新樣釵符艾虎。____劉克庄《賀新郎·端午》
19、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____盧肇《競渡詩 / 及第後江寧觀競渡寄袁州剌史成應元》
20、沖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____盧肇《競渡詩 / 及第後江寧觀競渡寄袁州剌史成應元》

9、觀察端午節前的桃樹作文大全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鍾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
端午節這一天有許多風俗活動,如早上取龍須水,插艾枝於門,上山采青,食粽球,制粽,賽龍舟活動.
早晨取龍須水——因為傳說五月五日是龍的生日,這一天龍抬頭噴出的水能治病.故此人們在這一天早上到外面坑溝、水溝、溪河取水,置於自家水缸里供全家人吃喝,祈求一年的平安.
插艾於門——因為艾能僻邪,這一天插艾於門上能保平安.
上山采青——因為這一天是龍抬頭噴發龍須水於大地青草的時間,人們上山采一些草葯,像天冬、麥冬、金銀花、山葡萄等來家備用,都比往日來的有價值.另者上山采青自己多吸大自然清新空氣也十分有意義.
食粽——本地有名俗諺叫[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破裘就是舊棉衣,這一天是五月初五,剛過了春寒,大地始暖,過了這天之後,進入夏天,氣溫自然高了,不再穿棉衣了.大家都要用薯粉加黃枝汁攪拌成的粽,表示食後寒天過去溫暖的夏天就到來了.
食粽球——粽球是一種用香菇,花生仁,豬肉,甜豆沙製成的食物,一邊甜一邊咸,用竹葉包成六角狀拳頭大小的包團子.它的由來是由中原傳來的.是中原水鄉百姓紀念大詩人屈原的一種風俗食物.
賽龍舟——來自對屈原的懷念.沿江水鄉在端午節前後組織龍舟競賽.
今天,奶奶家也包起了粽子.我學著奶奶的樣子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肥肥大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開始有點沾沾自喜了,心想: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聰明的我.可是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都跳了出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把一些糯米弄掉一點,我才舒了一口氣,心裡的一塊沉重的大石頭放了下來.我經過了一些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後的一個步驟——扎棕繩.粽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所以我接過棕繩,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才交給奶奶.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的傳統風俗.蘊涵著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於中國,發展於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