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傳統節日 » 甘肅民勤中秋節吃什麼

甘肅民勤中秋節吃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2-04 23:33:19

1、民勤六年級作文快樂的中秋節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
我和爸爸、媽媽到奶奶家去吃團圓飯,吃完晚飯後,爺爺、奶奶拿出月餅來賞月;月餅的種類可真多呀!有火龍果味的,蘋果味的還有西瓜味的.......看著這些豐盛的月餅饞得我口水都要流出來了,我忍不住的拿了一塊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吃著吃著我就好奇的問爺爺為什麼中秋節這一天要吃月餅賞月呀?爺爺就講了一個故事給我聽。在很久以前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有一個名字叫後羿的大英雄,他力大無窮,一次他登上昆侖山頂,一口氣射下了九個太陽,並讓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不久後羿取了一位美麗善良的妻子嫦娥。一次嫦娥一不小心把長生不老的葯吃了,成了神仙飛到了月亮上去了。人們為了紀念嫦娥,從此就有了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
半夜裡我做了一個甜美的夢。我夢見五十六個民族的小朋友團聚在一起吃月餅、賞月。

2、北方過端午節吃什麼?

我國由於地域十分遼闊,民族眾多,因此不少傳統節日在各個地區都被賦予了各種各樣的故事傳說,因此很多時候同一節日不同地區不僅節名不同,甚至連飲食習慣也大不相同,北方端午吃什麼傳統食物
1、吃五毒餅
端午節前後,不少食鋪會出售「五毒餅」,即以五種毒蟲花紋為飾的餅。實際上,五毒餅就是玫瑰餅,只不過其最外一層的酥皮兒上印有蠍子、蛤蟆、蜘蛛、蜈蚣、蛇這「五毒」的形象罷了。五毒餅是北方端午節特有的節令食品,初夏時節正是毒物滋生活躍的時候,因此古人會食用「五毒餅」祝願消病強身,祈求健康。
2、吃面扇子
甘肅省民勤縣一帶,端午節這天都蒸「面扇子」。面扇子用發面蒸制,呈扇形,有5層。每層撒上碾細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種花紋,染上顏色,十分好看。這種食俗據說是由端午節制扇、賣扇、贈扇的風俗演變而來的。
3、吃打糕
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於獨木鑿成的大木槽里,用長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4、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裡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准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5、吃黃鱔
我國江漢平原每逢端午節時,還必食黃鱔。黃鱔又名鱔魚、長魚等。端午時節的黃鱔,圓肥豐滿,肉嫩鮮美,營養豐富,不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補功能。因此,民間有「端午黃鱔賽人參」之說。

3、為什麼端午節要吃油炸糕

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所謂煎堆,就是用麵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下油鍋煎成一大片。相傳古時閩南一帶在端午節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端午節吃了「煎堆」後雨便止了,人們便說把天補好了。

舊時有「早端午晚中秋」的說法,即端午節一般是早上過,中秋節一般是晚上過。 「端午節那天,清早起來一定要吃粽子和綠豆糕,家裡老人還會點盤香,掛在屋子裡,家家戶戶要掛艾草、菖蒲,這些能祛病除災。 」

(3)甘肅民勤中秋節吃什麼擴展資料

端午節除了粽子之外,民間還有以下豐富的吃食:

1.吃「五黃」。端午節當天,在江南人的傳統中,必吃五黃——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黃酒(本是雄黃酒,因雄黃有毒性,一般都喝普通黃酒代替),因而該月又稱為「五黃月」。

為什麼要吃「五黃」?因為雄黃是一味中葯,用雄黃末與菖蒲根屑入酒的雄黃酒有解毒殺菌之功效。江南有諺語:「五月五,雄黃燒酒過端午」。

民間也有:「飲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的說法。而黃魚、黃鱔、鹹蛋黃、黃瓜則是端午時節的當令食品。如端午時節的黃鱔,圓肥豐滿,肉嫩鮮美,營養豐富,不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補功能。因此,民間有「端午黃鱔賽人參」之說。

2.吃「五白」。端午節民間還流行用「五白」來搭配,即白切肉、白蒜頭、白斬雞、白豆腐和茭白。端午食「五黃」,再配上「五白」,可清熱降火,健脾胃。

中醫認為,端午節這一天陽氣最旺,若在「陽中之陽」的中午時食「五黃」與「五白」,不但可祛五毒,還可借用端午節的「陽、陽」之力,以達到抑制、祛除諸多霉運,增強自身的「精、氣、神、血」。

3.吃面扇子。甘肅省民勤縣一帶,端午節這天都蒸「面扇子」。面扇子用發面蒸制,呈扇形,有5層。每層撒上碾細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種花紋,染上顏色,十分好看。這種食俗據說是由端午節制扇、賣扇、贈扇的風俗演變而來的。

4.吃茶蛋。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

5.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裡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准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4、六年級優秀家鄉的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採的作文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六年級優秀家鄉的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六年級優秀家鄉的作文1

我的家鄉在美麗的南京。南京是一個六朝古都,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風景秀麗。

南京有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中山陵,她座落在高大雄偉的紫金山南麓,著名的中國革命先驅孫中山爺爺的遺骨就安葬在這里,景區內蒼松翠柏鬱郁蔥蔥,環境清爽宜人。這里還有濃厚歷史背景的明孝陵、靈谷寺、音樂台、四方城等古跡,有梅花山、天文台、海底世界等美景。特別是每年秋風吹起,桂花飄香時,這里都要舉辦桂花節,到時整個南京都沉浸在桂花的清香里,你們說美不美呢?

南京還有景色秀美的玄武湖。湖中有櫻洲、梁洲、環洲、翠洲和菱洲五個小島,所以也有「五洲公園」之稱。玄武湖湖水清澈見底,碧波盪漾,湖畔桃紅柳綠,綠草如茵。節假日時,湖面遊船點點,島上遊人如織,小朋友們你追我趕,歡聲笑語,熱鬧非凡。

南京好玩的地方還有很多,比如總統府、雨花台、夫子廟、閱江樓、綠博園、長江大橋等等,聽了我的介紹,你們有點心動了嗎?

南京還有許多特色小吃呢!有蟹黃湯包、鴨血粉絲湯、油炸臭豆腐、金陵小糕點等,當然名氣最大還是數家喻戶曉的桂花鴨了,它皮香肉嫩、油而不膩、回味無窮,也是我的最愛了,怎麼樣?是不是流口水了呢?如果你們來吃一次南京的小吃,肯定會流連忘返的。

南京的交通現在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地鐵一號線已經開通,二號線也已動工修建。長長的地鐵就像是條條地下長龍,車廂站台窗明幾凈,服務人員熱情周到,列車運行快速安全,運送大家上班、上學、遊玩、購物,方便極了。

這就是我美麗的家鄉——南京。歡迎你們來我們的家鄉做客。

六年級優秀家鄉的作文2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端午節在中國歷史上,已經成為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端午節有著許多習俗,比如: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草……

在我的印象中,以往的端午節,都會吃粽子、插艾草。

在端午節前一天,奶奶會先到街上去買糯米、豬肉、粽葉、大棗……先將豬肉用醬油和鹽腌制好,再煮熟,再將糯米進行同步操作,之後,奶奶用漏斗把糯米和豬肉塊放進去,然後加上一顆大棗,把粽子用絲線纏繞,放入水中小火煮一夜,再向艾草插入門前,在我很小的時候是聽奶奶說這樣可以避邪,防止鬼怪入侵,也能讓插艾草的這家人百毒不侵,我聽了覺得很新奇。

端午節到了,還在床上的我就能聞到樓下的粽子的陣陣清香,我趕忙洗漱完走到樓下,大鍋上熱氣騰騰,白煙裊裊,綠油油的粽子映入我的眼簾,使得我不得不大口稱贊,我急忙撥開粽葉,軟軟的糯米便透了出來,咬的第一口我便吃到了肉,肉旁邊的糯米十分鮮甜,我終於意識到了,肉旁邊的糯米就是這個粽子的好吃的所在,這糯米進入了我的味蕾,慢慢的滑入了食道……

我細細品嘗著這一口,彷彿回味到屈原所在的戰亂時期,想到了那個時候的人們一點糧食都吃不到的樣子,這粽子的味道好像有點凄慘而悲涼,我又想到趙國戰敗,屈原那痛苦的樣子,我不禁感到惋惜。

今天我們的一切都來之不易,請大家珍惜現在的時光。

六年級優秀家鄉的作文3

家鄉的風俗有很多,有中秋節、端午節、春節等,這些節日有故事也有美食,不過外國也有節日喲!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要吃粽子,粽子里的陷多種多樣,深受人們的喜愛。有些人可能會把粽子放在水邊祭拜屈原。我的家鄉也有這樣的風俗,人們會把粽子放在水邊,再把一杯酒倒在地上,是敬屈原的,也是求平安的吧!過端午節時,還要劃龍船,那場面可熱鬧了!劃龍船還沒有開始時,就已經人山人海了,有時擠都擠不進去,所以最好來早點來。劃龍船開始時,現場更熱鬧了,人們會拿著粽子在旁邊大喊:「加油!加油!…」隊員們拿著槳奮力劃動著,哪一隊先到終點就會得到獎品,那獎品想都不用想當然是粽子了。

中秋節也是我過得傳統節日,中秋節必須吃美味的月餅,月餅的陷也有很多,人們都喜歡吃。關於中秋節的來源,也是有一個傳說的,就是嫦娥為了不讓一個小人得到仙丹,就把仙丹吃了,最後升天了,人們為了紀念嫦娥,就把這一天叫中秋節。中秋節的由來可真悲傷啊!

不過,有些人會在月亮下拜月亮,可能是為了贊美嫦娥的高尚品質。中秋節是我最愛的節日,因為奶奶會給我講好聽的故事,吃晚飯時,難免會拿幾個月餅吃,奶奶有時要哄我,就會把月餅放在嘴邊,說幾個故事,再給我吃。

在我的家鄉,過中秋節,每人都要一口氣吃幾個月餅,月餅不僅外表好看,而且很好吃,所以我過中秋節總是開開心心的。

六年級優秀家鄉的作文4

我的老家在民勤縣西渠鎮,臘月二十日我就跟隨爸爸媽媽來到爺爺家准避過春節。

到爺爺家吃過飯後,就陪同爺爺奶奶做油果子、饊兒、麻花等應時點心。臘月二十三日,咱們祭過灶君,就等待著除夕了。到了除夕,大年正式開始了,這一天活動多、講究也多。清早起來,打掃完庭院,爺爺給騾馬等牲口拴上紅布條。中午,咱們吃過黃米飯,貼好對聯和年畫,將列祖列宗的牌位擺放整齊,獻上供品。待一切就緒後,咱們全家一起上墳燒紙。燒紙回來後,首先要鞭炮,然後到各位祖先的牌位前磕頭致禮。到晚上,咱們通宵不眠,有著『熬壽』的意思,還要點三柱香,向神靈和祖先祈福。正月初一天還沒亮,爺爺就把咱們一家叫醒,就去迎接喜神,咱們把這叫做「燎天蓬」。出門之後,找一塊寬闊的地方,點燃一大堆火,爺爺、大爹、二爹等長輩領頭,從火上跳躍而過。爺爺讓我跟著他,他便說起了祝詞:「東去東成了,西去西贏了,騾馬成群了,牛羊滿圈了,糧食滿倉了,好人相逢了,百病消散了,空懷出門了,滿懷進門了。」每念一句,咱們繞火堆繞一圈,從火上跳躍而過。祝詞說完後,磕頭禮拜,恭迎喜神進家。天亮後,咱們又找人唱小曲。正月初二走親訪友,祝賀新年。正月初三打醋炭——用勺子盛醋,醋中到一點香油,將燒紅的石頭放在鐵勺里,把每個角落蒸熏一遍,表示驅邪降魔。到正月十五,民勤小曲在集市上演出,有《下四川》、《小姑賢》等傳統曲目,人人耳熟能詳,就連孩子們也非常喜歡。晚上觀燈會,大街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家鄉的春節真熱鬧啊!

六年級優秀家鄉的作文5

我的家鄉一年四季都美麗。那裡風景優美、物產豐富,花繁葉茂。

春天到了。每快土地、每叢樹林都是碧綠的。嫩綠的小草成群探出頭來。樹媽媽也長出了葉寶寶,就連螞蟻也打開了大門。鄉下人家總愛在屋前種上幾株花,有:鳳仙、芍葯、雞冠花、大麗菊……從他們的屋前走過總感覺到一片勃勃生機。偶爾也會瞧見一隻母雞率領一群小雞,在竹林中覓食;或是瞧見聳著尾巴的雄雞,在場地上大踏步地走來走去。春天是家鄉生長的季節。

夏天,我家門前有一條愛遊河。這條河是我們的祖先留下的,小河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見河底的沙石。小河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夏天很炎熱,男女老少穿著很薄的衣服在河裡游泳。他們游泳的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前面的把腳前,後面的緊跟上去。濺起水火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看著他們游泳,我彷彿看見了有一群小鳥在天空里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地飛翔。夏天是一個快樂的季節。

秋天到了,是豐收的時刻。農民個個都提著小竹籃來樹下摘水果。樹葉變黃了,落在地上,房屋上,河上……你看喲!有一片大葉子落在了河上,剛好一群小螞蟻搭著「船」過河。農民們把水果一筐筐地運到城市裡賣。豐收的時刻不但是我們有口福的時候,還是農民們開心的一段好日子。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

冬天是寒冷的日子,也是下雪的日子。冬天到了,每塊土地,每叢樹林,每個房上都是雪白的。孩子們會趁這個時候到外面堆雪人、打雪仗、滾雪球等等。你彷彿來到了白色的世界裡,又好像生活在童話的世界裡。你一定會喜歡我的家鄉對嗎?如果你到我的家鄉玩上一天,一定會不捨得走。冬天是一個熱鬧的季節。

家鄉的一年四季無論什麼時候,無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的風景。

六年級優秀家鄉的作文6

我離開家鄉已經有十年了,現在的家鄉會是什麼樣子呢?我要回去看看!於是,背井離鄉的我迫不及待地坐上了我發明的空氣能光速列車,懷著興奮的心情返回家鄉。

回到故鄉,我呼吸著那清新甜潤的空氣,心裡湧起一股制抑不住的激動。看!以前狹窄的公路如今煥然一新,它寬闊、平坦、干凈,不會有堵車的現象,不會有凹凸不平的地方,不會塵土飛揚。兩邊的人行道綠樹成陰,鮮花盛開。但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為什麼人行道的樹木葉子會不停地翻轉著呢?打聽後才知道,原來這是太陽能樹,白天吸收陽光,晚上可以照明;還能凈化空氣,真是一舉兩得啊!

我來到母校,頓時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心想:這哪裡是童年時代的小學啊!當年滿天飛揚的塵土跑得無影無蹤,樹木枝繁葉茂,高大挺拔,就像一位位戰士,保衛著我們的校園;花兒競相開放,爭奇斗艷,都想把自己最美的姿態展現出來……教室里書聲朗朗,一位機器人「老師」和同學們面前都有一台電腦。同學們不用再帶課本,因為電腦已經把課本的內容存在裡面了。上課前,「老師」會給每個同學一個防近視眼鏡,這樣,同學們就不怕近視了。

咦?操場呢?我東張西望。突然,我看到旁邊有個電梯,同學們坐上電梯,來到了地下室。原來,校長為了讓更多學生學到知識,就把以前的操場拆了,做成了一棟棟教學樓。再把操場建到了地下,同學們在操場上快樂地玩耍,可開心了!

離開校園,我來到了家鄉的母親河——鑒河旁邊,只見那裡清澈見底,魚蝦歡快地嬉戲。河面上不會有臭氣熏天的漂浮垃圾,非常美麗!令人心曠神怡。

二十年後的家鄉科技發達,風景如畫。我衷心祝願家鄉的未來更美好。

六年級優秀家鄉的作文7

照福建閩南那一帶的老規矩,春節一般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臘月二十三是過小年,同樣也是祭灶日。二十三這一天,家家戶戶的老人長輩都忙著做各種特色糕點。

紅龜粿就是其中一種。它扁平約巴掌大小,紅色外壓龜印內包餡,閩南人作為節日祭祀之供品。一些廟宇也會用之為祭祀品。紅龜粿的口感軟糯,香香甜甜,小孩子們尤其愛吃。長輩們做完,便放在蒸爐里蒸,不一會兒,冒著熱氣的紅龜粿就出爐了。一人捧一個在手上,吃的歡。但它最重要的作用還是拿來祭奉灶神,在家中供上豬、羊、雞、鴨、魚之類禽畜海鮮,以及甜瓜、糖果、香茶等供品,再燒香放鞭炮,為灶神送行,冀望其「上天言好事」。

過春節,自是少不了貼春聯,不僅增添過年的氣氛,還寓意著鎮邪驅鬼,祈福納祥。在閩南,鄉村農家,房多門多,除了貼春聯外,房門兩側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方言「蔗」與「佳」近音,寓意進入佳境。

除夕的前一天,在村中心搭上戲台,通過投影,播放電影,俗稱「做戲」。還記得小的時候,一到晚上,我就拉著爸爸媽媽跑到台前,已是人山人海,運氣好時,就有座位,運氣差點,就自己搬來小板凳,光看圖畫,也看得津津有味。

大年初一,按福建的習俗,不能掃地。這是迷信的說法,人們認為掃地會招來「掃把星」,帶來霉運。除此之外,還不能倒垃圾,洗碗,剪頭發,用剪刀,吃葷食。

過了元宵,春節結束了,人們紛紛散去,地上沒有了鞭炮紙屑,鄉鎮又安靜了下來……

六年級優秀家鄉的作文8

我的家鄉容桂位於我們祖國的南面,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小鎮,它沒有崇山峻嶺的大山,也沒有飛流的瀑布,沒有陡峭的懸崖,更加沒有那金碧輝煌的殿堂。但在我心目中,卻是一個美麗而又神聖的地方。

我的我的家鄉有一個風景秀麗的文塔公園,公園里有一座已經有200多年歷史的古塔,叫做「文塔」,文塔共有七層,高約42米,塔身是六角形的,晚上每一層都有五顏六色的燈光,美麗極了,公園里綠樹成陰,鮮花盛開,空氣清新,令我們多了幾個「夥伴」。在家鄉的東面小黃布里有一座山,叫「龜山」,因為遠望這座山就像一隻可愛的大烏龜橫卧在這里,所以叫做龜山,它好像在甜甜地沉睡著。在家鄉的中部有一個大型的休閑活動公園,就是花溪公園,每到晚上,花溪公園就熱鬧極了,人們吃完晚飯都出來活動了,大人們有的散步,有的跳舞,有的練劍;小朋友們有輪滑、騎單車、追跑、跳繩;大家都在鍛煉身體。還有一個繁華熱鬧的天佑城和新翼銀座,這里是購物天堂,想買什麼都有,又是玩樂天堂,游戲機室、大地影院、兒童天地樣樣齊,只要你走進天佑城和新翼銀座,吃喝玩樂都能盡情。我的家鄉容桂還有發達的交通工具——輕軌,有了它,交通非常的方便,例如去澳門、廣州、江門、中山等,它速度很快,一眨眼就把你送到另一個城市去了。

六年級優秀家鄉的作文9

我的家鄉是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五原縣。家鄉的春節差不多在臘月初旬就開始了。臘七臘八是一年裡最冷的時候。快過年的時候,電視上就出現一位小姑娘說:「老太太,別著急,過了臘八就是年」。

在臘八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熬臘八粥,粥裡面有各種各樣的豆,米,還有葡萄乾,還有紅棗......除了要熬臘八粥,家家戶戶還要泡糖醋蒜,糖醋蒜泡出來非常好吃,酸酸甜甜的。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在小年這一天,大街上就賣開對聯了,地上擺著年畫。還有賣麻糖的,麻糖是長方塊的,吃起來又甜又粘,吃完一個還想吃一個。

過了二十三,家家戶戶必須大掃除一次,還要把年貨預備充足。店鋪在正月初一就關門了,到了初五才開門。

除夕真熱鬧。屋外貼著對聯,屋裡貼著年畫,人們穿起新衣。除夕夜家家戶戶都在看春節聯歡晚會,到了晚上十二點,開始放炮,還要籠旺火,我們小孩也要放炮,有甩炮,有小鞭炮,青蛙炮,飛機炮......這一天要燈火通宵,要一起吃年夜飯,還要守歲。

正月初一到了。早晨起床要到親戚家拜年,親戚會給壓歲錢。也會有人到我家拜年,爸爸媽媽會把各種飲品,水果,乾果擺到桌子上。

家鄉的春節在正月十五就結束了,大人們該去照常做事。

我愛家鄉的春節!

六年級優秀家鄉的作文10

龍川是作者的家鄉,是他眷戀的美麗家鄉。去異地求學,告別了家鄉,踏上了漫漫征途。

別了,龍川我的家鄉,我就要離開這座小城了,去異地求學了,一去就是一個學期,多麼漫長的一個學期啊!

我是多麼地捨不得這個溫暖的家,這個溫暖的避風港灣啊!這一天,也許每一個人都不願意經歷。是啊,沒有一個人會喜歡。可總是無奈,人不可能總在原地停留,始終要出去,當你踏出第一步就沒有回頭的`餘地啦!只有舍與不舍。在外地看不見外公、外婆,也聽不見外公外婆那親切的呼喚聲,更聞不到外婆做的飯散發出的那股誘人的香味。

別了,我可愛的家鄉,生我養我的家鄉,別了,我眷戀的家鄉。美麗的家鄉,故鄉正在流淚。

那個讓我魂牽夢繞的家鄉!當我拖著那沉重的腳步離開時,回頭望瞭望家鄉,天空依然是那麼湛藍,那麼寧靜,那麼晴朗!那座老橋像一個老人弓著腰,凝望著我,像是正在為我踐行呢!它好像也知道我要遠行。鳥兒在枝頭上嘰嘰喳喳地叫著,好像正在為我譜寫一首歡送歌。頭頂的落葉落了下來,拾起一片落葉,它好像也在為我離開而感到傷感吧,一陣風吹來,落葉在空中飛舞,好像在邀我與它一起共舞呢。忽然,雨來了,天上像一千個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個醉酒的人在雲頭吟誦,雨嘩嘩地下著,像是一串斷了線的珍珠。

當我再回到家鄉時,也許天空更加湛藍,花兒更加嬌艷,河水更加清澈……

別了,我親愛的家鄉——龍川!我期待與你再見,期待你更加湛藍!

六年級優秀家鄉的作文11

我的家鄉是一個好地方,家的後面是一個美麗的花園裡面有許多奼紫嫣紅的花。我很喜歡這個美麗的地方。

春天的時候,我的家沉浸在花香之中,一出門就能聞到那撲鼻而來的香味。早晨,那些辛勤勞動的工人們——蜜蜂,正在採摘新鮮的花蜜。我看著這個畫面,心裡有說不出來的高興。

夏天的時候,做在樹下涼陰陰的,好舒服呀!讓我從那舒服中忘記夏天的煩惱,變的很開心!一出門可以聽到知了在枝頭唱歌。

秋天的時候,雖然沒有春天那麼美麗和夏天那麼舒服。我放學就能看到田野里有許多農民在收割成熟的農作物。但仍然有它自己的個性,它是個靜靜的男子,但是它的美是我們看不出來的。

冬天的時候,下起雪來,周圍白茫茫一片,那個情景真是蔚為壯觀。我也陶醉在那之中。

在這幾個美麗季節中,我尤其喜歡的是那美麗的秋天。

我的家鄉的美食也是獨一無二的,這里有我喜歡的美食,有那西紅柿炒雞蛋,紅燒排骨,南瓜餅,等……

我的家鄉也有很多美麗的觀景區,比如說有金牛湖,夫子廟,中山陵,雨花台,桂子山等等……

我很愛我自己的家鄉,因為這里有喜歡的東西,讓我不想失去這里,我想好好保護它。我也想很多人來幫助我一起來保護這個美麗的家鄉,讓我的家鄉變得更加美麗,讓更多人來喜歡它。

六年級優秀家鄉的作文12

我的家鄉在中國的最南端——海南,這裏海風習習,四季優美。

春天,春妹妹提著桶子,拿著刷子,給樹葉塗上了清新的綠色;給花兒塗上了絢麗多彩的色彩;給了小草嬌嫩;給了荔枝園雪白;給了三角梅嬌艷;給了泥土芬芳……整個世界都被蜜蜂和蝴蝶霸佔了,它們高興地跳著、唱著時而激情地放縱;時而優雅地扭動……一副生機勃勃的景象令人心曠神怡。

夏天,夏哥哥會舉起手中的彩筆輕輕地在綠葉上作畫,一朵朵千姿百態的花朵油然而生。初夏時節,田間,小路邊的野花都開了,五彩繽紛,一眼看過去就像綉在一塊綠色的大地毯上的五彩斑點。最值得一提的是家門口的石榴樹葉漸漸開花了,起初只是一小點,過不了幾天滿樹的鮮紅,就像是樹上掛著一個個小燈籠,如果這時有風,那它可就會迫不及待地跳起舞來了,只要遇見人路過它就會誠懇地邀請你和它一起跳舞呢!

夏哥哥一淘完氣秋姐姐就會帶著喜訊來了。她揮動刷子,刷出金黃的稻田;刷出黃澄澄的玉米地;刷出了一個個又大又圓的南瓜;刷出了一片片火紅的牛棚葉。涼爽的秋風拂過山野,掠過草坪,吹過橡膠林,帶走幾片落葉為來年的枝繁葉茂奉獻自己,如果你來到這,你肯定會流連忘返在其中。

調皮的冬弟弟手挎籃子,隨著一縷縷涼風,走過樹林,跨過草坪,越過花兒,停在水面上彈奏著一曲曲動人心弦的旋律,魚兒高興地在水裡嬉戲,全然不知冬天已到。當然不只魚兒不知,還有很多的大樹哥哥也不知呢,你瞧!它們此時正在比誰身上的綠袍更厚呢!

我愛我的家鄉,愛它四季如春般的美麗,愛它溫暖的風,愛它那清脆悅耳的聲音,愛它那波濤洶涌的怒吼聲……

六年級優秀家鄉的作文13

我的家鄉在甘肅省平涼市,那裡景色很美。我的家鄉有很多山,山上長著許多碧綠的樹木,特別茂盛。其中有一座崆峒山,那是平涼著名的一座山。從遠處看,整座山就像一個三角形插在雲霧中。山下有一個很大的很大的停車場,山頂中台有一個寬闊的廣場,廣場周圍有許多的寺廟,廣場的西南角有個小池子,池子里的水清澈透明。如果爬到山頂,就可以看見平涼城的全貌。我們家鄉的水也特別美,其中最美的就是柳湖的水了。

柳湖在近處看像一塊玉,從遠處看像碧綠的圓盤。春天,我跟爸爸拿著漁桿去湖邊釣魚。坐在湖邊的感覺好極了。夏天人們帶著毛毯、吃的、喝的,帶著象棋,坐到樹下乘涼,悠閑地說話下棋。你看,他們多舒服呀!

秋天,人們都到柳湖來坐船,因為秋高氣爽,湖水特別美麗,人們都想坐著船觀賞湖裡的美景。冬天,湖水結冰了,孩子們到結滿冰的湖面上溜冰,一不小心就摔一跤,惹得路人哈哈大笑。

平涼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如果有客人來,我們會摘下香甜的蘋果,讓你吃個夠。

日新月異的平涼,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正在由富裕向小康邁進。放眼望去,一排排、一幢幢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金碧輝煌。展望未來,平涼的明天會更加壯麗,更加富強。美麗的家鄉,我愛你!

六年級優秀家鄉的作文14

你有沒有仔細地看看自己的家鄉?你有沒有看到家鄉的美?有沒有看到家鄉獨特的美呢?你也許有,也許從來都沒有想過這事。如果你沒有,那麼請你現在就閉上你的眼睛,放鬆你緊張的心情,讓我拉著你的手,去領略大自然的風光,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吧!

我帶你要去的不是什麼名勝古跡,也不是什麼風景名勝,而是那普普通通、無處不在我為我們服務、無處不在默默為我們貢獻的家鄉的小徑。

清晨,你揉揉朦朧的雙眼,走入森林的小徑,映入眼簾的是那朦朧的雲霧,漸漸,霧散去了,眼前的景物一片清晰,你看那新鮮嫩綠小草的細腰上,一粒露珠正往下滴,路旁的小花正努力地綻放,向人們展示它嬌艷的花朵,勤勞的蜜蜂被花兒的美麗所吸引,匆匆忙忙地向他們飛來……

天,漸漸地亮了起來,太陽也升了起來,林中的鳥兒也開始活躍起來,你聽,這里唧唧,那裡喳喳,我知道,一首新的叢林大合唱拉開了帷幕,受到感染,我也隨著鳥兒哼起了小曲,連過路的青蛙也不甘寂寞,呱呱,呱呱,歡悅地加入到大合唱中去,忽然天空中飄起了毛毛雨,我展開雙手去迎接這位難得一見的朋友。 不一會兒,雨停了,樹林中有響起了鳥兒的叫聲……這小徑真是充滿了無盡的歡樂。

即使你游覽了風景名勝,不妨欣賞一下家鄉的小徑,說不定還能探出它的秘密呢!

六年級優秀家鄉的作文15

我的家鄉是丹頂鶴的第二故鄉——射陽,這里風景宜人、物產豐富,是旅遊的好去處。

後羿公園是射陽的著名景點,人們都習慣去那裡遊玩。春天時,那兒的景色是最美的:碧綠的草地上盛開著五彩繽紛的花朵;空氣清新的竹林里挺立著高大的竹子;清澈見底的人工湖裡游動著活潑的小魚……這樣的景象無論是誰看了,心情都會變得無比舒暢。公園里還有一些游樂項目,比如海盜船、旋轉木馬、時空穿梭……都十分好玩。我覺得最刺激的項目莫過於海盜船了,這條船可以容下四五十個人。船開動時,會來回地甩,最高可以甩到八十幾度!坐在中間的人有的都尖叫起來,如果你膽子大的話,建議你坐在最邊上,我認為,只有這樣,才夠刺激。

這里的丹頂鶴自然保護區也是馳名中外的。丹頂鶴是一種十分稀有的鶴類,它的羽毛有黑有白,雙腿長而纖細,姿態優美,氣質一看就比其他種類的鳥高一籌,怪不得經常在神話故事裡出現。在這里,丹頂鶴也是「頭等明星」,很多國家代表團都不遠萬里地來這里考察、觀光。有時,保護區里還會放飛丹頂鶴,數十隻丹頂鶴一齊騰空而起,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場面蔚為壯觀。

射陽東臨黃海,自然就會有豐富的水產品。對蝦、小黃魚、螃蟹、帶魚……個個味道都鮮美無比。最受歡迎的水產品是螃蟹,它最好的燒法是清蒸,清蒸不會破壞螃蟹的原味。蒸過的螃蟹肉質鮮美,是眾多食客難以忘記的,再用醋和生薑拌起來蘸著吃。中醫認為,螃蟹是寒性的,生薑是暖性的,只有這樣吃才能保證不會有什麼不良反應。另外,醋和生薑可以去腥,當然更別有一番風味。

我的家鄉美麗富饒,吸引著許許多多的人,我愛我的家鄉!

5、在我國,過什麼節吃什麼?

清明節:
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的關系,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在山東,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說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說吃了眼睛明亮。晉中一帶還保留著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儀式後,將祭祀食品分吃。晉南人過清明時,習慣用白面蒸大饃,中間夾有核桃、棗兒、豆子,外面盤成龍形,龍身中間扎一個雞蛋,名為「子福」。要蒸一個很大的總「子福」,象徵全家團圓幸福。上墳時,將總「子福」獻給祖靈,掃墓完畢後全家分食之。上海舊俗,用柳條將祭祀用過的蒸糕餅團貫穿起來,晾乾後存放著,到立夏那天,將之油煎,給小孩吃,據說吃了以後不得疰夏病。
上海清明節時有吃青團的風俗。將雀麥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後包上豆沙、棗泥等餡料,用蘆葉墊底,放到蒸籠內。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香氣撲鼻,是本地清明節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節愛吃桃花粥,在掃墓和家宴上愛用刀魚

重陽節: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端者,初也,五為陽數,故又稱「端陽節」。端午節除了人們所共知的吃粽子外,各地還有豐富的食俗。

吃黃鱔 我國江漢平原每逢端午節時,還必食黃鱔。黃鱔又名鱔魚、長魚等。端午時節的黃鱔,圓肥豐滿,肉嫩鮮美,營養豐富,不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補功能。因此,民間有「端午黃鱔賽人參」之說。

吃面扇子 甘肅省民勤縣一帶,端午節這天都蒸「面扇子」。面扇子用發面蒸制,呈扇形,有5層。每層撒上碾細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種花紋,染上顏色,十分好看。這種食俗據說是由端午節制扇、賣扇、贈扇的風俗演變而來的。

吃茶蛋 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

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裡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准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吃打糕 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於獨木鑿成的大木槽里,用長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吃煎堆 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所謂煎堆,就是用麵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下油鍋煎成一大片。相傳古時閩南一帶在端午節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端午節吃了「煎堆」後雨便止了,人們說把天補好了。這種食俗由此而來。

吃薄餅 在溫州地區,端午節家家還有吃薄餅的習俗。薄餅是採用精白麵粉調成糊狀,在又大又平的鐵煎鍋中,烤成一張張形似圓月,薄如絹帛的半透明餅,然後用綠豆芽、韭菜、肉絲、蛋絲、香菇等作餡,捲成圓筒狀,一口咬去,可品嘗到多種味道。

◆最早出現的端午時食

應屬西漢的「梟羹」。《史記》「武帝本紀」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大約因為梟不易捕捉,所以吃梟羹的習俗並沒有持續下來。銼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東漢就已出現。一直要到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節食品。《風土記》:「五月五日,與夏至同,……先此二節一日,又以菰葉裹黏米,雜以粟,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熟。同時又有另一種端午節食,稱為「龜」也只在晉朝曇花一現,隨即銷聲匿跡。只有《風土記》中稱為「角黍」的粽子,因為附會在屈原的傳說上,千百年來,成為最受人歡迎的端午節食。

從《風土記》中記載的作法看來,當時的粽子是以黍為主要原料,除了粟子以外,不添加其餘餡料。但在講究飲食的中國人巧手經營之下,今天我所能看到的粽子,不論是造型或內容,都有五花八門的變化。

先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錐形、枕頭形、小寶塔形、圓棒形等。粽葉的材料則因地而異。南方因為盛產竹子,就地取材以竹葉來縛粽。一般人都喜歡採用新鮮竹葉,因為乾竹葉綁出來的粽子,熟了以沒有竹葉的清香。北方人則習慣用葦葉來綁粽子。葦葉葉片細長而窄,所以要用兩三片重疊起來使用。粽子的大小也差異甚巨,有達二、三斤的巨型兜粽,也有小巧玲瓏,長不及兩寸的甜粽。

就口味而言,粽子餡葷素兼具,有甜有咸。北方的粽子以甜味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料的內容,則是最能突顯地方特色的部分。

北平的粽子大約可分為三種:一種是純用糯米製成的白粽子,蒸熟以蘸糖吃。另一種是小棗粽,餡心以小棗、果脯為主。第三種是豆沙粽,比較少見。華北地區另有一種以黃黍代糯米的粽子,餡料用的是紅棗。蒸熟之,只見黃澄澄的粘黍中嵌著紅艷艷的棗兒,有人美其名為「黃金裹瑪瑙」。

浙江的湖州粽子,米質香軟,分為咸甜種。鹹的以新鮮豬肉,浸泡上等醬油。每隻粽子用肥瘦肉各一片作餡。甜粽以棗泥或豆沙為餡。上面加一塊豬板油。蒸熟,豬油融入豆沙,十分香滑適口,「五芳齋」出品的粽子尤其著名。餡料都經過專人選擇,有八寶粽、雞肉粽、豆沙粽、鮮肉粽等,各具特色。

四川的椒鹽豆粽也別具特色。先將糯米、紅豆浸泡半日,加入花椒面、川鹽及少許臘肉丁、包成四角的小粽。以大火煮三個小時,煮熟再放在鐵絲網上用木炭烤黃。吃起來外焦里嫩,頗具風味。

廣東的中山蘆兜粽,特點是圓棒形、粗如手臂。配料也分甜咸兩種。甜的有蓮蓉、豆沙、栗蓉、棗泥;鹹的有鹹肉、燒雞、蛋黃、甘貝、冬菇、綠豆、叉燒等。

閩南的粽子分鹼粽、肉粽和豆粽。鹼粽是在糯米中加入鹼液蒸熟而成。兼具粘、軟、滑的特色。冰透加上蜂蜜或糖漿尤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鹵肉、香菇、蛋黃、蝦米、筍乾等。以廈門的肉粽最為出名。豆粽則盛行於泉州一帶,用九月豆混合少許鹽,配上糯米裹成。蒸熟,豆香撲鼻,也有人沾上白糖來吃。

中秋 -> 月餅
冬至 -> 餛飩
除夕 -> 餃子
元宵 -> 湯圓
乞巧 -> 花生
春節 -> 年夜飯
兒童節 -> 棒棒糖 (本班傳統 = =)

情人節 -> 巧克力
感恩節 -> 火雞
萬聖節 -> 南瓜
復活節 -> 彩蛋

6、蘭州小吃攻略

蘭州美食(有詳細地址哦)
原來正宗的小吃都是在巷巷、道道、拐拐里的哦!

1.俗稱;口水洋芋片&;的通渭路洋芋片!回味悠長啊.伴著我們成長的通渭路洋芋片.紅紅的辣椒油.再加上白白的洋芋片.以及豆腐皮~天啊~特別是夏天.幾乎蘭州一半的沙沙都在這個地方呦~不得不提的是那個小店的甜年糕.據說.小店的老闆一年能賺回來一套樓哦!以後無事可開洋芋店啊

2.蘭州二中向東200米,有家干汁麻辣燙,就在路邊.涼著吃的麻辣燙,可口地很吶!有店主特製的麻辣調料,可以搭配著在料里久久腌制的菜和肉.還有人家特有的象筷子一樣粗的;細粉;.應該說是二細.每次去都點.一發不可收拾~^-^二中的朋友們應該都很了解吧!

3.南關西北書城後面的小巷巷裡,有家很不錯的鐵板炒米飯.最中意人家的孜然口味!很便宜啊.還能吃的好飽.極度建議大家!這家店叫作特色鐵板炒飯.最近好像重新裝修了一下下,這家的鐵板炒米線味道很是不錯,建議大家去嘗嘗!

4.西關的富貴魷魚和大連大鬍子魷魚.前幾年吃的人多.但是人家味道好.不能不說啊!

5.夜市口最不能少的是?關東煮.一種讓人流淚的食物!

6.天元大排擋.哦!還是麻辣粉.現在是3.5元.太子包.稍微有些大.大家寧願站著吃.也要排好長的隊

7.再回首和大眾涼皮.搞不懂為什麼老是給那麼少.但是很好吃啊.特別是配上炸的酥脆爽口的肉餅,請允許我大咽一口口水~!

8.我向大家道歉.牛肉麵我忘了.著實是太著名了.不能詮釋,請大家自便.其實蘭州的牛肉麵還是小街小巷的更地道一些.個人認為;老闆.各我拉個二細&;你敢吃我就敢拉

9.灰豆王.大眾巷內100米處.人家都稱王了.我只有退下了

10.貌似叫做伊穆齋,一家回民甜食店.也在大眾巷內.很花枝招展的一個小吃店.東西不錯.愛吃甜食的朋友們可以去吃吃看啊!老闆說日本東京的還到他那拍過片子.說要給他個留念的碟片.結果還是被忽悠了.大刀向鬼子們地頭上砍去!

11.米家涼面.南關什字和中山林附近.加上烤羊肉.你絕對不會忘記

12.有位同學說大沙坪的馬國禮甜食不錯.其實回民的甜食都很不錯的

13.道升巷的擀麵皮.潑辣嫂.木塔巷的里的火鍋粉.和最好吃的酸兒辣女米粉(亞歐背後的道道里,貌似叫做木塔巷).這個是補充的啦.潑辣嫂麻辣燙(在新世界後面的那條街上,很醒目啊!).味道好.地方也干凈.但是有個問題.至今也不知道那個女的是潑辣嫂

14.隍廟口的烤羊肉.特別是夏天.吃的人很多.呵呵!

15.說到沙鍋.西關新東方旁邊,其實也就是木塔巷啊!有家老顧家砂鍋.另一家那就是蘭州商學院段家灘的常師傅沙鍋了.就是有些貴啊!蘭商的同學們應該老吃呢吧!

16.廣場右邊的巷子里的釀皮子和甜醅不錯,大家有空去吃吃看啊

17.在皇廟有家肥腸面,不錯.還有愛上牛大的.隆重介紹幾家:北濱河的蓬灰.百盛附近的佘穆.現在牛肉麵中山林和五泉山的占國很火。還有在灰豆王旁邊有家少數的很小的店.牛奶醪糟.不得不說.還有,永昌路;銳;旁邊的臊子面。還有金海悅賓館下面,晚上有家老馬家烤肉,小攤不錯。還有搬到正寧路市場的老字型大小,馬爺涼面,肉蛋雙飛,爽!還有在安寧長風賓館的路上,有家麻子家荷葉餅,早餐的首選,望大家品嘗!

18.西關天元旁邊有家魚丸,澆辣醬汁和花生碎,香~貫貫吉的八寶粥很棒,不過不算地道的小吃了~農民巷的李記炒麵,味道好份量足!

19.烤肉要數大漠和嘉峪關烤肉比較好,大眾巷裡的酒泉茹記烤肉味道也是相當的不錯,還有那酸酸甜甜的特色杏皮水是一定要嘗嘗的!肥腸面應該是省政府旁邊的黃家園肥腸面.至於砂鍋現在陳雲的太難吃了.犇湯砂鍋要好吃點

20.一個重要的甜食店忘了.就是張掖路甜食店

21.五泉山往北正對一中這條路[忘了這條路叫什麼了]第一個十字路口有家清真甜食店,那的糖油糕,贊啊~還有,木踏巷裡那個圓圓砂鍋也很不錯。

22.南關石油大廈下面,那個戰略對面有個小吃鋪子,那裡的飯都挺好吃的,本人最喜歡的就是那個打鹵飯。10元一碗,那個分量。你去試試就知道了。

23.說到炸醬面啊.廣場南口的建偉炸醬面那個香啊。還有新世界百貨後面的道道里.有一家.忘了名字.但是味道還不錯哦!

24.西關還有家擀麵皮很好吃的,蘭醫二院那。

25.一中門口的炸雞柳;還有爺爺店旁邊的面館的炒麵相信一中的會有很深的感情吧。

26.最好吃的擀麵皮是中山林鼓樓巷的,那一家開了十幾年了,味道是最正宗的。

27.隍廟外面靠近步行街的地方有家賣素涼面的,忘了面湯是拿芹菜還是菠菜煮的,也很好喝

28.還有西站夜市的孜然羊肉炒米飯和雞蛋牛奶醪糟

29.西固的好再來烤肉也很好吃,價錢也合理。

30.最正宗的肥腸面是山字十的那家,蘭州人都知道,早上吃的人都要排長隊的。

7、武威有什麼名吃

有涼州「三套車」(涼州行面、臘肉、冰糖圓棗茯茶)、涼面、中秋大月餅、漿水面、米湯油饊子、麵皮子。

涼州「三套車」為大眾化的美食,被稱為涼州快餐;涼面的製作用精粉兌蓬灰,摻入少量的清油,反復揉揣,揉好後要「餳」三四個小時,然後根據需要拉成各種形狀,或細、或粗、或寬等。煮好,放進涼水激兩遍,然後用清油「拌」兩遍;而涼州大月餅,除了千層餅變形的色澤花紋十分漂亮外,最大的特點就是「大」。

除此之外,漿水面也是一大名吃,做好的漿水面看上去嫩黃柳綠,紅油浮面,酸辣可口,色味俱佳。米湯油饊子也是涼州特色小吃之一,米湯用涼州特產黃米和少許扁豆調入砂鍋用旺火熬成,再將少許麵粉或玉米澱粉打成糊狀兌入。

釀皮子是麵粉制的食品,色澤晶瑩黃亮,半透明如玉,切成筷子粗細的長條狀食品,再加上醬油、香醋、蒜汁、辣椒油、精鹽等調料即可食用。

(7)甘肅民勤中秋節吃什麼擴展資料

甘肅武威有十大特產:

1、涼州羊羔肉

涼州羊羔肉質地細嫩,肥而不膩,瘦而不膻。成為膾炙人口的美味佳餚。據史料記載,遠在唐代,涼州畜牲天下馳名。在民間羊羔肉的聲譽用一句話形容:「寧吃一頓紅燒羊羔肉,不坐三請六聘九家席」。

2、武威釀酒葡萄

是甘肅省武威市所轄民勤縣、涼州區和古浪縣的特產。武威市具有種植優質釀酒葡萄得天獨厚的地理資源優勢和氣候資源優勢,種植葡萄和釀造葡萄酒的歷史悠久。武威釀酒葡萄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3、甘草

是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大面積種植的一種地產中葯材。民勤縣地處河西走廊東北部,由於氣候趨於乾旱,縣境內部分河道及湖泊逐漸乾涸。甘草屬耐乾旱植物,有防風固沙,遏止荒漠化的作用,且種植經濟效益良好。

4、岔口驛走馬

是天祝藏族自治縣,華藏寺鎮所產「岔口驛走馬」聞名全國。岔口驛馬以善走對側快步而聞名,騎乘時步伐快速平穩,無顛簸之感。馬匹終年放牧,適應惡劣環境,耐勞持久,抗病力強。據《漢書》記載,在漢朝就以「畜為天下饒」著稱。

5、民勤紅棗

民勤紅棗,皮薄肉厚,核小味甜。民勤紅棗已有200多年栽培歷史,具有養胃健脾,益血壯神,防癌抗癌之功效,年產量3000多噸。

6、天祝白氂牛

白氂牛生長在天祝藏族自治縣境內獨有。故命名為「天祝白氂牛」。白氂牛生長在海撥3O00多米的嚴寒地區,適應高寒缺氧環境,獨特高山牧場,屬於半野生放養。白氂牛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顯著特點,是純天然保健綠色食品。

7、民勤羊肉

民勤羊肉,是武威民勤縣獨有。經國家質檢總局審核認定的地理標志產品。是指民勤在特定環境飼養的特定品種,民勤羊肉的做法最著名的有「黃燜羊肉,開鍋羊肉,燒烤羊肉」最具經典的是「大水羊肉和鎖陽羊肉」。

8、民勤枸杞

武威民勤枸杞,具有色澤紅潤,顆粒飽滿,甘甜味美,含糖量豐富的特點。民勤枸杞歷史悠久,據《本草綱目》記載,「古者枸杞,河西及甘州者……」。全縣種植枸杞面積達10.21多萬畝,乾果總產量達1.5萬多噸。

9、涼州核桃

涼州核桃是涼州區林業技術推廣中心推行「設施農牧業+特色林果產業」的生產模式。目前核桃種植面積達12.8萬多畝。

10、涼州皇冠梨

武威涼州皇冠梨,特點「果肉潔白,質地細膩,鬆脆多汁,風味酸甜」,涼州皇冠梨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是武威特色農產品!

8、湖南端午節吃什麼粽子

問題一:湘西端午節吃什麼粽子? 說上幾個代表:喝雄黃酒、包粽子、劃龍舟、還有些別的活動慶祝的習俗。望採納,謝謝!

問題二: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吃什麼? 我們這里端午節憨了一般吃「五子」,除了粽子,還有蛋子(雞蛋、鴨蛋)、蒜子(蒜頭)、桃子、李子,什麼緣由也說不清楚,反正是老輩子口口相傳下來的食俗,大家都在這樣子做。還要喝雄黃酒(這個有毒,近來年不大喝了),很多家都把艾葉,紫蘇,菖蒲什麼的掛在門口。還用很多草葯煮水洗澡。

問題三:端午節吃什麼餡的粽子?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在端午節,哪家不買上幾個粽子,全家團圓吃上一頓?不過,這吃粽子也是一門學問,吃多了吃壞了對身體反而不利,還影響了大家過節的情緒。 替代材料減熱量 粽子的營養主要是以熱量為主,其次為蛋白、脂肪與碳水化合膳食纖維;若以20歲成年男女一天所需的營養來說,粽子的熱量大多偏高,纖維普遍不足,量少為宜。 包粽子時,最好選用符合「三少一多」(少油、少鹽、少糖、多纖維)素材,調味少一點,或盡量以後腿肉或Xm取代五花肉、以板栗取代蛋黃,加入胡蘿卜配色,增加粽子的纖維質。或者可以將糯米混加「五穀米」,增加粽子的纖維。 另外,製作豆沙粽時,建議以植物油取代豬油,可降低粽子的熱量。 一般來說,肉粽所含的熱量較多,每個約含450至600大卡熱量;鹼粽因體積較小,相對熱量較小,熱量在未蘸糖前約為100至120大卡;特別要注意的是,豆沙粽除了砂糖或蔗糖含量較高外,多以豬油炒過,每個熱量約含500至600大卡,熱量在粽子王國中數一數二,在食用中要特別注意。 多吃果蔬助消化 眾所周知,粽子是糯米製品不易消化,很多人在食用以後都有胃飽的感覺。所以建議節日前後,千萬不要餐餐吃粽子,或只吃粽子忘了其他種類食物如青菜和水果的攝取,這樣容易造成便秘。如果感覺腸胃不適,來一碗清淡湯,如冬瓜、竹筍、絲瓜湯等,最後再來一些水果,以增加纖維質的攝取,使得營養達到均衡。 吃粽子時,很多人喜歡就著番茄醬、甜辣醬等醬來改善口感。但是這些調味料都含鈉比較高,對高血壓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十分不利。 如果家中有小朋友,不妨將多油肉粽改為清淡魚粽或雞肉粽,增添五穀糙米增加纖維量,在做法上可先將五穀糙米煮熟,然後將魚肉與雞肉包入粽內,不需太長的蒸煮時間,又可保有內餡的鮮美,高蛋白的健康粽相當適合發育中的小朋友食用。 對於口味稍重的人,可以自行製作風味獨特的咖喱粽,也就是將內餡的米不以傳統方式炒煮,而是改以咖喱調煮,其他內餡也比照咖喱飯的做法,換成咖喱為主要調味材料。 推薦一種中葯高纖素食粽,內餡全以素食材料,加上以黃芪、陳皮等補身的中葯材浸泡內餡的高纖米料,然後再以浸泡的含有中葯材的水來蒸煮米料,不但爽口低熱量,融入米餡內的中葯,還可以有強身之用。 慢性病患者莫犯饞 慢性病患者不必完全不吃粽子,只要控制好分量就可以了,一般來說,一次最好不要吃超過兩個粽子的量。 糖尿病患者平常早已被告知要少 *** 致糖食物,所以湖南甜粽並不適合食用,而鹼粽雖然熱量較小,但是糖尿病人應注意不要蘸糖吃,必要時可以用代糖取代。 除糖分外,也要小心主食分量,若是以一餐一碗飯的人而言,一個台灣粽的主食分量就相當於一碗飯,加上配料的肉類,其實就已經相當於一餐所需的分量;若是食用裹蒸粽,更要拿捏好分量。 至於高血壓患者,可以選擇潮州粽或南部粽等調味較少的蒸粽,因為北部粽與裹蒸粽的餡料經過腌制調味,對於需要限制鈉量的高血壓患者就較不適合; 高血脂患者,對於上述所提油脂含量較高的潮州粽,不管甜咸,一定要特別注意,而南部粽的花生與花生粉也是屬於高油脂類,最好也不要食用。 痛風患者如果發現裹蒸粽內包有魷魚、干貝、鮑魚等高價食材或台灣粽包有香菇時,千萬要特別小心,以免痛風上身。 世界各國的粽子習俗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的傳統習俗,然而,在國外也有不同的吃粽子習俗。 日本人在過節時所吃的粽子不是用糯米做的,而用粉碎的米粉做,粽子的形狀與中國不同,普遍將粽子包成錘子形狀。 緬甸人也喜愛吃粽子,但和端午節沒有什麼聯系。他們是用糯米為原料,用成熟的香蕉和椰蓉......>>

問題四:湖南郴州端午節的粽子怎麼包的 1、原料:糯米5斤,鹼5克,花生、豌豆、臘肉約3斤,鹽,粽葉若干,棕樹葉一片,竹葉(帶竹枝的,小竹子為佳)若干。(這個原料份量是按照一家四口來算的,你也可以看自己喜好來,做粽子的大多數是農村的,做的份量也多,一般都是幾十斤往上的,因為除了自己吃,還要贈送親友)
2、首先將糯米涼水浸泡,需要放鹼的,糯米和鹼按照500:1的比例來放鹼,攪拌下,水高出糯米兩個指節即可,發大約兩三個小時左右,如果你還喜歡別的味道的話,則可以放一些其他的,如花生、豆子、肉等,還可以稍微加點鹽;
3、將粽葉開水泡一下,然後刷洗干凈,洗的時候注意不要弄破了;
4、再去砍一些棕樹葉來,一扇基本就夠用了,把硬筋去掉,每條葉片分成兩半即可,大的話則可多分一次,勿將其扯下來,連接在葉柄即可;
5、都准備好了就可以開始做的,郴州的粽子是四角的,做法如下:
(1)取一到兩片粽葉,根據粽葉大小來選,折出一個三角;
(2)放已經調好的糯米等,將整個三角填滿壓實;
(3)粽葉從上往下折疊,疊成三角形,然後用棕樹葉扎緊;
6、包完後,一提棕樹葉就把一大串粽子提起來了,然後去砍一些竹葉,墊鍋底,再放入粽子,放入水蓋過粽子;
7、高壓鍋基本上一個小時即可,鐵鍋鋁鍋則需要5-6個小時;
8、蒸熟後提著葉柄就可以把整個粽子提出來,掛樑上的釘子上,想吃直接扯下來。

問題五:馬上端午節了,大家都吃什麼粽子?北方,南方? 強烈支持豆沙餡粽子走起!補充最地道的蜜棗粽子!北京人最愛。剛買完禾中味道的五芳齋粽子 ,什麼餡都有,雖說看起來肉餡的比較值,都是一個價。但還是選了蜜棗和豆沙。大愛!

問題六:端午節吃什麼餡的粽子最好吃呢? 包粽子的輔料很多:果品有赤豆、紅棗、綠豆、花生、百合、蓮子、栗子或鮮果等;肉類有火腿、鮮肉等。 綠豆鴨蛋粽 糯米、綠豆各750克,花生米25克,熟咸鴨蛋黃5個。將蛋黃切碎與糯米、綠豆、花生拌勻即成餡。取泡過的粽殼葉折成斗狀,填入適量餡料,包好後入鍋加冷水浸沒粽子,煮沸1小時後,改文火煮1小時即可。 陳皮牛肉粽 泡過的糯米、綠豆各1000克,牛肉、陳皮各100克,豬肉末50克,蔥末、薑末、食鹽適量。用豬油將蔥末炒黃,依次放入牛肉、陳皮、豬肉末炒半分鍾後,淋上麻油即成餡。包時先填進拌勻的糯米、綠豆,將餡料夾在中間,再按上述方式煮熟。 百果粽子 糯米750克、青梅、菠蘿肉、冬瓜條各25克,西瓜子仁、核桃仁、葡萄乾、紅絲各15克,白砂糖300克。先將青梅、菠蘿肉、冬瓜條各用白糖水煮,瀝干水分,然後用白糖腌漬24小時,即成餡。包成五角方底粽,煮50分鍾,離火燜4分鍾即成。 蛋黃的、豆沙的、馬蘭頭的,芝麻的

問題七:湖南過端午節有什麼習俗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兩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鍾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
懸鍾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辟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香港有競渡,近來英國人也有仿效我國人作法,組織鬼佬隊,進行競賽活動。
吃粽子: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
飲雄黃酒: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游百病:此種習俗,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 *** ,玲瓏奪目。

問題八:端午節吃什麼東西? 樓主,你是不是錢多啊,還是耍我們啊,這種問題隨便一個知道都知道!我是抄來的,你要是不想給就算了,200分也太高了!
端午節除了人們所共知的吃粽子外,各地還有豐富的食俗。
吃黃鱔 我國江漢平原每逢端午節時,還必食黃鱔。黃鱔又名鱔魚、長魚等。端午時節的黃鱔,圓肥豐滿,肉嫩鮮美,營養豐富,不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補功能。因此,民間有「端午黃鱔賽人參」之說。
吃面扇子 甘肅省民勤縣一帶,端午節這天都蒸「面扇子」。面扇子用發面蒸制,呈扇形,有5層。每層撒上碾細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種花紋,染上顏色,十分好看。這種食俗據說是由端午節制扇、賣扇、贈扇的風俗演變而來的。
吃茶蛋 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廠、鴨蛋、鵝蛋。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
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裡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准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吃打糕 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於獨木鑿成的大木槽里,用長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吃煎堆 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所謂煎堆,就是用麵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下油鍋煎成一大片。相傳古時閩南一帶在端午節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端午節吃了「煎堆」後雨便止了,人們說把天補好了。這種食俗由此而來。
吃薄餅 在溫州地區,端午節家家還有吃薄餅的習俗。薄餅是採用精白麵粉調成糊狀,在又大又平的鐵煎鍋中,烤成一張張形似圓月,薄如絹帛的半透明餅,然後用綠豆芽、韭菜、肉絲、蛋絲、香菇等作餡,捲成圓筒狀,一口咬去,可品嘗到多種味道

問題九: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七夕節吃什麼? 10分 端午風俗:
1、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是各種各樣,比較普遍的活動有以下種種形式: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岩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劃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劃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歷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 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並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里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台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